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嵇彩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

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四)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

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题

11×1=15×1=19×1=23×1=27×1=79×1=83×1=11×2=15×2=19×2=23×2=27×2=79×2=83×2=11×3=15×3=19×3=23×3=27×3=79×3=83×3=11×4=15×4=19×4=23×4=27×4=79×4=83×4=11×5=15×5=19×5=23×5=27×5=79×5=83×5=11×6=15×6=19×6=23×6=27×6=79×6=83×6=11×7=15×7=19×7=23×7=27×7=79×7=83×7=11×8=

15×8=19×8=23×8=27×8=79×8=83×8=11×9=15×9=19×9=23×9=27×9=79×9=83×9=12×1=16×1=12×2=16×2=12×3=16×3=12×4=16×4=12×5=16×5=12×6=16×6=12×7=16×7=12×8=16×8=12×9=16×9=13×1=17×1=13×2=17×2=13×3=17×3=13×4=17×4=13×5=17×5=13×6=17×6=13×7=17×7=13×8=17×8=13×9=17×9=14×1=

18×1=14×2=18×2=14×3=18×3=14×4=18×4=14×5=18×5=14×6=18×6=14×7=18×7=14×8=18×8=14×9=18×9=31×1=35×1=31×2=35×2=31×3=35×3=31×4=35×4=31×5=35×5=31×6=35×6=20×1=24×1=20×2=24×2=20×3=24×3=20×4=24×4=20×5=24×5=20×6=24×6=20×7=24×7=20×8=24×8=20×9=24×9=21×1=25×1=21×2=

最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练习题-(1)

口算练习 18X 5 = 29X 4= 37X 3= 15X 9= 28X 2= 25 X 8 = 34X 3= 48X 7= 58X 3= 37X 2= 17X 8 = 38X 3= 29X 4= 19X 9= 2X 29= 35 X 5 = 43X 7= 55X 9= 13X 10= 19X 9= 14 X 4=11 X 7=28X 4= 4X 25= 70X 7= 80 X 5 = 74X 7= 84X 5= 89X 9= 5X 11= 35X 20=24X 5=17X 4=50X 5=25X 5= 23X 3=25X 3=24X 3= 35X 2= 19X5= 27 X 4 = 21 X 8= 35X 3= 55X 1 = 27X 9= 37 X 5 = 45X 9= 57X 3= 3X 24= 55X 8= 12X 7 = 88X 2= 57X 9= 40X 25= 23X 9= 27 X 8 = 35X 5= 44X 7= 15X 2= 25X 9= 38 X 5 = 45X 2= 5X 17= 14X 9= 35X 3= 18X 7 = 28X 4= 4X 25= 74X 7= 14X 5= 39 X 3 = 27X 3= 33X 3= 29X 2= 24X 3= 37 X 9 = 15X 3= 24X 2= 12X 9= 53X 8= 14X 7 = 19X 8= 23X 8= 55X 2= 24X 5= 24 X 5 = 125X 8= 40X 32= 30X 32=18X 5= 50 X 30= 15X 5= 29X 4= 37X 3= 15X 9= 25 X 40= 18X 5= 28X 2= 25X 8= 44X 7= 19X 5= 28X 4= 35X 3= 15X 9= 28X 2=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快乐的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 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宁阳县第三小学周云 课题: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准备:小方块、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意义;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预习提纲: 1.观察信息图,在情境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尝试解决问题。 3.用小棒或木块摆一摆,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体育大课间的表演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解读信息 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二)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2=”和“12×3=”。明确为什么这样列式?自主猜想 想一想,20×2和12×3分别等于多少呢?

二、操作探索,创编竖式。 (一)20×2等于多少呢? 1.自己探索计算结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2捆小棒(每捆10根)共20根,摆这样的2份就是2个20相加,一共是40根小棒; 方法二:根据乘法的意义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20×2表示2个20相加,即20+20=40; 方法三: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是40. 3.肯定每种口算方法。 4.迁移练习:如果跳舞的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20人,一共有多少人?4个小组、5个小组呢?(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4 ×3= 7 ×8= 5×6= 40×3= 70×8= 5×60= 2、争当口算大王 40×6 50×3 60×5 4×40 8×50 20×8 9×50 70×7 7×20 3.自主练习:青蛙跳荷叶 4.自主练习 一辆大货车可以装货物20吨。根据这个信息,将下表补充完整 车辆数 2 3 4 5 6 装货物的吨数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姓名:计时:家长签名: 39×6= 95×8=37×6= 19×8=42×5=30×5=100×5= 69×5=73×7=28×4= 14×8= 27×7=11×9=14×7=16×4=44×8=70×3= 39×5=24×5=93×3=28×7=80×8=52×7=55×6=60×6=71×8=39×7=33×8=80×3=6×10=9×70= 14×2=28×5=38×7=55×7=36×9=21×7= 58×2=65×9=45×7=60×4=18×6= 7×34=19×8=84×5=36×4= 54×3=75×6=43×7=18×8=46×5=15×5=10×10=55×4=30×6= 42×6=60×9=24×3=55×2=68×9=57×5=31×5=88×4= 32×7=30×3=18×7=78×4=39×6=75×7=28×6=36×9= 28×8=12×8=65×2= 16×7=19×9=27×3= 25×5= 45×7=56×9=

