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对于竞技体育中的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研究生部2011级2班梁乐

1.关于注意和注意瞬脱

1.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主体心理活动指向刺激并对其做出选择应答的一种意识调节状态,在运动领域,作为众多心理因素的基础和桥梁,注意不仅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监控和调节的作用,还是运动员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所以,运动员的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一直受到运动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

1.2注意瞬脱的概念

Broadbent(1987)年在实验中首次发现,被试对单词流中前一个目标单词的准确辨认使得他们很难辨别在该词后约500ms内呈现的另一个单词。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中当快速连续地呈现不同的刺激时,如果只要求被试识别一个目标刺激,被试能够准确的报告;但如果要求被试辨认在第一个目标刺激(T1)后很短时间内呈现的第二个目标刺激(T2),对T2的辨认能力下降,表明了注意加工在时间维度上的有限性,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简称AB)。它是一种暂时性的注意缺陷,近年来对注意瞬脱的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1.3注意瞬脱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的国内外运动领域的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注意瞬脱及其群体差异,这些研究预示着注意瞬脱在心理选材、训练定向、训练状态的监控和有针对性的注意训练及比赛中制订技战术对策等多方面广泛的应用。

2.注意瞬脱在运动领域的研究

自1992 年Raymond 等人对注意瞬脱展开研究以来,有关AB 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意义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从理论角度展开,而且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也展开了研究,更好的揭示了人类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理解,也提高了人机系统的有效匹配,特别

是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更加有效,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提供帮助。

李永瑞根据AB现象的理论,以普通体育大学生、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固定靶(射箭、手枪、步枪) 射击运动员、活动靶(飞碟、移动靶) 射击运动员为被试,使用自行开发的“BT - LYR 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中注意瞬脱测试模块进行了分组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以环境为主要因素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注意瞬脱程度、最低点出现的位置以及持续时间上都与以主体为主的高水平固定靶射击运动员、高水平活动靶射击运动员及普通体育大学生之间都有非常明显的群体差异;而后三者的注意瞬脱并没有显著差异。通过测查发现,两种注意类型的射击运动员和普通体育大学生的注意瞬脱特征同国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则与之有非常显著的群体差异。后来研究者李永瑞和张厚粲又对女子足球运动员和普通体育女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比普通体育女大学生的要轻得多。

刘建国采用“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 版)”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一般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现象检测发现,前者的注意瞬脱程度较后者轻并且持续时间短,两者所经历的注意瞬脱程度区间完全不同;另外,他还比较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注意瞬脱现象,揭示了这些群体间的注意瞬脱现象的显著差异。通过对运动员的注意瞬脱情况的了解,可以对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的定向及训练的经济性等方面提供帮助,从而可以节省时间、物力等有限资源的浪费。

胡海鹰,王小春以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过程中出现注意瞬脱现象为切入点,以注意相关理论模型为依据,分析与探讨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过程中注意瞬脱现象的行为特征,为教练员提高指导绩效提供帮助和支持。结果表明,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时出现注意瞬脱时间点晚,持续时间短,并且对注意瞬脱的认知加工具有“节省化”的特点,对刺激注意的延长时间所用的心理资源占用量相对较低。这些特征提示,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改变注意瞬脱出现的时间点、减少注意瞬脱持续的时间以及减轻注意瞬脱的程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转换能力,促进运动员所掌握技术、战术的稳定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肖随龙,徐鹤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优秀健美操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注意瞬脱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的注意瞬脱程

度明显,但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注意瞬脱持续时间均为945 ms ;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普通大学生对象要轻,持续时间短(540ms) ;经历了中度注意瞬脱、轻度注意瞬脱、轻微注意瞬脱和注意无瞬脱4个等级,表现出了该项目特征,其结果告诉我们应根据该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注意瞬脱作为选材指标。

3.尚未解释的问题

注意瞬脱之所以得到广泛的研究一方面是因为它主要与注意的时间维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与意识的神经相关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在物理刺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有时候能够报告T2而有时候不能报告T2 功能核磁共振的研究主要是比较两者神经相关的差异确定与可报告性相关的脑区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主要是探索这种差异产生的时间过程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初步揭示了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但是还有一些问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

4.1 控制能力与注意瞬脱的关系

在RSVP范式中,被试要很好的完成任务就必须将注意首先集中在T1上,然后迅速转移注意到T2上,所以可以认为注意瞬脱反映了个体在时间维度上分配注意和迅速转移注意的能力,即一种控制注意的能力。国内的李明瑞等人的比较了女足运动员和一般女大学生在注意瞬脱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女足运动员的瞬脱期和幅度较小。他们认为由于女足运动员经过特殊的训练,所以她们控制注意的能力增强,说明控制能力与注意瞬脱存在负相关。关于阅读困难个体的研究则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一般认为阅读困难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控制注意能力上的缺陷,Hari 等人发现阅读困难被试的瞬脱期更长,而Lacroixa等人发现阅读困难被试的瞬脱期则比正常人短一些,要解释这些不一致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2 自上而下的加工机制和自下而上加工机制的是否存在

每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加工机制,在人类面对外界的大量信息,有些信息由于其突显的特征会吸引我们的注意,然后被我们意识到,在注意的机制理论中这些信息被划为刺激驱动的过程,涉及到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机制;还存在另外一种加工机制即自上而下的加工,这种加工机制带有我们主观的成分在内,它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要求,信息从高级向低级中心的流动这个过程是目标驱动的过程,它的发起者是我们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了注意的转

