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2c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2c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2c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2c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

—— 以美国为例,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喻 佳 中华女子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户籍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务工,种种问题也逐渐产生,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更是凸显。本文试图通过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比较,为我国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流动儿童 政策 中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0-02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差距的拉大。农民无法再以务农维持生活,因此大量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起初农民工主要以个人为单位外出务工,但随着在外时间的不断延长以及经济得到改善等原因,他们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向外流动,流动儿童因此产生。流动儿童指的是14岁以下,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在城市中生活的儿童。而农民工工作的短期性与流动性使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本文试图通过了解中国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与美国流动儿童教育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中国的流动儿童教育事业提供些许建议。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据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而在这些流动人口中,随迁子女则有3000万以上,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并且流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

农民工子女可以分为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两类,留守儿童由于户口所在地在家乡因此教育问题并不明显,但是随迁儿童却受到我国户籍政策的影响,教育问题显著。在细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现下进入学校已不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随着各种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以及部分公办学校借读生政策的实施,进入校园学习并不难,难的是获得较好的学习环境。据目前各项调查显示,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办学资金短缺且缺乏保障,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其次,办学环境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素质普遍较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学校生源不稳定,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基础。而公办学校主招本地学生,对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具有较高门槛,又使得流动儿童想要进入城市“高等”学校就学成为“奢侈”。

广东省东莞市H镇曾试行“积分制”来缓解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但是该制度与申请人父母的学历、职称、在莞服务年限、居住条件、缴纳社保、纳税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14项证明挂钩,而与申请人个人的学习成绩基本无关。这一制度的实行得利者只会是具有高学历、高工资或社会网络宽广的部分外来务工子女,而对于那些即使成绩优异却没有很好家庭基础的外来人员子女,这依旧只是一种摆设。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是无法就学,而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不是没有路径,而是路径过于狭隘以及潜在的不公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都需要不断的完善,而全球化的不断实现,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不断学习,以吸收外国先进经验,来逐步改善我国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

三、美国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

1.NGO组织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公立学校为每个孩子敞开了教育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黑人、移民、少数民族和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在分享教育资源、获得教育机会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美国社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主要实行的计划有“为美国而教计划”、“流动教育计划”、“知识就是力量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公益组织成为主导,他们组织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共同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从美国所实行的这些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相当重视NGO组织的作用。在这些组织中教师主要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通过这些志愿者的加入可以为孩子带来社会关怀,但是如果我国想要采用这一方法,就必须注意志愿者的素质选拔。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道德素质,其中道德素质更为重要。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对于他们的培养不应只是知识更应注重身心。流动儿童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生活于城市却没有归属感,而本该具有归属感的农村却是他们真正陌生的地方。他们生活于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人”的认可。他们敏感,易被外界影响,他们更容易关注他人对于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只要带有一点轻蔑色彩就足以让他低下头。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志愿者的素质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社工素质”,懂得助人自助、尊重他人。在与儿童亲密接触时,使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得到尊重。

论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材料力学》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答案,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热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材料力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 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

(1):36~38

3 陈立群.振动力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4

(3)

-100-2012.12下┃青年与社会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Research

NGO组织在美国的良好发展,为我们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美国与我国之间的差异。在美国NGO组织不需要过多的依赖政府,资金来源也具有多种渠道,基金、捐助等都可以。但是中国不同,由于政策的特殊性NGO必须依赖于政府,在现阶段社会组织在教育事业中只能够以开展课后辅导班的形式进行,而无法成立正规的学校。同时,美国是一个社工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社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NGO组织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想要发挥较大作用,其对于志愿者的培训机制就需要健全,同时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政策也需要放宽。

2.政府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政府对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根据其实施的范围可分为总政策与区域政策。

“流动教育计划”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总政策,尽管联邦政府对美国各州的教育采取分权政策,但是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国会却采取了相同的意见,即对各州流动儿童的教育进行政府干预。在资助对象符合相关的界定标准时,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总政策的指引下,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区域政策又可分为公立学校政策和州政策。美国政府规定公立学校必须接受学区范围内的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条件只是提供一个属于该学区的居住地址。而对州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特许学校的建立。特许学校是政府对于各州的一种分权政策,任何个人、教师、团体、公司都可以依法创办学校,并且学校可以自己决定聘任校长、聘用教师、选订教材。同时,特许学校仍然被认为是公立学校,不得收学费,不得用任何有选择性的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并且学校要和教育公共管理部门签一个合同,保证对学生承担责任,以及学习质量,之后公共管理部门才可以把本地的生均经费给该学校。

