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妙的影子——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奇妙的影子——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奇妙的影子——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奇妙的影子——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奇妙的“影子”

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小学五(2)班雷艳阳指导老师:杨光弟

周六的晚上,我坐在爸爸的电动车上去新街口购物,经过南京总医院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南京总医院临街有一幢古老、低矮的房子,爸爸说这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曾经是国民党的陆军医院。这座房子是两层小楼,进门处的有个小门厅,门厅上方有一个6边形的平顶屋檐,在地面的墙脚下有几盏灯,夜晚在灯光的照耀下,6边形的平顶屋檐在墙面上形成了1个等腰三角形的影子,这太有意思了。爸爸问我地上有几盏灯,我想解开这个谜底。

回到家,我就忙乎起来,用硬纸板、手电筒,还借来爸爸、妈妈的手机作为光源来进行试验。

1、先用硬纸板制作墙和门厅的模型

墙门厅组装后的侧面形状

2、将模型贴在墙上,安放光源进行试验

(1)使用1个光源在门厅正下方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变形了的6边形(2)使用1个光源在门厅左侧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向右倾斜

的近似梯形的图形

(3)使用1个光源在门厅右侧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向左倾斜

的近似梯形的图形

(4)使用2个光源在门厅左、右侧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三角形,其三角形以外的地方都被照亮了。

3、实验结论

要让6边形屋檐的影子形成三角形,必须至少使用2盏灯。通过实验我还了解到光线的传输是直线,古人很早就利用这个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发明了日晷,利用太阳光照射到柱子上形成的影子进行计时,现代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无影灯,确保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任何地方都能被光线照射到,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做手术。

通过这次试验,使我明白: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的作用可真大呀!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龙集九年制房晓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苏果超市,妈妈说:"要有计划地把这些购物券用完,所以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没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我因此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从而生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钟的面是圆形,我们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冰箱是长方体,门前的柱子是圆柱体……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学了物体的表面积的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是暑假期间,爸爸带我游泳馆,爸爸说:"小语,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游泳池,你知道这个池内贴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吗?和它能容纳多少水吗?"我得意地说:"这个当然没有问题,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宽和高。首先,我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求它的5个面的总面积,就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来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贴瓷砖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它的容积,但是现在还没学很快就会知道。"我讲得津津有味,似乎有点我们老师的味道,想着想着我就更加得意了。站在一旁的爸爸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同学们,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老师常说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数学中的生活影子

数学中的生活影子 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学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课程倡导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低段数学教学多年,经验告诉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渗透这一理念,使学生在数学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意义,本人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中一二年级中的几个教学片断写出来与大家共析。 教学片断一:《小明的一天》(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原本想利用书本中的小明的一天的情境的,后来为了学生更加亲切,决定用了学生们一天生活中的时间表) 师:小朋友们,今天,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们一天的生活,你愿意跟老师说说吗? 生:愿意! 师:猜猜看,老师要跟大家一起聊我们生活中关于什么的问题?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气氛很热烈) 师:接下去,我们就揭晓谜底吧!是有关于我们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吃午饭,几点睡觉的。 生:哦,原来是认识时间呀! 师:那么,每天你是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上课,几点吃中饭,下午几点做运动,晚上几点睡觉的呢?我们小朋友你可以介绍下!可以说一个时间,也可以说两个时间。 生1:我6点半起床 生2:我7点去上学 生3:我8点开始上课 生4:我11点半吃中饭 生5:我下午4点做运动 生6:我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 师:同学们介绍得真清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把几点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时间的呢? 生:我们家的闹钟上看出这些时间的。 …… 教学片断二:《数一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与乘法》单元)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生: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 师:那一双手呢? 生:一双手有10个手指头 师:一辆小轿车有几个轮子? 生:一辆小轿车有4个轮子 师:那么3辆这样的小轿车有几个轮子?你会列出算式吗? 生:4+4+4=12(个)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数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第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第二、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相似三角形影子问题大世界

