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13543985.html,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龚磊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在合唱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内容就是感受训练中音响效果以及音准把握,而小学低段时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最好阶段,因此,论文就主要围绕小学低段合唱基本能力培养来展开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段;歌唱教学;合唱基本能力;策略

一、浅析低段歌唱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现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化,我国小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也都取得了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有特别提出需重点关注合唱教学,进一步增强合唱基础训练工作,切实使学生在多声部练习中感受到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积累合作经验,全面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充分结合小学低段学习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等来开展合唱基本能力教学,那么就可以很好地为往后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浅析小学低段合唱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法

(一)养成良好咬字吐字习惯

对正处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讲,他们正是开始学会使用拼音阶段,在这个时候若盲目地进行合唱训练,则极易出现音准不到位、咬字不清楚等问题,从而对合唱水平造成极大影响。在这一阶段如能对这些低段学生展开咬字吐字方面强化训练,就可以为往后中高段合唱训练打下坚实基础。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歌词诵读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低段学生发音得到进一步锻炼,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咬字吐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及时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进而使学生诵读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这同时也是为后续合唱训练做好准备工作。

(二)强化音准训练

在歌唱中音准主要是指人们所发出的音无论高低都要保持统一,在合唱前音准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确保音高一致性,从而避免出现有个别音过高或过低现象。小学低段合唱音准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比如说可以利用课堂开始几分钟开展一些简单发音练习以及简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在众多的演唱教学内容中,演唱技能(音准)是支持表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然而,在我们的小学歌唱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唱不准音,唱歌发声的时候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有些学生会自觉脸红,唱过一遍,从此害怕歌唱,害怕上音乐课;也有学生跑调了也浑然不知,还是继续自我陶醉深情地歌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些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一个歌唱音准问题,歌唱的音准主要指音高的准确与否,它是唱好歌的首要问题。试想学生连歌曲基本的音准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续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呢?因此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对于表现和创造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描述:在一年级的一堂歌唱课中,学唱的是歌曲《这是什么》。歌曲的前面两句歌词都是“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只是在最后的“当当当”音高上发生了变化。第一句是“5 5 5 ―”第二句是“2 2 5―”。可是学生总是把第二句唱成“2 2 5 ―”或者是和第一句一样。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落在中音的5上,一个是落在低音的5上,我们再来唱一次好吗?”可是当学生第二次演唱的时候,仍然出现错音。于是我请学生,先听钢琴弹一次,同时在心里跟唱一次,然后再听我范唱一次,最后再请同学唱一次。我想这样的多次聆听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只有个别同学唱对了,而且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惫感。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换了一种方式。我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在空中画一画音高组成的小山,再比一比谁画的最美,唱的最准确。这时,学生们马上精神起来,伸出小手跃跃欲试。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来画小山,音高的时候手指在山顶上,音低的时候手指在山脚下。唱了两遍之后,学生就准确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胡灿云 研究基地学校:桃江县第七中学 课题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顺仇平叶凤君安娜 李敏杨志军罗晴胡仪 胡灿云胡浩良胡梦君钟志红 夏亚夫龚伟民彭艳红漆放军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0年8月24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要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参加教育工作19年,从事专职音乐教学13年,02年开始从事高中《音乐欣赏》即现在的《音乐鉴赏》教学。尽管专职音乐教学经历时间较长,但音乐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尽管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但主持课题尚需专家全面指导。 为完善研究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顺利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下面,我作开题报告,请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审议,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导。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实用教学方法研究》的子课题。 一、关于母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实用教学方法研究》由省教科院音乐教研专家薛晖主持的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其研究目标:一是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方法体系,丰富音乐学科教学论;二是指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通过有效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其研究内容:①中小学音乐教学论研究综述。②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研究。③以音乐新课程教学案例为载体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④研究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新课程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模式。⑤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与管理研究 其子课题有: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推陈出新的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我是草原小牧民》时,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也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我通过制定歌曲感受、舞蹈表演让学生体会音乐美、蒙古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震撼力。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小学音乐教研组 主持人:雷玲芹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 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唱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以及创新之处: (一)课题意义: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唱

