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迴旋

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

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

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

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

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

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

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

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

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

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

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

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

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0-40,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两人一组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后完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图,回答: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海陆、经纬

度)特征。

板书:

(1)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2)地理范围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肈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学生: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流:东江、西江、北江。

阅读广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广州的气候类型,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学生: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查阅相关资料或同学间相互交流,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将答案填入下列空白图框中。

小组讨论交流,统一答案,找代表展示。教师补充指正。

①临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②水热和地形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④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

⑤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

2、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阅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以出口贸易为主,也做进口贸易,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配套服务。

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①广州市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广州是著名侨乡。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港,广州白云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②深圳市

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与升级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小结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1、陆上交通更加便捷。

2、加强了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联系。

3、有利于香港、澳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例题

1 .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A .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参考答案:;;;。

(四)练习

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其毗邻的B是________。

(2)C是珠海,其位置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铁路。

(4)广州别称“_________”,它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举两例典型文化代表:_______、_______。

(5)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____,请说出珠江所具有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1)香港深圳

(2)珠江口西侧,纬度较低

(3)京九

(4)羊城粤剧岭南画派

(5)水量大,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五)拓展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其有利因素有: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

③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位置及范围

2、地形

3、气候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主要城市:广州、深圳

2、珠三角产业特色与港澳的联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迴旋 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

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 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 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 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 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 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 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 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 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 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 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 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0-40,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两人一组交流,最后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后完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图,回答: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海陆、经纬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识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 化的条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综合思维) 3.结合图表材料,分析区域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 决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 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 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 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 高。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 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 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选择 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读“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回答问题。 1.位置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 包括A广州、B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资金积累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 型工业体系 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 业资源有限等问题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疑难辨析1】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 提示不是。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疑难辨析2】“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后劲不足”主要是指哪方面? 提示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由于受南岭的阻隔,“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较小,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造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 2.表现与治理 分类问题解决对策 工业化问题 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 式; 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的成因: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江三角洲”。 2.位置及重要性: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3.地形:以平原为主。 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发展条件: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充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6.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组成:该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7.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国家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的前沿 (2)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3)人文条件:著名侨乡,便于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区域经济特点: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2.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这里不少企业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

3.发展成果: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 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4.主要城市及发展 (1)广州:①广州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②广州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③广州是中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 重要地位。④广州长期作为外贸通商口岸,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家航空枢纽。⑤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 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2)深圳: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 合竞争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珠海:珠海位于珠江口西侧,南邻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现在已经形成纺织、轻工、电子等多种行业。水产品丰富,对虾等产品已 进入国际市场。珠海是广东省主要的旅游城市,现在建有大型机场。 5.产业格局: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 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6.产业升级:(1)广州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部门获得了很大发展。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为支柱,以先 进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 力显著增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材活动解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材活动解析 P52活动 1.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南大门”,请运用地图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将答案填入下列空白图框中。 P55活动 1.人们常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结合你的了解得情况,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下列材料,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978年,东莞市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约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1990年,主要出口产品为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中轻纺产品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10年,出口产品主要为工业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不同年份的出口总额。

3.阅读下列材料,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请扮演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居民,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在大桥建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图7-29 港珠澳大桥示意 答案解析: P52活动 1.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水陆交通便利;临近港澳台及东南亚;劳动力充足而且廉价;低廉的土地租金;相对开放的历史经验等。 P55活动 1.引进来——主要指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经验);走出去——主要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珠江三角洲区域最初的“走出去”主要是指产品出口) 2.出口产品由低级产品转向高级的工业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3.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2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讲义(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 本讲主题 1.优越的地理环境 2.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3.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 1.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肈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肈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2.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阅读广州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判断广州的气候类型,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对外开放的条件

2.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外向型经济一例 根据下列材料,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1978年,东莞市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约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95%;1990年,主要出口产品为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中轻纺产品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一半以上;2010年,出口产品主要为工业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不同年份的出口额。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以出口贸易为主,也做进口贸易,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配套服务。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3.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及升级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1.广州市 广州塔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著名侨乡。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港,广州白云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

【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可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约已达到40%,15个地级以上城市,除泰州、舟山之外,均已达到中心城市规模,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甚至开始出现城市郊区化的现象(上海市正在对郊区的100个城镇进行统一规划,到2020年,外环线外郊区人口约800万,其中600万为城镇人口)。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今非昔比,“保留中心、发展两翼”的发展原则和正在规划的跨越金鸡湖发展方案,既保护了历史古城,又高速发展了现代经济。杭州则把萧山作为了其战略发展的后备地,向钱塘江南岸拓展,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常州市向北拓展,把滨长江的武进纳入市区,使常州由内陆城市变为临江通海的港口城市)。可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密集、中小城镇发育充分的“高密集、高城市化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以上海为龙头、与全球互动,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实力雄厚,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已初具框架,“区域城市网络”正在浮现,共同构成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城市地区。 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并把绿化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控制污染的排放;等等。关于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可优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水的经济

湘教版八下地理 7.3珠江三角洲区域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教材选择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学生学习省内区域的典型区域。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三、知识准备 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2、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五、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板书:优越的地理位置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如此发达,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经济高度发达靠的是什么呢? 2、讲授新课 读图观察1:投影“珠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彩图,引导学生明确珠江三角洲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指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等九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读图观察2:投影“珠三角区域在中国位置图”,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南海,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彩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部分属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亚热带)以什么地形为主?(平原为主)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有那几条?(西江、北江、东江)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 mm),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4: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

最新-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 湘教版选修3 精品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 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 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18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可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约已达到40%,15个地级以上城市,除泰州、舟山之外,均已达到中心城市规模,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甚至开始出现城市郊区化的现象(上海市正在对郊区的100个城镇进行统一规划,到2180年,外环线外郊区人口约800万,其中600万为城镇人口)。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今非昔比,“保留中心、发展两翼”的发展原则和正在规划的跨越金鸡湖发展方案,既保护了历史古城,又高速发展了现代经济。杭州则把萧山作为了其战略发展的后备地,向钱塘江南岸拓展,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常州市向北拓展,把滨长江的武进纳入市区,使常州由内陆城市变为临江通海的港口城市)。可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密集、中小城镇发育充分的“高密集、高城市化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以上海为龙头、与全球互动,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实力雄厚,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已初具框架,“区域城市网络”正在浮现,共同构成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城市地区。 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办法。其中包括按照环境保

2019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2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知识点

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的成因: 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江三角洲”。 2.位置及重要性: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3.地形:以平原为主。 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发展条件: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充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6.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组成:该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7.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国家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的前沿 (2)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3)人文条件:著名侨乡,便于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区域经济特点: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2.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这里不少企业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 3.发展成果: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4.主要城市及发展 (1)广州:①广州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②广州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③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④广州长期作为外贸通商口岸,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家航空枢纽。⑤广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