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霉感染的治疗

曲霉感染的治疗

曲霉感染的治疗

曲霉感染的治疗

一、曲霉感染的治疗 1. 曲霉感染的治疗方法 2. 什么是曲霉感染

3. 曲霉感染是什么原因二、哪些人容易曲霉感染三、曲霉感染要注意什么

曲霉感染的治疗

1、曲霉感染的治疗方法应首先在感染部位采取标本进行涂片检查及培养,找到病原真菌时方可确诊。自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培养阳性者为疑似病例。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用药。疗程需较长,一般为6~12周或更长。严重感染的治疗应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并应静脉给药,以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在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指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什么是曲霉感染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的发生。虽然吸入曲霉菌孢子很常见,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进展为肺曲霉菌病。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很大程度上由感染者的免疫抑制/缺陷程度所决定,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基因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曲霉感染是人体致病的一种形式。侵袭性曲霉菌病现已成为免疫力减弱的的儿童病人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因素,其预后状况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以及病人本身的抵抗能力。但因为儿童病人的特殊性,成人的一些诊断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儿童。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曲霉菌感染会累及血管,导致其他器官,如:皮肤、大脑或眼睛等,发生播散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图 2)。接受异基因 HSCT 的患者和化疗后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 IA 感染的风险更

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

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11-24T10:20:09.2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荀彦1 刘金辉[导读] 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特别是IPA 死亡率高达80%-90%,预后差。 荀彦1 刘金辉21.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112 班;2.南昌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南昌 330000 【摘要】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治疗的运用、骨髓移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等情况,烟曲霉感染呈上升趋势。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用于治疗烟曲霉菌感染,对于临床很有实际意义。本文总结近年资料后,对烟曲霉的致病,中药抗烟曲霉菌的效果,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抗菌;烟曲霉菌 【中图分类号】R43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40-02 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特别是IPA 死亡率高达80%-90%,预后差。 近年来,由于脏器移植患者增加,艾滋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和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大量应用,IPA 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因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抗曲霉菌研究引起了广泛兴趣。中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深入探讨研究,特别是棘手的烟曲霉菌,目前还是研究较少的领域,而对临床治疗的进行很有实际意义。本文在总结近年资料后,对烟曲霉的致病,中药抗烟曲霉菌的效果,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烟曲霉菌致病1.1 曲霉致病机制侵袭力是真菌致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2],曲霉侵袭机体的过程多数都是机体吸入曲霉的孢子,孢子生长成菌丝进一步侵袭组织引发各种严重临床症状。 烟曲霉菌菌丝片段和孢子被吸入气道后,致少量细胞因子甚至抑制细胞因子产生,不能使足够的炎症细胞向局部趋化,逃避吞噬,长期存活、芽生、释放大量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等[3]。 1.2 曲霉致病因子[4]1. 2.1 胞壁及外膜等相关成分曲霉的细胞壁拥有大量的多糖成分,β(1-3)葡聚糖是其胞壁中最主要的结构,组成基本骨架,它可以被宿主细胞识别,通过激活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激活宿主的炎症反应。 曲霉表面一层突起的疏水蛋白,利于曲霉的黏附和定植。 曲霉孢子还表达细胞色素成分,能帮助曲霉抵御紫外线,氧自由基。色素缺乏的孢子易被补体结合、吞噬细胞吞噬且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曲霉的细胞壁至少含有九种糖基磷脂酰肌醇相连的蛋白(GPI-linked protein)连接于多糖形成的骨架上,对曲霉的正常生长甚为重要。其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突变后,曲霉菌丝生成速度下降。 1.2.2 曲霉产生的毒素曲霉的基因较原核生物要复杂得多,毒素的种类也非常复杂。主要包括:①胶霉毒素(gliotoxin);②烟曲霉素(fumagillin);③其他毒素:烟曲霉文(fumigaclavine C)、可弥漫性物质(diffusiblesubstance)、局限曲霉素(restrictocin)、核糖毒素(ribotoxin)等。 这些毒素可以抑制DNA、蛋白质的合成或抑制免疫反应,或者破坏局部的组织,而利于曲霉的生长繁殖。 曲霉感染的过程相当复杂,单纯抑制其中某个基因的表达常难取得预期效果。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研究可能会带来新的进展。 1.3 曲霉耐药性的产生有研究表明随着烟曲霉生物膜的成熟,对普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一步下降。据实验研究,与游离的孢子相比,在烟曲霉生物膜形成的过程中,药物外排泵基因和唑类靶酶基因表达量的逐渐升高可能对其抗药性增加有所影响[5]。 陈剑等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伊曲康唑的患者体内烟曲霉对伊曲康唑产生获得性耐药以及停药后回复敏感,可能系其14α脱甲基酶第220位M220I 的替换,即基因发生突变[6]。 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现在一般的抗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也只有50%~70%的有效,多建议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7]。但多种常用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愈发不佳,副作用大,对本就因免疫力低下而患烟曲霉病的病人更不适合。