歌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唱歌教学奠定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 唱歌教学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可以较好地奠定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基础。 1.奠定乐理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具有牵引作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包含了许多乐理知识,通过唱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从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去认知乐谱,通过对乐句间的对比、唱歌时的起伏,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思,感受音乐的美。中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先唱歌、后识谱,这样一来,识谱不仅变得简单而有意思,而且原本识谱不好的同学也会突然发现自己也能唱准了、唱会了,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学生唱歌《大海啊故乡》,看着谱,听着音乐,可以逐渐发现乐谱中符号的作用,比如延长号、乐句反复记号、渐强渐弱、重音连音等记号的作用。有了乐理基础,就能看懂谱,能够发现音乐的美与谱中的符号之间的关联。学唱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视唱能力,这样学习兴趣增强。教师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划分小乐句,分析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节奏特点、旋律走向,让学生画出旋律线;低年级学生只找出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与节奏,涂上颜色找出规律。这就培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 1.依据《音乐课程标准》。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通过以聆听、体验、表现、创造性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面向全体学生与注重个性发展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三、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四、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唱教学。这几年,听了好多关于歌唱教学的公开课。听完后,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觉得这些课中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老师对歌曲的教学流于表面,缺乏对歌曲学唱部分展开深入的教学。老师对歌曲教学就像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总认为学生听一遍就对歌曲有了大致的印象,听两遍就轻轻地跟唱了,听三遍则基本学会了,歌唱教学也就到此为止,紧接着进行创编表演或拓展活动。 而我们的学生呢?他们只是跟着琴声或者录音张口就唱,而不关注自己的歌唱是否动听,是否带给自己或者别人美的享受,歌声直白而响炸,喊唱现象经常发生。这到底是怎么了呢?所以,怎样使用歌唱中的教学方法,使少年儿童唱出动听美妙的歌声呢?我认为模仿、动情、想象、总结经验是给孩子们教唱的最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 一、模仿是开启歌唱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模仿你歌唱时的姿势、口型、表情、正确的吐字方法,模仿你对气息的控制。这是提高歌唱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协调动

作,从而获得正确的声音。可是如果单一的和学生讲解这些歌唱时的姿势原理,学生就会感到非常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喜欢模仿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看一些少儿歌曲大赛的视频,让他们模仿那些小演员们在歌表演时的姿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看完后我就让学生来说一说歌唱时的姿势。学生们都踊跃举手,有的说:“身体直立,保持放松。”我说:“对呀,你们有没有看见哪个人在唱歌的时候是弯腰驼背的?只有把身体直立了我们美妙的声音才能够出的来。”有的说:“我刚才看见他们站的时候两只脚成‘丁’字形。”“你观察地真仔细,这样能够保持身体的平稳,歌唱时身体就不容易摇晃。”还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在唱歌时头也要放平。”“这正是我要说的,有的同学刚才在模仿时把头低着,你们想想声音能唱出来吗?”学生们听后都摇摇头。于是我接着讲:“头要放正,不要过高或过低,眼睛向前平视前方。”讲完后我又让学生练习了一遍,有错的相互纠正。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个别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歌唱时的坐姿,让其余的学生讨论台前同学的坐姿是否正确。最终在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一个结论:坐时的姿势应该是在站的基础上,只坐半张椅子,身体直立自然而不紧张。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二来课堂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二、歌唱中的呼吸

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第5期)

关于音乐课程中教学策略的思考 快乐音符音乐课程研究课题组王丹. 在音乐课程中,教学策略是指在实施音乐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儿童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对所选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简而言之,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所探讨的音乐课程教学策略,更强调与课程系统的适应性,更突出音乐学科特色的可行性。目前幼儿园多进行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关注的较多的是综合的音乐游戏形式,采用具有普遍规律的教学策略,而在儿童音乐能力的提升,以及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制定、选择与实施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认为,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实施不仅要从儿童的总体发展需要出发,依据课程与教学理论中的普遍规律,更要关注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关注音乐学科本身的知识系统和规律。

