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

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一单元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复习课

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上课本和七年级复习本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

重点

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突破

重点难点

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

准备

七上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情分析本届初三学生初一时历史课就没有认真听过,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是陌生的,秦朝以前的历史更加生疏,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对照考点自己先阅读本部分的课本内容,梳理考点,初步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教学过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

人文始祖夏朝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春

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甲骨文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百家争鸣的主要流

派、代表人物

二、考点细化:

(一)、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1、炎帝号称,他的贡献有;

2、黄帝号称,他的贡献有;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夏朝的建立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夏朝建立的影响。

3、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三)、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

1、商朝灭夏的时间是;人物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2、西周建立者是谁;灭掉了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四)、西周分封制:

1、目的:;

2、主要内容:;

3、作用:;

(五)、春秋五霸是、、、、

(六)、战国七雄是、、、、、、

(七)商鞅变法:

1、历史条件:;

2、时间:;

3、人物:、;

4、主要内容:(六点)

、、、

、、;

5、历史作用:;

6、启示:;(八)、甲骨文:

1、朝代:;

2、记载的内容:;

3、意义:;(九)、孔子、老子及其主要贡献

孔子:

1、人物简介:;

2、思想主张:;政治主张;

3、教育思想:、、;

4、《论语》

老子

1、人物简介:。

2、思想观点:。

3、《道德经》

(十)、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法家

道家

三、考点说明:

(一)夏、商、西周

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

②商朝: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起来的。

③西周的兴衰: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土地)。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①春秋五霸有两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两种说法都有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②战国七雄是燕、赵、魏、韩、楚、齐、秦(按地图从北到南东到西)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

3、建立县制。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先秦时期的文化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思想。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②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国家的大权集中于君主,实行法制。

(四)试题巩固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

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二单元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复习课

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

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中的作用。

突破

重点难点

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

教具

准备

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要复习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大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作用是什么?学生不可能往这一方向思考,必须引导学生从这些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才能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

张骞通西域三国鼎立形成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大一统

二、考点细化: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

大国。

3、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4、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

风冶铁。

6、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7、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8、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9、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10、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

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2、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

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三、合作讨论:

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开放的局面?

四、试题巩固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教 学 过 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

学 科 历史

班 级

九年级

日 期 2月 备 注 课 题 七年级复习第三单元

课时数

1

教 案 类 型 复习课 主 备

魏国亮 李建英

复 备

冯忠萍

审 核

教 学 目 标

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三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 学 重 点 隋朝统一的时间和意义;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教 学 难 点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突 破 重点难点

方 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 、列表法

教 具 准 备

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要复习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繁荣与开放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繁荣表现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作用是什么?学生不可能往这一方向思考,必须引导学生从这些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才能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明确中考考点:

隋统一的时间和意义隋朝大运河贞观新政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善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二、考点细化: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定都长安。589年,隋灭掉南方

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实现了统一。

2、(皇帝)时期开挖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的运河。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的作用。

3、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4、唐玄宗统治的期,年号“”,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5、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主要得益于。该制度创立于,逐步完善于,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气象和精神。

6、7世纪中期,(皇帝)把嫁给吐蕃赞

普,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7、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

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8、初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9、时,接受日本学问僧请求,决心东渡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设计的日本,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1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指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

(被称为)、(被称为)。

三、合作讨论:

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开放的局面?

四、试题巩固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

课题七年级复习第四单元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复习课

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

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教学

难点

经济重心南移;行省制度

突破

重点难点

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

教具

准备

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要复习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成就不断,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都在这一时期得以发明并传播,同时文化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风俗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一时期有关。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学习起来有热情,容易掌握。

教学过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

经济重心南移交子瓦舍行省制度回族的形成活字印刷的发明指

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与《窦娥冤》

二、考点细化:

1.,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

2.宋代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前期,地区出现了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时通行“会子”、“关子”

等纸币。

3.元世祖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中央设

“”,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派遣官吏,征收

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

管辖之下(设置管辖西藏)。

4.元朝时期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

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

5.四大发明是指:

6.时期,平民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雕版费用,大大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活字印

刷术比欧洲要早年。

7.“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

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代,人们在人工磁

化和使用磁针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

来指向,这就是,也叫罗盘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

时,指南针经由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

条件。

8.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

的配方记录下来。

我国在代就发明了火药,代加以改进,制成大量的火药和

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9.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10.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等。北宋的开创了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明月几时有》。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代表作有《·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11.元杂剧和散曲合称。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代表作是悲剧《》。

