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09级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园林史绪论1、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2、园林的涵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建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和文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赏,祭、祀,息、戏,书、绘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园林史:园林的起源、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各历史时期的园林经典和特色。
3、中国的园林是画家、造园家、诗人、书法家和工匠等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4、F.L.奥姆斯特德(1822-1903年),开创了自然保护地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并提出政府应对一些原生生物区和特殊的景区进行永久保留,禁止开发,作为“国家公园”。
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他致力于人才培养,是造园职业化的倡导者,在哈佛大学创办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提出“城市实现园林化”。
奥姆斯特德的思想渐成共识,于是,“公园”,“公共园林”,行道和广场绿化,住宅区绿化,随之出现了。
五、世界园林形式的划分(重点)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
(一)规则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形体的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呈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台群多采用几何形体;植物配置等多采用对称式,其株距相等,外形多修剪成一定的形式。
这种表现人为控制下的人工图案美的园林形式,称为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
凡尔赛宫苑(二)自然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
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广场、水池等形体多成自然性;树木的配合,株距不等,但基本配合多用自然丛植方式。
这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地显示纯自然之美的园林,这种顺乎大自然的规律,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园林史复习填空题选择题平面图简答题主观论述题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以下为老师提到的内容)第一个时期(起源、生成期):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狩猎)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通神)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商周园林:沙丘苑台(殷纣王)、灵台灵沼灵囿(周文王)、姑苏台(吴王夫差)、章华台(楚灵王)秦汉皇家园林:兰池宫(大咸阳规划,池中筑岛求仙之用)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建章宫采用大内御苑模式,一池三山)秦汉私家园林:梁孝王的兔园(土石假山)、梁冀王的苑囿(私家规模最大,分为园圃和菟园,其中园圃将真山仿于园林)第二个时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邺城(曹操,其中有铜雀园,分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洛阳(中轴线北端,芳林园又叫华林园)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北:张伦宅园南:玄圃(元圃)魏晋南北朝郊野别墅园:石崇(金谷园,“文因景成,景因文传”)、谢灵运(始宁墅)、陶渊明(归园田居)魏晋南北朝公共园林: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第三个时期(全盛期):唐朝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三大内,分为最大的西内太极宫、最豪华的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行宫御苑(隋西苑)唐朝私家园林:白居易,第一个文人造园家,《太湖石记》1、牛僧儒归仁里园2、履道坊宅园(白居易)3、庐山草堂4、辋川别业(二十个景点)唐朝寺观园林、其他园林(绛守居园林平面)、公共园林(多以亭为中心)第四个时期(成熟期):宋代园林:艮岳(主山万岁山,侧岭万宋岭,余脉芙蓉城,宾位寿山)成就:筑山、置石、理水、植物配植、建筑(形式多样,山顶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平地建楼阁),突破一池三山格局金明池平面设想图1、富郑公园平面图(见书)2、环溪公园平面图记于《洛阳名园记》中独乐园(司马光)文人园的特点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数量求多整体性强雅致——出于仕而脱俗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其他园林:浙江楠溪苍坡村根据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体现耕读思想元明清初故宫御苑平面图第五个时期(成熟后期):清离宫御苑康熙二十三年畅春园(江南上水画家叶洮参观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清私家园林扬州影园平面图无锡寄畅园平面图(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中心水池称锦汇漪)造园理论著作:《园冶》计成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山,选石,借景“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
1.园林史:是一门综合科目,既是科学又是文化艺术。
内容涉及历史文化背景、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园林水体等。
2.曲水流觞:3.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
4.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5.君子比德思想: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
6.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7.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8.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指太液。
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9.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
广义上不仅指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10.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11.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多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如果选址得当,则能以少量花费获得天然风景之真趣。
12.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1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特点:认识水平不高,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处于萌芽状态)为主。
○2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特点:世界各地园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园林的三个共同特点: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多忽视生态与环境效益。
○3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0世纪,自然征服型(工业)社会的后果导致了地球环境极具恶化,主要表现在地球温暖化、酸雨性以及野生生物的灭绝等。
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
古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有,古称园、园亭、园野、池馆、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设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5.行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6.离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7.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禽鸟的场所。
有藩篱。
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8.灵囿:周文王绕灵台修建的苑囿名。
泛指帝王豢养动物的园林9.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可观天象,通神明,也可登高远眺,欣赏风景。
10.曲水流觞:魏晋名士常于3月3,因流设席,激水推杯,席前而饮,赋诗欢会。
11.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著,记述作者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重要文献。
12.一池三山:太液池中筑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人工山。
太液池象征大海,三山象征神山,这种仙界的做法是古典皇家园林常用的方式。
13.无心画(尺幅窗):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作用。
14.计成(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
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步随景异。
15.壶中天地:16.须弥芥子:简答1.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兴起,寺观园林开始兴盛,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为中国式园林大发展奠定了基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3.诗画的情趣。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
4.意境的涵蕴:将主观理念感情和客观生活景物结合于创作中。
3.园林发展四个阶段:1.人类社会原始时期,萌芽状态。
2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百花争艳群星灿烂。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3、世界园林体系4、空中花园5、柱廊园6、中世纪欧洲园林的类型7、迷园8、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造园最高成就的三个名园9、法尔奈斯庄园的特点10、台地园11、意大利园林的特征12、巴洛克风格13、英国自然风景园产生的背景14、何为哈哈?15、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区别16、英国自然风景园特征,代表作品?17、英中式园林18、勒诺特尔式园林19、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品有?20、法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之比较21、中央公园22、国家公园23、后现代主义园林24、伊斯兰园林特征,代表作25、中国古典园林有哪几个地方风格26、人工山水园27、囿28、大内御苑29、行宫御苑30、离宫御苑3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32、修禊33、上林苑34、驰道35、一池三山36、为啥魏晋时期会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3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如坠楼人。
