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采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7.00 KB
- 文档页数:12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计划及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案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提高,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巩固和扩充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和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采区<带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方案优选,最终形成一个巷道布置合理、技术经济可行、生产安全可靠、并能够指导实践生产的采区<带区)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命题资料<一)如下:1.采区<带区)位置某矿1203采区<带区)标高为-100~-260m,地面标高为+150~+200m。
2.邻近采区<带区)情况东至1201采区<带区)<正在生产)为界,西至F5断层为界与1205采区<带区)相邻,北至-1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至-260m水平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3.地表情况采区<带区)地表多为农田,无主要建筑物、铁路、河流及水塘,只有零星小量瓦房,井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甚小。
4.地质构造本区有两个断层现表述如下:F5逆断层:产状,S12~21E,NE22,落差8~10m。
F6正断层:产状,N77E~S87E,SE~SW<30°~ 60°。
5.煤层及顶底板情况6.水文地质情况断层水:F5、F6、断层属于不良导水断层。
钻孔水:809、714钻孔,质量较好,但采掘到附近时,应注意安全。
-100标高以上为采空区,有采空区积水,在开采第一区段时应注意防水。
涌水量:上山 50~100T/h,大巷 90~160T/h。
7.其他地质情况瓦斯:本矿属于低瓦斯矿井,但在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瓦斯可能比较集中,采掘接近时,要加强通风管理,预防意外事故。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采矿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采矿设计和计算、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采矿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如矿床、矿石、采矿等,以及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露天采矿、地下采矿、选矿等。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如环保型采矿技术、资源回收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艺的过程。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介绍,多媒体资料将展示采矿工艺的现场图片和视频,实验设备将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艺的过程。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我们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课后习题、小论文、实践报告等,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估。
采矿教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的基本知识,包括采矿的历史、采矿的方法、矿物的加工和利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主要的采矿方法。
2.分析矿物的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矿物鉴定。
3.解释矿物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了解矿物加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历史、采矿的方法、矿物的加工和利用、矿物加工的影响。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介绍采矿的定义、发展历史和现状。
2.采矿的方法:介绍地表采矿、地下采矿和海底采矿的方法和原理。
3.矿物的加工和利用:介绍矿物的加工方法,如破碎、筛分、浮选等,以及矿物的利用途径。
4.矿物加工的影响:介绍矿物加工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用于讨论采矿行业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采矿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的实际操作。
4.实验法:进行矿物鉴定和加工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矿学基础》2.参考书:采矿工程手册、矿物加工工程手册3.多媒体资料:采矿工程视频、矿物加工视频4.实验设备:矿物鉴定设备、矿物加工设备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来评估。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作业的质量和按时提交情况来评估。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采摘水果劳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种类水果的生长周期、成熟特征及采摘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水果的储存方式和保鲜技巧,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理解农业劳动的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采摘工具,正确采摘水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 学生能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3. 学生能够通过采摘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培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采摘水果劳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
