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解剖学

名词解释解剖学

名词解释解剖学

1、内囊:大脑皮质新区的投射纤维在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高度集中,称之为内囊,在水平切面上,一侧内囊呈横卧的“V”字形的白质板,分前脚(或前肢)、

膝和后脚(或后肢)三部。

2、心包:为一圆锥形的纤维浆膜囊,包在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外面,心包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浆膜性心包又分壁层和脏层, 脏层贴于心脏表面,形成心外膜,并在大血管根部转折移行为壁层,壁层紧密衬贴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

3、腹股沟管:由腹前壁肌和筋膜所形成的一条潜在性的管道。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约2.5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于成年人,管长约4-5cm。在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白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有髓鞘色白故称白质。

5、大脑动脉环:围绕着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A,颈内A、后交通A、和大脑后A互相通连组成。它在调整脑的血供和建立脑的侧副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6、纵隔: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结构的总称,境界:前为胸骨、肋软骨及肋间隙前端、后为脊柱胸部、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纵隔常用四种方法分区(也有用三方法)以胸骨间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纵隔内容:容纳胸腔内除胸膜囊和肺以外的所有器官组织,包括心、心包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膈神经、迷走神经、交感干等。

7、外侧丘系:蜗神经核发出的横行纤维大部分形成斜方体,斜方体的纤维与纵行的内侧丘系交叉后,越过中线沿脑桥的外侧部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8、硬膜外隙指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间的腔隙,内有疏松结缔组

织、脂肪、淋巴管、脊神经根和椎内静脉丛通过,呈负压.

9.鼻旁窦:鼻腔周围含气骨腔的总称,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

10.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

1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神经出入的部位称肾门.

12.心内膜:心壁内面一层光滑的薄膜,与血管内膜相延续,并折叠成瓣膜.

13.乳糜池:为胸导管起始处膨大,由一条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而成.

14.感觉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的结构器官.

15.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聚集一起称神经核.

16.骨髓:是充满于骨髓腔和松质内的软组织,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之分.

17.上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口腔到十二指

肠的一段消化管称上消化道

.

18.腹膜腔:腹膜有脏,壁层之分,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浆膜腔隙称之.

19.肺根:出入肺门的全部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肺根.

20.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的三角区,因无粘膜下层,粘膜平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

21.心包:是包裹心及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

22.静脉角:左,右头臂静脉各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汇合处夹角称之.

23.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满在眼房内的无色透明液体,称房水.

24.基底核:是大脑半球髓质内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等四对灰质团的总称.

25.传导路:在神经系统内传递神经冲动的神经链称为传导路.

26.腹直肌鞘:是腹前外侧群三块阔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而成的腱膜鞘.

27.韧带:连于相邻两骨或器官之间的致密纤维组织束或膜性结构称韧带.

28.麦氏点:阑尾根部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的投影点称之.

29.肛窦:肛瓣与相邻两个肛柱下份之间形成的小隐窝,称肛窦.

30.肾蒂:出入肾门的全部结构总称为肾蒂.

3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和胃小弯及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

32.胸膜腔:是由脏,壁两层胸膜在肺周围所形成的密闭的腔隙.

33.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一起位于周围神经内称之.

34.精索:是一对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柔软圆索状结构,三层被膜包裹着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及输精管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和鞘韧带等结构.

35.子宫峡:子宫体和子宫颈连接部较狭细称子宫峡.

36.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共同围成的结构,称咽淋巴环.

37.咽峡: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结构,称咽峡38.精索:是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腹环之间的(1)由被膜包裹输精管,睾丸动脉, 蔓状静脉丛和淋巴管神经丛等形成的圆索状结构.(每点1分,共2分)

39.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40. 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团块状结构,称神经核.(中枢神经系和神经元胞体缺一不可.)

41.板障:颅盖骨的松质叫板障

42.肋膈隐窝:是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处为胸膜腔的最低位置。

43.盲点、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视神经的起始部,可见一圆盘状

的隆起称视神经盘, 因该处无视细胞,不能感光,故又叫盲点.

44、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它是确定第二肋的重要标志。

45.掌浅弓:位于掌腱膜和屈指肌腱之间,由桡动脉的掌浅支和尺动脉的末端吻合成.