美国的这些政策特点与他的国家性质具有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府远小于市场。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我们将长期保持大政府小市场的状态,政府对于教育的干预在所难免。即使与特许学校具有很大相似的打工子弟学校近几年在社会中广泛出现,他们可以由个人、公司等开办,但是却得不到国家的认同,因此无法获得国家的经费支持,从而使得能够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着普遍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条件差的特点。因此,要想解决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放宽教育经费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探讨中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时户籍制度总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它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美国的“一视同仁”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户籍制度的推行是为了规范社会流动,使社会资源更合理地分配。试想假如人口大量地向一个地方流动,那么对于人口聚集少、流入少的地方,再进行资源分配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在现下我国的状态中,户籍政策的实施依旧具有其必要性。

同时笔者认为当下中国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影响最大的除了户籍制度,还包括社会隐性因素。美国可以允许非法移民入读公立学校,但中国却无法让五证不全的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因为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对于孩子自身而言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城市儿童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课外教育的多样化、家庭丰富的娱乐生活等,都将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贫富差距阻挠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在当前形态下,户籍制度将长期伴随社会发展,同时经济的平衡发展与社会收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

3.市场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社会的小政府大市场格局注定了市场在解决流动儿童

教育问题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特许学校”与“教育管理公司”两个方面,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很大。

教育管理公司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公立学校缺乏问责制的问题,使教育经费真正运用到教育,而随着私人企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更是意识到了市场的利处。

教育管理公司盈利主要依赖于教育效率的提高,并不与教育

本身存在冲突,并且学员数目越多,所获得的教育经费越多,这

使得教育管理公司对于学员的招收将更一视同仁,使得流动儿童

的入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教育市场化,使政府投入相同的

资金,即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又减少了监管支出。而监管支出

实质上已经融入到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当中。因此政府的总支出减少,而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的完善都为这一制度的实施

提供了条件,但是中国却无法实施这一制度,主要还是在于中国

缺乏实行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整体社会受政府限制太大,即

使民办学校改为公办学校,但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不变以及教材的

统一,使得市场机制始终无法真正进入教育,教育管理效率依旧

无法提升。因此中国实行教育管理学校的可能性不大。

4.美国经验小结

美国的教育政策对于我们的启示很大,NGO的涉入能够促

进社会再分配,但是我们应健全志愿者培训机制。而市场对于提

高教育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基于贯彻政府政策的重要性与

必要性,市场进入教育事业的条件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将解

决教育问题的下一步致力于政府政策的推进,使经济平衡发展、

社会收入制度更加完善,并放宽政府的教育经费制度。但就户籍

制度而言,其本身并不具有劣质性,恰恰是它的强大作用使得社

会可以依旧维持相对平衡。因此我们因不断地完善它,并出台辅

助性法律文件,为市场的进入、NGO的介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四、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总结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流动儿

童教育问题也将持续。美国给予了我们很多经验借鉴,如合理的

运用NGO、加强志愿者培训机制、市场参与以及政府的适当干预。但是由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建立与完

善各种法律条文,比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提出本身是为了合

理的控制流动人口,虽然现在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中它的弊

端有所呈现,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将伴随着流动大军的存在而长

期存在于国家制度中的现实,而我们应当做的是将其更合理化,

为其提供更多的辅助性法律、法规,比如完善流动儿童的中高考

制度,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其积极性。中国的流动

儿童问题是一个长久问题,在近年来政府的努力下虽有了一定的

改善,但是现实依旧严峻,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文博、曾雅琴、刘玲燕.广东省东莞市H镇流动人口子女教

