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准实验研究案例

准实验研究案例

准实验研究案例
准实验研究案例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怎样?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老师作哪些指导?对此,在实验前我们对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归纳如下: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从调查得知,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于1999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形式、方法

(一)开展拓展阅读的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专题参观、访问、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小组、社团活动形式,如文学小组、小诗人社、科学小品社、故事社、朗诵组等;全校性活动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

(二)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2、指导拓展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学校将重点放到“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上,并聘请专家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具体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构建拓展阅读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分层次的,它可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则指眼前阅读的具体目标。我们从研究中发现,有远期阅读目标的学生能更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效果也更好。从整体着手提出目标,从具体落实拟定计划,这样学生就拥有一个较完整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有利于完成阅读任务,达成目标。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监控阅读过程,维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如,在拓展阅读过程中要求理

解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但为了使积累的语言便于运用,需要对积累的语言加以分类,而这在原计划中是没有的,于是就需要对原计划进行补充。这就需要对阅读过程随时进行监控、调整、反复尝试,直至达成目标。这种监控、调整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2)在拓展阅读中指导提高自我体验、监控和调节水平

积累语言,迁移写法是语文拓展阅读的目的。因此,积累语言,迁移写法中的自我检验、监控和调节水平包括在其中。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设计了一份“自我提问卡”,要求学生对照进行自我提问。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阅读前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做好阅读准备:

1)想一想,你阅读时所做的每一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2)当你遇到阅读障碍时,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做?3)你最读不懂哪类文章,为什么?4)要较好地读懂这篇文章或这本书,你应该怎样做?其次,在阅读时,根据“自我提问卡”进行自我提问,目的是进一步读懂文章,提高阅读效率:1)想一想,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2)哪些内容应该摘笔记?3)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最后,读完后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进行回顾和反思:1)你在阅读时是怎样判断,选用什么方法阅读效果好?2)阅读时你常会犯什么错误?你是如何改进的?通过上述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拓展阅读的效率,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进行阅读,从而使其从自己的学习方法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指导学生学会评价阅读结果

具体的拓展阅读活动结束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评价一下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作为每次拓展阅读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

阅读结果是阅读过程的产物。阅读结果可反映出一部分基本的阅读情况。因此,评价时,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功,形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完成。每次拓展阅读时指导学生反省的内容是:“通过拓展阅读你积累了哪些知识?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同时,还对学生的拓展阅读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采用了“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采密本、文摘卡、采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监控今后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外部条件

1、每周增设拓展阅读一课时

每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特征确定好阅读的数量、时间、内容、要求,并按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来安排好拓展阅读的计划。

2、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

几年来阅读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单靠每周两节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建立健全课外阅读的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1)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读物。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两条措施:加强图书室建设,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购买可读性强的新书;发动学生自己购买书籍,并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奉献一本好书,供交流阅读。

(2)采取有效措施,方便学生借阅。

全天候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改变借阅办法,简化借阅手续。借阅时只要登记上借阅书目即可,并对书目进行了网上管理。教室内设立图书橱。由语文老师或学生图书管理员到学校图书室中借出部分好书充实到图书橱中,并做到定时更换。

3、开设拓展阅读的校本课程

我校低年级开设了拓展阅读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共计3本。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上尽可能与学前教育保持和谐的过渡,即在儿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情况下,通过念儿歌、听录音、看文字,跟随老师吟诵,听老师讲故事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之能动地学习拼音,认识部分汉字(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默写),接触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能力,积累语言材料,为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4、检查落实

我们根据学生制订的读书计划,专门设计了一份“拓展阅读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量、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 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5、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一般我们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研究结论

1、拓展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两年来,学校图书馆出借图书达48 000余本,两个暑假学生阅书总量达35 000余本,平均每人25本。其中最多的学生两年中共读书300余本。现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数百首浅近的古诗、儿歌能脱口成诵;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世界名著、当代名人名作都熟知于胸。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达到了95%。

2、拓展阅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薰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勤奋好学”已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3、拓展阅读活动对一年级新生成效最显著。