现临床上肺曲霉病大多数就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后继发感染。故探寻并总结中药治疗方法以资解决这一问题。 2.中药汤剂的抑菌2.1 中药汤剂对烟曲霉体外抑菌实验有报道认为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烟曲霉菌的生长[8]。以一定剂量的四君子汤和氟康唑处理的1000 个烟曲霉菌孢子涂布在沙氏固体培养基培养源凿,计算并比较烟曲霉菌生长形成的菌落数量、菌落大小、镜下计数孢子柄与孢子的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四君子汤和氟康唑可以显著降低烟曲霉菌的菌落数量和菌落大小、抑制孢子柄与孢子的的形成(P<0.05),结果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四君子汤在治疗烟曲霉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刚生等应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及曲霉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9]。 还有研究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和柠檬醛对常见深部条件致病菌黄曲霉、烟曲霉的抗菌活性。肉桂醛对黄曲霉、烟曲霉MIC 分别为0.01μg/ml,0.050μg/ml,柠檬醛对黄曲霉、烟曲霉的MIC 分别为:2.600μg/ml、0.650μg/ml。证明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和柠檬醛具有高效抗曲霉作用[10]。 2.2 中药对烟曲霉体内抑菌试验任金贤等复制粒细胞减少期并发IPA 大鼠模型进行研究,证明黄芪多糖(APS)能够提高该模型大鼠的胸腺免疫功能,可能减轻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和曲霉感染的程度。黄芪多糖联合两性霉素B 注射组半乳甘露聚糖值也明显更低,说明其联合治疗粒细胞减少大鼠并发烟曲霉病有减轻疾病程度的作用[11]。 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模型小鼠的作用[12]:将小鼠随机分成8 组,建立 IPA 模型后分别给小鼠灌服高、中、低不同剂量四君子汤及酮康唑 7d,于第 8 天处死,取肺、肝、脾、肾做组织烟曲霉培养及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烟曲霉菌的培养情况及病理变化,同时另取小鼠做生存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四君子汤治疗组小鼠各脏器烟曲霉的菌落数均比 IPA 模型组少,烟曲霉色素明显减弱,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IPA 模型组肺组织可见大量菌丝,中剂量和高剂量四君子汤组肺组织未见菌丝,低剂量组可见少量菌丝。生存实验表明,中剂量四君子汤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质量明显优于 IPA 模型组。结论:四君子汤可缓解 IPA 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缓 IPA 的发展,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治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治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11-05发表评论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医脉通小编收集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治相关内容如下,以飨医友。 侵袭性肺曲霉病 肺曲霉病在临床上分为曲霉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和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类型。 IPA是曲霉侵入肺组织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以发展成坏死性出血性肺炎,形成多发性肺脓肿或肉芽肿,病灶边缘可有小动脉栓塞为特征,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凶险。其主要见于免疫受损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以及罹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 IPA初次诊断时误诊率较高,其诊断按确定程度分为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ble)和拟似(possible)。确诊病例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或来自正常无菌部位的标本曲霉培养阳性。临床诊断病例需要有宿主因素、临床依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征)及微生物学证据。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GM试验、G试验

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常称G 试验。1,3-β-D葡聚糖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会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浅部真菌感染无类似现象),因此,G试验适用于深部真菌(隐球菌和接合菌除外)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念珠菌和曲霉菌,但不能确定菌种。在下列情况下会出现假阳性:①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②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③链球菌血症;④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⑤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放化疗造成黏膜损伤导致食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等;⑥食用菌类(例如蘑菇)等。G试验在不同研究中敏感性特异性差别较大,其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为74%~90%。 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当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值得注意的是,GM试验假阳性率较高,在如下情况下易发生:①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②新生儿和儿童;③血液透析;④自身免疫性肝炎等;⑤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⑥冬虫夏草成分的虫草多糖也属于半乳甘露聚糖。在下述情况下也可出现假阴性:①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被清除;②以前使用过抗真菌药物; ③病情不严重;④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假阴性也较高。GM试验在不同人群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同样较大,敏感性为50% ~100%,特异性为73%~98%。 就如同其他许多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一样,GM试验和G试验也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因此,临床上应当正确看待这两者的结果。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治疗 根据多个IPA 诊治指南推荐,IPA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推荐静脉或口服伏立康唑,对于病情严重患者,推荐使用静脉制剂(第1天6 mg/kg,q 12h,之后4 mg/kg,q 12h,至好转后改为口服伏

