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台布光原则

舞台布光原则

舞台布光原则
舞台布光原则

舞台布光原则及基造型基础

有目的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方式再给观众的艺术创作

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扬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人物和情节的空间造型,严谨地遵循造型规律,运用好造型手段。其中包括:

-、塑造演出情景所需的形象、创意描写

A)外部形象的描写——主光源、环境、轮廓逆光

B)心理描写——对白、独白、回忆、希望、幻想

C)创意描写——具象、抽象、写实、非写实

二、表现剧情所需的舞台时间环境

A)空间环境的表现——

B)时间环境的表现——

C)季节环境的表现——

D)其他环境的表现——

三、把握演出情节所需的舞台氛构成关系

A)亮度关系——明亮程度的制订/透视/明者抢前、暗者退后/明暗对比控制/高调-强调重点/低调-效果显著

B)色彩关系——现实/装饰/饱和度/色温/原色对比-间色对比

C)时空关系——时间色彩变化/光区空间变化/透视感/距离感

D)观演关系——情感交流/心理共鸣

E)形式关系——自然/夸张/抽象

F)审美关系——与演出和揩的创作;审美的标准与/表现效果/素养

G)主观客观关系——主观表现情节的构想;客观再现演出灯光的空间构成

H)主次关系——重点人物与非重点人物,人与景的效果——人亮与景亮;强调重点——减弱非重点,局部支点一个整体演区

I)情境关系——同一场景可产生不同灯的光效果,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J)创作语汇关系——有自主创意的;与情节密切相关的;连续画面的灯光构成效果

四、技术保障以及实施

A)视觉的特征——超光性/适应性/疲劳性

B)适当亮度——剧场以及观众席的大小/欣赏距离/内容情景的要求/投光距离/投射面积/功率/光效利用率

C)光具的组合——灯具性能的利用/多灯排列设置/灯具组合共用/定点光/单灯特灯/效果器材应用

D)布光效果——投光角度-投光方向/光区组合钦接/灯具的隐蔽方式-暴露方式E)控制及操作——调光—改变电压/与情节相吻合时空转换/变化时机—台词—体形—曲调—声效/编程、操作、管理

舞台布光造型基础

今天开始,对舞台布光做一个连续的阐述,文章出自冯德种1982毕业于中

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曾先后数次赴日本研修、访问、进行学术交流,还多次参与中日两国的舞台电视演出协作工作,回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现担任该专业教研室主任。本篇是他汇自己从事舞台、电视灯光设计的创作艺术同专业新信息基础上编著的,是一篇概括舞台灯光创作艺术规律的、简明扼要、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文章。——本论坛将连续报道,请密切关注!版权所有转载者请注明出处:《舞台灯光设计概要》

第一节、舞台灯光的构成要点

一、演出空间构成特点

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演出艺术作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需要一个维持观演关系的空间——剧场或演出场所。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共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隋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戏曲歌舞的表演,与此同时,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光的明暗效果变化、形体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变化节奏等方式参怀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特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接特定空间。

1、演出空间

1、)舞台

根据演出场景特点以及剧场演播室等演出环境中发现可以利用客观条件进行灯光设计。

2)剧场、演播厅等演出空间的状况

※空间环境:调查了解剧场,测量绘制或索取演出环境空间的平面图、剖面图资料,剧场台口的高度、宽度、舞台深度的数据和比例尺单位。

※设备状况:吊杆的数量长度、排列间距、顺序编号、平面位置等。

※用电负荷:主干线额定负载容量、支线回路的额定负载容量等。

2、研读剧本及创意构思

剧本是进行灯光设备,创作构想的依据,其中可以了掘与创作相关的表现空间加以提炼加工。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情节变化、矛盾冲突、设想所需的环境。

2)对时代、时间、季节、场景环境、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进行设想和定位。

3)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思考用何种灯具可以创造与剧情相吻合的舞台视觉效果。

4)剧本提示的场景、舞台装置。

3、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表现

1)天候:日出日落、黄昏至夜晚、夜晚至黎明、季节变化、月夜星空、地点与地域的变化等。

2)地域空间、心理空间、场景空间、虚疑空间、局部和整体的转换等。

4、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形构想

对于每个形体表面视觉效果的制作加工和组合以及前景空间、中景空间、后景空景空间的平面构图表现应用。上、中、下部空间的里面组织安排以及实现的方法预测。

例如:逆光位置的设定:水平方向、垂直角度、位置高度、灯具数量等。

5、局部与整体的画面构图

控制灯光和色彩和照明区域。以面积大小、形状、数量来表现舞台视觉画面的构图。

6、表现形式选择

风格确定根据创作的整体恰当的表现表式。

过到现在将来连想幻觉萝境回忆憧憬感觉印象抽象与写实等。

7、在有限空间中表现无限空间

在演出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巨大的空间效果变化。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表现:特定的舞台空间与特殊的舞台表现形式话外音:对白:独白等。

对实际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和拓展,或进行夸大或进行缩小的描绘。

对剧中人物角色心理空间的描写和表现。

8、灯光变化的方式

1)以情节变化是空间变化的契机。

2)以台词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3)以动作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4)以音乐或音响效果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5)以时间确定的灯光变化契机。

9、不同风格流派的空间处理

古典、浪漫、自然、现实、象征、立体、未来、构成、表现、超现实与音乐、音响效果相关的时空转换:曲调、旋律、节奏。

舞台布光造型基础

二、空间表现手段

1、对灯光器材设备的特点性能的调研

※泛光灯:天地排灯、脚光灯、顶排泛光灯等。

※聚光灯:凸透镜聚灯、柔光聚光灯。

※无透镜聚光灯:回光灯、PAR灯及封闭灯泡。包括:平行、集光型、柔光型、散光型等。

※成像聚光灯:造形灯以及成像插片、追光灯。

※幻灯效果灯具:水波纹幻灯、跑云幻灯、PANI幻灯及其它效果灯具等。※电脑灯:灯体旋转形式、镜面运动形式、集换色、成像造形、运动变化为一体的照明灯具。

※特殊投映灯具:效果器材、换色器、烟雾器、数字电脑投映设备等。

※操作控制系统:可控硅调光器及调光操作台各部分功能。

※彩色灯光滤色片:各种滤色,色温,减光,反光片,柔光片等。

※演示激光:以各色低功率激光发生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画面的扫描。

※辅助效果器材:烟雾发生器及排风、送风装置。

下雪发生装置、肥皂泡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烟雾、液氮、炒烟、纸花炮、干冰等。

2、灯光与被照明物体材料材质特点的研究运用表现

材质——反射漫反射半透不透软硬吸收反射规律。

材料——纺织材料——棉布绸缎丝绒麻布纱布。

金属材料——金银铜铁铝合金不锈钢。

自然材料——木石土砖植物

合成材料——尼龙塑料发泡材料PVC板材。

烟雾材料——乙二醇烟雾油性滞留型烟雾干冰低层烟雾炒烟液氮

表现效果——正投、反投、平面、立体、浮雕、肌理点、线、面、层次、透空、光晕剪影、半剪影等。

表现特点——纲状、绳状、条屏、柱石、纱幕、框架、灯箱等。

3、布光造型的研究及基本概念:感受与表现

A布光基础——静态人物布光的研究

布光四要素

1)主光:以主题和视点需要确定主光方向,主光强于其它光,使用聚光灯等硬光照明。

2)辅助光: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起修饰作用。以软光灯照明模拟自然环境的反射光。

