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三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实验十三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实验十三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实验十三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实验十六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

2.掌握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

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的技术。这种包合物是由主分子(host molecule)和客分子(guest molecule)两种组分加合组成,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molecule capsule)。

目前,常用包合物的主分子以环糊精(CYD)为最多。环糊精系淀粉用嗜碱性芽孢杆菌经培养得到的环糊精葡聚糖转位酶(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作用后所形成的产物。是由6~10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面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环糊精为水溶性、非还原性的白色结晶性粉末。常见的有α-、β-、γ-CYD 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

药物作为客分子经包合后,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液体药物可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有机药物,通常都可以与环糊精包合成包合物:药物结构中的原子数大于5个且药物的稠环小于5个;药物分子量在100~400之间;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0mg/ml;药物的熔点低于250℃。也有药物符合上述条件而不能与环糊精包合的,如几何形状不合适;也有因环糊精用量不合适而不能包合的。无机药物大多数不宜与环糊精包合。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以及中和法等,其中以饱和水溶液法(亦称重结晶法或共沉淀法)为最常用。

包合物根据主分子的构成可分为多分子包合物、单分子包合物和大分子包合物;根据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又分为管形包合物(channel或tunnel inclusion compound)、笼形包合物(chathrate或cage inclusion compound)和层状包合物(layer

inclusion compound)。

本实验的客分子为莪术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临床证明具有抗肿瘤作用。莪术醇是莪术油中抗癌有效成分。现有莪术油静脉注射液及乳剂等剂型,但稳定性较差,对光敏感,强光下易分解。将莪术油制成包合物后,可减少莪术油的挥发,使液态油状态改变成固体粉末,便于配方,还可具有缓释作用。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莪术挥发油的制备

将莪术粉碎成中等粉末,取200g,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经挥发油提取器提取3.0小时,得棕褐色油状液体,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即得莪术挥发油,备用。2.莪术挥发油乙醇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莪术挥发油1ml,加无水乙醇5ml,溶解,即得,备用。

3.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的制备

称取β-环糊精8g,置烧杯中,加蒸馏水100ml,在60±1℃条件下制成饱和水溶液,保温,备用。

4.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将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100ml置烧杯中,于磁力搅拌器上,60℃恒温,另精密吸取莪术油乙醇液5ml,缓慢滴入到60℃的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不断搅拌,并用5ml无水乙醇洗涤移液管,同时将洗涤液滴入到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待出现浑浊逐渐有白色沉淀析出,继续搅拌4小时(本实验中为掌握方法,可暂定搅拌1小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室温,最后置冰箱中放置12小时(实验中也可用冰浴冷却),待沉淀析出完全后,抽滤,用无水乙醇5ml洗涤三次,抽滤至干,50℃以下干燥,称重,计算收得率。

(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方法

1.薄层色谱法(TLC)

⑴硅胶G板的制作

将1份固定相(硅胶G)和3份含有0.5%CMC-Na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斜面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然后在

110℃活化30分钟,取出后立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⑵ 样品液的制备

① 莪术挥发油样品液的制备(A )

精密吸取莪术挥发油0.5ml ,加无水乙醇9.5ml ,溶解,即得,备用。(0.05μl 油/μl 乙醇)。

② 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液的制备(B )

精密称取包合物适量(相当于含有0.5ml 莪术挥发油的量),加无水乙醇9.5ml ,振荡,取上清液,备用。

⑶ TLC 条件

用微量进样器精密分别吸取样品液A 、B 各10μl ,点于同一硅胶G 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前将板置展开槽中饱和10分钟,上行展开,展距15cm ,1%香草醛浓硫酸液为显色剂,喷雾烘干显色。

2.差热分析(DTA )

⑴ 样品的制备:莪术挥发油为样品a ,β-环糊精为样品b ,包合物为样品c ,按包合物中的比例量称取莪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制成莪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为样品d 。

⑵ DTA 条件:测定气N 2为40ml/min ,量程为±100uV ,升温速度为10℃/min ,走纸速度600mm/h ,样品与参比物的称量大致相等。

(三)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含油量的测定

1.精密量取莪术油1ml ,置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100ml ,用挥发油测定法提取莪术油,并计量。

2.称取相当于1ml 莪术挥发油的包合物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 ,按上述方法提取莪术挥发油并计量。

根据所测数值,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包合物的含油率、利用率及收得率。

(1)

(2)

(3)

%100)()(?=g g 包合物量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含油率%100)()(?=ml ml 投油量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利用率%100)