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研究进展

综述 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研究进展 刘洁一胡小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性病科,深圳518036) ?摘要?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二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这些药物对控制曲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真菌药耐药报道逐年增多,为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曲霉耐药的发生,需要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或者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研发新药周期长和成本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眼于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可产生协同效应,多烯类联合三唑类药物产生拮抗作用,而抗真菌药物和非抗真菌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一真菌感染;曲霉;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一R519.8一R978.5一一?文献标识码?一A一一?文章编号?一1673G3827(2019)14G0124G05 一一近年来,随着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二A I D S患者人数的增加二广谱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二免疫抑制剂以及侵入性治疗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这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曲霉是引起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2],据报道系统性曲霉感染的病死率超过50%[3],这为临床上防治曲霉感染带来了重大挑战.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二诊断手段欠佳使得该类患者难以获得准确的早期诊断,此外,抗真菌药不能获得理想疗效也是一个重要原因[4].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二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这3类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5](见图1).相较于临床上多达24种的抗细菌药物和6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6],抗真菌药因特异性细胞靶点少[5]而种类有限.随着曲霉对抗真菌药耐药报道逐年增多,而研发新药科研难度较大和经济负担较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眼于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 1一现有抗曲霉感染药物 1.1一三唑类抗曲霉感染 在近十多年中,唑类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曲霉疾 基金项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科研项目(J C Y J2018011);深圳市三名工程项目资助(S Z S M201812059) 作者简介:刘洁,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Gm a i l:l a u2m i n0515@163.c o m 通信作者:胡小平.EGm a i l:x i a o p i n g7752@s o h u.c o m 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三唑类抗真菌药最早于1980年合成,其主要包括氟康唑二伊曲康唑以及第二代抗真菌药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羊毛甾醇转化为麦角固醇过程中重要的靶酶14αG去甲基化酶,而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受阻使三唑类药物发挥抗真菌作用[8].随后,麦角固醇的损耗以及有毒的麦角固醇前体的累积在真菌细胞膜上产生了膜应力,从而抑制其生长.唑类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衍生物两种类型.咪唑类通常用于治疗皮肤表皮感染,而三唑类药物由于具有良好的药动学效应和安全性,通常用于治疗深部真菌系统性感染.三唑类药物是治疗侵袭性曲霉(i n v a s i v e a s p e r g i l l u s,I A)感染的一线用药. 1.2一多烯类抗曲霉感染 多烯类是1950年发现的一种广谱天然抗真菌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多烯类药物抗真菌机制主要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干扰代谢和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细胞死亡[9].由于麦角固醇和哺乳动物的类胆固醇结构相似,多烯类药物在临床不当使用会产生严重的全身毒性和肾脏毒性.因此,在新药研发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降低多烯类抗真菌药的毒副作用.尽管该类药物在临床上长期广泛使用,但是关于多烯类药物耐药鲜有报道[10]. 1.3一棘白菌素类抗曲霉感染 421 一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年4月第14卷第2期一C h i n JM y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4,N o.2一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61775682.html,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李慧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肺曲霉菌病是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将其分为肺曲菌球、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本文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关键词】肺曲霉菌病;诊断,鉴别;药物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192-01 在我国随着结核病、艾滋病、肿瘤的高发、器官移植的盛行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真菌病感染几率也在逐年增加。有文献报道继发性肺曲霉菌病的发生率为65%~96%,但诊断困难,导致误诊及延误治疗甚至致患者死亡。基于目前肺曲霉菌病发病率的上升,而临 床诊断的不重视及诊断方法导致诊断及治疗。临床表现肺结核病与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症状相似,较多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导致漏诊及误诊率较高。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免疫力低下或长期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才会引起曲霉菌感染。这可能与大量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的应用,或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使人体内菌群失调有关。 1;肺曲霉菌病的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包括痰霉菌培养、痰涂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曲霉免疫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诊断步骤:1)胸部X线片检查,确定大致诊断方向;2)病史和体格检查,进一步缩小诊断范围;3)无创性检查,协助诊断或确定诊断;4)有创性检查,经以上步骤不能确定诊断者,选择此方法。 诊断方法:金标准病理,诊断 I PA 的金标准金标准是组织学检测依据,包括经皮肺穿刺,开胸肺组织活检,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组织学标本中发现曲霉,已证实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血培养罕有阳性结果。 1.1;国内诊断标准 1.1.1;定义:侵袭性真菌病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診断有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是要充分结合宿主