3)逆光:在主光基础上加光。可强于主光,也可低于主光而强于辅助光,起装饰造型作用。

4)光比:型体对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从面获得理想的效果。

布光角度研究:90/120/180/270度等。

B投光实验

投射位置受光效果视觉印象剧场照明设备1)正前上方——安定自然感面光2)前斜上方——立体有生气耳光

3)正前水平——平淡表情淡化平射追光

4)正前下方——异常不安感脚光及低角度投光

5)正上方向——形象失真无表情顶排光及顶部投光

6)正侧上方——对比强烈阴阳脸侧天桥及顶侧投光

7)正侧水平——强硬冷酷感侧流动灯及平侧光

8)正后上方——轮廓鲜明装饰感顶排逆光及顶逆光

4、体验观察生活

a、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日光、月光、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环境影响

b、观察生活—光与人物情景—日光:顺光、逆光、侧光、半侧等效果表现

c、应用—确定主题内容的布光练习:人物画面的布光练习。

相关因素—明暗强弱色彩色调光影光质媒体运动语汇

视觉效果—空间区域变化节奏时空转换表现形式环境处理设计组合

舞台布光—小剧场大剧场伸出式舞台三面舞台四面舞台布光剧场投光实验5、剧场布光实验:包括剧场照明设备、投射位置、照明效果、视觉印象TEST-1泛光排灯:舞台整体均匀照明,画景幕的照明,效果分散而均匀TEST-2脚光地排:模拟自然地面反射光,近距离描写演员,但天幕乱影较多TEST-3泛光排灯与脚光地排:演区,天幕得到均匀照明,清描淡写,立体感不足。

TEST-4天排灯:均匀渲染天幕的上关部及色彩变化

TEST-5地排灯:天幕下部的明暗色彩变化:日出日落时的剪影效果描写等。TEST-6天地排灯:上下部同一色时,可获均匀背景照明。可表现画夜朝幕等场景。

TEST-7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光:消除了杂影,高调淡化效果,人物的主次关系不分明。

TEST-8泛排灯:自舞台上方投射,被投形象表现突出,色光效果更为艳丽。TEST-9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灯:观众视线更为集中,人物造型光不足。

TEST-10舞台流动灯:可增强人物景物的立体感,但台面常出现影子。TEST-11面光照明:自观众席上方约450角投向舞台,模拟自然光效果。TEST-12耳光照明:自舞台前两侧投出,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

TEST-13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面光+耳光:在获得充足的亮度时要注意色调关系。

TEST-14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流动、面光、耳光:通常采用较多的照明方式。比较周全的方位的投光,根据演出实际需要,通过调光手段,从而获得理想的立体空间效果。

TEST-15追光:通常设置于观众席后方或所需位置时局部空间照明,如人物半、全身。

TEST-16地排、顶排、面光、流动、追光等:通过调光处理表现立体感获得有创意的环境气氛。

TEST-17天地排蓝色、顶排白光、及浅蓝、流动白光:天地排蓝色光造成整体色调,顶排蓝光铺满舞台,其中三台聚光灯分别强调三个局部人物造型,一台流动灯强调圆球形后景。

TEST-18地排灯绿色、蓝色、顶排灯白和蓝色、流动灯浅紫色:天幕由下向上形成蓝色到深蓝色过渡,顶排灯蓝色铺满台面,顶排单灯白色压光后投向人物,两侧流动浅紫光补充舞台中部,形成冷色调的柔和的对比气氛。TEST-19聚光脚光浅紫浅蓝两台、顶排光白光浅蓝、流动灯深蓝色:用聚光脚光有意将人物光影投映在天幕背景上,顶排灯蓝光铺满舞台,顶光单灯强调中心形象,加之流动灯深蓝光,表现出梦幻般的冲击效果气氛。

TEST-20地排灯红色、顶排单灯白光、两侧流动灯橙色和黄色、面光浅橙色、重点加强流动浅黄:地排灯造成红色过度背景,顶排白光作重点强调,面光投出柔和橙光的舞台,加强流动灯使立体感空间感更为凸出。(TEST1-20注释文字出自松下电工《STAGE & ENTERAINMENT LIGHTING》。

6、体育场、馆,人文景观等临时舞台布光

a、光源特性:——可见光自然光源人工光源

b、五要素:——1)主光2)辅助光3)轮廓光4)背景光(环境气

氛)5)修饰光(光比反差

c、视觉感受:——眼睛的视觉直观效果;感光胶片效果;电视屏幕效果

d、演出灯光的造型元素

1)光源

※日光:时间与色温的变化及造型规律—从黎明日出到日落黄昏的过程。※灯光:(泡形,管形)钨丝灯,白炽灯,碘钨灯,镝灯,闪光灯,氙灯,荧光灯,卤钨灯,金属卤化物灯,激光(钠灯,汞灯)等。

在演出灯光设计中重要的是选择那种灯具表现舞台空间效果,灯具光源、功率、灯种、镜头以及型号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供演出选择。

2)光强

※视觉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眼睛从明视觉进

入明视觉状态需要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而从暗视觉进入明视觉状态所需时间则比较短。因此演出灯光场景设计可以根据剧本内容情节,有意区分各场景的明暗强度。了解实际亮度与对比亮度的客观存在,是把握舞台空间画面的重要因素灯具种类及功率不同发光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根据演出空间的尺度距灯具种类及功率不同发光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

3)光质

※各种灯具的投光特点;均匀度,光束角,柔硬度,光学性能。柔光纸、减光纱、反光板的应用效果。

4)光比

※同一视觉空间画面中的明暗对比。

※视觉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眼睛从明视觉状态需要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而从暗视觉进入明视觉状态所需要时间则比较短。因此演出灯光场景设计可以根据剧本内容情节,有意区分各个场景的明暗强度。

※注重整体;强调局部。舞台整体越亮演员越暗在同一空间画面中明暗与色彩面积大小的对比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人物造型主光与辅助光的明暗与色彩对比:以演出的视觉欣赏需要设定。

2:1、5:1、10:1、30:1、50:1、100:1不等。※主要人物光与主要人物光的对比:同一环境中要根据空间层次和表现意图区别主次关系,以2:1、3:1、5:1不等。

