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内容介绍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昆山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年新开量逐年攀升,截至2007年12月初昆山全市在建工程总面积约2400万m2左右。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项目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部分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再者,部分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目前开发区内较具代表性的工程有:

1)朝阳路某动迁小区居民楼,六层砌体结构,建于上世纪90 年代,目前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严重,需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

2)前进路某酒店工程,12 层全框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顶部增加两层,目前进行相应结构加固施工作业;

3)柏庐路某高层办公楼,23 层框- 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火灾导致部分结构严重受损,后对受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并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

在对此类工程加固处理监督过程中,我站发现普遍暴露出如下问题:

1)参建单位普遍对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比较陌生,参建方主体质量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缺失。

由于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属专项技术,很多即便是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也对此了解甚少。比如加固设计需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资质证书上应明确包括加固设计项目,施工单位也必须有加固施工的专项资质;监理单位应严格对照规范及监理细则对加固质量进行控制。由于对上述规定缺乏了解,相当多加固工程在实施中存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缺失问题,而且较为严重。

2)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的控制流程了解甚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固工程,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处理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加固处理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的流程开展工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工程参建单位不了解上述程序,加固设计前未对既有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加固施工工序及施工作业指导随意性强,部分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责任主体不进行专项验收,对加固质量不能形成明确结论。相应的加固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规范及技术规程等掌握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处理类规范、技术规程等发展水平与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滞后。很多规范及技术规程编制水平及条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没有及时纳入此类技术规范中。同时,我国目前涉及到工程结构鉴定、检测、加固处理等类的规范及规程种类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因此,在我站在监督中发现: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普遍反映对此类规范及技术要求了解甚少,掌握不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知识。我站监督中发现有相当多参建单位连基本的规范都不具备,甚至提到某一规范时候非常茫然。

4)加固工程实体质量控制体系存在较多缺陷

由于上述所列的客观原因,致使工程加固处理中的实体质量控制体系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有:加固设计或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专项资质,或加固设计前未进行结构鉴定;加固工程多为专业分包队伍实施,相当多总包单位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对加固分包缺乏管理,基本采取以包代管模式,未落实总包单位应尽职责;监理单位也基本因相关知识缺乏而将监理工作(质量证明文件、工序、隐蔽验收、重点部位旁站、验收等)流于形式;施工过程疏于管理,工序控制混乱,加固所用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严重缺失,部分需进行现场加固性能检验的工作也未执行;相应的加固效果验收也是流于形式,原因就在于相关参建单位不了解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要求,提不出具体要求。

鉴于本地区目前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所处现状及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为迫切需要进行此类知识的宣贯,通过学习提高参建责任主体对此类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监督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期尽早消除加固处理中的种种误区及质量控制盲点,提升此类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本着此一目的,笔者查阅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规程要求,参考该领域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会议成果,并结合本人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及既往的工程实践,拟从工程结构鉴定及加固处理的流程、规范体系、常用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参建主体质量行为、实体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整理,以便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学习提高,更好指导工程实践。

2、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概述及应用

2.1 结构可靠性鉴定概念及常用方法

1、可靠性鉴定基本概念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一般为50 年)内,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安全性”即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及外加约束作用,以及遇到偶然事件时应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适用性”即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如不能有过大的变形、裂缝等;

“耐久性”即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正常维护下,材料性能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如在基准期内,砂浆粉化、砖墙体风化、砼的碳化、钢材的锈蚀及木材的腐朽等均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值)。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正常使用性鉴定”即包括上述“适用性”和“耐久性”的鉴定。

结构耐久性鉴定只能根据现有结构的耐久性性能及使用中的耐久性累积损伤信息反馈,鉴定的重点是根据结构的损伤程度、损伤速度、维修状况及其对结构安全的危害程度等,推算其结构自然寿命的剩余耐久年限,估计结构在正常使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继续使用是否能满足下一个目标使用年限的要求。

结构可靠性鉴定就是通过调查、检测、分析和判断等手段对实际结构的“三性”进行评定的过程,结构质量检测好比医生看病时的各种检查化验,目的在于解决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对旧建筑物进行鉴定、加固、改建、扩建,或由于超载使用、结构存在过度变形裂缝、腐蚀、火灾、爆炸、地震等造成建筑物损伤等情况,都必须通过结构检测来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实际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测取一些必要的数据,为鉴定及加固改造提供依据。结构检测内容主要为材料强度、结构裂缝、结构变形、结构缺陷、结构腐蚀、荷载条件及结构几何尺寸等。通过结构损伤分析原因及其对结构的危害,作出鉴定结论,最后应对现存建筑物提出处理意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固。

2、可靠性鉴定常用方法

对结构可靠性鉴定的方法有:传统经验法、使用鉴定法、概率法以及概率极限状态鉴定法等,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概率极限状态鉴定法。

