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学习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书法学习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书法学习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书法学习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书法学习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导语:书法学习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事,并非一朝而就,需要我们坚持练习。以下是书法名家严太平阐述的学习书法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孙过庭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求平正”属于学习书法打基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追险绝”属于创作上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追险绝”也需要学习;到了“复归平正”,就人书具老、技艺成熟、风格成形了。到了“复归平正”,一般就很难进取了,若不再临帖学习,那就等于终止了艺术生命。

学习书法要有计划性,要明白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只要摆正了位置,才能有针对性的拟定学习计划和步骤,防止在学习上出现肓目性。不能跨越自已的程度,去追求高级阶段才应干的事。比如,不应该在刚学书法时就去“追险绝”、求风格、求力感、求气韵、求意境等等。跨越阶段地去追求,就是拔苗助长。学书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影响学习效益,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总在原地踏步,总在低水平上循环,究其原因与此有关。

欧阳中石先生早在80年代,曾要我不要临米的《蜀素帖》,“要临米早期的作品”。《蜀素帖》属于险绝的;米早期的作品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属于平正的。欧阳先生只对我

提出了一个具体要求,这个点拨是婉转的,却是肺腑之言。当时我只能就事论事的理解,经过碰壁之后,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书法要一步一步的走,临帖要由浅入深,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现在回过头来认识欧阳中石先生的话,确实有胜读十年书之功用。沈鹏先生曾指出要我注意解决字的结构。已故的大康先生要我一个一个字认真临习。权希军先生主张不要急于求变,不要把字写得很夸张。他们所说的都是先求平正。这使我懂得,平正是基础,基础不稳,难以在今后有所发展。

“平正”的含意既是指楷书,也不完全是指楷书,各种书体都有一个“平正”和“险绝”的问题。唐楷总的来说是平正的,而欧体就寓含“险绝”;有些魏碑就是“险绝”的。楷书相对于行书、草书来说是基础,是“平正”的;要使行书、草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必须要有楷书的基础。我初学书法時进展不快,其教训就是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是在楷书有一定基础之后,才去学行书、草书的。我的楷书基础是后补的。有一次有个人要我用揩书写块碑,那时,我的楷书还没有过关,临阵磨枪,现学了一阵,从那以后我意识到楷书有用处,才专心致志地写了一段时间的楷书。经过那段临阵磨枪,增加了感受,觉得揩书水平提高以后,就会感到自己原来写得满意的行书、草书作品不满意了,这是很受益的。老同志学书法,不一定要从横平竖直的唐楷入手,

可以用行楷作为基础,或者以隶书来解决“平正”的问题。平正的基础没有打好,也不是说不能写草书,可以临习比较平正的草书字帖。

练书法打基础,是一辈子的事,决不是一次到位就练好了的,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前进的。就像先盖一个小屋,过几年觉得小屋不满意了,就推倒重来。再打更牢的基础,盖一座楼。几年之后又不满意了,又推倒重来,如此往复,不断进步。企图一次就把基础打得特别好那是不现实的。

很多人练了一阵,当听到别人赞扬,或者小有名气之后,就以为基础差不多了,不再临帖了,忙于应酬,这就难以继续进步。我曾发现有的获奖者在以后的展出中不能入选,就是这个原因。加入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成为创作研究员的老同志,要注意不能把自己摆在创作研究员的位置,过多地投入创作,不一定能提高书法水平。如果不把临帖、学习放在首位,学习的时间少于创作、研究,那恐怕就不会有多少进步。基础不牢的人过多地投入创作,不仅无益,甚至会阻碍书法水品的提高。为何会如此呢?这是我要汇报的第二个问题。

每个人临像某个帖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天赋。过去我就发现有些老年人比年轻人还容易做到临像某个帖,临几遍帖,就有帖的味道。这说明临像某个帖的能力与年龄没有什么关系。临像某个帖是不是就“入帖”了呢?过去我不

懂何为“入帖”,以为能对临、背临,就算“入帖”了,其实不然。仅仅能临像某个帖,不算真正的“入帖”。我觉得“入帖”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能达到随意即兴写出来的作品,有较浓的帖上的味道,书写的水平和帖的水平相差不太多时才算真正“入帖”。要达到这个标准是很难的,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个标准,扎扎实实练基本功就不是一句空话。“入帖”就等于练就了一种看家本领,具备了创作能力。

入了帖之后就要出帖。“出帖”的本领,青少年人普遍比中、老年人的本事大。全国书法大赛获奖者,有些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最多也不过写了二十多年字,在这二十来年里,他们不仅入了帖,而且能“出帖”,达到较高的创作水平。而在数十万离退休学书法的浩浩荡荡的大军中,不少老同志练了一、二十年甚至更久,很多人也很勤奋,天赋高的也大有人在,结果呢?“入帖”者极少,“入帖”后能出帖者更是凤毛麟角。离退休以后学书法的几乎没有人能入围“国展”,是全军覆灭。这和青少年人相比,差距太大了。究其原因,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勤奋,在此我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

青少年在学书法之前,脑子里和手头上没有形成自已书写的坏习惯,或者说坏习惯比较少、比较弱、比较嫩。他们只要方法对头,肯下功夫,照着帖写上十来年,就可以把一个帖吃透,就可以形成一套和帖上差不多的书写习惯,他们

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就终身受益。而老年人在学习书法之前,信笔写了几十年,都形成了自我书写的习惯,这个习惯中好的成份少,不好的成份多。旧习惯基本上是要被否定掉的,只有彻底抛弃这些旧习惯才能真正“入帖”。而老同志的旧习惯根深蒂固,十分顽强,正是这种旧习惯严重地防碍了“入帖”的进程,阻碍了老年人能力的发挥。是老年人难以真正入帖的根本原因。

当对临、背临的时侯,帖的模样能逼使自己改变原有的书写面貌,使自己被动地顺着帖上的笔势,从字的结构到笔画,写出接近帖上字的模样。而当自己随意创作一篇作品时,帖上字的模样就忘记了,既使脑子里能记得住字的大概样子,也会由于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导致你的笔势和帖上的笔势不合拍,你能记得起帖上字的那个样子,也写不出帖上字的那个样子。旧习惯就是这样把你从帖上学到的东西抵消得干干净净,甚至出现临帖若干年,而创作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字,甚至没有一个笔画像帖上的样子。尤其是学习书法晚的人,记忆力差的人更是如此。

我觉得找到病根之后,就好对症下药了。我的药方就是一个“精”字,就是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专心致志,死守一家,只临一帖,旁的帖再好也只读不临。“精”是为了尽快地记往帖上字的模样,并用某个书家的书写习惯,代替自己不好的旧习惯。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正因为很难记住

