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引言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植被地理学:是研究各地区的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细菌、蓝藻门

2、苔藓植物分纲:苔纲藓纲、

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

3、蕨类植物分纲:1裸蕨纲2石松纲3水韭纲4木贼纲5真蕨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苏铁);4具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分纲: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买麻藤纲和红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3具有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5多种传粉方式;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被子植物分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1.漆树科:芒果、人面子、盐肤木

2.梧桐科:苹婆

3.棕榈科:鱼尾葵、棕竹、王棕、假槟榔、金山葵、短穗鱼尾葵、蒲葵、瓶子椰

4.马鞭草科:黄树梅

5.大戟科:海南珊瑚、蝴蝶果、重阳木、乌桕、月下珠、一品红

6.千屈菜科:大花紫薇、紫薇

7.五加科:鹅掌柴

8.榆科:朴树

9.天南星科:白蝶芋

10.紫草科:福建茶

11.锦葵科:朱槿花、彩叶扶桑

12.百合科:沿阶草

13.海金沙科:海金沙、红千层、白千层

14.无患子科:龙眼

15.桑科:小叶榕、大叶洒金榕、金钱榕、柳叶榕、构树、橡胶榕、无花果、菠萝蜜

16.菊科: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小飞蓬

17.莎草科:香附子

18.禾本科: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细叶结缕草、黄金挂绿、观音竹、佛肚竹

19.伞形科:雷公根

20.车前科:车前草

21.桃金娘科:番樱桃、番石榴、铁仔葡萄

22.苏铁科:苏铁

23.茜草科:雪茄花、龙船花

24.鸭跖草科:蚌花

25.夹竹桃科:鸡蛋花、黄蝉花、黄花夹竹桃

26.海桐花科:海桐花

27.蔷薇科:桃花、枇杷

28.爵床科:小驳骨

29.百合科:麦冬

30.杜英科:高山望、圆果杜英

31.罗汉松:竹柏32.使君子科:橄仁树33.豆科:格木、刺桐花、羊蹄甲34.山茶科:荷木

35.壳斗科:青冈、红椎

36.龙脑香:海南坡垒

37.金缕梅科:枫

38.姜科:良姜

39.兰科:马占相思

40.苦楝树科:苦楝树、麻楝

41.桂花

42.芸香科:千里香、山麻黄、柚子、黄皮、

43.凤仙花科:玻璃翠、凤仙花44.木兰科:白兰花

45.金星蕨科:金星蕨

46.铁线蕨科:铁线草

47.木犀科:木犀榄

48.杨梅科:杨梅

49.凤尾蕨科:蜈蚣蕨

50.鸭跖草科:将鸭跖草

51.旋花科:红薯

52.冬青科:苦丁茶

53.美人蕉科:美人蕉

54.紫茉莉科:三角梅

55、苋科:空心苋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

1、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由若干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就是该种的分布区

2、分布区的类型:(一)按外貌划分的分布区:1连续分布区;2间断分布区:(1)种的间断分布区;(2)属的间断分布区;(3)科的间断分布。(二)按分布广狭划分的分布区:世界性分布区;特有性分布区;广泛分布

3、植物地理成分:

4、植物区系: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

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5、属相似性系数计算方法:

6、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1.以特有科、特有属、特有种的数量比重为主要依据;

2.划分高级区划单位时,考虑历史条件较多;

3.划分低级区划单位时,要

考虑现存的生态条件。

单位:1.植物区(Kingdom):除含有很多特有种、特有属外,还要有特有科河共同的发展历史;2.植物地区(Region)在区内再分地区,含有很多特有属、特有种,特有科少;3.植物分区(Province):在植物地区内,根据差异分为植物分区,特有属少,但有一定的特有种。

7、世界六大植物区(分区图)

Ⅰ.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Ⅱ.古热带植物区

Ⅲ.新热带植物区Ⅳ.开普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

Ⅴ.澳大利亚植物区Ⅵ.泛南极植物区

8、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

A.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B.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C.欧亚草原植物亚区

D.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E.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F.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Ⅱ.古热带植物区

G.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1、生态因子的分类:

1)非生物因子

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的理、化性质等

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等。

2)生物因子

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

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2、Liebig最小因子法则:

限制因子:限制一个植物生长或存活的任何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3、耐性定律:

生态幅: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4、生态类群:

生态型:

5、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1影响光合作用;2影响植物生长;3影响植物发育

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阳生(性)植物;阴生(性)植物;属于这二者之间的耐阴植物。

6、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影响植物开花;影响植物的休眠,落叶与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

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植物7、旱生植物的类型:

按照对水分因素的关系,可以分为4个生态类群:

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①减少水分损失的结构;②加强吸水能力;③加强储水能力

8、水生有花植物的类型: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A:叶导形:有沉水叶(狭长、带状),浮水叶和气生叶。一生中历处不同环境,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点,如慈菇的弄形叶;B:通气组织发达,输导组织发达;C: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

9、适应土壤酸碱度的生态类型:酸性土植物(PH<6.5)、中性土植物(PH6.5—7.5)和碱性土植物(PH>7.5)。

10、沙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的能力很强;某些灌木的枝条迅速生长;叶子强烈退化或变小,这样缩小蒸腾面积;根系特别发达;

11、冻害:温度冷却到冰点以下,使植物组织结冰所引起的伤害,称为冻害

冷害:零度以上几度的低温使喜温植物(如热带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称为冷害。

12、植物生活型:是不同植物对于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Raunkiaer生活型系统: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木本植物、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叶状体植物13、生活史类型:

第四章植物群落

1、概念:植物群落:在一定的地段上,由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叫层片

季相:植物群落外貌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称季相

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地被层

水平结构:是植物群落的水平排列状况。

3、种群的水平分布方式:1)随机分布;2)群聚型分布(成群分布);3)均匀分布(有规则的分布);4)个体高度的簇生结合成群,以及整个群体有规则的分布。

4、概念:多度: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表示群落中各种植物数量的多少。

盖度:投影盖度:盖度是样方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地面面积与样方面积的比例,表示植物占据的水平空间,以覆盖地面的%表示。

基部盖度(纯盖度):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与样方面积的比例。对乔木来说,一般取胸高(1.3m)断面积;对于草本,取2.5㎝高处的横截面积。

频度: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指各种植物在群落内不同部分的出现率。

重要值: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总密度×100%

相对显著度=一个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总显著度×100%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总频度×100%

5、根据年龄结构划分的种群类型:衰退种群;增长种群;稳定种群

6、概念: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里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共优种:各层的优势种可以不止一个种,可以二个以上,称为共优种。

建群种:群落地主要层次(如森林的乔木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共建种:在主要层中,有两个以上的种占优势,则把它们称为共建种。

7、概念:群落波动:是指在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的变化。

群落演替: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顶级群落:处于顶极阶段的植物群落,称为顶极群落。

8、水生基质的演替系列:(1)沉水植物群落阶段;(2)浮水植物群落阶段;(3)挺水植物群落阶段;(4)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旱生基质的演替系列:(1)地衣植物阶段;(2)苔藓植物阶段;(3)草本植物阶段;(4)木本植物阶段-

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

单位:

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一、针叶林;二、阔叶林;三、灌丛和灌草丛;

四、草原和稀树草原;五、荒漠;六、冻原;七、高山稀疏植被;八、草甸;九、沼泽;十、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

一、针叶林(植被型组)

1.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型)

2.温性针叶林

3.温性针阔混交林

4.暖性针叶林

5.热性针叶林

二、阔叶林

6.落叶阔叶林

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8.常绿阔叶林

9.硬叶常绿阔叶林

10.季雨林

11.雨林

12.珊瑚岛常绿林

13.红树林

14.竹林

三、灌丛和灌草丛

15.常绿针叶灌丛

16.常绿草叶灌丛

17.落叶阔叶灌丛

18.常绿阔叶灌丛

19.灌草丛

四、草原和稀树草原

20.草原

21.稀树草原

五、荒漠

22.荒漠

23.肉质刺灌丛

六、冻原

24.高山冻原

七、高山稀疏植被

25.高山垫状植被

26.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

八、草甸

27.草甸

九、沼泽

28.沼泽

十、水生植被

29.水生植被

第五章主要陆地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1气候:①赤道多雨气候(赤道雨林气候);②全年长夏,无明显的季节区别;③气温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④全年多雨,无干季。2土壤:为砖红壤。