我们对刚入学的五个实验班220名新生识字量进行了初次测试,测试结果平均识字量为110个。其中识字20个以下的7人,50个以下的44人,还有10人识字量达1 000个以上。开展拓展阅读后的第一学期期末,在识字测试中220个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已达584个,比入学时平均增加了334个;而第二学期期末识字测试中五个班学生平均识字量更为惊人,达到1 302个,比省编教材平均识字量的要求高出872个。其中,有67人超过1 500个字,有23人超过2 000个。我校一年级实验班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达1 320个,比非实验班多521个,识字数最高的学生达2 737个,比非实验班最高识字数多1 008个。

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一年级学生已有识字量与教材规定识字量对比

4、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曾请专家出了一张阅读测试卷,对我校和某中心小学两班二年级88位学生作了一次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海小实验班与其他中心学校对比班阅读能力对比

5、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

四、拓展阅读活动实验的反思与讨论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在小学阶段课文阅读量仅300篇左右,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许多名人、专家都曾经断言: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素质差的根源是缺乏课外阅读。实验成果显示,拓展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适当扩大阅读容量,使之与课文课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缺陷相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此项实验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成倍或成几倍的增加,说明学生的智能有很大的潜力,学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并超越《大纲》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总量。

4、实验结果证明,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每个家庭应该根据学校要求指导孩子制订一个家庭课外阅读的计划,个个学生建立家庭小图书室,并达到一定的藏书量。具体要求低年级学生人人争取达到200册,中年级400册,高年级800册。从而把课外阅读引进家庭,使学生在家庭中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促使学习型家庭的形成。

5、如何科学地安排拓展阅读的序,明确各年级的具体要求,怎样真正使拓展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及如何建设学校图书馆等问题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第五章 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单组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 (一)定义: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处理,但不能随机的选择和分配被试。 准实验设计的应用: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 不需要随机化程序(与实验或真实验最大的区别);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能有效解决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问题,但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 果关系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低。 现场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并不一定都在现场进行。 例: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关键区别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的随机分配形成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两个组别:实验组和控制组。

准实验设计用对照组取代了实验设计中的控制组。研究者努力创造一个与实验组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相似的对照组,但与随机分配产生的控制组而言,它的可比性已经大为逊色了。 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要对实验组做周期性的一系列测量,并在测 量的这一时间系列中间呈现实验变量(X),然后比 较实验变量前后的一系列测量记录是否有显著差异。 (一)模式 O1O2O3O4XO5O6O7O8 (二)应用 坎贝尔关于康涅狄格州的交通死亡人数与实施严 惩制度的关系的研究。 可能出现的结果类型 从两方面考虑结果: 延续性:主要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成绩水平或斜率的变化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性的(D、F、G) 。 潜伏性: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变化是即时产生的还是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发生。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 要点:要结合各次前测和各次后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

看了这四个典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看了这四个典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 本文结合四个深化设计项目的实施案例进行分析,简要介绍预制建筑项目深化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案例涉及到公共建筑外墙挂板系统、体育建筑预制看台系统、居住建筑预制构件系统。 清水混凝土外墙挂板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软通动力研发楼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建筑高度为 20.7m,地上5层、地下2层,首层层高4.2m,二至五层层高3.9m。建筑平面为矩形布置,轴网间距8.4m,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挂板系统。(图1,图2)▲ 图1-2 软通动力研发楼外景和细部 建筑外墙方案比较 此建筑外墙原设计方案拟采用石材幕墙系统,经过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与业主及设计单位的协调,咨询方提出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系统方案,饰面为清水混凝土效果。通过对两种幕墙方案优缺点比较(表1),综合考虑外墙立面效果、墙身做法和性能、工程造价等因素,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致认同咨询方的预制外墙方案。外墙方案优缺点比较

