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与现代运动结合有益身体

中医养生与现代运动结合有益身体

中医养生与现代运动结合有益身体

中医养生与现代运动结合有益身体

中医认为,运动养生,特别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结合,即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就是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将人体视为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应用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来认识或解释气血营运的生理化过程,判定正常或异常的生理状态。华佗在这一思想基础上,结合医疗实践,明确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极耳”的身体锻炼原则,以指导养生实践,并以“汗出”的生理现象与“身体轻快”的自我感受来把握《黄帝内经》所说的“圣变”,控制自身运动的量与强度。

在运动处方研究过程中,强调的是对于运动目的、种类、强度、持续时间、频度以及实施监测等内容,这与中医养生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养生的方法经过长期发展,不断总结提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伴随着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和古典哲学的发展,运动与静养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也渐

趋成熟,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医养生思想,也是指导中医养生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与《中华中医养生与现代运动的联系》相关的文章养生网教你如何有效地锻炼腿部健康生活:冬季运动锻炼应注意的问题健康养生网提醒:户外跑步更锻炼身体日常生活中健身保健中常见的误区老年人健美锻炼的方法及运动后的表现健康小常识:腰部疼痛的运动保健操健康小常识:四种运动减缓腹部肥胖健康知识:旅途中消除疲劳的保健操

中医养生与现代生活

中医养生与现代生活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研究中医养生学,如果与西医的个体保健医学相比,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它的超稳定性,一个在《老子》、《内经》等古籍中已基本构成的体系竟沿用了两千多年而无重大的改变和发展,而在这两千多年中我们跨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数种社会形态。更让我们奇怪的是,当代中医养生文献对这种现象没有引起丝毫的关注和讨论,似乎社会变化对中医养生学不产生任何影响,或者说,中医养生学对一切社会通用。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2016 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201601500060 宗春蕾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 出,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因 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 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 《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 导引之丄,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

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 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 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 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 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 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壬冰注:术数者,保生之犬伦:即指 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 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劫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 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 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崇运动养生的原因。 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也: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2016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 201601500060宗春蕾“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崇运动养生的原因。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将精、气、 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式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保健就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的与平,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特别就是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就是人生的辉煌时节;而人至老年,仍就是夕阳无限好,余霞映满天的时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中老年健康长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人正基于这种心情,今天给大家谈谈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其实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早就认识到了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颇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讲讲:第一、锻炼保健,第二、心理保健,第三、饮食保健,第四、药物保健,第五、情志与健康。 一、锻炼保健 充沛的精力,必须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力,又常来自经常不懈的锻炼。因此,加强身体锻炼,也就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措施。 (一)生命需要运动 近年来,世界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副产物如空气污染、噪音等使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精神紧张,工作繁忙,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就在沙发上一靠。如此日积月累,体力、体能逐渐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病魔就会

威胁人的生命力,于就是需要提倡运动。 公元前300年,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道;“生命需要运动”。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心脑血管病与精神病大大增多。中风、大脑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2005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2300多万,肥胖者6000万,烟民3、5亿。 医学家认为:“这都就是活动太少,加上神经、精神过度紧张”,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生产的劳动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反体力的部分在缩减,精神的负担在增加,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化交通与交际工具作用的增长,在客观上促使人们普遍以比较消极的形式度过闲暇的时间。人体的肌力减退,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高血压病与心脏局部缺血症,逐步向中青年靠近,损害了脑力劳动者,甚至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健康。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参加各种运动(包括慢跑),进行体力锻炼,则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提出:“劳动可以健身,”她还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个道理,她创造了“五禽戏”(距今有1800余年)。“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姿态动作,来锻炼身体。她的徒弟吴普按“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就活到90多岁。后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即从此演变而来。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按西医来讲,体力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改善代谢过程,活跃氧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

体育理论-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教案号: 课题:生活方式与健康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 (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 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互动。 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 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 (四)提问讲解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五)活动二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辅助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 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推出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师总结 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中。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许多人都越来越重视养生问题,养生有许多种方法,有的通过食补,有的通过药补,当然也可以通过运动来解决,运动有许多种,但不是每一种都对身体有益,中医方面也有关于运动养生的方法,并且有许多详细的介绍,大家想必都想了解一下,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1、劳动锻炼 这里指的劳动是指体力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固然要劳动,老年人也应时常小劳,这才符合养生之道。劳动能够舒展筋骸,流畅气血,调济精神,强身健体。 2、散步或跑步 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从古代来看,多开展散步,而对跑步则不大提倡,其实这两种运动方法具有相似的作用。前人对散步的作用、时间、要求、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所以养其神”;睡前散步“是

