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基础上,提出了其检测方法—PCR技术,并重点介绍了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CR;转基因食品;食品检测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食品检测和分析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面对迅猛发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关键在于是否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作保障。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食品科学领域的青睐,在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PCR技术又称基因扩增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灵敏度高、速度快、特异性强、简便、高效等特点,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

1 PCR技术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2]。

2转基因食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展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最早,但是美国国内的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是禁止的。就种植面积而言,转基因作物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3]。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在大田试验和商品化方面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1999年3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属世界首创的“转基因杂交稻”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9月华中农业大学的一项转基因水稻通过鉴定,并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我国在鱼/兔、鸡、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转基因动物商品化未见报道[4]。转基因动物的安全评价方案国内外已经有了研究报道。

相对美国对转基因的态度,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相对保守。欧盟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大豆、玉米和油菜等,种植面积仅占世界转基因作物面积的0.3%最近,欧盟又根据高质量的科学评价,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以便更好的保障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5]。我国目前对转基因的态度是科研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消费也没有限制,只是要求生产者如果采用了转基因原料在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至于选择与否,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以美国为首的主吃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不久前调查表明,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缘由是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完全不足为凭。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了消费者的怀疑。79%的英国人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抵制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6]。

转基因食品到底吃还是不吃,一些专家已表明了转基因生物和常规育成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某些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常规育成的品种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而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但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4 PCR技术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是检测是否有外源基因或DNA[7],检测是否有外源蛋白质,PCR技术主要针对转基因食品中是否有外源基因或DNA,外源基因中目的基因是转基因食品开发中研究的重点,随着转基因食品种类的不同,所使用的目的基因也不同,因此通过检测外源基因中目的基因来鉴别转基因食品,难度较大。而即使在含有不同目的基因的转基因食品中往往使用相同或相似启动子、终止子或标记基因,这些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DNA序列具有特异性,且大多来自微生物,非植物本身固有,因此通过检测样品是否含有特定启动子、终止子或标记基因序列作为鉴别转基因食品依据是一种可行方法[8]。

4.1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应用

刘光明等[9]根据转基因农作物中常用花椰菜叶病毒启动子(CaMV 35s)和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不同引物和相对应两种荧光双链探针(FDCP),分别建立常规PCR、应用FDCP新型实时荧光PCR检测转基因成分35S 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PCR方法均能有效检测出35S

和NOS片段,其中常规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之特点;应用FDCP新型实时荧光PCR方法则更为简便、快速、准确。曹际娟等[10],应用PCR技术对转基因(GM)玉米及其粗加工食品如:爆玉米花、热玉米棒、速溶玉米片中通常转入基因构建元件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外源抗虫GrvLA(b)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对GM玉米检测低限可达到0.1%。

刘垣等[11]在研究转基因大豆DNA检测芯片时,在对PCR反应和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芯片检测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对检测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灵敏度可达0.5%,由于采用多重PCR技术,一次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栾凤侠等[12]针对该实验材料转入外源基因选择标准中通用外源基因CaMV35S,NOS,bar和植物内源基因tRNALeu作为特异性引物,对影响定性PCR检测(反应体系:氯化镁浓度,引物和模板浓度;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和时间,循环数等)主要备件进行实验优化和选择,同时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表明,可检测到CaMV35S,NOS,bar外源基因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表明定性PCR检测所优化条件适合转基因小麦。实验还测定定性PCR最低检测灵敏度为1%(w/w);同时对转入外源目的基因进行表达蛋白检测,蛋白电泳结果表明,检测出1Dx5亚基和1Dvl0亚基。

国内已有文献报道[13],在借鉴几种传统定量PCR方法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检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方法。该法有效解决传统定量方法所存在假阳性及准确度不高难题。陈颖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使用特异引物和探针,对玉米中内源基因Invertase和转基因玉米Mon810、Event176中的外源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建立商业化转基因玉米Mon8 1 0(Yield Gard)和Event 1 76(Maximizer)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小于0.01%,是国际上设定转基因最低限量100倍。

4.2 PCR技术检测转基因食品发展趋势

随着各种转基因植物迅速发展,由此衍生而来转基因食品数量也迅速增加,并引起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争论,转基因食品安全不仅是科学领域问题,也是经济、政治等领域关心问题,同时也关乎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为了促进转基因食品健康发展,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环节都制定相关管理条例,转基因食品标识也被欧、美及我国政府列为强制性措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能否顺利实行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准确可靠转基因食品鉴别技术。利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是目前国内外常用转基因食品鉴别技术,因而PCR