46.鼓室: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含气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之

间,内有听小骨.

47.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

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48.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49.房水:为眼房内的无色透明液体,由睫状体产生,经后房,瞳孔到前房,再经虹膜角的虹膜角膜角隙进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流入眼静脉.有维持眼内压和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的功能.

50.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1),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静脉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1)

51.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协脉弓下缘之间的一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52.光锥:活体鼓膜中心前下方的三角形反光区。

53.靶器官:一种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该器官就称为此激素的靶器官.

54.红骨髓:是重要的造血组织,呈红色.人体内的红细胞及大部分白细胞由此产生.在成人,主要分布于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

55.黄斑:视网膜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处,呈黄色的小区,其中央凹陷处称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56.心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组成,位于心壁内,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搏动的功能.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Purkinje纤维.

57.Willis环:由脑底的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

脉和大脑后动脉,前后左右互相吻合而成.是一个潜在的侧支循环结构.

58. 关节:相邻两骨借CT相连,内有腔隙,在肌牵动下产生运动.

59. 网膜囊: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与腹后壁之间的扁窄间隙.

60. 虹膜角膜角隙:虹膜角膜角与巩膜静脉窦间网状小梁组织的裂隙.

61.动脉圆锥:右心室腔,流出道左上角,室上嵴至肺动脉口之间的光滑区域形似倒置漏斗形.

62.基底核大脑半球髓质内四个灰质团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

63.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眼内含有散在神经元或较小核团称网状结构.

64.收肌腱裂孔:大收肌肌腱与股骨之间一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有下肢大血管和隐神经穿过.

65.动脉韧带:肺动脉干分叉处左侧一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称动脉韧带,是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遗迹.

66.肺段: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叫肺段.

67.巩膜静脉窦:巩膜与角膜交界处深部有一环行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68.肛梳(痔环):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光滑的环状带称肛梳或痔环,外痔易发生在此处.

69.腱鞘:由外部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层和内部的双层套管状的滑膜层所组成,它包绕在手、足等处的长肌腱的表面,由于滑膜层含有

少量滑液,有利于腱的滑动.

中耳组成: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

纹状体由豆

状核和尾状核构成.

男性尿道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

在延髓内的内脏感觉核是孤束核

舌前2/3一般感觉和味觉分别由_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支配,舌后1/3一般感觉和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

腹股沟管腹环为_腹横筋膜_向外的突出口,它位于_腹股沟韧带_中点上方一横指,腹股沟管皮下环是由_腹外斜肌腱膜_形成的三角形裂孔.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脐和右髂前上棘外、中1/3交点处,手术时根据_三条结肠带的汇集处_寻找阑尾.

脑脊液在各脑室的_脉络丛_中产生流经_蛛网膜下隙_再通过_蛛网膜粒_渗入上矢状窦.

输尿管全长可分腹部,盆部,壁内部三部分,全长有三个狭窄,即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跨越小骨盆入口处,穿膀胱壁处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囊、面、腔,辅助结构包括关节盘、关节唇、韧带。

脑和脊髓由外向内的三层被膜是硬膜,蛛网膜,软膜。

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是肌皮神经,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是股神经。

骨的构造包括:骨质,骨膜,骨髓

腹股沟管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后壁是腹横筋膜_和_腹股沟镰_,上壁为__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装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起始处,距切牙15cm;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25cm;第三处狭窄位于穿膈肌的食管裂孔处, 距切牙40 cm

成年人喉的位置平对第4-6颈椎体,其上方借韧带连于舌骨、下方接气管

输卵管从外向内分为四部,即漏斗部、壶腹部、狭部和子宫部。

输精管全长可分为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

动眼神经的内脏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扩约肌和睫状肌

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的味觉纤维;腹后外

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

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阅读中枢位于角回。

咬肌受三叉神经支配;拇收肌受尺神经支配.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1、器官: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2、系统:形态不同、共同完成一种连续的功能的器官组合在一起称为系统 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 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5、椎孔: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纳脊髓 6、椎间孔:相邻两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7、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 8、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9、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推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后外侧纤维环薄弱,易引起椎间盘突出 10、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骨连接连接而成,具有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12、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内有剑突 13、肋弓: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下缘形成肋弓 14、翼点:位于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顶、颞、蝶四骨之间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5、前囟:位于颅顶矢状缝前端充填的纤维组织膜,呈菱形,新生儿多于生后1岁半闭合。 16、鼻旁窦:位于同名颅骨内,并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构成;包括上颌窦、蝶窦、筛窦、额窦各一对17、桡神经沟:肱骨中段的后上方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 18、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浅沟,内有尺神经经过 19、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180°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