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生长与成熟- 了解水果的生长周期和成熟特征- 学习判断水果成熟程度的方法- 认识不同种类水果的采摘时机2. 采摘工具的使用与安全- 学习正确使用采摘工具的技巧- 掌握采摘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采摘工具的维护与保养3. 水果的储存与保鲜- 掌握水果的储存方法和保鲜技巧- 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了解食品储存的相关知识- 学习如何减少水果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4. 劳动习惯与团队合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体验劳动的乐趣- 学习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5.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环保-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学习在采摘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水果的生长与成熟、采摘工具的使用与安全第二课时:水果的储存与保鲜、劳动习惯与团队合作第三课时: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环保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植物生长、食品安全、环保知识等相关章节紧密相连,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采集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采集系统的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采集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采集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采集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采集系统概述- 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 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 采集系统的应用领域2. 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常用传感器及其作用3. 数据采集方法与技术- 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常见数据采集技术及其优缺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方法- 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 数据分析与应用5. 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环境监测领域- 智能家居领域- 健康医疗领域6. 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采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采集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采集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这门课,简直就是个探险故事,让人既兴奋又紧张,感觉像是在玩寻宝游戏。
你想想,地下深处藏着金银财宝,可不就是现代版的“地下城”吗?不过,这可不是随便挖挖就能搞定的事,得有点儿技术含量和专门的知识。
就拿开采方法来说,简直是多得数不胜数。
像什么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各有各的门道。
要是你在地上开采,那可就爽了,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可一旦往地下走,那可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黑乎乎的,神秘兮兮的,简直是个迷宫。
咱们说说地下开采,哎呀,那可是个“深不见底”的话题。
想象一下,你站在矿井口,往下看,感觉整个人都要掉进去似的,心里那个小鹿乱撞啊。
不过,进去之前得做好准备,安全第一嘛。
矿井里可不是咱们随便逛逛的地方,得有头脑清晰,知己知彼。
说到安全,得提一下那些可爱的安全帽和护目镜,简直就是矿工的时尚单品。
穿上它们,立马就有了“我是专业人士”的气场。
你说这防护措施也挺奇妙的,虽然看起来像是去打仗,但其实是保护我们的小命,谁都不想在地下跟矿石来个亲密接触。
地下开采还得讲究技术,像是钻探、爆破这些,可不是随便来几下就能解决的事。
钻探就像在给地下“体检”,看看那里有没有好东西。
而爆破呢,就像在地下开party,咔嚓一声,石头飞舞,瞬间变得干干净净。
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步都得精心策划,哪儿爆破、多少药剂、时机掌握,都是一门大学问。
你要是控制不好,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再说说那些矿工,简直是英雄般的存在。
为了啥?为了咱们的生活呀。
想想那些在地下辛勤工作的矿工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有时候几天几夜都见不到阳光,回到家里就像从“异世界”归来一样。
每当我看到他们在外面喘着粗气、面带微笑,心里总是充满了敬意。
他们不仅是矿石的开采者,更是家庭的支柱,生活的勇士。
在地下的世界,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惊喜”。
比如,偶尔能碰到一些奇特的矿物,颜色艳丽,形状怪异,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开采设计的概念,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开采利用的基本情况。
