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

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

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
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

第三课《光色心情》

第二节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绘画色彩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通过前阶段的色彩基础知识学习和作业练习,学生对色彩有了基本的认知,大家能联系生活中的色彩现象,理解色彩并且运用色彩作业练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色彩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和综合素养。

在绘画色彩表现中,色彩是有自己的心理属性特征的,它们有共同性,同时又有个体差异。教材选择经典作品通过比较说明不同的画面色调可以用来表达不同情感,同时也有共同的心理属性,从作品比较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同一色调的作品因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而产生的个体心理属性,比如同样的红色、黄色,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却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语言信息。

教材通过作品比较和引导,让我们既能从色彩的共同性心理中感受到青春与生命的信息,又能从画家对色彩的不同表现中解读出属于作品深层意蕴的个体信息。如教材第34页的图例所示,当红色与正方形结合时给人以庄重、坚强之感,当红色与圆形结合时让人感觉到柔和、温暖,当红色处在不规则的放射状中时,它充满着刺激与危险感。色调接近的《初踏黄金路》和《角落》两幅作品,“S”构图的画面呈现动态感,而水平构图的画面则呈现静态感,尽管两幅作品中都采用的是同样的主导色和辅助色,但由于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意义。可以这样理解,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

教学进行到这一层面时,如何结合绘画中形的表现来处理色彩,就成为深入学习绘画色彩表现的主题。教材通过范图,重点突出了在绘画中将色彩与形体、空间、构图等不同因素综合运用,用以表达不同情感主题的各种表现风格与技法。从欣赏分析中,学生可以深入探究色彩表现的不同技法,并完成相关的练习作业提高色彩的表现技能。

●教学目标

在色彩运用实践和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基础知识,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技巧。能够对色彩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培养细致比较、敏锐观察分析的思辩习惯和美术能力,享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画册资料、学生绘画作业范品。

纸张、笔、墨、水粉颜料等绘画用具。

不同色调的桌布、餐具、瓜果等。

●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色彩与人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学中如何通过艺术性的导入环节来唤醒学生的心智情绪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画面色彩给予我们的联想是非常丰富的。

?陈淑霞的《早餐》。

?“我不在意如何说明我的作品。因为它不过是体会过后心情的吐露罢了。没有刻意地营造豪言壮语,也就没把自己和别人累着。既是心情表达也就不在乎所得,更

顾不上看别人的表情。我所做的不过是一种属于我的那部分生活。”

?你用餐的时候,喜欢东西怎么摆?

活动《分组摆放餐具桌布》:提供不同色调的桌布、餐具、瓜果……请同学尝试着摆一摆,说一说。

分组摆放餐具桌布,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前几次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同时通过练习实践,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发现不同的色彩搭配结果能导致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样的色彩搭配结果因个性心理各异也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深入探究色彩表现差异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逐步揭开色彩心理属性的神秘面纱。当学生理解了艺术家们在色彩表现时,利用色彩的心理属性,通过一定的表现技法与色彩调和经验,才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时,学生对色彩的尝试运用愿望也就产生了。

二、比较和尝试

对比欣赏始终穿插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对比中寻找色彩的不同感觉,以及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的艺术家笔下产生的不同情感变化,体验不同的形状、肌理、构图、空间对色彩的表达的制约。

1、同一种色彩,能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

?萧淑芳的作品《丁香花》

?细碎的丁香花怒放的整体气氛,闪烁的斑斓花枝让人仿佛能闻到丁香花那醉人的芳香。

?对花的赞美,同时作品中仿佛照见作者清醇温雅的为人。

?何晓云的作品《嫩绿青红》。

?两位女兵和几位女孩。同一个时代,一种是平凡朴素之美、一种是流行时尚。两种泾渭分明的人生对比,汇于画中。

?其淡淡的、薄薄的色彩里,隐藏的是不同的人生况味。

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画面上会表达不同的意义,由于人们对色彩体验感受的多样性,也使色彩的应用有了许多的选择。

2、同样是画云朵,不同的画面色彩,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刘欣的油画《云卷云舒》胡冰的《云飘来云飘去》?《云卷云舒》是什么色调?给你什么感觉?《云飘来云飘去》是什么色调?你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明度高、对比强色彩偏纯而且色性偏暖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相反,怎样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比较阴郁?