字的模样,更要牢牢地把住一个“精”字,只有“精”选一帖,才能记得住帖上的模样,并能把记住的模样通过手写出来。如果学得过杂,过早求博,尤其是真、草、隶、篆同时并举,结果没有一个帖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像,那一门也达不到一个像样的水平。“入帖”是很难的,所以李可染先生说: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我再加一句话,老年人更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一个帖子中去。我为什么强调要打进一个帖子里去呢?古人字帖中,每一个人都有他各自不同的书写习惯,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字,也会有书写习惯的变化,不首先钻进一个帖里去,是学不好书法的。于佑任精选的集古字的《千字文》就不适合老年人去学。临帖就是要用帖上某个人的用笔、结字习惯,代替自己以往不好的习惯。一个帖的习惯还没学到手,没有把帖上的好习惯变成自己的习惯,就换另一个帖,这就像狗熊掰捧子掰了一个丢了一个,掰掉的不少得到的不多。旧习惯不改,不论你临多少帖,也不论你临多久,都不可能真正“入帖”。这是很多人练书法总不见明显进步的重要原因。

既使做到了“精”,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入帖”的,有的人始终只临某一个帖,结果呢?写的字也不怎样好,这是由于临帖和创作脱节的原故,这也是由于自已的旧习惯在作怪。旧习惯是否被改掉了,最终不是以临帖的水平来检验的,而是要看你创作的作品是否把旧习惯改掉了。临帖是手段,

创作才是目的。在学习阶段也需要搞些创作,如:参展、应酬。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的创作,严格说算不上是真正的创作,只不过是临帖水平的反映。如果把这种创作当作是临帖的继续,老老实实地、自觉地强迫自己在“创作”时,仍然以帖为准,这样不懈地坚持数年,可能会“入帖”。如果按赖不住创作的欲望,想写出自己的风格,想追求艺术上更高的东西,就纵情去写,让情感驱使自己的笔,就会重蹈旧辄,把临帖的成果丢掉,使旧习惯死灰复燃。临帖就是要忘记自我、背叛自我,只有“脱胎换骨”的改掉旧习惯,把帖的模样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才能“入帖”。临帖是在充电,充了电之后,不能漏电,要主动用帖上的好习惯改造自己,改造得越彻底越好,就像那时的“斗私批修”那样。没有真正“入帖”的人,是不具备创作水平的,这时的创作是放电,创作得越多,旧习惯复辟得越凶,写得越多越认真,往往效果越糟。过去有的人为了参展,一幅字写了好几天,写了几刀纸,就是这一幅作品,就会把他在临帖时处于淹淹一息的旧习惯救活。一旦旧习惯复活了,要想重新写好字,还需要重新“脱胎换骨”。

处在学习阶段,要先把学习的事干好。临帖是要把帖上的字记在心中,然后通过手表现出来。这当然不算艺术,艺术要融入情感,要有自已的风格。但是有自已的风格、有情感、有意境的作品,缺乏基本功那也绝不是艺术。书法艺术

的很多成份是要通过功夫的淳熟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要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必然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书法规范过程,也就是要经过那个不可愈越的“必然王国”阶段。这个必然的过程,就是画字,就是“意在笔先”地画帖上的字,画心中记住帖上的字。能画得很像,就说明有功夫了。而“写”出来的字和画出来的字不同,写出来的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性情驱使。能“写”的人,要想继续登极,还要继续画字。没干好“必然王国”的事,就放手去搞“自由王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跨越阶段,搞冒进,就会事与愿违,到头来大炼钢铁的钢还要回炉再炼。学习书法的方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相通的。其实干任何事情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怕没有自己的风格,就容易导致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会阻碍进步。李铎先生曾经说过:“不要怕学像了帖!”。他学郭沫若就很像。这也涉及到一个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字都没有写好,没有写稳,就怕人家说自己是“书隶”,就去搞自己的风格,“皮之不存,毛何附焉”。欧阳中石先生也曾说过:“不要怕没有风格,能写得和颜真卿一样好,真假难分,那就很了不起,就是当代颜真卿,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学不像就是自己的风格。”所以要尽量学像学好。我曾对李锋、欧阳先生的话发生过疑问,这不就是当“书奴”吗?当“书奴”是没有出息的,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但是,实践告诉了我,不当好“书奴”是不能“入帖”的。任何好的理论都要结合实际,脱离实际的理论是行不通的。严格来说,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摆脱了书奴的地位,唐以后多数是王羲之的书奴,现代派不想当王羲之的书奴,却又都挤到伸腿伸脚一路上,当了现代派的书奴。

临得要精,读得要搏。只有博览,才能始终保持眼高手低,才会有不断追求的动力。

学书法要“悟”。以前我以为“悟”很神秘,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悟”什么。只动手,不动脑,没有去“悟”,所以总是不开窍。实际上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这些都是在“悟”。书法中的“悟”有大小之分,大“悟”是解决学习书法的方向、方法、步骤问题,其中根本的问题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拔苗助长。你认识到了书法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那么你的学习方法、步骤就会对路,就会产生效率。“大彻大悟”则是另外的问题,那是要解决书法艺术本质属性的问题,是要开创新风之类问题。不论大“悟”、小“悟”,在很多情况下,冥思苦想往往得不到。反而在看得多了,写得多了,琢磨得多了以后,有时就会突然开窍。常常是突然明白了别人曾经说过的某句话,或者是真正弄懂了书上的某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往往是人人都会说,而没有真正照着去做的道理。当然“悟”,需要“字外功”滋补,要

“悟”出一条适合自己情况的路,没有“字外功”的滋补是“悟”不出来的。老同志都学过哲学,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这些对认识书法艺术及其规律,以及在寻求自己的学书道路是颇为有益的。当然,理论不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字外功”也无济于事。

小“悟”是解决笔画、结构、章法的具体问题,属于技法技巧。在笔画、结构、章法这三个构成要素中,字的结构是关键。有很多人认为学书法要先过笔画关。我认为要先过字的结构关,后攻笔画。正像盖一个大楼,要先把框架立起来之后再装修。书法艺术美既在结构中又在笔画中,笔画美应该是更高层次的美,本着先易后难的方法,所以笔画应当放在后面去解决。要想真正解决好笔画的问题,要侍“大悟”之后,才谈得上追求。当然从未写过字的人,需要首先明白笔画的一些基本知识,譬如:逆入、中锋、侧锋、提按等问题,这都另当别论。我说的笔画主要是指追求笔画的力感、韵律感、节奏感之类的问题。