3. 学生能够掌握开采设计中涉及的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产资源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开采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开采设计中的数据处理、计算和绘图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完成开采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通过开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科学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矿产资源概述:介绍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产资源概述2. 开采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开采设计的定义、目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开采设计基本原理3. 开采设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矿产的开采方法、工艺及其适用条件。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开采设计方法4. 开采设计数学模型:学习开采设计中涉及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开采设计数学模型5. 开采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开采设计操作练习。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开采设计实践6.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探讨矿产资源保护的意义、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矿产资源概述第二周:开采设计基本原理第三周:开采设计方法第四周:开采设计数学模型第五周:开采设计实践第六周: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地板辐射采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板辐射采暖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学生能够描述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 学生掌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要求及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估不同环境下的地板辐射采暖设计方案。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和计算采暖区域所需热负荷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认识到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板辐射采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能源技术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板辐射采暖原理:讲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地板辐射采暖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
2. 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热源、管道、地面材料等,并分析各自的功能。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三节。
3. 安装与维护:详细讲解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流程、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方法。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四节。
4. 热负荷计算:教授如何根据房间面积、保温性能等因素计算所需热负荷,以实现节能、高效的采暖效果。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五节。
5. 设计与评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环境设计地板辐射采暖方案,并进行评估。
教材章节:《新能源技术应用》第三章第六节。
采摘柿子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方案-采摘柿子课程名称:采摘柿子课程目标:1. 了解柿子生长的过程和特点;2. 学习如何采摘柿子的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柿子的生长过程1. 介绍柿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观察柿子的种子、幼苗和成熟果实的变化过程;3. 分析柿子的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和肥料;4. 学习绘制柿子的生长图。
第二课时:采摘的准备工作1. 介绍采摘柿子的最佳时期;2. 学习选择柿子的合适工具;3. 学习采摘柿子的正确方法;4. 观察柿子的成熟程度判断是否可采摘。
第三课时:实地采摘柿子1. 带领学生前往柿子园;2. 联合柿子园工作人员进行柿子采摘活动;3. 学生进行柿子采摘实践;4. 学生观察、比较采摘的柿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第四课时:柿子的后续处理1. 学习柿子的保存方法;2. 分享柿子的美味食用方法;3. 学习柿子的加工制作;4. 学生制作柿饼或柿酱。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积极参与度和态度;2. 采摘实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采摘柿子并判断柿子的成熟度;3. 柿子制作:评估学生制作柿饼或柿酱的创意和技巧;4. 书面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采摘柿子的经验总结。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柿子的生长过程和采摘知识;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柿子的生长过程和成熟程度;3. 实践法:带领学生到柿子园进行实地采摘;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柿子的采摘和制作。
教学资源:1. 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柿子园的实地考察机会;3. 采摘柿子所需的工具和设备;4. 相关的食谱和制作柿子的方法。
预期效果:通过学习采摘柿子的课程,学生将对柿子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地采摘和柿子的后续处理,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一、矿床地质1、矿体特征广元市太阳坪金矿区地处川陕两省交界部位,属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东溪河乡、白杨乡所辖,矿区位于广元市城区355°方向,直线距离36km。
与陕西省宁强县丁家林金矿区相邻,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径105°47′30″、北纬32°45′40″,探矿权范围面积为30.87km2。