群落特点:

1.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2.外貌

不规则的锯齿形轮廓。

生活型特征是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80%以上,有的高达95%。

季相变化不明显

叶级为中型的全缘常绿单叶占优势,80%以上。

叶具有滴水叶尖

3.群落结构复杂

可以分为5——8层。

1)乔木层:可分3——4层

乔木高大;

具有板状根、支柱根。

具有茎花现象(老茎生花)

2)灌木层:

种类丰富,一般很少分枝,叶大而薄(因为雨林密、湿),具滴水叶尖。

3)草木层

不发达,以蕨类为主。

4)层间植物丰富

包括木质藤本、草质藤本、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绞杀植物。

分布: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但在大陆向风边缘地带,可伸展到15——25°左右。

2、热带季雨林的环境特点:1.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0——25℃,年雨量100——1500㎜,或更高,但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干湿季明显;2.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棕壤及各种石灰土。

群落特点:1.种类组成上。季雨林在单位面积上的种数比雨林少,但植株的密度则较大。优势种比较明显。

2.群落外貌:

①季相变化明显。

②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植物为主,约占70--80%,但其中的落叶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

③叶级中型叶占60%以上,但有落叶成分。

④植物开花结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群落结构

①乔木层:一般只有二层。第一层落叶阔叶树多于常绿阔叶树;第二层常绿阔叶树多于落叶阔叶树。

板根不发达、茎花现象较少

②灌木层,高0.5——1m。

③草本层:稀疏,盖度仅5%左右。

④层间植物。藤本植物以木质藤本为主,但数量比雨林少。附生植物以草本为多见,兰科、蕨类和木本附生植物稀见。寄生、绞杀植物稀见。

分布:季雨林分别于南、北纬10°到回归线范围的大陆东岸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不连续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在东南亚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我国南部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

中国季雨林的类型: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

3、热带稀树草原的环境特点: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降雨750—1000㎜左右,但都集中在雨季。旱季几乎没有降雨,温度常年很高,年均温18——24℃。

群落特点:1.乔木:

(1)独株分散地分布,矮生,多枝,树干不整齐。

(2)树冠伞形、扁平。

(3)为旱生型乔木

(4)常见的乔木为金合欢属植物。

2.草本层

①草本植被构成整个群落的背景。以热带高干禾本科植物占优势。

②草本植物为旱生植物。

④季相变化明显。

分布:主要位于赤道南北5--20°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在非洲。

4、红树林的环境特点:1.风平浪静、淤泥深厚的热带海滩;2.海水温度的年平均值约在24-27℃,气温则在25-30℃3.红树林下的土壤为滨海盐土(红树林沼泽土),土壤含盐量较高(3.5%左右),PH3.5—7.5。

群落特点:1.种类组成

红树林植物有24科、38属、84种;主要由红树科、马鞭草科、紫金牛科、海桑科的植物组成。

2、为常绿乔木,盐生、沼生,从南(赤道)到北,树高从30m——50m。

3.生态适应特征

1)具支柱根、板状根

2)具呼吸根

3)具胎生现象

4)具旱生、盐生适应特征。

①叶肥厚草质化,有光泽,气孔下陷;

②叶具有泌盐腺,能排出过多的盐分;

③具有高的渗透压;

④树皮富含丹宁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特点是夏季炎热而潮湿。

年均温16——18℃,年雨量1000——1500㎜,夏天降雨多,冬季降水虽少,但没有明显的干旱,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75—80%,云量多;2、红壤、黄壤群落特点:1.种类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四个科的树种组成,是建群种。

2.外貌:

①乔木高度差不多,林冠呈波浪形

②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

③乔木叶子以小型叶为主。

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

3.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

4.与雨林比较:群落结构简单,没有板根、茎花,叶附生等典型雨林现象。附生植物多为苔藓,无有花附生植物。

分布: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南北美洲、非洲、大洋州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最广。

1.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的佛罗里达半岛和南美的智利、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等地。

2.非洲:分布于非洲西岸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

3.大洋州: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岸、新西兰。

4.亚洲:分布于日本、朝鲜南部和我国东南部。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的植被类型: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三个类型。

7、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环境特点: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年降雨量为500——750㎜,集中于冬季降落,夏季降雨量很少。

