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东经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指导教师:

学号:姓名:

院(部)专业2011届山东经济学院教务处制年月日

NO :

经济与城市管理经济学2011411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山东经济学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经济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业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体制发展,铁路运输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现阶段我过铁路运输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铁路运输业的政企合一;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管理体制滞后致使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滞后。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来实现企业制度;加强政府政策指导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把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完善员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基层站段教育投入,大力开展优质服务。

关键词:铁路运输;经济发展;改革;经营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China'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has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To mee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the reform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s imperative at this stage I had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railway transportation,rail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one problem:the railway transport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unity;high monopoly resulting lack of competition in the railway system within the machine;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structure,resulting in unreasonable delay;the overall size of underdevelopment and uneven development across regions;station along the railway safety management is lagging behind.In this regard,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to achieve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and the separa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transportation business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to regulate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reform,through public financing to the enterprise system;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 to strengthe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to improve the railway transport sector 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priority,a clear government role,a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to promote standardized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reform,focusing on the transport industry and other coordination Creating a larg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win-win" situation.Improve staff management system,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n Basic Stations,vigorously carry out services.

Keywords:Railway transport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reformation;Business model

目录

一、铁路运输业改革必要性 (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

(二)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需要 (1)

(三)消除社会资金进入铁路的体制性障碍的需要 (1)

(四)国外铁路运输业改革发展的经验 (2)

(五)经济发展要求铁路改革适应 (2)

二、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 (2)

(一)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

1.铁路运输业的政企合一 (2)

2.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2)

3.管理体制滞后致使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3)

(二)铁路运输业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1.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3)

2.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滞后 (3)

三、关于铁路运输业改革的几点建议 (4)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

1.实现政企分开加强行业监督 (4)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4)

3.通过上市融资 (4)

(二)加强政府政策指导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4)

1.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4)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5)

3.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5)

(三)完善员工管理机制 (5)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5)

2.加大基层站段教育投入 (5)

3.大力开展优质服务 (5)

一、铁路运输业改革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应该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政企分开、依法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以间接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现有的铁路运输企业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造,是资产边界不清、政企合一的企业,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名义上被冠以“法人”地位,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具备法人财产权,并不真正完整地拥有对其财产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企业不能在市场活动中自负盈亏,而是由铁道部承担着铁路运输全行业的最终盈亏责任。由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并非主要决定于自身经营状况,导致了企业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和足够的积极性。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性铁路建设而没有直接有效的补偿,其无力偿还的各种债务最终又落到国家财政上。为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铁路体制进行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界定清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需要

我国的铁路垄断是一种行政性垄断,而非是技术性垄断,行政性垄断是一种制度性、扼杀竞争机制的垄断形式。由于企业对配给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社会需求(尤其是服务质量方面)得不到满足。虽说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全世界最高,但它主要是我国运输需求量大和路网不足的结果,从全路240多万人计算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世界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再则,由于铁路多经企业依附于运输主业,无法真实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主业和”吃”主业,这也是铁路亏损、职工福利待遇增加的一个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说是现在的铁路体制问题造成了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受损。

铁路运输生产的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分散性的特点,虽然运输层面的生产经营具有网络化、规模化的要求,但它并不具备明显的成本弱增性的自然垄断特性,基本上如同航空运输一样可以由多个公司进行经营,特别是我国地域广阔,如果只有一家铁路公司经营,规模庞大,管理环节多,信息的直接有效反映受到影响,内部组织追加的交易成本必然上升以及可能导致生产要素的不能最佳使用。如果由多个达到最小有效规模以上的公司经营,则会形成市场竞争,竞争是反垄断最有效的力量,也是维护和提高消费者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在竞争的环境下,所有企业的刺激机制是建立在可比较的绩效标准基础上,从而会促使企业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和技术水平、积极有效地控制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使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福利增加。

(三)消除社会资金进入铁路的体制性障碍的需要

铁路运输业改革既是打破垄断,也是铁路自我发展的要求。在我国运输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铁路能力供给不足、发展落后于公路等其它运输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铁路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严重不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社会资金难以进入。行政性垄断、网运一体化和铁路投资的资金密集性对社会资金形成了高深壁垒。