※人物光与环境光的对比:以2:1、5:1、10:1不等。

※前景、中景、后景的光比:以2:1~10:1不等。

※演出中场景与场景空间画面的明暗和色彩对比:利用剧情发展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场景变化:色彩变化的对比。

5)光区

※灯光投射到舞台或演出空间内的区域分布以及光区内外区别。

※以舞台表演区前中后,左中右的划分为根据所设计的照明区域。

※演出情节发展所需的局部或整体被照明区域。

※表演区照明以及景区照明。

6)光位

灯光投射方位:指在三维空间中灯具所处的具体位置。其中包括,面光,耳光,台口柱光,脚光,台口顶光,顶排聚光,顶排泛光,天排光,地排光,侧桥光,流动光,侧光,(吊笼台架)追光等。

※情节发展所需的方向表现:逆光光影、日出日落,天明天亮等。

※演出光区所需的特定灯位设计。例如:单灯照明;多灯照明。

灯光投射方向:侧面光效果:1/2(明暗效果)来自侧桥光,流动光,侧光,顶侧光;半侧面光效果:3/4耳光,台口柱光,相应方向顶光;正面光效果:面光,顶排光,追光。

7)色光

※色温及演色指数:色温调整。

※加色法,减色法,光色与物色相加的规律,光色的吸收和反射规律。

※滤色片及种类:上海伟康、常熟春花、日本LEEROCO 滤色片和色温片。※色度图研究:实际颜色与对比颜色。

※心理情感色彩对人的影响。

※色彩对比:原色对比,间色对比,明暗对比

8)光影

※投影造型:光源投影,光斑效果,关透明光影,正面反面投影。

※成像幻灯投映:幻灯,造型灯,电影灯,追光,数字投映设备,电影机投映等。

※造型景物表面粗糙或平滑程度。

※人物的剪影、关剪影效果与媒体作用。

※半透反投、低角度正透和反投,逆光、侧逆光效果。侧光光影效果。

※媒体:烟雾、水雾。

9)光的运动

※舞台演出时空中光色的转换和延续过程以及灯光变化

※演出空间中所使用的动态灯具及照明效果。

※ Cue—Q 程序编排变化的时间、节奏、数量等。

e光的的造型功能

(1)照明:——无光则无形体,以控制光的明暗作为手段呈现形体。

(2)塑造形象——描绘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表现不同景物的空间效果。(3)光比调整——追求良好的视觉效果;实际效果对比;视觉效果对比。(4)时空环境气氛:——表现归定情境所需的时空氛围。

(5)表现主题内容:——与之相关的灯光色彩等视觉语汇。

(6)沟通观演关系:——促成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7)照度(直射光)——促成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照度: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光通量。被均匀照射的物体,当1平房米面积上所得到的光能量是1流明时,其表面的照度是1勒克司;

因此以1国际烛光的点光源为中心,以1米为半径,在球面上所产生的照度就叫做1勒克司。以字母Lux或Lu表示。

※照射强度被光源的功率和设计以及投射面间的距离所决定。光源发光强度越高,照度越高;距离

,照度越高。

※被照射物体表面的照度值高低还与投射光角度有关,布光越趋向垂直,照度越高。

※照度的平方比定律:光源不变,垂直照射面的照度与它到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例如:如果将泛光灯向后移动原距离的2倍,光照面积增加4倍,照度值只有原来的1/4;如果向后移动3倍,照度值减弱9倍。相反如果向前移动原距离的1半照度值增加4倍。通常在演出应用中重点的垂直照度。

※度与垂直照度:舞台水平照度的高低决定舞台台面的亮度;垂直照度的高低决定。

(8)亮度: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不论这一表面是自己发光还是反射光线,或是透射光线,中要从它表面上“发出”不来看,就可以称它发光的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既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在同一发光面,方向不同亮度值不同。亮度的测量一般在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进行,发光面在单位面积中发光的强度叫做亮度。如光强不变,发光面投影面积越小,则亮度越高,发光面投影面积越大,则亮度越低。亮度单位是尼特(nt)。1尼特=1坎德拉/1平

方米。其次,物体的反射度越高。同一光照下,白光与黑色的被照物体反射率不同,反射和吸收光线能力不同,其表面亮度不同。另外,亮度中还存在着实际亮度概念与视觉亮度概念。视觉亮度所指的是视觉感官上的视觉亮度,即利用人们的视觉生理特点,造成高于实际的物理亮度的效果。

水平照度与垂直照度:舞台水平照度的高低决定舞台台面的亮度;垂直照度的高低决定观众所看到的人物和场景视觉效果的明亮程度。通常在演出应用中重点测量被照物体的反射光亮度。

9)色温:温是以“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它是以“凯.尔文”标度的绝对零度(-273℃)为基准,以K(或K)为符号。随着温度的提高,辐射黑体颜色发生变化,先从暗红转为黄,最后变为兰白色。“完全辐射体”在不同的温度辐射出的光谱成分,会产生一系列的辐射光色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完全辐射体”所发射出来的波长和光谱色相一致时,就是此时“完全辐射体”的色温。色温是把光源的光色以物理的客观数字概念一表示,不是指光色的温度。光源色温越低,光色越偏向暖色的视觉效果。光源色温越高,光色越偏向冷色的视觉效果。

(10)演色性:是指光源照射物体呈现色彩的视觉效果质量高低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数值是以基准光下所看到的色彩指数为依据的,物体在全色光谱的照射下所反映的色彩最真实。日光是演色性最好的等比例的全色光源,舞台及影视照明光源除发光效率要求要高,而且要求光源显色性能好,被照射物体的颜色失真少。

例如:1kw~2kw卤钨舞台照明灯的演色指数可以达到100的评价,而水银灯的演色指数达到50的评价。

※直射光:或叫直接照明光。

※反射光:光线经过反射面所获得的亮度。

※透射光:光通过不同的透光材料所获得的亮度。

照度和亮度

照度: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光通量。被均匀照射的物体,当1平方米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其表面的照度是1勒克司;因此以1国际烛光的点光源为中心,以1米为半径,在球面上所产生的照度就叫做1勒克司。以字母Lux或Lu表示。

1)照射强度被光源的功率和设计以及与投射面的距离所决定。光源发光强度越高,照度越高;距离越近,照度越高。

2)射物体表面的照度值高低不与投射光角度有关,布光越趋向垂直,照度越高。

3)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光源不变,垂直照射面的照度与它到光源距离的平方反比。