()()

(?+-=g g g 投油量环糊精包合物实际量包合物收率β

(四)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莪术醇250mg,置25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其1ml,置50ml容量瓶中,加10%聚山梨酯-80 1ml,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0.2mg/ml)。

2.样品溶液的制备

⑴莪术挥发油样品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莪术挥发油0.1ml,置25ml容量瓶中,加10%聚山梨酯-80 0.5ml,加无水乙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即得。

⑵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相当于含有0.1ml莪术挥发油量的包合物,加20ml无水乙醇,振摇10分钟,静置1小时,过滤,滤液置25ml容量瓶中,加10%聚山梨酯-80 0.5ml,加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即得。

⑶空白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10%聚山梨酯-80 0.5ml置25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即得。

3.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0.5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0.2%香草醛硫酸液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30分钟,于510nm处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莪术醇含量。

C x=(A x/A r)C r

式中Cx-供试品溶液的浓度,Ax-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Ar-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包合物的含油率、利用率及吸收率见表1。

表1. 包合物的含油率、利用率及吸收率

样品含油率% 利用率% 收得率%

包合物

2.包合物形成的验证

(1)绘制TLC图,说明包合前后的特征斑点与Rf值的情况,说明包合物的形成。

(2)绘制DTA图,说明包合前后与混合物等的峰形与峰温,说明包合物的形成。3.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包合物的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A x A r C x Cr % 挥发油

包合物

五、思考题

1.制备包合物的关键是什么?应如何进行控制?

2.制备包合物时,主分子对客分子有何要求?

3.验证包合物的方法有哪些?

(范晓文)

华电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名称:RFID综合实验 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403 报告人: 2017年 3月 9日 实验一 Inventory 命令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 寻找标签卡片。 实验设备: RFID-RP实验箱中OURS_HF_EM板子一块,PC机一台,一针一空的串口线一根,5V3A 电源线一根,ISO15693标签卡片一张。 实验原理: 寻找标签卡片总量命令被用于在天线感应范围内获得ISO15693协议标签卡片的唯一ID(UID)号。它支持两种方法:一种是16个槽(slot)。在感应范围内单个槽(slot),另一种是单个槽(slot)。在感应范围内单个槽(slot)模式允许全部的请求命令。如果在该模式下,出现了多张标签,那么数据冲撞错误请求将

被发送到上位机GUI。在16个槽(slot)模式下,根据标签卡片的UID 号,通过寻找总量命令迫使应答器在16个插槽中的1个做出应答,从而减少数据冲突的可能。在该时间槽顺序下,任何冲撞的发生都能够通过在ISO 15693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冲撞标志得到解决。 实验步骤: 一、使用16槽(slot)寻找单张标签卡片,用户需要以下4个步骤: (1)在标签标志(Request Flags)窗口点击任意设置标志(仅双副载波(Double sub-carrier),高比特率(High Data Rata)选项有效)及数据编码模式选择相应模式。 (2)点击设置协议(Set Protocol)。 (3)在命令(Command)窗口点选数量(Inventory)按钮。 (4)将一张ISO15693协议标签卡,放入TRF7970开发板天线接收范围内。 (5)点击执行命令(Execute)。 实验结果: 实验二Stay quiet命令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 学习在STAY QUIET命令下返回的信号。验证执行命令后电子标签的状态,使标签处于静默状态。