移。注意瞬脱作为人类视觉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功能盲,以往研究着眼于对其神经机制、干扰物影响、理论解释等的角度来进行的,其中也有对其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但很少,没有专门的针对性的研究,更是对自上而下加工机制的存在与否观点不一,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即涉及到的大脑活动区域的研究表明此种加工机制是存在的,但也有研究认为对T1 的加工导致在刺激选择过程中此种加工机制的缺失。针对在注意瞬脱研究中其加工机制仍存在的质疑。

4.3 并行加工向系列加工转换的问题

如果T2紧跟着T1出现(T2在Lag1位置上),两个目标刺激的报告率几乎相同,T2报告率只有很小的降低,而且被试经常先报告T2。这说明虽然被试能够加工两个目标刺激,但是被试不能很好的加工目标刺激的顺序。国内的张侃等人利用这个现象研究了序列加工和并行加工的问题。他们的实验发现如果两个目标之间没有干扰刺激的呈现那么被试可以实现对两个目标刺激的并行加工,如果两个目标之间有一个干扰刺激那么两个目标只能是序列加工。这个结果与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Kessler 等人发现当两个目标相继呈现时,两个目标的波在左颞顶联合区(Left temporal parietal conjunction )混合在一起,但是在额叶和右侧的颞顶区则有不同的峰点。他们认为左颞顶区可以同时加工两个目标,但是额叶和右侧颞顶区的加工只能是序列加工的。这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并行加工是怎样转换为序列加工的?

4.4 Lag 1的特殊现象

Potter等人最近的语义启动实验表明在SOA小于100ms 的情况下,T2启动T1。这证明了T2先于T1得到加工。Kessler 等人利用MEG (magneto -encephalography )做的研究也发现了反映T2加工的峰点比T1出现的早。这些研究提示在较短时间间隔的情况下,T2的加工要早于T1的加工。怎样解释这个结果?一般的解释是由于两者的并行加工产生了竞争,但是都未能解释为什么这个竞争的结果是把T2的加工提前了。

在上述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中,我选取了第二个问题进行研究。

人类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但自身存在的一些生理极限是不可克服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改善,使其为我们服务。对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为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意识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有利于深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本质。从时间维度对注意瞬脱进行的研究,以

及对其内部加工机制的揭示,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注意的实质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注意的研究水平,完善注意瞬脱的理论,对注意瞬脱的今后的更多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在运动领域对注意瞬脱研究的实际意义关键在于它对特殊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的提高以及特异群体的特征研究上。通过对不同特征的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瞬脱程度,掌握他们做出反应的关键时间,提高他们的注意转换能力都有帮助,也为训练员或教练的平日训练提供借鉴,也能达到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目的。

4.实验设计

本研究分别设计了外源性线索和内源性线索,都采用经典的快速系列视觉呈现技术对注意瞬脱现象加工机制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的具体设计如下:

5.研究反思

5.1线索的有效性对注意瞬脱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对注意瞬脱现象的加工机制一直存在争论,对其的理论解释也没有一致的结论,因此本研究专门把加工机制放到一个研究中,并利用注意的线索范式在研究中分别设计外源性线索和内源性线索进行研究。但是在有线索实验的设计还存在缺陷,如线索的有效性对于注意瞬脱现象的影响没有考虑在内。

5.2短时记忆对注意瞬脱的影响

对注意瞬脱的研究中我们也能发现它与短时记忆存在一定的联系,虽然在阅读文献资料的时候已经注意到短时记忆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但是在本研究设计中没有涉及到的,这也是注意瞬脱理论解释的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方面,如果能结合这两个方面共同研究,对于揭示注意瞬脱现象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注意瞬脱现象是人类生理极限的限制的一种表现,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先天缺陷,我们只有改善而无法避免,对其存在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也毋庸置疑,我们只有完善对其的研究提高其对人类的现实意义让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6.注意瞬脱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理论得到完善,我们才能自如的将其应用在实际中。在体育领域中注意瞬脱课应用于心

理选材、训练定向、训练状态的监控、有针对性的注意训练和比赛中制定技战术对策等方面。

如在心理选材,特别是在选拔环境主导注意型的运动项目,如拳击、击剑、乒乓球、跆拳道等以视觉通道获取对手信息的快节奏的近距离对抗项目的运动员时,注意瞬脱应该是重点考虑的一个心理指标。在选材时把最符合专项需求的优秀选手选拔出来,稍加训练即可成材,这是节约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同样,注意瞬脱的群体差异在训练定向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足球运动员通过常规的体能、形态、技术和简单的心理测试(如神经类型和简单反应时等)选拔后,他们是踢前锋,还是踢后卫好?往往还得凭教练员的经验观察;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何种技术(接发球、攻球、推挡、弧圈、削球、搓球)或其组合的打法更能扬长避短,达到训练资源的最大节约,这也得凭教练员的经验判断。而注意瞬脱指标则能大大提高运动训练定向的科学性:对于一个有非常明显的注意瞬脱的足球运动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后卫,在理论上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他很可能对对手的假动作“视而不见”。同样,可以根据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的不同情况来决定其技术打法和注意训练的重点。