例如:如果将泛光灯向后移动原距离的2倍,光照面积增加4倍,照度值只有原来的1/4,如果向后移动3倍,照度值减弱9倍。相反如果向前移动原距离的1半照度值增加4倍。

通常在演出应用中重点测量光源的垂直照度。

亮度: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不论这一表面是自己发光还是反射光线,或是透射光线,中人从它表面上“发光”光来,就可以称它为发光的表面。在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既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在同一发光面,方向不同亮度值不同。亮度的测量一般在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进行,发光面在单位面积中发

光的强度叫做亮度。如光强不变,发光面投影面积越小,则亮度越高,发光面投影面积越大,则亮度越低。

亮度单位是尼特(nt)。1尼特=1坎德拉/1平方米

其次,物体的反射率越高,亮度越高,同一光照下,白色与黑色的被照物体反射率不同,反射和吸收光线能力不同,其表面亮度不同,物体的反射系数均低于1。

另外,亮度中还存在着实际亮度概念与视觉亮度概念。视觉亮度所指的是视觉感官上的亮度,在低照度条件下力求使观看演出的观众感受到会舒适的视觉亮度。即利用人们的视觉生理特点,造成高于实际的物理亮度的效果。

通常在演出应用中重点测量被照物体的反射光亮度。

舞台灯光对演出空间的表现手段

舞台灯光对演出空间的表现手段 一、演出空间构成特点 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演出艺术作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需要一个维持观演关系的空间--剧场或演出场所。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共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戏曲歌舞的表演,与此同时,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光的明暗效果变化、形体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变化节奏等方式参怀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特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特定空间。 1、演出空间 1)舞台 根据演出场景的特点以及剧场演播室等演出环境中发现可以利用客观条件进行灯光设计。

2)剧场、演播厅等演出空间的状况 空间环境:调查了解剧场,测量绘制或索取演出环境空间的平面图、剖面图资料,剧场台口的高度、宽度、舞台深度的数据和比例尺单位。 设备状况:吊杆的数量长度、排列间距、顺序编号、平面位置等。 用电负荷:主干线额定负载容量、支线回路的额定负载容量等。 2、研读剧本及创意构思 剧本是进行灯光设备,创作构想的依据,其中可以了掘与创作相关的表现空间加以提炼加工。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情节变化、矛盾冲突、设想所需的环境。 2)对时代、时间、季节、场景环境、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进行设想和定位。 3)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思考用何种灯具可以创造与剧情相吻合的舞台视觉效果。 4)剧本提示的场景、舞台装置。 3、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表现 1)天候:日出日落、黄昏至夜晚、夜晚至黎明、季节变化、月夜星空、地点与地域的变化等。

室内设计经典布光思路及灯光讲解

室内设计经典布光思路及灯光讲解 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笔者在此简述一 下:三点照明,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光灯在1 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 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40左右。辅助光: 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 5 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布光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

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 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 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 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体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 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 灯光的分类及其属性 在3DMA中,灯光分为标准灯光与光度学灯光,还有制作室内效果图

舞台灯光布置

舞台布光造型基础 第一节、舞台灯光的构成要点 一、演出空间构成特点 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演出艺术作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需要一个维持观演关系的空间——剧场或演出场所。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中共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戏曲歌舞的表演,与此同时,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光的明暗效果变化、形体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变化节奏等方式参怀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特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特定空间。 1、演出空间 1)舞台根据演出场景的特点以及剧场演播室等演出环境中发现可以利用客观条件进行灯光设计。 2)剧场、演播厅等演出空间的状况*空间环境:调查了解剧场,测量绘制或索取演出环境空间的平面图、剖面图资料,剧场台口的高度、宽度、舞台深度的数据和比例尺单位。*设备状况:吊杆的数量长度、排列间距、顺序编号、平面位置等。*用电负荷:主干线额定负载容量、支线回路的额定负载容量等。 2、研读剧本及创意构思剧本是进行灯光设备,创作构想的依据,其中可以了掘与创作相关的表现空间加以提炼加工。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情节变化、矛盾冲突、设想所需的环境。 2)对时代、时间、季节、场景环境、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进行设想和定位。 3)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思考用何种灯具可以创造与剧情相吻合的舞台视觉效果。 4)剧本提示的场景、舞台装置。 3、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表现 1)天候:日出日落、黄昏至夜晚、夜晚至黎明、季节变化、月夜星空、地点与地域的变化等。 2)地域空间、心理空间、场景空间、虚拟空间、局部和整体空间的转换等。

舞台布光原则

舞台布光原则及基造型基础 有目的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方式再给观众的艺术创作 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扬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人物和情节的空间造型,严谨地遵循造型规律,运用好造型手段。其中包括: -、塑造演出情景所需的形象、创意描写 A)外部形象的描写——主光源、环境、轮廓逆光 B)心理描写——对白、独白、回忆、希望、幻想 C)创意描写——具象、抽象、写实、非写实 二、表现剧情所需的舞台时间环境 A)空间环境的表现—— B)时间环境的表现—— C)季节环境的表现—— D)其他环境的表现—— 三、把握演出情节所需的舞台氛构成关系 A)亮度关系——明亮程度的制订/透视/明者抢前、暗者退后/明暗对比控制/高调-强调重点/低调-效果显著 B)色彩关系——现实/装饰/饱和度/色温/原色对比-间色对比 C)时空关系——时间色彩变化/光区空间变化/透视感/距离感 D)观演关系——情感交流/心理共鸣 E)形式关系——自然/夸张/抽象 F)审美关系——与演出和揩的创作;审美的标准与/表现效果/素养 G)主观客观关系——主观表现情节的构想;客观再现演出灯光的空间构成 H)主次关系——重点人物与非重点人物,人与景的效果——人亮与景亮;强调重点——减弱非重点,局部支点一个整体演区 I)情境关系——同一场景可产生不同灯的光效果,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J)创作语汇关系——有自主创意的;与情节密切相关的;连续画面的灯光构成效果 四、技术保障以及实施 A)视觉的特征——超光性/适应性/疲劳性 B)适当亮度——剧场以及观众席的大小/欣赏距离/内容情景的要求/投光距离/投射面积/功率/光效利用率 C)光具的组合——灯具性能的利用/多灯排列设置/灯具组合共用/定点光/单灯特灯/效果器材应用 D)布光效果——投光角度-投光方向/光区组合钦接/灯具的隐蔽方式-暴露方式E)控制及操作——调光—改变电压/与情节相吻合时空转换/变化时机—台词—体形—曲调—声效/编程、操作、管理 舞台布光造型基础 今天开始,对舞台布光做一个连续的阐述,文章出自冯德种1982毕业于中

灯光(剧场布光)