育现状及“积分制”试行情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5~29、64

2 李炙檬.略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4~56

3 张水玲.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启示

[J].青年探索,2011(2):86~89

4 张航.美国解决外来人口和乡村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作法及启

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7~19

5 张真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简析[J].法制与社会,2013

(3):230~231

-101-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Research 青年与社会┃2012.12下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作者:喻佳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刊名: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12(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87078896.html,/Periodical_qnysh201212067.aspx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困境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7078896.html,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困境与建议 作者:何炳乾贾冰许蕊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2期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流动儿童由于受到户籍、家庭状况、居住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正在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城市流动儿童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他们无法与拥有城市户口的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当前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造成城市流动儿童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拓宽义务教育供给渠道等加以缓解。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城市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187078896.html,ki.zgsc.2017.02.122 随着我国流动儿童人数的不断激增,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不断突出,从1996年起,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针对性政策文件,如《流动儿童就学暂行办法》(1998年)、《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1998)、《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 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年)等,并将解决流动儿童问题作为一项长期 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这些政策文件,主要集中在改善流 动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利状况,形成了目前“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受为主”的“两为主”的基本政策框架。 1 流动儿童教育现状 学校对于儿童来说,是除家庭之外第二个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因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管理界都有许多关于流动儿童与学校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方面,包括民办学校教育资源和存在合理性问题,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差异,以及影响流动儿童入学因素等。同时,对于流动儿童学校生活的适应性问题还存在大量的研究,比如流动儿童学习的适应性、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师生关系等方面。 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流动儿童入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受为主”,但由于在政策执行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大部分的流动儿童仍然就读于民办学校。尽管民办学校的学校条件简陋,提供的教育质量也着实令人担忧,但由于它易进易出、收费较低、收费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不少流动儿童家庭的欢迎;同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管理界都基本形成共识,即开办民办学校是应对流动儿童入学难最经济、最快速的解决措施。 虽然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流动儿童入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受为主”,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立在以行政区划分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基础上,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政策、不合理的城乡分离的户籍政策,以及相应的尚待完善的教育法规,都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享有。以义务教育阶段为

【社会实践报告】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 (1)孩子与父母。农村流动人口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户籍”农民,却又是“编外”市民。他们的孩子也是不同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一群,虽然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村人口,但他们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的经历了“城市生活”,而他们的城市生活又绝不相同于纯粹的城市孩子。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他们比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经历得更多,也更早熟。通过他们笔下的家庭生活,可以更近距离地看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生活原貌。ゼ彝ピ谡庑┖⒆拥男哪恐校最普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父母的辛劳。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累得他们还没40岁,就满脸皱纹,皮肤黑黝黝的,看着像50多岁。我们生活得虽然是苦了点,但是生活得特别幸福。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包水饺,妈妈就买了点油条包水饺,没有钱买月饼,爸爸就用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点苹果给我们吃。虽然我们没有吃到肉水饺,没有吃到月饼,但是我们心里都特别高兴。 也许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越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因而也越能够培养起对父母的感激家庭的责任感。在孩子的作文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报答他们”,“我想,我长大了,要赚很多钱养爸爸和妈妈”,“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一直留在心里。爸爸妈妈,你们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你们的养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1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会工作为切入点,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流动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专业服务工作进行典型个案的分析,表明社会工作对解决流动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有效性,并且为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的研究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流动儿童亲子关系个案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以农民为主的、以移居城市为目的的流动家庭,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流动儿童群体。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既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不同于城市中的常住儿童,他们的成长面临着教育、健康、贫穷、社会边缘化以及社会化等诸多挑战。此外,这些流动儿童早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现在,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们,使得流动家庭亲子关系不融洽,这些不良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状况,严重影响流动儿童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小星(化名),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小星留给家里的奶奶带着。现在父亲在工程队里做木匠,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了。母亲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些钱贴补家用。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被他陌生的父母带到了城里,父亲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续,开学几个月后,小星不好好做作业作业,父亲狠狠打了他好几次,父子间关系十分紧张,小星基本不与父亲交流,甚至都很少叫“爸爸”,虽然与母亲关系较融洽但彼此交流也不多,很少主动跟母亲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小星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也不好,甚至影响到老师正常教学。为此,父亲对小星管教更加严厉,而小星性格也变得内向、孤僻。 在熟人的介绍下,笔者与小星母亲交流并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上门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小星的三次接触后,笔者获得了他的信任,并与小星及其家庭建立了专业关系。 二、预估与问题界定 (一)预估 在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儿童生活的社区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三个子系统,因此本案例采用社会生态图的预估方法。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课题组 (2013年5月)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一是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等基本状况;二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他们的分层特征和需求差异;三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制定落实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2、对象界定: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等承担,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区域分布、年龄及性别特征等。定性研究由全国妇联特聘专家王梦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等承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客观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19.68%。可见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家庭教育1-6年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_13