字的结构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要动脑抓帖上字的结构特点。有些老同志不会抓帖上字的特点,光感觉到美,却不知道美在什么地方,既使是看了评介文章,也还是不知其然。尤其是不知道帖上的写法为什么会美。对于自己的字,也不知道差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甚至天天

写字,自己的脑子里并没有自己的字的印像,就像住在楼上,天天登梯,登了几十年也未必知道自己住的那个楼,有多少个台阶一样。这样写字就是不动脑。不去主动找自己旧习惯中的毛病,旧习惯是改不掉的。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办法,未临帖之前先按自己的写法写上一个字,然后和帖进行比较,尽量找到和帖上不一致的地方,包括笔画走向、角度、笔画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往往不一致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旧习惯所致。自己的毛病找到了,帖上的这个字的特点也就明白了,对帖上的字也就记得更牢了。如果发现了好几个字都犯同样的毛病,那就找到规律性的问题了,往往改好了一个字带动了一批字,旧习惯就要这样一点一点把它找出来,把它改造好。再深入一步可以对帖上的字加以联想(利用黄金分割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等方法)、推理,就会明白,或者是书者的匠心所在;或者是书者顺其情性随其笔势所为;或者是源于师承……,当然要把帖上的字为什么会美真正搞明白,非有较深的书法理论作支撑是难以做到的。欧阳询对索靖书的碑“宿其傍三日”而观,他可能就是在像上边说的那样是在心追手摹(不过层次越高的人,他心追的范围越广,这应另当别论)。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临帖和创作脱节的矛盾,实际上还是“入帖”的问题。临帖和创作脱节的关键是对帖记得不牢,没有用帖上的用笔、结字方法,改造自己的不良写法,没有使自己形成与帖一致的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形成

与帖一致的好的书写习惯,就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临帖,不搞创作。既使是在进行创作练习,也抱着临帖的态度和方法。好习惯形成了,才能算真正“入帖”,这不仅要有一段忘我临帖的过程,而且还需要有一段养成和巩固新习惯的过程,巩固新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一直要到自己即兴书写的作品不仅能做到和帖的面貌相同,而且书写的水平也和帖的水平大体一致时,才可稍息一阵。既使到了这个程度,还不能刀枪入库,还要时时小火常温,否则,还有复辟的可能。这真是需要用最大的笨功夫来对付旧习惯。

古今有影响的论述,多是顶尖级大书法家说的,道理很对,哲理很深。但是,不是每个论述都适合各个学书阶段的人,有的只适合书法创作,不适合书法学习;有的只适合书法学习,不适合书法创作。要继承传统,但不要迷信,更不要形而上学、断章取义,片面地理解古今大师的论段。不要把玄奥当宝贝,不要用似懂非懂的论述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书法讲法度。我的体会是,处在学习的阶段要把书法法度当作法则、法规严格遵守。而对于书法创作来说,书法的法度就改变了性质,就成了创作的一种方法,作为方法来说,则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鼠子就是好猫”(如:笔法中的中锋用笔问题,有的认为中锋是根本大法,要笔笔中锋;有的则认为中锋只是

书写的一种主要方法,不能否定侧锋、逆锋、顺锋的辅助作用)。不同阶段的人,在对待法度上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在“入帖”时,要特别照“法”去写,而在出帖时就要变法;在没“入帖”之前,要力争“无一笔无出处”,而在创作时则力争“无一笔似古人”;再如临帖要“遵重古法”,而创作要树立“我即是法”;临帖要忘我,而在创作上要扬我。这些都是由继承和创新的规律所决定的。这就是毛主席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问题。再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就像练拳击、武打,必须先从基本功入手,把每个基本动作练熟、练精,到了比赛和对打时就是灵活发挥,见机行事。

历来对书奴的批评很多,尤其是前卫意识强的人更是对“书隶”说得毫无是处,在他们眼里唐以后的书家基本上是二王的书隶,这话也不无道理,前卫派的理论强调变化是很有道理的,艺术就是变化的。但是,不首先当好书隶,就不可能在创作的天地得到真正的自由。临帖要甘居人后,甘当“书隶”。临帖面临着选帖的问题,人分内向外向,字有精细和豪放两类,应针对各自的情况选帖。尚未“平正”就追“险绝”,跨越阶段地“取法乎上”,必然会走弯路。

今人设了一个区禁,说只能临古不能临今。说临今人是“急功近利”。“急功近利”何以就是坏事?古代都讲师承,王羲之是学当时的今人卫夫人的。当他打好基础之后,上追钟繇、张芝,融汇贯通,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学今人可以看

到他是如何用笔,是选什么样的工具书写的,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入帖”,能提高学习效果。历代书法名家多是出自书香门第,有良好的家传和师教,他们基本上是走学今人的道路,当今大书家也概莫能外。跟近人学,这条路比较顺畅,写的字能较早成熟,古人多在三十多岁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风貌,四十多岁就写出成果来了。在打基础时,并不一定要取法于上,更不是越上越好。书法艺术的价值关健不在于你是学古还是学今,关健在学好别人的东西之后,要跳出来,而且跳得好。

书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书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楷书四体是(颜体)、(柳体)、(欧体)、(赵体)。 2、(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相传行书为东汉的(刘德升)所创。 3.(王羲之),东晋时期人,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书法还包括草书,其中以人称"狂张醉素"的(张旭)和(怀素)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5、唐代书法的伟大成就,一方面是端严庄重的楷书,另一方面则是创造了气势飞动奇幻多变的草书,颜 筋柳骨指(颜真卿)书多筋骨,(柳公权)书多骨力 6、书法上人称“宋代四家”是指(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 7、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其书法集诸家之长,诸体兼备,篆、隶、楷、行、草皆能,造诣深厚。 8、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有的艺术。 9、书法三要素是指(笔法、结构、章法) 10、“楷书”又叫(真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11、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2、(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13、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14、汉字形体的最小书写单位是(笔画)。写字时,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 15、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挑,钩,折)练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本功。 16、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的方法叫(摹),比照着字帖写叫(临)。 17、不看字帖也能写出像字帖的字体,称为(背帖)。 18、使用字帖的基本方法是(读帖、摹帖、临帖、背帖) 19、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主要表现在(线条美、形体美、布白美、意境美)四个方面。 20、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 1981年5月)。 二、简答题简述楷书四大家的书体特点及代表作品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阳询,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今山东临沂人。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今陕西铜川人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完整)提高注意力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策略与研究 王琼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动个不停,容易冲动,不怕危险,无法独立完成作业,阅读困难,不遵守上课的规矩,无法等待,对待学习内容目光呆滞,提不起兴趣等等,导致课堂上老师要利用一部分时间提醒教育那些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注意力缺失是一个影响个人发展和学校教育的问题,如果这部分孩子存在的这些问题不及时进行调整、训练的话,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教育、课业学习以及社会行为,所以必须及早察觉并进行不同的处理。为此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能力的策略与研究。希望能激发儿童成长,改善儿童专注能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众所周知,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量过大极易冲动,会从中衍生出许多生活学习与人际关系互动上的问题。早在18世纪前后,儿童不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肢体多动等对家长、老师以及医生而言已是个问题行为了。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题的界定和目的 (1)课题核心概念 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玩的时候很专心,需要学习的时候立刻忘记玩。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有高度的注意力。 (2)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A、调查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表现。 B、具体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形成原因。 C、提高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策略。 D、养成低年级学生良好的专注听讲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初期,主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重点研究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以及注意力的心理品质,结合实际教学,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 1.首先观察总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状,然后与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注意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整理出各种类型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2.具体分析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各种原因,形成个案研究。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训练的方法方式也有所不同,针对个别注意力的确存在显著问题的学生形成个案研究,个别帮助,个别辅导,个别训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其更快更好地学习。 3.针对注意力分散的不同成因开展一系列活动训练学生提高注意力。 了解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是前提,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训练是途径,提高学生的注意集中能力是真正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完整版)书法常识百题