名词解释解剖学

名词解释解剖学 1、内囊:大脑皮质新区的投射纤维在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高度集中,称之为内囊,在水平切面上,一侧内囊呈横卧的“V”字形的白质板,分前脚(或前肢)、 膝和后脚(或后肢)三部。 2、心包:为一圆锥形的纤维浆膜囊,包在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外面,心包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浆膜性心包又分壁层和脏层, 脏层贴于心脏表面,形成心外膜,并在大血管根部转折移行为壁层,壁层紧密衬贴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 3、腹股沟管:由腹前壁肌和筋膜所形成的一条潜在性的管道。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约2.5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于成年人,管长约4-5cm。在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白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有髓鞘色白故称白质。 5、大脑动脉环:围绕着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A,颈内A、后交通A、和大脑后A互相通连组成。它在调整脑的血供和建立脑的侧副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6、纵隔: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结构的总称,境界:前为胸骨、肋软骨及肋间隙前端、后为脊柱胸部、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纵隔常用四种方法分区(也有用三方法)以胸骨间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纵隔内容:容纳胸腔内除胸膜囊和肺以外的所有器官组织,包括心、心包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膈神经、迷走神经、交感干等。 7、外侧丘系:蜗神经核发出的横行纤维大部分形成斜方体,斜方体的纤维与纵行的内侧丘系交叉后,越过中线沿脑桥的外侧部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8、硬膜外隙指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间的腔隙,内有疏松结缔组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侧,反之为外侧。 3.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板障----颅骨顶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侧,有神经,血管经过。 11.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翼点----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13.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有蝶窦的开口。 14.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18.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解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 身体直立,两眼 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 骨膜( periosteum )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 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含有丰富 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含有丰富的 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 的生长和修复.。 3. 骨髓 ( bone marrow ) 红骨髓(red bone marrow ) :存在于骨髓腔( 6 岁以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 成,仅存在于成人的骨髓腔内 4. 椎间孔( intervertebral foramina )相邻椎骨的椎上 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小血管通 过。 5. 椎孔(vertebral foramen)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彼此 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脊髓 6. 胸骨角(sternal angle)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 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 肋,是计数肋间隙的标志。 7. 翼点( pterion )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 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呈“ H” ,形的缝,称 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 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导致严重后果。 8. 椎间盘(interverbral disc) 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 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 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9. 骨盆界线(terminal line of pelvis) 骶骨 岬、耻骨联合上缘及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 结节、耻骨嵴相连而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0. 咽峡(Fauces isthmusof) 由腭垂、左、右 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部位, 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11. 十二指肠悬肌 ( Treitz 韧带) 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 构成,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膈脚之间,是固定十 二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的结构,是临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12. 十二指肠大乳头 ( major duodenal papilla ) 距中切牙约75cm,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左后壁上,是 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的部位13. 横沟(肝门) (porta hepatic) 是肝固有动脉、 门静脉、肝管以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14. 肺门(hilum of lung) 位肺内侧面的中部,是主 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等出入的门户。15. 肺根(root of lung) 为出入肺门的全部结构被 结缔组织相连,外包以胸膜构成。 16. 肾门(renal hilum) 位肾内侧缘的中部,是肾 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 的门户。 17. 肾蒂(renal pedicle) 出入肾门诸结构的总称, 右侧肾蒂较左侧端短。由 前-T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T 下: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18. 肾窦(renal sinus) 由肾门伸入到肾实质内的 空腔。肾窦内主要结构:肾小盏、肾大盏、肾 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 19.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为尿道内口与 左、右输尿管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特点黏 膜平滑无皱襞;临床意义是肿瘤、结核和炎症 的好发部位。 20. 精索(spermatic cord) 是从睾丸上端至腹股 沟管腹环之间的圆索状结构的总称。其内容有 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 经以及表面的被膜等。 21. 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 阴道上端包绕在子 宫颈阴道部的周围所形成的环形间隙,后部最 深。并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两者间仅隔以阴 道壁和腹膜。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 部穿刺引流。以便诊治疾病 22. 大循环( systemic circulation )途 径:左心室T主动脉及其分支T周身 毛细血管T小静脉T中静脉T上、下腔静脉 T右心房,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动的血 液是静脉血 23. 小循环 (pulmonary circulation )途径:右 心室T肺动脉;肺动脉内流动的是由大循环 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 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 24. 卵圆窝( fossa ovalis )位于房间隔右侧面的 前下部,是一卵圆形凹陷,为胎儿时期卵圆 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壁较薄弱,是房间隔 缺损的好发部位。 25. 心包腔( pericardium cavity )由浆膜性心包 的壁层和脏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而围成的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尺神经沟: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在其内通过,此处表浅贴近骨面,隔皮肤可触到。 界线:是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也是盆腔的入口。 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 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Chopart 关节:又称跗横关节transverse tarsal joint.Chopart关节是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联合构成,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 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但关节腔并不相通,在解剖学中为独立的关节. 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 半月板: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为平的,与胫骨平台相接。这样的结构恰好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形成一较深的凹陷,从而使球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增加。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

