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1、事故描述

2007年10月29日13时左右,位于美国艾奥瓦州得美因的巴顿溶剂公司化学品灌装厂发生了火灾和一系列的爆炸事故。最初的爆炸发生在约1m3手提式钢桶灌装乙酸乙酯(一种可燃溶剂)的过程之中,见图1。

一名操作人员将一个装料软管放置在手提式钢桶上部的装料口,并在软管上放置一个钢制重物来固定这个软管,在打开阀门开始灌装乙酸乙酯之后,这名操作人员开始进行其他作业。在这个手提式钢桶灌装期间,他听到了爆炸声,立即转身看见了这个钢桶笼罩在火焰之中,装料软管掉落在地上,正在排放乙酸乙酯。火焰迅速蔓延到木制框架的仓库,点燃了大量的可燃和易燃液体。

爆炸产生大量的烟雾,飞起的油桶和碎片,造成一名雇员和一名消防员受了轻伤,工厂附近人员撤离。仓库主结构被摧毁,巴顿溶剂公司的业务被迫中断。

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CSB)发布这个案例研究强调:在处理可燃液体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接地,并严格遵守防火规范。

2、乙酸乙酯的可燃性

美国防火协会(NFPA)30的标准—可燃液体规范表明,乙酸乙酯属于ⅠB级可燃液体。NFPA704—紧急反应时物质危险性确认的标准体系表明,乙酸乙酯具有较高的可燃危险性(等级3)。

CSB确认:在事故发生时,钢制灌装开口附近形成了一个可燃性蒸汽—空气的混合物。在桶体与灌装管上的金属部件之间(包括钢制配重)的静电放电(火花)可能点燃了这个蒸汽—空气的混合物。

3、连接和接地

当液体输送期间通过管道、阀门和过滤器时,静电就能够产生。合理的连接和接地能够确保静电不积累和放电。静电火花已经被确定能够点燃许多种可燃液体的蒸汽—空气混合物。

连接是一种导电连接的方法即通过导线或者直接接触的方式连接到导电体(例如,从输液管到钢制罐的连接),平衡它们各自的电势,防止火花产生。

接地是连接一个导电物体(例如,储罐、包装桶)到大地,将积累的电荷向大地消散,将雷电或静电引入大地,使之远离人员和设备(见图2)

.

4、装料喷管和软管

因为装料喷管的钢制部分和软管配件(钢制配重)没有进行连接和接地处理,所以CSB 的结论是:静电可能积累在这些部件上,并且对不锈钢桶体进行了放电,点燃了灌装期间装填口附近积累的蒸汽。

在灌装期间,这个包装桶放置在一个接地的重量计量称上,并且依据目击证人的描述,在操作人员开始灌装操作之前,他在包装桶上安装了一个接地连接的夹子。然而,喷管的钢制部分、合成橡胶软管和输送机泵并没有与钢桶进行连接。

为了防止液体通过软管和喷管时出现静电荷积累现象,连接用的软管包含一条导电性的导线或者纤维。

这个喷管由绝缘塑料制成,但是带有一个不锈钢球阀,并且安装有一个钢制的快速接头。这个钢制配重(通过一条金属线连接到球阀手柄上)目的是防止液体灌装期间,喷管从钢桶中弹出。所有这些导电性部件都与大地隔离,因此怀疑它们可能产生静电荷积累和放电现象。

5、上不装料

巴顿溶剂公司化学品灌装采用储罐或者包装桶的上部灌装(喷溅灌装)方式。灌装设备上未接地的金属部件可能积累了静电荷并对钢制桶的外壁进行了放电,点燃了灌装口附近的蒸汽。

合理的连接和接地,或者其他安全措施能够减低静电点燃的可能性。

与接地的金属桶相连的金属喷管或者斜管不能积累静电荷。NFPA77—推荐的静电处理方法规定:小型金属罐和中型金属罐如果可能应该底部装料,并且在斜管浸入液面以下150mm之前,灌装速度应该不大于1m/s。图3描绘了适宜于可燃液体的金属灌装喷管和灌装软管的斜管使用方法。

6、火灾的隔离和控制

可燃液体灌装区域毗邻可燃物品储存仓库。隔离这两个区域的隔离墙不具有防火功能,并且位于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大型非防火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且没有配备自动关闭装置。CSB认为缺少有效隔离助长火焰快速地蔓延到仓库区。

这个仓库有一个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但是没有覆盖经常储存可燃液体的灌装区域。巴顿公司的财产保险公司在事故之前已经建议:巴顿公司在包装区域安装一个自动灭火系统。