对比项目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系统石材幕墙系统 1立面效果 墙面单元整体预制,清水混凝土装饰效果,拼缝较少,非常适合此项目立面分格方案石材分块较碎,不能体现立柱的挺拔感和整体单元的重复性 2造价方面清水混凝土板替代石材、龙骨、围护墙,安装简便,经济性好石材幕墙系统龙骨及预埋件用量大,保温材料要求高,综合造价较高 3防火性能230mm厚清水混凝土挂板耐火性能突出钢龙骨和预埋件防火性能较弱 4构造细节通过模板制作工艺将滴水、坡水、斜面、防水启口等细部整体预制细节做法较复杂 5安装方面节点简单便于操作,吊装一次便可完成安装,安装效率高因分块很碎、埋件龙骨较多,安装步骤复杂,工作量大,效率低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准实验研究案例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怎样?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老师作哪些指导?对此,在实验前我们对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归纳如下: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从调查得知,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于1999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形式、方法 (一)开展拓展阅读的形式 个人活动形式,如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专题参观、访问、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小组、社团活动形式,如文学小组、小诗人社、科学小品社、故事社、朗诵组等;全校性活动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 (二)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小时候趣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2、指导拓展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学校将重点放到“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上,并聘请专家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具体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构建拓展阅读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分层次的,它可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则指眼前阅读的具体目标。我们从研究中发现,有远期阅读目标的学生能更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效果也更好。从整体着手提出目标,从具体落实拟定计划,这样学生就拥有一个较完整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有利于完成阅读任务,达成目标。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监控阅读过程,维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如,在拓展阅读过程中要求理

生物趣味实验案例

初中生物趣味实验设计方案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摘要:本实验通过馒头在口腔中变化这一最简单的、人人都有过的体验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之间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馒头探究唾液 作者姓名:曾淑玲 作者单位:青州市弥河初中 联系电话:(0536)3810454

馒头在口腔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一、实验目的: 1、探究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4、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实验器材: 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子、馒头、清水、碘液。 三、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变蓝色。 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四、实验步骤: 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教师引导提出假设:咀嚼时间越长,甜味越浓,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咀嚼作用;甜味只是通过舌才能品尝出来,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舌的搅拌;馒头变甜说明它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馒头变甜的主要原因是唾液在发挥作用。 3、分成9个小组,对以上提出的假设分别进行实验。 4、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将其中的两块分别用小刀细细的切碎、拌匀,另一块不做任何处理。 5、用清水漱口,将一块消毒的脱脂棉含在口中。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6、取三支洁净的A、B、C试管,A试管中放入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B试管放入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C试管放入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 7、把A、B、C三支试管分别塞上橡皮塞,放在内衣口袋中加热10分钟,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做的假设,进一步预测其结果,展开小组讨论。 8、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各试管

BIM案例分析简答题

第一套第一题 1、简述机电BIM深化设计时使用真实设备构件库的意义? 真实设备构件模型的外形尺寸和现实使用尺寸一致,在深化设计阶段布置的设备构件尺寸和实际使用尺寸相一致可以为建筑施工时的预留预埋提供依据;真实设备构件模型拥有设备运行的工况曲线参数,可以为设计师的设备选型提供依据,也可以供施工单位在后期系统调试中进行校核计算。 2、简述机电专业使用BIM技术深化设计的必要性? 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对于机电安装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深化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使用BIM进行机电深化设计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交叉返工、材料浪费等的发生。 3、请问机电专业BIM设计深化的应用成效及价值? (1)技术提升: BIM技术辅助施工模拟、复杂节点方案展示,现场施工交底更直观、准确、易懂,提升了生产力,最终获得鲁班奖。 (2)节省成本: 应用BIM碰撞检查发现图纸错误2800余个,提高了施工质量、避免返工,预计节省成本350万元。 (3)管理提升: 基于BIM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应用,是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大大提升了现场管理能力。目前项目总体进度提前合同工期40天。 (4)数据积累: 结合企业物资采购准入名单,利用软件特有功能,初步建立了企业级机电BIM构件库。