描述的是哪个园子?是什么性质的园林?38、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四渎”,池内堆筑五个岛屿象征“五岳”是哪个皇家园林?39、濠濮间想40、亭41、廊42、西苑43、辋川别业45、绘制艮岳山水关系图46、江南四大奇石47、中国文人石头的审美标准48、识记沧浪亭平面图49、沧浪亭的文化内涵50、濠上观的文化内涵51、列举拙政园与植物有关的建筑52、试析小飞虹设计之妙53、识记拙政园主要景点54、绘制清漪园整治前后山水关系图55、以留园为例,试述中国古典园林之空间营造特点56、何为枯山水?代表作有?。
绪论1.世界园林形式的划分(1)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2)自然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3)混合式园林2.我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和风格,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自然风景苑囿:这是我国最早期的园林形式,是指以围定的自然景区为主体,并配以少量人为景观的一种园林。
始建于我国的商周时代,一般面积比较大,专供帝王或诸侯们游猎之用。
(二)宫廷建筑园林:是指以宫廷建筑为主体,结合人工山水,辅以动植物的一种园林,也称皇家园林。
(三)陵寺庙观园林(1)陵园:指帝王的墓地,多呈墓群。
如黄帝陵、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等(2)墓园:指帝王下属的大臣及历史名人的墓地。
如孔子墓 (为当今最大古墓),也称孔林或至圣林。
(3)寺园:指为佛教、道教、山川神灵及历史名人而在名山秀水之地修建的纪念性的、以建筑为主体的一种园林。
杭州的灵隐寺,浙江的普陀寺等寺园均为我国寺园中的精品。
(4)庙园:为我国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园林建筑。
(5)观园:是道教的庙宇(四)自然山水园林:自然山水园林是以自然景观 (山、水)为主体的,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种园林。
有以山为主体的,如福建武夷山;有以水为主体的,如杭州西湖。
(五)写意山水园:这是指具有诗情画意,审美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一种园林,也可称为文人园林。
小型园多为个人所有,又多与住宅相结合,所以也称宅园或庭园。
这些园不论大小,其共同点特点是立意新颖、取法自然、设计精巧、布局奇妙、结构精细、诗情画意。
如宋代宋徽宗在河南开封建的寿山艮岳 (又称万寿山、华阳宫)3.我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1)夏商周:开创我国最初的园林形式-囿(2)秦汉:以宫室建筑为主题,配以山水、动植物。
规模宏大、宏伟壮观(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起自然山水园林,从城市转向城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称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4)隋唐宋:特点是诗情画意,也称之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史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希望大家理解记忆复习内容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个主要类型。
3.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
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5.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6.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7.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是说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等以人格化的魅力。
8.西汉著名的皇家苑囿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内有大而宏伟的建章宫和昆明池、太液池两大池。
它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的人工山水布局的先河,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馆的格调。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一直沿袭到清代。
9.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园林史重点整理园林史:园林史是一门综合学科,既是科学又是文化艺术,内容涉及历史文化背景、园林规 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园林水体等。
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1.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特点:认识水平不够,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为 主)2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特征: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三个共同特征: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 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多忽视生态与环境效益3. 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三大问题: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人类生态系 的突出;人工环境领域的扩大)4. 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 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园林所处地域分布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按园林艺术风格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旧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 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 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特点:多建筑在城镇,又称“城市山林';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简到繁;造园所受的客观制约条件很少,认定创造性得以最大 — 限度地发挥,因此造园手法和造园内涵丰富多彩; 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得当,则能以少量花费获得天然风景之真趣。
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综述)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或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史》复习资料一、概念解释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2.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3.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3. 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
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4.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
5. 曲水流觞: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6. 廊: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7. 一池三山: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8. 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9.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10. 别业: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11.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
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12.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13. 留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
考题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论述题
其中:中国园林史60分,外国园林史40分
主要内容包括:
1.世界造园体系及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自然美学思想对后世造园的影响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囿、台、园圃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5.私家园林产生、发展和演进的整个过程(重点在魏晋、两宋和明清时期)
6.皇家园林产生、发展和演进的整个过程(重点在隋唐、两宋和明清时期)
7.每个历史分期园林的特点(详细)及重点园林(简单)
8.上林苑玄圃
9.曲水流觞兰亭
10.唐代的别墅园林(辋川别业、浣花溪草堂),白居易的园林观
11.北宋东京四苑,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文人园林的特点(富郑公园、环溪、沧浪亭)12.清初皇家园林发展概况、特点与实例(三山五园、避暑山庄、西苑、御花园,重点在课堂上介绍的整体山水格局和园中之园)
13.三部造园著作(《园冶》、《一家言》、《长物志》)和造园家(计成、张涟、张然、戈裕良)
14.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代表作(影园、拙政园、寄畅园)皇家园林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和西苑的总体布局和重要的园中之园
15.日本园林形成自己风格的平安时期,枯山水、茶庭、橘俊纲、梦窗疏石、龙安寺石庭、修学院离宫、桂离宫及日本古典园林的特点
16.空中花园、柱廊园、哈德良山庄、古罗马庄园的创始人——卢库卢斯,推动庄园发展的人——西赛罗;中世纪欧洲园林前期——寺庙庭园,后期——城堡庭园;迷园;格里拉里弗花园,阿尔罕布拉宫苑内的桃金娘庭院、狮子庭院和柏木庭院
17.意大利园林的特点,以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为例
18.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点,以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凡尔赛宫苑为例
19.隐垣、邱园、英中式园林、布朗——自然主义园林、列普顿——浪漫主义园林20.美国的第一个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
21.画图:静心斋、惠山园、拙政园中部、影园、寄畅园、兰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包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