◎创设音乐化的环境 环境创设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音乐化的环境能让儿童更专注,更有兴趣,有利于音乐的教学。音乐化环境有硬件环境。音乐教室(或音乐课堂、音乐区)的布置有很多独特之处,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可以随意走动,教具玩具和挂图、卡片应该是安全、显而易见、颜色鲜艳和方便孩子使用的。比如,教室里有适合儿童的良好的音响设备,必须有空间提供儿童看录像,他们可以坐在可挪动的地毯上;黑板、白板的高度必须适合,以便儿童可以在上面粘贴画片,重组故事;教室里有认识音高、节奏等音乐元素的大型挂图或地毯,以便儿童在上面作音符的移动游戏,进行音乐认知;准备必备的乐器、儿童乐器以及各种发声器;准备一个模拟小舞台,让 儿童有更多的表现与表达的机会。 音乐环境还包括软件环境。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给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信息并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尽量用音乐与艺术的方式和儿童交流,如问好时,有节奏地说出来;建立日常规范,鼓励儿童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思,如歌唱、吟诵、节拍、演奏乐器、声音的故事甚至是戏剧表演;用不同的音乐作为常规音乐,如收放乐 器的音乐,回座位的音乐等等;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儿童独立地学习;根据活动类型安排儿童的座位,如半圆形(半封闭)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 集中在老师和同伴身上,适于模仿学习,圆形(封闭)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两边的同伴身上,适于接力式的活动等等。 ◎让聆听成为一种习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对任何想进入音乐世界的人,聆听——是最基本的第一步。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尽量多的学习资源,孩子们尽情地去触摸、去感觉、去聆听、去体验。在舞动的乐音中,孩子们可以体验所有高低、大小、强弱的自然音律,对声音、音色、音高和音量这些组成音乐的要素,产生一些基本的认识。聆听包括听觉意识与注意力的培养,听辨以及听觉的记忆与排序。 听觉意识的培养是律动、歌唱、游戏、音乐创作以至于对读、写、表演的基础。注意力不仅是天生的而且是一种学习的技巧,幼儿需要通过训练来强化这种能力,使这种能力成为一种积极的听觉意识,即必须要求孩子去注意周围的环境、声音并和它们交流。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要建立音乐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音乐学习内容丰富必然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把这些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特点区分开来,有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将众多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之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以学生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来划分,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歌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等。 以音乐教育家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命名来划分可分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 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等。 本书按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将音乐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 1.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传授型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激发、鼓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可以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音乐技能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特长,是一种省时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②适用于在短期内系统传授大量音乐知识素材的教学。 ③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并逐渐把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系统的思考习惯。④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并积累众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音乐知识素材的能力。在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三种形式。 ①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事物以叙述或描绘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强有力的情绪作用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动,如对音乐作品的作家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与描述。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训练能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 合唱教学是一种能用较少的经济投资,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方式,是一种经济、简便、最为普及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形式。开展合唱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发展审美情趣的需要古今中外五光十色的合唱作品,它们的形式美、内容美,必然要通过演唱才能反映出来。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队员们要运用理性、感性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对合唱歌曲的演绎和创作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发展。

2、合唱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群性教育的需要社会的安定、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分工合作,这在合唱活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合唱是一种用人的声、音、色编织起来的立体声音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即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群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复杂调节过程。合唱教学并不旨在合唱本身,而是归结到培养有机的、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3、合唱教学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县直重点小学,历来重视艺术课程的实施。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合唱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在平时的课程实践中,从孩子们对课程的喜欢,我感受到了那份责任,怎样把合唱教学开设好,而且能形成学校的一大特色,使合唱教学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问题走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以人的发展为本,就

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课标之中占有知识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唱歌教学这一形式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有效的教学。对于唱歌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寻求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歌唱潜能,加大唱歌的有效教学,提高唱歌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处在第一位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只要会说话的人,我们都应培养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乐趣。那么如何使音乐课程中的唱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呢?现在我就这一问题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须明确音乐课程中的唱歌教学的作用 音乐是激发人们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作用于人的听觉,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符合乐理的人声与乐器声共同组成艺术化的音响,能让学生浸润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氛围中,愉悦身心,满足情感的需求。其中人声更为重要。在这里,构成人声的音响一般就是指唱歌。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程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唱歌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唱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