骨平台中间部非关节面的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这个部位又可称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当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臂丛,致使患肢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称“前斜角肌综合症”。 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有两侧三层扁肌腱膜纤维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至于耻骨联合,坚韧而缺少血管,中点有脐环。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近浅环外侧脚处有反转韧带参与构成后壁);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 海氏三角:又称腹股沟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该三角区内无腹肌,腹横筋膜又较薄弱,加之腹股沟浅环也位于此区,因此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 三角胸肌间沟:就是三角肌和胸大肌构成的一个沟,里面有头静脉穿过。 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的组织构造、形态特征以及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剖学名词相当丰富,下面就其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胞: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单位,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具有基本的生命特征和功能。 2. 组织:由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器官:由多个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如心脏、肺、肾等。 4. 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共同参与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5. 骨骼系统:由骨骼和相关组织构成,支撑和保护身体,参与运动,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 6.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相关组织构成,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7.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8.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参与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气体交换。 9.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相关器官组成,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10.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负责排泄废 物和调节体内水平衡。 11.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负责传 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12. 内分泌系统:由各个内分泌腺和组织组成,分泌激素,调 节和控制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和代谢活动。 13. 免疫系统:包括淋巴器官和相关细胞,负责识别和消灭入 侵的病原体,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14. 解剖学切面:解剖学中观察和研究器官和组织结构的一种 方法,通过切割组织,获得横切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等不同方向的结构。 15. 解剖学标本:为了研究和教学目的而制备的人体或动物的 组织和器官样本。 以上只是解剖学中的一部分常见名词,解剖学还包括骨骼命名、神经命名、动脉、静脉和淋巴命名、身体各个部位的命名等。

解剖学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外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二肋,为计算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蝶、颞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3、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又为小骨盆的上口,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上缘共同构成。4、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上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叫做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到肛门的一段叫做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场和大肠。5、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肠腔的后壁上有一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其下端的乳头状突起,叫做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十二指肠内。 6、鼻旁窦:又称鼻侧窦,指位于鼻腔周围含空气的骨性腔,期内衬有粘膜,共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四对,都开口于鼻腔。具有湿润和温暖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7、肺门:指肺内侧面的中央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8、纵膈:指两侧纵膈胸膜间全部结构的总称,呈矢状面,上窄下宽。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膈胸膜,上达胸廓入口,下至隔