肺曲霉病

专题笔谈 肺曲霉病病谱及其诊断策略 张静瞿介明 近年来,随着对肺曲霉病认识的增多和临床资料的积累,其分类也在不断演变。对肺曲霉病病谱的特点及其病理生理基础深入理解对疾病诊治尤为重要[1]。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肺曲霉病具有鲜明的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另一方面,肺曲霉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又阻碍了准确诊断,例如同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因免疫功能抑制类型及程度不同,感染曲霉后的临床表现往往差别很大,多数缺乏典型特征;又如伴随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掩盖了肺曲霉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蛛丝马迹。本文介绍肺曲霉病目前的常用分类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谈谈诊断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肺曲霉病病谱及其疾病特点 1.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IPA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经典的免疫功能低下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持续粒细胞缺乏,是IPA的高危因素。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营养不良、实体器官移植等也是IPA的易发人群[2]。 IPA可分为血管侵袭性曲霉病(angio-invasive aspergillosis, AGIA)和气道侵袭性曲霉病(airway invasive aspergillosis),后者根据累及的部位又可分为气管支气管炎(aspergillus tracheobronchitis, ATB)、支气管肺炎和细支气管炎。 AGIA多见于经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也可见于其他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晕征”是AGIA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在CT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或肿块,边缘模糊,有些聚集成簇,其病理基础是出血性肺梗死,中央的结节或肿块为坏死的肺组织,磨玻璃晕环提示肺泡出血[3]。空气新月征(air crescent)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患者AGIA中性粒细胞恢复时,一般在初发浸润的第6~26天(平均15 d)后出现,提示预后较好及免疫功能恢复。在X线胸片和CT检查均可见到环型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1.000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张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 通信作者:瞿介明,Email: jmqu0906@https://www.doczj.com/doc/161775682.html,