1、(相似三角形影子问题大世界) 1例1、如图,一名同学(用AB 表示),站在阳光下,通过镜子C 恰好看到旗杆ED 的顶端,已知这名同学的身高是1.60米,他到影子的距离是2米,镜子到旗杆的距离是8米,求旗杆的高. 2变式练习1:某数学课外实习小组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们在同一时刻测得一身高为1.5米的同学的影子长为1.35米,因大树靠近一栋建筑物,大树的影子不全在地面上,他们测得地面部分的影子长BC=3.6米,墙上影子高CD=1.8米,求树高AB 。 3变式练习2:如图,零件的外径为16cm ,要求它的壁厚x ,需要先求出内径AB ,现用一个交叉钳(AD 与BC 相等)去量,若测得OA:OD=OB:OC=3:1,CD =5cm ,你能求零件的壁厚x 吗? 4例2、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与标杆顶端F 、电视塔顶端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为3.2米,且BC=1米,CD=5米,求电视塔的高ED 。

5变式练习1:、我侦察员在距敌方200米的地方发现敌人的一座建筑物,但不知其高度又不能靠近建筑物测量,机灵的侦察员食指竖直举在右眼前,闭上左眼,并将食指前后移动,使食指恰好将该建筑物遮住。若此时眼睛到食指的距离约为40cm ,食指的长约为8cm,你能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出敌方建筑物的高度吗? 6变式练习2: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 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 1.2CD =m , 0.8CE =m ,30CA =m (点A E C 、、在同一直线上) . 已知小明的身高EF 是1.7m ,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结果精确到0.1m ). 7变式练习3:(2010?鞍山)如图小明想测量电线杆AB 的高度,发现电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土坡的坡面CD 和地面BC 上,量得CD=4 m ,BC=10 m ,CD 与地面成30°角,且此时测得1 m 杆的影子长为2 m ,则电线杆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1,≈1.73) D C 8例3、为了测量路灯(OS )的高度,把一根长1.5米的竹竿(AB )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子(BC )长为1米,然后拿竹竿向远离路灯方向走了4米(BB ‘), 再把竹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南通市城西小学六(1)班支敏言】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指导老师晨风晓月) 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南通市城西小学六(6)班李舒敏】 最近,我校开展了“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活动。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算出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 茶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好直接利用公式来计算它的容积,但我们可以将茶壶中装满水,再将水倒入一个规则的量杯中,这样,茶壶的容积不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来了吗。首先,我找来一个不规则的茶壶,将其倒满水;再将水滴水不漏地倒入一个规则的长8 cm,宽5cm的长方体量杯中;然后,我再量出量杯中的水高,是16.5cm;最后,利用求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便求出了这个不规则茶壶的容积了:8×5×16.5=660(立方厘米),合660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60毫升。 这个问题,我还想出了另一个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多少千克,再称出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这样,同样可以算出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我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然后我又称出装满水的茶壶重0.895千克,空茶壶重0.238千克;用0.895-0.238=0.657(千克),就是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0.657÷1 =0.657(立方分米),合657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57毫升。 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这么小,我想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行的吧。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竟这么有意思。让我们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 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 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尔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

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 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 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只铅 笔,,”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变化的影子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变化的影子教案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5—46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l.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教具、学具: 皮尺,记录有关数据的表格。(学生在课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在课前合作选择自己小组的测量地点,确定测量时刻,测量物体,制定测量计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讲故事——《影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早晨,太阳公公慢慢的从东方升起。小树旁边出现了一个长长的影子。影子打了一个呵欠,又伸了伸懒腰,然后又打量了四周,脸上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对旁边的小松树说:“喂,小松树,你怎么长得那么矮?你看我多高啊!”小松树微微一笑,说:“你现在比我高,但你总不会这样高。”影子不相信的哼了一声。微风凉爽的吹着大地,太阳慢慢升高了,这时影子慢慢的变矮了。他伤心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小松树回答道:“你的高和矮都是由太阳公公决定。

奇妙的影子——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奇妙的“影子” 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小学五(2)班雷艳阳指导老师:杨光弟 周六的晚上,我坐在爸爸的电动车上去新街口购物,经过南京总医院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南京总医院临街有一幢古老、低矮的房子,爸爸说这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曾经是国民党的陆军医院。这座房子是两层小楼,进门处的有个小门厅,门厅上方有一个6边形的平顶屋檐,在地面的墙脚下有几盏灯,夜晚在灯光的照耀下,6边形的平顶屋檐在墙面上形成了1个等腰三角形的影子,这太有意思了。爸爸问我地上有几盏灯,我想解开这个谜底。 回到家,我就忙乎起来,用硬纸板、手电筒,还借来爸爸、妈妈的手机作为光源来进行试验。 1、先用硬纸板制作墙和门厅的模型 墙门厅组装后的侧面形状 2、将模型贴在墙上,安放光源进行试验 (1)使用1个光源在门厅正下方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变形了的6边形(2)使用1个光源在门厅左侧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向右倾斜 的近似梯形的图形 (3)使用1个光源在门厅右侧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向左倾斜 的近似梯形的图形 (4)使用2个光源在门厅左、右侧时的影子形状 可以看出来阴影是一个三角形,其三角形以外的地方都被照亮了。