姓名:计时:家长签名: 49×5= 92×8=36×6= 32×5=22×6=40×5=100×5= 62×5=72×7=48×4= 17×8= 47×9=13×9=15×7=54×3=24×6=56×3= 33×5=26×5=92×5=48×7=50×8=51×7=56×8=67×6=76×8=42×4=32×9=90×3=8×50=4×80= 17×2=65×5=33×6=35×9=32×6=26×7= 54×4=67×9=45×7=50×4=12×5= 6×44=13×8=83×5=35×8= 52×6=74×6=55×7=12×9=49×5=75×5=10×10=57×5=80×6= 46×6=60×6=29×3=56×2=64×9=54×5=38×5=89×7= 35×7=60×3=17×7=73×4=62×6=71×3=64×6=66×5= 24×5=12×7=69×2= 56×4=17×9=24×3= 35×5= 45×7=55×9=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案(修改)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 金茂小学余璐 一、教学目标 1、从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运算的含义; 2、根据已有知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验个性化的算法,能用横式和竖式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3、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分拆成乘与加的形式,并能进行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接说出得数 4×6= 8×7= 5×3= 5×30= 5×3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3×12 师归纳:把十几分成10和几,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所得的积相加。 (二)揭示课题 1、从图片里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买3箱需要多少钱?) 3、需要哪些条件?(每箱要42元、3箱) 4、出示数量关系:总价=每箱的价格×箱数 5、列式?3×42 6、3是一个一位数、42是一个两位数,出示课题【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三)自主学习,探寻乘法的横式计算的算法 1、请出“简图”,学生尝试画“42” 一条表示一个十,一点表示一个一 看图回答“()个十和()个一合成()” 2、3×42是什么意思?3个42连加。画这样的3份。

3、小组讨论,在简图上圈一圈,想一想、写一写3×42的计算方法。 4、集体交流 (1)同数连加 3×42就是3个42连加:42+42+42=126 (2)递等式 (3)分步计算(分拆) 先圈了几个几?3个40 写成算式:3×40=120 又圈了几个几?3个2 写成算式:3×2=6 (以上两个步骤可以交换) 这是把42分拆成了几和几?40和2,再分别×3。 把两次所得的乘积合在一起, 算式是:120+6=126 比较递等式与分步计算两种算法:形式不同,算理相同。 (4)竖式(略) 5、比较同数连加与横式分拆两种方法的区别: 引导:如果9×42用同数连加,不方便 横式分拆更方便 6、回顾“横式分拆”: 全班一起回答:计算3×42 先算:3×40=120 再算:3×2=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两位数乘一位数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两位数乘一位数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10+10+10 =× 13+13 =× 26+26 =× 二、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 12+12+12=36(本) *12×3=(本) *10×3=30(本) 2×3 =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 嵇彩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

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四)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案及练习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知识要点】: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例1 40×3= 800×6= 20×5= 2×80= 3×90= 400×4= 7×500= 900×4= 8×500= 90×2= 50×6= 50×6=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注意结果要用≈。书写格式:8 6×45≈4500 例2 39×5≈ 303×7≈ 57×6≈ 89×4≈ 899×8≈ 49×6≈ 502×3≈ 797×3≈ 88×7 ≈ 695×4≈ 83×3≈ 312×9≈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计算时注意两点: 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2)加错进上来的数。(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例3 23×3= 41×2= 32×4= 48×8=

58×6= 67×9= 82×5= 73×6= 45×6= 24×9= 77×8= 95×6=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口诀: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被减数=差+减数 例4 326×5= 517×3= 426×7= 285×8= 624×6= 152×8= 397×4= 196×8=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1》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1》教案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跳舞的知识,来认识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运动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那跳舞呢?大家一定也会很喜欢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学生跳舞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生列算式:20×2=40(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生列式:12×3=36(人),说算理。

