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探索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探索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探索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一门实际性和理论性协调结合的学科,注重从方法论的角度,完善科学的研究,深入探索对环境的保护及持续发展问题,为环境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为加强课程的思想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学校可以在课堂中教授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这些知识同时运用到环境保护以及各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践中。让环境工程原理课程重点放在如何从发展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落实节约、保护的原则,勇于把节约、保护、变得更强做为科学研究的目标,让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体现出这种思想。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音视频课件,增加对讲授内容深入理解,以提高讲解与展示的效果,可以将一些真实的现象环境工程现象作为陈述和展示材料,同时为学生创设从现象到原理、从假说到实践的把握和融会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实践环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汇,应该大力宣传“尊重生态底线、绿色发士勤、保护资源珍贵”的思想和意识,严格遵守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立身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绿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实践思政,保护环境本体美和社会价值一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共同任务。

以上就是“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探索的建议。通过实施这些改革,使该课程不仅可以从理论角度完善科学研究,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建设和谐社会。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 教案 教师姓名: 单位: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1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明确【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 (2)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3)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4)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1)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2)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程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教学难点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出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意义、目的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环境工程原理】中的理论基础在本专业中所占据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一章绪论 课程思政知识点(1): 课程思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巨大成就。 【课程导入】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讲授】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讲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课程思政知识点(2): 介绍党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不懈努力 【小结】 (1)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2)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3)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作业】 (1)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2)预习: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2质量衡算 六、教学反思 1.以展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图片的方式引入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2.结合实例分析环境工程原理在资源循环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目的在于提供解决环境问题中共性的理论和工程设计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单位的教学条件、优势及特点不尽相同,抛弃本身具有的特色之处,必然使自己在学术竞争、科学研究中处于被动地位,阻碍学科发展的进行。因此,在发展中应充分挖掘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发挥专业领域的特长及优势,才是教学单位学科发展生命力保障的重要基础。目前,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促使控制技术研究迅速深入,而现有的环境工程原理体系仍主要是由经典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理论、沉降、吸收、吸附等传统单元操作基本原理构成,这些是当代环境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但无法体现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我们依托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传统专业土壤学,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胶体的吸附吸收、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知识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加强课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的联系,从而突出工程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学科发展趋势。 二、教学方式 2.1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趋势。环境工程原理是基础课程,涉及的公式及理论分析较多,抽象问题多,工程设备材料复杂。而传统教学模式刻板且不生动,容易造成填鸭式的教学状态,学生积极性不高且难以及时理解课堂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用形象的图片、动画进行直观的描述,而工艺流程和设备材料的动态展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配以工艺单元或处理装

置运行的录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的信息量也大大高于板书授课,有利于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但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造成教学形式的单一,运用不好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没有充分的课堂设计和课堂交流的情况下,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课件操作,大量信息罗列堆积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没有思考和接受的时间,这样就容易让一些学生对多媒体授课产生疲倦心理。因此多媒体授课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地结合板书教学。板书可以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一些重点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果只是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往往觉得很枯燥,而采用板书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一起参与到推导过程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反而更好。板书授课弥补了多媒体授课速度快的缺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接受的程度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所学知识。 2.2强化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原理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动力学参数的估算单纯依靠课堂理论讲授难于理解掌握,而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传统的实验教学所开设的基础实验如:流体流动阻力系数测定、强制对流系数实验测定等,使刻板的概念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其次,开设综合性实验,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设计实验解答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学生一味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而不思考实验原理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使理论和实际结合更加紧密。例如,结合质量传递和反应动力学原理的内容开设的估算河流中污染物降解系数及环境容量的实验,强调了环境工程原理在水质监测评价的运用,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第三,课外的认识实践也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各种复杂化工设备和工艺流程,借助图片或视频虽然能有感官上的认识,但是现场参观讲解各种工艺流程及设备对巩固书本上的知识更为直观。因此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拟加强与本地化工厂,污水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以育人为本,实行教育改革变得尤为重要。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支撑我国顺利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育人价值,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环节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就是课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通过授课的形式来构建学生完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随着各类课程的优化改革,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致力于发挥专业课程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职业领域的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用思政的理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觉悟与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感恩社会,肩负使命的道德准则和文化知识素材素养。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一、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环境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也成为了当前炙手可热的专业性人才。对能力强的理工科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专业,当然,所有热爱环境工程的学生都要学习环保知识,保持专业性和创新精神,学习当地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今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1]。 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部发展却相对落后,导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问题,这也就要求了相关教学工作者能够积极寻找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从而突破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为环境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选编》

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选编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作为环境类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选编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三、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选编 1. 环境意识培养 在环境类专业课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积极性。

2. 环境政策法规 环境类专业课程中,应当加强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教学。学生应当了解环境政策法规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遵守环境法规的意识,做到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3. 环境技术与工程 环境类专业课程还应当注重环境技术与工程的教学。学生应当学习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准备。 四、思政教育内容的总结与回顾 通过环境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选编,学生应当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增强遵守环境法规的意识,掌握相关的环境技术与工程知识。这些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环境类专业学生,我深切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环境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选编,我对环境保护

《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研究

《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研究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 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大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对 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环境问题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养 成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研究《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导实施作用,通过对该课程中思政 教育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引导实施策略, 为这一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思政教育的内容设置 1.环境问题的社会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环境伦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观念和环保价值观,引导他们尊重自然、 珍爱环境、保护生态。 3.环境法律和政策:介绍环境法律和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法律和 政策的相关知识。 4.环保技术和措施:介绍环保技术和措施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保的基 本方法和技术。 5.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其解决环境 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态度的重要手段。在《环境学 概论》课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促 进思想交流和互相启发。 3.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环保行动,实践环 境保护的理念和价值。