灯光(剧场布光) -------------------------------------------------------------------------------- 剧场内舞台,有多种舞台,有普通镜框式舞台,有伸出式舞台,有岛式舞台,也有称为黑盒子的舞台,因为舞台形式不一,所以灯具的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起见我这里只谈一般普通的镜框式舞台,这种舞台不论在过去或者是现在改建和新建剧场中都比较多,因此谈谈这种舞台的灯具配置更显是极需和必要。舞台(系指镜框式舞台,后文均同)因所演出的剧目不同对灯具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配用灯具前必须要清楚在此舞台上以演出何种剧目为主,这样配置灯具就会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意图。如有的舞台就定位在以演出传统的歌剧,芭蕾舞剧为主,则灯具的配置就必须按歌剧、芭蕾舞剧的要求来配置。如以大型歌舞,杂恧等特殊节目为主则灯光除了基本要求配置以外,应根据具体节目要求,来加特殊灯位和灯具的配置,这样在此就比较难以叙说清楚。因此我在这儿只说说剧场舞台的基本灯具的配置,按照这样的配置,可江满足一般的,如歌剧、舞剧、芭蕾、话剧、京剧等地方戏剧的要求。 在配置灯具前,首先应了解灯具的种类和它们的主要功能及用途。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些灯具的性能,以供灯具配置时势选择。 1.聚光灯——在舞台上用的聚光灯是指灯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镜而言的,这种灯具可以调节光斑大小,出来的乐束比较集中,旁边漫射的光线比较小,功率有0.5W至5KW多种,焦距有长、中、短之分,视射距的远近按需要来加以选用。2.罗纹灯——或称柔光灯,但在电视界则称此种灯为聚光灯。在舞台方面为了区别上述的平凸聚光灯散而柔和,因此用起来漫射区域大,有时为了控制其漫射光线在镜前加上扉页来遍挡,其特点就是光区面积大,不似聚乐灯有明显光斑的感觉,射距较近,功率有1KW、2KW等多种。 3.回光灯——此种灯前面无镜片,光线完全靠后面较大的反射镜射出,用同样2KW的灯泡,其亮度较聚光要亮,故在舞台上要表现强烈光源和亮度时使用。其效果较其他灯具为佳,特点是光束强烈,但调光时要注意其聚焦点,不宜将聚焦点调在色纸上或幕布上,这样容易引起燃烧,另外在调光时中心常出现黑心,为了避免黑心,在灯前端中心加一环状挡板,其射出的光斑大而不易收拢。现在新出一种在反光碗上镀膜使线外线向后透射,以减低灯前面的温度,使用效果很好,名称为冷光超级聚光灯,实际该灯的结构与回光灯相同。 4.成像灯——或称成型灯、椭球聚光灯。其光束角有多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用,主要特性是如幻灯似的能将光斑切割成方、菱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或投射出所需各种图案花纹,功率也有1KW、2KW等可选择配置。 5.简灯——亦称PAR灯,或光束灯,其构造是在圆筒内按装镜面灯泡也有用反光碗装溴钨泡的,主要特性是射出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宽窄多种,光斑大小不能调整。 6.天排灯——大功率的散光灯,用来由上向下照射天幕用,要求光亮而均衡,照射面积大。 7.地排灯——大功率的散光灯,用来放在舞台面上,天幕下部朝上照射,与天排灯照射的光相接,上下均匀。 8.散光条灯——长条形,分成多格,一般能分成三或四种颜色,每格用白炽灯

摄影的配置以及灯光布置办法

摄影棚灯的打法 这一类闪光灯为了满足室内高要求拍摄,对闪光灯的输出光亮及色温都有相应的提高,大功率的输出光亮,稳定的输出色温都体现出这一类灯的优势。当然体积大,在拍摄时候经常需要助理人员帮助移动灯光,无法搬到野外使用(大型拍摄可用发电机),这都是缺点。 往往由于电源线和灯架的障碍,很多专业影棚都会使用天花路轨来提高这一类灯具的机动性能。 当有了一套完美的室内闪光灯后,还需要一个引闪器,引闪器分为无线信号引闪和红外引闪两种,红外引闪适合室内摄影使用,方便快捷,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闪光灯都支持红外引闪器。无线信号引闪器适合范围广泛,引闪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接收器应插入闪光灯的尾部。目前绝大部分国产闪光灯都使用这种方式,只有少数进口高端闪光灯需要专用的接口,而配套使用的无线信号引闪器也多为进口品牌,价格昂贵。 一、室内单灯人像的拍摄 当我们把设备准备好后,就开始进行室内闪光灯的拍摄,先从单灯说起,很多摄影师崇尚一个太阳的说法,当然一个太阳根据自然界天气的微妙变化可以变化多端。 众所周知的伦勃朗光就是典型的单灯作业,突出人物的立体感,视觉中心突出。光源本身的美感也显示出单灯的魅力。 在单灯人像拍摄时,所要注意的是光线不能太过强烈,尽可能地采用反光伞或反光板等工具削弱强烈的光线,尽可能地让皮肤的质感能很好地得以表达。灯光位置尽量在人物头部以上,选择大型反光伞能营造出更加柔和均匀的光线。 二、室内多灯人像的拍摄 室内多灯拍摄,也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有一个太阳,再多的灯,也只是起到效果和辅助的作用,主灯只有一个。不管灯位如何变化,主灯是整个拍摄的关键。 当使用2个灯时,肯定一个作为主灯,而另一个作为补光或叫辅灯。 当使用3个灯时,一个作为主灯,另两个作为补光或叫辅灯,光比控制好,模特层次更为丰富。在室内多灯人像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 1、根据拍摄需要可选用柔光罩、反光伞或蜂窝罩等作为柔化光线的附件。 2、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独有特点,使得图片立体感会削弱,在实际拍摄时,尽量使用轮廓光,能增强图片的立体感。 3、以下示意仅供参考,实际拍摄还要根据灯光与人物的距离做实际光量输出。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河北电视台灯光科刘伟) 从事电视灯光工作多年来,参加了很多实景的访谈节目和主持人出像的拍摄,经历了拍出漂亮画面的快乐,也体会了不能解决问题的苦闷,在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与诸位同仁商榷。下面我就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首先介绍我对拍摄实景时要做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实景场地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1)与节目部门沟通,要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节目形式和后期制作方案,尤其要与摄像师沟通,尽量提前确定机位和人物位置。往深一层说,就是要了解合作对象的审美和艺术要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场地的选择,按说是摄像师的工作,可是拍摄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我们灯光工作的开展,因此务必要自己经心,首先看空间,电视是通过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如果本身的三维空间就很狭小要表现很好的空间感,无异于痴人说梦,开阔的空间才好设置人物站位、摄像机位和灯位。人物和背景要尽量离的远一些,这样既便于逆光的设置也便于体现人物和背景的距离。高度方面要尽量高一些,如果灯位没有足够的高度,人物和背景没有足够的距离,人物光会把背景照得太亮,人的影子也会落到背景上面,会给自己造成棘手的局面。其次看背景,最好的背景是有纵深感,有透视感,比如窗户、走廊、甚至比较大一些的墙角都行,最好不是一面堵得严严实实的墙面,就算是墙面的话,也尽量不要让人物、机位和墙面成90o角,看一看能否成一个锐角的夹角,这样利用斜面和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呆板感觉,也许会好一些。其次,背景色调的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反光强度大的材质,否则光斑是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然后是色调不要太深,因为我们带的灯具有限,用来做景光的灯具比较少。再次,如果镜头中通过门窗带到了室外