(3)小练习:10×3;14×4(指名说算理、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 2×3=3×5=5×4=4×2= 20×3=30×5=50×4=4×20= 200×3=300×5=500×4=4×200= 2.估一估,连一连。 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案

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第3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简单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的数学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课件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仔细观察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2)质疑: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2.口述列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会列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2×4=) 3.尝试计算。 提问:“12×4”该如何计算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其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教师收集并展示,有选择性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讨论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说明原因。 (1)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交流,并说明理由。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好理解,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一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会比较麻烦。方法二不管因数是几都能计算。) 2.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教师: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请同学们试试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2)教师指定学生板书讨论结果。 (3)让板书的两位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1:先用2和4相乘得8,再用10和4相乘得40,40加8得48。学生2:先用个位上的2和4相乘得8,把8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4相乘得4,表示4个十,也就是40,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4直接写在十位上。 (4)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评论:用乘法竖式计算更简便。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1)教师:(课件演示)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85~8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的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明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图与算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书写的过程,学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指板书),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简单的乘法算式掌握得怎么样。我们首先开着小火车来说一说第一小题;第二小题把加法算式换成乘法算式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说出答案,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新课之前,教师设计了两道复习题,第一小题是围绕乘法口诀来的,第二小题是为20+20=20×2做好铺垫。为新知识的学习埋好伏笔。 二、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一)导入

1.请看大屏幕,老师要带大家去校园里里瞧一瞧:同学们,此时他们在干什么?(跳舞) 图1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三(1)班跳舞的有多少人? 预设2:三(2)班跳舞的有多少人? 师:我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板书要解决的问题:三(1)跳舞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新知的学习去。 (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1:20×2 预设2:2×20 师板书:20×2 并强调这两个算式都可以。 师:这道题你想用什么方法得到答案?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也可以用笔算一算。得到答案后就坐正。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位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的,老师请他到前面来给大家摆一摆。 图2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题卡

两位数×一位数(口算题卡) 整十数必须背得 其他数字抽背 20-90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11×2=22 11×3=33 11×4=44 11×5=55 11×6=66 11×7=77 11×8=88 11×9=99 12×2=24 12×3=36 12×4=48 12×5=60 12×6=72 12×7=84 12×8=96 12×9=108 13×2=26 13×3=39 13×4=52 13×5=65 13×6=78 13×7=91 13×8=104 13×9=117 14×2=28 14×3=42 14×4=56 14×5=70 14×6=84 14×7=98 14×8=112 14×9=126 15×2=30 15×3=45 15×4=60 15×5=75 15×6=90 15×7=105 15×8=120 15×9=135 16×2=32 16×3=48 16×4=64 16×5=80 16×6=96 16×7=112 16×8=128 16×9=144 17×2=34 17×3=51 17×4=68 17×5=85 17×6=102 17×7=119 17×8=136 17×9=153 18×2=36 18×3=54 18×4=72 18×5=90 18×6=108 18×7=126 18×8=144 18×9=162 19×2=38 19×3=57 19×4=76 19×5=95 19×6=114 19×7=133 19×8=152 19×9=171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

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自由发言。 2.问:爸爸摘的这6筐梨共有多少千克?你会怎样做?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把每筐梨都称一称,然后把每筐的重量加起来得出总重量;6筐梨的重量可以不是精确的数字,用估算的方法即可。)3.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例3问题(1):“6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②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学生1:32×6≈180(kg),把32看作30来计算。 学生2:因为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计算,即30+30+30+30+30+30=180(kg)。 学生3:根据题意可以列式为32×6,因为只需要知道这6筐梨大概的重量,所以将32看成30,计算30×6=180(kg)就可以了……(2)引导学生对比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第三种方法较为简便、快速。问:这里应该用“=”还是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因为180是30×6的精确值,应该用“=”。 教师追问:180对于这道题来说是精确值吗? 学生讨论,思考得出180是这道题的估算结果。 (3)问:为什么把32看作30,而不看成40呢? 小组内讨论,并集体交流。 (因为30千克和32千克相差2千克,而40千克和32千克相差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练习题 (1)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班级:姓名: 18×6= 29×4= 37×3= 16×9= 28×2= 26×8= 34×3= 48×7= 68×3= 37×2= 17×8= 38×3= 29×4= 19×9= 2×29= 36×6= 43×7= 56×9= 13×1= 19×9= 14×4= 11×7= 28×4= 4×25= 70×7= 80×6= 74×7= 84×6= 89×9= 61×1= 35×1= 24×6= 17×4= 60×6= 26×5= 23×3= 26×1= 24×3= 36×2= 19×6= 27×4= 21×8= 36×3= 65×1= 27×9=