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越来越显重要。但PCR准确性仍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提取DNA性质,PCR反应抑制物等,但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其检测结果也将越来越准确可靠,对现有或新出现的转基因食品都能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PCR检测转基因食品方法不断被改进。

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食品,其食用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需要对其进行检测,而目前的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也仅是可以检测出是否含有外源DNA即转基因成分,对于人们所关心的安全的问题并不能检出,所以目前也常与其它的方法结合,如,PCR-SSCP,现代遗传学研究中用于检测基因点突变和短序列缺失与插入的一种工具[15]。

5 小结

通过以上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我认为PCR技术可以加快实现它的工程化,效益化,不仅是在食品领域,还有农业,医学等领域。其实在这些领域都已有PCR技术相关的报道。如,PCR技术在肿瘤上的应用[14],及传统的生物发酵技术上可以结合PCR技术,利用DNA的体外复制,实现表达,还有就是现代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微生物载体研究。

大多数基因都是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出现,而以基因家族出现的基因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比较,就可找到保守序列和可变序列,从而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到新的基因。PCR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不仅推动了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且,在其他领域科学家的努力与创新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CR技术必将得到新的发展,以之为基础的新技术将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谷歌搜索.

[3] 廖友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3):93-94.

[4] 杨萍,高伟.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J]. 农业与技术,2005(4):139-141.

[5] Robinso.Simon.Europ plans stricter rules for GMOS[J].ICIS Chemical Business,2006,(4);11-11.

[6] 周欣宇.转基因食品在中国食之有惑[N].华夏人文地理,2005,(5):100-105.

[7] Gachet E,Martin G G.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by PCR:a brief review of methodologies available[J].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9):380-388.

[8]徐茂军.转基因植物食品的检测策略[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2):69-74.

[9]刘光明.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2,21(4);379-383.

[10]曹际娟.PCR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粗加工食品[J].玉米科学,2001,9(2);87-91.

[11] 刘恒,郑文杰,赵卫东等。转基因大豆检测芯片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131-134.

[12] 栾凤侠,张洪祥,徐宝梁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转基因小麦检测技术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645-649.

[13] 马荣群,陈红运,黄文胜等.植物检疫,2002,16(1);61-64.

[14] 林海,宋璐璐,毛国军.PCR技术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07,(99),109-110

[15] 张利,黎晓敏.PCR-SSCP技术研究现状,饲料博览,2011.16(6)

转基因之我见

转基因食品之我见 摘要: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变他的遗传物质,使其出现人类所需要的性状和品质。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国内外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对人们日常消费习惯和食品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遗传基因安全营养品质消费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出现的转基因食品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转基因食品日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转基因食品。然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的讨论却始终没有停过,而且越演越烈。要料及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和分类。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通常我们所说的基因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而提到转基因食品我们就必须涉及转基因技术一词的概念。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种生物的一段基因连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使之成为后一种生物遗传物质的一部分。例如,我们将鱼体内的耐冷的基因提取出来通过转基因技术插入西红柿的基因组里,使得西红柿的寿命延长。由此导出转基因食品的概念,由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动物加工而成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

品。有时我们在文章或杂志上看到的“基因修饰食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的蛋白质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烘焙效果。 2.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牛的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之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 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之一。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而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技术就不再需要杀死小牛便可以在体外产生大量的凝乳酶。 4.转基因特殊食品,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疫苗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因工程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农、衣、国防和环保等 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程;当然,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具有从本质上改变生物及食品性能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食品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的定义,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食品的由来,并介绍了基因工程在食品原料改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美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基因工程食品工业食品原料改良食品发酵农副产品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Abstr act: Changing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ave penetrated into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clothing,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fields, and deeply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human life and society;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of course, also more and more widely. It has essentially changed biological and foo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o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 engineering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origin of the food,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raw material improv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fermentation;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d in the field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food industry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 Genetic engineering food industry food raw material improvement food fermentation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 狭义:指用体外重组DNA技术去获得新的重组基因; 广义:指按人们意愿设计,通过改造基因或基因组而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如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人所需要的产品;将外源基因转入动物,构建具有新遗传特性的转基因动物;用基因敲除手段,获得有遗传缺陷的动物等。 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它是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此特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例如增强抗病性、改变营养成分,加快生长速度、增强对环境的抗性等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史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