书法常识百题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点击数: 307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 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

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画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书法常识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 B《中秋帖》 C《伯远帖》 D《鸭头丸帖》5、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 B智永 C金农 D怀仁 6、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 B赵孟頫 C张瑞图 D王铎 8、“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 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 10、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1、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欧阳通 C 康熙、乾隆 D米芾、米友仁 12、下面哪幅作品不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A《四十二章经》 B《洛神赋》 C《赤壁赋》 D《道德经》 15、金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请问其兴盛于哪个朝代A商朝 B商代 C春秋 D战国 16、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A诗、画、文 B诗、书、画 C诗、文、书 D文、书、画 17、石刻文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字体,产生于周代,请问兴盛于哪个朝代 A、汉代 B秦代 C 魏代 D晋代

19、楷书四大家中谁不是唐朝的?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赵孟頫 20、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 A清王懿荣 B 明王懿荣 C 明刘基 D清刘基 21、隶书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A汉代 B秦代 C魏晋 D唐 1.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书法术语()。 A.翰墨 B.勒石 C.临 摹 D.透视 2.“入木三分”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A.赵孟頫 B.薛稷 C.王羲 之 D.欧阳询 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六法()。 A.实临法 B.指临法 C.意临法 D.笔临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门四才子。() A.唐伯虎 B.文征明 C.徐渭 D.祝允明 5.书法作品的落款有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是上款敬语()。 A.谨书 B.顿首 C.嘱 书 D.雅鉴 6.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 渊

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注意力时间会随之增长,那么怎么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延长自己专注力的时长? 培养注意力的几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给自己定计划。比如学习到几点再休息,可以定个闹钟,不到时间就一直学习,这样可以让自己更专注于学习的内容,避免老看时间。 第二个方法是不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如果你能训练自己在喧闹的条件下学习,那么定力一定是非常不错的,再回到安静的环境下读书效果会更好。 第三个方法是养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段做固定的事情,这样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给自己制定以后,并按计划执行,执行力会比较强。 第四个方法是制定奖惩措施。在自己完成或没有完成设定的目标与任务时,就给自己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这时你就会按照自己立下的规矩去办事,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五个方法是扔掉手机。手机是最影响我们执行的一个绊脚石,因为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了,时间也会偷偷溜走,会转移走我们的注意力,不利于训练专注力。 上课时怎么做不容易溜号高中上课容易溜号是一个普遍现象,当我们想着某件事情时,老师可能已经一道题目已经讲完了,下一个题目也讲了一半,这时再回过神来就落下很多知识,高中经常溜号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几个方法或许能你解决困扰。 首先是不要熬夜太晚,要提前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复习一下,这样不容易溜号;其次是上课跟着老师说,不跟同学说话,有不懂的课后再讨论;最后是上课困了就站着听,这样能精神一点,不容易犯困,也不容易走神。 此外,主动回答问题,上课做笔记都能让大家更精神一些。如果实在犯困,课间可以睡一会或者洗个凉水脸,都能帮自己清醒一点。高中生本身的注意力是比较高的,但还是会因为各种因素分神,所以同学们还需要锻炼好心态。

练硬笔书法基本要素

生活中,常常有人肯于吃苦,坚持经常练习硬笔书法,但却进步不大,收获甚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凡有志学好硬笔书法的人,必须掌握一些学习硬笔书法的方法。 所谓汉字书写规范是指汉字书写要正确,它包括汉字笔画、笔顺和结构,也包含行款格式和整篇的章法布局。具体说来,汉字的规范化可以从坐姿、执笔、笔画书写、笔顺、结构、文面格式等方面进行。 正确的坐姿是书写的前提,应做到头正、肩平、背直、胸挺、臀稳、脚实,再加上三个“一”:一是眼睛距桌面上纸一尺左右;二是前胸部距离书桌边沿大约一横拳头;三是笔与书写者的鼻梁大致保持一条直线。 硬笔一般比较短小灵硬,其执笔方法是“三指捏两指靠”的握法,即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硬笔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靠在中指下,小指外侧抵着纸面,起到移动支点的作用。笔杆与纸面的夹角约呈50度 。 学习书法必须从楷书学起,而学习硬笔楷书应该先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由横、竖、撇、捺、点、提、折、钩八个笔画组成。 运笔规则就是笔在纸上运行写出笔画的规则。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效果,因此,必须学习写各种笔画的运笔规则。硬笔楷书的运笔规则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有轻有重;二是有快有慢;三是有起有止;四是方向明确。

书法口诀指楷书汉字书写的技巧及规范。具体如下:点中周旋运笔锋,欲右先左横无平;欲下先上坚无直,悬针垂露两分明;撇勿过弯如劲啄,一波三折捺始成;钩挑顿处忽迅出,心手相应百日功。 练习正楷一般要有分项专练和综合同步两种方法。 分项专练是系统的学习书法的方法,包括:一练汉字笔画,先基本笔画,后复杂笔画;二练笔顺,笔顺规范熟练,书写速度就快;三练偏旁和部首,它们往往是独体字的变形,练习它们为汉字结体打好基础;四练结体,掌握汉字八种结构规律;五练行篇布局,硬笔书法以实用为多,横向左起的新格式是练习硬笔书法的主要内容。字间距行间距,整篇的天地两侧和版心都要训练,形成熟练技能,达到出手就有。 综合同步练习是直接从汉字的独体字入手,同步训练笔画、笔顺,然后把合体字与整篇布局同步训练。 硬笔楷书的运笔规则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有轻有重;二是有快有慢;三是有起有止;四是方向明确。 规范入门,循序渐进,优化训练再加上兴趣和良好习惯,就能够练出一手漂亮的硬笔字。