37×6= 45×9= 67×3= 3×24= 66×8= 12×7= 88×1= 57×9= 4×26= 23×9= 27×8= 35×6= 44×7= 16×2= 26×9= 38×6= 45×2= 67×1= 14×9= 36×3= 18×7= 28×4= 4×25= 74×7= 14×6= 39×3= 27×3= 33×3= 29×2= 24×3= 37×9= 15×3= 24×2= 12×9= 63×8= 一、我知道,我会填。 1、30是()个十,3个十乘4得()个十。就是()。 2、600是()个百,6个百乘5得()个百。就是()。 3、表示6个80的算式是(),结果是()。 4、计算200×8时,想法是:2乘8得16,在末尾添写()个0,就得到200×8的积了,积就是()。

二、口算,我最棒。 40×6=300×4= 50×9=300×1= 50×0=700×7=700×6=900×4= 9×70=4×600=2×400=3×30= 三、我是公正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4个70相加与70个4相加得数不同() 2、600×3就是:6个百×3=18个百=1800() 3、900×4,可先用9乘4得36,再在36末尾补上两个0得3600() 四、解决问题。 1、蔬菜公司卖出花菜600千克,卖出的白菜是花菜的5倍。卖出白菜多少千克 2、妈妈要买20千克大米,每千克大米4元,妈妈带90元钱够用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驿城区老河乡明德小学王玲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全册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既是表内乘法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将来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乘法计算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主要包括口算乘法、估算乘法、笔算乘法、解决问题和整理与复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这是小学生首次接触笔算乘法,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过程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探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出示:2×4= 10×4= 这些算式同学们会算吗?会算的计算出来。 那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一个式子,你们会算嘛? 12×4= 同学们知道这样的式子叫做什么吗,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种计算我们以前还没有学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教学例1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练习题 (1)

口算练习 18×5=29×4=37×3=15×9=28×2=25×8=34×3=48×7=58×3=37×2=17×8=38×3=29×4=19×9=2×29=35×5=43×7=55×9=13×10=19×9= 14×4= 11×7= 28×4=4×25=70×7=80×5=74×7=84×5=89×9=5×11= 35×20= 24×5= 17×4= 50×5= 25×5= 23×3= 25×3= 24×3=35×2=19×5=27×4=21×8=35×3=55×1=27×9=37×5=45×9=57×3=3×24=55×8=12×7=88×2=57×9=40×25=23×9=27×8=35×5=44×7=15×2=25×9=38×5=45×2=5×17=14×9=35×3=18×7=28×4=4×25=74×7=14×5=39×3=27×3=33×3=29×2=24×3=37×9=15×3=24×2=12×9=53×8=14×7=19×8=23×8=55×2=24×5=24×5=125×8=40×32=30×32= 18×5=50×30=15×5=29×4=37×3=15×9=25×40=18×5=28×2=25×8=44×7=19×5=28×4=35×3=15×9=28×2=23×8=34×3=44×7=23×3=37×4=

12×8=34×3=25×4=15×9=2×25=31×5=43×7=55×9=13×10=19×9= 14×4= 11×7= 28×4=4×25=70×7=80×5=74×7=84×5=89×9=5×11= 35×20= 24×5= 17×4= 50×5= 25×5= 23×3= 25×3= 24×3=35×2=19×5=27×4=21×8=35×3=55×1=27×9=37×5=45×9=57×3=3×24=55×8=12×7=88×2=57×9=40×25=23×9=27×8=35×5=44×7=15×2=25×9=38×5=45×2=5×17=14×9=35×3=18×7=28×4=4×25=74×7=14×5=39×3=27×3=33×3=29×2=24×3=37×9=15×3=24×2=12×9=53×8=14×7=19×8=23×8=55×2=24×5=24×5=125×8=40×32=30×32= 18×5=50×30=15×5=29×4=37×3=15×9=25×40=18×5=28×2=25×8=44×7=18×5=29×4=34×3=15×9=28×2=25×8=34×3=48×4=58×3=34×2=14×8=38×3=29×4=19×9=2×29=35×5=43×4=55×9=13×10=19×9= 14×4= 11×4= 28×4=4×25=40×4=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竖式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 2、学会乘法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3、在计算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算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进位叠加。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9+9= 6×5+4= 7×6+8= 4×7+3= 2、直接写答案。 2 3 9 4 4 6 × 3 × 2 × 2 意图:复习以抢答形式呈现: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为今天学习连续进位的乘法做良好的铺垫。 二、新课探究: 探寻笔算连续进位算法 媒体出示:如果4罐酸奶装一盒,23盒里有多少罐酸奶? 1、选择信息,列出横式 2、小组合作,寻找算法。 合作要求:尝试列竖式算一算:23盒里有多少罐酸奶?小组里说一说竖式算法。 3、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写出保留中间过程的竖式,方便学生掌握