2.2 结构鉴定分类

鉴定实务中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建筑物用途来划分,大致可划分为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两大类,两大类建筑因其自身功能及特点不同也分别遵循不同的规范体系。

1、工业建筑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体系存在下列情况的应进行可靠性鉴定:

?因生产设备更新、工艺流程变革或生产规模扩大等原因,对厂房结构提出新的使用要求;

?各类事故及灾害导致结构损伤,需对其可靠性重新评定,恢复结构功能;

?长期使用或生产环境变化后,对原结构可靠性产生怀疑时;

?结构原设计或制造安装过程中遗留下较严重的缺陷,需鉴定其实际承载力;

?年久失修或使用年限已超过设计基准期;

?其他需对厂房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的情况。

2、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可分为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性鉴定。

a)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

?建筑物大修前的全面检查;

?重要建筑物的定期检查;

?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条件的鉴定;

?建筑物超过设计基准期继续使用的鉴定;

?为制订建筑群维修改造规划而进行的普查。

b)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安全性鉴定:

?危房鉴定及各种应急鉴定;

?房屋改造前的安全检查;

?临时性房屋需要延长使用期的检查;

?使用性鉴定中发现的安全问题。

c)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正常使用性鉴定:

?建筑物日常维护的检查;

?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鉴定;

?建筑物有特殊使用要求的专门鉴定。

3、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现有建筑相当一部分未考虑抗震设防,有些虽然考虑了抗震,但与第三代烈度区划图等的规定相比,并不能满足相应的设防要求。1977 年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和震害经验表现,

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目标,比抗震设计规范对新建工程规定的设防标准低。我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是1974 年才正式实施的,在此之

前绝大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在此之后有些地区因设防烈度的提高而使原有按较低烈度设防的建筑可能不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

2.3 结构鉴定的程序、工作内容及评级标准

1、鉴定程序

1)工业建筑的鉴定程序应遵循《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的相关要求,即图1所示:

图1 工业建筑鉴定程序流程图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程序应遵循《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相关要求,即图2所示:

图2 民用建筑鉴定程序流程图

3)危房的鉴定程序应遵循《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2004 版)的相关要求,即图3所示:

图3 危险房屋鉴定程序流程图

4)建筑的抗震鉴定程序,应遵循《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中第3. 0. 1条规定,即:

a)搜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b)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c)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d)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2、鉴定的工作内容

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危房及抗震鉴定的工作内容应分别遵循《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中第2. 1. 3 条至2 . 1. 6条、《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第3. 2 . 3及3. 2. 4条、《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2004版)以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的对应章节要求执行。

3、鉴定评级

1)工业建筑的可靠性鉴定评级依据《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应划分为子项、项目或组和项目、评定单位三各层次,每个层次划分为四个等级,具体详见下表1 所示:

表1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评级层次及等级划分

2)民用建筑的鉴定评级,包括安全性、正常使用性以及适修性评级三个概念。

民用建筑的可靠性鉴定评级的层次、等级划分以及工作步骤和内容,应符合如下规定:

a)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的鉴定评级,应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各分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分为四个安全性等级和三个适用性等级,从第一层开始,分层进行:

?根据构件各检查项目评定结果,确定鉴定单元等级;

?根据子单元各检查项目及各种构件的评定结果,确定子单元等级;

?根据子单元的评定结果,确定鉴定单元等级。

b )各层次可靠性鉴定评级,应以每层次安全性和正常适用性的评定结果为依据综合确定。每一层次的可靠性等级分为四级。

c)当仅要求鉴定某层次的安全性或正常使用性时,检查和评定工作可只进行到该层次相应程序规定的步骤。

民用建筑适修性评估,应按每种构件、每一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别进行,且评估结果应以不同的适修性等级表示。每一层次的适修性等级分为四级。

有关民用建筑安全性、正常使用性以及适修性鉴定分级标准详见《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第3.3.1 条至3.3.4 条要求,本文限于篇幅不做进一步阐述。

3)危房的评定标准

危房综合评定应按三各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应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危险性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