禽曲霉菌病的诊断要点

可在各种禽类中发生,常见于鸡、火鸡及水禽,野鸟、动物园中的鸟以及笼养鸟也偶有发生。胚胎及6周龄以下的雏鸡与雏火鸡比成年鸡易感,4~12日龄最为易感,幼雏常呈急性爆发,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在10%~50%之间,成年禽仅为散发,多为慢性。本病可通过过多种途径感染,曲霉菌可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引起胚胎死亡或雏鸡感染,此外通过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静脉、眼睛接种、气雾、阉割伤口等感染本病。曲霉菌经常存在于垫料和饲料中,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曲霉菌孢子,若严重污染环境与种蛋,可造成曲霉菌病的发生。一临床症状幼禽发病多呈急性经过,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喘气,有浆液性鼻漏。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萎顿,嗜睡。羽毛松乱,缩颈垂翅。后期病禽迅速消瘦,发生下痢。若病原侵害眼睛,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眼睛发生灰白混浊,也可能引起一侧眼肿胀,结膜囊有干酪样物。若食道沾膜受损时,则吞咽困难。少数禽由于病原侵害脑组织,引起共济失调,角弓反张,麻痹等神经症状。一般发病后2~7天死亡,慢性者可达2周以上,死亡率一般为5%~50%。若曲霉菌污染种蛋及孵化后,常造成孵化率下降,胚胎大批死亡。成年禽多呈慢性经过,引起产蛋下降,病程有拖延数周,死亡率不定。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在肺和气囊上,肺脏可见散在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结节,质地较硬,有时气囊壁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结节或斑块。随着病程的发展,气囊壁明显增厚,干酪样斑块增多,增大,有的融合在一起。后期病例可见在干酪样斑块上以及气囊壁上形成灰绿色霉菌斑。严重病例的腹腔、浆膜、肝或其它部位表面有结节或圆形灰绿色斑块。三诊断根据发病特点饲料、垫草的严重污染发霉,幼禽多发且呈急性经过、、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剖检病理变化在肺、气囊等部位可见灰白色结节或霉菌斑块、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四防治 1.加强饲养卫生管理应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使用清洁、干燥的垫料和无霉菌污染的饲料,避免禽类接触发霉堆放物,改善禽舍通风和控制湿度,减少空气中霉菌孢子的含量。为了防止种蛋被污染,应及时收蛋,保持蛋库与蛋箱卫生。 2.发生禽曲霉菌病的处理 1、清扫消毒应尽早移走污染霉菌的饲料与垫料,清扫禽舍,喷酒1: 2000的硫酸铜溶液,换上不发霉的垫料。严重病例扑杀淘汰,轻症者可用1: 2000或1: 3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4天,可以减少新病例的发生,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继续蔓延。 2、使用中草药方剂①金银花、连翘、莱菔子炒、各30克,丹皮、黄芩各15克,柴胡18克,桑白皮、枇杷叶、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为500只鸡的一日量,每日分4次拌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4剂,治疗鸡曲霉菌病效果显著。②桔梗250克,蒲公英、鱼腥草、苏叶各500克,水煎取汁,为1000只鸡的用量,用药液拌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1周。另在饮水中加0.1%高锰酸钾。对曲霉菌病鸡用药3天后,病鸡群停止死亡,用药1周后痊愈。对于珍贵禽类,可考虑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其它抗霉菌制剂进行治疗。更多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161775682.html,/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检查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检查方法 导语:治疗疾病前身体检查是很关键的,对患者身体检查能够很好的掌握患者病情,这样对疾病治疗有很好帮助,同时也能够避免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法,减 治疗疾病前身体检查是很关键的,对患者身体检查能够很好的掌握患者病情,这样对疾病治疗有很好帮助,同时也能够避免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法,减少对患者身体损害,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检查方法都有什么呢,这类疾病在检查上,也是有很多方式,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检查方法: 曲霉菌属是一种丝状真菌,通过孢子形式进行繁殖。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土壤,水,食物,腐烂的植被等,主要经空气传播。大多数健康人群的免疫系统能够抵抗曲霉菌的侵袭,而免疫受损或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个体则易致病。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Aspergillosis,简称IA)是致病的最严重的一种形式:曲霉菌孢子通过呼吸道入侵体内,随血液循环侵犯其它器官和部位,如鼻窦,眼睛,皮肤,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然而IA的早期诊断仍是当前较难攻克的医学难题之一。 近些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IA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整体死亡率达到58%.①主要发生于临床化疗,移植后免疫抑制和高剂量激素治疗患者,如:恶性血液病,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涉及临床科室有血液科,移植科(中心),呼吸科,风湿免疫科,ICU,皮肤科等。目前的诊断仍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方法,即X-射线或CT扫描,组织培养,组织活检等,这些方法或特异性不高或检测周期较长,尤其组织活检时样本的采集无疑使病患雪上加霜,且很难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病。导致患者长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增加了药物毒性作用,对患者造成进一步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侵袭性肺曲霉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曲霉菌直接侵犯肺或支气管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烟曲霉。主要病理改变是呈急性广泛坏死性出血性肺炎或有肉芽肿,曲霉丝侵入血管,导致坏死性血管炎。 【诊断要点】见三级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急性肺炎症状(咳嗽、咯痰、发热、咯血),抗生素治疗无效。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咯血 2.辅助检查: 影像学表现:(1)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CT早期可见晕轮征(磨玻璃样环状阴影环绕病灶周围),2-3周出现空气新月征(原有病灶中出现新月状的低密度透光区),后期可形成曲霉球。(2)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T可见上叶和下叶背段肺浸润性病变或结节影,伴有或不伴有空洞,可见曲霉球。(3)气道侵袭性肺曲霉病:影像学提示;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X线多数正常;②细支气管炎:HRCT可见小叶中心性结节和“树-芽”征;③支气管肺炎:肺外周细支气管分布区小片实变影;④阻塞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曲霉在官腔内呈团块状生长,好发于下叶,可有支气管扩张、大量黏液嵌塞。 微生物检查:GM试验阳性。 微生物检查:合格痰标本、支气管吸取物、BALF或胸腔积液涂片典型形态为45°分枝的有隔菌丝。

