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历史阶段特征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历史阶段特征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二轮复习必备——历史阶段特征

序言:高考二轮复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要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二轮复习任务,并且要面对难度较大的全国卷1卷,着实是一件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出有效备考策略。这里就如何提高历史非选择题解题能力提出一些建议,与同仁商榷: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建立信心,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同时,还要向他们说明历史复习的要求与方法,征求他们的意见,加强和他们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就容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时间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炼阶段特征。

由于高中教材是按专题模块编写的,对于通史知识比较缺乏的学生来说,现在的历史知识就像是一锅八宝粥在大脑里熬煮。近几年的高考也都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将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融会贯通,既要重视历史纵向发展,又要关注横向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掌握教材的体系。因此,为了提高备考的时效性,我校采用了时间轴复习法。按照古代、近代、现代把时间轴划分为几个阶段,又按照政治、经济、思想分成三个小专题,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分别整理出历史史实,并归纳出历史阶段特征。

三、研究高考真题,加强解题指导。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命题风格基本稳定,所涉及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创设“新材料、新情境”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总结了以下几项技巧:1.审清题意(审时间、地点、角度、求答项、求答内容,并划重点记号);

2.多提炼(把材料划分成几个不同层次,分层次提炼关键词句,归纳概括为结论);

3.用分值(主观题后面所赋的分值是判断试题答案多少、繁简、详略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4分题要答2个要点,6分要答2~3个要点,以此类推);

4.多角度(史论结合,多角度答题,内容要全面,思路要开阔,“要点”多)。

5.规范答题(书写格式要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等)。总之,要解答好历史主观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

四、精选试题、强化练习,培养解题能力。

由于时间紧,不适合采用题海战术来取得成绩。因此,要精选近几年的经典高考题,然后以一些各省市的优秀模拟卷辅之。高考试题蕴含的信息量很大,同时又很规范和科学,练习此类试题可以使学生找到高考的感觉。各地市的模拟卷,题目新颖,内容丰富,接近高考前沿。同时,还要比照高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重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模块一中国古代文明

(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发展迟滞)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1、远古文明的缓慢演进——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1)、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先后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兴起。各部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图腾崇拜、象形文字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制度。

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奴隶社会

走向鼎盛时期,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2)、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职业商人出现。

农耕文明雏形渐现。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由奴隶主义社会向封建主义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雏形渐现。贵族政治走向没落,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中国迎来

了第一个大变革时代。

(2)、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民营手工业艰难起步。私商成

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初步繁荣。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民族关系上:通过争霸兼并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二、封建大一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多民族大一统局面。秦代开创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汉承秦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

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建立,在汉代得到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的重要标志。以孝廉为选拔依据的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

2、经济上:政治统一和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以

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汉代出现了耧车和代田法,农业生产技术进

步。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代表了手工业的进步。盐铁专卖,商业发

展受到严格限制。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

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开始远销欧洲。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内地

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

体——汉赋。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加强思想控制。从秦代的“以法为教,焚

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几经变迁,统治阶级进

一步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

中国文化。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