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唱歌教学实践活动的学习经历,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歌曲所包涵的情感,进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唱歌能力,最终能用较自然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通过合唱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感悟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增强群体合作意识。 (3)通过唱歌教学中多样式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悟,使身心获得自由舒展,享受到美的愉悦。 (二)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唱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须注意以下的要求: (1)重在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运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 (2)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防止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要注意调动、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发展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3)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好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歌唱技能训练。歌唱技能训练的精心设计,主要是能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同时要力戒“专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李婷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了,课堂模式改变了,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而唱歌教学中,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研课上,我们看到的唱歌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自然地引入了歌曲教学,却往往唱了两三遍,在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丰富歌曲。如加入伴奏、乐器、声部等等。学生连歌曲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面的活动呢? 怎样才能开展好唱歌课的教学呢? (一)朗读歌词,激发学生情感。 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加强分析理解歌词的最佳手段。怎样让学生分析歌词呢?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然后划分段落,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并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由教师总结歌曲的内在思想感情。如进行第九册中《长城谣》这首歌的教学时,通过朗读歌词,学生讨论,把全曲划分为两段,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歌曲?同学们回答: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歌曲。教师进一步引导,说这是当时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主题歌,以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为题,控诉日寇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过去,而且调动了他们的思维联想,感情的进入,又激发了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和欲望。 (二)理解歌词,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朗读歌词,学生对歌词表现及内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只有深入逐段逐句的分析研究,才能达到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情绪、情感,从而在歌唱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丰富并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如歌曲《长城谣》学生已经把这首歌划分为两段落,在逐段逐句的分析歌词的同时,由教师加入曲式的分析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第一段落从“万里长城万里长”至“骨肉离散父母丧”,第二段落“没齿难忘仇和恨”至“新的长城万里长”,每一段落歌曲又分为四句,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总结出来。第一段前两句是颂扬长城故乡的美丽富饶,后两句表达失去家乡内心的极度悲愤。通过分析,学生会感觉到家乡的美丽、祖国的壮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爱家之情。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用什么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演唱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以学生生活为起点,激活课程资源;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体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以学生为本,找准教学起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我们知道歌唱教学最好的依托就是不断地感受,不断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连,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积累内心体验。所以,在歌曲学唱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带领学生从打铁音效的聆听到厨房劳动音效的模拟,自然地进入了歌曲的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已有经验资源的主线牵引下,变得轻松、自然,学生易于接受且乐于接受。接着,怎样结合基本节奏训练,进一步挖掘厨房劳动过程中的音效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引发了我的思考。由于上节欣赏课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劳动音效在音乐中的作用,因此,本课中老师充分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24T11:30:44.75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1期作者:高兵 [导读] 小学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过程。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鉴赏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尚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走入音乐的殿堂,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的深层的含义,培养和发掘自身的美感。 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小学辽宁铁岭 112500 【摘要】小学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过程。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鉴赏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尚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走入音乐的殿堂,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的深层的含义,培养和发掘自身的美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苏教版 在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的今天,小学教育也不仅仅将重心放置于对语文、数学及英语等课程之上。小学音乐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摒弃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与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课程的共同进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表演常常是学习成果展现的终点,而学生的学习起点常常是欣赏。但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不可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听音乐,或是完全以自身的讲解占去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不留给学生自我感悟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都会很难帮助学生欣赏出音乐的精彩。教师应该如何施用策略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呢?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 情境教学方法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一直较为常见。情境教学是最能够囊括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环境等因素的方式,能够将一些音乐中一些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来说更加抽象的感情具体地勾勒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之中。例如学习歌曲《乃哟乃》时,老师需要向学生教授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背景知识,因为这是一首土家族儿歌,学生可能因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偏少,难以完全进入到歌曲之中。而老师若能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首先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帮助学生融入到儿歌的热闹场景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热爱与鉴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引导聆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希望能够领悟音乐中的精彩与效果,而不仅仅只是聆听音乐,老师需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融入思维活动之中。但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之前,老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精心聆听,走进音乐的殿堂。通过聆听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表达聆听之后的感受,再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自己情感的变化和鉴赏能力的变化,带领学生从低层次的欣赏逐步走向高层次的欣赏。例如在苏教版的音乐《空山鸟语》这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对大自然景象的想象,对深山幽谷中鸟声阵阵景象的想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增加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激发思想的火花,通过讨论向其他同学学习,并且提高自身的思考层次。 三、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 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很难拥有自身的鉴赏模式和思考模式,需要老师带领进行音乐欣赏。“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的策略,看似与上文提出的两个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重心是不一样的。上文提到的两个策略,更多地侧重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领域的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带领学生聆听和想象。但是本策略更加侧重于“赏出精彩效果”,重点在于最后的效果表达。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更好地听出歌曲中的情绪、旋律以及曲调。教师需要将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和情绪,淋漓尽致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更加饱满的感情,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紧跟老师步伐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以上三个策略更加侧重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带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巧用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的音乐欣赏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聆听之后,表达对歌曲的感悟,通过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表现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老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若能够接触到音乐作品,则会主动地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通过长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之中,学生能够积累相当的欣赏经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欣赏体系和思考体系。 上文从四个角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绝对不能停留在单纯聆听的层面,老师需要结合苏教版音乐学习内容,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音乐中表现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达到高层次欣赏的过程,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欣赏出精彩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思考体系和鉴赏体系。 参考文献: [1]支丽琨.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23:209-210. [2]张华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4. [3]何丽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27-228.

