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结构思考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砌体结构思考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砌体结构思考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砌体结构思考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砌体结构思考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1.1你认为今后砌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向是什么?

加强轻质、高强砌体材料的研发;采用空心砖代替粘土实心砖;制作高性能墙板(住宅产业化);新的施工技术、机械化、工业化;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2.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采用的块体材料有哪几类?A:砖烧结砖(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非烧结硅酸盐砖(承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石材料石毛石。

2.2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砂浆有哪几类?它们的优缺点如何?

对砂浆性能有何要求?A:水泥砂浆:强度高、耐水性好,但和易性差、水泥用量大,适用于砌筑对强度要求高的砌体;混合砂浆:和易性和保水性好,便于施工,强度和耐久性较好,适用于砌筑一般的砌体;无水泥砂浆:强度较低、耐久性较差,只适用于砌筑简单或临时性建筑的砌体;

砂浆的要求:砂浆应符合砌体强度及建筑物耐久性的要求;具有可塑性,应在砌筑时容易且均匀地铺开;应具有足够的保水性,保证砂浆硬化所需要的水分。

2.3何谓砌体?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砌体有哪几类?

砌体是由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砖石或块材用砂浆砌成的整体,主要有砖砌体、石砌体、配筋砌体、砌块砌体和墙板。

2.4砖砌体轴心受压过程如何?其破坏特征如何?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荷载不增加,裂缝也不会继续扩展,裂缝仅仅是单砖裂缝第二阶段:若不继续加载裂缝也会缓慢发展第三阶段:荷载增多不多,裂缝也会迅速发展(分裂成若干独立小柱,导致整体破坏)第一阶段:单块砖中出现细小裂缝第二阶段:多块砖中出现连续裂缝第三阶段:分割成若干独立小柱,最终他们被压碎或失稳破坏。

2.5砖在砌体中的受力状态如何?为什么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比单块砖的抗压强度低?

(1)由于灰缝厚度和密实性不均匀,单块砖在砌体内并非均匀受压,因而砖内将产生弯、剪应力;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的交互作用,将使砖内出现附加拉应力;单行地基梁的作用,地基弹性模量越小,砖弯曲变形越大,砖内发生的弯剪应力也越高;竖向灰缝上的应力集中,降低砌体整体性,使竖向灰缝的砖内发生横向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2)因为砖的强度试验是用尺寸很小的,且仅有一道仔细填平的水平缝而没有竖向灰缝的试件进行的,因此,砖的受压工作条件与砌体中的完全不同,砖主要承受压应力,而弯剪应力则很小,所以砌体的抗压强度远低于砖的抗压强度。

2.6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最主要);砂浆的弹塑性质(决定性);砂浆铺砌时的流动性;砌筑质量;砖的形状和灰缝厚度;一批砖中混有不同强度的砖;砖的含水率;次要因素:搭接方式、砖和砂浆的粘结力、竖向灰缝的填满程度。

2.7为什么零号砂浆也能承受一定的荷载?

灰缝内的砂浆层受砖的约束,其横向变形减少,因而这时砂浆将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将提高,所以用低强度等级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有时较砂浆本身强度高很多,所以零号砂浆砌体强度也不为0。

2.8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中考虑了哪些主要参数?

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块体抗压强度等级值或平均值、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引入K2以考虑低强度砂浆时砌体强度的进一步降低。

2.9发生何种破坏形态时分别属于轴心受拉破坏、弯曲受拉破坏和受剪破坏?

轴心受拉破坏:沿齿缝截面破坏;弯曲受拉破坏:沿齿缝截面破坏和沿通缝截面破坏;受剪破坏:沿通缝破坏。

2.10影响砌体轴心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对毛石砌体没有列出通缝截面的弯曲抗拉强度。

(1)砂浆的切向粘结强度(2)毛石的不规则性,而且毛石砌体总是沿齿缝弯曲破坏的。

2.11怎样确定砌体的弹性模量?影响砌体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砌体的弹性模量是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主要用于计算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衡量砌体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物理量。主要与砂浆强度等级和砌体种类有关。

2.12当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孔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和通缝抗剪强度如何确定?

Nl≤ηγfgAl

fg=f+0.6αfc α=δρ

fg是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并不应大于未灌孔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的2倍;f是未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灌孔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α砌块砌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和砌体毛面积的壁纸;δ混凝土砌块的孔洞率;ρ混凝土砌块砌体灌孔率,系截面灌孔混凝土面积和截面空洞面积的比值,不小于33%。

2.13为什么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列入摩擦系数和线膨胀系数?

在防治砌体开裂的时候如果选择的砌筑砌体线膨胀系数与砂浆的线膨

胀系数越相近则协同变形能力就会增强,抹灰面开裂就会得到预先控制。

3.3在什么情况下,砌体强度应乘以调整系数γa?