?请结合下面的两件作品谈一谈自己的色彩感受。

推荐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71827530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1718275303.html,/art/image/5sh/webquest/8dy/s/zi yuan.htm

小结:光与色的交响,会让我们在不同的物象上看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不同的信息,收获不同的心情。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比如:膨胀感、收缩感,比如冷暖感受,兴奋与沉静、前进与后退、轻与重的感觉等等。

3、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和作品。

教材第34页的表格,阐释了色彩丰富的心理语义。在色彩的视觉和思维之间能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人对于同种色彩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因为人们的情感经验不同。

建议学生完成表格,从绘画元素的直观体验入手,发挥联想,对色彩、线条、形体、材料等构成的美术语言有了解,对形象、意蕴有自己的解读,包含来自生活体验的情感表露。这种深层的情感意义就是作者的色彩价值取向,同时也成为作者与观者交流的审美信息通道。

教材第35页的“思考与交流”中呈现了三幅根据毕加索的《少女像》而变化出的色彩

作品,通过比较

分辨:恬静、颓废、烦躁、满足四种不同的情绪,锻炼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与解读色彩语言能力。

二、观摩学生作品,布置作业要求。

1、指导学生从同学的绘画作品中找艺术感觉,引导学生切入知识点赏析作品。

2、点评学生作业精练清晰,能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机智灵活把握契机,体现良好的专业引领。

?他们在表现什么?他们选择了怎样的色调和形来表现主题?

?尝试在纸上构图,能够大胆地、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看法。

铅笔淡彩《佛法》水粉装饰《伙伴》水粉《狼图腾》

教师示范:以黄色为例调和出色彩的强弱,运用灰色提高它的纯度,使学生感性地体会色彩的变化。

三、分组发放作业卡,推荐作业主题,学生开始作业练习。

请选择以下主题中的任何一项进行尝试和练习。可以选择绘画或者剪贴、揉纸等多种艺术方法作业。

●通过改变某种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来表现情感,可以画一组小画。

●可以利用旧的图片任意剪出图形,来重新组合新的画面。

●从资料中选择尝试临摹一件作品。

●可以尝试在临摹作品的时候改变作品的色相的强弱。

●尝试运用明度色调的高、中、低或者高长、中短调来表现一个小东西。

●尝试运用色相、纯度、冷暖、补色、面积、肌理等对比的方法画一幅作业。

●尝试运用中间调或者灰调表现作品。

鼓励学生画自己拟订的主题。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方式,大胆地创作。

注:色彩绘画练习的难易程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拟定的活动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对于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内容,建议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当然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联系, 最好是能够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满足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既富有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

四、学生作业,教师分组指导。

指导学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作业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作业的过程。鼓励学生有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关注、关照、倾听、共享资源,小组合作责任分工和学习目标

明确,成果共享;

五、作品呈现和评价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师评,围绕各自的作品寻找问题,寻求突破。

关于评价一幅作品的色彩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1、从色彩关系来评价,看画面的色调是否统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处理是否得当;

2、从内在的心理感受出发,看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体验是否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和谐;

3、从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看媒材的选择与表现形式是否达到高度统一。

事实上,一幅优秀的色彩作品正是因为通过绘画技法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才真正成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绘画语言。

六、宣布下课,分组整理作品和卫生。

请专门负责的绘画模块的学生干部检查作业摆放和粘贴情况;重点检查各组的卫生和学具到位情况,并且做出登记和予以公布。

教学后记:

色彩教学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在这里找到与生活相呼应的点,在顿悟和联想、动手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通过这一单元的色彩知识学习,在绘画实践和色彩体验的同时,同学们能理解色彩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政治、宗教信仰等发挥着精神方面的作用。在观摩艺术家在作品时,大家能运用色彩知识尝试着评述和理解。