9、肾门:是指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称为肾门。 10、膀胱三角:是膀胱底的内面,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域无粘膜下组织,粘膜紧贴肌层,故膀胱膨胀或空虚时,该区保持平滑状态 11、附睾:可分为三部分,上端膨大的附睾头,中间扁圆的附睾体,下端狭细的附睾尾。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有储蓄和营养精子的作用。 12、射精管: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排泄管汇合而成射精管,从前列腺底部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13、子宫峡:指子宫颈和子宫体相连接处的狭细部,称为子宫峡。在妊娠期,子宫峡逐渐扩张伸长,形成子宫下段。14、卵圆窝:位于房间隔的下部,左右心房一侧的卵圆形浅窝,此处较薄,是胎儿时期卵圆孔在出生后闭合留下的遗迹。 15、冠状窦:位于冠状沟的后部,长约5cm 的静脉膨大部,汇集心壁大部分静脉血,开口于右心房。 16、颈动脉窦:颈动脉起始处的膨大处,壁内的感觉神经束稍有第9对脑神经的窦神经分布,为压力感受器,能反射性的调节血压的变化。 17、静脉角:每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右侧由右淋巴导管注入,左侧由胸导管注入。

解剖学名词解释

1.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的结构。 2.系统: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完成一种连续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与外界相通,总称为内脏。 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5.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称矢状面。 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将人体纵切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称冠状面(额状面) 6.在人体表面,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成的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的,称为体表标志 7.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组织相连接,称骨连结 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 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囊相连,囊内有腔隙,含有滑液,活动度大,称关节。 8.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 9.骶骨的底部前缘向前突出,称岬,是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10.骶管的下端呈三角形,称骶管裂孔 11.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12.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13.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14.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 15.翼点在颞窝内,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较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6.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连结而成 17.界线:由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18.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合称耻骨弓)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

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时前方,上肢在躯干两侧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趾尖向前。 冠状面(额状面):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此面与水平面、矢状面垂直。 隆椎:第七颈椎(C7),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直接隆起于皮下,易于触及。是计数椎体棘突的标志。 翼点(太阳穴):在颞窝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后形成的H形缝,称?。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损伤后可致硬脑膜外血肿。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所形成的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后平对第四胸椎椎体下缘,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称 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经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再经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上消化道: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这段消化道称为?。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骨性胸廓:由12块椎骨、12 对肋、一块胸骨借连接装置共同构成。成人近似圆锥形,前后扁平,上窄下宽。有上下口、前后侧壁。上口由第一胸骨柄上缘、第一肋、第一胸椎构成;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前端、肋弓、剑突共同构成。功能:支撑、保护、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肋骨前部提高,胸骨上升,加大了胸廓的前后径,肋体外翻,加大胸廓的横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与之相反。 肋弓:第8?10 对肋的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而形成的软骨弓。软骨之间可形成软骨间关节。是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 浮肋:第11?12对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浮肋。 胸膜:被覆于肺表面、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的浆膜。 脏胸膜(肺胸膜):紧贴于肺表面并伸入肺叶间裂的胸膜;壁胸膜:覆盖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胸膜。根据其所贴附部位,可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 和胸膜顶。 胸膜顶:包被在肺尖上方的壁胸膜称为胸膜顶,突入颈根部,高处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其上面的胸膜上膜对胸膜顶有固定和保护作用。是肋壁胸膜与纵隔胸膜的移行部 胸膜腔:脏壁胸膜之间围成的潜在间隙称为胸膜腔 纵隔: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肺门:肺的内侧面与纵隔相对,其中部凹陷,称为肺门。 肺韧带:肺根下方脏壁两层胸膜相互移行成为~连于肺与纵隔间,固定肺。 肺根:进出肺门的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总称肺根。肺根外面包有胸膜,最下部分称为肺韧带。肺根内主要结构: 前T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上T下: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上肺静脉; 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左右下肺静脉位于肺根最下方,邻近肺韧带。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 板障----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 翼点----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13. 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18.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关节囊----为附着于关节面周缘以及附近骨面的结缔组织囊,由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构成。 20. 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 21. 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适应关节面,起弹性缓冲作用和增加运动轴。 22. 环转----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 23. 关节----又称滑膜关节,是关节的相对骨面间相互分离,借周围结缔组织相连结,其内充满滑液的腔隙。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形式,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24. 椎间盘----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 25. 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具有支撑,保护和缓冲的作用。 26.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以及骨连结形成的圆锥形骨性框架,具有支持,保护胸腔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27. 脊柱----由躯干的24块椎骨,1块骶骨 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托颅,下接下肢带骨。 28. 喙肩弓----由喙突、肩峰、喙肩韧带共同构成,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 29. 旋内----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沿中心轴向前内侧进行的旋转称旋内。 30. 对掌运动----是拇指指尖掌面和其他四指的掌面相对的运动,可加深手掌的凹陷,是人类进行握持和精细运动必需的主要动作。 31.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32.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具有传导重力,支持,保护盆腔脏器的作用。 33. 界线—由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耻状梳,弓状线和骶骨岬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34. 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35. 内翻—足的内侧缘提起,足底转向内侧称内翻。 36. 背屈—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距小腿关节的伸,习惯上称背屈。 37. 筋膜----是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分为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和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两种,浅筋膜位于真皮下,包被全身各部;深筋膜包被体壁,四肢肌、血管、神经等。