少批评、多赞扬,鼓励孩子健康成长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正确鼓励孩子的方法,做一个有“眼光”、会表扬的明智的家长。 教学内容: 尊敬的家长: 大家好!欢迎您来参加本次的家长培训,本次培训的题目是:少批评、多赞扬,鼓励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口头禅: 1、你怎么这么笨!你没长脑子啊! 2、你啥时候能叫我省心? 3、你算没救啦! 4、你看看人家谁多懂事,学习多好,你能赶上人家一半就行了! 5、你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算不得有啥能耐。 想问问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啊,那您是否也无意中说过这样的话呢?如果没有最好了。在生活中,你是开心地赞赏孩子,还是生气地责骂孩子?两者兼有,对吗?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孩子平均要听到六句责骂后,才能听到一句表扬的话。你的孩子呢?曾经见过一位母亲,她花了半小时来责骂孩子、跟孩子争吵,却没有赞扬一次,结果两人面红耳赤,两败俱伤。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孩子不再尊重你,你的家庭也会变得很糟糕,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明智、明礼的家长,让我们的家庭处在一个和谐

的氛围中,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少批评、多赞扬,鼓励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1、“四颗糖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男同学拾起一块砖头想砸另一个同学,他及时制止了,要这个学生到他办公室去。这个男同学到了陶先生的办公室,陶先生掏出第一颗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尊重我,听从了我的话。”然后掏出第二颗糖给这个学生:“第二颗糖奖给你,因为你很守时,准时到了我的办公室。”在这个同学深感意外之时,陶先生掏出第三颗糖,说:“据我了解,是一个男同学欺负一个女同学,你才想拿砖头砸人的,这应该奖励你的正义感。”这时,这个同学声泪俱下:“校长,我知道错了??”陶先生打断了学生的话,掏出第四颗糖:“你敢于承认错误,这是我奖励给你的第四颗糖,我的糖果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 “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可爱的一面,家长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鼓励,使其找到自信,迈向成功的起点。 2、赞扬的魅力 赏识孩子是一种非常艺术的教育手段,用得好,就可以鼓励孩子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心。“良言一句三冬暖”,在教育中,我们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肯定、赞美和赏识孩子,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变得越来越好。