第二层次应为房屋组成部分(包括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a、b、c、d

建筑结构鉴定基本程序

建筑结构鉴定基本程序 一、接受委托 鉴定项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争议(包括百姓投诉的项目)的项目; 2.施工手续(包括档案资料)不全的项目; 3.半截子工程重新启动的项目; 4.预改变用途、改造、加层、扩建的项目; 5.发生灾害或安全事故的项目; 6.需做可靠性评定的项目; 7.使用环境改变或受环境侵蚀后的项目。 针对上述1、2、3、4类鉴定项目,我公司有义务告知委托方到项目所在地的质量监督站对所需鉴定的工程与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协调、履行相应的备案手续,以取得站里下的同意。我公司拿到备案单后方可接受委托。 所有的委托鉴定项目,均需到总经理处备案(由总经理做好备案记录),由总经理确定该鉴定项目做与不做。若接受该项目,则按以下步骤进行,若不接受需向委托方解释清楚原因。 由委托方填书面委托单,提供如下资料: a.建筑结构的基本资料。包括:建筑位置、用途、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结构类型、层数、层高、基础形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b.主要的设计和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图、地质勘查报告、全部的竣工(包括施工隐蔽资料,地基承载力复查记录,桩基(地基处理)检测报告,钢材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混凝土试压块检测报告等)资料、设计变更等(均为原件)。c.建筑的使用、维修、加固改造情况。包括房屋存在的病害(如裂缝、变形、沉降)、维修纪录、使用条件及环境改变、加固、加层、改扩建等。 d.鉴定的原因及要求。 正常的鉴定项目可接受单方委托,存在质量争议的建设项目须由当事各方共同委托。 二、初步调查 室主任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及项目的具体情况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并确定项目负责人(王XX、张XX)。其中有争议(包括百姓投诉的项目)的项目、半截子工程重新启动

建筑结构概论

【建筑结构概论】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nspectu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0321116】 课程学分:【2 】 面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系 使用教材:主教材【建筑结构概论庄艳自编教材】 辅助教材【同上】 参考教材【基本体系概念】 先修课程:【无】 并修课程:【建筑设计与原理】 后续课程:【建筑设备】【建筑装修材料与构造】【建筑设计与原理】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建筑结构认识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备的结构安全的知识,是从事室内设计、装修施工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 选课建议 本课程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第三学期学习。 四.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的结构受力分析。 2.掌握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3.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建筑结构的结构布置、受力特点,具备初步确定 承重构件受力特点和断面尺寸的估算方法。 4.掌握结构安全的知识,具备在室内设计及环境小品设计中解决设计中结构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深入理解建筑结构的定义与功能;理解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装饰工程的关系。 掌握建筑结构的定义与功能,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基础 理解静力学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及功能要求、建筑结构传力路线及建筑结构构成。 深入理解荷载及荷载分类,理解常见的约束类型;深入理解杆件、内力与应力结构的特点;了解结构的极限状态;理解建筑结构传力路线及建筑结构构成。 第三章骨架结构 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了解钢筋种类及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和锚固受弯构件;了解各类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荷载、内力分析、弯矩图、剪力图;掌握凸阳台的结构布置,了解预应力混凝土预加应力的方法;会各类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断面尺寸的确定。掌握梁板布置原则、板的类型,梁的配筋、梁、板、柱混凝土保护层。 第四章建筑结构的类型 掌握建筑结构的类型;掌握各种承重类型的建筑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各类型建筑的受力特征;了解筒体结构的结构形式。熟练掌握砖混合结构的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设计要求;重点掌握砖混结构各种承重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五章木结构与钢结构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

论混凝土结构得鉴定与加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已有建筑物得鉴定、维修与加固,也日趋被人们所重视。 结构为什么需要鉴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概括如下。需要进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得情形大致可分为十类: 1)建筑结构拟改变使用用途、改变使用条件与使用要求时。该情形较为常见,即建筑结构改变了原有得设计状态,小至沿街店面房得改动大至世博奥运场馆使用用途得改变理论上都需进行检测鉴定。当新用途增加了建筑结构得荷载、改变了原来结构布局,如拆除或削弱了部分承重构件或改变了承重构件得使用状态,在改建与扩建中经常出现上述情形,该情形必须进行检测鉴定,评估改变后建筑结构得安全性与正常使用性。 2)拟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层、插层或其她形式结构改造时。该情形直接会影响建筑结构得安全性与使用性,必须进行鉴定评估。 3)拟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移位时。整体移位需要专业性很强得团队运作且少见,毫无疑问,该情形必须进行详细鉴定评估,给出移位时可能出现得问题,并提供相关整体移位建议。 4)建筑结构本身出现明显得建筑功能退化或有明显得倾斜时。所谓建筑功能退化就是指建筑结构抗力衰减,抗力就是一个专业性术语,可通俗表达为:建筑结构抵抗外部荷载或作用得能力,即“抗打击能力”,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梁柱出现变形、楼板已经出现漏筋、建筑结构出现振动等情形时,可认为建筑结构出现明显建筑功能退化。