通过学习,同学们觉得体会最深刻的是就色彩本身,它是没有温度、远近、轻重、软硬等等区别的,之所以能使人产生诸多的心理效应,是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自然现象的色彩习惯性认识以及由这些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感觉所带来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践,学生能明确色调的形成因素和构成色调的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与点缀色,在尝试练习中理解色彩运用的关键在于能否较好地对各元素进行对比与调和,能对色彩表现中的冷暖、远近、轻重、强弱等进行深入的学习。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从凡·高的作品《黄色的房子》中感受到画家的激情、狂热、偏执;能从吴冠中的《故宅》中感觉到明度对比基调长,给人的感觉越明晰和强烈……大家了解了一件作品中面积与色量最大的、次要的、辅助色群,当“主”、“辅”两个部分在画面中过强或过弱时,点缀色就起着调和关系的重要作用,理解了我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色,即是典型的点缀色。最难得的是,通过色彩教学和实践,大家更明白了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个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浅论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

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潮流,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情感的丰富性,能认识情感和情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懂得情感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认识到积极情感体验能促进人们积极向上,懂得珍惜情感。 3.让学生体验亲情、友谊、爱国等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 情感的作用: 1.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2.情感影响着我们的判断、选择与行动。 3.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 4.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成长。 【教学难点】 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1.情感与情绪的联系:情感与情绪是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2.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升国旗”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导入新课题第五课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

新课探究一:丰富的情感。 我对亲人的情感:依赖感、珍惜感;我对祖国的情感: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我对同学的情感:亲近感、珍惜感;我对自然的情感:亲近感、使命感;我对老师的情感:敬畏感;我对家乡的情感:自豪感、归属感;我对动物的情感:喜悦感;我对自己的情感:自尊感、荣誉感、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情感世界具有什么特点?——1.情感具有丰富性。 活动一(探究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正义感——对公正的体验。当我们看到有人遭受欺辱,并为此感到愤怒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正义感。 胜任感——对能力的体验。当我们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胜任感。 责任感——对职责的体验。当我们承担角色、接受任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责任感。 比一比:同学们有过以上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情感体验?并举其中一例说明。 活动二(探究古诗词中的丰富情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上述古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爱国情感与对爱的信任与坚守。 2.情感是复杂的(分类):①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②高级情感,如道德感;③正面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 掌握这三类图像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了解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 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罗中立的《父亲》和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是一个魔术师》。提问:同样是两幅中年男子的画像,观察它们,这两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学生说说两幅画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一幅画画的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画,也有人说,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其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其原因就在于每幅画其反映的客观物象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展开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主要介绍一下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介绍具象美术:课件展示图片《写生珍禽图》,安格尔的《贵妇人像》,并给学生展示细节部分;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具象美术的特点。提问学生具象美术作品的定义(见课件和书本)