区内交通较发达,矿区距广坪镇约9km,有乡村砂石路相通,沿G212国道自广坪镇至阳平关49km与宝成铁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9—1矿体:赋存于9号脉内,出露于石板沟一带,分布于23—63线之间,由6个探槽、3个剥土、9个坑道、2个钻孔控制,矿体长480m,厚度0.43—1.13m,平均厚度0.86m,厚度变化系数为18.67%,属较稳定型。
地表至标高786.3m 走向80—95°,南倾,倾角约70°,标高786.3m(PD64坑)以下北倾(如图2-1)。
转折端在PD64坑中可以清晰的看到。
单样品位0.18—497×10-6t/t,平均品位9.91×10-6 t/t,品位变化系数113.46%(含特高品位变化系数为284.44%),属不均匀型。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脉状矿体为石英单脉,石英脉较连续,在PD69坑道5-6号点内出现有23m长的非工业矿化石英脉矿段,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
矿石为含金石英脉,金属矿物主要为细粒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等。
矿体在800m标高以上主要由石英脉组成,向下逐渐过渡为蚀变岩。
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其次为蚀变岩型。
工程控制矿体标高657—903m,控矿斜深269m。
2、矿石特征1、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含银自然金、黄铁矿,其次有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铁菱镁矿、黄铜矿等。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采石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石场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石场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采石场安全评价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采石场的基本情况,掌握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了解采石场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采石场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采石场的安全评价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责任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石场的基本情况、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流程,以及采石场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具体内容包括:采石场的概述,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石场安全评价的流程和步骤,采石场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石场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采石场安全生产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试:安排一次课程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确保教学进度合理、紧凑。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某铁矿-40m矿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设计专业名称2011采矿工程学号************学生姓名蒲洪智指导教师魏大恩2014年6月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任务书《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年月日目录1采择矿方法选 (1)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1)1.1.1矿体倾角 (1)1.1.2矿体厚度 (1)1.1.3矿体走向长度及沿倾斜长度 (1)1.1.4矿石品位及围岩含矿品位情况 (1)1.1.5矿石及上、下盘围岩种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地质构造,矿岩稳固程度及其矿岩接触情况 (1)1.1.6矿体的物理机械性能 (1)1.1.7矿岩允许不支护暴露面积 (1)1.1.8地表陷落的可能性 (1)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1.3 矿块构成要素 (2)1.3.1对选定的采矿方法,确定矿块的构成要素及矿块布置方式 (3)1.3.2确定回采工作面形式及允许暴露面积 (3)2矿块采准切割工作 (3)2.1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 (3)2.1.1选择运输设备 (3)2.1.2确定阶段运输巷道断面尺寸 (3)2.1.3确定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形式 (4)2.2 矿块底部结构 (4)2.3 切割工作 (4)2.4 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1选择采准巷道、切割巷道施工设备 (4)2.4.2确定采准、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3确定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数量及位置 (4)2.5. 采准工程量 (4)2.5.1采准工程量计算 (4)2.5.2采准工作量计算 (5)3 回采工作 (6)3.1 矿房落矿工作 (6)3.1.1选择凿岩设备及工具 (6)3.1.2确定落矿参数 (6)3.1.3按类似矿山条件,确定单位炸药消耗 (6)3.1.4确定炮孔布置形式,并绘制炮孔布置草图 (6)3.1.5简述装药及起爆方法 (7)3.1.6计算一个循环落矿量(T) (7)Q) (7)3.1.7计算一个循环落矿消耗的炸药量(1q) (7)3.1.8计算单位炸药消耗量(1T) (7)3.1.9计算每米炮孔崩矿量(m3.1.10简述二次破碎方法 (7)3.2 采场选择 (8)3.3 采场地压管理 (8)3.4 采场通风 (8)3.5回采工作组织及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8)3.5.1简述回采工作组织 (8)3.5.2计算回采凿岩、装药爆破、爆破后通风及出矿的时间 (8)3.5.3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9)3.6 编制采准、切割进度计划图表 (9)4 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10)5 附图 (11)图一炮孔布置图 (11)图二切割平巷和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11)6 参考文献 (12)7 结束语 (12)课程设计说明书1采择矿方法选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1.1.1矿体倾角倾角α=50~60°。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河南理工大学矿井开采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矿井开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矿井开采基础理论:矿井开采的历史、矿井开采的基本原理、矿井开采的基本技术、矿井开采的基本设备、矿井开采的基本安全措施等。