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一包合物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 2. 了解β-环糊精(β-CD)的性质、应用。 3. 了解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包合物是由客分子和主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药物制成包合物后,具有如下优点: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使液体药物粉末化;改善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调节释药速率。 目前应用最多的主分子是环糊精。环糊精是一类由6~12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中空圆筒状结构。常见的环糊精有α、β、γ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其中以β-环糊精(β-CD)应用最为广泛。β-CD空洞大小合适,在三种环糊精中,水中溶解度最小,易从水中析出结晶。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筒状结构内部显疏水性,开口处显亲水性。动物实验证明其口服毒性很低。这些性质对β-CD包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客分子的大小、极性、解离状态等均能影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及稳定。 CD包合物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中和法、密封加热法等,其中以饱和水溶液法最为常用。 包合物的验证主要是鉴别药物是否已被环糊精包入空穴以及包合的方式,可采用显微镜、相溶解度、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分析、薄层色谱等一系列方法加以验证。 本试验中客分子为薄荷油,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等,具有发汗、抗菌、解痉等作用,但容易挥发,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可延缓和减少其挥发,同时使液态油改变成固体粉末,便于配方,兼具缓释作用。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磨塞锥形瓶,量筒,圆底烧瓶,展开槽,干燥器,薄层板,挥发油提取器,水浴,电炉,分析天平,差热分析仪等。 材料:β-CD,薄荷油,无水乙醇,95%乙醇,硅胶G,1%香荚兰醛硫酸液,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解读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物联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FID开发实验 一、实验环境 硬件:UP-MobNet-II型嵌入式综合实验平台,PC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Ubuntu12.04+ MiniCom/Xshell + ARM-LINUX交叉编译开发环境Rfid_900M模块QT测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1、了解UHF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协议内容 2、了解UHF的标准接口 3、了解UHF的应用范围及领域 4、掌握对功率和功放相关命令的操作 三、实验原理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协议目前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协议制定者:一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是EPC Global。ISO组织目前针对UHF(超高频)频段制定了射频识别协议ISO 18000-6,而EPC Global组织则制定了针对产品电子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标准。目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两大标准化组织有融合的趋势,EPC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可能会变成ISO 18000-6标准的Type c。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针对ISO 18000-6 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本节讨论的是ISO 18000-6 协议中与系统架构相关的物理层参数。 ISO 18000-6 目前定义了两种类型:Type A 和Type B。下面对这两种类型标准在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物理接口 ISO 18000-6 标准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协议—Type A 和Type B。标准规定:读写器需要同时支持两种类型,它能够在两种类型之间切换,电子标签至少支持一种类型。 (1)Type A 的物理接口 Type A 协议的通信机制是一种“读写器先发言”的机制,即基于读写器的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替发送的机制。整个通信中的数据信号定义为以下四种:“0”,“1”,“SOF”,“EOF”。通信中的数据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法定义为: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读写器发送的数据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30%(误码不超过3%)。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即通过定义下降沿之间的不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数据信号。 ②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通过反向散射给读写器传输信息,数据速率为40kbits。数据采用双相间隔码来进行编 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如果电平从位窗的起始处翻转,则表示逻辑“1”;如果电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处翻转,还在位窗的中间翻转,则表示逻辑“0”。 (2)Type B 的物理接口 Type B 的传输机制也是基于“读写器先发言”的,即基于读写器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换的机制。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11%或99%,位速率规定为10kbits 或40kbits,由曼彻斯特编码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一种on-offkey格式,射频场存在代表“1”,射频场不存在代表“0”。曼彻斯特编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1”(下降沿)和逻辑“0”(上升沿)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学院

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 74LS04反相器1片 三、实验原理 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 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 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 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悬空 1 1 1 悬空0 0 0 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实验十三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实验十六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 2.掌握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 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的技术。这种包合物是由主分子(host molecule)和客分子(guest molecule)两种组分加合组成,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molecule capsule)。 目前,常用包合物的主分子以环糊精(CYD)为最多。环糊精系淀粉用嗜碱性芽孢杆菌经培养得到的环糊精葡聚糖转位酶(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作用后所形成的产物。是由6~10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面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环糊精为水溶性、非还原性的白色结晶性粉末。常见的有α-、β-、γ-CYD 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 药物作为客分子经包合后,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液体药物可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有机药物,通常都可以与环糊精包合成包合物:药物结构中的原子数大于5个且药物的稠环小于5个;药物分子量在100~400之间;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0mg/ml;药物的熔点低于250℃。也有药物符合上述条件而不能与环糊精包合的,如几何形状不合适;也有因环糊精用量不合适而不能包合的。无机药物大多数不宜与环糊精包合。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以及中和法等,其中以饱和水溶液法(亦称重结晶法或共沉淀法)为最常用。 包合物根据主分子的构成可分为多分子包合物、单分子包合物和大分子包合物;根据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又分为管形包合物(channel或tunnel inclusion compound)、笼形包合物(chathrate或cage inclusion compound)和层状包合物(layer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Array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 出电阻R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 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 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 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