解决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增加铁路能力供给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快铁路体制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通过制度创新,降低社会资金进入的门槛和引入竞争机制。“网运分离”为社会

资金进入运输领域和投资建设铁路基础设施提供了可能。

(四)国外铁路运输业改革发展的经验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铁路不但具有运能大、运距长、全天候、投资少、成本低的特点,而且具有安全、节能、污染小、占地少的优势。这种技术优势同时兼顾了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其它行业的改革实践,消除市场进入壁垒、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目的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

(五)经济发展要求铁路改革适应

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提供了新的途径加速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将商业化条件好的铁道线路上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样既能够缓解资金困难,还能够改善铁路企业的公司治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面向市场。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些铁道线路有着良好的业务保障,上市必将能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另外,通过上市还能够择机出售一部分国有股,收回一部分现金用于偿还债务,这对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加速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代工全社会运输要求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为此,铁路发展必须实现新的跨越,使运输能力能快速的扩充,技术装备要全面更新,服务质量要有全新的飞跃,才能适应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铁路运输业必须改革运输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建立“竞争-协作”机制,当好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先行,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

(一)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铁路运输业的政企合一

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国家仍通过铁道部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管制,铁道部依然掌握着全路的主要生产、经营、投资、分配权力,既是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行政职能,又有从事生产经营铁路业的职能;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权,又有资产经营权;既是行业法规、条例的制定者,又是这些法规和条例的执行者,而被赋予法人地位的各铁路局成为虚拟法人,既不具备法人财产权,也不具备完整的生产经营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铁路在运输市场中份额下跌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这种政企合一的状况,将势必影响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2.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

历史证明,凡是打破行业垄断的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维持垄断的行业都将发展缓慢并将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正是依靠这种行业垄断方式,为铁路营造出了生存的空间,造成国家授权下的垄断力量和官本位的烙印。这种制度造成铁路运输企业及铁路企业的内部人员,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对运营效益、服务质量麻木不仁,办事效率低下。

3.管理体制滞后致使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上依然有许多沿用着传统的手段:检查工作频繁,不是指导工作,而是查找问题、事故发生后,强调事后分析和一次性处理、人治多于法治、人才层层推荐制等弊端。理论强调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实践中却难以从根本上去改变,工作中标准化作业落实不到位,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单一。铁路内部教育和培养职工激励机制不到位,人员选用上过于集中很难达到公平公正、缺少对职工素质提升的机制等,严重挫伤广大铁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铁路运输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已势在必行。国务院批准铁路从2008年起实行“大包干”,要改变铁路运输业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状况,朝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负盈亏、依靠自己来发展。要求铁路运输业要善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培育人才和聚集人才。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法律和管理素质的要求,要求其在“依法治企”的前提下学会对企业进行更科学的管理,来适应这次大改革的需要。

(二)铁路运输业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在客运方面,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的运输能力上,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尤其是春运期间,万人排队、一票难求的状况依然如故。旅客列车大量晚点、普遍存在超员现象,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运输能力不足更加明显,客流量剧增,很多车站人满为患,列车几乎趟趟爆满,铁路内部尽管抽调了许多其他部门人员增援客运部门,但仍然是疲于奔命。在货运方面,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炭、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造成电力供应不足,致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等。现今因铁路总体规模发展的不足致使的运输质量下降,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滞后

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

三、关于铁路运输业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实现政企分开加强行业监督

铁路的改革关键是政企分开,清晰产权,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促进铁路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深化投融资改革是推进铁路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要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建设经营。