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并要求散步时安闲自如,行不言语。现代养生学对跑步作了许多观察与研究,确认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才是达到养生效果的保证。 3、导引 导引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古代健身方法。导引的内容比较丰富,它主要包括古导引式、华佗五禽戏、天竺国按摩法、波罗门导引十二法,易筋法、简化导引法、太极拳等方法。导引具有行气活血、流通营卫、舒筋健骨、健脾消食、聪耳明目、轻身强体等作用。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想必大家对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也有 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养生,岂不是两全其美。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多锻炼身体,调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体质,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2.利用探究的方法,找出身边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出应对策略,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提高辨别的判断能力,培养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找出身边的不良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观。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举例让学生明白健康技能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只能是“0”而已。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一个阿拉伯寓言谈起》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故事。 1882年,马克思在给女儿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曾经介绍过一则意味深长的阿拉伯寓言:“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想渡到河对岸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对话: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答: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又答: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哲学家刚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双双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 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道:不会,不会呀! 船夫说道──那你就失去了你整个生命!” 这似乎是个哲学问题,但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生命健康的角度讲,马克思想告诉女儿什么?结合本课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在生命面前,健康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什么名利都是次要的,在哲学家和数学家眼里,船夫好像没有生命一样,但在风浪面前,哲学家和数学家却失去了生命,而船夫活了下来。 生2:实践出真知!我觉得马克思想通过这个寓言告诉女儿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实践中人应该掌握一些对健康必需的实践技能,有时候这远比其他一些东西更有用,关键时刻,船夫依靠自己的游泳技能活了下来,而此时此刻,哲学与数学都帮不上忙了!(学生们的议论变得热烈起来)二、合作探究 (一)分析资料,并探讨以下问题: 1、我国1957年和2000年疾病种类的结构以及死因顺位发生了那些主要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我国2000年与美国2000年主要疾病以及死因顺位有何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方法颇多,但其基本的原则,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顺其自然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无论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交替,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因此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有益与身心健康! 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东藏的变化,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主张在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夏季节,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处,舒展形体,使阳气更加充盛;;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 (二)形神兼养 形,指人体的脏腑身形;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无神则形无以主,无形则神无以附,形神合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兼养,守神全形! 养形,主要是指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精液等。大凡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锻炼等养生的方法,多属养形的重要内容。如调饮食,应做到谨和五味、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寒热适宜等;慎起居,要注意日常生活有规律,与四季相应而起卧有时,节制房事而保养肾精等! 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调神又必须要以养心为首务。调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要求人们思想上保持安定清净的状态,不贪欲妄想,不为私念而耗神伤正,同时做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另外也可通过练气功而意守人静,以神御气;或通过绘画、书法、音乐、下棋、旅游等有意义的活动,来陶冶情操,修性怡神! (三)动静结合