这次火灾首先开始于灌装区域的,然后快速地蔓延到仓库区域。仓库的自动灭火系统是在灌装区域的火势已经很大之后才启动的,已经无力扑灭这个火灾。

如果灌装区域安装一个自动灭火系统,并且在这个区域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与仓库区域进行隔离,那么这个火灾应该在它蔓延到仓库之前就被扑灭或者控制住。

7、有关可燃液体安全处理和储存的重要教训

1)确保灌装喷管和软管这类设备经过连接和接地处理,并且其设计要满足可燃液体的使用条件。巴顿公式使用的灌装喷管和软管没有进行连接和接地处理,并且其设计也不适宜于可燃液体的使用条件。

2)在进行上部灌装便携式桶时,使用经过连接和接地处理的金属斜管。虽然在这次事故中,缺少灌装斜管不是一个事故原因,但是NFPA77推荐使用一个经过接地处理的金属斜管。3)在可燃液体的灌装区域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灌装区域安装的自动灭火系统应能控制火焰快速的向仓库区域蔓延。

4)将可燃液体的灌装区域与储存区域隔离开来,利用防火墙和防火门对仓库进行合理的隔离应该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到仓库区域。

浅谈放电现象

浅谈放电现象 淄博赛区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2007级9班桑迪 指导教师王建国

摘要: 由身边的摩擦起电及火花放电现象引起思考,联想到所学物理知识,寻找资料进行研究。了解了摩擦起电、火花放电现象的物理本质和相关知识,在此浅谈。 关键词: 摩擦起电静电现象静电应用静电用途及危害气体介质击穿火花放电现象静电放电现象放电现象消除及防止 正文: 秋冬季节,在脱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细小的声音,在暗处还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火花。与人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就会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更有甚者说,在化纤被子里,使劲打几个滚,用指头在被子里一划,就出现一串“火”。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火花放电现象(或“静电放电现象”)。 要看透现象说本质,所以要说火花放电现象,就得先说说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众所周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摩擦起电是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带上的静电。静电感应是导体因受外电场的影响而在表面不同的部分出现正负电荷的现象,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出现与它异号的电荷,另一端出现与它同号的电荷。(与磁化类似。)当带电体被移开时,导体上的电荷将恢复原来不带电的状态。 静电产生过程 有了静电,便可能出现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包括许多大自然例子,像塑胶袋与手之间的吸引、似乎是自发性的谷仓爆炸、在制造过程中电子元件的损毁等等。静电现象是由点电荷彼此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产生的。库伦定律专门描述静电力的物理性质。在氢原子内,电子与质子彼此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超大于万有引力,静电力的数量级大约是万有引力的数量级的39 倍! 2.310

化学品安全知识考题及答案

装卸作业安全培训考卷姓名: 考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面( A )是化学品标签中的警示词。 A.危险、警告、注意 B.火灾、爆炸、自燃 C.毒性、还原性、氧化性 2、标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基本要求的是( B )。 A.化学品标志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危险化学品标志 3、下面( A )物质属于自燃物品? A.黄磷 B.盐酸 c.丙酮 5、搬运剧毒化学品后,应该( A )。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吃东西补充体力 C.休息 6、强酸灼伤皮肤不能用( A )冲洗。 A.热水 B.冷水 C.弱碱溶液 7、吸湿性强、遇水释放较多热量的化学品沾染皮肤后应立刻( C )。 A.用清水清洗 B.用冷水清洗 C.用软纸、软布抹去 8、遇水燃烧物质起火时,不能用( B )扑灭。 A.干粉灭火剂B泡沫灭火剂 C.二氧化碳灭火剂 9、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 B )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10、.进行腐蚀品的装卸作业应该戴( B )手套。 A.帆布 B.橡胶 C.棉布 11、在易燃易爆场所穿( C )最危险。 A.布鞋 B.胶鞋 C.带钉鞋 12、下面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 )。 A.同车运输氧化剂和还原剂 B.公安机关检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 C.车辆熄火装卸危险化学品 13、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下面( C )做法是错误的。 A.报警 B.进行交通管制 C.所有人员参加事故救援 14、.如果有化学品进入眼睛,应立即( B )。 A.滴氯霉素眼药水 B.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 C.用干净手帕擦拭 15、在装卸易燃易爆品操作中,不能使用( A )工具。 A.铁制 B.木制 C.铜制 16、.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放置于驾驶室顶部的灯是( A )。 A.黄色三角形的 B.黄色长方形的 C.红色三角形的 17、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的车顶灯和车尾部必须悬挂的标志的文字是( B )。 A.注意安全 B.危险品 C.保持车距 18、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 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