5)由于外在作用导致建筑结构可能出现损伤时。所谓外在作用,通常指出现意外事故,如遭受到汽车或坠物得撞击、爆炸物得冲击、腐蚀性气体或液体泄漏及人为破坏等,为保证建筑结构得安全使用,需对其进行必要得检测鉴定评估。 6)由于设计、施工及使用原因引起相关方有根据怀疑建筑结构出现问题而引起纠纷时。该种情形也较为常见,甚至直接导致为司法鉴定,通常就是业主怀疑施工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或者 施工质量粗糙而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与施工方产生纠纷矛盾,此时需要由第三方给出客观公正得评定。 7)出于维护建筑结构得角度出发,了解建筑结构得当前状态及在目标使用期内得可靠性时。能享受该情形待遇得建筑结构身份一般比较高贵,如历史建筑、纪念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所谓目标使用期,即业主希望通过必要得修缮与维护能继续使用得年限。 8)建筑结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目前规范规定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当建筑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而想继续安全使用时,需要进行必要得检测鉴定。 9)建筑结构遭受灾害而未引起毁灭性倒塌,相关方想加固继续使用时。灾害通常有火灾、地震及水灾等,该情形对检测鉴定团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0)建筑外观改造或建筑装修产生荷载得变化或引起结构改变时。该情形具体解释可参考第一种类型。 同时结构得加固也有其需求得原因。我们很容易概括结构为什么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 马海洋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马海洋 发表时间:2017-12-28T20:36:15.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作者:马海洋[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建筑业的发展同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城市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业发展的要求也很迫切。建筑业中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也是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新建为主,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大力进行新建筑的新建与开发。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国内新建筑的数量也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国内现在又到了一个建筑结构的加固与维修阶段。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由新建筑转变到建筑的加固上来。同时国内建筑新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新型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在面对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时对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时的技术也逐渐呈现出方式的新颖多样化。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鉴定;研究 引言: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然而由于受到施工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改变,以及使用寿命的增长,建筑结构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于人们的居住舒适性以及使用安全性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1.对建筑物进行基本检测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建筑物的基本检测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对建筑物的多方面内容进行检测。具体包括材料性质、结构方式、施工环节以及构建的合理性的检测。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比如历史古迹,名人故居,道观寺庙等等由于其自身所承载的深刻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意义,鉴于国家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的加大,对于这些建筑是万万不能拆除的,因此对其进行相应的检修鉴定与加固成为了最好的保护方法。 1.1对建筑物进行鉴定的常用方法 对建筑物进行鉴定时,需要鉴定的内容包括很多,对建筑物的鉴定的最终目的可以概括为对其可靠性的鉴定。其鉴定的内容具体包括建筑物的承载力,各个建筑构造的作用,以及建筑物本身对外力以及自身所产生的内力的抵抗性能等。常见的鉴定方法有经验鉴定法、数学原理鉴定法、实践法等。经验鉴定法依靠的是对以往建筑结构,建筑故障进行的总结得出的经验。在长时间的鉴定过程中经验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强的实际效用。其鉴定依据具体包括已经成型的规章制度以及对建筑物的经验了解。 除了经验鉴定法再就是实践法。实践法是经验鉴定法的一种延伸。实践法对于经验鉴定法做出了科学有效的总结。从而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具备实用性。还有就是数学原理鉴定法,数学原理的鉴定依据是数学上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 1.2对建筑物进行鉴定的其他常用方法 其他的鉴定方法还包括仪器鉴定法。常用的仪器包括统一回弹的机器。在其操作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特点。因而在国内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相对于国外在建筑结构鉴定领域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位于先进的水平。 2.建筑结构的加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在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鉴定,完成鉴定工作,得出鉴定结果后就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加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筑物的类型与数量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建筑物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建造时间、建造技术上的差异、建筑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同,因此面对不同的建筑物需要采取不同的鉴定方式,在面对不同的鉴定结果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加固技术来加固。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历史内涵历史价值的延续。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技术条件下,面对建筑物功能拓展的需求,也增加了一些除了对建筑物进行加固以外的需求,比如美观大方,实用绿色环保等等从而对建筑物加固有了更深的需求。 对于建筑物的加固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的问题。场地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在于,在施工过程中仪器设备的放置,施工人员活动空间的保证,加固材料的安置都需要有合理的施工场地作为前提。 加固方案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加固方案的设置制定需要确保其可行性,充分考虑到实际加固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会受到的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可能会有的施工难度,做好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准备,确保加工工程能够按期完成,不出现怠工拖延工期的问题,同时还要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人身财产安全事故。 除了上述建筑结构的加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操作方案的可行性问题,以及建筑施工材料的浪费现象,对于操作方案的选择一定要确保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工程技术操作缺乏创新,严重造成了工期延误现象。然后就是机械设备不合理的安放以及建筑加固材料不合理的使用。 3.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的合理措施 3.1对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材料的质量的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合理控制建筑结构加固的工程造价,相对于国际上一般的工程造价的定价我国大部分工程造价过低,因此应该适当提升工程造价,从而保证施工企业在房屋建筑材料上的资金投入。 解决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材料质量的另一个措施是对于建筑材料选购渠道的严格把关。对于建筑材料的选购一定要通过正规的程序,严格的招标。对于厂家的质量信誉工程状况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对于厂家生产许可证是否存在进行确认,同时对于将投入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筛选把关。 3.2加强宣传,加强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保证责任到人。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条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质量重要性宣传,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可以采取张贴横幅,刷写标语的措施来加强宣传。通过典型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案例的讲解,加大建筑施工人员对工程事故的危害性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性的认识。 3.3提高建筑结构加固与鉴定的施工技术要求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需认识的要点

