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许多教师长以来不断探究的一个问题。我以为,高质量水平地完成音乐作品欣赏任务,除了明确教学目的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行之有效的教法。在实际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连贯的知识。例如华彦均的《二泉映月》,这是一部结构复杂,意蕴深刻,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欣赏时,可运用讲授法,介绍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标题的由来,变奏曲式及音乐主题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就会迎刃而解。再如欣赏交响乐、管弦乐等,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欣赏的基本知识。如对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及编排和曲式结构等。

2.直观法

直观法是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图片或电化教具等手段为欣赏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法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对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

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学校莱西市成人中专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师姓名刘奎华

莱西市成人中专刘奎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刘奎华,是成人中专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欣赏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课的外部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都力求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吴宇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内容,是大纲规定的重点欣赏曲目;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该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欣赏该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生动鲜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能。 本课应训练的基本能力: 1、通过学唱名句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唱能力。 2、让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民歌、歌剧、戏曲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曲艺音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 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 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重点: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云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随笔.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随笔 2019-03-2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各学科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在这次赛课中我也尝试着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课前播放了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在优美的歌声中,请同学们谈感受,以这种形式使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了我把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动画,文字,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思考。在调查环节,在公布调查结果时,当有的同学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时,非常高兴和激动,我想他们以后会做的更好,积极的与同学交往。而其他的同学会反思,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上光荣榜。 现在,我们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识点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说教,讲理学生会感到厌烦。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课上活,上精。多应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娱乐、活动、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从而内化为做人的能力。 通过这次赛课,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让我觉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从老教师身上学到了有效的教学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初中音乐_第七单元 在灿烂阳光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在灿烂的阳光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在灿烂的阳光下》,体验出歌曲中表达的对共产党的深厚情谊,激发出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2、认识歌曲中出现的常用音乐符号,掌握附点音符,变换拍子等音乐知识。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变换拍子的音乐知识。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 教学准备:PPT 电子琴 教学方法:教唱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 1、看视频《中国人》 提问:a看完视频有何感受?b曾经的苦难指的是什么?我们是怎样度过这些苦难的?(引出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播放叙利亚的图片,对比叙利亚儿童的生活,体会和平的珍贵,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2、引出课题《在灿烂的阳光下》(板书) 三、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提问:歌曲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2、歌曲背景及作者介绍 3、第二次听歌曲 如果让你根据旋律给歌曲分段你要怎么分呢? 4、分段学唱歌曲 第一段 a跟原唱小声唱 b老师弹琴师生同唱错误纠正 c老师弹琴学生独立唱

第二段 a跟原唱小声唱 b对比第一段,找出节奏上的不同之处,引出音乐知识“附点音符”,单独教唱 c老师弹琴师生同唱错误纠正 d老师弹琴学生独立唱 第三段 a跟原唱小声唱 b对比第一、二段,找出节拍上的不同之处,引出音乐知识“变换拍子”,单独教唱 c老师弹琴师生同唱错误纠正 d老师弹琴学生独立唱 5、跟伴奏演唱歌曲。 四、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给这首歌加上你认为合适的动作以及打击乐器 A 1到5组探讨如何加上乐器 B 6到10组为歌曲创编舞蹈 五、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表演唱歌曲。 小结: 我们今天生活在灿烂阳光下,感谢祖国给予我们的美好生活,感谢共产党给予我们的光明前程。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恩身边的每一件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让世界充满爱!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音乐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不少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应从基础教起,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 我认为,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刚开始上课学生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的掌握缺少系统学习,应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的,真正的爱上音乐。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枉凝眉》教学反思 王陶中学姬艳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例:以《枉凝眉》为例,学习鉴赏四大名著主题歌。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

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想办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 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 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 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会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鉴于七岁儿童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 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如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故事等) 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一 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在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 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 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 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 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 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 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 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 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 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时,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 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 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 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 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 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 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 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 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 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 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 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学生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 相近,这说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一小白晓红 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学生通过收集知识信息,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性。“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一直是大多数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将抽象的艺术环境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知识含量庞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级:五年级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教材背景分析: 《瑶族舞曲》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本课所欣赏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优美,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大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信息技术整合课,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开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多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的学生“主体发展”模式,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根据高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程度,以了解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通过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根据高年级思维活跃、具独特性的年龄特点,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电脑和网络,将可视的音乐影音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情境,以动画或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如搜索民族知识,完成冲关游戏等),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创作音乐。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屯昌中学张运钰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李雷 摘要: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使人们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提高情绪记忆力和乐曲欣赏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共鸣,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哼唱曲调,体会音乐形象,多学科融合,全面欣赏,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欣赏;创新;兴趣;想象力;多元素融合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也能从中学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欣赏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去探寻的。 根据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适合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真正的懂得欣赏,提高审美力 纵观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无非就以下几个程序:组织教学〈导入〉——介绍作品(引入新课内容)——初步整体欣赏〈简听〉——分析结构〈以学生为主,教师补充〉——分段欣赏——进一步讲解作品内涵——深入性完整欣赏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模式,是否能让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呢?比如,一次学生们欣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学生初听开头就