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具象美术作品和现实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那为什么照片,摄影技术没有取代绘画呢?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说。(画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震慑力,他古铜色的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粗糙的双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破旧的茶碗……这些形象已经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中国世世代代的儿女。) 4.意象美术作品定义: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往往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作品中常常有象征和讽刺的意义。 中国传统写意画都是意象美术作品。课件展示梁楷《李白行吟图》和朱耷《安晚贴》(朱耷作品中白眼向人的特点) 夏加尔《生日》(生日的喜悦和亲密的感情),王冕《墨梅图》和郑板桥的《竹子》(作者的气节) 5.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事物,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 抽象美术作品一定没有具体的形,只有点,线,面,色彩等独立要素。 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追求细致入微开始分别走向了抽象艺术和写意画的道路,但两者追求的,都不再是完美的呈现事物现实的样子,而是追求事物所蕴含的意味,或是称之为神韵。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红黄蓝灰构成》。康定斯基的即兴作品。 中国书法也是抽象艺术,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对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问题,如点画的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三)总结 具象美术———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意象美术———画家主观情感成分较多 抽象美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没有具体的形。 以树为例,观察提炼的过程。(形的变化) 四)课件出示各种作品图片,请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类美术作品 五)结束: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美术作品,画面中画家的主观情绪越来越多,而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多样化鉴赏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多样化鉴赏 发表时间:2011-08-22T10:00:51.467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景洲[导读]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很多的教学方法都应大胆尝试。 张景洲 摘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整个高中课程领域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是主体,没有学生的主体行为,仅靠教师的讲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活动。 关键词:美术鉴赏、新课程、体验、多媒体、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可以看出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将艺术大师的杰作展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创作。目前美术鉴赏课的现况: 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去的教学过多完全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只是让学生记住我们教学规定的作品的理论评价,用固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去欣赏,学生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课同其他的应试学科一样死气沉沉,没有想象,没有创造。有时为了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就大讲特讲美术方面的细节,如某个画家的风流韵事,或某幅作品的拍卖价格风暴,或就是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一笑而过,待教师再回到正题上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光是谈画面讲故事是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美术鉴赏课自然成了高中生的“休息课”了,再次,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媒体众多的社会里,课本上的图片知识内容已不再新鲜且缺少生动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即使教师企图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被提问的学生也只是照着书本干巴巴地念上两句而已。从深层次看,是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现实情况,本人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了一些尝试探索。 一、主持人式美术鉴赏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很多的教学方法都应大胆尝试。在一堂美术鉴赏课上,我要讲述中国古代的陶器与瓷器。由于很多同学来自农村,家里还保存有陶制的“缸”“瓮”我请每个同学讲解对这种陶器的特点,如颜色,质地及原料构成。当把每个同学的描述归纳在一起后,恰恰就是课文中对陶器定义的描述。同时,我也借助网络,整理了很多有关陶器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同学。在我与同学们的共同讲解下,我和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从课本上不能了解的东西: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课后,我综合了学生对这堂课的看法,这些看法对我进行节目主持人式的教学的构思是大有裨益的:学生表示喜欢主持人式的教师,“这样可以让课堂变得更为轻松”,“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讲起课来肯定有趣,决不会让人恹恹欲睡”,“这样的老师更富有魅力,课堂内容也鲜活多彩”,极少数同学则认为那样课堂可能会失控;学生表示很乐意接受课堂上进行比赛这种教学形式,他们对老师展示的大量图片也很感兴趣。学生普遍认为更多的图片和课外知识能使他们视野更为宽阔,优秀的课件能使他们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实践,我发现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用启发、鼓励的方法,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积极培育竞争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本,并尽自己所能去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实践中式鉴赏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然后就是你说我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惫,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常言道“动口不如动手”,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比如:在讲授完我国民间剪纸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折剪,即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几分钟后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这类作业要求在设计时目标明确,作业便于完成,作画工具简单,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良好,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学都有成就感。 三、多媒体网络式鉴赏 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通过多媒体来完成,而美术鉴赏教学更加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教师喜欢上网收集教学资料,现代的学生也喜欢上网,并成为一种现代的学习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镇里也很难见到画展、雕塑展等。但网络却能给学生打开一扇无所不能的窗,不论是画家、作品、背景、还有各种画派、画种等等,应有尽有,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欣赏作业,可以对作品进行巩固、拓展延伸。在鉴赏外国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以及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时网络就成了很好的帮手。比如:在教学欣赏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罗瓦”,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自由引导人民》这一作品,还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达19世纪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个性和情感的价值,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学生而教,据学情而教,做到每课有反思,让我们倾听学生的声音,作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帮助每位同学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语),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多彩的情绪》活动课教案设计