3、实验结论 要让6边形屋檐的影子形成三角形,必须至少使用2盏灯。通过实验我还了解到光线的传输是直线,古人很早就利用这个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发明了日晷,利用太阳光照射到柱子上形成的影子进行计时,现代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无影灯,确保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任何地方都能被光线照射到,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做手术。 通过这次试验,使我明白: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的作用可真大呀!

数学与生活的小论文大全

数学与生活的小论文大全 导语:生活中处处也有数学。下面是关于数学与生活的小论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希望大家喜欢小编整理的论文。 数学小论文300字【一】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小论文300字【二】快要过年了,妈妈准备买一盒巧克力送给亲戚。我们来到了超市。可是,巧克力品种多价格又多,包装

也十分精美,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最后,我们决定在费列罗中挑一盒。有一盒巧克力是16颗装44。8元的,另外一盒巧克力是3颗装8。6元的,还有一盒巧克力是24颗装70元的。 妈妈问我:“ 买哪种更合算呢?”我想到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算出每颗多少元。44。8÷16=2。8(元)8。6÷3≈2。86(元)70÷24≈3(元)2。8元<2。86元<3元16颗装比较合算。 方法二:算出1元可以买多少颗。16÷44。8≈0。36颗)3÷8。6≈0。35(颗)24÷70≈0。34(颗)0。36颗>0。35颗>0。34颗还是16颗装合算。 “妈妈,16颗装的最合算,我们把这一盒待会家吧!”“好,琪琪我们以后要省钱哦!” 于是,妈妈买了16颗装的巧克力,比3颗装每颗便宜了0。06元,比24颗装每颗便宜了0。2元,真合算,省钱实惠又好吃,下一次,买东西,我还要替妈妈省钱。 数学小论文300字【三】今天,妈妈在做家务而我在做家庭作业。 我发现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于是,我就空在那儿。哈,试卷做完了,我便开始慢慢思考这道题。题目是:“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用边长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我想了一会儿,便明白了,在卷子上刷刷地写了几笔,可妈妈摇了摇头,缓慢地说:“不对,再想。”我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来,于是便说:“妈妈,你就饶了我吧!”妈妈便开始认真地教我:“你说1

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与生活 你看见过北京雄伟的“鸟巢”和魔幻般的“水立方”了吗?你看到我国的“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平安返回地球了吗?在你与世界各地的人民共同赞叹它们的神奇之余,有没有想到过设计建设、制造它们时,科学家们运用了多少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呢? 你有去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你有与你的同伴分享物品的经历吗?这时,你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数学知识。 其实数学来源了生活,又服务了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我很喜欢数学,它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尤其是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而且数学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带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收获。我就给大家讲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吧!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买梨,价钱是5元4斤,妈妈买了6斤。我正默默的算账,那个小贩张口就说:“7块5。”我大吃一惊,不明白小贩怎么算得这样快,我可我们班里有名的快算大王,还不如一个买梨的,真是高手民间。只好当面请教,原来买梨的并不是想我一样先算一斤多少钱,而是这样算的:5元4斤,2斤2.5元,再加上4斤的价钱5元,所以6斤梨一共2.5+5=7.5(元)。真是山外有山,我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有巧妙的解决方法,不能循规蹈矩,