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 第一节、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二)提问讲解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 (三)活动一 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四)提问讲解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五)活动二 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1、活动目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辅助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 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推出代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师总结 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要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愚昧,选择文明,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中。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整体观为出发点。那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天人合一 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个小天地,自然界是个大天地,它们都相通相应。不论季节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因此,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2、形神共养 形即形体,神即神志、意识、思维。形与神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形神共养是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的调养。在具体应用上就是调和情志,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并与保养形体相结合,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生活,使人气血调畅,形体强健,情志安和。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3、动静互涵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体现在中医养生的一是要静以养神,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心神清静,可致健康长寿。二是动以养形,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血气畅达,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三是动静适宜,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只有做到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才能“形神共俱”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4、正气为本 中医所指的“正气”,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其根本在于护养脾肾。在中国传统医学里,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与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二脏关系极为密切。脾气健运,必借肾阳之温煦。肾精充盈,有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补养。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保全身形、防止早衰的重要途径。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5、辨证施养 辨证施养是从辨证分析的角度,通过观察个体的反应状态和体质差异,充分考虑个体所在的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的养生保健调理。它很好地体现出中医养生保健的价值和特色。辨证施养的突出环节就是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制订相应的方法。中医养生的五大方法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的根本与市场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养生的根本与市场发展 中医养生的根本与市场发展□ 刘逢军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医养生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这种文化与人民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正确理解中医养生的本质,使民众树立唯物辩证的养生观,是中医养生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中医养生的源头及基础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偏向于治病,并兼养生。 养生不治病,着眼点在治未病,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促进身体的康复。 中医养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实践。 中医养生文化产生于中国古代人民的养生实践,而不是实验室。 《帝王世纪》写道: 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百草,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 《史记补三皇本纪》写道: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1 / 8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是依靠一块树皮、一把草的调理,使中华民族虽屡经天灾、战乱的磨难,虽无现代医疗技术保健,仍然生生不息繁衍昌盛。 同样,中医养生方法方便易行,经历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而效果不减。 科学实验的标准之一是可重复性。 而这些方法经成千上万的人重复几千年而结果一致,充分说明了中医养生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所在,而验证这种结论的权威正是人民大众。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石,其不仅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从始至终贯穿了养生的内容,并占有重要篇幅。 它成书约在战国时期,作者站在辩证唯物的立场上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并且指出人在大地上,大地悬在大气中,较早地揭示了人和宇宙之间的客观关系。 其理论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在精辟论述生命生成和养护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而在这段足以作为中医养生原则的经典语言中,《黄帝内经》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 周志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系统阐述了体育运动、中医养生的定义、内容、特点,分析了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的关系,认为体育运动应当坚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旨,反对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而以武术和导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重修养,轻竞争,是体育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应当加以推广。 关键词:体育;运动;养生;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因此,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等中医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生的内容和方法极为丰富,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运动,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 1 中医养生学概说 1.1 养生的定义和内容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生命。《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对生命、健康的追求,体现在中国的医药学和养生学相当的发达。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吸收、融合了儒、道、佛等诸子百家的一些哲学观念和养生方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养生,就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节欲、辟谷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顺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适寒暑、顺天时、避邪气,保护身体不受致病因素的侵害和干扰,使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一体,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养生的内容很丰富,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营养;(2)睡眠起居;(3)精神调摄;(4)休闲娱乐;(5)药物针灸;(6)运动锻炼;(7)武术气功;(8)按摩导引;(9)个人卫生;(10)两性生活。其中,体育运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2 养生的对象及其物质基础 从养生的定义可以看出,养生的对象就是人、人的生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养生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有三个层次:(1)微观层次:精气神。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有两个来源,一是父母的生殖之精;二是饮食物和自然界清气通过脏腑组织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也是来源于自然界清气和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神是生命的主宰,就是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核心层次:脏腑经络。脏腑,是隐藏于体内的器官,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3)宏观层次:筋脉肉皮骨。筋脉肉皮骨虽然是人的身体比较浅表的部分,但却是体育运动直接作用的部分。 1.3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和特点 中医养生学有两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和恒动观。(1)整体观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学非常重视

最新中医养生学复习题

1 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顺应四时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 4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使之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谢紊乱和精神、社会适应异 常的状态 5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6“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7养生保养生命,即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8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9邪气是一切致病的因素。 10五行的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4衰老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 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 15健康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16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17医学模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18正气 是泛指人体的抗邪能力,包括脏腑气血阴阳,经络之气,阴精及津液等基本物质及生理功能。 19心理年龄 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20形神共养 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23情志 是人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24体质

【作业】中医养生在当今社会的实际意义

中医养生在当今社会的实际意义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面临了种种亚健康与疾病状态。因此,在人们求医治病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中医和中医养生的理念,更多的了解养生,并将养生的理论与治病方式运用于治疗疾病与预防疾病的过程中。 《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其实已经概括了养生的遵旨。《内经》认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见到,好多人将中医养生融于治疗疾病和调理亚健康中。 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同时纠正脏腑失和,这是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情志养生,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等等。此外,《素问·调经论》还提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经络以通为用,一旦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所以,通畅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贳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畅通经络运用丁养生当中必须做到活动筋骨、开通任督二脉和清静养神。活动筋骨以求气血畅通,如太极拳、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达到“动行以达郁”的锻炼目的。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开通任督二脉可以促进真气的循环运行。而清静养神则贵在静养,中医认为应该调节人的情忠变化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义,于此可见。保精还在于保养肾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也是藏精之要地。古人认为“若入房过度,则伤肾,肾精耗伤,流欠过多,下元亏虚,肾阴或肾阳偏亢,即阴阡J火调,而阴刚失调则百病由生”。所以养生把节制房事作为极其重要的防衰老措施。2.4 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保养元气和调畅气机入手。保养元气,首先需顺四时、慎起居,且应该以补后天,固护先天为指导方向,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同精,则是同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大充足,则正气得养。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使气机畅通,气血流通。《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丁气也”,强调气机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冈。而人体的气机条畅,又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条畅气机重在调养肝气。综合调养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综合调养,主要

