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为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和该指导原则为依据。通过对门诊西药房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评估并反馈给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本院门诊西药房2008年第3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处方。

1.2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每月上、中、下旬各1天处方,抽取25632张处方,使用抗生素处方13144张;共使用抗生素42种。

1.3方法对含抗茵药物的处方,分别进行归类,统计各类别口服和注射用抗菌药的品种数,使用频度,口服与针剂的比例,进行排序,单用和联用处方数及比例,四个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汇总。同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

1.4概况

表2口服药与注射药的比例

2.1从表1中可看出本院门诊抗菌素使用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为51.28%,高于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50%和WHO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30%,说明本院抗菌素使用率偏高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标准,该标准中注射剂使用率为1

3.4%~2

4.1%,本院注射剂使用率23.95%刚刚在范围内,需引起注意[陈龙.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与基本药物手册.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1]。

2.2抗菌药物的给药途经(见表2),54.10%为口服给药,45.90%使用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反映出门诊患者感染较轻。

2.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绝大多数(8

3.63%)为单一用药,符合门诊患者感染较轻的实际情况。见表3。

2.4从表4中可看出,抗菌素使用前四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

2.5本次调查中,少数处方存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等现象。

2.6医生未能根据疾病的常见致病菌选择适当的药物,在药物的选择上,采取大包围的方法,试图覆盖所有的病原菌,忽视了正常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免疫功能,凡有轻度的感染或小的外伤,均应用抗菌药物。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相符诊断为皮癣的患者不合理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皮癣为真菌感染;诊断为高血压、腰肌劳损的患者分别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

3.2选药不合理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该病原菌主要为金葡菌,应首选氯唑西林或头孢氨苄。头孢哌酮是广谱抗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活性强,在此处用不合适。在调查中发现脑震荡、多发伤、头皮裂伤的患者给用三线抗菌药头孢吡肟,预防外伤引起的感染,应选择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的药物。诊断为唇痛、乳腺炎、面部外伤的患者使用甲硝唑。

3.3无适应症用抗菌药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性反应,对病毒等引起的炎性反应是无效的。诊断为神经性耳痛、上感、亚急性甲状腺炎、颈痛查因、阴囊湿疹、荨麻疹、鼻中隔偏曲、月经失调、过敏性咳嗽等患者,用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培氟沙星等。上述病情无使用抗菌素的指症。上感的病原体大多数是病毒,临床用对乙酰氨基酚加清热解毒中药对症处理,有益于症状的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

3.4抗菌素使用级别过高门诊患者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可予以抗菌治疗,治疗原则可首选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也可选用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使用3代头孢菌素罗氏芬(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5%~10%),少数可为c和G组链球菌,偶可为白喉棒状杆菌、溶血不动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该病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或第一代及第2代头孢菌素。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的应用,可减少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

3.5用药配伍不合理左氧氟沙星不能和碱性药物同服,在处方中发现左氧氟沙星和碳酸氢钠合用,后者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前者吸收减少,同时使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形成结晶,降低药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3.6抗菌素给药方法不正确有些医生开半衰期为35~48h阿奇霉素用错误用法3次/d,应只能为1次/d,而不是每天3次。B内酰胺类抗菌素是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这是因为该类抗菌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抗菌谱广等优点。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原则,B-内酰胺类抗菌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这是指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即细菌的暴露时间,而峰值浓度并不重要。B-内酰胺类抗菌素(除头孢曲松钠外)T1/2较短,约1.8~2h,每天需给药2~3次才可起到预期的抗菌效果[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在处方调查中,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等B-内酰胺类抗菌素一天使用一次的频率较高多次点评。因此合理、科学的应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关键在于优化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用药后24h内有50%~60%的时间体内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时才能保证良好疗效,临床上常需每日多次给药才能达到目的。若把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一天的剂量集中一次给予患者,影响了药物作用的发挥,使药物浓度长期维持于亚致死量,这样既不能杀死细菌,反而会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如此大剂量用药,很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分次静脉给药有困难,可第1次用全日量的1/3~1/2静滴后,余下剂量分2~3次(间隔6~8h)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亦可静滴数日后改为口服给药。