无意识化范式研究现状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6), 719-72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1614242556.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614242556.html,/10.12677/ap.2020.106088 A Review of Current Study of ‘‘Blinding’’ Paradigms Jiawu Cai Faculty of Psycholog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Apr. 30th, 2020; accepted: Jun. 2nd, 2020; published: Jun. 9th, 2020 Abstract The blinding paradigm refers to the non-invasive psychophysical method that destroys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perceive the object, and i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various unconscious effects, which is a paradigm tool for studying cons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ness phenomena. Common blinding paradigms include backward masking, interocular competition, continuous flicker sup-pression and so on, which apply one or more unconscious effects;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these paradigms are different; the level of unconscious processing under these blinding paradigms presents hierarc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tudy of blinding paradigm difference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unconscious processing processes. Keywords Blinding Paradigm, Unconscious Effect, Unconscious Processing Processes 无意识化范式研究现状综述 蔡佳武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天津 收稿日期:2020年4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2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9日 摘要 无意识化范式是指破坏个体对客体感知能力的非侵入性的心理物理方法,是基于多种无意识化效应总结发展出的,用于研究意识与无意识现象的范式工具。常见的无意识化范式有后向掩蔽、双眼竞争、持续闪烁抑制等,这些范式应用了一种或多种无意识化效应,范式机制原理各不相同,在这些无意识化范式

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对于竞技体育中的注意瞬脱现象的思考 研究生部2011级2班梁乐 1.关于注意和注意瞬脱 1.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主体心理活动指向刺激并对其做出选择应答的一种意识调节状态,在运动领域,作为众多心理因素的基础和桥梁,注意不仅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监控和调节的作用,还是运动员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所以,运动员的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一直受到运动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 1.2注意瞬脱的概念 Broadbent(1987)年在实验中首次发现,被试对单词流中前一个目标单词的准确辨认使得他们很难辨别在该词后约500ms内呈现的另一个单词。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中当快速连续地呈现不同的刺激时,如果只要求被试识别一个目标刺激,被试能够准确的报告;但如果要求被试辨认在第一个目标刺激(T1)后很短时间内呈现的第二个目标刺激(T2),对T2的辨认能力下降,表明了注意加工在时间维度上的有限性,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简称AB)。它是一种暂时性的注意缺陷,近年来对注意瞬脱的研究已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1.3注意瞬脱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的国内外运动领域的关于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注意瞬脱及其群体差异,这些研究预示着注意瞬脱在心理选材、训练定向、训练状态的监控和有针对性的注意训练及比赛中制订技战术对策等多方面广泛的应用。 2.注意瞬脱在运动领域的研究 自1992 年Raymond 等人对注意瞬脱展开研究以来,有关AB 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意义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从理论角度展开,而且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也展开了研究,更好的揭示了人类现象的本质,加深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理解,也提高了人机系统的有效匹配,特别

对注意瞬脱范式的简单介绍

对注意瞬脱范式的简单介绍 1提出的背景2何人何时提出3应用对象4应用范围5实验逻辑6实验具体步骤7优势与不足8神经生理基础9发展变式10未来进展 视觉注意瞬脱:是指在很短时间内(约500 ms)序列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时,被试对第二个目标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的现象。 1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对注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注意的空间维度上,很少涉足时间维度。自1971年Lawrence等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的方法来研究大脑处理成串刺激的能力以来,心理学家们对注意在时间维度上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2年,Raymond等用RSVP的方法,在相同位置以大约11刺激/秒的速度快速连续地呈现不同的刺激,如字母、数字、单词、图形等,要求被试辨认或觉察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当只有单个目标刺激时,即使刺激仅呈现100 ms,被试也能够正确地报告;但如果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约200- 400 ms,以下简称T2间隔,此间隔为注意瞬脱的时间窗)连续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时,被试对第二个目标刺激(T2)的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Raymond称这种第一个目标刺激(T1)后的刺激处理缺陷现象为“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AB)。

选择性注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的有限性,然而人们经常以操纵目标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来研究选择性注意,而注意瞬脱作为研究选择性注意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已成为当今注意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3应用对象 4应用范围:近年来这一强调时间特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注意研究领域, 引发人们从时间维度对选择性注意机制的探讨 实验范式: 3 注意瞬脱实验范式的变式及其评价 3.1 单刺激序列的RSVP 范式 3.1.1 多目标范式(multiple targets) 3.1.2 单目标范式(only one target item preceded by a distractor item) 3.1.3 全部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whole report versus partial report) 3.1.4 记忆集+注意瞬脱任务(memory set+typical AB task) 3.1.5 分散注意状态(a diffuse attentional state) 3.1.6 空间特征和注意瞬脱任务(spatial location/ spatial cue +AB task) 3.2 多刺激序列RSVP 范式(multiple RSVP streams)