2 3 2 3 × 4 ×14 12…4×3 9 2 8 0 …4×20 9 2 问:12是怎么得到的?80呢? 问:十位上的9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个位相乘满十,要向十位进1。然后再算完十位后不要忘了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师:计算时,可以先从个位算,也可以先从十位算。但简化成一般形式的时候,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简单。 4、小结:个位相乘满十,要向十位进1。然后再算完十位后不要忘了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计算时可以先从个位算,也可以先从十位算。但简化成一般形式的时候,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简单。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7×5= 5×18= 26×3= 6×15= 2、下面的算式算得对不对?对的在()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1 3 6 1 1 6 5 6 × 6 × 5 × 6 × 4 6 8 3 0 5 6 3 6 2 0 4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能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小结:笔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进位乘法,相同数位要对齐,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个位数,再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十位数,以此类推。遇到哪一位上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解读】 《两位数乘一位数》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信息窗一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笔算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本节课既要使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又要帮助他们优化计算策略,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充分体验解决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形成竖式的过程,借助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算理,并能正确地计算。 2、感悟蕴含于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有序的思考。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渗透估算意识 1、口算练习 出示:飞翔的小鸟衔来一张张口算题卡。 4×6= 5×8= 10×3= 5×10= 7×6= 20×4= 4×3= 9×2= 20×2= 10×6= 要求学生读算式说结果,最后四题进行抢答。 小结: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一位数,大家掌握得非常好。 【设计意图:借助卡通形象出示口算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活已有的认知经验,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烟台美景。请同学们跟随小鸟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校园图片。 提问:你想怎样把我们的校园装扮的更美丽? 动态出示园林叔叔运来的鲜花。 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追问:要求一共运来多少盆花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出示口算练习页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的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题

15×6=25×4=45×2=61×3=3×24=31×2=4×25=22×4=11×7= 70×7=32×3=11×9=80×6=72×7=14×2= 12×8=43×2=12×9=13×1=19×2= 25×8=34×2=48×2=25×4=2×23=15×4=33×3=25×2=62×3=35×2=35×2= 23×3= 24×3=15×2=25×8=45×2= 31×3= 24×2= 25×4= 80×9=24×5= 55×2= 12×2=13×2= 14×2= 15×2= 18×5= 23×3= 63×1=24×5= 4×25=15×4= 18×5= 32×3= 23×3= 29×2=34×2=24×3=65×2=26×2= 25×8=25×4=14×2=42×2=36×2=12×3=45×2= 25×2=35×2=15×6=60×6= 42×3= 26×2=92×3=42×2=24×2=82×4= 22×4=24×2=40×9=82×4= 51×5= 32×3=18×2=35×2=11×7= 15×8= 67×1=91×8=35×2=25×4= 14×4=35×2=37×2=4×25=33×3=89×1=23×2=27×2=15×3=

40×2=12×4=70×7=74×2=84×2=12×5=33×3=16×2=42×2=36×2=25×8=34×2=45×2=34×2=73×2=81×6=92×4=73×3=16×2=82×2=25×4=14×4= 33×2=80×6=91×9=2×92=15×2= 11×7= 91×1= 34×2= 15×3= 60×4= 25×2= 55×1= 32×3= 50×7= 21×6=42×3= 28×2= 25×8= 40×8= 32×3=75×2= 12×7= 43×2= 75×2= 45×2=31×2= 23×2= 120×6= 24×2= 21×4= 11×8= 23×3= 34×2= 43×2= 35×2= 13×3= 24×2= 40×5= 11×8= 45×2= 36×2= 22×3= 25×2= 25×3= 45×2= 44×2= 63×2= 50×7= 24×2= 27×1= 23×3= 20×6= 26×1= 41×3= 23×3= 16×2= 11×3= 15×5= 21×6= 62×2= 8×51= 22×4= 112×3= 21×7= 15×5= 24×5= 75×2= 14×3= 51×7= 111×8= 42×2= 63×3= 66×2= 15×4= 45×2= 65×2= 34×2= 4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