4分析评估

4.1本院抗菌药用药排序首位是头孢菌素。头孢菌类抗菌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4.2从表中反映门诊患者感染大部分较轻,使用非限制性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第3代头孢菌素规定为限制性使用药品。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的日趋广泛,由难辨性羧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近年多有长时间应用本类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应严格掌握第3代头孢菌素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浪费药物资源,增加医疗费用负担。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

4.3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需进行积极干预,本院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和评价,监测结果及时内部通报;行政处罚;重点药物监控,对使用异常的抗菌药物,由院行政科室,实行警告、限制使用、暂停、停用、避免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无依据的预防用药,使用有效的药物覆盖耐药菌株,执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用适当的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疗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门诊药师要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规定,加强处方的审核工作,严把处方审核关,一方面要加强与处方医师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一方面应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

总之,本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保证抗生素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门诊处方点评实例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对2010年2月份的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0.5%、1.63%、0.77%。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 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10. 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 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 【Key wor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07)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 2 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 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

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为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和该指导原则为依据。通过对门诊西药房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评估并反馈给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本院门诊西药房2008年第3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处方。 1.2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每月上、中、下旬各1天处方,抽取25632张处方,使用抗生素处方13144张;共使用抗生素42种。 1.3方法对含抗茵药物的处方,分别进行归类,统计各类别口服和注射用抗菌药的品种数,使用频度,口服与针剂的比例,进行排序,单用和联用处方数及比例,四个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汇总。同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 1.4概况 表2口服药与注射药的比例 2.1从表1中可看出本院门诊抗菌素使用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为51.28%,高于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50%和WHO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30%,说明本院抗菌素使用率偏高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标准,该标准中注射剂使用率为1 3.4%~2 4.1%,本院注射剂使用率23.95%刚刚在范围内,需引起注意[陈龙.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与基本药物手册.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1]。

