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二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人的苦味受体是一类结构具有多样性的跨膜蛋白,它们与苦味的感知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苦味受体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位于味觉感受细胞的细胞膜上

C.能与不同种类的苦味物质结合

D.功能是协助苦味物质进入细胞

2.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忻不正确的是()

组别氮素水平

(mmol?L﹣1)

叶绿素含量

(μg?cm﹣2)

气孔导度

(mmol?m﹣

2?s﹣1)

胞间CO2浓度

(μL?L﹣1)

净光合速率

(μmol?m﹣

2?s﹣1)

1 5(低氮)86 0.68 308 19.4

2 10(中氮)99 0.84 304 20.7

3 15(偏高)103 0.85 301 21.4

4 20(高氮)103 0.84 29

5 22.0 A.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B.在2、3、4组中,气孔导度不是限制净光合速率升高的因素

C.第4组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第3组,与胞间CO2浓度下降密切相关

D.一定范围内增大氮素浓度,可提高青花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3.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属于两种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普通草蛉在春夏是浅绿色,秋天变成棕色,前半年生活在多草地区,秋天迁移到落叶树林中,在夏天和冬天繁殖.下通草蛉则全年都是深绿色,居住在常绿林中,在春天繁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两中草蛉之间既有地理隔离又有生殖隔离

B.两中草蛉的体色形成与它们的栖息环境无关

C.两中草蛉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别是不同的

D.两中草蛉的生殖隔离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

4.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瘤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

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5.下列实验操作过程需要设置对照的是()

A.观察DNA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

B.用菠菜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

D.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向光性是高等植物广泛存在的生理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体现.研究表明,单侧光照射下水稻的根会发生背光弯曲即“负向光性”.为研究IAA对水稻根负向光性运动的影响及有关作用机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1)已知Ca2+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的多种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Ca2+是否会影响稻根中IAA的分布,研究人员用加入H2O、CaCl2溶液、LaCl2溶液(Ca2+通道阻断剂)以及后两者混合液的四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秧苗刚长出的根,在单侧光照射24h后,四组稻根均出现负向光性,每组根中IAA的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

由结果可知,在单侧光照下对照组中IAA的分布情况是,而Ca2+作为信号分子.与对照组相比,后两组实验的结果表明Ca2+能,从而进一步证明Ca2+在根负向光性运动中对IAA分布的影响.

(2)目前已知cpt1基因编码的CPT1蛋白是水稻胚芽鞘向光性运动过程中IAA横向运输的重要载体.为探究cpt1基因是否与水稻根负向光性运动有关,研究人员对水稻秧苗刚长出的根分别进行不同处理,24h后测量稻根弯曲度(处理条件及结果如表).同时研究人员还测定了各组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

处理试剂与浓度弯曲角度

黑暗单侧光照

1mg?L﹣1CaCl20 42.9

1mg?L﹣1LaCl20 26.0

0.001mg?L﹣1IAA 0 38.1

H2O 0 36.1

图2中的1~4表示黑暗条件下cpt1基因的表达量,7表示H2O处理组的表达量,5、6、8应分别是处理的结果.由此可知,外源施加的四种试剂对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与它们对稻根弯曲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并结合研究人员测定的单侧光照下cpt1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跟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均匀分布这一事实,推测CPT1蛋白在根中也是.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在Ca2+信号作用下,单侧光照射下的水稻根内的IAA通过,导致IAA在向光侧与背光侧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对IAA浓度,使得两侧的生长速度表现为,因此表现出负向光性.

7.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现遗

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G 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

(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选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2)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所以其产物都是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3)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

(4)小鼠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a基因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上).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须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的启动子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

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结合F1配子中A及其等位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F2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AZA与“CG岛”中的竞争甲基化酶,从

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

8.科研人员调查了我国某地鹭类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对研究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1)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选取若干样方,逐个调查记录每块样方内的相关数据.同时,每天在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量、飞行方向等.

(2)调查结果显示,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四种鹭的筑巢高度统计如表.

巢高(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表中数据显示,是优势种.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必然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人的苦味受体是一类结构具有多样性的跨膜蛋白,它们与苦味的感知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苦味受体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位于味觉感受细胞的细胞膜上

C.能与不同种类的苦味物质结合

D.功能是协助苦味物质进入细胞

【考点】3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2、人的苦味受体是一类结构具有多样性的跨膜蛋白,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解答】解:A、苦味受体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A正确;

B、苦味受体位于味觉感受细胞的细胞膜上,B正确;

C、苦味受体能与不同种类的苦味物质结合,C正确;

D、苦味受体不能协助苦味物质进入细胞,而协助苦味物质进入细胞的是载体蛋白的功能,D 错误.