关于学校教育类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需认识的要点 一、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抗震中,地震强度通常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等反映。 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青海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同样大小的地震,若振源深浅、离震中的距离和土质条件等因素不同,则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这时若只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还不足以区别地面和建筑物破坏轻重的程度。因此虽然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地震烈度不同。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地震影响程度越大,地震烈度越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程度越小,地震烈度越低。例如: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映秀镇及北川县城的地震烈度为高达11度或12度,成都市区的地震烈度为6度或7度,太原地区的地震烈度约为3度或4度。 而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中国地震烈度表》,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宏观现象进行判定和区分的。上面所举例子中的烈度数值就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得到的。 然而,上述地震烈度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查《中国地震烈度表》才得到的烈度值。而建筑工程中进行抗震设计时,不可能事先知道建筑工程所在地区何时发生地震,震级为多大,当地地震烈度为多大等信息。这就需要事先拟定一个目标烈度,就称为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当本地区发生地震或附近地区发生地震,致使本地区达到目标烈度(抗震设法烈度时)时,建筑物可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此处抗震设防烈度对应于“中震可修”。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大同地区地震烈度达到7度或超过7度时,是允许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的(可修复的破坏),但必须不能出现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 二、大同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鉴定要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1号修改单,相应调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等,并对其他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但本次修订并不涉及大同地区,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均规定“大同(4个市直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值”。 学校建筑均属于教育类建筑,依据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8条的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2规定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因此,依据上述规定,本次鉴定所涉及的所有建筑物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应防按重点设防类(乙类)对待。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相比《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提高了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由原先的丙类提高到乙类,这一调整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较大提升而提出的。

浅析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及加固技术方法(乔旭东)

浅析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及加固技术方法 乔旭东 (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煤矿,安徽淮北 235147) 摘要:分析结构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方法、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方法、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既有建筑物;检测与鉴定;加固技术 既有建筑的检测及鉴定不可少的工作,尤其是结构状况的检测与鉴定,它是对结构及部件的材料质量和工作性能所存在的缺损状况进行详细检测、试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内容可分两方面工作:一是结构材料缺损状况诊断(包括材料损坏程度检测,材料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测试及缺损原因的分析判断等);二是结构整体性能、功能状况鉴定(包括结构承载能力等)。 1 结构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方法 1)混凝土强度测定方法。测试方法主要有:回弹法(即Schmidt锤法或表面硬度法)、超声波法、超声波一回弹综合法、贯入法、断裂法、拔拉法、拉脱法和取芯样试验法等。 2)构件材料缺损的检验方法。混凝土构件中常见的缺损有:裂缝、碎裂、剥落、层离、蜂窝、空洞、环境侵蚀和钢筋锈蚀等。钢构件的缺损主要是:锈蚀、裂缝、机械损伤、局部变形、焊缝缺陷和防护层损坏等(包括由于应力集中和疲劳等引起的裂缝)。检测方法:目视检查的辅助方法、超声波探伤技术、声波检测法、声发射(AE)检测、射线照相技术、放射测定技术、红外线一热检测技术等。 3)钢筋锈蚀的检测技术方法。混凝土的密实度、渗水性、含水量、含氯盐量、碳化深度、保护层厚度不足和开裂等缺损,这是导致钢筋锈蚀的诸多因素,锈蚀又促使混凝土进一步破损。对钢筋锈蚀的评定技术可分为直接评定和间接评定。检测技术方法主要有:直接评定钢筋锈蚀技术、间接评定钢筋锈蚀技术等。 2 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方法 1)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基本目的。既有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的主要目的:①为日常技术管理和大、中、小修或抢修提供技术依据。②为改变使用条件、改建或扩建提供技术依据。③为确定遭受事故或灾害后的损坏程度、制定修复或加