群落特点:1.叶子常绿。2.叶子有旱生适应特征:叶厚、硬,栅栏组织厚密、海绵组织疏松,角质层厚,气孔凹陷;有些植物的叶子常退化或缩小变成刺。3.花比较鲜艳5.植物能分泌挥发油(如柠檬桉),有防止害虫作用。6. 乔木或灌木多刺;藤本植物很少;草本层为多年生草本种类,具鳞茎、球茎、根茎的植物多。

分布:1.地中海地区

原始林全被破坏,现看到的都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主要是油橄榄(木犀科),是地中海的主要油料

2.加利福尼亚地区(北美):多为灌木。

3.智利中部(南美)

4.非洲西南角(好望角)

5.澳大利亚:乔木以桃金娘的桉属为最多,约600种。

6.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其中金沙江峡谷两侧高山,是其分布的中心。

8、荒漠的环境特点:环境特点: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1.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超过250-300㎜。有的只有十几毫米,有的地方好几年不下雨。

2.日照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几倍到几十倍。

3.夏季炎热,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可达40℃,日温差大。

4.多大风与尘暴,植物常受风蚀和沙埋。

5.土壤薄,质地粗(或为砾石,或为细砂),缺乏有机质。

群落特点:1.植被十分稀疏,土地大面积裸露;2.植物种类稀少;3.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有超旱生的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小半灌木,还有一年生植物、短生植物等。

分布:可以分为五个大区:北非欧亚荒漠区、南非荒漠区、北美荒漠区、南美荒漠区、澳大利亚荒漠区。

9、夏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夏绿阔叶林分布地点,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1.夏天温度高,最热月的平均温带为13——23℃,我国华北如北京、天津,夏天温度高达40℃。冬天

温度低,最冷月平均温度<0℃,在大陆性强的地区可达-12℃。所以在冬天,植物以落叶休眠度过严冬。2.年降水量500——1000㎜,大部分在温暖季节降落。

群落特点:1.种类组成

2.外貌:

1)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生活型表现为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高位芽植物占一定的比例。

3)叶质地薄、无绒毛,叶大宽阔、有锯齿、裂片。

4)树皮厚(保护树干、树枝,适应寒冷环境)

5)芽有芽鳞保护(适应寒冷环境)

3.群落结构

1)种类组成:组成夏绿阔叶林的乔木主要是壳斗科的落叶种类,

2)群落结构简单,乔木1——2层,由一个或几个树种组成,树冠基本在同一高度上。乔木层以下有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藤本植物少,爬不高,以草质或半木本的为主,攀援能力不强,主要有葎草属、常青藤属、铁线莲属、菝葜属等。附生植物为苔藓、地衣,生长在树干上。

分布:夏绿阔叶林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北美大西洋沿岸;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的温暖区域;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在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应的条件,夏绿阔叶林分布极少。

10、寒温性针叶林的环境特点: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潮湿,冬季严寒(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又称针叶林气候),与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比较,大陆性气候明显,夏季更短,冬季更长(冬季至少有9个月),已不适合落叶阔叶林生长。最暖月平均气温10——20℃,一年中温度超过10℃以上的只有1——4个月。而严寒月份连续2——3个月(绝对最低温度达-73℃),在雪被不多的地方经常有很厚的冻土层。植物的生长周是很短的。年降水量300——600㎜,大部分在夏季降落。

群落特点:1.叶缩小成针状,并具各种抗寒的结构。是对生长季短和低温引起的生理性干旱的一种适应。

2.种类组成:树种少,主要是松科的四个属: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

3.外貌:针叶林的外貌非常容易识别。组成的优势种类不同,外貌上也稍有差异。①由云杉属、冷杉属组成的森林,树冠圆锥形,枝条下倾,象许多尖塔排列在一起;②由松属组成的森林,树冠圆形,上部平整;③由落叶松属的树冠与云杉属、冷杉属的差不多,也是尖塔形的,但是在冬季是落叶的。由于云杉属、冷杉属是较耐阴的树种,云杉林和冷杉林比较郁闭而林下阴暗,所以称它们为阴暗针叶林;松树和落叶松比较喜阳,松林和落叶松林比较疏而林下明亮,所以称它们为明亮针叶林。