三、合作探究:

1、经济重心南移的政治、经济、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

2、宋元时期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

四、试题巩固

教学

反思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3月备注

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五单元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复习课

主备朱云娟复备刘怡审核朱云娟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五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

重点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郑和下西洋

教学

难点

闭关政策

突破

重点难点

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

教具

准备

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要复习的是明与清前期的历史,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不断强化并达到最高峰,边疆与民族关系以及对外关系富于变化,涉及的考点主要包括政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布置学生先课前预习,课上再有针对性的讲解。

教学过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

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八股取士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达赖、班禅

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长城《红楼梦》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二、考点细化:

1.明太祖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使六部直接受

指挥。

2.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时期,中央设立,

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3.科举制到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人们思想的工具。国家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应考者

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

“”。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背经书,联系八

股文的写作,完全现实生活,无法培养。“故吾以为明太

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坑儒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明太祖

制义取士”是指。

4.“封侯非我意,但原海波平”是民族英雄的名言。1561年,戚家军在台

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境内的倭寇。1565年,

的倭寇基本肃清。

5.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率领大军,

经过几个月的英勇战斗,打败殖民者,又回到了

祖国的怀抱。此举对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起到了

的保护作用。

“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

悉听而归。”“贵国”是指“余”是指;

6.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西藏喇嘛教首领

于清初到北京,受到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封号。

后来,皇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皇帝还制定“”制,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抽签决定,由监督,经中央政府批准生效。

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的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的领土。

温故:7世纪中期,把嫁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元朝设置宣政院,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7.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8.为了防范南下侵扰,明长城东起,西至,全长6000多公里,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明长城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功能;长城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9.明清小说:、高鄂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10.明初,年——1433年,从江苏出发,明政府先后次派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多个国家,最远到达。

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

(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而且推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不过,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和到西洋“”,不计经济效益;

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而遭废止。

1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并非,而主要表现在。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它限制了我国和的发展,阻碍了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不能从根本上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使中国更加的潮流。

三、合作讨论:

1、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变化特征?

2、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四、试题巩固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展示: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五代、辽、北宋、南宋、夏、金、元等政权的建立情况和相关政权之间的关系;理解我国在该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通过对岳飞和文天祥的评价,加深对民族英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形象的政权关系示意图,使学生轻松掌握复杂的民族关系;通过形象的图片和画外音,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的感受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单元内容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辽宋夏金几个政权先后在我国并立,它们之间时战时和,最终元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南北的经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棉纺织业兴起、瓦子和交子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新气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更大发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改进、应用和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艺术有了新发展,宋词、元曲、风俗画是重要的体现。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本单元涉及的政权较多,可通过列表加以整理如下:

2、对于政权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下列示意图表示: 4、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结束各民族长期混战的局面;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加强了对台湾的直接管辖;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难点 1、关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经济因素。第二,自然因素 第三,政治因素。。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为什么岳飞和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 3、如何理解元朝的民族大融合: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5、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四、教学整合过程 ㈠导入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的政权建立、民族关系、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成就,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㈡复习过程:见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五.检测题 1.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 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2.宋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主要有 ①南方战乱较少②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3.在学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后,小明对宋朝海外贸易得以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B.宋朝造船业发达 C.外国人热衷于中国贸易D.沿海地区人民常年出海经商 4.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5.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唐人街的图片,提出问题:这 设置情景,调观察图片,回答 导入新课动学生学习的积 些地方的名字为什么叫“唐人街”?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展示《雨中耕作图》,提出问题:《雨中耕作图》是一幅反映唐朝农业发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 极性。 培养学生识图 的能力,培养学生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展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你能从图中找出问题。 哪些与农业有关的信息? 信息的能力。 通过《雨中耕作图》的观察可知唐观察图片,了解唐帮助学生理解 朝使用农具有曲辕犁等,从而进一步引朝的农具的改进。出筒车等灌溉工具。(展示曲辕犁、筒 车示意图)唐朝农业的发展。 从现实入手, 展示文字和古坝的图片,介绍唐朝 的水利工程。 探究新知展示敦煌莫高窟《农耕图》图片,(授新课)提出问题:唐朝出现什么新的农耕 技术? 除了出现育秧移植栽培的技术外, 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回 让学生了解唐朝水 利工程的修建、农 耕技术、蔬菜新品 种,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唐朝还引进哪些蔬菜新品种?(展示莴答问题。 笋、菠菜图片) 过渡:展示文字,提出问题。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 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阅读材料,回答调动学生的积 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你胸前问题。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 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 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问题:你觉得唐朝的丝织品美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科目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 历史年级七班级时间年月日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第课时 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基础知识:远古人类、氏族社会、远古传说。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原始社会的基本脉络,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重点远古人类、氏族社会、远古传说 难点远古人类、氏族社会、远古传说。比较事实与传说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基本线索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约170万年前到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创造的 原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国是发现早期人类文化遗存最多的国家, 是世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2、知识提要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我国发现的早期人类中, 山顶洞人已进化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 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狩猎生活。河姆渡人、半坡人 使用磨制石器,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时代人们的社会组织,从不稳定的群体逐渐过渡到氏族、部落,进 而形成地域性的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 的情况。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二、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知识 1、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 观念、社会组织) 2、比较南北农耕文化的不同特点(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生产工具、 原始农耕、原始手工业、住房样式、社会阶段) 三、习题巩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 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 原始人 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是() A.约五六千年B.约一万八千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 学 设 计 李振亚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一单元复习课。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逐步建构意义、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等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学习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及相互关系;(能力)通过想象再现历史事实;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说明特点;运用图示法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知识)“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及相互促进关系,可运用图示法投影展示;(能力)如何使用图示法概括历史事实?可通 过展示、评议启发学生发现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把抽象知识情感形象化:在初步了解隋唐历史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身份、大胆想象、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再现历史事实; (能力)把思考触角伸向知识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寻找事实依据说明个人观点;绘制并展示知识示意图,运用知识示意图概括历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动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与理性融合,获取经验启示:通过师生评议、问题讨论等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客观评价同学作品和历史事实,获取经验启示。 【课前准备】 1.教师发放总复习提纲,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模块,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计划; 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独立绘制知识示意图(把本单元分五模块): A,隋朝运河示意图 B,唐朝著名皇帝政绩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 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请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居民及活动区域、距今年代:(五项) 答: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4、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距今约七千年。 5、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的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 第3课华夏之祖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一、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即是黄帝的贡献) 答: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3、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莲华中学刘裕琴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4、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 1、隋朝大运河。 2、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3、开元盛世;唐都长安。贞观之治的原因。 4、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

北。 2、隋文帝的统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1)目的(2)时间:三点:四段。地位。作用。 4、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5、贞观之治: (1)原因。结果。 6、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7、政治上 8、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⑵手工业⑶商业: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9、科举制的诞生: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教师 :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例子? 学生: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 教师: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那么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3课 盛唐气象 说明: 此环节在于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 策。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 繁荣的经济 1.农业(看书标记) (1)___扩大。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发明推广一些生产工具。如:___、___ (3)修建了很多___。 展示: 教师: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犁架加大,显 得更加稳重,便于操作,犁铧为v 型,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教师:筒车是一 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 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断有水流出。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得出,唐朝农业上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过渡: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颗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示:唐朝穿丝绸的妇女和唐朝花鸟纹锦图感知丝织品技术的高超 展示:“白瓷”“青瓷”和“唐三彩”图片感知唐朝制瓷业的兴盛 展示:材料——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说明:此环节通过历史图片、史料,使学生了解吐蕃与唐朝的关系,通过探讨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明白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 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一单元课时数 1 教案 类型 复习课 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上课本和七年级复习本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 重点 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突破 重点难点 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 准备 七上课本、七年级复习 学情分析本届初三学生初一时历史课就没有认真听过,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是陌生的,秦朝以前的历史更加生疏,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对照考点自己先阅读本部分的课本内容,梳理考点,初步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教学过程 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 人文始祖夏朝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春 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甲骨文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百家争鸣的主要流 派、代表人物 二、考点细化: (一)、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1、炎帝号称,他的贡献有; 2、黄帝号称,他的贡献有;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夏朝的建立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夏朝建立的影响。 3、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三)、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 1、商朝灭夏的时间是;人物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2、西周建立者是谁;灭掉了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四)、西周分封制: 1、目的:; 2、主要内容:; 3、作用:; (五)、春秋五霸是、、、、 。 (六)、战国七雄是、、、、、、 。 (七)商鞅变法: 1、历史条件:; 2、时间:; 3、人物:、; 4、主要内容:(六点)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4课)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一单元1-4课复习课。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系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初步了解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诞生、影响、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等 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 2、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 3、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 和启示。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再现历史事实;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及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课前准备】 1、教师发放复习学案,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选择一个感 兴趣的主题模块,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和角色扮演计划; 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把本单元1-4课分为五个模块,学生划分为5个小组): A、隋文帝政绩隋文帝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初一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二单元复习课。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逐步建构意义、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等教学理论,引导初中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初步了解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示意图”方式,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学习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获取经验和启示。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民族关系新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能力)通过想象再现历史事实;概括辽宋夏金元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说明特点;运用图示法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知识)两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并存”和“民族