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

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 Structural Systems and choices fo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课程编号:223 开课单位:建筑系建筑技术教研室 撰写人:樊振和 开课学期:2 总学时:40 学分:2 课程类别:选修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10%,课堂纪律10%,作业20%。考查测验成绩占60%。 预修课程:建筑力学,建筑结构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熟悉各种建筑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以及选型和布置的一般原则;掌握常用建筑结构的选型和布置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模型试验、参观调研、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结构选型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 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课程主要介绍常见的各种建筑结构型式,主要包括各种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屋架、刚架、拱、网架、悬索、薄壁空间结构、充气结构等大、中、小跨度空间结构类型以及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框架—筒体结构、悬挂结构等各种中、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各种类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适用范围、经济分析、选型和布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同时,还将介绍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关系以及结构在建筑中的非结构功能。 71

四、教学时间安排 四、选用教材 虞季森,《中大跨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2 五、参考书目 1.清华大学土建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型式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 2. 2.[意] P·L·奈尔维,《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1 3.[美] 林同炎 S·D·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72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 内容介绍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昆山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年新开量逐年攀升,截至2007年12月初昆山全市在建工程总面积约2400万m2左右。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项目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部分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再者,部分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目前开发区内较具代表性的工程有: 1)朝阳路某动迁小区居民楼,六层砌体结构,建于上世纪90 年代,目前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严重,需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 2)前进路某酒店工程,12 层全框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顶部增加两层,目前进行相应结构加固施工作业; 3)柏庐路某高层办公楼,23 层框- 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火灾导致部分结构严重受损,后对受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并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 在对此类工程加固处理监督过程中,我站发现普遍暴露出如下问题: 1)参建单位普遍对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比较陌生,参建方主体质量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缺失。 由于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属专项技术,很多即便是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也对此了解甚少。比如加固设计需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资质证书上应明确包括加固设计项目,施工单位也必须有加固施工的专项资质;监理单位应严格对照规范及监理细则对加固质量进行控制。由于对上述规定缺乏了解,相当多加固工程在实施中存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缺失问题,而且较为严重。 2)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的控制流程了解甚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固工程,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处理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加固处理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的流程开展工作。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工程参建单位不了解上述程序,加固设计前未对既有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加固施工工序及施工作业指导随意性强,部分工程施工完成后相关责任主体不进行专项验收,对加固质量不能形成明确结论。相应的加固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规范及技术规程等掌握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的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处理类规范、技术规程等发展水平与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滞后。很多规范及技术规程编制水平及条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没有及时纳入此类技术规范中。同时,我国目前涉及到工程结构鉴定、检测、加固处理等类的规范及规程种类繁杂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因此,在我站在监督中发现: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普遍反映对此类规范及技术要求了解甚少,掌握不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知识。我站监督中发现有相当多参建单位连基本的规范都不具备,甚至提到某一规范时候非常茫然。 4)加固工程实体质量控制体系存在较多缺陷

结构加固改造鉴定及一般标准

第四章鉴定标准及一般方法 4-1工程质量事故鉴定的一般方法 1、鉴定的目的和内容 查清造成事故的原因 对事故的危害性作出估计 排除法:先排除那些不可能的损. 伤成因类型,在剩余类型中再找 可能的原因。 证据反驳法:针对可能的损伤成 因类型,要找到足够的支持证据, 否则,可转向新的成因。 检测化验 验算 P 设点观测 提出处理意见 2、鉴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鉴定目的和范f 初步调查

现场初步调查 图纸资料: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变更记录、施工图、施工及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包括隐蔽 记录、历 次加固改造图纸等建筑物历史:如原始施工、历次修缮、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考察现场:按资料核对实物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和结构损伤情况、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

4-2建筑结构质量评定标准 K《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50144-2008) 以承载力计算为依据,综合专家经验基础上进行评定的。 a、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分为四级; 一级——基本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二级——承载能力略低于规范要求,但尚可保证使用要求,个别构件可能要采取措施。 三级——承载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采取措施,个别构件可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一一承载能力严重不满足规范要求,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b、结构可靠性评级按u子项“、“ 项目”、“ 评定单元“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均按四级进行评定。

子项:(第一层次) 对于地基基础,是指地基,基础、桩和桩基、斜坡稳定;对碇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构件'是指承载能力、构造和连接、变形、裂缝等; 对于围护结构系统等,是指屋面系统、墙体和门窗、地下防水、防护设施。 项目:(第二层次) 地基基础、结构和结构构件属基本项目 结构布置和支撑系统、结构承重系统、围护结构系统属组合项目