遇到问题一定要灵活变通。 有了这次的启发我的脑筋更加灵活了。一次姑姑带着我和表哥去吃披萨,99元一个,姑姑让我们算算一共多少钱,表哥嘟囔这“二九一十八,二九一十八”还要求拿一张纸来列算式。而我却张嘴就说出答案198元。表哥瞪大眼睛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啊!”我得意的告诉了他我的独门绝招:99+99不好算,而是一个比萨付100元,多付了1元,2个披萨付200元,就多付了2个1元,所以2个披萨的价钱就是200-2=198(元)。看着表哥一脸的崇拜。这样的感觉比吃披萨还高兴。 我们处处可以观察到数学的奥秘,也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去探索,就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数学知识。 评语:为什么学生会觉得数学不好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数学与生活实实在在的联系。小作者独具匠心的眼光将数学与活生生的例子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成功地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那种快乐,不是老师的一句表扬能代替的。真心为小作者感到高兴! 指导教师:陈静 学生:陈文慧

影子问题专练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导学案 日期: 第 页 姓名: 一、预习: 知识点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_________和此时旗杆的_______.(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 ∵太阳的光线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AEB =∠CBD , ∵人与旗杆是________于地面的,∴∠ABE =∠CDB=_____°, ∴△_______∽△_______ ∴BD BE CD AB = 即CD=BE BD AB ? 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 ,旗杆的影长DB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了. 知识点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____________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如图,过点A 作AN ⊥DC 于N ,交EF 于M . 点拨:∵人、标杆和旗杆都_______于地面,∴∠ABF =∠EFD =∠CDH =_______° ∴人、标杆和旗杆是互相_______的. ∵EF ∥CN ,∴∠_____=∠_____,∵∠3=∠3, ∴△______∽△______,∴CN EM AN AM = ∵人与标杆的距离、人与旗杆的距离,标杆与人的身高的差EM 都已测量出, ∴能求出CN ,∵∠ABF =∠CDF =∠AND =90°,∴四边形ABND 为________. ∴DN =_______,∴能求出旗杆CD 的长度.

数学之美小论文就是:通过对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

数学之美小论文就是:通过对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入手,发现一个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进行阐述,最终解决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常见的形式有二: 第一: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对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或一件事去认真观察,从中发现一个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利用数学知识推理论证,形成建模(解决方法),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结论。所有这些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展示给大家,沟通交流。 第二:将一些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的特征等,进行艺术加工,充分想象,艺术化地展示给人们,让大家体会到数学之美。 四、“数学之美”小论文举例 (1)使衣服更干净的方法 数学课上,老师常常说学习数学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昨天,我在卫生间里看见了妈妈浸泡在池子里的衣服,我突然想到了两种洗衣的方法,那种方法更省水又更能使衣服更加的干净呢? 第一种:取一盆水大约10千克,一件衣服放到盆里洗,假设有10克的污渍,洗后污渍全部溶解到了水里,盆里1千克水有1克的污渍,就是污渍和水的比例是1:1000,衣服洗后,如果拧干的衣服里含有500克水,这说明衣服上还有0.5克污渍。 第二种:把10千克的水分两盆装,那么一盆就有5千克水。把同样的衣服放5千克的水中,假设10克的污渍洗后溶解水中,那么1千克水中含有2克的污渍,就是污渍和水的比的1:500,由于衣服拧完后含水500克,因而其中含有1克的污渍;再把这件洗过的衣服当如第二盆水中洗,第二盆里的水与湿衣服的水共有5.5千克,这时,5.5千克水中含污渍1克,含污渍率为1克:5.5千克,这时,5.5千克水中含污渍1克,含污渍率为1 克:5.5千克=1:5500,这样把衣服洗后拧干,衣服上做含的500克水中只含有不到0.1克的污渍了。 如果洗时都放入5克洗衣粉,用第一种方法洗,洗衣粉与水的比是1:2000,用第二种方法洗,洗衣粉与水的比是1:1000,因此用第二种方法洗更容易使衣服的污渍祛除,使衣服更快洗净,并且洗后洗衣粉的残留量也少。 现在,找到了洗衣服的好办法.看来,像洗衣服这样生活琐事中也有数学问题.只要我用心,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我真高兴了。等妈妈回来,我一定把我的发现告诉她。 (2)一盘蚊香可以点多久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来调查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选择了算一下一盘蚊香能点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很简单,点一盘蚊香坐那儿等不就行了吗,可转念一想那我要等多长时间啊,我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呢? 有了,第一步,我要先量出蚊香一共有多长。可是蚊香是弯的,唉!如果它是直的就好了、、、、、对了,我用毛线一点一点的搭在蚊香上,直到搭到终点,把毛线扯断,用尺子量了下,总长是1.03米。 第二步:我在蚊香的起点一厘米处做上一个记号,点燃了蚊香、、、、、、哇塞,1厘米就烧了3.7分钟。 第三步我就要算了,1.03米=103厘米,那么103厘米里就应该有103个9.3分钟,也就是用1.03×9.3=381.1(分钟)=6.35(小时)。 耶、、、、、、、、15分钟,我完成了,我知道了,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动脑筋,难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3)桌椅的研究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小论文