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一、元器件认识 (一)、电阻 电阻元件的的标称阻值,一般按规定的系列值制造。电阻元件的误差有六级,对应的标称值系列有E192、E96、E12和E6。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 电阻器的标称值和误差等级一般都用数字标印在电阻器的保护漆上。但体积很小的和一些合成的电阻器其标称值和误差等级常以色环的方便之处,能清楚地看清阻值,便于装配和维修。 电阻色码图 颜色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金银本色对应0 1 2 3 4 5 6 7 8 9 / / / 数值 4 567890123对应/ / /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n10 方 次 表示/ +1% +2% / / +0.5% +0.25% +0.1% / / +5% +10& +20% 误差-1% -2% -0.5% -0.25% -0.1% -5% -10% -20% 值 色环表示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道环表示法,另外一种是五道环表示法。 四道色环:第1,2色环表示阻值的第一、第二位有效数字,第3色环表示两位n数字再乘以10 的方次,第4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五道色环:第1,2,3色环

n表示阻值的3位数字,第4色环表示3位数字再乘以10的方次,第5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 ,二,电容值识别 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单位为皮法(pf)或(uf),大多数电容的容量值都印其外封装上,主要有两种识别方法,一种是直接识别方法,例如220UF就是220uF,4n7就是 4.7nF;另一种是指数标识,一般以数值乘以倍率表示,倍率值一般用最后 3一位数字表示,单位为pf。比如103,表示容量为10*10pf,即0.01uf;而224表示容量为22*10000pf,即0.22uf;331,表示容量为33*10pf,即330pf。误差用字母表示。“k”表示误差额为10%,“j”表示误差额为5%。而字母“R”可用于表示小数点,例如3R3=3.3 1 (三)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二极管 将一个PN结加上正负电极引线,再用外壳封装就构成半导体二极管。由P区引出的电极为正(或称阳极),由N区引出的电极为负极(或称阴极)。 (1) 鉴别二极管的正,负极电极 用万用表表测量二极管的极性电路图,黑表棒接内部电池正极,红表棒接内部电池负极。测量二极管正向极性时按“A”连接,万用表的欧姆档量程选在R*10档。若读数在几百到几百千欧以下,表明黑表棒所接的一段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值较小;若读数很大,则红表棒所接的一端是二极管的正极,此时二极管反向截止。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是单向导电性。 (四)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工教学部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项实验室规则------------------------------------------------------------------ i 第二项实验报告的要求------------------------------------------------------------ i 第三项学生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ii 第四项基本实验技能和要求----------------------------------------------------- ii 实验一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1实验二串联交流电路和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研究--------------------------- 7实验三电动机的起动、点动、正反转和时间控制--------------------------- 14实验四继电接触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0 实验五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2实验六单管低频电压放大器---------------------------------------------------- 29实验七集成门电路及其应用---------------------------------------------------- 33 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 37实验九触发器及其应用---------------------------------------------------------- 40 实验十四人抢答器---------------------------------------------------------------- 45附录实验用集成芯片---------------------------------------------------------- 50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2(电子钟20190418物联网本)_模板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2) 数字逻辑实验2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成绩 评语:(包含:预习报告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师签名 姓名: 学号: 班级:物联网1701 指导教师:徐有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年月日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 1、实验名称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 2、实验目的 要求同学采用传统电路的设计方法,对一个“设计场景”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并利用工具软件,例如,“logisim”软件的虚拟仿真来验证电子钟电路系统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 通过以上实验的设计、仿真、验证3个训练过程使同学们掌握小型电路系统的设计、仿真、调试方法以及电路模块封装的方法。 3、实验所用设备 Logisim2.7.1软件一套。 4、实验容 设计场景:多功能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当前从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子手表,大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数显电子钟无处不在。 多功能数字钟的基本功能如下: (1)显示时、分、秒; (2)可以采用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上午和下午); (3)整点报时,整点前10秒开始,整点时结束; (4)单独对“时、分”计时校准,对分钟值校准时最大分钟值不向小时值进位; (5)闹钟10秒提醒。 使用logisim软件对你设计电子钟电路进行虚拟仿真验证,具体要求如下。 (采用logisim软件提供的“时钟频率”为8hz的信号源)