2.2抗菌药物的给药途经(见表2),54.10%为口服给药,45.90%使用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反映出门诊患者感染较轻。 2.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绝大多数(8 3.63%)为单一用药,符合门诊患者感染较轻的实际情况。见表3。 2.4从表4中可看出,抗菌素使用前四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 2.5本次调查中,少数处方存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等现象。 2.6医生未能根据疾病的常见致病菌选择适当的药物,在药物的选择上,采取大包围的方法,试图覆盖所有的病原菌,忽视了正常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免疫功能,凡有轻度的感染或小的外伤,均应用抗菌药物。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相符诊断为皮癣的患者不合理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皮癣为真菌感染;诊断为高血压、腰肌劳损的患者分别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 3.2选药不合理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该病原菌主要为金葡菌,应首选氯唑西林或头孢氨苄。头孢哌酮是广谱抗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活性强,在此处用不合适。在调查中发现脑震荡、多发伤、头皮裂伤的患者给用三线抗菌药头孢吡肟,预防外伤引起的感染,应选择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的药物。诊断为唇痛、乳腺炎、面部外伤的患者使用甲硝唑。 3.3无适应症用抗菌药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性反应,对病毒等引起的炎性反应是无效的。诊断为神经性耳痛、上感、亚急性甲状腺炎、颈痛查因、阴囊湿疹、荨麻疹、鼻中隔偏曲、月经失调、过敏性咳嗽等患者,用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培氟沙星等。上述病情无使用抗菌素的指症。上感的病原体大多数是病毒,临床用对乙酰氨基酚加清热解毒中药对症处理,有益于症状的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 3.4抗菌素使用级别过高门诊患者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可予以抗菌治疗,治疗原则可首选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也可选用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使用3代头孢菌素罗氏芬(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5%~10%),少数可为c和G组链球菌,偶可为白喉棒状杆菌、溶血不动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该病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或第一代及第2代头孢菌素。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的应用,可减少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 3.5用药配伍不合理左氧氟沙星不能和碱性药物同服,在处方中发现左氧氟沙星和碳酸氢钠合用,后者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前者吸收减少,同时使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形成结晶,降低药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3.6抗菌素给药方法不正确有些医生开半衰期为35~48h阿奇霉素用错误用法3次/d,应只能为1次/d,而不是每天3次。B内酰胺类抗菌素是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这是因为该类抗菌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抗菌谱广等优点。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原则,B-内酰胺类抗菌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这是指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即细菌的暴露时间,而峰值浓度并不重要。B-内酰胺类抗菌素(除头孢曲松钠外)T1/2较短,约1.8~2h,每天需给药2~3次才可起到预期的抗菌效果[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在处方调查中,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等B-内酰胺类抗菌素一天使用一次的频率较高多次点评。因此合理、科学的应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关键在于优化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用药后24h内有50%~60%的时间体内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时才能保证良好疗效,临床上常需每日多次给药才能达到目的。若把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一天的剂量集中一次给予患者,影响了药物作用的发挥,使药物浓度长期维持于亚致死量,这样既不能杀死细菌,反而会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如此大剂量用药,很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分次静脉给药有困难,可第1次用全日量的1/3~1/2静滴后,余下剂量分2~3次(间隔6~8h)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亦可静滴数日后改为口服给药。 4分析评估 4.1本院抗菌药用药排序首位是头孢菌素。头孢菌类抗菌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4.2从表中反映门诊患者感染大部分较轻,使用非限制性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第3代头孢菌素规定为限制性使用药品。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的日趋广泛,由难辨性羧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近年多有长时间应用本类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应严格掌握第3代头孢菌素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浪费药物资源,增加医疗费用负担。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 4.3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需进行积极干预,本院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和评价,监测结果及时内部通报;行政处罚;重点药物监控,对使用异常的抗菌药物,由院行政科室,实行警告、限制使用、暂停、停用、避免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无依据的预防用药,使用有效的药物覆盖耐药菌株,执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用适当的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疗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门诊药师要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规定,加强处方的审核工作,严把处方审核关,一方面要加强与处方医师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一方面应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 总之,本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保证抗生素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标本兼治,以强意识、建机制、制度化、严考核为重点抓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使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广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采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组织管理 院长负总责,业务副院长具体抓落实,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院长 副组长:书记及各副院长 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副主任:药械科主任 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各临床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成员由护士长及医护质控员组成。 四、工作职责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1.院长是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落实,全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抓手,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我院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2.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院方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我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专题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强度、金额、使用量排名前几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时间等。通过基本情况调查,找出我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下发的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和措施,并狠抓落实。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1.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配备感染专职人员;加强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建设发展,配备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及相关专业培训,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培养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专业培训,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3.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文件,由医务科监督实施。

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汇总

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汇总

————————————————————————————————作者:————————————————————————————————日期:

2017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情况总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017年度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专家小组对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11次专项点评,共抽取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2067张,发现不合理处方共171张,不合格率约为8.3 %。具体情况如下: 一、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体情况 2月(张) 3月 (张) 4月 (张) 5月 (张) 6月 (张) 7月 (张) 8月 (张) 10月 (张) 10月 (张) 12月 (张) 01月 (张) 合计 处方 总数 1631781941702161161581992041812882067 不合 理处 方数 22252121206141310415171 不合 理率 13.5%14.0%10.8%12.4%9.3% 6.0%8.9% 6.5% 4.9% 2.2% 5.2%8.3%