【治疗要点】 一线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备选治疗: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 缓解期用药:口服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直到临床或影像学表现缓解或者稳定。 大咯血时如有条件可行手术治疗或支气管动脉栓塞。 【药物处方】 一线治疗: 伏立康唑:第一天0.9%氯化钠/5%葡萄糖250ml+伏立康唑400mg(6mg/kg)静点12小时1次;以后0.9%氯化钠/5%葡萄糖250ml+伏立康唑 200mg(3mg/kg)静点12小时1次。 备选治疗: 处方1:卡泊芬净:第一次负荷量:0.9%氯化钠250ml+卡泊芬净70mg 静点(至少1h)。维持量:0.9%氯化钠250ml+卡泊芬净50mg 静点(至少1h) 每日1次。 处方2:两性霉素B:5%葡萄糖7-10ml/kg+两性霉素B 0.7-1mg/kg静点每日1次。

烟曲霉感染诊断方法

烟曲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周艳(综述) 烟曲霉菌为空气中常见的腐生菌,为一种机会致病真菌,其孢子直径很小,可被动吸入呼吸道,在一般的环境下,人们每天都能吸入上百个烟曲霉菌孢子,但是通常情况下都不致病。近20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肿瘤放疗和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及肠外营养人数的增加以及艾滋病的流行等免疫抑制人群逐年增长[1],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烟曲霉菌导致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其发病率已经超过了最常见的真菌感染—侵袭性念珠菌病。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病人发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后的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IPA以肺部感染为主,主要为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肺炎,并可波及骨骼、脑、肝、肾、心脏等全身多个重要器官,其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90%[2]。由于IP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从而导致IPA的诊断极为困难,治疗成功率很低。为此,发展有效的烟曲霉菌感染实验室检查方法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显微镜检查、病原生物学培养方法、血清免疫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本文就这些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烟曲霉菌;聚合酶链反应;血清学诊断 1、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主要包括直接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都是以形态学特点为基础来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诊断。曲霉菌直接镜检呈现玻璃样透明的菌丝,但是其菌丝结构特点的特异性并不突出,其他种类相似的真菌如青霉菌亦可呈现类似

的镜下特点。另一方面,组织病理学检查虽也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病理表现为真菌菌丝侵入和定植于组织或者血管造成炎症改变。但是其报告总中经常会出现曲霉样形态学特点等描述性的诊断结果,这对在镜下类似曲霉菌类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误诊的出现几乎不可避免。若是发生误诊的两种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方案相差较大,就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导致预后不良。此外,检查者的主观因素也有可能对诊断结论产生影响。 2、病原微生物的培养 病原微生物的培养是诊断细菌与真菌感染的常规方法,特异性高,同时还可以用于细菌与真菌感染的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标本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结果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这是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基础[3]。 烟曲霉菌培养是通过取病人血液、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尿液及感染病理组织等标本,接种于真菌培养基培养,其中血液、BAL及感染组织为常用的取材标本。各实验室采用的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时间各有不同,如蔡氏培养基适用26℃培养3-4天,沙保培养基适用35℃培养1-2天,但因为培养时间长且敏感性不高,因而可能延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与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单细胞真菌比较,烟曲霉菌为丝状型真菌,组织的机械破碎对丝状真菌成活力及培养有很大影响[4]。此外,由于曲霉菌是机会致病菌,从有菌区获取的阳性培养结果并不能明确是由于定植的正常菌群或是侵袭性感染所致。 3、血清免疫学检测法 血清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诊断病原因子感染的经典方法,原理是根据抗原

8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汇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和规范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 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 断和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2]。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3]。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3]。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 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 5.9%~12%[4]。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 - 1 -