书法艺术中的节奏

书法是以汉字结构规律为载体,毛笔为表现媒介的一种线条抽象造型艺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包含众多元素。古人曾说书法是: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简单的说用笔、结字、章法是书法的基本三要素。而书法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因为有气韵即节奏韵律这一表现媒介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节奏,从狭义上讲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从广义上讲是指合乎一定规律的重复性变化的运动形式。书法艺术的节奏包含线条运动的节奏和空间布局的节奏。其中线条运动又包括用笔的提按顿挫,转折起伏,轻重缓急,粗细变化,浓淡枯湿,藏露锋变化等;空间布局则包括单个空间的前后呼应,如大小、方圆、扁长、正斜和整篇空间气势走向的整体把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一幅书法作品若是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如摆在纸上的一个个算子,死板乏味,毫无生气。这说明节奏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活力之源,如果失去了节奏感,书法只是一堆线条墨迹的堆砌而已,没有任何美感可言。而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是笔画有轻重急缓之分;笔墨有枯湿浓淡之别;字形有大小方扁差异;结构有开合伸缩之变;章法有错落欹侧之势,并且还富含有书写者饱满的情感。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流畅而极具美感的气势连贯的书写,展现在线与墨色的运动当中,所以用笔的节奏感表现在纸上就是线条与墨色的节奏感。线条的运动、起伏产生节奏。而这种规律或不规律的运动包括用笔的提与按的周期出现,直线与曲线的交错重复,用笔过程中轻重、快慢、粗细的前后对应等。有了这些元素的丰富作用,书法家就能通过线条的律动传递给观者一种无声的乐感,使本来毫无生命活力的笔墨线条变得鲜活而富有灵性。再加上墨色变化带来的枯湿浓淡的视觉美感,更是给线条的灵动增加力量。 而线条的运动形式由笔控制,分为内向用笔和外向用笔两种。内向用笔提按变化微小,笔锋含于笔画当中,用笔所显示的节奏感多内敛,提按关系多复杂不易发现,往往看上去平稳的线条是多次连续提按或扭转达到的,适用于静态书体,如楷书,隶书,篆书。《泰山金刚经》线条浑厚静穆,提按转折均很含蓄,其节奏感缓慢沉着。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用笔内柔外刚,点画圆润光洁,给人以恬淡之气,书写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而外向用笔则指提按明显,用笔的起承转合都表现在线迹上,一目了然。这种明了的节奏感很适合动态书体,如行书和草书。由于行草书使转较多,常常出现字与字的连接,长线较多,点画时常由多笔画合为一画,又加上一定的速度,所以线迹忽长忽短,忽粗忽细。再加上蘸墨一次从饱满到枯竭的墨色表现过程,行草书很容易出现跌宕起伏的强烈的节奏感。如颜真卿《裴将军诗帖》,第一个字行笔缓慢,用墨厚重,几乎为楷书,接下来的两个字则速度略快,成行草书,提笔圆转连带,如此重复交错完成此篇作品。这些快与慢,直与曲,连与断,粗与细,轻与重的交替出现使《裴将军诗帖》的节奏感染力极强。 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排列,为体五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和,犯而不同。结字是汉字的载体,它有松紧、开合、倚侧之变化。这些变化同样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节奏感。这种结构不是像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一样不可改变,它是通过线的运动与组合的各种形式关系所产生的有一定美学意义的普遍规律,是灵活机动的。并且不同的书体由于空间布局的需求不同而表现的节奏感的强弱也不同。例如章草和今草,章草在字形上大小基本一致,一字一格成方或扁形,在楷隶之间,空间变化不大,有一定的松紧和开合,所以节奏感相对含蓄;而今草则没有固定格式,有大有小,有正有欹,有方有圆,有长有扁,结字摇曳多姿,错落有致,富有极强的节奏律动感。 如果说结字是单个字的空间布局关系,那章法就是多个字,多行字的空间布局关系。结字的节奏感是微观的运动,章法的节奏感即是宏观的运动。古人论书有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结,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

怎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假如今天老师要教100%的东西,而学生学到了你要教的绝大部分,就说明今天的课堂效率高了,反之也就是说不高。这种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虽然正被更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所代替,但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这种“填鸭式”仍然存在。这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累。时间一长,很多学生的精力就会跟不上,注意力自然就不会集中。因为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这个时候的学生更容易对有吸引力的东西感兴趣,一旦他们感到疲劳,就更不可能对这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感兴趣,自然注意力就会分散,长时间下来,成绩肯定会下降,该掌握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掌握,这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与否,也是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保证。 由于工作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观点也谈不上特别精辟,只是在这方面有些心得体会。我认为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老师再出色也无济于事。那要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方面,我想就这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有人会说,这几点中有些是次要的,何必着重讲出呢?但我想,以上每个方面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缺了哪一点,这堂课的效率就会打折扣,即使低了百分之零点一,都是这堂课的失败,都会影响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我想这几点都很重要,不必分主次。

书法常识百题剖析

书法常识百题 一、书体类 1.是指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 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_________ 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 3.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A、《戌嗣子鼎》B、《宰甫卣》C、《月仪帖》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西周金文 比较盛行,主要有A、《毛公鼎》B、《散氏盘》等。 4.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 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 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 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 体标准文字---- 秦篆。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 为。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A《峄山刻石》B《泰山刻石》C《琅琊刻石》D《芝罘刻石》E《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 称、端庄秀美。 & ___________ 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不 同种类的建筑物,其瓦当文字的风格不一,官署用瓦书体方正严谨,私宅用瓦书体活泼多变,姿态妍美,书体皆为阳文篆书。 9.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篆的发 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