(完整版)解剖名词解释

(完整版)解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 身体直立,两眼 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 骨膜( periosteum )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 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含有丰富 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含有丰富的 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 的生长和修复.。 3. 骨髓 ( bone marrow ) 红骨髓(red bone marrow ) :存在于骨髓腔( 6 岁以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 成,仅存在于成人的骨髓腔内 4. 椎间孔( intervertebral foramina )相邻椎骨的椎上 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小血管通 过。 5. 椎孔(vertebral foramen)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彼此 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脊髓 6. 胸骨角(sternal angle)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 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 肋,是计数肋间隙的标志。 7. 翼点( pterion )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 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呈“ H” ,形的缝,称 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 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导致严重后果。 8. 椎间盘(interverbral disc) 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 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 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9. 骨盆界线(terminal line of pelvis) 骶骨 岬、耻骨联合上缘及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 结节、耻骨嵴相连而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0. 咽峡(Fauces isthmusof) 由腭垂、左、右 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部位, 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11. 十二指肠悬肌 ( Treitz 韧带) 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 构成,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膈脚之间,是固定十 二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的结构,是临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12. 十二指肠大乳头 ( major duodenal papilla ) 距中切牙约75cm,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左后壁上,是 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的部位13. 横沟(肝门) (porta hepatic) 是肝固有动脉、 门静脉、肝管以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14. 肺门(hilum of lung) 位肺内侧面的中部,是主 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等出入的门户。15. 肺根(root of lung) 为出入肺门的全部结构被 结缔组织相连,外包以胸膜构成。 16. 肾门(renal hilum) 位肾内侧缘的中部,是肾 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 的门户。 17. 肾蒂(renal pedicle) 出入肾门诸结构的总称, 右侧肾蒂较左侧端短。由 前-T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T 下: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18. 肾窦(renal sinus) 由肾门伸入到肾实质内的 空腔。肾窦内主要结构:肾小盏、肾大盏、肾 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 19.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为尿道内口与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1.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 板障----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 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 翼点Pterion ----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13. 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 ---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18.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关节囊Joint capsule ----为附着于关节面周缘以及附近骨面的结缔组织囊,由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构成。 20. 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 21. 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适应关节面,起弹性缓冲作用和增加运动轴。 22. 环转----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 23. 关节----又称滑膜关节,是关节的相对骨面间相互分离,借周围结缔组织相连结,其内充满滑液的腔隙。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形式,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24.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 ----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 25. 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具有支撑,保护和缓冲的作用。 26.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以及骨连结形成的圆锥形骨性框架,具有支持,保护胸腔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27. 脊柱----由躯干的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托颅,下接下肢带骨。 28. 喙肩弓----由喙突、肩峰、喙肩韧带共同构成,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 29. 旋内----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沿中心轴向前内侧进行的旋转称旋内。 30. 对掌运动----是拇指指尖掌面和其他四指的掌面相对的运动,可加深手掌的凹陷,是人类进行握持和精细运动必需的主要动作。 31. 坐骨大孔Greater sciatic foramen --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32.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具有传导重力,支持,保护盆腔脏器的作用。 33. 界线—由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耻状梳,弓状线和骶骨岬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34. 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