电火花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及防范措施

编号:SM-ZD-70712 电火花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及防范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电火花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及防 范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电火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着火源,往往引发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本文就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和防范措施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火花电气火灾爆炸防范措施 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是重大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是仅次于明火居第二位原因。从近年来火灾统计来看,电气火灾在全国总火灾中具有上升的趋势。电气火灾来势凶猛,且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生,因而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中,由电火花引起的电气火灾占很大的比重。如某厂320千伏安在车间变压器,由于内部短路,产生电弧,使变压器油剧烈分解气化,油箱内部压力剧增,箱盖螺栓拉断,张开大口,喷油燃烧;变压器室外8米

巴顿溶剂公司静电火花引爆可燃液体储罐事故

巴顿溶剂公司静电火花引爆可燃液体储罐事故 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委员会(CSB ) 1 简介 2007 年7 月17 日9 时左右,位于美国堪萨斯州山谷中心的巴顿溶剂公司威奇托工厂发生了爆炸和火灾事故。11 名当地居民和1 名消防队员接受了医学治疗。这次事故导致大约山谷中心6 000 名居民撤离,摧毁了1 个储罐区并且极大地影响了巴顿溶剂公司的经营业务。美国化学安全和危险调查委员会(CSB )的调查结论是:最初的爆炸发生在一个装有清漆和涂料制造公司(VM&P )石脑油的立式地面储罐内。石脑油是美国防火协会(NFPA )的一类B 级可燃液体,它能够在储罐内部产生可点燃的蒸气—空气混合物,并且因为它的低导电性,能够积累起达到危险程度的静电等级。 CSB 发布这个案例研究是帮助公司了解能够在储罐内部形成可点燃的蒸气—空气混合物、且具有静电荷积累性质的可燃液体的危险性。另外,CSB 要促使公司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巴顿溶剂公司威奇托工厂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这个案例研究也检查了行业的物料安全数据单(MSDS )的危险交流方法,并且提出了建议以确保MSDS 能够识别这些危险和概述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事故描述 最初的爆炸发生在罐区班长开始将装有VM&P 石脑油油槽车的最后一节油车向15000加仑(1美制加仑=0.003785411784立方米,约57 m 3 )地上储罐进

行转输作业后不久,见图1 所示。 图1 VM&P石脑油罐和浮子 爆炸将VM&P 石脑油储罐冲上了天,石脑油储罐拖着燃烧液体的烟云和火焰的尾巴,最终落在了距离原址大约约130英尺(40m)远的地方。目击证人从几英里远的地方都听到了爆炸声并看见了火球。不久两个油罐发生了破裂,罐内的油品泄漏到罐群周围的溢流堰范围之内的、正在燃烧的大火之中。在大火燃烧期间,其它油罐的油品出现了过压或者被点燃,将直径10 - 12英尺(3.0~3.7 m)的钢制罐顶崩了出去,排气阀门、管件和钢制部件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飞到了附近的社区。一个钢制罐顶击中了一台大约300英尺(90 m)远的移动房屋,并且一个压力/ 真空阀门击中了附近400英尺远的一家公司(图2和图3)。