窃窃私语了,都说太吵了,不好听。我立刻关掉音响,改变惯用的教学模式,由我先讲述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它独特的韵味。当我讲到唢呐运用它高超的演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多种鸟鸣后,学生们立刻回应要好好的听完。从这首曲子,学生体会到了民族乐器——唢呐独特的魅力,也感受到乐曲表现出的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明显地显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 二、设问答疑,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对陌生音乐的聆听发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在欣赏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比如:在欣赏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演奏这段音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你能根据节奏特点和速度的变化描绘作品的内容吗?能不能给这段音乐命个标题等。带着问题听音乐,学生们都是聚精会神的。在欣赏《春天来了》时,我就采取欣赏前的提问方式,共三个问题,1.要求听出演奏的乐器;2.要求学生谈听后的感受3.要求听出音乐的旋律和特点。在欣赏后是我讨论时间,情绪热烈、踊跃发言。有的说:乐曲欢快喜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向上的感觉。有的说:乐曲是由高胡、古筝、扬琴演奏的,欢快活泼,描写了大地山川春意盎然的景色。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同一作品在聆听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不同。采用这种设问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自主性,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了音乐,捕捉到了音乐形象。 三、注重兴趣引导,深化体验 兴趣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在教学中不断地变换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教师要不断地去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不断地吸取经验,下面是关于初中音乐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篇一: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

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

(完整版)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模式

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模式 一、基本流程 课前准备 阶段 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 课堂欣赏阶段 课后巩固阶段 二、流程解读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1、分析教材编写者让学生欣赏该歌曲(乐曲)的主要意图;2、分析学生的学情和音乐基础;3、准备本堂课最需要的教具;4、拟定详细的教案。 (2)课堂欣赏阶段 1、导入环节:以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内容导入新课,根据情况可采用律动导入、谈话导入、讲故事导入、猜谜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欣赏歌曲(乐曲)作好铺垫。 2、欣赏环节:可采用整体欣赏音乐或分段欣赏音乐的方式进行。每次欣赏后让学生谈对歌曲(乐曲)的感受,(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谈出情感、力度、速度等方面的感受),欣赏一次,提问一次,总结一次。经过反复的欣赏,提炼出歌曲(乐曲)的段落、风格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其间也可渗透作者的介绍、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歌曲(乐曲)有深刻的认识。 (3)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在学生对本堂课的欣赏内容和知识点掌握比较透彻的时候,进入到音乐实践和拓展的环节。第一步教师用创设好的方式引领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打击乐伴奏等形式表现歌曲(乐曲);第二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根据自己对歌曲(乐曲)的理

解,进行创作表演,这里可以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方式,也可以是个人创编的方式;可以是分段创编的方式,也可以是整曲编创的方式。第三步是师生互评,总结出最恰当最精妙的表现形式,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表演,让大家共享创作的成果和愉悦。 (4)课后巩固阶段: 布置作业,指给学生与本歌曲(乐曲)相类似的一些曲目,让感兴趣的学生下来以后去欣赏和关注,并在下次课与大家分享。 附: 《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五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同学们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

初中音乐欣赏课目的

初中音乐欣赏课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了行进中的“重要动力”。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的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想把新 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新的实施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 中去。音乐课程计划中音乐的感受欣赏作为重要模块逐渐受到了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音乐课已经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了,新 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赋予它新的要求,音乐审美成为了核心,在音 乐欣赏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 美情趣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乏味的, 甚至是痛苦的,那么就更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所以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出发点。 初中音乐欣赏课目的创作音乐欣赏环境 1、生活中的音乐环境: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不爱听音乐到爱 听音乐再到会听音乐的过程,但是每个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 同的,“音乐的耳朵”需要大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去训练它,刺 激它。就像学习语言一样,长期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学习,那么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如果孩子们时常处于一个音乐环境中,让他们能不时地触碰到它,即使他们只是听到而已,并不是在 欣赏它,那么潜移默化的,他们也是在受到音乐的浸染。从初步感 知上接触它,聆听它,那么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那些乐曲,学生会 觉得好像似曾相识,会对它产生亲切感,而不是满耳陌生的“天外 来音”不知所谓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聆听音乐寻找音乐,如从自 己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中聆听优秀的音乐;在平常的节日庆典中聆 听不同环境下,不同风格的音乐。 2、课堂学习环境:例如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力求达到教学最优化。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宣汉县茶河学校潘华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二.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