(1) 具有校准计数值功能的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 采用“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这个“私有”元件和相应元器件,设计一个具有对计数值进行校准的六十进制计数器,并封装,该计数器逻辑符号参见图2-1所示。 图2-1 校准计数值的60进制计数器 六十进制计数器的输入输出引脚定义如下: (a )一个清零端Clr ; (b )一个累加计数脉冲输入端CP U ; (c )一个累减计数脉冲输入端CP D ; (d )八个计数器状态输出值Q 1D Q 1C Q 1B Q 1A Q 0D Q 0C Q 0B Q 0A ,采用8421码分别表示计数器状态的十位和个位; (e )一个计数值校准输入控制信号Adj ,当Adj 为“1”时通过CP U 对计数值进行加计数或校准,Adj 为“0”时通过CP D 对计数值进行减计数校准(由于受“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约束),CP D 可以对计数值的十位或个位进行递减校准(递减的时候不需要循环,回到0即可); (f )每当计数累计满60产生一个进位输出信号Qcc 。 计数器的状态请采用“十六进制的数字显示器”显示。 (2)具有校准计数值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电路 采用“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这个“私有”元件和相应元器件,设计一个具有对计数值进行校准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并封装,该计数器逻辑符号参见图2-2所示。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单管放大)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二 单管放大电路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测量方法,了解其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值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掌握单管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调试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与本实验课程有关的仪器设备。 二、预习 (1)单管放大器是构成多级放大器和复杂电路的基本单元。其功能是在________的条件下,对放大信号进行___________。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必须设置合适的 _________Q。影响静态工作点的因素很多,但当晶体管确定以后,主要因素取决 于__________电路。单管放大器工作电源是V。 (2)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中点的附近,能使放大器获得最大不失真的_______。 而若工作点选的太高,就会产生失真,若工作点选的过低就会出现失真。(3)该实验电路中,要保证Ui为有效值为10mV,频率为1kHz的交流信号,那么Us (峰—峰值)应该是________V。 (4)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经常采用具有直流电流负反馈的___________________单管放大电路。请结合实验电路图完成预习,电路中上由Rb1和Rw串联组 成,R2为,Rc为集电极电阻,Re为,起到稳定直流 工作点的作用。C1、C2为交流耦合电容,C3为发射极旁路电容,为提 供通路。 (5)本实验测量输入输出电阻时,采用的是方法测量。测量输入电阻就是在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串入一个已知电阻Rs,只要分别测出Vs和Vi,即可得出入电 阻值。 (6)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所用的电子技术实验箱型号是,可以完成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和CPLD实验等内容。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仪器见表1,实验仪器的型号、主要功能及主要特点由实验者参考实验指导书以及仪器使用手册进行概括描述。 表1 实验仪器 1、连接电路 参考图2.2.1连接电路并将实际实验电路图画在图1处,将Rw调到电阻最大值。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 调整使Ue=2.2V,测量计算并填入表2中。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赵晓磊学号:1120130376 班级:02311301 科目:模拟电子技术实验B 实验二:EDA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DA技术的发展、应用概述。 2. 掌握Multisim 1 3.0 软件的使用,完成对电路图的仿真测试。 二、实验电路

三、试验软件与环境 Multisim 13.0 Windows 7 (x64)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了解元件工具箱中常用的器件的调用、参数选择。 调用各类仿真仪表,掌握各类仿真仪表控制面板的功能。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实验(不带负反馈)。 2.实验步骤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要求调整后Uc1 = 10V。 测定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 测输入电阻Ri,其中Rs = 2kΩ。 测输出电阻Ro。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五、实验结果 1. 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断开us,Ui+端对地短路

2. 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接入us,Rs = 0 带载: 负载: 经过比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同相。 3. 测输入电阻Ri Rs = 2kΩ,RL = ∞ Ui = 1.701mV

Ri = Ui/(Us-Ui)*Rs = 11.38kΩ 4. 测输出电阻Ro Rs = 0 RL = ∞,Uo’=979.3mV RL = 4.7kΩ,Uo = 716.7mV Ro = (Uo’/Uo - 1)*R = 1.72kΩ 5.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电路最大增益49.77dB 下限截止频率fL = 75.704Hz 上限截止频率fH = 54.483kHz 六、实验收获、体会与建议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十三

实验十三 OTL功率放大器安装和调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 2. 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安装、调整与性能的测试。 二、实验原理 采用PNP和NPN互补晶体管组成的无输出变压器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具有频率响应好,非线性失真小,效率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的OTL功率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它包括前置放大级B G1,推动级B G2和互补推挽输出级B G3、B G4。 前置放大级为甲类RC耦合电压放大器,在发射极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以改善音质,提高稳定性。R1为输出音量调节电位器。由于前置级工作在小信号电压放大状态,静态工作电流I C1可取小一些以减少噪音,一般取: I C1≈0.3~0.1mA 1V<V CEQ1≤1/3E C 推动级要提供足够大的激励功率互补推挽功率输出级,所以推动级的静态工作电流应足够大,一般取I C2≥(3~5)I B3MAX 式中I B3MAX为输出功率最大是输出级的基极激励电流。为了提高输出级正向输出幅度,把B G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8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R L接电源正端,以获得自举的效果。为了克服输出级的交叉失真,在B G3,B G4两管的基极之间接有二极管D和电阻R9组成的偏置电路,其中二极管D同时起偏置的温度补偿作用,电容C5为相位校正电容,以防止产生高频寄生振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P O=E2C K/8R L(式中:K为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当K≈1时,输出功率最大,为P OMAX≈E2C/8R L 考虑到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因素,一般取:K≈0.65~0.7. 对该电路的电压增益,考虑到它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并满足A VO F >>1,所以中频段电压增益为:A V≈1/F=(R12+R6)/R6