12种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讲解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煤气岗位职工由于煤气设备、设施泄露煤气而发生一氧化碳中 毒事故 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原因 1、贯彻执行煤气安全制度不严格,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如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班组长以上干部强行命令职工进入煤气区作业,职工凭经验作业,误入或提前进入煤气区,进入煤气区域作业不进行CO检测。管理混乱,没有煤防员现场监护等。 2、当煤气设备存在严重缺陷时,如放散高度不够、脱水器设计不合理、煤气管网和设施年久失修等,导致煤气泄漏而发生中毒。 3、缺乏煤气安全常识,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打盹、睡觉。 4、在停送煤气或煤气区域作业时,不注意风向,或设备内的残留煤气置换不彻底,没有严格执行检测、检查、监护制度。 5、在煤气区域作业,当煤气超标时,强行蛮干,不采取应急措施,不佩戴空气呼吸器,不进行强行通风等措施。 6、吹扫煤气管道(设备)的蒸气或氮气未及时断开,当蒸气或氮气压力低于煤气压力时,造成煤气倒窜到蒸气或氮气管道内,引起中毒。 7、用水封煤气的管道和设备,由于水压低,煤气窜入水管中,引起中毒。 8、对煤气管网、水封、排水器缺乏管理,检查不到位,造成亏水,补水量不足,使大量煤气泄漏。 9、当煤气管网压力波动大,或煤气压力超过水封(排水器)有效高度要求时,造成水封(排水器)水位被击穿,煤气泄漏。 10、处理煤气不彻底,没有可靠切断煤气来源,没有置换煤气或置换不合格,就组织干活。 11、处理煤气合格后,没有对管网或设施内的沉淀物进行彻底清除,就进入干活。 12、煤气放散塔灭火,没有及时点燃。 13、发生煤气着火或爆炸事故后,没有组织疏散周围人员和戒严,灭火或爆炸后煤气大量泄漏而发生中毒。 14、开关盲板时,没有组织对周围环境进行确认,没有组织疏散周围人员,没有组织四周戒严,煤气大量泄漏而发生中毒。 15、煤气水封和脱水器溢流管直接插入下水道,一旦击穿煤气直接进入下水道,还有可能直接串入电缆沟,而发生煤气群死群伤事故。 16、煤气仪表一次线直接引入室内,而发生中毒。 17、煤气区域管道、设备附近未设明显警示标志,致使他人贸然进入煤气区域或乱动煤气设备设施。 18、在煤气管道下、排水沟等处私搭乱建房屋和办公室引起中毒。 三、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的症状 1、轻度中毒。吸入CO后出现头痛、头昏、头沉重感、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耳鸣、心悸、神志恍惚。但不昏迷,离开中毒环境后,吸入新鲜空气能自行恢复。 2、中度中毒。除出现轻度中毒症状外,面颊出现樱桃红,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3、重度中毒。多发生于CO浓度极高时,患者很快昏迷,并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休克、肺水肿、呼吸衰竭、心脏停止跳动等。 四、煤气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及时报告和组织指挥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静电火花点燃灌装中的乙酸乙酯事故 1、事故描述 2007年10月29日13时左右,位于美国艾奥瓦州得美因的巴顿溶剂公司化学品灌装厂发生了火灾和一系列的爆炸事故。最初的爆炸发生在约1m3手提式钢桶灌装乙酸乙酯(一种可燃溶剂)的过程之中,见图1。 一名操作人员将一个装料软管放置在手提式钢桶上部的装料口,并在软管上放置一个钢制重物来固定这个软管,在打开阀门开始灌装乙酸乙酯之后,这名操作人员开始进行其他作业。在这个手提式钢桶灌装期间,他听到了爆炸声,立即转身看见了这个钢桶笼罩在火焰之中,装料软管掉落在地上,正在排放乙酸乙酯。火焰迅速蔓延到木制框架的仓库,点燃了大量的可燃和易燃液体。 爆炸产生大量的烟雾,飞起的油桶和碎片,造成一名雇员和一名消防员受了轻伤,工厂附近人员撤离。仓库主结构被摧毁,巴顿溶剂公司的业务被迫中断。 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CSB)发布这个案例研究强调:在处理可燃液体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接地,并严格遵守防火规范。 2、乙酸乙酯的可燃性 美国防火协会(NFPA)30的标准—可燃液体规范表明,乙酸乙酯属于ⅠB级可燃液体。NFPA704—紧急反应时物质危险性确认的标准体系表明,乙酸乙酯具有较高的可燃危险性(等级3)。 CSB确认:在事故发生时,钢制灌装开口附近形成了一个可燃性蒸汽—空气的混合物。在桶体与灌装管上的金属部件之间(包括钢制配重)的静电放电(火花)可能点燃了这个蒸汽—空气的混合物。 3、连接和接地 当液体输送期间通过管道、阀门和过滤器时,静电就能够产生。合理的连接和接地能够确保静电不积累和放电。静电火花已经被确定能够点燃许多种可燃液体的蒸汽—空气混合物。 连接是一种导电连接的方法即通过导线或者直接接触的方式连接到导电体(例如,从输液管到钢制罐的连接),平衡它们各自的电势,防止火花产生。 接地是连接一个导电物体(例如,储罐、包装桶)到大地,将积累的电荷向大地消散,将雷电或静电引入大地,使之远离人员和设备(见图2)

人体静电引燃火药和易爆危险气体事故分析及对策(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人体静电引燃火药和易爆危险气体事故分析及对策(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人体静电引燃火药和易爆危险气体事故分 析及对策(最新版) 在煤气、天然气的管道输送、石油化工和火药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绝大多数都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如天然气、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丙烯、丁烯、氢气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但有工艺管线和设备的维修用火、电气设备的工作火花及事故火花的出现,还有静电火花的产生。这些火花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其中尤其是人体静电火花及人体接触的延伸物(使用的各类金属工具释放出来的)静电火花危险性更大,引危险性燃爆炸气体。 一、事故案例 1984年10月18日12时45分,某化工厂混制工房雷管车间混制引火头工房当天混制秒延期雷管用引火药(铅丹90%、硅10%),