4.结构:针叶林的结构简单,乔木层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特别是欧亚大陆上的尤为明显,如我国大兴安岭的针叶林,乔木层是由兴安落叶松构成的。林下一般有——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

分布:在温带北部,在欧亚大陆上,它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北美,也占据相当宽的带,在北极圈以南从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和加拿大的加更些河以南经过大奴湖,沿苏必利尔湖北岸而达大西洋沿岸。

11、草原的环境特点:我国草原区年均温-3℃—9℃,最冷月平均温度-7℃——-29℃。年降雨量150—500㎜,大多350㎜以下,且年变化大。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寒冷期半年以上。所以不长乔木,只长草本植物。2.土壤为黑钙土、栗钙土和棕钙土

群落特点:1.种类组成

草原植被是耐低温、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植物为主。

禾本科-禾亚科

除了禾本科,还有豆科、莎草科、菊科、藜科等。

2.外貌结构

1)植被相当浓密,高度不大,外貌呈暗绿色。

群落结构一般分为三层:高草层、中草层和矮草层。

2)具有明显的季相更替

3)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的数量也不少。此外,还有一年生植物、半灌木和小灌木以及草原的特殊类型风滚草等。

分布:1、北美洲称为普列利草原(Prairie),具有很大的面积,位于30°—60°N,美国和加拿大多。

2.南美洲称为盘珀斯草原(Pampas),分布于南纬29°—39°,几乎占据了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大部分。

3、非洲称为维尔德草原(Veld)。主要分布在南非南端,

4.欧亚大陆草原,草原的分布由匈牙利、罗马尼亚多瑙河以东起由西向东延伸,伸向俄罗斯和中国境内。

12、苔原的环境特点:1、寒带苔原气候:

①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一般不超过10℃,最低温度可达-55℃。植物生长期仅2——3个月。

②年降水量200——300㎜

③夏季白昼很长,黑夜很短

④风速很大,10——40米/秒。

2、土壤非常寒冷,具有深达150—200㎝的“永冻层”

群落特点:1.植被种类组成简单,植物种类的数目通常为100——200种(较南部地区可达400——500种)。多是灌木和草本,无乔木。

2.群落的结构简单,层次少且不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可分为1——2层,最多不过3层,

3.地衣植物的生活型多种多样。

1)冻原植物通常为多年生(地上芽和地面芽),没有一年生植物。

2)多数的种为常绿植物,这些常绿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有些是垫状植物。

4)植物通常生长缓慢。

5)大多数是长日照植物,它们常具有大型和鲜艳的花和花序。

4.由于空气和土壤的低温,细菌分解过程很弱,在土壤A1层中,植物残体的炭化或泥炭化占优势(腐殖质不能形成),因而泥炭的积累成为冻原的普遍特征。分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

13、名词:草甸:是一类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沼泽:沼泽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地以沼生植物占优势地一种湿生植被类型。

第六章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1、植被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沿着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称为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按垂直高度出现的交替变化,称垂直地带性。

3、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中国植被地理分布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即所谓植被地理分布的三度或三向规律性。但是,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

4、植被区划的原则:植被分布规律

依据:植被本身特征

单位: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在各级单位内,还可以划分为亚级,如:亚区域、亚地带、亚区等。

5、中国八大植被区域(中国植被区划图)

6、人工植被分类:草本类型、木本类型

7、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及其它自然历史遗产和重要水源地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的总称,也指某一特定的保护区。

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第七章植物资源

1、名词:植物资源: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资源。其中,具有商品价

值的植物称为经济植物。

2、植物资源分类:分为5大类31小类,1、食用植物资源;2、药用植物资源;

3、工业用植物资源;