北航14秋《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二答案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当墙体裂缝数量较少,开裂墙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 )。 A. 灌浆加固法 B. 拆除预应力板 C. 非预应力板 D. 预制空心板 -----------------选择:A 2. 在原结构外增设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使原结构的部分荷载及外层结构的荷载通过外套结构及基础直接传至地基的方法称为( )。 A. 直接加固法 B. 改变和在传递加固法 C. 外套结构加固法 D. 间接加固法 -----------------选择:C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砖混结构中必须设() A. 圈梁 B. 构造柱 C. 圈梁与构造柱 D. 以圈代过的封闭圈梁 -----------------选择:C 4.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 A. 可靠性 B. 适用性 C. 安全性 D. 耐久性 -----------------选择:A 5. 当砖柱承载力不足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采用侧面加固时,新旧柱的连接和接合非常重要 B. 双面加固应采用连通的箍筋 C. 单面加固应在原砖柱上打入混凝土钉或膨胀螺栓等物件,以加强两者的连结 D. 无论是单面加固还是双面加固,应将原砖柱的角砖每隔3皮打掉一块 -----------------选择:D 6. 只要按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并配置梁内箍筋后,则()。 A. 肯定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B. 斜裂缝宽度能满足要求 C. 不发生纵筋锚固破坏 D. 只可能发生受弯破坏 -----------------选择:A

建筑结构鉴定与改造技术

建筑结构鉴定与改造技术 在对新城市进行建设的大度的加大,建筑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原有建筑进行结构的检测和鉴定以及进行适当的加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需求。在城市的建设中利用新技术对原有建筑进行维护和加固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对老建筑进行结构的鉴定工作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固以及改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一、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它自身的稳定可靠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再加上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设计、施工以及使用等,它的可靠性最终可能会变得很小或者是消失,建筑自身的结构也可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所以要想持续保证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就需要对它们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对这些建筑结构采取一些加固和改造手段之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物的可靠性增加,并且有效的减少了建筑结构在使用中所发生的变形和位移程度。通过对结构的加固处理技术,可以使得建行结构的局部稳定性得到质的飞跃,进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增加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不过要想能够做好对建筑结构的加固和改造是需要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需要预先对建筑结构进行一定的检测和鉴定工作,然后根据相应的检测报告确定在什么地方进行加固或者是改造。建筑结构的鉴定

对于施工20以上的建筑来说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不过在现阶段对建筑进行加固的时候往往都是进行的盲目性的加固,施工人员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进行施工,对施工前的鉴定没有给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认识都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其实在到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以及改造的时候科学准确的检测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这一环节的检测工作才能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够进行加固改造。 二、建筑结构鉴定技术 (一)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定义 在对建筑进行鉴定的时候,一般来讲所进行的鉴定就是可靠性的鉴定,所谓的结构可靠性鉴定其实就是指建筑结构在一定的设计基准期内,这一基准期通常的时间为50年,并且在正常设计、合理施工、良好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完成预期所设计的功能的能力。结构的可靠性它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的总称。其中的安全性它是指建筑结构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承受各种偶然事件,并且还能够保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适用性是指建筑结构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需要,并且还不会重大的变形以及裂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它是指,建筑结构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在基准期内,建筑的材料和结构仍然能够满足建筑使用的基本要求。 (二)建筑结构鉴定的常用方法

结构检测与加固

结构检测与加固 摘要: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可细分为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评估技术和加固改造技术。检验测试技术的基础,为鉴定与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基本数据。鉴定与评估技术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连接检验测试技术与加固改造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论证,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存在问题的性质,确定问题的处理方案。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是针对结构存在问题的处理,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操作,是对全套技术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验证阶段。 关键词:结构检测结构加固 一、概述 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非凡是最近20多年,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检验与测试技术 结构的检验测试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为事后的检验与测试,如:在浇注好混凝土后,测定钢筋的配置情况等。因此其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检验与测试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 我国的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1、混凝土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建委把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列入了建筑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问世。此后,关于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如:

建筑结构鉴定基本程序资料

建筑结构鉴定基本程序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一、接受委托 鉴定项目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争议(包括百姓投诉的项目)的项目; 2.施工手续(包括档案资料)不全的项目; 3.半截子工程重新启动的项目; 4.预改变用途、改造、加层、扩建的项目; 5.发生灾害或安全事故的项目; 6.需做可靠性评定的项目; 7.使用环境改变或受环境侵蚀后的项目。 针对上述1、2、3、4类鉴定项目,我公司有义务告知委托方到项目所在地的质量监督站对所需鉴定的工程与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协调、履行相应的备案手续,以取得站里下的同意。我公司拿到备案单后方可接受委托。