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专题】转基因食品【专题】转基因食品(2)优点: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缺点: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安全性评估: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 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这种譬喻固然夸张了一点,但他们的担忧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徐飞洋 技术原理: 转基因即将人工分离、修饰后的DNA、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基因组,在导入基因表达的影响下,原有生物体的性状也会发生变化。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的优良基因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整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里,从而使获得优良基因的生物的基因得到改善并能进行表达和遗传,进而使生物获得优良性状如抗虫性、抗逆性、抗倒伏、抗盐碱性等。 基本技术过程: (1)从生物有机体复杂 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 的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2)在体外,将带有目 的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能 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 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 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引 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 胞或寄主细胞)。 (4)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 (5)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 (6)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技术应用: 1、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 乳牛是产奶的母牛,为了提高其产奶量,又不影响奶的质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牛的生长激素(Bovine Somatotropin,BST),并注射到母牛体内,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量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的脂肪含

量,则采用基因重组(Recombinant)的猪生长激素,并注射到猪体内,便可使猪瘦肉型化,有利于改善肉食品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动物生长激素(Porcine Somatotropin,PST)对加速动物的生长,改善饲养动物的效率及改变畜产动物及鱼类的营养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植物性食品原料也可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如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马铃薯比一般马铃薯含有较高的固形物含量,大豆、芥花菜经转基因技术改造后其植物油组成中含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食用油的品质。 2、改良微生物菌种性能 由于把具有优良性能的酶基因转移至该菌中,使该菌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酶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高,面包加工中产生CO2的量也较高,最终制造出膨发性能良好、松软可口的面包产品。啤酒发酵生产时采用啤酒酵母,但由于该微生物菌种不存在α—淀粉酶,需要利用麦芽产生的α—淀粉酶使谷物淀粉液化成糊精。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大麦中α—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并实现高速表达。这种酵母便可直接利用淀粉进行发酵,可缩短生产流程,简化工序,带来啤酒生产的革新。转基因技术已可将霉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E-coli,并将此基因进一步转入酵母单细胞中,使之直接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省掉了高压蒸煮工序,可节约60%的能源,缩短了生产周期。 3、应用于酶制剂的生产 奶酪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发酵和凝乳两个过程。起到凝乳作用的凝乳酶来源于没有断奶的小牛的胃的皱襞中。常规方法需要屠宰小牛后,从胃中提取凝乳酶来生产奶酪。为了缓和小牛凝乳酶供应不足的紧张状态,日、美、英等国纷纷开展了牛凝乳酶基因工程的研究。Nishimori等于1981年首次采用DNA重组技术将凝乳酶原基因的DNA库存,并成功地在E-coli 酵母和丝状真菌中表达。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美国超过2/3的奶酪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这种遗传工程的凝乳酶。 4、食品医疗 转基因食品中 的“疫苗食品”可 用来预防疾病。目 前越来越多的抗病 基因正在被转入植 物,使人们在品尝 鲜果美味的同时, 达到防病的目的。 例如,我国正在研 制的能够预防乙肝 的西红柿。除了 “疫苗食品”以外,我们利用转基因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的药用蛋白也属于这类特殊的转基因食品。目前我们利用动物反应器可以生产人血红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人乳蛋白等药物蛋白,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发挥了巨大的功效。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 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 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 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 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 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出台专门 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2. 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 因食品与非转基凶食品混同销售,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 3. 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保障消费者的基本 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 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 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 场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