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1997)。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着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1995;张明&王凌云,2009)。通过RSVP范式对注意和情绪的关系的研究中,情绪刺激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当T1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T2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对T1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和资源动用机制。Arend和Botella (2002)发现,当T1是情绪词时(如“thief"),高特质焦虑组识别 T2的注意瞬脱量小于低特质焦虑组。作者认为,这可能表示高特质焦虑组对T1的系列加工时间较短,或占用的注意资源较少。Cisler,Ries和Widner (2007)的研究亦发现,当T1是蜘蛛相关的刺激时,高蜘蛛恐惧组对T2识别的注意瞬脱时间间隔小于低蜘蛛恐惧组,即高蜘蛛恐惧组注意瞬脱量减少了。作者认为,高蜘蛛恐惧组对蜘蛛相关的T1加工效率更高,需要的时间更短,占用的资源更少。因此,对蜘蛛相关T1进行系列加工需要的时间缩短,T2更早的进入系列加工阶段,能正确报告T2的时间间隔亦即缩短。第二,当T2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T2的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情绪刺激对有意注意的捕获机制和注意警觉成分。Keil (2004)等人的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意义的T2,被试对情绪唤醒度高(包括愉悦情绪和消极情绪)的T2报告显示出更高的准确率,而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较早的时间间隔。但是情绪唤醒度低的情绪词,则不出现报告准确率相对较高的情况。Reinecke、Rinck和Becker (2008)对蜘蛛恐惧症者的研究发现,被试对蜘蛛图片的T2正确报告率提高,即AB效应减弱。第三,当分心刺激是情绪刺激时,通过比较对情绪性分心刺激序列和中性分心刺激序列中对T 1, T2的识别正确率,探查情绪刺激对无意注意的捕获或分散机制。Peers和Lawrence (2009)研究了不同注意控制水平、焦虑水平对情绪信息分散注意的影响。研究采用消极表情面孔(恐惧,恶心)和中性表情面孔的分心刺激,要求被试找出序列中特定的中性面孔靶子。结果发现,在不同情绪的分心刺激条件下,不同的SOA,以及不同的焦虑水平,注意控制水平较高的被试正确判断靶子的正确率均较高,而被试的焦虑水平与正确判断靶子的正确率没有显着关系。 2.视觉搜索范式(visual search task) 在视觉搜索范式中,屏幕上呈现一个刺激矩阵(如3×3或5×4的视觉刺激矩阵)。要求被试从该矩阵中找出与其它刺激类别不同的靶子。Fox (2002)等人采用该范式,研究对情绪面孔的探查速度。结果发现,在中性面孔中搜索愤怒表情的面孔比在中性面孔中搜索高兴表情的面孔更快,即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视觉搜索范式可以区分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如果在中性矩阵中搜索情绪刺激的时间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另一种中性刺激更快,则表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警觉;如果在情绪矩阵中搜索中性刺激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另一种中性刺激更慢,则表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脱离困难。大量研究均发现对负性情绪存在注意偏向(Cider et al., 2009; Miltner) Krieschel, Hecht, Trippe & Weiss) 2004;Ohman et al., 2001; Rinck et al., 2003 ) o Rinck等人(2005)采用该范式对蜘蛛恐俱者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刺激为5 X 4的图片矩阵,矩阵类型包括: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蜘蛛图片,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另一类的中性图片,19张蜘蛛图片中呈现1张中性图片。研究者发现,蜘蛛恐惧症者从19张中性图片中找出1张蜘蛛图片显着快于从19张中性图片中找出另一张中性图片,即反映了对威胁刺激的迅速察觉。另外,蜘蛛恐惧症者从19张蜘蛛图片中找出1张中性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 ol. 17, No. 1, 7–1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7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 张 明 王凌云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春 130024) 摘 要 综述了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1)高级中枢加工瓶颈形成的两阶段模型、中枢干扰理论、TLC 假设和注意的延迟投入假设;(2)目标选择的控制瓶颈形成的输入过滤器与目标模板假说;(3)同时类型系列标记模型。最后从瓶颈理论在整个注意瞬脱理论中的片面性和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两方面剖析了瓶颈理论的局限性。 关键词 注意瞬脱;瓶颈理论;目标选择;注意定势 分类号 B842.3 同一时间进入人们视线的信息很多,由于注意系统容量的有限性,对某个视觉刺激的选择性注意使得对其他未注意刺激产生功能性盲视。当注意没有指向可见的视觉刺激时经常觉察不到刺激,这种现象称作变化知盲(Simons & Levin, 1997);而当观察者在注意其他的物体时注意不到未预料到的突出的显著的刺激的现象,叫做非注意盲(Simons, 2000)。以上这两种认知上的局限性都是功能盲。 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 )是在研究注意的时程问题时发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功能盲。Raymond ,Shapiro 和Arnell (1992)进行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要求被试报告一系列黑色字母中出现的白色字母,并报告是否觉察到了一个黑色的X ,结果发现当黑色X 呈现在白色字母之后180~450ms 之间时,与只报告黑色X 的条件相比,对黑色X 的觉察正确率降低,Raymond 等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注意瞬脱。注意瞬脱多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 )范式,要求被试在一系列无关刺激(分心物)中对其中的两个目标刺激(第一个目标为T1,第二个目标为T2)进行识别,发现当两个目标呈现的时间间隔在200~500ms 时,对T2的识别正确率下降。 解释注意瞬脱现象的理论很多,各个理论之间存在一定争论,随着注意瞬脱中新的现象的发现,研究者对理论进行修正或者提出新的理论,以期更广泛解释所发生的更多的现象。 收稿日期:2008-03-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17)( 30700229)资助。 通讯作者:张明,E-mail:zhangm@https://www.doczj.com/doc/1614242556.html, 1 高级中枢能力有限产生注意瞬脱 注意瞬脱作为一种功能盲现象反映了注意时间动态上一种基本的认知局限,即人类视觉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加工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Raymond 等(1992)最早提出的注意门径模型(attentional gate model )将注意瞬脱归因于为了避免确认T1时受到随后项目干扰而将注意的门关闭,因此与T1在时间上很接近的T2(时间间隔在200~500ms 之间)被关在门外,此时注意瞬间脱离,知觉加工暂停。这个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即使在瞬脱期间,项目仍可进行知觉加工,甚至达到语义水平(Luck, V ogel, & Shapiro, 1996),因此很多理论认为注意瞬脱发生在T2知觉加工之后(Chun & Potter, 1995; Zuvic, Visser, & Di Lollo, 2000)。Broadbent 认为,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对于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进入的多个项目,只能有选择的让某一个或某些进入高级分析阶段,所以T2报告的损害也即注意瞬脱的产生就源于这种加工能力有限形成的瓶颈。这个瓶颈限制了对某个项目或某种中枢操作在其他信息占用中枢资源时进行的加工,造成了注意瞬脱现象中时间接近的两个项目的系列加工,以及由于加工T1而造成的T2加工的延迟。 1.1 两阶段模型 两阶段模型是对注意瞬脱产生的最一般解释。这个模型指出对项目的加工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RSVP 信息流中的所有项目都得到最初加工,对T1、T2两个目标进行报告的需求使T1、T2转移并巩固进入第二阶段,这与短时记忆有关。由于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所以在给定的时间内只允许加工一个项目T1,或者可能再加工一两个分心物,