(5)应用提升: 利用模型提取物资清单,加快物资计划――进厂――使用动态管理,实现“零库存”。 (6)人才培养: 项目BIM全面应用为企业培育了众多优良火种,培养的BIM人才已经分布到各个项目为全面推广BIM技术奠定了基石。 第一套第二题 1、本工程项目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应用BIM技术? 本案例工程中主要在两方面应用了BIM技术。一方面是建模基础应用: 主要体现在管线综合、碰撞检查、净高优化、高大模架模拟、工程量计算、总平面布置规划。一方面是模型的综合应用,体现在施工的动态进度管理、图纸管理、合同与成本管理、劳务管理等。 2、本工程采用BIM技术施工将能够带来哪些效益? BIM技术对投资方、设计方、建设方、运维方等参建各方都具有非常多的价值,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关键价值主要有: 虚拟施工、方案优化;碰撞检查、减少返工;形象进度、4D虚拟;精确算量、成本控制;现场整合、协同工作;数字化加工、工厂化生产;可视化建造、集成化交付(IPD)。 3.如何使用BIM算量结果直接用于报量结算? BIM算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结算。在本项目中,应用的是某BIM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的前提在于: ①BIM模型是不断随着设计图纸及变更变化更新的,并且项目现场是根据BIM模型来施工的;②系统平台中流水段的划分与现场流水施工一致;③系统中清单与业主报量中清单保持一致;④系统中进度计划与现场进度情况保持一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欢迎共阅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例1: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北京师大心理学林崇德教授) 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入手,通过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 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 (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 处理11种 处理例研究问题: (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探讨角色改变、摄像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理: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 (1)角色改变。教师参与科研,方法是:(a )专家提供6次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讲座并组织讨论。(b )每学期承担2次观摩教学课。(c )参与学生测验的数据处理。(d )每一实验老师设计并进行一项教育实验,写出研究报告。 (2)摄像自我评价(上课录像进行自我评价)。

欢迎共阅 (3)现场指导。研究者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堂行为模式供实验老师选择,帮助确定目标,教给一定策略,激发动机,增强自信心。 取样: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中数学女教师18人。平均年龄为39.9岁,平均教龄为19年,学历都是大学本科。 所教班的学生数:实验组教师10人,学生442人(其中男220人,女222人),控制组教师8人,学生428人(其中男200人,女228人)。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测定): (1)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量表。包括三个测验: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理想自我。每个分测验四个维度:身体自我、社会自握、能力自我和人格自我。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测验。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 另外,以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测验(20题)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问卷(20题)作为

实验研究案例B

实验研究案例B: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2002年公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对主要概念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专门界定,这样比较好) 实验目的:探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可行性,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合作精神、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变化,探讨具体实施方法和教学模式。 (没有提出实验假设,应在陈述实验目的的同时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 实验方法:(1)被试:实验对象是华北石油第五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共8个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是按中考成绩自然分班,一、三、五、七班为控制班,二、四、六、八班为实验班。(2)实验类型:采用随机化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实验组接受实验

处理(X),即研究性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控制组不给予处理,即按传统模式教学。对两组都进行前测、后测。其结构模式如下: 其中01, 03表示前测成绩,02, 04表示后测成绩,X 表示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C表示传统教学模式。(这是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模式,但并未做到随机化)本实验采用独立样本的Z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之前考虑了处理数据的方法比较好)①自变量:(也可称为研究变量)在实验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进人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②因变量(最好称为结果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水平、合作精神等。③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班与控制班由同一教师任教;实验班与控制班授课时数相同;实验班与控制班同时进行前测、后测;本实验将在自然状态下开展,对干扰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较好,但未考虑学习时间因素)。④实验过程:本实验从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前测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版)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1.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成果,而非其他未加控制的因素所致。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变量X——有效性。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新异变量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有关或成为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分别是: (1)历史或偶然事件:在实验进展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的发生。如未定的考试产生的焦虑。 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恒定其他条件的方式加以控制。 (2)成熟程度:时间在被试身上起的作用。 控制方法:使被试选择与分组尽可能随机化,并设立对照组。 (3)测验:注意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响。 控制方法:通过设立无前测的对照组加以控制。 (4)工具:测量手段不统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如:主持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或者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息的影响,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评判者的差异)。