所有的委托鉴定项目,均需到郑所长处备案(由郑所长做好备案记录),由郑所长确定该鉴定项目做与不做。若接受该项目,则按以下步骤进行,若不接受需向委托方解释清楚原因。 由委托方填书面委托单,提供如下资料: a.建筑结构的基本资料。包括:建筑位置、用途、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结构类型、层数、层高、基础形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b.主要的设计和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图、地质勘查报告、全部的竣工(包括施工隐蔽资料,地基承载力复查记录,桩基(地基处理)检测报告,钢材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混凝土试压块检测报告等)资料、设计变更等(均为原件)。 c.建筑的使用、维修、加固改造情况。包括房屋存在的病害(如裂缝、变形、沉降)、维修纪录、使用条件及环境改变、加固、加层、改扩建等。 d.鉴定的原因及要求。 正常的鉴定项目可接受单方委托,存在质量争议的建设项目须由当事各方共同委托。 二、初步调查 室主任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及项目的具体情况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并确定项目负责人(魏东、崔文良、谢文东)。其中有争议(包括百姓投诉的项目)的项目、半截子工程重新启动的项目、市质量监督站下达的鉴定项目须由室主任做项目负责人,带领一组人员开展具体工作。室主任临时有事,则由技术所长、所长或具有相应能力的人代替。 项目负责人安排组员进行以下工作。 初步调查以明确委托方的鉴定要求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为目的,具体如下: 1.资料调查:仔细阅读委托方提供的各种资料。 2.现场调查: 着重以下内容: 结构的基本情况、形式、连接、荷载使用及变更情况; 委托方提供的房屋主要问题,如:变形、裂缝、滲漏等;受灾结构的损坏程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房屋建筑构造》自考08984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建筑构造是研究房屋建筑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的要求,提供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构造方案。 2、建筑按照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三大类: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 3、民用建筑的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4、民用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其他结构。 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基础、墙、柱、楼板层、室内地坪、楼梯、屋顶、门窗等。 5、建筑按耐火等级分,多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 7、构件的燃烧性能可分为三类,即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复习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及书上列举的材料) 8、建筑物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和附属部件组成。 9、建筑构件是指建筑中承重的部分,如墙体构件、基础构件、楼板等。 建筑配件是指建筑中非承重的部分,如门窗、隔断、栏杆、台阶、坡道、细部装修等。 10、基本模数:我国现行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规定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用M表示。即1M=100mm。 11、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倍数。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扩大模数数列适用建筑物开间(柱距),进深(跨度);构配件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建筑物高度、层高等。分模数数列适用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尺寸等。 12、实际工程建设有三种尺寸,分别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熟悉这三个概念) ( 标志尺寸——用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进深、层高等),应符合模数数列。 构造尺寸——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 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实有尺寸。 其相互间的关系: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实际尺寸±允许误差值=构造尺寸。 规定三种尺寸的原因:为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件的统一协调。 第二章基础与地基 13、基础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等承重构件向地面以下的延伸扩大部分。 。 基础的作用其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并通过自身的调整把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的构造要求满足强度、耐久性、经济方面的要求。 14、地基的概念在建筑工程中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 地基的分类: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地基的构造要求:满足强度,变形,及稳定性要求。 15、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 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 埋深大于或等于5m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5m的称为 浅基础。 16、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 建筑物使用要求、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 2) 工程地质条件3) 水文地质条件4) 地基土冻胀深度5) 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可变荷载的是()。 A、土压力 B、屋面积灰 C、风荷载 D、吊车荷载 2.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目前是采用(),该方法的特点是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定目的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再按照现行的鉴定标准下结论。 A、传统经验法 B、实用鉴定法 C、结构鉴定法 D、系统鉴定法 3.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等级是由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状态判定,划分为______层次______等级。() A、二,三 B、三,四 C、三,三 D、四,五 4. 改变结构钢材置及荷载传送方法的加固方法,称为()。 A、直截加固法 B、改变荷载传送加固法 C、外套结构加固法 D、增大截面法 5. 预应力筋加固时,张拉量中需要考虑的不同于普通后张法预应力筋之处是()。 A、锚具变形 B、预应力筋回缩 C、裂缝闭合引起缩短变形

D、预应力引起钢筋伸长 6. 对受拉区加厚并加配筋的情况,验算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其所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的强度利用系数。 A、0.85 B、0.9 C、0.95 D、0.8 7. 在混凝土柱加固施工时,原柱的负荷宜控制在极限承载力的()。 A、0.4 B、0.5 C、0.6 D、0.7 8. 下列哪一种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 A、伸缩缝 B、防震缝 C、施工缝 D、沉降缝 9. 下列不属于增补筋与原梁之间的连接方法的是()。 A、全焊接法 B、半焊接法 C、粘结法 D、机械连接法 10.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目前是采用(),该方法的特点是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 定目的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再按照现行的鉴定标准下结论。 A、传统经验法 B、实用鉴定法 C、结构鉴定法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讲解学习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 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 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体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合。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势特点。 框架结构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空间,但抗侧刚度较小,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大,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强,但结构布置不灵活,难以形成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五、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 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称为筒体(由密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由剪力墙组成的筒体称为薄壁筒)。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