至实验心理学部分及正确答案

2007年至2012实验心理学部分及正确答案 2007年 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6 B、12 C、18 D、24 38、库柏和谢柏特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A、0 B、90 C、180 D、270 39、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前者高于后者 B、前者低于后者 C、没有差异 D、无法判断 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A、匹配法 B、平衡法 C、排除法 D、恒定法 42、在感觉阈限测定中,规范刺激由主式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规范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系列探索法 43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A、-0.22 B、0.22 C、0.33 D、3.00 44、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A、真动知觉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似动运动 45、斯腾伯格提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加法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 D、选择反应时法 46、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A、2个 B、3个 C、5个 D、6个 47、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 A、形容词检表法 B、时间抽样法 C、情绪诱导法 D、刺激反应时 48、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A、Stroop效应 B、练习效应 C、霍桑效应 D、序列效应 49、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做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等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C、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50、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A、罗森塔尔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反应定势 D、肯定偏向 2008年 32.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33.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在RSVP范式下:愤怒面孔识别的注意瞬脱效应

在RSVP范式下:愤怒面孔识别的注意瞬脱效应 摘要根据情绪的认知神经理论,对天然威胁刺激(如愤怒的面部表情)的注意加工优先于中性刺激。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本研究采用了RSVP的修正范式以考查情绪性面孔刺激对注意瞬脱(简称AB)效应的影响。该实验采用了情绪性面孔的图片,分为威胁(愤怒),积极(快乐)和中性三种。结果表明,当第二个目标刺激是愤怒面孔而非中性面孔时,反应准确率提高了(AB效应减小)。这些结论进一步支持:当存在注意资源的竞争时,威胁刺激比非威胁刺激得到了更优先的加工。 引言恐惧和威胁加工的认知神经模型提出存在特殊行为机制负责威胁性信息的优先加工(e.g LeDoux, 1996; O¨ hman, 1996;)。这些模型表明,相对于其他形式信息(如非情绪性刺激)而言,注意资源被优先分配给了威胁性刺激。并且这种选择性加工对于有进化意义的生物性威胁刺激如愤怒的面孔、蛇和蜘蛛尤其明显(LeDoux, 1996; O¨ hman, 1996)。对于这种信息的有效加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例如,当应对威胁性刺激如危险性动物(蛇)或消极表情(愤怒的面孔)时,速度是重要的;这种刺激的快速识别有利于尽早的激活防御系统(LeDoux, 1996; O¨ hman, 1996)。因此,最近的行为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聚焦于情绪刺激是如何影响信息加工的。 威胁性刺激的加工优先于非威胁性刺激是本研究的主题。事实上,已经有人提出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捕获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非情绪性刺激(e.g, O¨hman,1996),威胁性刺激被优先加工。在情绪性信息的

