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冬至的知识:冬至的简介

关于冬至的知识:冬至的简介

关于冬至的知识:冬至的简介

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关于冬至的知识:冬至的简介

本文是关于知识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话题作文分享

中国古代常识知识

中国古代常识知识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冬至文化常识

冬至文化常识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 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 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自强不息。周公姬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 的图腾崇拜是龙和凤。传说中的凤凰,每隔五百年就要在火中自焚一次。在中国人看来,五百年是兴衰往复的一个周期。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使华 夏文明在一次次灾难和抗争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 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 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 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 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 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

“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 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 这天过节庆贺。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 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 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 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 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 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 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 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首词中“淳熙丙 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纳西饮食文化与民族节日之祭祀活动有紧密联系。与婚丧大事紧密

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冬至的知识.doc

2017年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冬至 的知识 2017年多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冬至的知识 随着2017年各省公务员考试的举行,2017年多省公务员考试已经拉开帷幕。早早备考,才能做到充分、更加充分。华图省公务员频道为大家整理行测各种备考资料、真题、模拟题等文章。所以今天华图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梳理常识冬至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日,冬至,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70度时。据史料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籍《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自冬至开始,我国将进入数九寒天。今年12月21日进入一九,2017年3月3日将进入九九。出九之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春暖花开。 我国民间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冬至后白

昼时间日渐增长,但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气象资料显示,每年冬至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出现,造成骤然降温。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从21日起,一股新的冷空气将影响我国部分地区。 在此提醒说,值此时节,公众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外出,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在饮食调理上,多吃些大葱、洋葱、山药、桂圆、栗子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便于御寒,并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多吃蔬菜和樱桃、木瓜、山楂、龙眼等温性水果,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郁。

冬至的来历 冬至节由来介绍

冬至的来历冬至节由来介绍 冬至的来历由来介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节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冬至传说三则汇总

冬至科普常识科普.

冬至科普常识科普 2019-01-01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节气了, 。今天小编主要来跟大家聊聊冬至节气的一些常识。那么,大家知道2014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吗?冬至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冬至这个节气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咱们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冬至这个节气吧。 冬至是我国一个特别的节气,冬至节气其实是24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在这一天,我国很多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它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在这一天,北半球会出现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情况。那么究竟2014年的冬至具体是哪一天呢? 2014冬至是几月几日 201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英文翻译:the Winter Solstice。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到了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会出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情况,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之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民间还有这样一句谚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三侯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麇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介绍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健康小常识

冬至健康小常识 2014年12月22日是冬至,是进补的最佳时间,冬至吃什么?同时,还有哪些健康小常识需要我们注意,这样可以过一个健康而温暖的冬 天? 冬至吃什么?多用温补少食寒凉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 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此 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 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 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能随地 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能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在饮食调养方面,营养专家建议冬至吃什么?公众尤其要注意“三 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 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肉、 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 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阳气 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 是少量多餐。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冬至吃什么有燥热温补的效果?羊肉、牛肉、狗肉能预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过食羊肉 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冬至时还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 它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冬至吃什么补充津液?如荸荠、藕、梨、 萝卜、白菜等。其它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摄入,比如土豆、番茄、菌类、 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药等。除此之外,还要适量多吃水果,冬 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缺水、容易上火,因此每天 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会 使人顿觉清爽舒适。猕猴桃、甘蔗、柚子、大枣、桔子、龙眼、苹果、 桂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至健康小常识:防寒保暖动中求静 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 溶解在菜汤里。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有了食物温补方法,大家也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健康小常识。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 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 规律。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们应当加强对 身体的保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的相关小知识

冬至的相关小知识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

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关于冬至的地理意义和时间

关于冬至的地理意义和时间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冬至的地理意义和时间! 地理意义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