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通过铁路资产重组,把原来铁道部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职能剥离出来交还给铁路运输企业,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改革铁路企业财产权力制度,铁道部与所属企业“脱钩”,将铁路资产管理全部移交给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管理铁路国有资产。改革后的铁路管理职能将转到全行业管理上,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重要的规章制度以及市场规则等,并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强监管力量,(或授权独立的监管机构)依法客观公正地履行行业监管职能。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铁路改革一直是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铁路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多渠道铁路建设融资制度。中国铁路将在今后的其他项目中应该尝试多渠道的投资方式,改善投融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状况,改变过去铁路内部多个利益主体经营同一业务,资产分散、利益分割、无序竞争的局面,确立了专业运输市场的主体地位。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在投资主体上,从中央政府投资为主,转变为政府投资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境内外企业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加大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路的力度;在筹资渠道上,从中央财政性资金及国内贷款为主,拓宽到财政投入、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利用外资等多渠道筹资;在融资方式上,从以银行贷款为主,扩展到多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计划、票据贴现等多方式融资,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二)加强政府政策指导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1.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

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省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三)完善员工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铁路运输业近年来在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已认识到完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首先,铁路运输业应当设立专门的激励机制部门。激励机制部门的工作者至少应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关于人的心理、行为及其本性的一些知识。其次,激励机制部门应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政策、改进激励制度并为职工设计一整套科学的职业生涯方案,侧重点放在人的开发和培训。激励机制部门要以人为核心,注重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开发,根本出发点着眼于人,而不能着眼于事。要改变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拓宽渠道选人,大胆突破旧框框,冲破旧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开发和成长的障碍,并通过发挥人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持续的源动力。激励机制部门要加强职工的价值观教育,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要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造环境和条件。注重宣传模范职工典型和榜样的教育作用。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要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不同特点人群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人不同发展时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2.加大基层站段教育投入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提出,必将带动铁路发展观念的更新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应地铁路运输业各基层站段应加大教育的投入,以适应铁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大部分铁路职工的技术、安全相关知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发展的需要,安全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还需要不断提高。为此就必须要增加教育投入,一方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铁路高等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逐步建立一批固定的铁路现代化培训基地,为铁路当前人才的培训和未来人才的储备创造条件。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网络培训。这样铁路职工就可随时将其下载并自行学习,使培训更快捷、更便利,并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培训时间不得低于国家有关规定,而且还要定期对基层如车间、班组的职工进行现场培训,并使其制度化,保证真正做到保质保量,从而真正提高铁路职工的整体业务水平。

3.大力开展优质服务

铁路运输业应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铁路客票发售机制,方便旅客出行。主要包括:开通电话订票、加

大窗口售票力度、预订票实行顺延售票制、严格规范售票行为、实行信息公开透明的售票制度和在各大中城市开通自动售票机的服务等措施。在货运方面,要简化货运手续,不断提高铁路职工的服务质量。

规范服务礼仪,严格选拔上岗人员。开展英语、手语、礼仪、安保等内容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选拔的服务人员上岗,热心为来自五洲四海的宾朋提供购票、乘车、咨询等服务。开展“接力式”联程服务,热心周到为老、弱、病、残、孕旅客提供购票、候车、进站、上车“四优先”服务在售票大厅、进站口、候车室、站台等旅客集中地点,为旅客提供问讯、引导、行李搬运等服务。

参考文献:

[1]舒英杰.关于我国铁路规制改革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江书陆.论我国铁路运输业组织结构的重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吴效葵,陶思宇,查伟雄.铁路运输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

[4]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

[5]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4.

[6]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4.

[7]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8]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9]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10]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2.