烟曲霉不同菌株致病力差异的研究

作者:张宇宋文刚高嵩刘攀王丽 【摘要】目的通过筛选出致病力最强和最弱的菌株研究烟曲霉的致病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icr小鼠216只,体重(20±0.5)g。随机分9组,每组8只(感染组7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组)。其中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免疫抑制后,分别接种7株烟曲霉的孢子悬液和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注射环磷酰胺和孢子悬液。每日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对死亡小鼠和处死小鼠的脏器进行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和病理学检测。实验重复3次。通过比较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平均体重、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来比较烟曲霉的致病力差异。结果①感染组小鼠接种孢子悬液后,体重迅速下降。肺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到组织坏死,菌丝聚集;肺组织匀浆培养得到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烟曲霉。②阴性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速度较感染组慢,无死亡;肺组织病理学检测未见菌丝侵袭。③通过比较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从7株烟曲霉中筛选得到致病力最强和最弱的菌株(烟曲霉jlc 50134和jlc 30566)。结论不同烟曲霉菌株间存在致病力的差异。 【关键词】致病力;动物模型;烟曲霉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感染所致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引起高危患者(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高剂量使用激素和血液恶性肿瘤等免疫力低下患者)致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ipa的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60%~90%)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1~2〕,其相关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目前,烟曲霉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已往的研究多集中在通过改造单一或几个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来研究菌株的致病机制〔3〕,而通过比较不同烟曲霉菌株间致病力差异进行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获得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与致病力相关的诸多因素,对烟曲霉的致病机制以及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本研究将通过评价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比较7株不同烟曲霉致病力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pf级icr小鼠216只,雄性,6周龄,体重(20±0.5)g,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吉2007 2003。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2006年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4〕。烟曲霉共7株,其中,强毒株jlc 50134由日本国立千叶大学真菌医学研究中心馈赠,编号ifm 40808。jlc 30542、jlc 30890、jlc 30859、jlc 30566、jlc 31106及jlc 31753分离自临床患者和环境样本,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由吉林大学真菌研究中心菌种保藏中心(culture collection of jilin university mycology research center)分离并保藏。实验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购自difco公司,注射用环磷酰胺购自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孢子悬液的制备 将烟曲霉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基上,28℃培养5 d。用含有0.05%吐温 80的生理盐水制备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液。将孢子悬液进行连续稀释后涂布在pda平板培养基上,28℃培养3 d,进行菌落计数,与涂布的孢子悬液浓度进行比较,计算孢子活力〔(菌落计数×稀释倍数)/孢子悬液浓度〕>90%可进行接种〔5〕。 1.2.2 接种浓度的确定 配制烟曲霉jlc 50134的孢子悬液(浓度:1.0×103~1.0×109 cfu/ml共7个梯度)感染小鼠,每个浓度10只,预计选用3 d内导致50%小鼠死亡的孢子悬液浓度作为实验接种浓度〔5〕。 1.2.3 动物的免疫抑制和分组 随机挑选小鼠216只,分9组(感染组7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组),每组8只。饲养于ivc鼠笼中,室温(24℃~26℃),保持湿度,日照14 h和黑夜10 h交替进行,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IDSA:2016年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 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该 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 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若发现霉菌感 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侵袭性肺曲霉病CT征象

侵袭性肺曲霉病CT征象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种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严重机会性感染,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并白细胞减少症、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器官移植、AIDS和其他免疫抑制患者,此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也较常见。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X线胸片以胸膜为基底的多发的楔形阴影或空洞;胸部CT早期为晕轮征(halo sign),即肺结节影(水肿或出血)周围环绕低密度影(缺血), 后期为新月体征(crescent sign)。部分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尤其对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尽可能给予最大的耐受剂量[1-1.5mg/(kg·d)]。如患者不能耐受,首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每日0.lmg/kg 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避光静滴,逐日增加5-l0mg,至最大耐受剂量后维持治疗。目前对疗程、总剂量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可根据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治疗的反应、基础疾病或免疫状态个体化给予。滴液中加适量肝素有助于防止血栓性静脉炎。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心慌、腰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但用药过程中出现中度肾功能损害并非停药的指征。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其肾毒性较小,主要适合已有肾功能损害或用两性霉素B后出现肾毒性的患者,剂量5mg/( kg·d)。还可选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发病机制和病理】 吞噬细胞作为宿主的防御机制之一,其数量和功能在侵袭性肺曲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意义。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也是重要的。实验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可阻止曲霉菌丝的形成,而单核细胞则主要影响分生孢子。病理主要表现为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肺炎。炎性浸润、化脓,进而形成肉芽肿。菌丝在肺内增殖和侵入血管,导致坏死性血管炎,造成血栓或菌栓。引起咯血和血行播散,肺外产生曲霉感染。 肺曲霉病多为局限性肉芽肿或广泛化脓性肺炎,伴脓肿形成。病灶呈急性凝固性坏死,伴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及菌栓,甚至累及胸膜。 【临床表现】 是最常见的类型,肺组织破坏严重,治疗困难。典型病例为粒胞缺乏或接受广谱杭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胸部症状以干咳、胸痛最常见。咯血虽不如前两种症状常见。但十分垂要,具有提示性诊断价值。当肺内病变广泛时出现气急、甚至呼吸衰竭。此外,还可以出现胃肠道出血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肺部体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CT表现】 1、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早期CT表现:1.包绕晕征(Halo sign)的结节: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结节周围绕以一独特的带或晕,密度低于结节中心而高于肺实质密度。有晕征的结节约见50%~68%的早期侵袭性肺曲菌病病例,它是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图3-131)。2.楔形实变影:表现为以胸膜而为基底的节段性实变影,边缘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与栓塞性肺梗死相似,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楔形实变影也是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较特征性的改变,其出现率约80%,远高于“结节加晕征”。楔型实变影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结节影和(或)晕征。楔型实变影主要见于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也可见于毛霉菌病、细菌性肺炎或肺出血等疾病(图3-132)。3.其他表现:支气管周围实变和小叶中心结节代表侵袭性肺曲菌病沿气道播散。此外,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粘连也较常见。 2、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晚期CT表现: 1.空气新月征:是指结节性病变或楔形实变中心出现新月形空洞。多见于侵袭性肺曲菌病诊断后2~3周的病例,病理特点是中心坏死组织和曲菌,周围为空气间隙。空气新月征表示感染消退期的开始。2.线条状瘢痕:与胸膜相连,见于感染恢复末期,提示病变基本痊愈(图3-134)。