2、矿井开采实践技能:矿井开采的基本操作、矿井开采的基本技术、矿井开采的基本设备、矿井开采的基本安全措施等。
3、矿井开采管理:矿井开采的经济分析、矿井开采的管理技术、矿井开采的环境保护、矿井开采的安全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讨论、研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模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矿井开采的实践技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矿井开采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矿井开采的管理技术。
四、考核方式
1、考试: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2、实践:通过实践,考核学生对矿井开采的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3、报告:通过报告,考核学生对矿井开采的管理技术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矿井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矿井开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一、铁矿设计资料 (2)二、采矿方法的选择 (2)三、采矿方法设计 (6)1、矿块结构参数 (6)2、采准工作 (6)3、切割工作 (6)4矿块工业储量的计算 (8)5.矿块采出矿量的计算 (8)6.回采工作 (9)7.警戒信号: (11)8.绘制炮孔布置示意图 (12)9.回采工艺循环图表 (13)10.矿石运搬 (13)11、采场地压管理 (14)12.采矿方法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4)13、矿房回采的技术经济总表 (17)某铁矿矿床地下开采设计一、铁矿设计资料此次设计的矿床主要是大厚度的矿体,矿体为本矿床主矿体,水平投影形态为不规则矩形,长轴方向总体呈290°展布。
长2188m, 宽最小190m(0线),最大为783m(22线),宽度平均512m。
埋藏在-268.07m—-507.41m标高内。
(1)矿体产状:总体走向略呈弧形变化;倾角变化比较稳定,一般15—20°。
垂直厚度一般为20—40m,最厚63.58m,最薄2.61m,平均为27.07m。
(2)矿岩物理力岩性质:根据矿床岩矿物理力学测试资料,分别换算矿体及顶底板围岩普氏硬度f系数值:顶板均值为11,矿体均值为7,底板为13,少量角岩化地段力学强度偏高,f系数可达20左右,局部松软蚀变(强绿泥石化、水云母、高岭土化)岩石力学强度偏底,f系数为5左右。
矿石体重平均3.98t/m3,其中东区为4.08 t/m3,西区为3.89 t/m3。
围岩体重为2.7 t/m3。
根据类比暂定岩矿松散系数为1.6,自然安息角45°,采出矿石湿度2%。
二、采矿方法的选择1、方案初选:根据矿体的厚度、倾角、以及围岩的稳定性,初选房柱法和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2、对初选方案作技术设计:(1)房柱法:A、矿块布置:矿房和矿柱的长轴一般沿矿体倾斜方向布置,工作面沿顺倾斜方向推进;B、构成要素.用电耙出矿阶段高度为15-25m,矿块斜长,主要受出矿设备的影响,用电耙出矿时,一般为30-60m,矿房的宽度根据矿体的厚度及顶板岩石的稳定性而定,一般为8-12m,若采用锚网支护,宽度可达18-20m,矿柱分连续和间断的两种,连续的主要用在矿石厚度大,矿石和顶板围岩不太稳定的条件下,连续矿柱宽度一般为4-6m,间断矿柱一般用在矿体较薄,矿石和顶板围岩比较稳固的条件下,矿柱一般为圆形或方形,圆形直径为3-7m,方形多为3*3m,矿柱间距多为5-8m;顶柱宽度为3-5m,底柱宽度为3-7m. C:采准与切割:在矿体的底板围岩中掘进脉外平巷,在每个矿房的中心线处,自脉外运输平巷掘进矿石溜井,在矿房下部的矿柱中,掘进电耙绞车硐室,在溜井上部沿矿体走向掘进切割平巷,将切割平巷往矿体两侧扩展,形成拉底空间。
采矿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包括:1.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和发展。
3.熟悉采矿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4.能够运用采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6.学会对采矿工程进行综合评价和风险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2.增强学生对采矿工程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历史和发展,以及采矿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具体包括:1.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矿床的成因、分类和分布,采矿的方法和技术,矿井的设计和施工,矿石的运输和处理等。
2.采矿工程的历史和发展:采矿工程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国内外采矿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采矿工程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3.采矿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我国的采矿法律法规体系,采矿工程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标准,采矿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求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和发展,熟悉采矿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采矿工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采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采矿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采矿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