汉字书法结构的五要素

汉字书法结构的五要素 汉字书法的风格因字、因体、因人而异,探究其奥妙,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过从艺术观点上看,也还是有其大致标准的。合乎这些标准的则为美,不合乎的则为丑。这样的标准可以说是有共同性的,即书法的结构五要素。 其一、匀称。我国文字的点画有宽窄、偏正、疏密、肥瘦等不同。不过书法上一般是力求结构上的匀称。 其二、平正。书法要美,结构首先必须平正。不过因为书体不同,动静平正也是有差别的。 其三、连贯。即一个字间的点画,或者一行、一幅字之间的各个气势连接而不松散、不间断。集数个点画构成一字,集多字构成一行,集多行组成一幅。如果不连贯,就像乱草一堆,散乱无章,气势全无。汉字书法中点画间的连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贯,有的有形,有的无形。篆书、隶书、楷书三种字体点画虽自为起止不过也互相照应,连成一体,这就是无形的连贯。而草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点画之间勾搭缠绕,似断还连,这边是有形的连贯。 其四、参差。书法的结构虽然讲究匀称、平正、连贯,不过如果过于平正、匀称则显得呆板;过于连贯便显得凝滞而缺乏生气。 其五、飞动。书法本来就是取象于自然,讲究的是生气,即使是匀称、平正、连贯、参差四中要素都已齐备,可是如果缺乏飞动之势就成了死框框,没有动人的生气。那生气是如何而来呢?必须用生动的点画表现出来。一定要做到“心存造化,意在笔前”;久而久之, 1

达到心精手熟的地步,自然会生出气势飞动之态,书法便显得生气涌出了。 篆书的结构首要的是平正,其次为匀称;再次为连贯、参差,最后才是飞动。草书的结构首要是飞动,其次是参差,再次是连贯、匀称,最后是平正。楷书、行书的结构,这五种要素要等量齐观。不过楷书稍微偏于静,行书偏于动;隶书介乎篆书、楷书之间;而章草则介乎于行书、草书之间。

书法审美三要素-《探美书法》(一)

书法审美三要素 —《探美书法》之一 路全清 书法是艺术,艺术是追求美的。 书法的美,必须要三方面的呈现,这就是形态、气韵和义涵。 先说形态。形态就是字的形体,字的造型,就是字的模样,容貌体态。这是字的根本,要的是字的楷书基础。 汉字的起源是甲骨、金石、帛简文,再有大篆、小篆,发展到隶书、章草、行、楷、草诸体,百体百样,各具形态。但最常用、最稳定、最重要的还是楷书。 楷书是一笔一划撘架子、摆姿势、立造型。像盖房子一样,把字的材料如点、橫、竖、撇、捺、勾……等用不同形式组合建立起来。有许多法规、许多讲究,立得起,有型、有力、有美感。唐太宗说:“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式自生耳。”汉代书法大师蔡邕在他的著作里提出的九势,就是结字造型的准则,是历代书法家都遵循的。 字形的要求是书家修练的第一关,不能轻视。凡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有这个基本功。有人急功近利,想舍难取易,找隶书、草书写。有人楷书写得难看,美名曰稚拙体、孩童体,殊不知好看的稚拙体更难写,更要讲究美,更要好的楷书基础去加以变化出奇制胜。

再说气韵。气韵就是味道,就是韵律。要让书法审美中有味觉和听觉的感受,要鲜美、要悦耳、要激越震撼、要飘逸沉醉、要音乐性、要美的旋律和节奏。这就要求作品的动态,通过作者的运笔去完成。运笔讲究很多:迟徐、润燥、疾涩、断连、笔锋藏露、腕力转按、变化灵动、活力飞扬。 气韵也称之为意境。作者通过笔墨技巧表达对自然界、生活现象的观察、感受,从而抒发意趣情操的性灵。或深沉高远;或雅致飘逸;或宏阔;或细腻,不同的作品呈现不同的意境。南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超于古人。”宋代大书家黄庭坚认为:“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气韵决定于作者的气质,作者的情怀、性格都包括在里面。宋代大书法家欧阳修评价唐大家颜真卿时说:“斯人(鲁公)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这就是字如其人最好的铨释。宋代大家朱熹评王羲之的《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为法束,不求法脱,可真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第三要素是义涵。义涵就是书法作品的内容涵义。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表达一种意义。招牌、标语、口号,意义是明确的。诗词、语录、精句,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有深刻内涵。这些内涵在作品的审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些作品的涵义比较隐晦,有引申的意思或典故寓义,也就是字外的义涵,内里包含着书法作者的字外功。 书法作品所散发出的书卷气和精、气、神,有时不全在字的本体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四年级下册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四年级下册 1、提手旁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提手旁的结构要领。 2、掌握提手旁的汉字: 二、学习重难点 1、写好左窄右宽的汉字。 2、掌握提手旁这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三、学习内容及教学过程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手旁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2 、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落笔写横,再翻笔写竖勾,然后顺势写斜,横画略向右上斜。竖勾挺拔带弧势,挑画由左下而右上,线条由粗而细,点画分明有力。 3、教师在实物展台上示范写法两遍,学生模仿。 4、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手旁要做到:左长右短,上短下长,提画斜度稍大。 四、教学反思

2左耳旁与右耳旁 一、学习目标 1、认清左耳旁、右耳旁的书写样式。 2、掌握左耳旁、右耳旁的书写要领。 3、学会写带左耳旁或右耳旁的字。 二、学习重难点 1、左耳旁、右耳旁在字中的位置。 2、左耳旁、右耳旁的书写技法。 三、学习内容及教学过程 1、观察老师写的两个偏旁,它们一样吗?有哪里不一样哪? ①左耳收、右耳放,(板书) ②垂露、悬针不一样,(板书) ③放到字中应写窄,(相同点)(板书) ④左右高低细思量。(观察老师给的卡片上的字,看一看,带左耳旁的字的左右两部分上下高低的位置关系。再看看带右耳旁的字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总结。)(板书) 四、教学反思 3立刀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立刀旁字的结构特点,比较准确地书写立刀旁的字; 2、了解中国书法字体的几种分类,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爱好;