IDSA曲霉感染指南汇总

IDSA:2016 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2016-07-07 21:13 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曲霉菌病是感染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病原体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感染者并不少见。 时隔8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菌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不同类型曲霉菌病相关证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菌病诊治指南,替代2008 旧版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管理此病提供参考。该2016 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流行病学与感染风险因素 1. 易感者如何预防曲霉菌病?何为易感人群? (1)应将住院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接受者安置在受保护的环境中,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2)也应给予其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易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高危患者相应防护措施,如急性白血病正在接受诱导/ 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者(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3)若住院无法提供防护病房的条件,推荐此类患者入住单独病房,且病房远离施工场地,也不允许将绿植或鲜花带入病房(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4)建议对IA 高危门诊患者采取合理防护措施,以减少霉菌暴露机会,包括避免园艺、施肥劳作或密切接触装修或施工场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5)白血病诊疗中心与移植中心应当定期监测侵袭性霉菌感染。若发现霉菌感染率超过基线水平,或者非高危人群发生侵袭性霉菌感染,应当立即对医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曲霉菌病的诊治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6)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以前,推荐采集足量组织和体液样本同时送检组织病理学/ 细胞学检查与真菌培养。如果分离培养得到非典型菌株或考虑存在耐药,可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 (7)对于采用PCR 法化验血检测IA 尚存争议。 (8)建议临床医生根据个案情况谨慎使用PCR 试剂盒检测感染,根据具体试剂盒方法学与检测特点解读化验结果。使用该方法诊断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性检测结果及临床具体情况(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曲霉菌检测的新方法——GM试验

曲霉菌检测的新方法——GM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是曲霉和青霉细胞壁多糖,当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真菌抗原。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胸腹水等标本中GM含量(即GM试验)可以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血清GM试验的临床价值 1.鉴别侵袭与定植:曲菌感染时持续释放入血,定植时仅间断、极少释放入血; 2.早期诊断曲霉菌感染:可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3.反映感染程度: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炎症反应严重性; 4.指导临床治疗:血液等标本GM试验连续2次阳性,常提示需抗曲霉菌治疗; 5.疗效监测:如检测值连续2次低于诊断界值,可认为病情缓解。 监测人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COPD、不明原因发热尤其伴肺部不规则浸润影等。 监测频率:建议连续动态监测(≥2次/周)。 试验结果判断:连续两次检测≥0.5,或单次≥1.0考虑阳性,可提示或诊断曲霉菌感染。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4ml(专用无热原采血管)。 标本送检: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呼吸系病临床基础省级实验室 () 检测及报告时间:每周二、五上午检测,下午报告 检测及结果解读:徐亮();张永(、3086405) 附件1:GM试验联合G试验 种属G试验GM试验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附件2:《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专家共识之微生物学标准 a)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包括曲霉属、镰刀霉属、 接合菌); b)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c)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 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e)血液等标本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简称GM)检测连续2次阳性; f)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G试验)连续2次阳性; g)血液、胸液标本隐球菌抗原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