我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我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江苏幼教网更新时间:2011-4-27 15:34:44 浏览次数:93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1]”。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家庭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界在把目光聚焦在普通儿童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早认识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0—6岁的残疾婴幼儿约246万人(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数字),每年新生残疾幼儿约有30万人,这些儿童大多没有进入幼儿园和学前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任务主要是由家长在家中进行的,他们的康复、教育以及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同时,父母在特殊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②家长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最大程度发挥孩子的潜能;③家长富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和知识,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④家长是儿童最自然的强化源,可以加快儿童学习的速度,使干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⑤父母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潜能、补偿缺陷的努力将极大地减轻障碍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加速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以及性格的平衡发展。总之,父母对特殊儿童适时的关心、疼爱、理解以及理性、科学的教育将对特殊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我校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父母的观念落后 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承受比普通儿童的家长更为巨大的生理压力、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使他们往往采取消极、退避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在亲朋好友面前谈及自己的孩子,宁愿把孩子封闭在家中,也不愿意带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使他们丧失了与人打交道、学习与人交往的规则、与同龄小伙伴游戏的机会,这些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特殊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心理上容易自卑、胆怯、害羞、不愿意与人交往,如果父母不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将导致早期社会化的失败,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很多家长对特殊儿童没有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有的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即使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有的仅仅将自己定位为抚养者,忽视了自身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还有的过分迷信学校教育,消极等待孩子入学,忽视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耽误了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 2、父母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 父母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父母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结果,是能否成功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6]。但是,许多家长在教育特殊子女的过程中感觉到力不从心,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相反,却使他们丧失了继续教育和训练残疾子女的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非常薄弱,得不到系统的、专业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许多家长有学习的愿望,却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 3、教育方法不当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本着共同学习、共同提备课高的原则,我校组织了一次以“语文课如何设计练习题”为主题的语文集体活动,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1、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 全体教师在接到通知后,认真准备,集体备课。参与积极性很高。 2、教研效果良好 由于所有语文教师准备充分,平时又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所以教研效率很高,课堂容量较大。 3、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上课时间 备课教师都恰到好处的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的鼓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能使用丰富多彩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 存在的不足 尽管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个别教师重视不足,不能很好的按照总校要求备课。 2、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有待提高。 3、多媒体的使用还不能恰到好处。 改进措施 1、加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学校教学主抓人员加大备课指导力度。 总之,我们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石佛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2年3月19日 语文教研活动通知 全体语文教师: 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按照总校及本校教导处的有关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如何语文课中创设练习题”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集体备课时间:3月19日 集体备课内容:初一教材《黄河颂》 集体备课教师:全体语文教师 集体备课要求:备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制做课件,备课时要紧密围绕本次教研主题,要符合新课 教案程理念,符合教学流程。 望全体语文教师接到通知后,认真准备,按时参加教研活动。 石佛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2年3月19日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187078896.html,)/总结报告/实践报告 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课题 (1)孩子与父母。农村流动人口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户籍”农民,却又是“编外”市民。他们的孩子也是不同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一群,虽然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村人口,但他们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的经历了“城市生活”,而他们的城市生活又绝不相同于纯粹的城市孩子。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他们比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经历得更多,也更早熟。通过他们笔下的家庭生活,可以更近距离地看 普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父母的辛劳。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累得他们还没40岁,就满脸皱纹,皮肤黑黝黝的,看着像50多岁。我们生活得虽然是苦了点,但是生活得特别幸福。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包水饺,妈妈就买了点油条包水饺,没有钱买月饼,爸爸就用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点苹果给我们吃。虽然我们没有吃到肉水饺,没有吃到月饼,但是我们心里都特别高兴。