筛药工蒙某将秤量好的铅丹和硅,装入塑料盒内,手持橡胶板在盒内混药。药混好后,用140孔/吋的筛子在防护板内过筛,每筛约150G.。当筛到第3筛时,突然起火,并发出低沉的爆炸声,蒙被冲击波击倒在地,因蒙双手戴胶皮手套并有防护板隔离操作,因而未受伤。此次事故烧毁147平方米工房,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经过调查分析和进行模拟试验,认为静电导致着火的可能性较大,18日工房内相对湿度为50%。铅丹又刚从烘干室内取出,湿度较高,筛药工内穿涤纶衣裤,脚穿橡胶鞋,地面、作业台上均铺橡胶板,走动时易积聚电荷,另据筛药工回忆,以前筛药时曾多次发现药粉有“站立”现象。 1988年2月25日4时06分,某火药生产企业,春节后组织非电延期雷管的延期体生产。下午上班后,负责验药的“调药小组”,先压制出生产施工试验样品,派人送往厂试验站,随后组长与一名女工同往制药车间提取生产需用的1号点火药。14时左右,组长和一名女工各提1箱药(每箱7盒,约3KG)同时进入生产工房,女工将其中一箱提入装药室,药盒放入壁窗内;组长将另一箱提入了延

电火花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及防范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78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电火花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及防范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火花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及防 范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摘要电火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着火源,往往引发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本文就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和防范措施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火花电气火灾爆炸防范措施 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是重大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是仅次于明火居第二位原因。从近年来火灾统计来看,电气火灾在全国总火灾中具有上升的趋势。电气火灾来势凶猛,且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生,因而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中,由电火花引起的电气火灾占很大的比

重。如某厂320千伏安在车间变压器,由于内部短路,产生电弧,使变压器油剧烈分解气化,油箱内部压力剧增,箱盖螺栓拉断,张开大口,喷油燃烧;变压器室外8米处有人,其面部被油火烧伤;由于没有储油设施,油火流出变压器室,沿地板缝流下,点燃下层电缆及其他可燃物,并沿电缆延烧,将上层配电室和控制室烧毁。又据前些天《北京青年报》报道某市一消费者将两岁的女儿放在购置仅一个月的电热毯上睡觉,数小时后由于电阻丝断裂产生电火花,电热毯起火,引燃床上衣物,小孩惨遭横祸,抢救无效死亡。 由此可见,电火花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不仅出现在工业生产中,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因而防止这种电气火灾事故对于维护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增加社会财富,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成果不受损失,有着

整机静电放电抗扰度(ESD)试验评价方法

整机静电放电抗扰度(ESD) 试验评价方法

整机静电放电抗扰度(ESD)试验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空调器、商用空调器、除湿机产品的整机、遥控器的电磁兼容(EMC)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美的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343.2-1999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 GB/T 4365-2003 电磁兼容术语 GB/T 17626.2-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EUT equipment under test 受试设备。 3.2 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放电,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3.3 耦合板coupling plane 一块金属片或金属板,对其放电用来模拟对受试设备附近物体的放电。 HCP:水平耦合板;VCP:垂直耦合板。 3.4 直接放电direct application 直接对受试设备实施放电。 3.5 间接放电indirect application

在与受试线路没有任何电连接的情况下,以共模形式将干扰信号耦合到受试线路的、具有规定尺寸和特性的一种装置。 3.6 接地(参考)平面ground (reference) plane 一块导电平面,其电位用作公共参考电位。 3.7 接触放电contact discharge method 试验发生器的电极保持与受试设备的接触并由发生器内的放电开关激励放电的一种试验方法。3.8 空气放电air discharge method 将试验发生器的充电电极靠近受试设备并由火花对受试设备激励放电的一种方法。 3.9 端口port 受试设备和外部电磁环境的特殊接口。 4 分类与命名 4.1 测试主机 电源:230V与115V 50/60Hz 额定电流:单相32A / 3相32A 4.2 静电放电试验枪 电极头:可变换 正负极性:可变换 5 要求 5.1 功率测试范围 通用 5.2 仪器要求 输出电压: 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 放电电阻: 330Ω±10%; 放电电阻: 50MΩ--100 MΩ之间; 输出电压示值允许偏差:±5% ; 保持时间:至少为5s;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气候条件:

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通用版)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

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树 1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第7步定性分析,是分析的核心;第8步定量分析,