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

5、植物种质资源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到中国采集植物标本,在1839~1938年的一百年的时间内,西方国家从中国引走了数千种植物,目前,仅爱丁堡植物园就保存了中国原产的植物1500多种,我国观赏植物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确立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为我国特产,如山茶花(Camellia japoica)、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牡丹(paeonia suffructicosa)、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等等;②世界上许多重要观赏植物的分布中心在中国,如槭属、山茶属、百合属、石蒜属、含笑属、木犀属、丁香属、报春属、竹类植物、兰科植物、蔷薇属等;③世界许多重要观赏植物品种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植物,中国的月月红和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最重要的亲本,没有中国的月月红就没有周年开花的现代月季,没有中国的香水月季就没有现代月季的芳香气息;中国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是形成杂种常绿阔叶杜鹃的亲本,英国人常说“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的园林”;中国的金花茶是培育黄色茶花的亲本;其它著名的种类还有报春属、兰属、绣线菊属、落新妇属等。 1.2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经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搞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用的约6000种;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用的约2000种。 1.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存方法主要有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两种,超低温保存和核心种质构建是近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原地保存(conservation in 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存,又称就地保存。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异地保存(conservation ex 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存,又称迁地保存。异地保存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建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收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存,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种质资源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 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确定的。习惯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

《植物地理学》期末试卷A卷 植物地理学

200×-200×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最小面积 对一个特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 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一定面 积。 2.植物环境(群落环境) 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 的一个组成成分。 3.植物区系 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 每个种群与群落中其他种群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 其机能关系。 5.植物群落 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二、判断题(10分,对着“√”,错者“×”,每题1分) 1.(×)建群种就是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 2.(√)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具有两个层片。 3.(×)群落演替与群落波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可以预测的。

4.(√)群落的复生必须具备种源及土壤。 5.(×)生态型是植物趋同适应的结果。 6.(×)光照越低,对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 7.(×)外来种与入侵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 8.(×)胎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乔木所特有的现象。 9.(√)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10.(√)沉水植物是典型的水生植物。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Logistic 增长曲线的特点。 曲线变化平缓(1.5分),具有一个上渐近线(1.5分) 2.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阳生植物(1分)、阴生植物(1分)、耐荫性植物(1分) 3.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 草甸为隐域植被,草原为显域植被(1分) 草甸季相变化不明显,草原季相变化明显(1分) 草甸以中生植物为主,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1分) 4.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哪些类型? 寒害(1分)、冻害(1分)、霜害(1分) 5.在世界范围内,夏绿林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 北大西洋沿岸(1分);西欧与中欧(1分);亚洲东部(1分) 6.阐明泰加林的基本特点。

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应俊生

植物学通报1997,14(增刊):13~17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应俊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CONTENTS AND TRENDS IN PHYTOGE- OGRAPHICAL STUDIES Ying Tsun-shen (I 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93) 植物地理学是以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生态学、地史学和地理学等为基础,研究植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科学。自洪堡得(Humboldt)于1805年发表 植物地理学引论 至今,植物地理学已经历了所谓描述(Descriptive),叙述(narrative)和分析(analytic)阶段。现按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简述如下。 植物区系地理学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格局、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阐明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演化历史的科学。力图阐明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发生发展、植物区系关系以及特有现象及其解释。在植物地理学中,植物区系的起源和间断分布格局的解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 迁移说(migratory theory) Heer(1868)根据北极地区化石植物区系分析,首先提出了这一学说。后来得到了Hook-er、达尔文、Asa Grey和Engler等学者的支持和发展。这一假说认为,在过去地质时期,北极地区生长着现在仅见于温带或亚热带的木本植物,是各植物区系起源的始生中心。由于气候变化,北极地区始生区系以三条路线自北极向南传播迁移。一是经欧洲到非洲;二是经亚洲和马来西亚到大洋洲;三是经北美洲到南美洲。Hooker和达尔文曾提出以前可能存在过南极大陆,后来在南极大陆范围内发现的化石植物区系,证实了南极大陆的存在,并证实南极也发生过气候变化。南极起源的植物区系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曾自南向北迁移,从而北极起源说为两极陆地起源假说所代替。 (二) 大陆漂移说(continental drift theory) 大陆漂移说是奥地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Weg ener于1912年首次提出,1915年著有 海陆的起源 一书。他主要根据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资料阐明世界海陆的变化,该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 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 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 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 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 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 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 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