小学音乐课上学生准确歌唱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课上学生准确歌唱的方法与技巧 在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歌唱活动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唱歌课时,需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绘画、剪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音乐唱歌教学服务,本人从以下几个过程中训练学生准确歌唱: 一,调整呼吸。 学唱歌曲前,带动同学们有节奏的吸气,吐气,提醒同学们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运用各个共鸣腔,练习用气息轻声唱歌,唱出美感,保护嗓子,切忌苍白喊唱用力过猛,使声带受损。 二,修正姿势。 提醒同学们唱歌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面带微笑,情绪饱满,轻松快乐地唱歌。教师先用正确的姿势和轻松的状态,给同学们范唱,让同学们在听唱中感知唱歌的正确姿势和应有的情绪及状态,初

步感知所学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和情感。 三,抓准节奏。 这一环节,我一般先把歌曲的基本节奏,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口头用“嗒-----”音,模唱出歌曲的节奏,或用挥臂、拍手、脚踏的方式,拍打出歌曲的节奏。要理解曲目中的一些音乐符号,注意强弱和力度。然后让学生,按照节奏,一边拍打,一边朗诵歌词。难点的地方反复练习,或教师示范纠正,或请接受快的同学带动,或分组合作练习与竞赛,总之多种方式结合,让同学们准确的掌握所学歌曲的节奏。 四,把握音准。 唱歌教学中如何把握音准?我一般采用的是,先练习歌谱视唱,教师用电子琴(我们学校只有旧电子琴)弹奏,一个乐段一个乐段地进行,让学生细细聆听,先不唱出声,在心里默唱,接着用“啦-----”音轻声哼唱,把节奏和音准把握准确,记在脑子里,形成印象。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轻声唱出来。这一环节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音如下滑音、三连音以及特殊符号如休止符号,换气符号、渐强、渐弱等的把握,教师要多多范唱,带动学生唱准确,最后才进行完整的演唱,让学生根据对歌曲的理解演绎出歌曲的情感及个人的风格。 五,练习咬字。 唱歌的咬字方面,我觉得也是训练学生准确唱歌中应该把握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唱歌口腔要打开,咬字要圆润,吐词要清晰。要引导学生对每一句歌词特别是最后一个字的咬字和吐词的练

小学唱歌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歌唱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武艳霞 【摘要】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并且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团队意识,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歌唱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听觉领先、游戏化、媒体化以及自主性等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式的歌唱学习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有机地把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审美性融合为一个整体。【关键词】 歌唱策略视听游戏媒体情感自主性审美 【正文】 歌唱——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歌唱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理解音乐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歌唱得好,能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致包括:欣赏、唱歌、游戏、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歌唱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审美教育体现的方式之一。 教师如何实现自己制定的歌唱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跟选择何种方法

与对策是息息相关的。正确把握科学的歌唱教学策略是上好一堂歌唱教学课的关键。然而有部分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歌唱教学策略,忽视学生对音乐最基本的技能体验——歌唱。导致学生没有脚踏实地的把歌唱好。从而失去了歌唱教学的真正意义。 那么如何使合理的歌唱教学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歌曲、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又在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真正扎实地把歌唱好,这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潜心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然也有很多致力于研究歌唱教学的长期探索者和教师,面对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重重问题,为我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听觉领先的教学策略 听——是音乐教学中的第一要素。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音乐记忆的先决条件。在小学音乐课本中,基本每一首歌曲作品都有其难点乐句或新的知识点,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歌曲的音域加宽、音区扩大、节奏复杂,甚至还会出现变化拍号等不同形式的歌曲。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的难度和深度。面对这些问题,通常的做法是把这些知识点放在学唱歌曲之前来解决,可是结果却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使他们望而生畏,失去歌唱的勇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可以用听觉领先的策略试试。 听觉领先就是让学生先听再学。在反复聆听中初步了解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同时还能把握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此时学生对于知识难点有了初步的感受,教师紧接着采用细致讲解、举例、聆听、拍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