也许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越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因而也越能够培养起对父母的感激家庭的责任感。在孩子的作文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报答他们”,“我想,我长大了,要赚很多钱养爸爸和妈妈”,“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一直留在心里。爸爸妈妈,你们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你们的养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2)孩子与学校。 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流动农民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流动生活便也反映在孩子的思想中,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为了赚钱才来北京的”,“由于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收入太低,总共不到200元,便来到北京打工,我也被迫转学,来到了这 流动性,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在教育上做更多的选择,许多孩子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缀学经历,而至今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徘徊在城市的校门之外,从下面这篇作文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孩子曲折的就学过程: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以美国为例%2c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国别差异研究 —— 以美国为例,比较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喻 佳 中华女子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户籍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务工,种种问题也逐渐产生,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更是凸显。本文试图通过中美两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比较,为我国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流动儿童 政策 中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0-02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差距的拉大。农民无法再以务农维持生活,因此大量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起初农民工主要以个人为单位外出务工,但随着在外时间的不断延长以及经济得到改善等原因,他们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向外流动,流动儿童因此产生。流动儿童指的是14岁以下,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在城市中生活的儿童。而农民工工作的短期性与流动性使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本文试图通过了解中国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与美国流动儿童教育进行比较,以获得启示,为中国的流动儿童教育事业提供些许建议。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据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7%,而在这些流动人口中,随迁子女则有3000万以上,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并且流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 农民工子女可以分为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两类,留守儿童由于户口所在地在家乡因此教育问题并不明显,但是随迁儿童却受到我国户籍政策的影响,教育问题显著。在细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现下进入学校已不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随着各种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以及部分公办学校借读生政策的实施,进入校园学习并不难,难的是获得较好的学习环境。据目前各项调查显示,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办学资金短缺且缺乏保障,学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其次,办学环境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素质普遍较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学校生源不稳定,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基础。而公办学校主招本地学生,对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具有较高门槛,又使得流动儿童想要进入城市“高等”学校就学成为“奢侈”。 广东省东莞市H镇曾试行“积分制”来缓解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但是该制度与申请人父母的学历、职称、在莞服务年限、居住条件、缴纳社保、纳税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14项证明挂钩,而与申请人个人的学习成绩基本无关。这一制度的实行得利者只会是具有高学历、高工资或社会网络宽广的部分外来务工子女,而对于那些即使成绩优异却没有很好家庭基础的外来人员子女,这依旧只是一种摆设。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是无法就学,而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不是没有路径,而是路径过于狭隘以及潜在的不公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都需要不断的完善,而全球化的不断实现,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不断学习,以吸收外国先进经验,来逐步改善我国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 三、美国对于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 1.NGO组织对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美国公立学校为每个孩子敞开了教育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黑人、移民、少数民族和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在分享教育资源、获得教育机会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美国社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主要实行的计划有“为美国而教计划”、“流动教育计划”、“知识就是力量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公益组织成为主导,他们组织动员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共同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从美国所实行的这些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相当重视NGO组织的作用。在这些组织中教师主要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通过这些志愿者的加入可以为孩子带来社会关怀,但是如果我国想要采用这一方法,就必须注意志愿者的素质选拔。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道德素质,其中道德素质更为重要。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对于他们的培养不应只是知识更应注重身心。流动儿童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生活于城市却没有归属感,而本该具有归属感的农村却是他们真正陌生的地方。他们生活于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人”的认可。他们敏感,易被外界影响,他们更容易关注他人对于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只要带有一点轻蔑色彩就足以让他低下头。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志愿者的素质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社工素质”,懂得助人自助、尊重他人。在与儿童亲密接触时,使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得到尊重。 论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到《材料力学》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答案,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热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材料力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 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 (1):36~38 3 陈立群.振动力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力学与实践,2004 (3) -100-2012.12下┃青年与社会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Research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园流动儿童人数占我园幼儿总数大部分。面对如此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状况理应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现就××幼儿园流动儿童基本状况来讲一讲。 一、张家港市东沙幼儿园的流动儿童基本状况 ××市××幼儿园地处××省××市××市××镇,是一家××市公立二类幼儿园。现有4至6周岁幼儿共计65名。其中,流动儿童34名。 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程度抱有很高的期许,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前景。即使不能如愿考入优秀大学,也希望孩子能够进入职高、技校等,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态度。 二、流动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以访谈法、观察法分别对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试图发现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访谈和观察的内容及对象主要涉及幼儿的直观感受、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看法、教师对流动儿童的看法几个方面。 1、对幼儿的访谈 访谈一: 你喜欢××幼儿园吗?为什么? “我喜欢××幼儿园,这里的老师会教我们唱歌、跳舞。” “我喜欢××幼儿园,这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 “我不喜欢,他们说的话我都听不懂。” 在访谈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流动儿童表示喜欢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但在少

数流动儿童身上表示出语言、生活习惯等是阻碍他们迅速融入新环境的因素之一。但是孩子的适应性很强,他们处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克服这个问题。 访谈二: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 “爸爸妈妈”“小朋友”“……” 在孩子们的回答里,他们的玩伴基本没有流动儿童与本地籍的区别。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还没有体会到户籍差异的概念。但在某些成年人的思想中,还存在着狭隘的地域观念,对外来务工人员或者说是流动人口家庭存在某些程度的歧视,并在平时的言语、行为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来,这些错误观念或多或少的会影响一些孩子思想观念。访谈显示,越是年龄大的孩子越是会体会到自己与本地籍孩子的区别,自己是一个“外来者”的感受便会越强烈,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同乡或同是“外来者”的孩子作为玩伴,进而在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 2、对家长的访谈 “我们是做装修的,每天早出晚归,很少能关心到小孩的学习。经常要赶工期,根本就没有什么双休日。最好学校里节假日也上课。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只好把孩子带到工地上。我们也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可是没有办法接送啊。我们打算把孩子爷爷奶奶接过来看看孩子。”“老师,我家小孩脾气倔,在家里根本不听我们的话,请您对他严厉点,只有老师的话他才听。不行就打他两记,我们家长不计较的。谢谢啊!”大多数流动儿童家长从事一线生产、运输、装修等职业,每天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使他们难以充分关注孩子每天的学习状况,加之文化层次较低,在指导孩子方面往往力不从心。在亲子沟通方面受到的时间的限制比较明显。这时祖父母便扮演起了照顾孩子生活的主角。“隔代教育”成为了普遍现象。由于祖父母年纪大、精力不足、文化层次更低等原因,他们往往更偏重于孩子的“体”而忽视了“德”,在“智”上更是力不从心。往往溺爱孩子,进而在孩子面前丧失了权威。在“隔代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上的偏差。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调查显示,在“对待孩子犯错时”,家长的态度是“耐心沟通”占79.7%,“严厉批评训斥”的占14.5,“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的占5.8%,“无所谓”的则为零。虽然大多数家长选择“耐心沟通”,但在实际生活中是否真能如此,值得怀疑。由于现有的教育资源尚不能充分满足所有的适龄幼儿,加之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员家庭面临“入园难”的问题。 3、对教师的访谈 “这些外地小朋友都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比本地小朋友强多了。就是行为习惯比较差,不大好管。”“他们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亲子任务,比如要和家长一起完成亲子阅读日记啦之类的。”“很多家长把学校当托儿所,只要帮他们看好孩子,安全不出问题就行了,其他的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对他们讲小朋友表现出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他们也不怎么重视,甚至觉得老师小题大做,看不起外地小朋友。”访谈中,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参考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阐释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家长的道德素质 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家长的儿童观 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家长的人才观 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5.家长的教育方式 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6.家庭精神环境 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 (2)亲情性与权威性 (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在长沙市某区中学进行的小样本抽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状况。 [关键词] 流动儿童;教育期望;家庭教育 一、引言 1.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之下,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弊端逐渐凸显。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社会发展机会的不均等,使城市吸引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加了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于是在中国的社会阶层中,出现了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大中城市中从事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 在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后,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里逐渐形成。由于民工流动性大,他们的子女又称为“流动儿童”。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流动儿童接近2000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 由此,这些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现状也备受关注。