全国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全国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一、填空题 1.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__________习惯不良造成。 2.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________的基础。 3.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___________. 4.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该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___________. 5.火灾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__________成比例。 6.农药污染水体还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具有难于生物降解和高蓄积性的农药的污染___________严重。 7.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____________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8.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___________等四种方法。 9.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扑救方法___________,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10.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发生火灾时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___________等内容。 1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____________控制或扑灭火灾。 12.危险化学品的露天堆放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____________不得露天堆放。 13.《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的核心就是要求所有生产、经营、运输、

加油站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5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 5.1事故预防 5.1.1日常管理事故预防 1.明确安全负责人,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2.员工均须培训后持证上岗,做好员工安全培-i;il矛n培训计划。 3.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确立在事故自救的同时通知消防部门和安 全管理部门的事故处理原则。 4.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档案。 5.注意对雇佣外来临时工的管理,对其在站场活动的范围和工作必须 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生产工艺设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执行。 6.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自 我保护意识。’ 7.工程项目投产前生产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配备齐全各类保 护设施、应急设施,并制定各装置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8.作好系统运行过程中计量、检测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存档。 9.检查和维修制度:定期检查装置运行情况和人员保护设备情

况,建 立验测程序;设备应定期检修,对设备的腐蚀等建立检测程序;建立检查和 维修档案。 10.设置危险源标识或挂牌,内容包括危险性物质的性质、危险类型、 危害、预防措施和发生危害后的应急处理。 1 1.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管理经验,结合本设计分析出的危险、危害因 素,突发事件等,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加强对整个项目运行管理。 12.公司对危险性资料应统一管理,对防灾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 以便风险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 13.执行安全检修作业流程,在检修区作业必须先检测合格(试爆或浓 度检测)后作业,保证隔离设施(阀门或临时焊接等)可靠,强度符合要求,

设立警示标志或人员监护,杜绝人为误操作。 5.2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的设置或配备情况加油站设有应急救援组织,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站内应急人员8人,组 长由站长担任,副组长由安全员担任,成员由各班组人员组成。组长负责公 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事故现场。 5.3消防队伍的依托或者建设情况 站内工作人员均应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特别是必须掌握灭火器的建设 管理方法,人人皆是兼职消防队员。初起火灾立足自救,并及时通知当地消 防部门以控制事态的扩大。 加油站消防主要依托市区消防队,若发生火灾可以及时到达。 5-,4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情况 1、基本医疗救护设备:包括绷带、担架、止血药物等。 2、应急通讯系统:包括公司员工的手机等通讯工具。 5.5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 一?表5.5—1 应急救援消防器材配置表

电气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C ) A."在此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2、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A )导致人身伤亡的。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烧伤 C.电休克 3、静电电压最高可达 ( A ) ,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A.50伏 B.数万伏 C 220伏 4、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 (A ) 。 A.触电事故 B.电压波动 C.电荷超负荷 5、金属梯子不适于以下什么工作场所?( A ) A.有触电机会的工作场所 B.坑穴或密闭场所 C.高空作业 6、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下列注意事项哪个正确?( B) A.使用万能插座 B.使用漏电保护器 C.身体或衣服潮湿 7、使用电气设备时,由于维护不及时,当 ( A )进入时,可导致短路事故。A.导电粉尘或纤维 B.强光辐射 C.热气 8、检修电动机时。下列哪种行为错误? ( C ) A.先实施停电安全措施,再在电动机及其附属装置的回路上进行检修工作。 B.检修工作终结,需通电实验电动机及其启动装置时,先让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再送电试运转。 C.在运行的电动机的接地线上进行检修工作。 9、下列有关使用漏电保护器的说法,哪种正确?( A ) A.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 B.漏电保护器安装点以后的线路不可对地绝缘。 C.漏电保护器在日常使用中不可在通电状态下按动实验按钮来检验其是否灵敏可靠。 10、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 B ) 。

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一、填空题 1.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__________习惯不良造成。 2.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________的基础。 3.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___________. 4.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该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___________. 5.火灾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__________成比例。 6.农药污染水体还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具有难于生物降解和高蓄积性的农药的污染___________严重。 7.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____________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8.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___________等四种方法。

9.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扑救方法___________,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10.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发生火灾时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___________等内容。 1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____________控制或扑灭火灾。 12.危险化学品的露天堆放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____________不得露天堆放。 13.《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的核心就是要求所有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必须对生产或经营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和分类,所有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___________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14.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国际上称作化学品___________,简称CSDS或MSDS. 15.进口危险化学品时,应有符合规定要求的___________技术说明书,并随商品提供给用户。 16.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而设计、用于提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人员的___________. 17.作业场所安全标签又称工作场所___________,是用于作业场所,提示该场所使用的化学品特性的一种标识。 18.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内时,转移或分