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 三.要“听”中“思”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 四.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电影音乐赏析教学案

word格式文档 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课程名称:电影音乐赏析 授课学时:16课时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河北美术学院

教案(首页)

导入(PPT,2学时) 优雅之美:《钢琴课》 一优美的定义 二优美音乐特征概述 三作品配乐主题特征概述 四有关文化理论:女性主义概述 五分析《钢琴课》电影配乐与与叙事所呈现出的优雅特性。 教学重点: 提示主人公追求心灵完整性的优美形象;细腻而体贴的关怀所滋生的温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自尊的情爱;走出封闭的内心和现实生活的承担;透析出的女性情感和爱欲自主的女性主义诉求。 教学难点: 女性主义立场的时代局限;欲和爱的区分;超越规则的爱的可接受性;对死亡着迷的浪漫主义特征的思索。 壮丽之美:《秋日传奇》《死亡诗社》 一壮丽的定义 二壮丽音乐特征概述 三配乐主题风格特征概述 四《秋日传奇》中原创音乐的壮丽特性和与叙事的互动。 教学重点:《秋日传奇》提炼出野性自然与大地情怀的壮丽;承诺、勇敢、友情以及爱情所透析的壮美;主人公内心的狂放不羁与野性自然的融合;承诺的重负与责任的担当主题;自我救赎的生存智慧;英雄的界定;

《死亡诗社》用诗歌唤醒对生命的热爱;把是非作为信念担当后果。 教学难点: 《秋日传奇》在苦痛中自我放逐和对家庭承诺的担当的冲突;以牺牲别人幸福的自我救赎是否是英雄。 《死亡诗社》对未成年人唤醒自由心灵是否适当;学生把是非作为信念去担当重任是否合适。 庄严之美(2):《珍珠港》 一配乐特征与叙事的互动性分析 二《珍珠港》作品片段分析 三配乐所对应的叙事的庄严性特征 教学重点:在正义的战争中勇敢和牺牲的英雄荣耀的庄严;在战争的洗礼下的爱情的浓烈和庄严;对爱的高贵而尊严的割舍。 教学难点:基于正当性的复仇是正义的吗;爱情能是无私的吗;以国家的名义牺牲是英雄吗。

音乐鉴赏课教案

音乐鉴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价值观 1、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学习本门课。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审美能力。 3、希望让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喜欢音乐。 二、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思维能力。 2、了解音乐的本身与节奏之间的配合。 3、能够大胆的,富有感情的演唱一段歌曲。 4、了解本课的文本知识。 三、过程与方法 1、欣赏带有本课知识特色的音乐,用心感受。 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分小组,讨论歌曲特点。 3、讲述其节奏特点,风格特点等。 4、让同学学习演唱一小段歌曲。 5、思考回答课后问题。 【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征: 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因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 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 3、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上,我会着重教学生们唱本课歌曲,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及“学习力”,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兴趣。这点在课堂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学习动力,不仅会影

响身边的学生,更会影响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自己讲课,一定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教材分析】 一、《问》 作者:萧友梅词:易韦斋 《问》——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歌曲反映了人们对当时军阀统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郁。 二、《渔阳轚鼓动起来》 本首歌是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它取材于历史题材。表现了叛军西犯长安边关报警的内容,更表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人民群众的爱国意识。 三、《长恨歌》 1、原味清唱剧,创作于1932年。 2、根据元曲《长生殿》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的。 四、《送别》 作者:李叔同(其为李叔同先生的代表作) 是“学堂乐歌”的其中一首。 五、《竹马》 1、同为“学堂乐歌” 2、填词:沈心工 3、受其时代影响较大。 六、“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创作歌曲,它的内容包括:富国强兵、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教材,宣传了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思想,本节课运用了三首歌曲来展现“学堂歌曲”。分别是《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 【教学设计理念】 一、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使更多的学生了解音乐,喜爱音乐,鼓励学生大胆唱歌。 二、本节课着重于音乐欣赏与歌唱时的节奏练习,带动学生去学习音乐的内在文化。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学唱萧友梅先生的《问》。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道理:体会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二、着重歌唱时的节奏问题,注意附点部分。 【教学方法】 一、“启示教育法”,比如可以告知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者,平时的创作风格、创作特点,让学生猜猜这首歌的创作特点。 二、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把文本知识与音乐欣赏结起来合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