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6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低于城市户籍儿童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在学率为90%,失学率为9.4%.流动儿童未按时入学比例高达46.9%。另外,在失学的12-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12-16周岁流动儿童每天参加有报酬劳动的比例为5.5%。 既然流动儿童的失学率这么高,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它呢?儿童自己、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在高失学率中起的各自影响是什么?其中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怎么样?如何使这些流动儿童能够接受教育? 这些问题是笔者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如果能找到这些问题的起因,我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措施和补救办法,解决流动儿童的就读问题,提高流动儿童的入学率,有利于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2.文献回顾 (1)关于中国流动儿童教育研究的课题较少受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从研究的内容上看,这些研究比较集中地探讨和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第一,关于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研究。在这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表现有几个:流动人口子女失学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在流动人口中由于受部分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以及流入地入学障碍等种种限制,造成一定数量的儿童、少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 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指婴幼儿和父母或者其他教养人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活动。 2. 特殊儿童: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 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那些身心有障碍的儿童。3.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并不仅仅是指智力优异的儿童,而是指在智力、学术、创造、艺术、 领导、运动等任一方面禀赋优异并有杰出表现的儿童。 4. 智障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低常儿童或心理迟滞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 儿童的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5. 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主要指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四肢出现障碍的儿 童。 6. 视听残疾儿童:视觉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听力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的儿童。 二、简答题1. 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 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2.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3.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 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 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4.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5.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教研简报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第二期)2014年3月13日 小学数学组开展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 我校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3月13日星期四下午第7节课小学部民汉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我们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 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本周教研组对李荣及李霞老师的《除法的意义》进行了备课安排,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按照自己

的教学设计,面对学生实践应用,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全组人员参加听课,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

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师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 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总之,集体备课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家在备课中,能集思广益,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收益很大。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出现,我国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产生了大幅度的变化。随父母一起迁入父母所在务工地区的子女数量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江苏省流动儿童数量为70.68万人。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新区是一片刚开发的土地,需要广大的劳动者来建设,这就出现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新海新区内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父母务工、子女随迁造成了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越轨等)。从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全面地关心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 流动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家庭层面: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有所关爱;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所缺失,集中表现在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示范功能,学习环境不佳,出现在工地或者小吃摊边做功课的情况。②自身层面:由于难以融入城市,流动儿童会出现自我评价、自尊水平低、自卑心理严重,沟通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孤独感强烈的现象。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是有决定意义的。亲子关系不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形成,对现阶段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对家长本身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实地走访,发现普遍情况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教育观念。亲子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关系生疏。 (一)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