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 现象成为环境胁迫。 5.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6.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 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简述) ①综合作用:1)不可替代性2)互相作用(各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②主导因子作用:所有因子不变,某一因子的变化引起生态关系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最低量定律: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中,数量上接近临界最低的一个,限制着植物的产量; 2)限制因子作用:在某一程度上起主导作用,不同时空条件下,限制因子不同,会变化; 3)生态因子三基点:最高点、最低点、最适点; ③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生态因子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④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任意生态因子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 三、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考点) 1、适应:植物生活在变化的环境中,它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反映出的所发生的变异,使其能 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增强抵御不利条件的能力。 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适应与不适应是相对的;3)适应的结果——产生进化。 进 趋同适应:来自不同地方的植物在同一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变异 化趋异适应: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生存进化 适弹性(可逆)【如驯化:在环境定向压力下植物发生的生态幅变化】 应塑性(不可逆,基因已被改变) 2、适应忍耐力(耐性范围) 能力需求性 3、生态类群(型):同一生境下,对某一生态因子而言,不同种群的习性 一样、适应相同的植物组合。 4、生态型:长期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在生态适应的过程中,发生群体间的变异与分化,形 成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个体群,并在遗传性上被固定下来,这种种内不同种群称为生态型。 5、生态差型: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适应特征呈连续变化的现象。 第二节光照条件 【光对植物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 一、光强 1.光强与光合作用 需求性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分散实践: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实践。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 密................... 封................... 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试卷类型:A卷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3. 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 4. 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 区, 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 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解除。 7 .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 。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 ________________ 原和 ____________ 原, 其中 _______________ 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 ?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 ____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械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 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 ________________ 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北部。 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 密 .................. 封 ................... 线 ................... 二.比较下列概念(4X 5= 20分) 1. 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2. 层片与层次 3. 照叶林与硬叶林 4. 优势种和建群种 ------- -------- 三.完成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2X 5= 10分) 得分 1.中国草原生态型的群落特征比较 10= 5分)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 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的植物群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引言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植被地理学:是研究各地区的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细菌、蓝藻门 2、苔藓植物分纲:苔纲藓纲、 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 3、蕨类植物分纲:1裸蕨纲2石松纲3水韭纲4木贼纲5真蕨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苏铁);4具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分纲: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买麻藤纲和红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3具有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5多种传粉方式;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被子植物分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1.漆树科:芒果、人面子、盐肤木 2.梧桐科:苹婆 3.棕榈科:鱼尾葵、棕竹、王棕、假槟榔、金山葵、短穗鱼尾葵、蒲葵、瓶子椰 4.马鞭草科:黄树梅 5.大戟科:海南珊瑚、蝴蝶果、重阳木、乌桕、月下珠、一品红 6.千屈菜科:大花紫薇、紫薇 7.五加科:鹅掌柴 8.榆科:朴树 9.天南星科:白蝶芋 10.紫草科:福建茶 11.锦葵科:朱槿花、彩叶扶桑 12.百合科:沿阶草 13.海金沙科:海金沙、红千层、白千层 14.无患子科:龙眼 15.桑科:小叶榕、大叶洒金榕、金钱榕、柳叶榕、构树、橡胶榕、无花果、菠萝蜜 16.菊科: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小飞蓬 17.莎草科:香附子 18.禾本科: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细叶结缕草、黄金挂绿、观音竹、佛肚竹 19.伞形科:雷公根 20.车前科:车前草 21.桃金娘科:番樱桃、番石榴、铁仔葡萄 22.苏铁科:苏铁 23.茜草科:雪茄花、龙船花 24.鸭跖草科:蚌花 25.夹竹桃科:鸡蛋花、黄蝉花、黄花夹竹桃 26.海桐花科:海桐花 27.蔷薇科:桃花、枇杷 28.爵床科:小驳骨 29.百合科:麦冬 30.杜英科:高山望、圆果杜英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试卷类型:A卷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2.层片与层次 3.照叶林与硬叶林 4.优势种和建群种

植物地理学终极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总结 引言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影响 1.植物生产氧气,维持生物正常呼吸作用,在大气中可形成臭氧层。 2.植物生产有机物,供生物作为食物。 3.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参与湖泊、沼泽的发展演化。 4.植物残体参与岩石的形成,产生含煤、石油的岩层。 5.依靠植物加快土壤的形成,植物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向土壤中集聚。 6.植物影响地表水分循环和热量平衡,因而影响各地气候形成,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7.植物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 8.菌类完成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转化。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生物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植物群落: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属于同种或不同种类的大量个体毗邻生长,彼此之间必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和周围环境也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些个体经过竞争、适应、淘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各式植物组合。 第一章 3.植物分类原则:人们根据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门别类,排