PCR在转基因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专业,李珍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基础上,提出了其检测方法—PCR技术,并重点介绍了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CR;转基因食品;食品检测 PCR Technology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bstract: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debat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on the basis of safety,Introduce the detection method-PCR technology, An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C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Key words:PC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Food Testing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食品检测和分析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面对迅猛发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关键在于是否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作保障。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食品科学领域的青睐,在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PCR技术又称基因扩增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灵敏度高、速度快、特异性强、简便、高效等特点,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 1 PCR技术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2]。 2转基因食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动物应用前景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 冯彦东,马小军,李越,马志辉,肖海元,马永刚,马聪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较为全面的综述了各种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方法,以及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动物、基因、方法、应用、前景 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开发的热点。转基因动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高新技术之一,是建立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胚胎发育学和DNA重组技术基础之上的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工程技术的实验手段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由此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并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和遗传的生物技术。携带外源基因并能表达和遗传的支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技术是新兴的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主要是粮食作物,其中转基因植物及产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获得转基因动物技术难度较大。但它是一种通过对基因的操作,在RNA、蛋白质、形态学或生理学等水平直接观察基因在活体内的活动情况,并观察其表达产物所引起的表型效应的四维实验体系,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既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据统计,全球已有以转基因动物技术为核心的公司43家,并将成为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1998年全球动物生物技术产品总销售额估计为6.2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仅在农业领域总销售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来自转基因动物品种。而利用转基因动物制作生物反应器生产药品物和功能蛋白的销售市场预计可达500亿美元。毫无疑问,转基因动物正在改变着生物医药、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材料,甚至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与发展面貌。利用转基因动物技术,既可加快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肉、奶、蛋的产量和品质,又可生产珍贵的药物蛋白,为大量患者造福。可以说转基因动物技术对于人们千百年来追求的丰衣足食,延年益寿两大目标都会做出具大的贡献。[1,2,3,4,5,6,7] 1 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 1.1 显微注射法 是由美国人Gordon于1980年首次发明。显微注射法的制作过程是将SV40的TK基因整合的质粒以显微注射法注入到小鼠受精卵原核中,首次成功地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镜注射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其优点是直接对基因进行操作,整合率较高.缺点是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3,8,15,18] 1.2 逆转录病毒传染法 此法的研究是1974年Janenissh等将SV40DNA注入小鼠囊胚腔中,获得转基因小鼠。其原理是利用逆转录病毒的LTRs区域具有的转录启动子活性这一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LTRs的下部进行重组后,再使之包装成为高滴度的病毒颗粒,直接感染受精卵或注入囊胚中,携带外源基因的反转录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逆转录病毒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外源基因的整合率高,动物病毒所具有的启动子不但可以引发一些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还能引发所导入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缺点是逆转录病毒载体容量有限,并且外源基因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孝感高中2010级17班丁齐林 1.研究背景: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究竟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转基因食品到底有利还是不利,转基因食品安全吗等问题我们仍然不能解答 2.目的和意义: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怎样在现有知识准备的基础之上,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进行沟通,关注学习的过程,训练我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使我们能一分为二地对所学知识能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集体的力量去深入了解和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锻炼我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处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提出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目的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法 4.任务分工: 5.活动时间安排: 6.研究过程: 1.确定调查目标 2.组长做开题报告 3.组长分配任务 4.各小队查阅资料 5.制作调查问卷 6.考察当地超市 7.在超市中找查样本 8.在大街进行问卷调查 9.回收统计 10总结整理 11.组员发表感想 12.得出结论 13.写出结题报告,上交老师审查 7.总结报告: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本文概述了转基因食品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基础上,提出了其检测方法—PCR技术,并重点介绍了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CR;转基因食品;食品检测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实的需要,食品检测和分析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面对迅猛发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关键在于是否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技术作保障。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食品科学领域的青睐,在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PCR技术又称基因扩增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灵敏度高、速度快、特异性强、简便、高效等特点,是转基因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1]。 1 PCR技术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2]。 2转基因食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展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最早,但是美国国内的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是禁止的。就种植面积而言,转基因作物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3]。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在大田试验和商品化方面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1999年3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属世界首创的“转基因杂交稻”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9月华中农业大学的一项转基因水稻通过鉴定,并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我国在鱼/兔、鸡、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转基因动物商品化未见报道[4]。转基因动物的安全评价方案国内外已经有了研究报道。 相对美国对转基因的态度,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相对保守。欧盟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大豆、玉米和油菜等,种植面积仅占世界转基因作物面积的0.3%最近,欧盟又根据高质量的科学评价,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以便更好的保障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5]。我国目前对转基因的态度是科研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消费也没有限制,只是要求生产者如果采用了转基因原料在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至于选择与否,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摘要: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其本意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好的更充足的食物,增加食品的抗虫害、环境的适应性等特点。但是基因食品在给人们带来各种益处的同时,它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因而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并将其合理地利用到食品生产中,造福人类,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The emerge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ts intention is to give the human to provide better and more sufficient food, increasing food of pest resistant,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But gene food to people bring a variety of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its development also exist some risks. Therefore, how to correctly view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food production, the benefit of mankind, is an important topic we need to face up to.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利与弊,可行性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easibility 首先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使用转基因生物为原材料加工和生产的食品被定义为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至1998年底,美国已经有30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也逐步开始了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基因食品的定义 从狭义上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作转基因食品。这里所指“外源性基因”,通常为受者生物体中原本没有的。因此转移了外源基因的生物体会因产生原来不存在的多肽或蛋白质而出现新的生物学和生理特性(专业上叫新的表型)。一种生物体新的表型的产生除可采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采用对生物体本身基因修饰的办法。一个基因经修饰后会改变模样,其表达产物与不修饰时不同,在效果上等同于转基因,这是广义上的转基因食品。因此,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制造转基因食品已非难事。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品市场。仅以转基因农作物为例,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分析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分析 摘要: 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生产迅速崛起。人们通过认为地改变作物的基因,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转基因作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人们可以享受转基因带来的各种便利之处。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转基因食品真的安全吗?人为的转基因导致的基因逃逸是否会造成生态的灾难?本文将以转基因食品这个话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 1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与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1.1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从转基因食品的功能来分,可将转基因食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产型(提高农作物品质、抗性等如抗虫棉)、控熟型(延迟或推迟成熟期,如延熟番茄)、高营养型(转入作物原本缺乏的氨基酸基因等如转基因玉米)、保健型(如转入病原体抗性基因至作物中等)、新品种型(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组形成新的品种从而获得品质口味和色香方面的新的特点)、加工型(由转基因产物为原料加工制成)。而从转基因食品的原料来源分类也可分为以下几种: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他特殊转基因食品(如基因工程疫苗或抗体) 1.2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转基因技术能够得以快速发展,说明转基因食品有其独特性。这些显著特性表现为:(1)转基因食品是根人的需求进行改造的;(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变了作物原有的诸多性能,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强作物抗病毒或抗虫害的能力;(3)为更好地方便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在农产品的耐贮方面进行改良,延长食品的保鲜期;(4)生产成本相对低廉,决定了其现实生产的优越性;(5)转基因食品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1.3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商业化是进十几年的事。自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至今,科学家已经在200多种植物中实现了基因转移,创造出了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抗旱等等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新品种。同时转基因还可以开发具有特殊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的转基因作物用以生产“功能性食品”,这将对食品加工产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使生产出较多高附加值食品。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维生素含量的研究已在包括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中进行。目前转基因食品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她为人们提供质量更高,营养成分搭配更加合理的膳食。随着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国家正试图以此作为生物反应器,开发生产有经济价值的食品和药物如人血红蛋白、人乳蛋白、ATT等等。随着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迅速推广,转基因农作物产品市场销售额也逐年迅速增加。 2转基因食品的优势 2.1转基因食品作物生长速度快,