注意加工中,用RSVP范式评估认知现象中的注意瞬脱效应。在注意瞬脱的RSVP研究中,两个目标刺激呈现在干扰刺激流中,如果这两个目标刺激被快速呈现,那么当第二个目标刺激在第一个目标刺激呈现200—400ms(或2-3个项目)之后出现时,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判断准确率会下降(e.g., Frances A. Maratos, Karin Mogg, and Brendan P. Bradley,2008).注意瞬脱被认为反应了不同刺激对注意资源的竞争。 当第二个刺激特征显著或是情绪性刺激时,AB效应大大减小了。例如,有研究发现当第二个目标刺激是被试自己的名字时,AB效应消除了。其他研究,如用情绪性词(或中国的象形文字)作为目标刺激发现当第二个目标刺激是一个消极或厌恶的词而非中性词时,AB 效应减小了。因此,这项研究表明,情绪性刺激如消极词更容易受到注意并且比中性词更容易探测到(Frances A. Maratos, Karin Mogg, and Brendan P. Bradley,2008)。 然而,由于注意到在RSVP研究中,用情绪性词作刺激不能直接表明认知神经模型的预测,因此提出对于特别种类的生物性威胁刺激(如愤怒的面孔)的优先注意应当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考查对威胁性刺激的选择加工的认知行为机制,用面孔作刺激比词有更强的理论基础。面孔不仅是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的重要刺激材料,而且还包含丰富的情绪性信息。并且,来自其他范式的证据,如视觉搜索,或视觉提示任务通过呈现简单面具脸刺激表明,对愤怒的面孔的加工优于中性面孔(Frances A. Maratos, Karin Mogg, and Brendan P. Bradley,2008)。最近的两个研究检验了恐惧面孔对注意瞬脱的影响,由于恐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中国心理学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为每秒6-20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第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T2。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 时间间隔时(Lag 2至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通过RSVP范式对注意和情绪的关系的研究中,情绪刺激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当T1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T2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对T1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和资源动用机制。Arend和Botella (2002)发现,当T1是情绪词时(如“thief"),高特质焦虑组识别T2的注意瞬脱量小于低特质焦虑组。作者认为,这可能表示高特质焦虑组对T1的系列加工时间较短,或占用的注意资源较少。Cisler, Ries和Widner (2007)的研究亦发现,当T1是蜘蛛相关的刺激时,高蜘蛛恐惧组对T2识别的注意瞬脱时间间隔小于低蜘蛛恐惧组,即高蜘蛛恐惧组注意瞬脱量减少了。作者认为,高蜘蛛恐惧组对蜘蛛相关的T1加工效率更高,需要的时间更短,占用的资源更少。因此,对蜘蛛相关T1进行系列加工需要的时间缩短,T2更早的进入系列加工阶段,能正确报告T2的时间间隔亦即缩短。第二,当T2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T2的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情绪刺激对有意注意的捕获机制和注意警觉成分。Keil (2004)等人的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意义的T2,被试对情绪唤醒度高(包括愉悦情绪和消极情绪)的T2报告显示出更高的准确率,而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较早的时间间隔。但是情绪唤醒度低的情绪词,则不出现报告准确率相对较高的情况。Reinecke、Rinck和Becker (2008)对蜘蛛恐惧症者的研究发现,被试对蜘蛛图片的T2正确报告率提高,即AB效应减弱。第三,当分心刺激是情绪刺激时,通过比较对情绪性分心刺激序列和中性分心刺激序列中对T 1, T2的识别正确率,探查情绪刺激对无意注意的捕获或分散机制。Peers和Lawrence (2009)研究了不同注意控制水平、焦虑水平对情绪信息分散注意的影响。研究采用消极表情面孔(恐惧,恶心)和中性表情面孔的分心刺激,要求被试找出序列中特定的中性面孔靶子。结果发现,在不同情绪的分心刺激条件下,不同的SOA,以及不同的焦虑水平,注意控制水平较高的被试正确判断靶子的正确率均较高,而被试的焦虑水平与正确判断靶子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关系。 2.视觉搜索范式(visual search task) 在视觉搜索范式中,屏幕上呈现一个刺激矩阵(如3×3或5× 4的视觉刺激矩阵)。要求被试从该矩阵中找出与其它刺激类别不同的靶子。Fox (2002)等人采用该范式,研究对情绪面孔的探查速度。结果发现,在中性面孔中搜索愤怒表情的面孔比在中性面孔中搜索高兴表情的面孔更快,即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视觉搜索范式可以区分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如果在中性矩阵中搜索情绪刺激的时间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另一种中性刺激更快,则表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警觉;如果在情绪矩阵中搜索中性刺激比在中性矩阵中搜索另一种中性刺激更慢,则表明对该情绪刺激存在注意脱离困难。大量研究均发现对负性情绪存在注意偏向(Cider et al., 2009; Miltner) Krieschel, Hecht, Trippe & Weiss) 2004;Ohman et al., 2001; Rinck et al., 2003 ) o Rinck等人(2005)采用该范式对蜘蛛恐俱者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刺激为5 X 4的图片矩阵,矩阵类型包括: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蜘蛛图片,19张中性图片中呈现1张另一类的中性图片,19张蜘蛛图片中呈现1张中性图片。研究者发现,蜘蛛恐惧症者从19张中性图片中找出1张蜘蛛图片显著快于从19张

注意_整理

第七章注意 重点: 单通道过滤器模型及其支持实验;衰减模型及其支持实验;反应选择模型及其支持实验;注意能量分配模型及其支持实验;注意的控制作用;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定义;注意的功能;注意的神经网络;注意的认知神经理论。 一、信息加工方法:把心理分为不同的包括对世界表征的形成、保持及转换的子系统。(一)选择性注意:个体有能力选择性地加工刺激的子集。如果在加工过程或反应过程之间存在竞争,选择注意会付出代价。 1.双听测验 a)鸡尾酒会现象:在多个对话中跟随其中之一的现象。 b)双听测验(by Cherry):对两个耳机分别或同时播放信息。要求被试跟踪信息, 如大声重复,以确保被试真正听见。 i.两个文章段落混合到一起,同时呈现在双耳(除了语义和句法的连续性, 被试没有任何线索区分):在重复播放后,可以分开。 ii.两端文章分别播放到一个耳朵,要求被试跟踪其中一个:被跟踪的信息没有困难;除了非常明显的物理特征(说话声→噪音|| 性别),被试不能 意识到另一个未被跟踪的信息(换成外语都不知道= =)。 2.理论模型 a)早期选择理论 i.过滤器模型(Broadbent):由于注意系统容量有限,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 限的容量,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根据较显著的物理 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实验:左耳1,2,3;右4,5,6。被试分别再现所有而所接受的信息。 1-2-3-4-5-6准确率为65%比1-4-2-5-3-6的20%高。说明每个耳朵是一个刺 激输入的通道,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ii.Treisman进行了修正:不是被过滤,而是被减弱(只是被试每听到敲字就敲一下,但其也会对不被注意到的通道的敲字反应) 实验:追随耳(this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ld),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the hill)。被试听到this is a house on the hill。 b)晚期选择理论 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以被使用,相关性部分的决定一个信息是否会被注意到(如名字)。 (二)分散注意:在执行检测和搜索任务时,必须把注意分散到几个刺激上。 注意能量分配理论(Kahneman):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该任务所需的心理努力。1.一些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心理努力。2.总的注意能量是有限的,但可以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相应增加或减少(唤起水平)。3.只要对注意能量的要求没有超过上限,人们就可以同时进行几项任务。4.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律和策略把注意能量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和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中央处理器:决定注意能量的分配。 BUG:不能测出注意能量的上限。没有精确定义。 1.双任务冲突