BON-公司简介和精装机电深化设计项目案例

北京博易基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1) 第二部分:公司过往项目经验 (12) 第三部分:机电顾问工作范围及服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机电顾问服务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一:公司证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二:本项目服务人员组织架构表及简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易基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致力于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规划、设计、顾问 与施工管理,企业宗旨是为业主提供完善的机电专业服务,业务范围包括 商业、办公、酒店、会展、公寓、住宅等。我们的机构由专业技术人员组 成,我们的专业团队拥有广泛的工程设计与顾问经验,公司的骨干力量均在国际国内机电工程领域任职多年,他们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工程项目的及时、实用且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BIM(建筑信息模型)团队,利用软件模型的可视性、协调性,结合顾问团队的专业经验,为多个复杂项目提供了超值的专业服务。 凭借优质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理念,公司成为“中海地产”、“绿地集团”、“保利地产”、“万科集团”、“泰禾集团”等大型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 同时,公司成立可持续发展事业部,为客户提供绿色建筑能源管理咨询顾问,绿色认证顾问服务。作为美国USGBC的会员,我们以专业精神为客户提供美国LEED认证、住建部绿标三星等认证咨询服务。 随着项目服务区域不断扩大,公司现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西安等分支机构,可 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 即时服务。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devote continuously to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 planning, design, consult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 public building, our purpose is to provide perfec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service for the owners. Our projects include commercial buildings, office buildings, hotels, exhibition center, apartments and residential properties. BON is driven by an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 team, which have extensiv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ancy experience, the backbone members engaged in MEP engineering indust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r a long time. They can provide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and consultancy services for M&E systems, and provide our clients with timely,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otal solutions. Our BIM team, using visi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software model,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team, has provided the value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for many complex projects With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ncept, we have become the long-term partners of the top real estate developers, such as “China Overseas”, “Greenland Group”, “Poly Real Estate”, “Thai Hot Group” etc. We are the member of USGBC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our sustainable team provides consultancy including LEED, GBL (Chinese Green Building Label) certification. As our project service area expands unceasingly, local offices are founded to provide projects with timely and high efficient services. We have offices in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Chengdu, and Xi’an. 博

优秀实验教学案例

中小学实验教学案例 《简单电路》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桥街小学马彩霞 案例简述: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学知识的第一课,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虽然只是用基本元件连接成简单电路,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点亮小灯泡,认识到电、电路,了解简单电路是怎样形成的。尝试用更多的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明白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知道电路中的电流的“推动力”来自电池或电源,知道电池有两端,一端是+(正极)一端是一(负极),正极的一端有一个小的突出的金属帽,负极的一端是扁平的,知道小灯泡的灯丝与这两点连接,一端是螺纹,一端是小黑点。 本课是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从而知道简单电路作为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决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发现式探究法,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根导线、一节电池和一个小小灯泡,学生将用这些基本的电路元件开展对简单电路的研究,尝试用多种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最终认识到电、电路,达到了解简单电路是怎样形成的目的,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第二,多媒体辅助法。对于头绪较多,时空概念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法,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同时发挥作用,以便更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如本课中每组都有很多种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但是不

能把所有的都一一汇报,这时我采用了白班拖动副本的功能,让孩子们把探究成果放到白板上,全班学生仔细观察白板,总结出简单电路。头绪多,方法多,光靠老师讲,学生看,恐怕很难弄清楚,但如果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些内容。 电和磁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几乎天天接触电现象,电灯、电话、电脑电冰箱、手电筒……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会于一个电气时代,现在的学生很难在生活中学生对电路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在教学时学生会很轻松的认想象,过去没有电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然而电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那么神奇,因为从小爸爸妈妈就说:电是老虎不能摸,甚至有的家长还对学生进行恶意惩罚,使孩子远离了电,使电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对于磁铁,学生在幼儿园就与它有了接触,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它:文具盒、电冰箱、磁性小黑板等等,五年级的孩子对它是不陌生的。 案例正文: 一、创设情景,引入研究的电路元件 (1)师生问好,仔细观察老师拿着的纸板上有什么? (2)再仔细观察纸板上小灯泡的变化? 你能猜想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会使灯泡亮起来吗? (教师利用纸板上会亮起来的小灯泡,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让学生在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进入今天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发挥。)二、认识电路元件的构成

系统模拟实验的三个案例

系统模拟实验的三个案例 实验案例 赶上火车的概率 1实验案例 1.1 赶上火车的概率 1.1.1 问题描述 如图,一列火车从A 站开往B 站,某人每天赶往B 站上这趟火车。他已了解到: (1) 火车从A 站到B 站的运行时间是均值为30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的随机变量; (2) 火车在下午大约1点离开A 站,离开时刻的频率分布如下: 问他能赶上火车的概率是多少? 1.1.2 变量说明 1T :火车从A 站出发的时刻; 2T :火车从A 站到B 站的运行时间;单位:分钟 3T :他到达B 站的时刻 1.1.3 问题分析与假设 此问题包含多个随机因素。 这里假设1T ,2T ,3T 都是随机变量,其中2T 服从正态分布。 1.1.4 模型建立 很显然,他能及时赶上火车的条件是:213T T T +<。为了简化计算,将下午1点记为 初始时刻。1T 和 3T 的分布律如下: 为了模拟随机变量。如果r 为在)1,0(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为了模拟随机变量31,T T ,可 以通过如下方法。

