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及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例子,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探究新知(1)线段①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② 学生举例说明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尺子、绳子等。
③ 教师点评并总结线段的性质。
(2)直线①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无限长。
② 学生举例说明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公路、铁路等。
③ 教师点评并总结直线的性质。
(3)射线①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射线的特征: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② 学生举例说明射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光线等。
③ 教师点评并总结射线的性质。
(4)角①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角的特征: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顶点。
② 学生举例说明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钟表等。
③ 教师点评并总结角的性质。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特征及性质。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选做题:让学生画出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射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角1.选择我最棒。
(1)角的两条边是( )。
A.直线B.射线C.线段D.曲线(2)用直尺连接两点,就可以得到一条( )。
A.线段B.射线C.直线D.角(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B.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C.直线是无限延伸的D.直线的长度大于射线的长度2.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
(3)(易错题)王强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射线。
3.画一画,我最行。
(1)过点O画一条直线。
(2)过点A画一条射线,并在射线上画线段AB=5厘米。
(3)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O. .A4.我来数一数。
(1)一共有()条线段。
(2)一共有()个角.3角的度量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1)B解析角的两条边是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
(2)A解析该图形有两个端点,画图可知,所得图形为一条线段。
(3)D解析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延伸的,它们不能比较长度。
2.(1)√解析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2)×解析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不是直线。
(3)×解析射线是无限延伸的,不能测量出射线的长度,我们只能画出射线的一部分。
线段有2个端点,长度有限,可以度量。
学生在做题时容易混淆线段和射线的概念,认为射线是能够测量的。
3.本题(1)(2)(3)小题画法均不唯一。
(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解析过平面内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让点O经过三角尺的任意一边,沿该边画一条直线即可。
(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解析以A为端点向任意方向引一条射线,再截取5厘米长的线段AB即可。
(3)所作图形如下所示:解析先画出一点作为角的顶点,以角的顶点作为端点,引出两条射线,顶点和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即为角,这两条射线即为角的边。
4.(1)16解析如图所示:①横向的线段有:以A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AB、AC、AD、AE,共4条;以B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BC、BD、BE,共3条;以C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CD、CE,共2条;以D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DE,共1条;②斜向的线段有:以F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FG、FD、FH,共3条;以G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GD、GH,共2条;以D作为线段左端点的有:DH,共1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线段、直线、射线1、教学内容: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38——P3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师PPT展示:有只虫子从一个山洞到另一个山洞寻找食物,有五条路可走,可是走哪一条路最短呢可怜的小虫子犯愁了,谁能帮帮它呢(二)探索发现1、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线是直的?生观察PPT回答问题。
如果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1)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2)直线可以用“直线AB”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端点数延伸度量线段射线直线思考:由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几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3、认识角(1)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那么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2)建立角的概念回忆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到底什么叫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课本38、3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
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
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3.做“练—练”第2题。
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3角的度量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线有关的部分,包括线段、直线与射线;二是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
与二年级上册的直观认识线段和角相比,本单元内容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
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角的概念。
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如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是学习垂直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需较好地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
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学生仅仅知道线段是“直的”“可以测量出长度”,角有两条直的边,还有一个顶点等等,这些都属于直观认识。
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另外,本单元是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
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订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
教科书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起相关的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
3 角的度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认识及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
“角的认识”在教材中是分三个阶段编排的。
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定义,学习角的度量。
本单元的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2)角的度量(1课时)(3)角的分类(1课时)(4)画角(1课时)(5)练习课(1课时)(6)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测量的技能,同时把量角和估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来帮助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本节课内容包括对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操作为主,谈话启发为辅,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们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虽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它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小朋友的坐姿、椅子的构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