采掘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采掘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矿石种类、性质及分布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采掘方法、工艺流程及其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开发与保护政策,认识到矿产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石的性质,并选择合适的采掘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采掘设备的使用和简单维护。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对矿产资源进行简单的评估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认识到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资源观念和环保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采掘工程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采掘工程基础知识:- 矿石种类、性质及分布特点- 采掘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采掘工艺流程及其对矿产资源的影响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采掘工程的基本概念。
2. 实践操作技能:- 采掘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简单维护- 矿石性质分析及采掘方法选择- 矿产资源评估与分析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开发政策- 矿产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内容结合现实案例,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念、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引言:矿产资源概述及课程导入(1课时)2. 采掘工程基础知识讲解与实践(2课时)3. 实践操作:采掘设备使用与矿石性质分析(2课时)4. 矿产资源评估与案例分析(2课时)5.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矿产资源保护与环保(1课时)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采掘工程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专业:采矿工程年级: 2008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郭忠林周宗红日期: 2011.9.13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 2008 年级学生姓名:课程设计题目:某铁矿,平均品位42%,矿岩中等稳固,f=6~8,水平厚度45米,倾角55o,矿石体重3.6t/m3,地表允许崩落。
回采巷道垂直走向布置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结构参数15×15米。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要求),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实习收集资料,设计采矿方法。
包括:采矿方法三面视图(1:200或1:500),采矿方法简述,结构参数,采准巷道布置,切割工作,采切工程量及采切比计算,采切费用计算;回采工作(落矿、出矿、通风、支护、损失贫化管理),回采顺序,地压管理,采掘进度计划,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循环图表,成本计算与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地质条件 (1)1.1 设计题目 (1)1.2 矿床赋存条件 (1)第二章采矿方法 (1)第三章矿块布置和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 (1)第四章采矿方法三面图绘制 (1)第五章采准工作 (1)第六章切割工作 (1)第七章回采工作 (2)第八章地压管理 (2)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 (2)9.1 采切费用计算 (2)9.2 采准系数计算 (3)9.3 采切比计算 (4)9.4 采切工作量及施工进度计划表 (4)9.5 落矿参数 (4)9.6 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循环图表 (5)9.7 矿房回采时间 (6)9.8 矿房回采进度计划 (7)9.9 回采工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7)结束语 (9)一、设计题目、矿体赋存条件1.1设计题目某铁矿,平均品位42%,矿岩中等稳固,f=6~8,水平厚度45米,倾角55o,矿石体重3.6t/m3,地表允许崩落。
回采巷道垂直走向布置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结构参数15×15米。
1.2矿体赋存条件1)矿体水平厚度45m。
2)矿岩中等稳固。
3)矿体倾角55°。
二、采矿方法采矿方法选用回采巷道垂直走向布置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三、矿块的结构参数假设矿体长300m,故走向布置4个矿块,延伸方向布置两个阶段。
矿块长度75m,阶段高度45m。
回采巷道尺寸2.4×2.4m,分段运输巷道尺寸3×3m,阶段运输巷道尺寸3×3m。
四、采矿三面图见报告后附图五、开拓采准开拓采准工作主要是阶段运输巷道、分段高度、分段运输巷道的布置及各个分段运输巷道之间的联络、溜井及回采巷道的确定。
阶段运输巷道沿矿体走向掘进,距矿体约10m,由于矿体水平厚为45m,因此回采巷道沿垂直矿体走向掘进,规格为2.4*2.4m。
矿块内分段高度为15m,溜井距分段运输巷道约1.5m。
通风行人天井距分段运输巷道约6m。
设备井距分段运输巷道约12m。
设备井联络1、2阶段运输巷道且垂直布置,高度为45m。
溜井及通风行人天井倾斜布置,倾角约65°,联络1、2阶段运输巷道。
六、采场切割回采前在回采巷道末端形成切割槽,作为最初的崩矿自由面及补偿空间。
切割槽开掘方法采用切割平巷与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沿矿体边界掘进一条切割平巷贯通各回采巷道的端部,然后根据爆破的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掘进天井,在切割天井两侧,自切割平巷钻凿扇形炮孔,每排4~6个炮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一侧或两侧逐排爆破炮孔形成切割槽。