多彩的情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惧的四种基本类型。 知道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是经常变化的。 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互相转变使学生初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明白情绪是可以调控的,为此要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利用情绪积极的一面,保 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重点与难点: 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情绪、学会调控情绪。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会产生不同的情;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情况 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讲清这一问 题可以使学生明白面对同一件事情,情绪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它是可以调节的。b5E2RGbCAP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绪的多重世界 (一)体验情绪,导人新课。 、 教师:今天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我有一段导语,大家可以按照我的导语尽情地 发挥自己的想像,希望大家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起)p1EanqFDPw 导语:我仰卧在水清沙白的海滩上,沙子细而柔软,我感到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阳 光的温暖,耳边能听到海浪拍岸的声音,思绪随着它的节奏而飘荡,涌上来又退下去。温暖的 海风轻轻吹来,又悄然离去,它带走了我所有的思绪,只剩下那一片金黄的阳光和不停地拍打 着海岸的海浪。我能感受到细沙的柔软,阳光的温暖,海风的轻缓。我的心浸润在这一片蔚蓝 的海天之中。(音乐止)DXDiTa9E3d 教师 :欣赏了一段优美的音乐,我们的情绪似乎都有一种飞扬的感觉,大家感觉怎样? 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你此刻的感受。那么什么是情绪呢?RTCrpUDGiT (学生各自说说自己此刻的情绪体验并谈谈对情绪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1、P36 喜、怒、哀、惧四种形式的事例 阅读(读出情感)并填写空格,明白情绪有四种基本类型 2、小组竞赛:写出有关描写情绪的词语并分类,看哪一组写得多,分得准。 3、讲解“我的情绪故事” 回忆最开心的事情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 、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 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 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浅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几点认识 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来上好这样一门课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美术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的能力。 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创设

出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中,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的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主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并进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毫无疑问,美术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象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 四、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要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在教学中学生的转变和进步。由于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过去一直是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4.1 青春的情绪 教学设计和学案 (1)共3篇

4.1 青春的情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和青春期情绪的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青春期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正面和消极两个方面。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激发正面情绪,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 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故事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 从前,有一个国王贪图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快乐”。大臣遇到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问其原因,农夫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穿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 教师小结:我们时时在追求快乐,却不知快乐的真谛。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地把握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阳光与快乐。对于情绪,我们是那么熟悉,但有时又迷惑不解。步入青春期的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吗?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情绪的面纱》,共同探究《青春的情绪》。二、探究新知 (一)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写一写~词语接龙 要求: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类情绪,看看哪个组在黑板指定位置写出的词语多。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刚才进行词语接龙时的情绪感受肯定是高兴、紧张的。我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词语来描述在不同场合、遭遇不同事情时的心情和感受,这就是情绪。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多媒体呈现结论】 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内疚等。 活动二:情境探究交流分享 【多媒体呈现】 情景一:当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时,你会感到________,因为________。 情景二:当得知自己的亲人去世时,你会感到________,因为________。 情景三:当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会感到________,因为________。 情景四:当来到向往已久的九寨沟时,你会感到________,因为________。 情景五:当被周围的人批评时,你会感到________,因为________。 问题:通过以上活动,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要求:阅读、思考、小组分享、讨论探究、达成共识、参与全班分享。 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不同的情绪感受,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对我们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多媒体呈现结论】 1.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化。 影响情绪的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发生变化。 2.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情绪的作用表现在正反两方面)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二)情绪的青春色调 活动三:阅读思考探究分享~她(他)怎么了 【多媒体呈现】 1.一位初中女生小丽的日记 从小到大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没有偷过懒。觉得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会一切照办。由于听话,成绩好而得到老师的喜爱、校长的器重,在全校都有名,校长要全校学生以自己为榜样。父母也很骄傲,家里人都宠爱自己,从不对自己说不,甚至有点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父母对我也几乎不管不问,知道我会自觉学习,不需要

(完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pdf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doc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1.美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美术作品。 3.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重要意义。 为了阐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教材从人们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并且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于是就产生了美术作品。并借助各种美术作品阐述其含义,指出美术作品两类范畴:一类作品是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另一类是指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只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但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被逐渐淡忘,而形式美法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如教材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等,通过上述问题的讲述,教材最后点出了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事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审美观念的产生和形式美法则的一般规律,掌握美术作品的含义。 2.培养学生以历史的、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的含义是什么?