关系发展”、但最后都亡于异族政权的原因,运用图示法投影讲解突破。 教学方法 (知识)把抽象知识情感形象化:在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历史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身份、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再现历史; (理解)把思考触角伸向知识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绘制并展示知识示意图,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师生评议、问题讨论等互动交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突破难点,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启智)情感与理性融合,获取经验启示:引导学生以古鉴今,从中获得经验启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 课前准备 1.教师发放总复习提纲,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杰出人物、历史故事、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计划,制作旅游行程表格(时间、地点、内容) 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独立绘制知识示意图(参课本P135页): 辽宋夏金元政权并立示意图 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示意图 宋元民族关系发展示意图

导言课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导言课单元课题开学第一课——导言课来源学科网依据 导言课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是把通常所说的导言课 纳入教科书课文总体内容的系列之中,同时,又作为独立的一部分 出现。我想通过导言课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 史——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得意时 保持清醒,不顺时不要气馁。一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都应当从历史中赢得未来。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 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 发展的要求。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学科网Z.X.X.K] 导言课的重中之重是——“为什么学习历史”,即课题下方框 里的一段话,是画龙点睛的睛,以纲带目的纲,是要让学生懂得学 习历史的意义。古人说鉴往知来,就是审察以往、可推知未来。我 希望同学们每个人都学会做自己的历史学家,长大以后,在建设我 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过程中,也要当一个参与国家发展的历史 参谋,所以我在同学们中学时代第一节历史课上,就要告诉大家, 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从中学历史课学到的知识、本领都将呈 现出不可缺少的意义。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中“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 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 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 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

部编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复习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一单元1-5课复习课。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系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初步了解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诞生、影响、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的原因等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 2.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 3.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获取经验和启示。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再现历史事实;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及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课前准备】 1.教师发放复习学案,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选择 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模块,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和角色扮演计划; 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把本单元1-5课分为五个模块,学生划分为5个小组):

新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精品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 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 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 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

【名师教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中国历史第七册(下)第一单元1-5课复习课。作为复习课,主要运用学习即温故知新、找联系、在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寻找事实依据说明基本观点,建构知识系统,学会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为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个人对知识理解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反馈,促进历史思维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初步了解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诞生、影响、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的原因等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单元基础知识前提下,通过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设计该段历史的旅游行程,介绍隋唐社会风貌,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想象、再现再认历史知识能力; 2.通过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培养寻找事实依据说明观点的能力; 3.通过生生、师生评议与问题讨论等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获取经验和启示。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再现历史事实;概括隋唐时代特点,寻找事实依据概括历史知识。 难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及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角色扮演教学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课前准备】 1.教师发放复习学案,学生在自己单元复习基础上,从单元复习内容中选择 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模块,小组合作设计专题旅游和角色扮演计划; 2.学生梳理单元重点知识,发掘知识内在联系,(把本单元1-5课分为五个模块,学生划分为5个小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学案教案修订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学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 上课日期 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27 第24课活动课 从设计历史示意图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教法设计】 1、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复习巩固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法指导】 1、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理解认真设计示意图。 2、积极通过课堂展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结合个人实际,活学活用,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活动内容】 以历史知识为依据,画出知识结构示意图;拓展思路,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学会在复习中化繁为简。 2、通过了解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方法,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活动要求】 1、让学生尝试设计示意图(应画面简洁,重点突出,形式活泼) 2、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活动过程】 1、学习认识什么是示意图,它有何特点(见课本) 2、设计尝试:(任选其一) (1)设计“北宋至清的朝代顺序示意图(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符合地理方位位置,把辽、夏、金与北宋、南宋的关系)”

相关历史知识:北宋,960年建立;西夏,11世纪前期建立;金,12世纪初期建立 南宋,1127年建立;元,1271年建立;明,1368年建立;清,1636年建立(2)设计“清朝疆域方位示意图”(以中央政权为中心,表示疆域四至) 相关历史知识: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 3、除了课堂、课本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更有意思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独立思考,并列举出来) 4、选取几种更有意思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并展示给学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总结】 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些方式、方法:历史示意图、历史口诀、谐音记忆、图片、歌曲、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等。由此可见,历史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