防止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措施示范文本

防止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止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的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禁止井下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现象; 2)不带电作业; 3)按规定使用防爆的电气仪表; 4)注意使用矿灯,不随意在井下拆卸矿灯等; 5)按规定悬挂维护电缆,防止运行中电缆受外力冲击 产生电火花; 6)注意维护设备,防止电缆自接线盒拔脱引起火花; 7)按规定采用保护装置,防止产生电缆短路火花; 8)使用好检漏保护装置,防止电缆一相对地产生火 花; 9)严禁明接头、鸡爪子接头和不正常包扎,防止引起

电火花; 10)严禁对故障电缆强行送电。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电火花的产生及有效预防

电火花的产生及有效预防 静电火花如何形成? 静电放电能否产生火花取决于放电能量的大小,不是取决于静电聚积到多少千伏。而放电能量的大小又取决于导体间的电位差及导体音质等效电容,导体间的放电能量计算公式如下: W=CV2 式中:W—放电能量,J; C—导体间的等效电容,F; V—导体间的电位差(平时说的电压),V。 从上式可以明确看出,静电放电产生火花不能仅以电位差而论,在等效电容不确定的情况下,也无法确定静电聚积到多少千伏就会产生火花。 对于能产生火花的最小放电能量值,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是,下列数据对实际工作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1.在感应电晕单次脉冲放电能量小于20µJ的情况下,有时就可产生声光,引燃能力甚小; 2.能产生中等引燃能力的放电能量一般不超过4mJ; 3.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的火花放电,由于释放能量比较集中,引燃能力很强; 4.当导体电极间的电位差低于1.5kV时,将不会因静电放电使最小点燃能量大于或等于0.25mJ的烷烃类石油蒸气引

燃; 5.在接地针尖等局部空间发生的感应电晕不会引燃最小点燃能量大于0.2mJ的可燃气; 6.轻质油品装油时,油面电位应低于12kV。 怎样有效预防?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9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做了较为规范完善的规定,这些标准在我们今年编辑出版的《化工安全实用工作手册》中都已收录。考虑到您可能尚未购买,现将化工企业如何预防静电产生的危害简要回答如下: 1.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须按标准进行接地。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设备或金属零部件。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1)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1×106Ω以下,各专设的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2)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2个以上的螺栓连接;其总泄漏电阻都必须在1×106Ω以下; (3)平时不能接地的汽车槽车和槽船在装卸易燃液体时,

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 试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一、填空题 1.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__________习惯不良造成。 2.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________的基础。 3.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___________. 4.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该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___________. 5.火灾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__________成比例。 6.农药污染水体还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具有难于生物降解和高蓄积性的农药的污染___________严重。 7.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____________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8.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 ___________等四种方法。

9.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扑救方法___________,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10.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发生火灾时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___________等内容。 1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____________控制或扑灭火灾。 12.危险化学品的露天堆放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____________不得露天堆放。 13.《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的核心就是要求所有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必须对生产或经营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和分类,所有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___________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14.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国际上称作化学品___________,简称CSDS或MSDS. 15.进口危险化学品时,应有符合规定要求的___________技术说明书,并随商品提供给用户。 16.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而设计、用于提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人员的___________. 17.作业场所安全标签又称工作场所___________,是用于作业场所,提示该场所使用的化学品特性的一种标识。

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静电是由不同物质的接触、分离或相互摩擦而产生的,例如在生产工艺中的挤压、切割、搅拌和过滤,以及生活中的行走、起立、脱衣服等,都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电位一般是较高的。例如人在穿、脱衣服时,有时可产生一万多伏的电压(不过其总的能量是较小的)。静电的危害大体上分为使人体受电击、影响产品质量和引起着火爆炸三个方面,其中以引起着火爆炸最为严重,可以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过去在国内外都发生过此类事故,主要是由于静电放电时发生火花将可燃物引燃所造成的,因此,在有汽油、苯、氢气等易燃物质的场所,要特别注意防止危害。 静电危害的防止措施主要有减少静 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消散静电和防止静电放电等。其方法有接地法、中和法和防止人体带静电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结合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条件,加以综合考虑后选用。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迅速地导走静电。但要注意带静电物体的接地线,必须连接牢固,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否则在松断部位可能会产生火化。 (2)静电中和:绝缘体上的静电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来消除,但可以利用极性相反的电荷来中和,目前“中和静电”的方法是采用感应式消电器。消电器的作用原理是:当消电器的尖端接近带电体时,在尖端上能感应出极性与带电体上静电 极性相反的电荷,并在尖端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该电场使空气电离后,产生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带电体和消电器的接地尖端移动,由此促使静电中和。 (3)防止人体带静电:人在行走、穿、脱衣服或座椅上起立时,都会产生静电,这也是一种危险的火花源,经试验,其能量足以引燃石油类蒸气。因此,在易燃的环境中,最好不要穿化纤类衣物,在放有危险性很大的炸药、氢气、乙炔等物质的场所,应穿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橡胶做成的防静电鞋。 第4章节静电的危害 发布者:上海松可机电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06-4-30 13:14:26