??? ??≤≤<≤<≤=19.0,109 .07.0,57.00,01r r r t , ???????≤≤<≤<≤<≤=0.19.0,349 .07.0,327.03.0303.00,283r r r r t ,。 其中,1t 和 3t 分别用来模拟随机变量1T 和3T 。 1.1.5 模拟算法 变量说明: k 临时变量,存储当前累计模拟次数 count 存储赶上火车的次数 第 1 步 输入模拟次数n 第 2 步 k=1,count=0 第 3 步 当k<=n ,执行第4步,否则执行第12步 第 4 步 生成均匀分布随机数赋给r 第 5 步 由r 及公式确定T1模拟火车出发时刻 第 6 步 生成均匀分布随机数赋给r ; 第 7 步 由r 及公式确定T3模拟人达到时刻 第 8 步 生成正态分布随机数T2模拟火车运行时间 第 9 步 IF T1+T2 > T3, count=count+1,END 第 10 步 k = k + 1 第 11 步 执行第3步 第 12 步 输出赶上火车频率p=count/n 1.1.6 模拟程序 %sim_train.m total=input('输入模拟次数:'); count=0; for i=1:total, %模拟随机变量t1(火车从A 站出发的时刻) rt1=rand; if rt1<0.7 T1=0; elseif rt1>=0.7 & rt1<0.9 T1=5; else T1=10; end %模拟随机变量t2(火车的运行时间) T2=30+randn*2;

霍桑实验和案例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 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 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 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 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 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 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 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 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 管下来,继续进行。 二、福利实验 (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 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 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 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 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 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 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 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 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 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 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 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 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 +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实验研究案例分析

一、前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小 例子1-1:一作文实验的实验设计 一位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了“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前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例子1-2:范文在习作训练中的作用 某学校4个班149名学生,先让学生写作文并评分,然后给学生提供范文模仿,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理解范文,然后进行仿写。对仿写后的作文进行评阅,比较两次作文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准实验,多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训练前作文能力。 特点:增加了一个前侧;单组、无对照组;不是随机试验 例子1-3:学习方法指导的固定组比较实验 某校2个班,在第一班由教师每周上1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第二班不开展任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一学期结束时,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自变量: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因变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准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作业练习时间统一,一学期。 没有进行同一教师教学,没有统一测试入学前能力和情况。 特点:有对照组;不随机和随意分配 二、准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有所加强 例子2-1:记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 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实验班按照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对比班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自变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 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因变量增值比较,即O2-O4和 (O2-O1)-(O4-O3),对两组增值分数平均差进行t 检验以考核其差异的显著性。 特点:不等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有前后测、控制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前后测 O1XO2;O3-O4

BIM案例分析简答题

第一套第一题 1、简述机电BIM 深化设计时使用真实设备构件库的意义?真实设备构件模型的外形尺寸和现实使用尺寸一致,在深化设计阶段布置的设备构件尺寸和实际使用尺寸相一致可以为建筑施工时的预留预埋提供依据;真实设备构件模型拥有设备运行的工况曲线参数,可以为设计师的设备选型提供依据,也可以供施工单位在后期系统调试中进行校核计算。 2、简述机电专业使用BIM 技术深化设计的必要性? 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对于机电安装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深化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使用BIM 进行机电深化设计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交叉返工、材料浪费等的发生。 3、请问机电专业BIM 设计深化的应用成效及价值? (1)技术提升: BIM 技术辅助施工模拟、复杂节点方案展示,现场施工交底更直观、准确、易懂,提升了生产力,最终获得鲁班奖。 (2)节省成本: 应用BIM 碰撞检查发现图纸错误2800 余个,提高了施工质量、避免返工,预计节省成本350 万元。 (3)管理提升: 基于BIM 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应用,是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大大提升了现场管理能力。目前项目总体进度提前合同工期40 天。 (4)数据积累: 结合企业物资采购准入名单,利用软件特有功能,初步建立了企业级机电BIM 构件库。 (5)应用提升:

利用模型提取物资清单,加快物资计划一一进厂一一使用动态管理,实现 “零库存”。 (6)人才培养: 项目BIM 全面应用为企业培育了众多优良火种,培养的BIM 人才已经分布到各个项目为全面推广BIM 技术奠定了基石。 第一套第二题 1、本工程项目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应用BIM 技术?本案例工程中主要在两方 面应用了BIM 技术。一方面是建模基础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线综合、碰撞检查、净高优化、高大模架模拟、工程量计 算、总平面布置规划。一方面是模型的综合应用,体现在施工的动态进度管理、图纸管理、合同与成本管理、劳务管理等。 2、本工程采用BIM 技术施工将能够带来哪些效益? BIM 技术对投资方、设计方、建设方、运维方等参建各方都具有非常多的价值,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关键价值主要有: 虚拟施工、方案优化;碰撞检查、减少返工;形象进度、4D 虚拟;精确算量、成本控制;现场整合、协同工作;数字化加工、工厂化生产;可视化建造、集成化交付(IPD)。 3、如何使用BIM 算量结果直接用于报量结算? BIM 算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结算。在本项目中,应用的是某BIM 系统,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的前提在于: ① BIM 模型是不断随着设计图纸及变更变化更新的,并且项目现场是根据 BIM模型来施工的;②系统平台中流水段的划分与现场流水施工一致;③系统中清单与业主报量中清单保持一致;④ 系统中进度计划与现场进度情况保持一 致;⑤系统中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清单、流水段相关联,这样就可以保证BIM 模型的算量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报量结算。

实验1:PM案例分析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一 题目:项目管理案例分析1-2 学生姓名: _ _ 专业班级: 老师姓名:陈建新 _ 2019 年 3 月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分析1-2 1案例分析1 1.1 案例场景 A公司是一家小型IT公司,公司与B大学初步商定,欲以B大学已通过鉴定的863项目“网络游戏监管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为基础,双方合作开发“网络游戏监管系统”。因开发资金不足,A公司决定申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A公司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报省科技厅审查。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张处长仔细审查了项目可行性报告,发现有以下问题: 一、关于“项目投资来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是这样叙述的: 项目总投资预算为250万元; 申请国家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 地方政府已承诺,在项目立项之后按照国家实际批准基金支持额度的50%匹配地方资金(附地方政府文件); 公司股东大会已通过决议,在项目立项之后为该项目投资100万元(附资金来源证明和公司股东大会决议)。 张处长认为,“项目投资来源”中有重大遗漏。 二、关于“项目技术来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是这样叙述的: 以B大学已通过鉴定的863项目“网络游戏监管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为基础; A、B双方合作进一步开发,完成这一研究成果的产品化。 张处长认为,“项目技术来源”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只分析了项目技术的先进性,未分析项目技术的成熟性。 张处长认为,应当补充项目技术的成熟性分析。 1.2 问题分析 【问题1】请用300字以内文字分析,“项目投资来源”中有何重大遗漏?应如何改正? 答案: ①本项目申请国家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但国家实际批准基金额度很可能会低于100万元 ②当国家实际批准基金低于申请额度时,应在“项目投资来源”中加注:当国家实际批准基金低于申请额度时,公司应召开新的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承诺补足两者之间的差额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地方匹配基金的差额

实验设计——设计案例分析(一)

实验设计——设计案例分析(一) 【考纲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知识梳理】 一、该类试题题材广泛,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原理和生命现象的验证(如物质的运输,酶促反应及其特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与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条件与产物及其变化,激素的生理作用,遗传实验,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对知识的要求很低(范围可拓展至初中或大学,但无知识障碍),一般给出实验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实验条件,要求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达到实验目的、预期将产生的结果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除考查中学生物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运用能力外,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即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该实验要验证的内容),如果是未学过的(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还需提出假设; (二)分析实验原理; (三)分析给定的已知条件(如果条件不足,须补充相应的条件),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出合理、简单可行的实验步骤(即实验方案);注意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对照)实验。 、须设置对照组。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注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除实验研究的一项差异外,其他实验条件都须相同),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四)预期实验结果,有些实验可能有多种结果,尽量考虑全面;在多组比较的实验中还须设计结果记录表; (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些实验结果需用曲线或图进行表达。 【高考模拟】 、(XX上海生物43)在“学农”活动中,生物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迥”,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迥”浸出液浓度约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迥”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可能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