二、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1、无明确指征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诊断不完整,如诊断为“非感染性肠炎”、“乳腺增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疱疹咽峡炎”、“发热查因”、“便血”、“混合痔”、“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普通“结膜炎”、“睑板腺炎”无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如诊断为“胃炎”的患儿、诊断为“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抗HP感染治疗;如处方开具头孢呋辛、伪麻黄碱等用于治疗上感的药物,而无相关诊断。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炎”、“喉炎”、“咽炎”、“鼻窦炎”、“鼻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毛囊炎”、“蜂窝织炎”、“口腔溃疡”、“外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选用三代头孢治疗;如“混合痔”患者无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如成人使用儿童剂型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不建议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无明确指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如“皮肤溃疡”患者联用头孢硫脒+奥硝唑治疗,如“鼻窦炎”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阿奇霉素,如“外痔”患者联用头孢唑肟粉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安妥沙星片,如“泌尿系感染”患者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多西环素粉针,如“乳腺炎”患者联用头孢他啶+奥硝唑治疗;“支气管炎”患者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替安注射剂+克拉霉素缓释片;如“尿道炎”患者同时开具四种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分散片+多西环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 5、用法用量错误,部分需每日多次给药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每日只给药一次,如头孢美唑、头孢唑肟、头孢替安、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等,如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每日2次,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每日2次给药、奥硝唑注射剂每日一次给药频次不足;给药频次过多,又如克拉霉素

医院处方审核管理制度

医院处方审核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处方审核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一、处方审核是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规范等,对医师在我院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处方,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审核,并作出是否同意调配发药决定的药学技术服务。 审核的处方包括纸质处方、电子处方和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二、处方审核的常用临床用药依据: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临床诊疗规范、指南,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国家处方集等。 三、从事处方审核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取得药师及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有3年及以上门急诊或病区处方调剂工作经验,接受过处方审核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所有处方均应当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收费和调配。 五、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药师应当对处方各项内

容进行逐一审核。可以通过我原合理用药信息系统辅助提供的信息,如电子处方,以及医学相关检查、检验学资料、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电子病历等,开展处方审核。对信息系统筛选出的不合理处方及信息系统不能审核的部分,应当由药师进行人工审核。 六、经药师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建议其修改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师不同意修改时,药师应当作好记录并纳入处方点评;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时,应当拒绝调配,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七、信息系统制定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防止药品、患者用药等信息泄露,做好相应的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八、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结合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依从性等综合因素,参考专业学(协)会及临床专家认可的临床规范、指南等,制订适合本机构的临床用药规范、指南,为处方审核提供依据。 九、处方审核流程: 1、药师接收待审核处方,对处方进行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审核。 2、若经审核判定为合理处方,药师在纸质处方上手写签名(或加盖专用印章)、在电子处方上进行电子签名,处方经药师签名后进入收费和调配环节。 3、若经审核判定为不合理处方,由药师负责联系处方医师,请其

我院 2015 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反馈

精心整理 我院 2015 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反馈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深化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5年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100份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我院门诊药品配置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 种,占 33 .0 %。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72%、77.62。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是35.66%、12.67%。结论: 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要求,仍存在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情况,提示 年版, 其 : 处 国家基本药物品 100 175 102 157 80 130 94 154 种数 国家基本药物使 60.98 80.80 57.25 76.21 51.95 75.85 56.72 77.62 用率(﹪) 2.3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 表2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 评价指标二月份八月份十二月份平均

门诊急诊门诊急诊门诊急诊门诊急诊 未首选国家基本 31 10 36 13 40 15 35.66 12.67 药物的处方比例 (﹪) 3讨论 3.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院,我院门诊药品配置 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种,占33.0 %,符合三级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要达到 30% 以上的要求。 3.2 处方点评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反映医疗机构在医疗实践中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程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中、 为 [3]。 3.3 是 [5] ;缺 4 “ 意义。 的绩效工资挂钩,进而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强化和发挥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或点评等临床药学工作服务的作用;将高比例的使用基本药物变成医院的基本政策,这样既保证患者的治疗需求,又促进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符合国际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恰当”。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2版[S].2015。[2]李川,李素华,杨悦. WHO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2011,8( 12):37-39。 [3] WHO. 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 Selected druguse in dicators [R]. Geneva: WHO Publications,1993: 12-24. [4]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2015。