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11-20T16:31:53.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龙菲 [导读] 摘要:运输是我们国家发展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交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早期,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体系的主力军,在交通体系逐渐完善,交通方式逐渐多元化的现在,铁路运输仍然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运输是我们国家发展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交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早期,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体系的主力军,在交通体系逐渐完善,交通方式逐渐多元化的现在,铁路运输仍然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所以面对现在铁路管理的问题,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之中,铁路运输要直面危机,运用自己的新型管理方式来获取一席之地。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管理是铁路运输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铁路运输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加强对铁路运输的管理可以使铁路运输变得更为安全和快捷,从而在更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内确保货物能够安全的到达指定目的地。第二,加强对铁路运输的管理可以提升铁路的运输效率,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铁路运输就代表着效率低下,而对铁路运输加强管理既能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又能提高其经济效益。第三,对铁路运输加强管理可以使铁路实现健康发展并且促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铁路运输管理的局限性,才能为铁路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 2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落后的信息管理模式 落后的信息管理模式使得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差错率很高,所以这就导致就算客户能够实时了解货物在途中的运行位置也不能从本质上提高顾客对于铁路运输的满意度,所以这个问题给铁路运输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在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重视,信息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信息化投入的力度不够致使硬件设施的不足,其二是其软实力不足造成其发展缓慢。 2.2僵化的营销管理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铁路运输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供求关系完全失去平衡,再加上铁路运输的相关企业不思进取,对于铁路运输的营销管理模式不加以重视,客户的来源也多是通过被动的形式,基本上不会主动地去吸引顾客,所以这些成为了铁路营销管理僵化的导火索。而铁路相关企业僵化的营销管理表现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没有建立完整的价格浮动体系,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价格的变化不大甚至是毫无变化,因为价格是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一手段的话,相应的功效也就不能发挥出来[2]。其二是服务态度的问题,顾客普遍反映在铁路运输上得不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因为铁路的管理模式长期疏于管理,所以也不会有人或者是有条令来对他们进行约束,所以就导致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差,以上两点都展示出铁路营销管理模式的僵化以及给铁路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3安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对于铁路运输来说,一直以来,安全管理都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而我们国家的这方面的工作,之所以还不能适应这个时代要求,是因为相对宽泛的安全管理体制下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落后而不够健全的。在这个方面,既有安全管理有效性不强的原因,也有技术性管理方案的极度缺乏方面的原因。安全管理,受此影响,并不能做到自细节处入手,而严格地落到实处。就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而言,在许多时候,不少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甚至出现了对于存在问题解决上的束手无策的尴尬状况。这一方面是形式化的严重而导致了管理程序的僵化甚至是在外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下的混乱,另一方面是对于安全的管理,在方式方法方面的严重不到位。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铁路部门,无论是相关的数据管理,还是信息的传递,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在信息交流和互动方面,既不能做到系统化,更不能做到专业化,安全管理执行力也因此而非常欠缺。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上面重视下面动,上面忽视,下面无视的普遍责任意识缺乏的不正常现象。也就是说,缺乏制度的根本保证,使得常规的工作也经常出现忽松忽紧的不正常现象。也正是因为在监管体制方面,有着连续性差的“软肋”,才使得运输安全难以达到确切保证。 3铁路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加快信息建设 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之中,信息化是运输行业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高水平的信息化对应的就是高效率的运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铁路的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那么铁路运输在早期建立起来的优势就会消失殆尽。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又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它的广泛关注,因为铁路未来的发展是完全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的,结合铁路运输信息化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来进行整改。在硬件层面上,需要采购更多更优质的信息设备,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运输信息中心,使得硬件设备能够存在于铁路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软件层面上出发,要及时剔除那些老旧的信息系统,而是要结合铁路系统的自身情况来建立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2完善员工管理制度 铁路运输的运转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他们是铁路运输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所以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相关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实践。首先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员工制度,通过制度来使员工的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有序化,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员工外在的约束力,可以让员工少犯一些主观上的错误。其次是要建立激励员工的相关机制,将多种激励方式结合起来激活员工的热情,使得激励的效果最大化。最后是要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式,让员工的绩效水平与工资直接挂钩,这样一来,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员工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 3.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①在安全管理规范上进行完善,根据铁路货运的实际情况,从细节出发进一步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让从业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有规可依,通过详细具体的安全管理条例减少货运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概率。②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增加货运安全系统协调联动能力,在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可以最快速地进行反馈和解决。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监督安全管理的落