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分析目录 摘要 (3) 1转基因技术 (3) 1.1 转基因技术过程 (4) 1.2 转基因分类 (4) 2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4) 3转基因食品的研发 (4) 4 转基因食品的类型 (5) 4.1转基因植物食品 (5) 4.2转基因动物食品 (5) 4.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5) 5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 (6) 5.1国际转基因食品应用现状 (6) 5.2国内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 (6)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7) 6.1外源基因安全性 (7) 6.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7) 6.3生态环境安全风险 (8) 7转基食品安全应用对策 (8) 7.1加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风险评估 (8) 7.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8) 7.3加强与国外转基因安全性研究的交流 (9) 参考文献 (9)

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性分析柏正刚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大程度的减少了粮食等食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转基因食品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走向市场,其安全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其对人体与生态环境的潜在危险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应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应用现状; 安全性; 应用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口迅速膨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化,地球资源的自然更新以及普通的人工辅助更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20XX年发布报告指出,全球长期挨饿人口的计数为9.25亿,6秒钟就会有一名儿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

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则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卫生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二、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其品种和产量成倍增加。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然而比起传统食品转基因食品有一定风险性,这也是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望而却步的原因。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及转基因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展 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此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开始了迅速发展。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抗虫棉的国家。目前,中国已育成多种农作物重要转基因品种,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多种作物的大田实验,包括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和番木瓜等。其中,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可能会有更多的作物投入商业生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1 .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 与一般大豆相比, 在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 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 与普通大豆相比, 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 2%~1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作物引入基因后, 食品的遗传性状被改变, 这必须会影响到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使得蛋白质的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新的代谢物, 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新的过敏源。人体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在转基因的过程中, 若使用具有抵抗临床治疗用抗生素的基因, 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的食物后, 食物可能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 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后, 有可能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作物中, 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打破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而且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性状不能选择地灭杀目标害虫, 在杀灭目标害虫的同时,也可能

基因工程在转基因动物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生命科学院 分子生物学 期末综述 题目:基因工程在转基因动物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班级: 09动物科学 姓名:曾雪婷 学号: 2009084548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原理、基本路线,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和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总结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转基因动物面临的问题,并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动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基因工程;原理;转基因动物;应用;展望 基因工程是改变生物的遗传组成,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赋予转基因生物新的表型特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一项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在转基因动物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促进了转基因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转基因动物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 1.基因工程与动物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名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一主要包括DNA 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等技术,它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然后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细胞或生物体内,使这种外源DNA(基因)在受体细胞质中进行了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繁殖扩增基因或生产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1]。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基因克隆和表达。 动物基因工程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人为地改造动物遗传特性的技术体系。它的具体应用就是生产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即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并导入到动物的受精卵中,使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组DNA整合到一起,并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从而在动物体内得到表达,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这种在基因组中稳定有效地整合有人工导入外源基因的动物称转基因动物。应用实验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将来自一种生物的特定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