(完整word版)舞台灯光设计原则和工艺要求

舞台灯光设计原则和工艺要求 一、舞台灯光设计原则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 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1. 创造完全的舞台布光自由空间,适应一切布光要求; 2. 为使该系统能够持续运行,适当加大储备和扩展空间; 3.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设计指标; 4. 高效节能冷光新型灯具被引入系统设计中; 5. DMX512数字信号网络技术被引入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舞台灯光系统工艺设计要求 1.该系统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具有综合剧场的使用功能,在短时 间内可轮换多种不同剧种的灯光操作方案。 2.该系统设计可以从一种照明方案快速转换到另外一种照明方案,转换时间在2小时内完成。 3.该系统允许使用全部配置的各种类型灯具和其它补充设备。4.该系统设计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整个系统在不中断主 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主控台进行持续的诊断检查。 5.该系统中的设备完全符合舞台背景噪声的技术要求,空场状态下,所有灯光设备开启时的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不高于NR25,测试点1M效果器材的噪声不大于30dB。

6.系统的扩展能力是该系统设计之初有意预留的,如电力硅控容量、网络容量,待日后资金充裕或新技术出现,使本系统不至于因设计不足而大面积修改或更新,达到节省资金和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三、舞台灯光系统设计说明 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北京睿利祥和提醒应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1)顶光系统设计配置 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的各种灯具,大大地提高了光的透光性,透光率比目前国产镜提高了150%,遮光叶设计美观新颖,四页设置合理,遮光效果好,可作舞台顶光布光或染色用。 A. 配置灯具分布如下: 舞台上空,共设有20道顶灯吊杆。 其中每道顶光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灯具:PD-JG150 1KW螺纹聚光灯24台(配换色器)、PD-JG1501KW平凸聚光灯40台(配换色器)、PD-P64(配换色器)40台、PH750-26(750W)成像聚光灯64台(配换色器)和(DJD)LD1000R影视舞台柔光灯36台及彩熠2KW电脑摇头灯16台。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加强

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舞台灯光系统配置方案 设计单位: 时间:

目录 一、工程任务 (3) 1.1用户需求介绍 (3) 1.2设计内容 (3) 二、工程设计范围、规模及内容 (3) 2.1 设计范围 (3) 2.2 规模 (3) 2.3 内容 (4) 三、工程设计依据 (4) 四、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4)

一、工程任务 1.1用户需求介绍 根据用户要求功能做如下定位: 满足如综艺歌舞晚会、会议、演出、交流会、学术报告、艺术课堂等用途; 1.2设计内容 小礼堂灯光系统改造 工程室内总面积为:600平方米,设计有:12排观众席。舞台宽度:18.243mm,舞台深度:9.79mm,舞台高度:5.9mm,台唇高度为:0.85mm。观众席成像为阶梯状态,直线深度为:16.39mm,宽度:18.005mm。控制室位于观众席的后面。 二、工程设计范围、规模及内容 2.1 设计范围 1)礼堂内的区域,包括演奏台和相关控制机房等场所。 2.2 规模 国家规范: 第104条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601座以上。 大型1201~1600座。 中性801~1200座。 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第105条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 三、室内环境标准应符合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矩。 小型乙等排练厅:(小型300~800座,乙等50-100年) 小型乙等音乐厅:(小型300~800座,乙等50-100年) 小型乙等歌剧院:(小型300~800座,乙等50-100年) 2.3 内容 舞台灯光系统。 三、工程设计依据 舞台灯光工程系统必须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可升级性。 本灯光系统设计方案是依据: JGJ-57-2000/J67-200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JGJ/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WH-0204-1999《舞台灯具光学质量的测试与评价》 GB7000.14-2000《通风式灯具安全要求》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15734-1995《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四、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根据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1. 创造完全的舞台布光自由空间,适应一切布光要求; 2. 为使该系统能够持续运行,适当加大储备和扩展空间; 3.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设计指标; 4. 高效节能冷光新型灯具被引入系统设计中;

浅谈影视灯光照明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

浅谈影视灯光照明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 影视灯光大致分为电影灯光照明和电视节目灯光照明,其特点是多讲求还原客观自然光效,多追求光效真实性、合理性,布光时多考虑摄录设备与光源的协调性。 1.电影灯光照明 电影灯光照明分为外景灯光照明和室内灯光照明。外景灯光照明一般要尊重自然光线的规律,尽量重现或适度补充自然光效;室内灯光照明则要求充分考虑感光材料的特性,依据胶片种类和感光度的不同使用照度和色温适度的灯具。所选用的灯具以传统灯具为主,但功率相对较大,光源色温较高。同时还要注意感光材料的宽容度,严格控制光比。 2.电视节目灯光照明 电视节目灯光照明主要分为影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和电视新闻外景照明等方面。 (1)影视剧照明影视剧照明同电影灯光照明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摄像机对于照度的适应范围要弱,但对色温的适应性要比胶片好一些 (2)演播室照明演播室照明作为特殊的塑型光效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即在确定布光方案前,要详细了解所用摄录设备的性能特点,并对播音员的面部特征作分析研究,同时还要考虑其他造型手段(如发式、服装面料和颜色等)对人物造型的影响,以便通过布光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背景光的亮度要低于人物光,与人物光的比例宜在1:1.5至1:2之间。在布光时要尽可能减少阴影,把多余的光控制在播音员背后。在色彩运用上不要过深、过杂,宜用浅色调或中性色,色彩过重会影响播音员的服饰和形象,造成喧宾夺主。还要根据男女播音员的脸部特征,确定主光灯位。若两人的脸型差异较大,需分别设定主光,灯位的高低、角度要依人物脸型确定。主光是人物造型的主要光源,是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轮廓和肤色气质的光,灯的方位角度要依据人物的面向和脸部特征而定。一般情况下,主光灯在播音员面向一边。布光中女播音员的灯位不宜过高或过侧,主光的位置一般在平行度的30°~50°,高度以坐姿时鼻影再偏下一点为佳。一般辅助光的影子不要过鼻梁,避免蝴蝶型鼻影,亮度与主光亮度的比例以2:1至2:1.5为宜。面光用来照射人物的正面,灯位一般在人物面部高度偏上,在机位上抛度的30°左右。也可采用双灯面光,即先用柔光灯进行面部照明,再用小型灯加眼神光。轮廓光是用来勾画人物线条和立体轮廓的光线,它能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人与景物空间层次,在人物造型上能体现发饰、肩部服装的质感、立体感。其灯位一般在播音员背后上抛度45°~65°,亮度需高于主光,光比宜在2:1左右,但不宜过亮,以免产生不自然的感觉 (3)电视新闻照明电视新闻照明最基本的功能是纪实,此外还有很强的造型力。在拍摄外景照明时,要求电视新闻灯光师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光布好、布准、布匀、布稳,尽可能模拟、仿照真实的时空照明、找准照明的角度与光比。在机位确定后,就要做灯光布置。通常情况下,主光应从摄像机与主持人之间连线的左右45°角投射。辅助光则在主光的另一侧补助,其高度是主持人抬手的高度,也就是在摄像镜头的水平上方45°角以下,当然辅助光不能高于主光。逆光应在主持人背后左右45°内,高度应在摄像镜头水平以上45°~63°的区域内,这样发型光的灯影恰好落在主持人身上和肩膀上,使主持人和背景明显分开,形成了很强的立体效果. 背景光要根据背景的材料及其与主体的亮度来决定,它要求色调单一、干净、利索。电视由于技术宽容度不如电影强(电影为128:1,电视为40:1左右),因此一般情况下,电视的光比应控制在40:1左右。有数据表明:主光与逆光之比最好为1:2或1:1.5、1:1.2,主光与辅光之比是1.5:1,逆光可略强一点。总之要做到逆光强于面光,主光大于辅光,辅光低于主光,主体亮于背景。 电视照明本身有其独特的工艺性质和艺术特征。从工艺上讲,它既不是舞台照明的翻版,也不是电影照明的简单延续。舞台照明是一种适应人眼视觉效果的照明,电影照明是适应胶片