环境工程思政元素

环境工程思政元素 一、引言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解决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一名环境工程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政素养。环境工程思政元素是指在环境工程教学和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环境工程师在实践中应该始终坚持这些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环境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工程伦理意识 环境工程思政元素还包括强化工程伦理意识。工程伦理是指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环境工程师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秉持诚实守信、公正廉洁、

勤奋务实的原则,做到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环境状况,不隐瞒、不歪曲、不夸大,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环境保护服务。 四、注重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工程师应该具备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选择环境友好型工艺和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工程项目向绿色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重要体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环境工程发展的关键。环境工程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钻研新理论、新技术,挖掘和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环境工程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同时,环境工程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社会责任担当 加强社会责任担当是环境工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内容。环境工程师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为人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李正张健王冰张兰河贾艳萍 来源:《成才之路》2021年第26期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导论”是高校环境类及相关專业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科学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将思政内容与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融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探讨基于立德树人的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12-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更要培养具有正确思想政治观念、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环境工程专业导论”是一门对环境工程专业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对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及知识进行概况性介绍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污染物治理的现状与处理方式、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规范等。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 一、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现状 1.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专业课教师通常会挖掘专业课程教材及拓展性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再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传授给学生。比如,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发展现状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高度相关,教师可以将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等方式进行讲述。教师通常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出发,提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成效的同步提升。 2.将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引入课堂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这些成就,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例如,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

环境工程类课程(群)课程思政标准建设关键要素研究

环境工程类课程(群)课程思政标准建设关键要素研究 作者:史静杜琼程广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07期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类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建设,分析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师及教师团队应该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方面都过硬;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正确的课程思政目标、合理的课程思政设计、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教学手段上,可以结合传统授课与翻转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后实验实践。课程思政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考核,注意将思政内容隐性融入知识点的考核。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隐性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药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专项课题”“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56-02 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环境工程类课程(群)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以环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环工类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隐性的“基因式”溶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一般来说,课程建设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环境工程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从上述基本要素着手。 一、教师 1.环境工程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师,应该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方面都过硬。也就是说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相关知识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工程参与经验或科研研究经验,同时也应该具有环境伦理责任感;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思维逻辑,也要具有广阔视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2.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应具有基本专业素养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实验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实践的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首先,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和解决方法,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影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例如,在水质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水源受到污染后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而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愿意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环境工程实践奠定基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考虑社会利益和伦理道德,形成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例如,在设计环境工程方案的实验中,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

此外,实验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实践往往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平台。通过分组进行实验和项目设计,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促使他们树立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在实验课程中,思政教育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最后,实验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培养科学精神。环境工程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科学研究,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注重科学精神的保持和传承。例如,在实验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实验结果,包括正确认识偶然误差和个别异常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方法,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实验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实验课程中,学生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和科学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环境工程学》

一、课程简介 环境工程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解决环境问题或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应用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噪声等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治理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与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研究对象,掌握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工程素质。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目标二:了解环境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的来源、特征、危害以及相应的污染治理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大气污染控制中除尘脱硫工艺设计计算。掌握环境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目标三:了解环境工程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关系,了解环境工程学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 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 污染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线上教学—学生自学—课堂教学三个环节构成多层次学习链条,形成教与学的有机衔接。 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 培养新思路 摘要:适应于产业发展、更新专业知识、迭代工程技能的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需要构建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多学科交叉、促进教学过程的产教融合。在此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政治认同、大局意识、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值得深思熟虑的教学重点。要实现新时代下新工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也要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同时要充分学习坚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更要掌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将难以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需要的单纯“孤岛式”思政课,转变为科学设计教学体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统筹兼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以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新途径为支撑,建设一流课程思政金课,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1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好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越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越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方向性把舵。然而当前的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一种单纯依靠思政课程的模式,难以适应目前人才培养教育方向

环境类课程思政设计探索

环境类课程思政设计探索 作者:孙蓉丽,李云晖,刘冉,梁戈玉,张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44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课程思政要求所有课程的知识传递及教学活动都能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肩负起道德引领的职责,实现“三全”育人。本科生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环境类通识课程为例,分析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设计思路、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等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生态观。 [关键词] 环境;课程思政;案例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东南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人类与环境’的教学案例设计”(2020-126) [作者简介] 孙蓉丽(1985—),女,甘肃酒泉人,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环境毒理学研究;张娟(1974—),女,山西大同人,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与职业有害因素、环境基因组学与血液毒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4-0106-04 [收稿日期] 2021-07-08 一、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守护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头脑清醒的政府、称职的领导、有责任感的企业,更需要每一个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积极参与。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是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境素养,对于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能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

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社会主义环保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论述环境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文件编写、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广泛、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环境项目;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前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列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涵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应,提升教师发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决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功效【1】。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环境项目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更有效地发展课程思政教育极具应用价值。本文就环境项目专业发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探索,以期为其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1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1立德树人的主要伎俩 在当代复杂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多样化的环境下,一些负面思想易对青年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而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贯通于大学各学科、各阶段教学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专业课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伎俩。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民族使命,强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道、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寓思政于专业知识、寓思政于潜移默化。使当代大学生能心系祖国和人民,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必备的精神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