40个实验范式

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 个序列包括大约20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呈现速率 为每秒6-20个刺激。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 形态呈现。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 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100ms左右。第 一个靶子(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4至第11位,第二个靶子(T2)出现 在T1后的第一个位置(Lag 1)至第9个位置(Lag 9) o RSVP分为单 任务和双任务。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而正确识别T2,这 时对每个位置的T2判断正确率在95%以上(Shapiro } Caldwell&Sorensen} 1997)。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 正确判断T2。当T2出现在T1后200-SOOms时间间隔时(Lag 2至 Lag 5)对识别T2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图1-3呈现了RSVP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 的注意瞬脱现象。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 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由于短 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因此,只有T1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进行系列加工。当T2出现在 T1后200-SOOms间隔内,由于T1的系列加工还未完成,所以T2被 延迟在平行加工阶段,得不到精细加工,所以对T2判断的正确率下降,注意瞬脱现象产生了(Chun & Potter, 1995;张明&王凌云,2009)。通过RSVP范式对注意和情绪的关系的研究中,情绪 刺激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当T1为情绪刺激时,通过考查 T2注意瞬脱量的变化,探查对T1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和资源动用 机制。Arend和Botella (2002)发现,当T1是情绪词时(如“thief"),高特质焦虑组识别T2的注意瞬脱量小于低特质焦虑组。作者认为,这可能表示高特质焦虑组对T1的系列加工时间较短,或 占用的注意资源较少。Cisler, Ries和Widner (2007)的研究亦 发现,当T1是蜘蛛相关的刺激时,高蜘蛛恐惧组对T2识别的注意 瞬脱时间间隔小于低蜘蛛恐惧组,即高蜘蛛恐惧组注意瞬脱量减少了。作者认为,高蜘蛛恐惧组对蜘蛛相关的T1加工效率更高,需要 的时间更短,占用的资源更少。因此,对蜘蛛相关T1进行系列加工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

2009, V ol. 17, No. 1, 7–1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7 130024 1 TLC 2 3 B842.3 Simons & Levin, 1997 Simons, 2000 Attentional Blink AB Raymond Shapiro Arnell 1992 X X 180~450ms X X Raymond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 T1 T2 200~500ms T2 2008-03-17 * (30770717)( 30700229) E-mail:zhangm@https://www.doczj.com/doc/1614242556.html, Raymond 1992 attentional gate model T1 T1 T2 200~500ms Luck, V ogel, & Shapiro, 1996 T2 Chun & Potter, 1995; Zuvic, Visser, & Di Lollo, 2000 Broadbent T2 T1 T2 RSVP T1 T2 T1 T2 T1

-8- 2009 T2 T1 T2 T2 Chun & Potter, 1995 T2 T2 Zuvic et al., 2000 T2 T2 T1 T1 T1 T2 T1 T1 T1 T1 T1 Christmann & Leuthold, 2004 Visser 2007 T1 T1 T1 T1 T1 Seiffert & Di Lollo, 1997 T2 T1 T2 T1 T2 T1 T2 Jolicoeur Jolicoeur, 1998, 1999; Jolicoeur & Dell'Acqua, 1998; Arnell & Jolicoeur, 1999 STC, Short- term Consolidation T1 T2 T1 T1 T1 T1 Catherine & Jolicoeur, 2007 T1 10 Di Lollo, Kawahara, Ghorashi Enns 2005 temporary loss of control TLC Nieuwenstein, Chun, Lubbe Hooge 2005 the delayed engagement of attention T2 T2 T2

注意瞬脱现象及其理论解释_李永瑞

注意瞬脱现象及其理论解释 李永瑞 梁承谋  沈阳体育学院基础部 北京体育大学     摘 要 注意瞬脱 现象是近年来注意研究的一个新聚焦点 各国学者对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 并展望其研究之未来 关门理论 知觉干扰理论 由于方法的局限 对时间维度很少涉及 Lawrence 等人 [1] 使用快速系列视觉 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其具体作法是在同一位置以6数字 图形等组成的刺激流,要求被试辨认和觉察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刺激这一强调时间维度的 技术广泛应用于注意心理实验引发人们从时间维度对注意 机制的深入研究 Broadbent等人[2]在一个多重任务RSVP实验中发现 同年 Weichselgartner和Sperling[3]发现 10个/秒 对前两个字母的报告正确率远远高于后两个字母 Raymond等人 [1]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验证并扩展了上述实 验事实 表示固定呈现点    图1 Raymond等人的实验中呈现刺激情况  收稿日期  7