舞台灯光设计

1.面光根据剧场舞台的规模,有设一道面光,二道面光,甚至三道面光的。面光灯的配置应根据远近距离的不同,配置不同集距的聚光灯、成像灯、其功率应在2KW以上。第一道面光离台口较近,也可以加配一些2KW的罗纹灯、回光灯。一道面光及二道面光上在左、中、右位置应加配置焦距适合的,功率适合的追光灯具,可以由追光人员自行单独控制其明亮度及换色等。 2.耳光在台口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根据剧场舞台的规模,每侧耳光可设一道或二道,配置灯具,以聚光灯为主,可以少量配置成像灯、罗纹灯、因为耳光*观众厅侧墙很近,使用罗纹灯时,漫射光常常将近处墙壁照得很亮,影响一些场景的气氛,所以宜少用为佳。左右每道耳光中应各设置追光灯一套供追光人员任意控制作用。 3.脚光一般在台口外*乐池边,设脚光糟,内置四色散光条灯,分色控制,其长度略小于台口宽度。 4.远距离追光室,一般在观众厅后侧左右各设一间,内配置气体放电灯如氙灯,一切控制由追光人员操作,如不能设专用追光室,则往往在楼座左右两侧后区设追光灯位。 5.包厢(楼座)光,则根据剧场情况可以在包厢(楼座)左、中、右处,设置灯位配置聚光灯若干个,如条件不许可,也可以不设。 二、台口内一般分假台口侧片(左右柱光)、假台口上片(一顶吊桥)、二顶、三顶、四顶、五顶、天排、地排、左右流动、左右侧光(左右吊笼),一道吊笼、二道吊笼、三道吊笼、四道吊笼、五道吊笼等,根据舞台规模大小,有些设施就少些,例如顶光就要根据舞台深浅,景区分布来确定几道合适。左右侧光(吊笼),也要根据舞台大小,甚至投资多少来考虑设置与否。有的舞台在天幕后还有后舞台或反投光的要求,这也要根据舞台规模、投资、和主要演出何种剧目来考虑,如有这种可能则灯具的配置当然也应加以计划,以便配套使用。 1.假台口侧片(左右柱光)配置聚光灯、罗纹灯、追光灯,少量的成像灯,除特殊外,一般左右对称。 2.假台口上片(一项吊桥)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成像灯、及追光灯。 3.二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筒灯。 4.三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5.四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6.五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室内设计经典布光思路及灯光讲解

室内设计经典布光思路及灯光讲解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笔者在此简述一下: 三点照明,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 光灯在1 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主体光常用聚光 灯来完成。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40左右。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 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 主次分明,互相补充。布光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

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 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体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 灯光的分类及其属性

某剧场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第一舞台灯光设计 一、舞台灯光设计原则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1. 创造完全的舞台布光自由空间,适应一切布光要求; 2. 为使该系统能够持续运行,适当加大储备和扩展空间; 3.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设计指标; 4. 高效节能冷光新型灯具被引入系统设计中; 5. DMX512数字信号网络技术被引入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舞台灯光系统工艺设计要求 1.该系统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具有综合剧场的使用功能,在短时间内可轮换多种不同剧种的灯光操作方案。 2.该系统设计可以从一种照明方案快速转换到另外一种照明方案,转换时间在2小时内完成。 3.该系统允许使用全部配置的各种类型灯具和其它补充设备。 4.该系统设计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整个系统在不中断主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主控台进行持续的诊断检查。 5.该系统中的设备完全符合舞台背景噪声的技术要求,空场状态下,所有灯光设备开启时的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不高于NR25,测试点1M效果器材的噪声不大于30dB。 6.系统的扩展能力是该系统设计之初有意预留的,如电力硅控容量、网络容量,待日后资金充裕或新技术出现,使本系统不至于因设计不足而大面积修改或更新,达到节省资金和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三、舞台灯光系统设计说明 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

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 (1)顶光系统设计配置 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的各种灯具,大大地提高了光的透光性,透光率比目前国产镜提高了150%,遮光叶设计美观新颖,四页设置合理,遮光效果好,可作舞台顶光布光或染色用。 A. 配置灯具分布如下: 舞台上空,共设有20道顶灯吊杆。 其中每道顶光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灯具:PD-JG150 1KW螺纹聚光灯24台(配换色器)、PD-JG1501KW平凸聚光灯40台(配换色器)、PD-P64(配换色器)40台、PH750-26(750W)成像聚光灯64台(配换色器)和(DJD)LD1000R 影视舞台柔光灯36台及彩熠2KW电脑摇头灯16台。 B.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至第十道可向舞台后直投、也可垂直向下投射、可加强舞台人物造型及景物空间的照明。前后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2)电脑灯设计配置 考虑到智能化灯具是21世纪舞台照明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各种演出灯光需要,舞台灯光设计配置了16台电脑灯摇头灯。 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上空的顶光灯杆上,采用DMX信号控制,通过网络接点连接电脑控制台,可任意调整灯具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光束大小,颜色等功能,确保满足演出对电脑灯变化要求。 (3)灯光换色器设计配置 安装在部分灯具上的换色器,其作用舞台光、染色、色彩变化、衬托剧情,达到多姿多彩的效果。 换色器配置: 选用WD-512-08A系列电脑换色器136个。 四、舞台灯光控制设备配置 (1)灯光控制台 灯光控制台选用英国“Strand”公司300系列125型光路电脑调光台,