静电火花点燃装罐操作中的可燃液体(翻译版)

静电火花点燃装罐操作中的可燃液体 易燃品仓库安全操作的要点 确保喷嘴、软管一类的设备连接及接地完好,使用专门设计用于易燃品的专用喷嘴 在灌装便携式桶的时使用浸液导管 在易燃包装区安装灭火系统 在大量仓库中将依易燃包装区分开 风险在哪方? 转移易燃液体的公司 事故描述 2007年10月29日下午1点,一场火灾和一连串的爆炸发生在Barton Solvents Des Moines公司在美国爱荷华州的化工销售设施。火灾最初发生于一个300加仑的正在灌装乙酸乙酯(一种易燃的溶剂)的便携式钢桶,如图一 操作工人将灌装喷嘴放在罐子顶端的灌装口,并悬挂了一块铁块将其固定。(液体通过喷嘴时产生的压力会使它在灌装期间移动,悬挂在喷嘴外的铁块使其固定在灌装口)之后打开了阀门开始灌装,工人走到了房间一侧去做其他工作,正在灌装的时候,他听到“嘣”的一声,回去后看到软管吞没在火光之中,喷嘴躺在乙酸乙酯的卸货台上。疏散之前,工人们尝试用便携灭火器灭火,却失败了。大火沿仓库的木质结构迅速蔓延,引燃了大量易燃液体。 一位工人受轻伤,一位消防队员引发热疾病。现场滚滚浓烟,一片废墟,房屋主体结构

被破坏,这场事故导致巴顿公司的经营中断了。 化学安全委员会公布了学习案例,强调了在处理易燃液体时,严格遵守有效连接、接地规范及防火演习的必要性。(早在2007年7月17日,约这次事故发生前的三个月,巴顿公司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市的工厂,设备被一场大火烧毁。化学安全委员会相信起火原因是易燃液体储罐内部产生了静电火花,通过Barton Solvents的案例可知易燃液体储罐内的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 乙酸乙酯的可燃性(乙酸乙酯通常被认为是易于扩散的易燃液体,它被归于非导电或弱导电性易燃品,但火灾和爆炸事故让乙酸乙酯被报出可能因静电火花导致事故)据美国国家防火协会制定的易燃液体编码30号描述(业内广泛认可美国国家防火协会颁布的防火编码和规范),乙酸乙酯是一种IB级别的易燃液体。另外,国家防火协会704号, (国家防火协会易燃等级分为0-4级,原料风险应急预案标准指出乙酸乙酯易燃等级为3级。 4级为最危险的等级,被定义为3级的易燃物,不论固体还是液体都能在室温下被点燃。乙酸乙酯的闪点约为25华氏度,即-4摄氏度,沸点约为172华氏度,即78摄氏度。再看国家防火协会30号文第4.3章节“液体的分级”及704号文(2007年颁布)第六章,均逐条讨论了NPFA的易燃物风险级别分类。) 发生事故时乙酸乙酯正在转移,化学安全委员会认为其在容器上的装料口附近形成了易燃的乙酸乙酯与空气的混合气。静电放电发生在容器本身和软管喷嘴上的配重金属之间,点燃了周围的混合气体。(保持局部排气通风在灌装操作期间非常有效,但在事故发生时却不同,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后来回顾起来仍然没有任何设计方案或规范可避免事故发生,化学安全委员会不认为通过局部通风降低易燃蒸汽浓度能预防起火。) 连接及接地 液体进行转移操作时通过管子、阀门及过滤器都会产生静电。正确的连接及接地确保静电不会积累并放电。静电火花很容易引燃许多易燃液体的混合蒸汽。 连接应通过配线或直接接触做导电处理,确保其传导物之间有相等的电势防止产生电火花(例如灌装喷嘴与铁罐之间)。 接地应将传导物均接地(例如容器等),将静电积累、雷击或设备故障产生的电导入地下,接地装置应避开操作工位及设备,如图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