3、能对同学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了解立刀旁字的结构特点,比较准确地书写立刀旁的字。 三、学习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出问题: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很多书法小常识,知道了在书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字体。回想一下,你知道了哪些字体? 2、介绍字体的几种简单分类。(课件演示不同字体的图片。) (二)学习立刀旁的书写方法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偏旁带生字的书写练习。今天,我们学习立刀旁的字。 2、关于立刀旁,你怎样书写? ①指名说一说。 ②指名到黑板上写一写。 3、总结立刀旁的书写要点:一、长短结合;二、竖画匀称。 4、说说本学期有哪些要求会写的立刀旁的字。(刚、列、刮、刻) 你能不能试着来写一写这些生字。(指名学生板书) 5、结合学生板书,逐个总结这几个字的书写方法并在学生板书上方对应板书示范。 6、整体观察这些字,找出立刀旁字的共同之处。(结构上均是左短右长,左侧略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解释 笔力:从字的点画形态中所体现来的“力”的感受,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来理解的,与物理学上的“力“不能混为一谈。 中锋:用笔的关健技法之一。作书时,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走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历代书法家多主张写字要做到笔笔中锋,这是因为用中锋行笔,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不是上下左右偏斜,而是向四面渗透,点画就息然显得饱满圆润。因此,中锋用笔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正确的执笔、运腕的基础上反复领会。 侧锋:行笔时,笔的锋芒向点画的一侧。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光一边发毛。通常书家认为侧锋用笔是不可取的,但在行草书中使用的例子比较常见,只是初学书法都不宜使用此法。 藏锋:笔锋藏在点画之内而不外露。在起笔和收笔处,凡不露锋芒的皆称为蔵锋。藏锋写出的点画含蓄,力不外露,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就是指的将笔力蕴藏于点画之内的道理,其写法是,起笔处笔毫逆锋入纸,收笔处往来的方向回锋。 露锋:亦称出锋,无论起筆收笔,凡笔的锋芒露出点画外的都称为露锋。露锋使字的神情外露,增加了字的灵动,同时将字里行间的呼应关系显现出来,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抢笔:又称“空抢”。行笔至笔画末端,借笔画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然后提笔离纸,这一瞬间的“回力”动作,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挫锋:又称“挫笔”。运笔时改变行笔方向的动作。一般的写法是,行笔至转角或出钩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筆方向。注意停笔、顿笔和转笔是一气呵成的。太快则交待不清,过慢又疲软失势。

转锋:转锋与折锋相对而言,是写出圆的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转以成圆”,不露锋芒棱角,转的关健处笔不停驻,担笔暗暗转过,有浑然天成之意。 折锋:折锋与转锋相对而言,是写出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折以成方”,易显现锋芒棱角,折笔处顿笔稍停,然后改变行笔方向,古人云:“折欲少驻,驻则有力”。又云:“方者,折法也,点画波起止是也”。 提笔:提笔有二义,一是担笔离纸,接写第二画,二是行笔过程中的提笔,笔不离纸,所出现的线条较细,但极具韧劲。 按笔:与提笔相反,笔往下按。行笔过程中且行且按,出现的线条较粗。应注意下按之力不可过大,否则线条浮肿无力。实际上,写字的过程就是笔在纸上提按交替的过程。一画之内或点画之间,有了提按交替,就有了轻重变化,从而也就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书之字就显得神采飞杨了。 顿笔:与按笔近义,但按下之力略大些,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一般有顿下略停的意思,在点画的起止处用得最为普遍。 轻重:历代书家认为用笔应力不过腰,即用笔不要超过笔毫的一半,否则神气涣散,有浮滑之弊.。故用一分笔为轻,用三分笔为重。书法用笔的轻重首先表现在一画之中的轻重变化,其次表现在点画之间的轻重对比,如所书之字无所谓轻重,给人的感觉必然缺乏生气。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 缓急:缓慢急速的用笔方法。缓使其点画凝重,急点画生动,故缓得其形,急得其势,写字是缓与急的有机配合,若是只图快,则点画轻飘,一味地慢又使点画呆滞。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毌媚,速则生骨而筯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应失势。”初学书法宜慢勿快,特别是,点画中段的行笔过程,应缓慢徐行,即古人所说“留得应笔”。 方圆:方笔和圆笔的用笔方法。点画的起收和转折处出现棱角,顿笔后折锋写出的部份称为方笔。方笔写出的笔画方整峻利。气势开张,精神外溢。故又称为“外

9种提高注意力的小游戏

9种提高注意力小游戏 1、玩纸片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图片,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选取一张要记住的图片,让她盯住这张图片,然后把三张图片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图片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所选出的那张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图片的数量,变换图片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图片位置的。 2、萝卜蹲。可以训练注意力的敏捷性。 将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一组代表红萝卜,一组代表白萝卜,一组代表黄萝卜。老师喊口令:“红萝卜蹲,黄萝卜蹲,白萝卜不蹲。”喊哪一组蹲,哪一组要快速蹲下。喊另一组,前一组的孩子要快速站起。未按口令动作的孩子算失败。(也可以由孩子来发令) 3、大小西瓜。可破除思维的定式和思维惯性。 小朋友站成圈。老师指定一个孩子当排头,说“大西瓜”,但两手比成小西瓜的样子;接着第二个孩子说:“小西瓜”,但两手比成大西瓜的样子,依次直到最后一人。 4、反口令游戏。可破除思维的定式和思维惯性。 家长说一个口令,孩子按照发口令做动作。例如说:向前一步走,那孩子就做向后一步退。 5、圈字游戏,可训练视觉的注意力。 很多很多的数的数表,然后让孩子把下列数字7全部打圈。例如:907472002582058205820581242563514252123...... 6、摸纽扣。可训练触觉注意力。 找一堆二眼和四眼的纽扣,让孩子蒙上眼睛将纽扣分分类,可以让他们在触摸纽扣的同时,训练注意力。 7、找不同,一幅图片上,有长耳朵动物,比如兔子等,有短耳朵动 物,比如熊猫等,长耳朵和短耳朵动物各两三种。让儿童找出长耳朵动物,再找出短耳朵动物。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找长尾巴动物和短尾巴动物、找有烟囱的屋子和没有烟囱的屋子…… 目标:不遗漏地完成分类,分类需要注意事物不同的特性。给儿童做的分类游戏须特征分明、要求单一,使他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需要观察的地方。