七、回采工艺分段之间的回采顺序为自上而下,上分段的回采必定超前与下分段。
另外由于回采巷道沿矿体垂直走向布置,故回采方向不受设备井位置限制。
所以回采方向向设备井后退。
八、地压管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整个回采过程都是在回采进路中完成的,在回采巷道端部出矿,一般大块都可流入回采巷道中,二次破碎工作比较安全。
九、经济技术指标计算表9-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出矿量计算表9.1 采切费用计算阶段运输巷道 3×3×2×300×150=810000分段运输巷道 3×3×4×300×150=1620000放矿溜井 2.4×2.4×2×2×4×(45/sin65°)×210=967680设备井 2.4×2.4×4×2×45×150=311040行人天井 2.4×2.4×4×2×(45/sin65°)×210=483840回采巷道 2.4×2.4×5×4×2×51×150=1762560分段切割平巷 2.4×2.4×7×300×150=1814400切割天井 2.4×2.4×6×15×210=108864具体的经济指标见下表9-2表9-2一吨矿石的采切成本为:C=S总/T出=7878384/3465624=2.3元/t9.2 采准系数的计算矿体的工业储量:Q1=3465000采切巷道总长度:L总=300×2+300×4+2×2×4×51+4×2×45+4×2×51+5×4×2×51+7×300+6×15=7614采切巷道矿石的总体积:V总采切=5400+10800+4700+2074+2350+11750+12096+518=49688m3脉内采切巷道矿石的总体积:V总=11750+12096+518=24364用长度表示采准系数:采准系数:K1 = L总/( Q1- V总r矿)×1000=7614000/(3465000-49688×3.6)=2.2m/kt 用体积计算采准系数:采准系数:K1 = V总/( Q1- V总r矿)×1000=24364000/(3465000-49688×3.6)=7.4m3/kt 9.3 采切比计算用长度表示采切比:采切比:k1= L总/ T出×1000=7614000/49688=15.32 m/kt用体积计算采切比:采切比:k2= V总/ T出×1000=24364000/49688=49.1m3/kt9.4 采切工作量及施工进度计划表9.39.3采切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表9.5 落矿参数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矿体情况的采矿方法,采用YG-90型外回凿岩机凿岩,垂直扇形中深孔落矿,炸药采用2号岩石炸药,药卷长度0.2m,药卷质量0.2kg,用电雷管起爆系统。
具体参数如下:每个炮孔装药量=ЛR2lrp=3.14×35×35×12×0.8×0.9=33.2kgQ孔R=孔半径 35mm L=孔深 7m r-装药系数 0.8 p-装药密度0.9g/cm39.6 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循环图表1.循环各项回采时间凿岩时间t一次可爆破3~7排,即8~12 m。
=nl/mv=132×7÷7÷10=13.2=1.65班T22.每循环准备时间=30min=0.0625(班)T13.装药、联线、爆破实际测得=4=0.5班T34.通风时间=2=0.25班T45. 出矿出矿用铲岩机出矿,铲岩机型号为sydcy-1,尺寸为6050×1250×1965mm,斗容1m3。
铲岩机出矿效率为1296t,则出矿时间T=15×2×7×15×3.6÷=8.75+0.0625=8.81班1296=8.75班。
为则循环时间T出矿采用综合工作队的劳动组织形式,一个分段的工作面有80人组成,分段的每个小分段各有一台YG-90型外回凿岩机,凿岩机工为12名,每台配两人。
装药工为24人,管线的铺设和通风等工人和其他技术人员等为44人。
表9-5 作业人数表9.7 矿房回采时间 A 房=T 循出/T 循环 t/d; T 房=Q 房/A 房, 日式中:A 房—矿房日平均生产能力, t/d ; T 循出—一个循环采出矿石量, t ; A 房--回采所需要的时间,日;Q 房--矿石储量 t ;T 循环—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 日; 计算得;A 房=T 循出/T 循环=1/2×2×7×15×15×3.6÷2.94=1653.1t T 房=Q 房/A 房=1/2×15×15×45×3.6÷1653.1=11.03(天)9.8 矿房回采进度计划见表9-7表9-79.9 回采工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一吨矿石所摊销的工人工资。
见表9-8表9-8 每吨矿石的工人工资表9-9 每吨矿石的主要材料消耗和费用表表9-10 每吨矿石的电力消耗费用每吨矿石的压气消耗费用计算为G=8.3元/吨一吨矿石的回采直接成本为:G回= G资+G材+G电+G压=3.7+9.76+2.18+8.3=23.94元所以一吨矿石的总成本为:G= G回+G采=23.94+2.3=26.24元/t结束语为期两周时间的地采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在这段紧张而又充实的时间中,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矿床地下开采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这种采矿方法。
知道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在采准、切割、回采等各个过程中一些问题。
包括三级矿石量的计算、采掘进度、以及经济预算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一些东西。
但是借着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们有机会做一次毕业前的练兵,能够自己动手去设计一个采矿方法去开采一个矿山。
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老师一次次的辅导,同学们在一起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查阅资料,终于找出了解决方法。
另外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也叫我能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好叫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实习以及工作中能够胜任有余。
也终于明白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意义,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才能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也更加牢靠。
另外,在这次的设计中,不仅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动手设计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