物联网实验报告

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地面/探空电报码以文件形式存放,固定为8.3格式。地面电报码文件格式是:AAXXmmdd.Thh ,探空电报码文件格式是:TTAAmmdd.Thh 。其中AAXX 表示地面报;TTAA 表示探空报;mm 表示月份,用2位数字01~12;dd 表示日,用2位数字01~31;hh 表示时次,用2位数字,地面有00、03、06、09、12、15、18、21共8个时次,探空有00、06、12、18共4个时次,都用世界时。地面/探空电报译码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图1 电码译码系统数据流图 1、 地面/探空电报译码程序总流程图 根据电码文件名是8.3格式,并且与月日时次形成固定关系,因此可以采用输入年月日时次的数据来组合文件名。地面1~4位固定为“AAXX ”,探空1~4位为“TTAA ”,5~6位为2位数月份,7~8位为2位数日,9~10位为固定为“.T ”,11~12位为2位数时次。 地面/探空电报译码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读取文件,找到指定台站的位置,并读取指定台站的电码到一个字符串数组中,然后传递给地面或探空处理程序继续处理,分解出天气各要素。最后显示结果。

图2 电码译码系统程序流程图 一、详细设计 将已打开的电码文件数据分解,将第0-4个字符赋值给台站号,第6-10个字符赋值给i R i X hVV,i R i X指示码,本次不要译码,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米),VV—有效能见度(千

米),第12~16字符赋值给Nddff,N—总云量,指观测时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总成数,dd —风向,以10度为单位编报。静风时,dd编报00。 ff—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进行编报。并将这些信息显示出来。 给K赋初值为16,利用数组分别对后面的数据进行译码,按照图示所示顺序,每次译码后K加6,直到K的值大于数组长度N结束地面译码。 图3译出地面各要素功能流程图 将已打开的报文资料进行分解,第0~11字符不用,第12~16字符赋值给台站号,并显示出来,给变量K赋初值为18,对气压进行译码,分别将数组第K和第K+1个字符与99,00,92……20,15,10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对第K+2-K+4个字符进行相应处理,得到相应的本组气压位势米,然后依次对气温,露点温度差,风向,风速译码,将变量K+18赋值给K,进行下一组译码,直到K〉n,结束本次探空译码。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册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组

目录 实验一门电路功能测试 (3)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7) 实验三触发器应用设计实验 (10) 实验四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13) 实验五555定时器设计电路 (17) 附录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管脚图 (20)

实验一门电路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与门、或门、与非门、异或门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掌握OC门、三态门的应用和特点。 二、实验器材与仪器 (1)数字实验箱。 (2)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与思考题 (1)复习与门、或门、与非门、异或门、三态门的逻辑功能。 (2)要使一个异或门实现非逻辑,电路将如何连接,为什么说异或门是可控反相器? (3)对于TTL门电路为什么说输入端悬空相当于接高电平? (4)说明多个三态门“线与”时应注意的那些问题。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 (1)验证与门、或门、与非门、异或门及反向器的逻辑 将集成电路与门74LS08插入集成块的空插座上。注意必须再接上电源正、负极,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LED,即可进行验证。观察输出结果,并记录在表2-1中。 用同样的方法验证或门74LS32、与非门74LS00、异或门74LS86、反向器74LS04的逻辑功能。(各集成电路的芯片管脚如图2-2所示) 表2-1 测量记录表 输入 输出 与门或门与非门异或门反向器 B(K2) A(K1) Q=AB Q=A+B Q=A B 0 0 0 1 1 0 1 1 (2)74LS125三态门应用测试 利用74LS125三态门“线与”连接,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三个三态门的输入分别接高电平、地、连续脉冲。根据三个不同状态,观察指示灯的变化,体会三态门的功能。将结果记录在表2-2中。

物联网操作实验报告

物联网操作实验报告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中国式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1、打开物联网工具箱,接上工具箱电源并打开电源。

2、检查工具箱的工具,分清工具箱的工具。

界面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