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预测 展望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落实,我国经济在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质量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仍将延续。“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会”发布的2018中国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前高后低趋势,1季度为6.8%左右,2、3季度为6.7%左右,4季度为6.5%左右,全年增速为6.7%左右,整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展望201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将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将为交通运输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及未来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发生全面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交通强国战略将加快落实,都对交通运输业整体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2017年12月25日,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18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与上年目标基本持平。考虑到换届完成后,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投资动机,且地方政府在手资金充裕,2018年交通运输实际完成投资额或将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可以预计的是,作为周期性行业,交通运输业将基本保持与宏观经济同步,主要指标仍将处于合理运行区间。

第二节铁路建设业指标预测 一、总体规划 (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6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修订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本),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的铁路网络。 表1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修订) 至2020年的规划方案建设项目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高速铁路网路建设,主要包括“八纵”和“八横”;第二是城际铁路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关中、北部湾、滇中、黔中、天山北坡、宁夏沿黄、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建成城际铁路骨干通道。第三是普通铁路网路建设,包括改扩能改造建设和新建铁路。 (二)2018年规划 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陆续有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西安至江油段、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等项目投产运营,投产里程3038公里。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中西部地区(含东三省)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公里。目前2017年拟新开工项目已批复可研项目49项,开工建设35项。京张高铁建设、雄安新区铁路布局规划调整、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规划等工作取得重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就要求我们要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对其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在铁路运输中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很多货物在运输方面出现了问题,这就导致客户对自己所采购的货物不能实时了解其运输状态,更为严重的会造成运输错误的现象,以致于客户对铁路运输严重不满,从而使铁路运输的发展受到阻碍。铁路运输管理信息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两个方面,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是由于铁路运输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的了解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致使铁路在硬件设施配套方面资金不足,设施不全;在软件配置方面主要是由于铁路运输管理总公司缺乏对各个分部运输管理工作体系的调整,以致于软件设施得不到相应的使用。 1.2缺乏健全的员工管理体制 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往往综合素质欠佳,在自身专业管理方法和技术上匮乏,致使铁路运输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另外,在员工在上岗之后,铁路运输管理中心也没有健全的培训机构,对新进员工进行及时的专业培训,并且对员工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员工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低下。 1.3缺乏正确营销方式的引导 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各项运输方式的增多,使铁路运输已经渐渐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况,但在铁路运输管理方面仍然沿用以往的营销方式,不能根据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导致铁路运输在人们需求方面得不到满足,处于萎靡不振的现象当中。 2、提升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用到铁路管理当中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已渗入到了各个领域、行业当中,那么在铁路管理中也要如此。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铁路管理当中不仅可以改善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助于工作效率多的提升。要想使信息技术完全应用到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当中,就必须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两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就要求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在铁路运输管理的总部内设立一个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使之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再通过这个系统给各个铁路运输管理分部提供具体而全面的现代化硬件设备;在软件配置方面,要依据铁路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来调整,对运输系统的货运和客运工作流程进行详细地了解,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完各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滞后,在依据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完善的运输管理系统。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管理机制 虽然在铁路的运输管理工作中有很多部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在铁路运输方面的人力还是不能够被自动化所替代的,在铁路管理当中人力资源依然是其管理工作的主体,对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员工管理机制,以保证铁路运输管理的正常运行。