2.怎样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 教具与学具 教具:画册,多媒体,幻灯机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教法运用 本课以图文并重的教学手法,采用观察、欣赏、思考与展示作品等教学策 略,加强师生双边互动。从看、问、讨论、回答等教学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对 知识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通过教师的疏导和归纳,最后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 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美的动西,如:那个花瓶很美; 她穿的衣服很漂亮;他画的画很美;他的字写的很好看。 学生讨论:美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一、导入新课 11.初步了解美的来源。(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美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形成的 2.美的形式法则包括哪些要素?(展示图片:彩陶鲵鱼纹瓶,楷书“永”,人面鱼纹彩陶盆,“羊”字的演变图,雷纹三足鼎,兽纹鬲) 学生观看讨论:它们体现了那些美的形式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重点、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去观察图片中的 美。然后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二、观察思 考 1.什么是美术作品?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是一门让学生了解中外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发展、开拓学生思维的课程。在教学中,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只会累了自己误了学生。那么,美术鉴赏课怎样教授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寻找学生兴趣点,吸引课堂注意力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中的有些素材,如陶瓷、青铜器这部分内容不是学生所爱,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但这部分内容是艺术课必须要学习的。因而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处理素材,以特殊的形式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如运用故事、绘画、音像、设置疑问等形式。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成长、所处的环境上判断他们喜欢哪些素材,在每一节课教授时要找到学生所喜欢的素材导入教学中,并从故事、身边发生过的事情讲起,这样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立足学生实际,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在美术老师所带的年级中,各个班学生的美术素养各不相同,我们老师在制订教学策略、运用教学方法时要立足于不同班学生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学习的深浅度、讲授语言的通俗性上要有所变化,要适合于本班学生的美术素养程度,不能一成不变。分析教学内容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详细分析,将知识点合理分解,搞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美术素养情况确定本节课独立讲授的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等。老师正确处理各内容间讲解时的过渡。合理设置探究问题,促进师生互动。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将课本知识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探究问题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班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考虑。对于基础差的班级学生,问题设置中最好加入引导性的技法,或者语言通俗些,促进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最终思考探究并获得成功。探究问题的设置,一般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探究,第一层次是进行基础性的知识思考探究,第二个层次是深层探究

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绘画》《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 第三课《光色心情》 第二节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绘画色彩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通过前阶段的色彩基础知识学习和作业练习,学生对色彩有了基本的认知,大家能联系生活中的色彩现象,理解色彩并且运用色彩作业练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色彩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和综合素养。 在绘画色彩表现中,色彩是有自己的心理属性特征的,它们有共同性,同时又有个体差异。教材选择经典作品通过比较说明不同的画面色调可以用来表达不同情感,同时也有共同的心理属性,从作品比较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同一色调的作品因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而产生的个体心理属性,比如同样的红色、黄色,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却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语言信息。 教材通过作品比较和引导,让我们既能从色彩的共同性心理中感受到青春与生命的信息,又能从画家对色彩的不同表现中解读出属于作品深层意蕴的个体信息。如教材第34页的图例所示,当红色与正方形结合时给人以庄重、坚强之感,当红色与圆形结合时让人感觉到柔和、温暖,当红色处在不规则的放射状中时,它充满着刺激与危险感。色调接近的《初踏黄金路》和《角落》两幅作品,“S”构图的画面呈现动态感,而水平构图的画面则呈现静态感,尽管两幅作品中都采用的是同样的主导色和辅助色,但由于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意义。可以这样理解,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 教学进行到这一层面时,如何结合绘画中形的表现来处理色彩,就成为深入学习绘画色彩表现的主题。教材通过范图,重点突出了在绘画中将色彩与形体、空间、构图等不同因素综合运用,用以表达不同情感主题的各种表现风格与技法。从欣赏分析中,学生可以深入探究色彩表现的不同技法,并完成相关的练习作业提高色彩的表现技能。 ●教学目标 在色彩运用实践和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基础知识,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技巧。能够对色彩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培养细致比较、敏锐观察分析的思辩习惯和美术能力,享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画册资料、学生绘画作业范品。 纸张、笔、墨、水粉颜料等绘画用具。 不同色调的桌布、餐具、瓜果等。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