一次购物经历引出的思考 作者:南昌市城北学校六年级潘帅 指导老师:南昌市城北学校廖文 记得还是去年夏秋相交季节,妈妈说许多商场的服装都开始换季打折了。于是,选定一个休息日,我们便准备上街“狂购一番”。来到一家商场服装部,还没有来得及看衣服,就被“全场买200送200”的宣传条幅深深吸引了,我们决定就在这家商场选购。不一会儿,妈妈买了一件标价398元的上衣,按商场规定,拿到200元返还券。又逛了一会儿,我们看中了一件标价350元的男装T恤,旁边售价牌上大红宣传栏内写着——6折,我赶紧拉着妈妈这件可以打折(当时,我还不懂打折的真正意义,只是经常听大人说,知道‘打折’就比原来便宜)。可是,售货员说:“用返券不打折,只能按正价350元买。”妈妈想想,返券留着也没用,于是就加了150元为爸爸买下了这件T恤。 此事不久,数学课上我们学习“百分数”,其中就有“商品打折”的知识。这使我联想到前几天我和妈妈的经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回到家,我把那些衣服统统找出来,用新学的知识“埋头苦算”一番。妈妈的上衣是398元,按商场规定,398元不足400元,只能返券200元,这样算来如果买四百零几的服装不是更划算吗?再算350元的T恤,用现金打6折,也就是210元/件,我们用200元券不打折,就加了150元,两件衣服标价总计748元,参加“买200送200”活动,妈妈一共交了548元,也就是说消费748元送了200元,只相当于打了7.5折左右,这和我当初的想法---“五折”相差太远了。我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妈妈开心地说;“我早就算过了,平时商场也常打7--8折,‘买200送200’只是一种吸引眼球的促销手段,不一定就会比平常便宜很多,只不过这两件衣服是一定要买的,所以就买了。帅帅现在就能用学校学的知识帮妈妈购物,真了不起。”得到妈妈的夸奖,我很高兴,同时我也知道购物中有很多学问值得我们思考。 这次购物,我收获很多,归纳了一下,购物中要做到三个字:“算、比、想”, 一、算一算,打折前后的价位、其他商场的价位 正如“买200送200”,粗看是打了五折,但有的商场故意把商品的原价改成“198元、298元、398元……”,这样一来,顾客要么少享受了“198元”的优惠,要么就要多消费,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 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妈妈,我们再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 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 ,31.7×8=253.6元。 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 317-60=257元。 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

巧解影子问题

巧解影子问题 类型一:由灯求影 例1、如图:路灯P距离地面8米,P 身高1.6米的小丽从距离路灯的底部 (点0)20米的A处,沿AO所在的直线 C D 行走14米到达B时,人影长度怎样改变? 改变了多少? O B N A M 类型二:由影求灯 例2、如图:花丛中有一路灯杆PO, 灯光下,小丽在B点处的影长P BN=3米,沿OB方向行走到达A点, BA=5米,这时小丽的影长AM=5米, C D 如果小丽的身高为1.7米,求路灯杆 PO的高度。O B N A M 类型二:双灯双影问题 例3、如图:小丽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小丽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ˊ=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ˊ=m , (1)、若小丽距灯柱OP的水平P Pˊ距离OA=a,求她影子AC的长。 (2)若小丽在两路灯之间行走, B 则她前后的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

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O D A C Oˊ练习:.1.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米 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一棵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 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其影长为1.2米, 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则树高为米. 4.影子投影在多面上 例4.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4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如图所示,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则树高为() A.11.5 B.11.75米 C 11.8米D.12.25米类型一:由灯求影 如图:路灯P距离地面8米,P 身高1.6米的小丽从距离路灯的底部 (点0)20米的A处,沿AO所在的直线 C D