冬至小常识

冬至小常识 冬至的历史: 北方有说法“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认为饺子形似耳朵,吃饺子 不会冻掉耳朵,还有说法认为吃饺子为张仲景发明。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 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 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 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 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 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 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 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 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凡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病、胃酸过多者、胃肠功能 障碍、肾功能减退、体质虚弱而常感冒者,都应避免在低温环境下工作,50岁以上的人也不宜从事这方面工作。

冬至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 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 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 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 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北京馄饨 支付留学费用有许多方法,电汇和票汇是两种常用的方式。电汇虽 然款项到账迅速,但支出的手续费比票汇高。如果去留学的城市有中国 银行的话,票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既不影响支付学费,又携带方便, 还能节省费用。即使没有中国银行,许多国家的银行对中国银行开出的 汇票的接纳度是很高的。大家可以在出国之前询问一下留学目的地国是 否接纳中国银行的票据。仍然以前述实例来看,如刚刚换汇的1万欧元 要付给德国法兰克福的某学校,如果电汇,要支出246.人民币,而票汇 只需支出96.人民币。仅此不同的付费方式,又可以节省。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 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 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关于冬至的介绍

关于冬至的介绍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那么您了解冬至吗,就让小编来给你介绍一下冬至这个节气吧。 关于冬至的介绍 基本信息 气候特点 天气最寒冷 季节 冬季 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 前一节气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农事活动 施好腊肥、加强防冻养生防寒保暖、调整心态三候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中文名 冬至 英文名winter solstice 别称 冬节,贺冬,长至节、亚岁节日时间每年12月21、22或23日 节日类型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 节日活动 祭天祭祖 节日饮食 饺子、羊肉汤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关于冬至的节气时间 常见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20xx年和20xx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冬至,必备保暖小常识.

冬至,必备保暖小常识 2019-01-01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在这一天由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此歌谣就可以看出,最寒冷的冬天即将要到来了,我们的防寒保暖意识也应逐渐加强起来,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些冬季保暖小常识吧! 一、冬季保暖小常识:头、胸腹、脚是重点 1、头部保暖 医学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总热量占60%。此外,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2、胸腹保暖 老话常说在冬天里戴个围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此外,还可以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3、脚保暖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 4、背要保暖 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 《》()。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丝绵为宜,保温隔寒性能好。夜间起床时应披衣防感冒。 二、冬季也要防晒 冬天的太阳又舒服又暖和,每天晒会儿太阳本是好事,因为适当晒太阳有利于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但晒太阳也要有个度,如果时间过长则对身体有害无益了。因为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诱发许多疾病。婴幼儿皮肤娇嫩,更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久晒。 三、冬季也要运动 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多不愿出外运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冬季保暖要吃含铁、钙的食物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五、保暖小贴士 1、常喝白开水养生之道 冬天气候乾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2、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9、是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10、春分、秋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

冬至中医养生常识

冬至中医养生常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在十二辟卦中属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一阳来复,象征阳气的初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夏季养生吃水果,滋补功效大不同,桃子润肠消积食,未熟烂掉不能吃,西瓜清爽解暑热,冷藏莫超半小时,樱桃美颜赛良药,每天一把就正好。愿快乐安康!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而在中医养生学中,保护初生的阳气是养生的重要环节,因而冬至的养生保健异常重要,必须保护好初生的阳气,并使其逐渐壮大,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中医理论 夏天要的就是清爽和冰凉,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你只是顺应了天气的变化而已,但是却不能讨好你的肠胃。经常吃一些冰冻的食物会让你的肠胃功能变差,可能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也许等到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 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