列顺序,形成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4.同物异名:同一植物由于地区不同,语言不同,往往有不同名称。(马铃薯,土豆) 异物同名:同一名称指不同植物(白头翁) 5.种的命名方法:双名法属名(拉丁名词)+种加词(拉丁形容词)+命名人(正体) 6.有性生殖:a同配生殖 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D接合生殖 7.世代交替:同(异)型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基本(不)相同。 8.苔藓的配子体(n)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蕨类植物孢子体(2n)远比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9.苔藓的孢子体分三部分:孢蒴(孢子囊),蒴柄,基足 10.蕨类的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亡,孢子体即行独立生活。 11.种子植物形成种子和花粉管。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12.裸子植物孢子体: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枝条常有长短枝之分。木质部一般只有管胞,韧皮部只有筛胞。 13.裸子植物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裸子植物种子:胚(2n),来源于受精卵,是新一代孢子体;胚乳(n)来源于雌配子体;种皮(2n)来源于珠被,是老一代孢子体。大多数裸子植物都具有多胚现象。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 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热带雨林 B.红树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规则分布 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稳定种群 B.增长种群 C.衰退种群D.发展种群 6、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 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种群爆发 (r-选择) D.生态入侵 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 A .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 .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 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 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 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 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自疏 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 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 ()。 A.毛茛; B.铃兰; C.香根芹; D.斑叶兰. 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 () A.大车前; B.龙葵; C.圆叶鹿蹄草; D.芦苇. 3、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植物分类原则:人为分类、自然分类。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5.原核生物:细菌门:单细胞生物,无光合作用,最古老、最小的生物,适应能力极强,无孔不入 蓝藻门:没有细胞膜核的单细胞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真菌门:完全是异养型 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躯体矮小 蕨类植物门: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很发达。页呈针形、鳞形、线形,稀为扇形、椭圆形或退化成鞘状,裸露的胚珠。

被子植物门:具有形态多样的营养器官,有真正的花。 6.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二者关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也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7.菌藻植物时代:大气层的改变、有机质的积累。 第二章 1.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物种的形成与分布:P35 (1)异地物种形成: (2)同地物种形成: (3)平行物种形成: 3.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P37 4.分布多度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5.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1)地理成分: (2)发生成分: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

植物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物种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种内的个体间可以交配繁殖产生新个体,不同物种见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空间内生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 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根本原则: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表现为形态学、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基因特征等一系列相似性。 基础:进化论。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木本到草本等,呈螺旋状进化 分类系统:在发展和修正过程中 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界、门、纲、目、科、属、种。必要时每个单位分出亚级或一些辅助单位。如科一级可以分出亚科,族等。种可以分出亚种。 4植物的命名(例子+格式)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统一的命名法规,给每个物种制定的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通用林奈双名法。 二名法(又称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二名法是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的某一物种的学名,是林奈(Carl von Linne, 瑞典人,1707~1778) 首创。二名法命名的种名中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 南京丽藻Nitella nanjingensis Han et G. X. Wang 桃Prunus persica L. 银杏Ginkgo biloba L. 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用三个拉丁字表示亚种或变种的命名法。 变种(variety, var.) 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ssp. flabelliformis 5植物界的大类群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 共同特征:包括细菌和蓝藻两门,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围核质,也没有内质网膜,DNA未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简单的环形分子,没有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由非纤维素的另种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物构成,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 细菌与蓝藻的区别在于,蓝藻和细菌同是原核生物,但是蓝藻除含有藻胆素外,还含有Chla,细菌只含有细菌叶绿素;蓝藻无鞭毛,而细菌有;蓝藻含有叶绿素a,以及数种胡萝卜素、蓝藻素,可营光合作用。蓝藻具有双光合作用过程,而细菌是单光合作用过

植物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地理学生物圈 二、问答题 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一、解释下列名词 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 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 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 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真花学说假花学说 二、填空题 1. 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3. 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4.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6. 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7.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8.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 9. 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 12. 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可分为()和()两类。 13.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常发生变态。铁树的大孢子叶为(),银杏的为(),松柏类的为(),红豆杉科的为(),罗汉松科的为()。大孢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