学生数学小论文10篇

数学学习经验 学好数学很重要,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数学,比如:妈妈爸爸发工资的时候,就要数工资,数工资,就要用到数学。钟表上也有数学知识,所以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要想学好数学,上课听讲很重要,因为数学知识光靠自己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我们的大脑要跟着老师的讲解思路转动,这样才能听懂老师的说法,知道这类题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留的上交作业不会做,家庭作业也不会做。下课后,你要看一下老师教你们的练习题、算式题等……要复习一遍。下课后,还要多做练习题,这样才会提升你的算术能力。 指导老师:李晓丽

学习数学好方法 南阳市第五小学三(4)班宋雨桥 数学一直是我最爱的科目,上三年级以后我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平时成绩比较稳定,以下是我的学习方法总结方法: 第一种方法:上课认真听讲,多发言。如果老师讲的内容,在预习时搞不懂,或者是你做错的题,认真听老师讲解后,会记得更清楚,下次再出现和它类似的题,我们一定得满分。 第二种方法:认真观察身边的数学。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比如:陪妈妈上街买菜的时候,我发现土豆1元1斤,黄瓜1.5元1斤,妈妈各买2斤,这时候我就会帮妈妈算一算。这样,不但复习了乘法,又学习了小数加法。只要认真观察,留心身边的事物,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数学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指导老师:李晓丽

我是这样学数学的 南阳市第五小学三(4)班线为国 数学是我们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科目,学好数学的方法很多,我平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课前预习 如果第二天有数学课,头一天晚上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好第二天的课程,看看哪些自己懂得,哪些看不懂,是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明白的,把不懂的地方标清楚,进行初步思考,等老师上课时解决。 二、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在老师讲课时,我们应该带着预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心听讲,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要记下没听懂的问题,课后请老师给予辅导。 三、及时复习 复习时我们要回想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加深记忆,减少对知识的遗忘。 四、认真完成作业 在做作业时要认真,做到多思考多检查,保证作业的质量,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认真的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学好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数学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当我有意识的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时,我才真正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给新家铺地板是数学,打针的速度是数学,买卖物品是数学,就是妈妈烙饼也是数学的一种体现形式。 有一天我在书上见到这样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这种题隐含了一个条件:“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 所以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18=(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影子问题

“影子问题"三步曲 在新的浙教版教材中增加了“投影和视图”这章内容后j有关的“影子问题”就经常在测量物体(垂直地面)高度的题目中出现。由于物体在太阳光线下所产生的影子的位置不同。就有了三类不同的“影子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一、影子在水平地面上例1.(教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校园内的一棵树高AB。如图l, 把长2.40m的标杆CD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树的影长BE为2.80m,标杆的影长DF为1.47m,求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m)。 分析:本题由于影子都在水平地面上,因此物体(树、标杆)、太阳光线和各自的影子构成的2个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已知数据直接可求得树AB的高度。、 解:由题意得:∠CDF=∠ABE=900,∠CFD=∠AEB∴△CFD—△AEB∴CD/FD=AB/EB即 2.40/AB=1.47/2.80∴AB=2.40×2.80/1.47≈4.6m 答:树AB高约4.6米。 总结:在太阳光线下,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水平地面上)的比例是相等的,即物1/影1=物2/影2。解题时要注意物体和

各自影子的对应关系不要弄错。 二、影子一部分在水平地面,一部分在垂直墙面上 例2.某数学课外实验小组想利用树影来测量树高AB。如图2, 他们在同一时刻测得一身高为1.5m的同学影长为1.35m.因为大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会全在地面上。他们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BC=3.6m,墙面部分的影长CD=1.8m,求大树AB的高度。 分析:此题有两种不同的思路:(1)把垂直墙面上的影子CD转化为水平地面上的影子;(2)把垂直墙面上的影子CD转化为物体AB的部分高度。无论哪种思路都可以把问题转化为第一步的求法。 (1)解: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AB/BE=CD/CE=1.5/1.35即AB/BE=1.8/CE=1.5/1.35 ∴CE=1.81.35/1.5=1.62m. ∴BE=3.6+1.62=5.22m ∴AB=5.22×1.5/1.35=5.8m 答:大树AB高5.8米 (2)解:过点D作DE⊥AB于点E。 由题意可得:四边形CDEB为矩形。∴BE=CD=1.8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