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对运输管理内部人员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管理体制,可以对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避免员工因为自身原因造成工作上的疏忽;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主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来开展,依据铁路的工作环境和内容的不同,适时适当的制定出不同时间限制的激励方案,以确保激励机制可以在整个铁路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最后,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员工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2.3转变以往的营销方式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论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李燕山 论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摘要: 铁路,国家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而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铁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相当于动脉对于一个人的作用,所以铁路发展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铁路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在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我国铁路已经经历了六次提速,速度明显提高,此外,高铁发展迅猛,其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设施国民经济运输方式问题成就提速高铁技术水平 一、发展历史来温习 众所周知,中国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他们认为铁路是“洋玩意”,修铁路会败坏我们社会的风气,破坏天国的风水。于是,当别国的铁路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清政府还在为做着天朝之国的白日梦。幸亏,随着有识之士揭竿而起,纷纷革命,改写我国历史方向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总的来说,我国铁路建设经历了抵制、尝试、认可、发展的历程,直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成立后铁路发展的主要发展情况 1、1949——1958年9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108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56.4公里(不含地方铁路及企业专用线,此一时期主要是铁路建设的规划期)。 2、1958——1978年20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24992公里,平均每年增加1249.6公里(不含地方铁路、企业专用线及一批在建未通车铁路)。 3、1978——1996年18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3200公里,平均每年增加733.3公里(包括合资铁路3043公里、地方铁路5210公里)。 4、高速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后,党把铁路建设放在重中位置,2005年1月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建设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直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建成大大提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与趋势 摘要:目前我国的交通形式不容乐观,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单单靠增加道路面积来缓解这一状况是不行的。在这种状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就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如果只是盲目的兴建地铁或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将会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做好此阶段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来指导当前的轨道交通的建设,让轨道交通能真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本文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谈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当前情况预计未来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关键字:交通拥堵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首先,从我国大城市交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始谈谈轨道交通发展的背景。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很高一般城市都在30%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来开始有较快的发展,1991—1995年全国城市道路面积率分别为5.6%, 6.1%,6.5%, 7.8%,8.2%,呈现逐步增长趋势,部分城市高于该值,但一般小于15%。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用地比例为8%-15%(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宜为15% ~20%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道路容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无法完全依赖地面常规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 2.汽车增长速度快 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100。美元是国民经济产生结构变化乃至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整个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支出、交通需求将迅速增加家用小汽车发展最快。考虑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储蓄等客观实际因素家用小汽车的快速发展期可推迟到人均GDP达到2000至3000美元阶段。2001年,江苏省人均GDP折合1560美元其中南京超过2500美元、无锡超过3700美元、苏州超过3600美元、常州超过2300美元,这些城市已经达到了小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在给城市交通带来严峻的考验闭。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网大多是密度低、干道间距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从本质上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化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城市交通系统资源消耗严重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我国的城市交通用地比例会逐年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以每年400万—600万亩的速度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机动车交通的便利,居民会在郊区选择面积大的住宅使城市面积扩大间接占用土地资源而这种间接的用地量通常远大于交通的直接用地量。交通运输中的能源消耗也是非常高的。在美国,交通燃油能耗为总燃油能耗的60%,其中73%为汽车交通所消耗。我国目前机动车拥有总量有限.人均机动车拥有量较低,交通能耗与总能耗的比例还不是很高燃油消耗中交通所占比例一般在30%左右。随着道路交通的逐步机动化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比重会逐年增加。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资源供给的非均衡利用矛盾已日趋突出。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东经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指导教师: 学号:姓名: 院(部)专业2011届山东经济学院教务处制年月日 NO : 经济与城市管理经济学2011411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山东经济学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经济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我国铁路运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业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体制发展,铁路运输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现阶段我过铁路运输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铁路运输业的政企合一;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管理体制滞后致使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滞后。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来实现企业制度;加强政府政策指导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把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完善员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基层站段教育投入,大力开展优质服务。 关键词:铁路运输;经济发展;改革;经营模式