夏季酷暑当令,气温炎热,容易引动内火,对人体造成伤害。此时可选食性凉的冬瓜、黄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西瓜、香瓜、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适当的冷饮等,有助于降温避暑,但不可过食冰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孙真人卫生歌注释》中说过:“盛暑之时,伏阴在内,腐化稍迟,瓜果园蔬,多将生痰,冰水桂浆,生冷相值,克化尤难。”就是讲夏季人体外热而内凉,不可过食寒凉食品以伤阳气,否则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病症。 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食品 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五)可以多次重复浸泡,且疗效持久。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经长时间饮服后,其有效成分在体内可达到量标准,起到煎药汤剂不能达到的效果。如泌尿系结石病人,持续多次饮服药茶后,能加大药液对结石的冲刷力,有利于结石的缩小和排出。 补血食品 补血食品,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补阳食品

关于冬至的来历

关于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关于冬至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一起看看冬至的由来吧。 关于冬至的来历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冬节,也称长至节、亚岁等。在节气排序中,冬至排序位于第二十二节气,但它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的资料冬至祭祖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魏晋王朝以后,时任朝廷也开始在冬至当日举行朝会,其盛大仅次于元日(元旦)。朝会典礼中有一仪式为朝贺礼,皇帝在当中要接受各国与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宋王朝以后,皇帝更专门制定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俗称“挂冬仗”,宫城内外遍布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骑兵甲,同时悬挂旌旗、击鼓、奏乐。而入朝官员则必须穿着制服觐见皇帝,比照祭祀大礼。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至明清时期,冬至这天,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

冬至知识15问答

冬至知识15问答 1.冬至在哪天? 答案:12月21-23。多数年份的冬至日都在12月21日或者22日,偶尔提早到20日,或者错后到23日。 2.冬至日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吗? 答案:不是。冬至日通常不是全年最冷的一天。白昼最短的一天与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天之间其实有延迟。 3.冬至日这天影子会变长吗? 答案:会。对北半球的人们来说,冬至这天中午时影子最长,因为太阳的高度最低。越靠近北极圈,影子越长,白昼时间越短。 4.冬至日这天日落最早吗? 答案:不是。冬至日是全年白昼最短的一天,但并不意味着日落最早。日落最早在哪天取决于你所在的纬度,对每个地方的人来说都不同。 5.冬至日是中国民间的节令--九九的第几天? 答案:第一天。 6.我国古代何时已测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 答案:春秋时期 7.下面哪一个不是冬至的别称:冬节、大冬、冬日、小年 答案:冬日 8.冬至节是起始于那个朝代? 答案:西汉

9.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还是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10.冬至日北极会出现极昼还是极夜? 答案:极夜 11.冬至日时,我国以下四个城市夜最长的是:A.广州B.武汉C.北京D.哈尔滨 答案:D.哈尔滨 12.在瑞典,每年冬至前后一过中午12点就进入了黑夜。那么你知道天空开始发亮是几 点吗? 答案:10点左右 13.我国古代将冬至三候: A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够)。 B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答案:B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14.下列哪个不是冬至的习俗?A吃赤豆糯米饭;B腌腊肉;C吃饺子;D喝羊肉汤; 答案:B腌腊肉 15.冬至常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A张仲景,B屈原,C介之推 答案:A张仲景。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教案

幼儿园冬至教案 冬至与麻糍 一、设计初衷 冬至在我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各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习俗,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汤圆、有的地方吃麻糍,这都代表了人们在冬至这天对于团圆的庆祝,现在,时代在发展,我们对于这些传统习俗已经不是这么在意了,这让我们的幼儿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节日,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制作冬至吃的麻糍感受冬至的气氛。 二、活动目标 l、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章老师(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幼儿园冬至教案1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龎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 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啩? 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 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幼儿园冬至教案2 2、癍团曾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有关冬至节气的知识卡片

有关冬至节气的知识卡片 【篇一: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 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当代中国人的 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 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 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 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 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 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 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9、是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10、春分、秋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1、“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 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 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 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12、考试问题题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黄河流域) 2.“种瓜点豆”是在哪个节气前后?(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冬至黑板报内容:冬至小常识

冬至黑板报内容:冬至小常识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 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 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 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 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绝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 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 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 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 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个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 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个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 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 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 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