故选:D.

2.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忻不正确的是()

组别氮素水平

(mmol?L﹣1)

叶绿素含量

(μg?cm﹣2)

气孔导度

(mmol?m﹣

2?s﹣1)

胞间CO2浓度

(μL?L﹣1)

净光合速率

(μmol?m﹣

2?s﹣1)

1 5(低氮)86 0.68 308 19.4

2 10(中氮)99 0.84 304 20.7

3 15(偏高)103 0.85 301 21.4

4 20(高氮)103 0.84 29

5 22.0 A.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B.在2、3、4组中,气孔导度不是限制净光合速率升高的因素

C.第4组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第3组,与胞间CO2浓度下降密切相关

D.一定范围内增大氮素浓度,可提高青花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分析题表:该实验是探究探究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花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叶绿素的含量先增加,后稳定在103,净光合速率不断提高,胞间CO2浓度不断降低;气孔导度在低氮时较小,在中氮、偏高和高氮条件下气孔导度不变.

分析表中数据,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当氮素水平达到15mmol?L﹣1后,叶绿素含量不再改变,即偏高氮组与高氮组相等,所以要从酶的数量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

【解答】解: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A正确;

B.从表中可知,在2、3、4组中,在中氮、偏高、高氮三种情况下,气孔导度大体相同,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所以说气孔导度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B正确;

C.分析表中数据,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胞间CO2浓度属于因变量,C 错误;

D.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D正确.

故选:C.

3.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属于两种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普通草蛉在春夏是浅绿色,秋天变成棕色,前半年生活在多草地区,秋天迁移到落叶树林中,在夏天和冬天繁殖.下通草蛉则全年都是深绿色,居住在常绿林中,在春天繁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两中草蛉之间既有地理隔离又有生殖隔离

B.两中草蛉的体色形成与它们的栖息环境无关

C.两中草蛉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别是不同的

D.两中草蛉的生殖隔离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

【考点】B8: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解答】解:A、两中草蛉生活在同一地域,它们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A错误;

B、两中草蛉的体色均为保护色,其形成与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关,B错误;

C、两中草蛉食性相同,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别相同,C错误;

D、两中草蛉的繁殖季节不同,栖息地也不完全相同,故其生殖隔离与栖息地偏好、繁殖时间的差异有关,D正确.

故选:D.

4.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瘤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考点】98: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B 错误;

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C正确;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D正确.

故选:B.

5.下列实验操作过程需要设置对照的是()

A.观察DNA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

B.用菠菜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

D.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E: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I8: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

【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答】解:A、观察DNA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A错误;

B、用菠菜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B错误;

C、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目的是排除杂菌污染,C 正确;

D、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需要设置对照,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向光性是高等植物广泛存在的生理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体现.研究表明,单侧光照射下水稻的根会发生背光弯曲即“负向光性”.为研究IAA对水稻根负向光性运动的影响及有关作用机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1)已知Ca2+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的多种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Ca2+是否会影响稻根中IAA的分布,研究人员用加入H2O、CaCl2溶液、LaCl2溶液(Ca2+通道阻断剂)以及后两者混合液的四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秧苗刚长出的根,在单侧光照射24h后,四组稻根均出现负向光性,每组根中IAA的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

由结果可知,在单侧光照下对照组中IAA的分布情况是向光侧比背光侧少,而Ca2+作为信号分子促进了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均匀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后两组实验的结果表明Ca2+能缓解LaCl2对根中IAA不均匀分布的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Ca2+在根负向光性运动中对IAA分布的影响.

(2)目前已知cpt1基因编码的CPT1蛋白是水稻胚芽鞘向光性运动过程中IAA横向运输的重要载体.为探究cpt1基因是否与水稻根负向光性运动有关,研究人员对水稻秧苗刚长出的根分别进行不同处理,24h后测量稻根弯曲度(处理条件及结果如表).同时研究人员还测定了各组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

处理试剂与浓度弯曲角度

黑暗单侧光照

1mg?L﹣1CaCl20 42.9

1mg?L﹣1LaCl20 26.0

0.001mg?L﹣1IAA 0 38.1

H2O 0 36.1

图2中的1~4表示黑暗条件下cpt1基因的表达量,7表示H2O处理组的表达量,5、6、8

应分别是IAA、CaCl2、LaCl2处理的结果.由此可知,外源施加的四种试剂对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与它们对稻根弯曲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并结合研究人员测定的单侧光照下cpt1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跟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均匀分布这一事实,推测CPT1蛋白在根中也是IAA横向运输的载体.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在Ca2+信号作用下,单侧光照射下的水稻根内的IAA通过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导致IAA在向光侧与背光侧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对IAA浓度敏感,使得两侧的生长速度表现为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向光侧,因此表现出负向光性.【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图1可知,表示探究Ca2+是否会影响稻根中IAA的分布,柱形图表明每组根中IAA的分布均是背光侧多,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很敏感,四组稻根均出现负向光性.CaCl2溶液促进了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均匀分布,LaCl2溶液能抑制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均匀分布,Ca2+能缓解LaCl2对根中IAA不均匀分布的抑制作用.