解剖学名词解释

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通透。血管内皮还有内分泌功能。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等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其游离面湿润光滑,有利于内脏运动。 3.翼点:在颞窝前下部,额、顶、颞、蝶四骨邻接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受外力打击易损伤而导致硬膜外血肿。 4.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凸称胸骨角,其两侧连接第二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5.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经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6.膀胱三角:为膀胱内底腔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由于该部位粘膜与基层紧密相连,所以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永不形成皱襞。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7.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8.腹腔:是指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和膈围成的腔。腹腔内的器官实际上均位于腹膜腔之外。 9.腹膜腔:是脏腹膜与壁腹膜之间潜在性腔隙,其中仅含少量液体。 10.胸腔:由胸廓和膈所围成的腔隙,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想通,下借膈与腹腔相分隔。 11.胸膜腔:是指胸膜脏、壁两层在肺根处互相移行,两者之间形成左、右两个完全封闭的、呈负压的胸膜间隙。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以减少呼吸运动时胸膜脏、壁层间的摩擦 12.气-血屏障:是指肺泡和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等结构组成。 13.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或血尿屏障,指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滤液时,血浆内的物质从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腔,依次经过有空内皮、基膜和裂孔膜3层结构。这3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的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正常情况下,相对分子量7万以下的物质可通过滤过膜。 14.血-睾屏障:又称血-生精小管屏障,为位于生精小管腔与血液之间的结构,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该屏障对保持生精小管内微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精子的发生。 15.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内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阻挡血液内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的作用,称为血-胸腺屏障。 16.黄斑:位于视网膜的后部,是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稍下方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1. 解剖学(Anatomy):研究动植物体内结构和各种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组织(Tissue):相同类型细胞结合而成的一系列细胞,例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具有特定功能的由不同类型组织组成的结构,例如心脏、肺、肝脏等。 4. 系统(System):由多个相互协调合作的器官组成的功能单位,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5. 关节(Joint):骨骼相连结的部位,允许骨骼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6. 骨骼(Skeletal system):由骨骼组成的支撑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并提供肌肉附着点。 7. 肌肉(Muscle):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能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神经组织组成的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以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9.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在体内循环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10.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11.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13.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繁殖和生殖。 14.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 15. 皮肤(Skin):覆盖身体表面的最大器官,具有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6. 脊椎(Vertebral column):人类脊柱的正式名称,由多个椎骨构成,并保护脊髓。 17. 头颅(Skull):包括颅骨和面部骨骼,保护和支持脑部和感官器官。 18. 腹腔(Abdominal cavity):包含消化器官和部分泌尿器官的身体腔。

解剖学名词解释

20XX年解剖学名词解释1.内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和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 2.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器官(如心,肝,肾等) 3.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4.冠状面:又称额状面,呈左,右将人体纵切前后两部分的剖面。 5.体表标志:在人体表面能看到或摸到的骨或肌隆起或凹陷,称为体表标志。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的位置判定血管和神经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 6.胸廊:12块胸椎、12对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结共同构成。胸廊除保护、支持功能,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7.椎孔:上,下椎弓根之间围成间孔,由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8.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框体之间的纤维骨盘。 9.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体表可触及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肋弓。 11.胸骨下角:胸骨下端由剑突和两侧肋弓的夹角。

1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和蝶骨会合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故外伤骨折时,易伤及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 13.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合的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即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 14.桡神经沟: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粗隆,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 15.肘后三角:肱骨内,以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关节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屈肘三角屈肘三角伸直线,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 16.骨盆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 17.耻骨下角: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肢(合称耻骨弓)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 18.足弓:跗骨和趾骨借其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称足弓。 19.腹直肌鞘:包绕直腹肌,由腹外侧壁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 20.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连于骼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在跖骨结节的外上方,腱膜有一个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的浅环。 21.腹股沟管: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一条斜行肌腱裂隙,内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长约4.5㎝。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 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2.板障: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分布有板障静脉 3.翼区: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组成,在四骨会合处常形 成“H”型缝,称为翼区(翼点),脑膜中动脉在此处通过。翼区骨质薄弱,极易发生骨折。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呈似“H”型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为肝门,有 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5.肺根:纵膈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 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这些进出肺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 6.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 窄部位。声门裂前3/5位于两侧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与发音有关,为喉癌好发部位;后2/5在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是喉结核的好发部位。 7.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 能充满此空间,胸膜腔的这部分称为胸膜隐窝。重要胸膜隐窝包括:(1)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圆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此隐窝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2)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由于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存在,故左侧肋纵膈胸膜较大 8.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称为膀胱三角。此区域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9.静脉角: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