3DS MAX中的布光原则以及注意点

3DS MAX中的布光原则以及注意点 灯光的设置过程简称为“布光”。虽然说一个复杂的场景由100名灯光师分别来布光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案与效果,但是布光的几个原则是大家都会遵守的。对于室内效果图与室内摄影,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 三点照明,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光灯在1 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 40左右。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 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下图为区域照明灯光设置的简单示意图。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布光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题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如果要*真地模拟自然光的效果,还必须对自然光源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多看些摄影用光的书,多做试验会很有帮助的。不同场合下的布光用灯也是不一样的。在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中,为了表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往往会把一些主灯光的颜色设置为淡淡的橘黄色,可以达到材质不容易做到的效果。 总之,只要多实践、敢于实践,掌握用光的精髓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基于物理的工作流程 当你使用光能传递去模拟现实光照场景时,务必注意以几点: 场景尺寸:确认你的场景拥有正确的尺寸, 和一致的单位(一盏灯光在一个120米高的房间里和在一个120厘米高的房间里是大不一样的). 灯光: 你必须使用Photometric lights. 并确保这些灯的亮度在正确的范围内. 自然光: 要模拟自然光, 确定你使用的是IES sun 和IES Sky. 它们能根据特定的地点,日期,时间,给出正确的光照信息. 材质反射度: 你必须保证场景仲材质的reflectance value 与现实中相一致. 例如:一面漆有白色油漆的墙,它的反射度大概是80%; 可是,一个纯白的材质(RGB:255, 255, 255) 所拥有的反射度是100%. 这时你就必须去手动的调节反射度。 曝光控制: 曝光控制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你可以使用它去控制最后的渲染结果,优化渲染图像。 使用照片光度灯光基于物理的光能传递工作流程: 检查并调节场景中的物体的尺寸符合其物理大小,调整材质的反射度符合其物理属性。 放置photometric lights 到你的场景中。你能按照真实世界放置灯光的方法去放置你的虚拟灯光。相关信息你可以查阅HELP自带的灯光亮度表。 选择Rendering 菜单Environment 对话框. 选择你想使用的曝光类型。 渲染场景预览灯光效果。在这一步光能传递并不进行处理,但你能快速的确定直接光的位置和强度,调节好直接光的位置强度等。 选择Rendering 菜单Advanced Lighting 对话框. 在高级灯光选项中选择光能传递。(确定Active 前的小方块打上了勾) 在Radiosity Parameters 卷展栏中,点击Start计算光能传递。当计算完成时,你就能在视图里看见效果了.灯光效果直接显示在几何体上,你能很方便的在视图中观察调整而不必重新计算。 再次点击渲染场景。渲染器计算直接光和阴影,完成渲染工作。 你可以不使用基于物理属性的灯光去创建你的场景,但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灯光:因为光能传递计算是基于物理属性担,在计算中Standard lights 被解释为

舞台设计方案

舞台设计方案 每当看到舞台上一个个明星的出色表演都是那么的惊讶,其实他们成功的表演背后也有舞台灯光设计的一部分功绩。 舞台灯光设计相关要求是能够满足大型歌舞晚会、文艺汇演、戏剧、演唱会和大型会议的使用要求。如下面这一舞台的灯光设计:在这一灯光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①所有的主演区最大白光照度指数应当大于1200IX ③每个舞台的演出位置至少要到达4个以上方向的投光角度,有光的立体感。同时要避免眩光、反射光及无用的光斑; 整个舞台的布光方案如下 在整个布光方案中面光作为舞台前区及乐池升起后正面主光,因此道均考虑四 主演区的主光源一般是来自于假台口光,在各类演出中这样的布光是相当的重要的,参考配置如下所示: 8只2千瓦的调焦成像聚光灯、8只2千瓦的螺纹聚光灯、8只1千瓦的螺纹聚光灯以及8只1千瓦的平凸聚光灯。 舞台灯光设计方案中设备的选型也是相当的,设置于灯控室内的调光台是整个舞台照明系统的控制核心,必须满足各种综合性文艺演出和会议的使用要求。 通常情况下调光台的操作要求到达快速、灵敏控制设置,功能强大,现场编辑方便;既可集中控制,也可单独调光。

还有则是灯具的配置一定要严格符合舞台灯光设计的规范,在灯光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歌剧院演出和会议功能,选用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节能型冷光束灯具,并且该灯具既可作为会议照明使用,也可作为演出使用。 现在很多的舞台道具选用了电脑灯,假如想采用电脑灯那么建议大家采用摇头变色电脑灯,通常超级扫描电脑灯CYM三基色混色,可产生所需要的任意色彩,可以给舞台增添许极好的娱乐气氛。 舞台灯光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施行之前充分的把灯光设计方案做好,一般在灯光设计方案需要包含的内容上面我们以简单的做了讲述,望能够给大家带去帮助。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布光方法略谈

布光方法略谈 陕西电视台薛建博 摘要:本文论述布光方法的概念、分类和各种布光方法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并分析了高清晰度电视时代布光方法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布光构成审美高清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光”是很重要的。没有“光”就没有画面;“光”不好,画面就不好看。那么怎样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光”呢?这就涉及到了“布光”和“布光方法”的概念。 一.概念。 布光,就是布置灯光,即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主题,选择采用某些灯具及阻光工具,在整个拍摄场景中产生某种光线效果。这种光线效果要具备四个功能: 1.满足摄录技术上所需的照度、色温、亮度对比。 2.完成画面形象的造型,要化画面的平面结构,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表达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透视感。 3.利用光的方向、强弱、软硬及色调的配置,契合电视节目的主题、内容,帮助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4.形成一种意境,或造成一种特殊艺术效果。 布光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布光所采用的方法。由于没有清晰的符合电视照明艺术规律的分类原则,因此许多灯光师对布光方法的语义感到有些模糊和模棱两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提起布光的方法,会有很多。例如:三点布光法、总体布光法、多主布光法、连续布光法、分区布光法、自然光效法、传统布光法、夜景布光法、虚拟布光法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布光方法实际上可以分为具体方法和宏观方法两类。具体方法就是布光时为达到一个具体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如连续布光法、分区布光法、夜景布光法、。宏观方法则是从节目的整体出发,为达到一种意境或审美效果而选择采用的设计思路。在电视照明艺术中,作为其物质支持的照明技术和某些技巧性很强的具体布光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具备审美价值的布光设计才是其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决定因素。本文论述的布光方法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宏观层面上的布光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