门诊处方分析

处方一:患者,女,27岁临床诊断:阴道炎 1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皮炎平)30g sig:1g tid 分析: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有效成份为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根据说明书该药应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粘膜。该处方用于阴道炎不适宜。建议改用其它妇科外用药。 处方二:患者,女,1岁8月临床诊断:鼻咽炎、支炎 1 双扑伪麻分散片(爱德贝尔12片) sig:1片 tid 2 勒马回片 sig:1片 tid 3 孟鲁司特钠片(顺尔宁)10mg sig: 5mg qn 4 咳特灵胶囊 sig:0.3粒 tid 5 小儿氨酚那敏颗粒 sig:1袋需要时 分析:处方中双扑伪麻分散片,咳特灵胶囊,小儿氨酚那敏颗粒三种药物都含有扑尔敏成份,三种合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 处方三患者男 67岁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 1盐酸氨基葡萄糖片(240mg/片) sig:240mg tid *7天口服 2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2.5mg/片) sig:2.5mg bid *7天口服 分析:处方中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主要适应症为脑血管后遗症及老年病人的血管性痴呆症。该处方诊断中未出现此药品的用药指征 处方四患者女 31岁临床诊断:慢性鼻窦炎 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袋) sig:250ml qd *1天静滴 2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支) sig:3g qd *1天加药 3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 100ml) sig:200ml qd *1天静滴 4头孢呋辛酯片(0.25g/片) sig:0.25g bid *3天口服 5替硝唑片(0.5g/片) sig:1g bid *3天口服 分析:处方中同时应用了头孢类和硝基咪唑类抗感染药物的口服和注射剂型,建议先应用注射剂后再续用口服药。

抗菌药物处方权试卷及答案

执业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资格 暨药师抗菌药物调配资格考核试题 (满分100分) 单位: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5题,每题4分,计60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 院不得超过 35 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与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2 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2、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该每个月组织25%的 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 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与介入治疗病例。 3、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 4、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 2 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5、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 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 6、根据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附件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规定:颈部 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与剖宫产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或头孢曲松等。 7、根据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38号文附件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规定:Ⅰ类 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对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部门负责人、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三、医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四、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一)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六、药师连续3 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七、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四)索取、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八、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依法给子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二)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四)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分析

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分析 目的:评析门诊处方的质量情况,为医院制订合理用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3月份门诊处方9 722张,依照《医院处方质量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方法对所查处方进行评析。结果:86张不合格,占抽查处方总数的0.8%。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仍需加强管理,因此应规范医生处方书写并加强合理用药监督,才能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scription quality and provide some advice for the reasonable drug use. Methods: Ni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twenty two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March 2011 were checked randomly and valued according to Hospital prescrip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 (on trial). Results: Eighty six prescriptions were unqualified, accounted for 0.8%. Conclusion: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ur hospital. On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andard prescriptions and emphasize monitoring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Prescription quality; Prescription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Prescription comment 处方是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件。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其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危。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措施之一[1]。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自《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3月4日颁布)实施以来,本院开始实行不定期的处方检查点评,以了解医院处方质量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合理用药,同时减少医药资源浪费,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3月份门诊处方9 722张,筛分合格与不合格处方。 1.2 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质量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新编药物学》第16版、药品说明书等审查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及用药是否合理。 2 结果 随机抽查门诊药房处方9 722张,合格处方9 636张,合格率为99.2%;不合格处方86张,占总处方数的0.8%。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不规范42张(0.4%),药物开具名称不规范31张(0.3%),处方用药不合理13张(0.1%)。

抗菌药物试题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70分) 1、《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应超过种。() A、60 B、50 C、40 D、30 2、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控制目标分别是()A、不超过60%和20% B、不超过60%和30% C、不超过50%和30% D、不超过50%和20% 3、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以下。 A、40DDDs B、50DDDs C、60DDDs、 D、70DDDs 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应超过()小时。 A、48h B、72h C、24h D、12h 5、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 A、80% B、70% C、60% D、50 6、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 A、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预防消化道感染 7、医疗机构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不高于