表1 Raymond等人所进行的四个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 t p 报告正确率 一 某个字母 报告p1-p3三个字母 p1p3 在p2均<60%  对p的报告正确率均>80% 三 同一 p1的位置分别是90,180 其余同二  四 同一 P2的位置分别是90其 在t后180 余同二  * p1位置处增加的一段时间间隔270下文中空挡之意与此相同 呈现速度为11个/秒记为t其余均为黑色15个字母其位置分别记为 p1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分别呈现第二个 记为p见图1实验组任务既要报告t又要报告p此外三被试既参加实验组又参加对照组的测试对照组对p的报 告正确率均高于90实验组对t的报告正确率均高于80  第一个实验基本上是Weichselgartner和Sperling研究的拷贝 post-target processing deficit第二个实验证明 p为简单任务时实验三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源于t和时间上同它相近的p1的相互影响就不会受 到后继刺激的干扰  从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对p的判断准确率呈U型状 Raymond等人为这种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杜撰了一个新词组 简称AB指在多重任务RSVP流中,被试对t的正确辨认阻碍其对时间上与它相近的p的辨认现象 1992美意澳法等国的20余个研究小组相继报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41723共同的结论是视觉通道上一定存在AB现象 为研究听觉通道上是否存在注意瞬脱现象 Rapid Auditory Presentation)技术和交叉通道技术在空间同一位置以或相同4 数字或交叉通道技术分为视-听交叉和听-视交叉两种t及t以前的刺激通过RSVP呈现后者的刺激程序为 t以后的所有刺激通过RSVP呈现t为报告一个高音化或亮化处理过的字母的名称刺激流速度均为126

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及其理论解释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3):328~33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及其理论解释* 朱湘如 刘 昌 (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南京210097) 摘 要对一个目标的准确报告使得很难报告之后500ms内呈现的另一个目标,这种加工削弱被定义为注意瞬脱。注意瞬脱范式可以用来研究注意的时间进程。对于注意瞬脱现象已经有了多种理论解释,许多研究者利用功能核磁共振和事件相关电位等神经成像技术考察了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支持自上而下的控制过程与自下而上过程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瞬脱现象的产生。最后对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做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注意瞬脱,神经机制,注意控制,P300。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系统,大多数关于注意的研究集中在空间注意的研究上,从时间维度上来研究注意的相对较少。布罗德本特1987年首次发现了被试对单词流中前一个目标词的准确辨认使得他们很难辨认出在该词后约500ms内呈现的另一个单词[1],这表明了注意加工在时间维度上的有限性。后来Raymond等人发展了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范式。其具体方法是由字母、数字、单词、图形等组成的刺激流在同一空间位置上以6~20个刺激/秒的速度连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别或觉察刺激流中的目标刺激(Target,以下简称T1)和一个探测刺激(Probe,以下简称T2,一般在T1后的1~8个位置上呈现)。T1是在实验前规定好的一个刺激或几个刺激中的一个,T2一般是一个固定的刺激,例如X。刺激流呈现完后要求被试报告T1和T2,刺激流中T1后的第i个刺激通常简称为Lagi项。实验发现如果T2在T1之后大约200ms到600ms的时间段内呈现,T2报告率大大降低,大约在T1呈现之后300ms时T2报告率最低。这个现象与人眨眼导致暂时的失明类似,所以被命名为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注意瞬脱有几个必要条件[3]:首先是必须是在双任 收稿日期:2005-06-26 * 本研究得到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 (2000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082)资助。 通讯作者:刘昌,E-mail: liuchang@https://www.doczj.com/doc/1614242556.html, 务的情景下,被试必须报告T1和T2,如果仅报告T2被试几乎可以完全正确的报告T2;其次在T1和T2的前后必须有掩蔽刺激的出现,实验发现如果在T1或T2之后呈现一个空白而不是一个掩蔽刺激,那么就不会出现瞬脱现象。这证明了掩蔽刺激在瞬脱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注意瞬脱现象的解释 关于注意瞬脱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阶段模型(two stage model)和干扰模型。两阶段模型[4,5]认为首先存在一个辨别(identification)阶段,两个目标刺激在这个阶段都得到了加工。T1和T2的辨别结果暂时储存在一个概念短时记忆(Conceptual short-term memory,CSTM)中,T2等待对T1的巩固完成之后才能得到巩固。CSTM中的T2表征是易变和易受干扰的,如果T2得不到及时巩固,那么T2表征就会被其后的掩蔽刺激替代。其次是一个巩固阶段,巩固阶段一次只能巩固一个目标,只有得到巩固的目标才能进入工作记忆达到可报告状态。干扰模型[6]认为两个目标都得到了加工,都进入了工作记忆加工阶段,但是由于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导致有的情况下不能报告T2。两阶段模型与干扰模型的主要差异在于两个目标是否都能够进入工作记忆。 3 神经机制的研究 行为实验研究已经揭示了注意瞬脱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很多方面,例如注意瞬脱产生的条件,影响注意瞬脱的因素以及克服注意瞬脱的情况,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