书法三要素

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书法三要素详解: 一、笔法 习字用笔,因习惯不同,只要在运、行笔过程中方便自如即可,不一定非要一一纠正。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那些执笔、用笔不规范的朋友在书写运笔过程中笔锋的起收、提按、顺逆、中侧、转折、顿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圆等的综合把握能力,让其比较不同执、行笔的优劣。自古习字,首重用笔。朋友在用笔上,在经过一段各种字体笔法的训练后,可侧重练习一些用笔随意的字体,如:隶、行、行草等,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学些现代书法笔画的技法等。总之,所写笔画要苍润、有立体感,这需要朋友自己悉心揣摩,同时也要着重在笔意的变化上狠下功夫。 二、结构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对于书法结构中的“平正”和“险绝”的辩证关系论述得很精辟,说明了学书者由浅而深、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的客观过程。大家知道,楷书结构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不失重心,怎样才能不失重心?一种办法是把结构搭配得四平八稳,重心自然不歪不斜,这种办法叫做“平正”。另一种写法是把结构搭配得更灵活、更巧妙,有正有欹,有轻有重,有展有缩,从动态中求稳妥,从变化中求平正,同样不失重心,这种写法叫做“险正”或“似欹反正”,能使字写得更具有情趣与活力,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朋友可以将字写得四平八稳。但对于工作了几十年、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人来说,他们有极强的心理平衡素质和准确的目测能力,对重心的把握往往要超过年轻人,更适合他们的应该是“险正”、“似欹反正”的写法。因此在书法的施教过程中,结体以“追险绝”为主,让他们将其丰富的阅历及对现实和自然的深刻认识概括地熔铸在富有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淡和方圆等特点的笔墨结体之中。 三、章法 学会了笔法与结构,朋友还要解决整幅书法作品的章法问题,即绘画上所称的“经营位置”。一幅作品书写的字数有多有少,所反映的情绪和格调也不尽相同。如何通过篇幅中字的大小、疏密、敛放等的处理,使其既能更好地反映出书者的思想感情,又具有高度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感,两者和谐结合,这是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提倡写书法以“少字数”书法为主,解决章法问题就灵活得多了。“少字数”书法的字数以四个字左右为宜,首先在心理上就比大篇幅内容要轻松得多,减少了思想压力与体力负担。大篇的诗词,你必须字字斟酌,哪个字写大,哪个字写小,哪里写疏,哪里写 密,就算字字都斟酌好了,可往往笔不达意,不是这里未写好,就是那里出错,很难保证字字满意,更别说理想效果了。再说内容多了,字必然要小,老年朋友长时间全神贯注于一个个小字,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时间的综合调配。而“少字数”书法内容简单,字数少,有兴趣就挥写几幅,无兴趣就搁置一边。所写作品既随意、又自然,写坏了重来,一不劳心,二不劳力,纯粹是当消遣,寻求一种“执笔将军”的感觉。况且往往还可偶得喜人的佳作,让你时不时自个儿偷着乐。 最后要做到三心:信心,恒心,耐心

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

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智慧积淀、流传与延续,依靠书籍。书籍给人们知识与力量。古人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而面目可憎也”。足见书籍作为精神食粮有多大的教育启迪作用。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的存在是不能没有装帧的。书籍的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装帧与它相适应。在我国,通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 封面设计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与读者见面,第一个回合就依赖于封面。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使其一见钟情,而且耐人寻味,爱不释手。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的社会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对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封面设计一般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以及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 一、封面的构思设计: 首先应该确立表现的形式要为书的内容服务的形式,用最感人、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封面的构思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弄通书稿的内涵、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构思的过程与方法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想象: 想象是构思的基点,想象以造型的知觉为中心,能产生明确的有意味形象。我们所说的灵感,也就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与结晶,它对设计构思是一个开窍的源泉。 2、舍弃: 构思的过程往往“叠加容易,舍弃难”,构思时往往想得很多,堆砌得很多,对多余的细节爱不忍弃。张光宇先生说“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就是真切的经验之谈。对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形象与细节,坚决忍痛割爱。 3、象征: 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也可用抽象的形象来意喻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为人们所接受。 4、探索创新:

书法三要素:笔法、墨法、章法

书法三要素:笔法、墨法、章法书法,翻开古今书论,什么利剑长戈、千里阵云、龙跳天门等。一些之乎者也,玄之又玄的高论,让人看了望而生畏,迷惑至今 书法,翻开古今书论,什么利剑长戈、千里阵云、龙跳天门等。一些之乎者也,玄之又玄的高论,让人看了望而生畏,迷惑至今。细品之,这些也不外乎笔法、墨法、章法在书写过程中的应用、变化而已,没什么神奇之术。那么,笔法又是什么呢?其实,所谓笔法不过就是书写每一种字体的基本笔画时所用的书写方法。墨法,也就是每一个字的笔画、墨色的变化。章法,不过也就是一个字的结构及通篇字的安排罢了,没有什么可高深莫测的。

这里要指出,书法无神秘,尚需要练功,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每一种字体都有它的不同书写方法,不练怎能行?不就是涂鸦了吗?这就是如运动员做每一项运动及练声乐、学唱歌一样。都需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认真训练,越熟越好。笔法也是如此,熟能生巧,巧能生乖。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每一种字体的书写方法,也叫“技法”,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墨法,是关于能否写出线条墨色的变化,《润味》古人云:“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这五色,主要是墨与水的运用而产生的。如写:“战地黄花分外香,春风杨柳万千条。”这两个文字内容不同的作品时,你就要考虑用怎样的墨色去写才能表现出这两种不同文字内容能要达到的效果。但这些都是在长时间的书写实践中观察、摸索、总结出来的。

张国强四尺横幅《题李凝幽居》 章法,这里说的也就是结字。由一个字,到一篇字或更多的字。中国汉字由甲骨到正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已经成熟了,我们现在的人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前人有甲骨、金文、石鼓、小篆、简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有风格,不但如此,每一种体都有多种风格,这个风格就是发展。我们要发展,也必须如此。不发展,不创新,就是书奴,就是写字匠。只有发展了,书法才能有生命力,但这个发展,要合乎规律,不可随意涂抹,只有达到了法中无法才是上层,因为法是人创造出来的,新风格的字体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下功夫按着正确的方法去练,去研究更多的新方法、新风格的字体一定会出现的。一个百花争艳的书法春天也一定会来到的,这就是规律。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是否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写、去创新,我们能留给后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书法常识习题库

1、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 B《中秋帖》 C《伯远帖》 D《鸭头丸帖》 5、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 B智永 C金农 D怀仁 6、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 B赵孟頫 C张瑞图 D王铎 8、“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 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 10、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1、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欧阳通 C 康熙、乾隆 D米芾、米友仁 12、下面哪幅作品不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A《》 B《》 C《》 D《》 15、金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请问其兴盛于哪个朝代A商朝 B商代 C春秋 D战国 16、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

A诗、画、文 B诗、书、画 C诗、文、书 D文、书、画 17、石刻文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字体,产生于周代,请问兴盛于哪个朝代 A、汉代 B秦代 C 魏代 D晋代 19、楷书四大家中谁不是唐朝的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赵孟頫 20、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 A清王懿荣 B 明王懿荣 C 明刘基 D清刘基 21、隶书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 A汉代 B秦代 C魏晋 D唐 1.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书法术语()。 A.翰墨 B.勒石 C.临摹 D.透视 2.“入木三分”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A.赵孟頫 B.薛稷 C.王羲之 D.欧阳询 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六法()。 A.实临法 B.指临法 C.意临法 D.笔临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门四才子。() A.唐伯虎 B.文征明 C.徐渭 D.祝允明 5.书法作品的落款有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是上款敬语()。 A.谨书 B.顿首 C.嘱书 D.雅鉴 6.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