分析图2可知,表示各组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1~4表示黑暗条件下cpt1基因的表达量,7表示H2O处理组的表达量,5、6、8应分别是IAA、CaCl2、LaCl2处理的结果.由此可知,外源施加的四种试剂对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与它们对稻根弯曲度的影响是一致的.

【解答】解:(1)由图1柱形图结果可知,在单侧光照下对照组中IAA的分布情况是向光侧比背光侧少,而Ca2+作为信号分子促进了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均匀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后两组实验的结果表明Ca2+能缓解LaCl2对根中IAA不均匀分布的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Ca2+在根负向光性运动中对IAA分布的影响.

(2)图2中的1~4表示黑暗条件下cpt1基因的表达量,7表示H2O处理组的表达量,5、6、8应分别是IAA、CaCl2、LaCl2处理的结果.由此可知,外源施加的四种试剂对稻根中cp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与它们对稻根弯曲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并结合研究人员测定的单侧光照下cpt1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跟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均匀分布这一事实,推测CPT1蛋白在根中也是IAA横向运输的载体.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在Ca2+信号作用下,单侧光照射下的水稻根内的IAA通过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导致IAA在向光侧与背光侧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对IAA浓度敏感,使得两侧的生长速度表现为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向光侧,因此表现出负向光性.

故答案为:

(1)向光侧比背光侧少促进了IAA在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不均匀分布缓解

LaCl2对根中IAA不均匀分布的抑制作用

(2)IAA、CaCl2、LaCl2 IAA横向运输的载体

(3)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敏感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向光侧

7.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现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某些基因在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CG”的区域,称为“CG 岛”.其中的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如图1所示),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

(1)由上述材料可知,DNA甲基化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2)由于图2中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3)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4)小鼠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a基因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上).IGF﹣2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须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来自母本的则不能表达.检测发现,这对基因的启动子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在卵细胞中则是甲基化的.

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全部正常.F1雌雄个体间随机

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正常:矮小=1:1 .结合F1配子中A及其等位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F2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 .

(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DNA复制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AZA与“CG岛”中的胞嘧啶竞争甲基化酶,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7C:DNA分子的复制;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说明其基因没有发生突变.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基因进行转录形成mRNA.

【解答】解:(1)DNA甲基化是表现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表现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所以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2)图2中过程①的模板链都含甲基,而复制后都只含一个甲基,说明过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产物都是半甲基化的.因此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

(3)由于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催化基因进行转录.研究发现,启动子中“CG岛”的甲基化会影响相关蛋白质(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不能合成mRNA,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4)由于在小鼠胚胎中,来自父本的A及其等位基因能够表达,所以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则F1的表现型应为全部正常.由于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所以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正常:矮小=1:1.

(5)5﹣氮杂胞苷(AZA)常用于临床上治疗DNA甲基化引起的疾病.推测AZA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AZA在DNA复制过程中掺入DNA分子,导致与DNA结合的甲基化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由于胞嘧啶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但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所以AZA与“CG岛”中的胞嘧啶竞争甲基化酶,从

而降低DNA的甲基化程度.

故答案为:

(1)不会

(2)半保留复制半维持甲基化酶

(3)基因的表达

(4)全部正常正常:矮小=1:1 卵细胞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甲基化而不表达,精子中的A及其等位基因由于启动子非甲基化而表达;并且含A的精子:含a的精子=1:1

(5)DNA复制胞嘧啶

8.科研人员调查了我国某地鹭类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对研究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1)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逐个调查记录每块样方内的相关数据.同时,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量、飞行方向等.(2)调查结果显示,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四种鹭的筑巢高度统计如表.

巢高(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表中数据显示,池鹭是优势种.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觅食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考点】F5: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

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解答】解:(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同时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量、飞行方向等.

(2)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是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种群数量最多,是优势种.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3)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可见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觅食方向上发生了改变,这样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故答案为:

(1)随机固定

(2)水平池鹭分层现象空间

(3)觅食时间觅食方向竞争适应

2017年5月22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