() A、90% B、50% C、30% D、20% 8、下列哪种抗菌药物不能治疗厌氧菌感染() A、头孢米诺 B、头孢西丁 C、克林霉素 D、头孢曲松 9、氨基糖苷类不适用于手术预防感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肾毒性、肝脏毒性 B、肝脏毒性、耳毒性 C、肾毒性、变态反应 D、肾毒性、耳毒性 10、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二线),门诊处方权限为() 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以上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11、预防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常选用的抗菌药物是() A、阿洛西林 B、头孢唑林 C、阿奇霉素 D、头孢他啶 12、下列哪个手术不属于I类切口() A、人工关节置换术 B、心脏手术 C、断指再植术 D、乳腺手术 13、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应选择于() A、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 B、术前24小时 C、手术切皮时 D、术后回病房立即使用 14、患者,女性,70岁,因重症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两周后发生腹泻,考虑为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一般由下述哪种细菌所致()

处方管理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核

处方管理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核 总共40题共100分查看试题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一. 单选题(共40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环丙沙星一般只作为____预防用药。( 2.5分)A.结直肠手术 B.泌尿外科手术 C.阑尾手术 D.肝胆系统手术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____。(2.5分)A.40% B.50% C.60% D.70%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属于___级抗菌药物。(2.5分)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一般使用 E.非特殊使用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患儿男,年龄:8天,发现脐部有渗出物5天,局部涂药,未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近2天出现发热,凝视,尖叫,吐奶,前囟膨隆,皮肤黄染明显加重,经脑脊液检查证实为化脓性脑膜炎。该病的病原菌考虑为___ (2.5分)A.肺炎链球菌 B.司忒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大肠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标准答案:E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常用预防用抗菌药物是____。(2.5分)A.氨基糖苷类 B.大环酯类 C.第一、二代头孢 D.第三、四代头孢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____用量。(2.5分)A.1天 B.2天 C.3天 D.1次 E.2次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不应使用哪种抗生素治疗感染___ (2.5分)A.青霉素 B.红霉素 C.喹诺酮类 D.氨基糖苷类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___ (2.5分)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酰胺类 D.氯霉素类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八岁以下的儿童禁用___ (2.5分)A.林可霉素类 B.四环素类 C.大环酯类 D.青霉素类 E.磺胺类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选用___类抗菌药物。(2.5分)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一般使用 E.非特殊使用 ★标准答案: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一、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医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三、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 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四、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的; (二)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的; (四)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五、药师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六、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七、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报请主管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四)索取、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八、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报请主管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二)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 (三)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四)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十、医院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销售行为的管理, 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门诊处方合格率

门诊处方合格率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质量,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抽查2016年0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60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格处方5755张,合格率95.84%,不合格处方245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5.58%。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药物知识培训和处方点评制度落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 合格处方是处方调配和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药师审核处方是《处方管理办法》赋予药剂人员职责和义务。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一些不合格处方被调配。通过对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处方进行抽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查6000张,处方基本覆盖医院各专科,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为标准,依据《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抽查的60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5755张,合格率为95.84%,不合格处方245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5.58%。不合格处方中有部分同时存在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不规范现象,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21张,占抽查处方的2.02%,占不合格处方的49.39%,书写不规范处方124张,占抽查处方的2.11%,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50.61% 2.2分析与讨论 2.2.1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用药与诊断模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头孢类抗感染治疗,而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故疗效不理想。诊断为感冒患者,选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无效。 联用不合理和配伍禁忌①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5%GS注射液100ml静滴qd,由于奥美拉唑本身偏碱性,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头孢曲松和甲硝唑注射液联用,两药作用机理、抗菌谱部分重叠,疗效并不能提高,更有可能增加毒副作用。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联用,属杀菌剂和抑菌剂合用,前者为繁殖期杀菌药,后者为抑菌剂,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两药合用,产生药理拮抗,降低前者效价。 用法用量不当少数处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多为每日一次给予一日用药总量,如青霉素、头孢呋辛、阿米卡星等,此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深度超过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一般应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如每日一次给药,且剂量为全日量,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还易发生不良后果。又如处方中有左氧氟沙星片用法2片/次,3次/d,因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且多数具有较明显的抗菌后效应,故应采用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1]。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采用1/2片的用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