中国铁路现状

中国铁路现状 【技术装备】【铁路网络】【等级与分类】【运输特点】 技术装备 我国铁路建设与技术装备,自解放后近50年间,尤其自70年代末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从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到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系统等方面,技术装备的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已经达到国际70年代末期的水平,部分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还居世界领先水平。 1、运输设备数量 到199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57566km,复线里程19046km,电气化里程12027km,内燃牵引里程30940km,机车保有量15335台(其中内燃机车9583台,电力机车2821台),货车保有量437686辆,客车保有量34346辆。 2、技术装备水平 铁道线路 我国主要干线线路技术水平,全部属一级线路,部分一级线路已经实现无缝线路或超长无缝线路化。我国从1958年开始铺设无缝线路,目前有无缝线路近2万km。一根轨条的长度一般与闭塞分区相配合,长1~2km,采用60kg或75kg钢轨,铺设2.6m长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高扣压力的弹条扣件,选用硬质道渣等,提高整个轨道框架的刚度,用以满足高速

列车运行时对线路的高需求。目前还有近4万km的线路属于一般轨道结构的线路。 机车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在种类上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列。韶山8型机车试验运行速度可达到240km,我国又跨进具有高速列车的行列,在机车的质量上几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997年末,全路机车保有量为15335台,其中内燃机车9583台,占机车总量的62.50%,电力机车2821台,占机车总量的18.40%,蒸气机车2931台,占机车总量的19.12%。全路内电牵引率为80.90%,蒸气牵引率19.10%。蒸气机车已于1988年停止生产。担负我国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的主要内燃、电力机车型号为:电力货运机车有韶山6B,韶山7,韶山7B,韶山4B,韶山4C;电力客运机车有韶山8,韶山7(客)。内燃货运机车主要有东风6,东风8,东风8B,东风4D,东风11(主要为东风4和东风8系列)。我国机车制造技术与机车车身技术水平,在过去的发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其机车的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在机车使用的可靠性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故障率偏高,无故障周期短,应用成本高等在若干关键新技术应用方面,诸如三相交流传动,径向转动架,高速大功率与故障导向安全自控系统等方面都还需进一步研究。 车辆 我国解放前没有自己的车辆工业,线路上跑的车体是从国外买来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从多方面出发,介绍了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对轨道交通的未来的展望和发展对策。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动因,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With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bility, traffic congestion is rapidly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raints for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rail traffic which is energy conservation, fast-arrived and having an excellent transportation ability has aris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s rail traffic, analyses problems which can be fac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ail traffic and provide the blueprint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Rail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motivation,existed problem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扩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载客量高、占地面积少、环境外部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发展轨道交通、建设集约型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我国大中型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出路。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1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学习资料

论题: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章铁路运输 1.1铁路运输的概述 1.11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 1.12铁路运输的特点 1.2铁路运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2章我国铁路运输现状 2.1铁路运输当前存在的问题 2.2铁路运输的发展对策 摘要: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运输方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铁路运输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等特点,具有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的优势,适合于长距离货物。发展铁路运输,推动铁路运输高速高效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讲述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特点,论述铁路运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做出一系列对策分析,使铁路运输朝高速化发展。 关键词: 铁路运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策分析

1章铁路运输 1.1铁路运输的概述 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陆地运输方式,它是使用机动车牵引车辆,用以载运旅客和货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的一种运输方式。 1.11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概况 1.我国铁路建设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建铁路干线已经从沿海伸入中部和广大的西南,西北地区,过去铁路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已得到逐步改善。我国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三横、四纵、三网和关内外三线为骨架,连接着众多的支线、辅助线、专用线,可通达全国的省市区的铁路网。 截至2010年底,由于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迅速增长,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比上年增加5660.7公里、增长6.6%,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铁路货运量288224万吨,国家铁路货物周转量(含行包)21954亿吨公里,完成货物运费收入1281亿元。全国国家铁路建有车站5576个。仅2010年全年投产新线4908.4公里、复线3792.4公里、电气化铁路6029.7公里。并且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拥有移动设备数量也居于世界前列。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94万台,其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3372台。铁路客车拥有量达到5.21万辆,其中空调车3.66万辆,占70.3%。国家铁路货车保有量也已达到622284辆。 2.我国铁路运输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运输中无论是旅客运输量还是货物运输量,都呈现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目录 第一节贵州省................................................... 3. 一、............................................ 行业发展现状 3. 二、................................................ 重点项目 3. 三、................................................ 行业特征 5. 四、................................................ 发展趋势 5.第二节内蒙古自治区............................................. 6. 一、............................................ 行业发展现状 6. 二、................................................ 重点项目7. 三、................................................ 行业特征9. 四、................................................ 发展趋势9.第三节云南省.................................................. 9. 一、............................................ 行业发展现状9 二、................................................ 重点项目10 三、................................................ 行业特征 1.1 四、................................................ 发展趋势 1.1第四节新疆.................................................... 1.2 一、............................................ 行业发展现状12 二、................................................ 重点项目13 三、................................................ 行业特征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