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

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各种社会环境对于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相应的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对于人们健康的影响,同时,提出要向保证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发展,就应该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关键词】体育运动;现代生活方式;积极作用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2-0121-01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人们在享用现代文明的同时,不良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健康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生活方式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所以说,保证人体健康则是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断发展的体育运动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现代生活方式概述 所谓的生活方式,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

下,人们的各种的生活和活动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应的变化也发生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对于这种在工业文明中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来说,和以往的社会形态的基本生活方式还是不在很大的不同之处,能够很好的体现相应的生活领域中的经济基础,往往能够具有开放和自由的价值特征,能够集中表现相应的综合价值体系。 二、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分析与思考 压力大、高度紧和节奏快则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核心特点,这些特点使人们有了错误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车代步、吃喝进酒店、吸烟酗酒、作息无规律、长时间曝晒、缺乏体育锻炼、不吃早餐、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久坐不动、睡眠不足等等。 三、现代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处于高度紧状态,精神压力大,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于人们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反应、应变能力,这才能满足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要求,这都会给人们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压力,长期下去,形成一些现代生活方式综合征如:科技恐慌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中医养生学概论复习题

2010-2011-2《养生学概论》 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题) 1、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 ABC ) A、清静养神、立志养德 B、开朗乐观、调畅情志 C、心理平衡 D、综合调养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喜则气缓 B、喜则气消 C、忧则气上 D、悲则气结 E、怒则气乱 3、何处是人体脂肪主要的堆积处( C ) A、脸部 B、胸部 C、腰腹部 D、肩部 E、腿部 4、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ABCD ) A、体质差异 B、性格差异 C、年龄差异 D、性别差异 5、阴阳学说认为,机体健康时,阴阳之间的关系为( D ) A、阴阳转化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平阳秘 6、调摄情绪法多种多样,总体归纳有( ABCD ) A、节制法 B、疏泄法 C、转移法 D、情志制约法 7、五行递相克制的顺序是( A ) A、木、土、水、火、金 B、金、木、水、火、土 C、木、火、土、金、水 D、金、木、水、火、土 E、土、木、金、水、火 8、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C ) A、《左传》 B、《山海经》 C、《内经》 D、《吕氏春秋》 9、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ABC ) A、协调脏腑、畅通经络 B、清静养神、节欲葆精 C、调息养气、综合调养 D、情志制约法、持之以恒 10、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有( D )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病理因素 D 以上均是 11、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C ) A、督脉 B、带脉 C、冲脉 D、任脉 E、奇经八脉 12、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 A )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固摄作用 C、气的温煦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1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理论源于( A ) 14、“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养生理论出自( D ) A、老子 B、达摩 C、庄子 D、孙思邈 A、《黄帝内经》 B、《神龙本草》 C、《礼记内则》 D、《道德经》 15、气功中被称为丹田的腧穴是( B ) A、大椎 B、气海 C、神阙 D、命门 E、太冲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B ) A、怒伤,以忧胜之 B、喜伤,以恐胜之 C、喜伤,以思胜之 D、怒伤,以喜胜之 17、在经络系统中,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C ) A、足少阴肾经 B、阳维脉 C、任脉 D、带脉 E、手少阴经 18、两耳上缘高点连线的中点是( A )穴。 A百会 B印堂 C承浆 D 风府 19、在奇经八脉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C ) A、足少阴肾经 B、阳维脉 C、督脉 D、带脉 E、手少阴经 20、影响人类的环境因素有( ABCD ) A、生物因素 B、化学因素 C、物理因素 D、社会心理因素 E、行为因素 21、被誉为润肤公主的水果是(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