有吊车房屋砌体,跨度超过相应规定的各类砌体;截面面积过小的砌体;砌体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施工控制在质量等级为C级时,?a=0.89;验算施工中房屋构件时,?a=1.1

3.4对于无筋砌体,为什么当构件截面面积小于0.3m2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a?考虑到面积过小,容易因为缺陷或局部碰损导致强度降低。小截面砌体如果有缺陷(如施工时灰缝不均匀)将导致截面形心改变,也产生附加弯矩。将这些不利的影响用折减强度的方法来调整。

3.5为什么用水泥砂浆砌筑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a?由于水泥砂浆在砌筑时的厚度不一,会导致灰缝厚度和密实性的不均匀,再加上砖和砂浆的交互作用,使砖的抗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即会使砌体的抗压强度将降低,所以要乘以调整系数。

4.1影响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轴向力偏心距和构件高厚比以及砌体的抗压强度,以及砌体的受压面积

4.2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有何异同?偏心受压时,为什么对另一方向还应验算其轴心受压承载力?考虑不考虑e/h的区别。因为有可能因为高厚比的计算时另一边长过小得出的β值偏大,查表出来的?值过大超出设计值。

4.3对于无筋砌体受压截面,对轴向力偏心距有何限制?当超过限值时,如何处理?

e不大于0.6y,y为截面重心轴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边缘的距离。超过限制时,可通过重新设计界面

尺寸或者重新设计荷载来达到要求。

4.4无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如何计算?影响系数φ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N≤φfA φ:构件高厚比和轴向力偏心距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4.5砌体局部均匀受压承载力如何计算?什么是砌体均匀抗压强度提高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N≤γfAl 由于局部受压砌体有套箍作用存在,力的扩散作用,所以砌体抵抗压力的能力有所提高,在

计算时用局部抗压提高系数来修正。主要与局部受压面积和影响砌体局部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有关系。

4.6梁端局部受压有哪几种情况?在各种情况下局部受压承载力如何计算?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1)情况一:梁下无垫块

计算公式为:

Nl+?N0≤γηALf其中?=1.5-0.5A0/Al

N0=σ0AL AL=a0b a0=10√hc/f

情况二:梁下有刚性垫块

计算公式为:

N0+NL≤?γ1fAb N0=σ0Ab Ab=abbb γ1=0.8γ

情况三:梁下有柔性的钢筋混凝土垫梁

计算公式为N0+Nl≦2.4δ2fbbh0

4.7验算梁端支承处局部受压承载力时,为什么对上部轴向压力设计值要乘以上部荷载折减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因为梁上荷载会导致砌体形成内拱结构,原本由上步墙体传给梁端支承面上的压力将通过内拱作用传给梁端周围的砌体。主要与上部荷载在梁端支承处产生的压应力的大小有关(越大越小)

4.8当梁端支承处局部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可在梁下设置刚性垫块。提高砌体强度、增加支承长度

4.9轴心受拉、受弯、受剪承载力如何验算,在实际工程中,有哪些构件属于上述情况?

(1)轴心受拉:NT≤ftA 受弯:M≤ftmW

受剪:V≤fvbz

(2)轴心受拉:圆水池;受弯:过梁、挡墙;受剪:拱座截面

4.10 配筋砌体有那几种类,他们受力特点如何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组合砖砌体构件。

4.11网状配筋构件受压承载力如何计算?它与无筋砌体构件受压承载力有何不同?

N≤?nfnA fn=f+2(1-)fy ρ=(VS/V)·100

?n考虑了高厚比和配筋率以及轴向力偏心距对网状配筋砖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考虑了网状钢筋以受拉方式间接提高了砖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

5.1 .何谓混合结构房屋?分为哪几类承重体系?试比较其优缺点?

混合结构房屋通常是指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房屋。

(1)纵墙承重方案:纵向刚度大,空间、间距可以很大,有利于灵活布置;但横向刚度小、整体性差,纵墙上的门窗大小位置受到限制。适用于对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以及划分较灵活的建筑。

(2)横墙承重方案:房间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纵墙上的门窗大小位置自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横墙数量较多,间距较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同时适用于地震区。(3)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但墙体材料用量较多。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4)内框架承重方案:使用上有较大的空间;但横墙较少,房屋空间刚度较差,抗震较差,而且容易引起变形产生较大附加内力。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为墙承重。

5.2何为房屋的空间工作?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的含义?其主要因素有?

砌体结构房屋是由墙、柱、楼(屋盖)、基础等结构构件组成的空间工作体系,房屋受到的荷载不仅通过平面排架传递,而且可以通过垂直方向的有关构件进行传递,从而形成了空间受力体系。含义:考虑空间工作时,外荷载作用下房屋排架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与外荷载作用下平面排架的水平位移的最大值的比值,其值越大,则表明房屋空间作用越小,反之则表明房屋空间作用越大。主要因素:横墙间距,屋盖刚度,山墙刚度,屋架跨度,荷载类型,多层房屋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5.3 依据什么区分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有几类?设计时如何判别?按房间空间作用的大小(空间性能影响系数),还包括纵墙本身的刚度,两山墙间距离,山墙刚度和屋盖水平刚度。类型: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弹性方案。根据相邻横墙间距s及屋盖或楼盖的类别进行判别。

5.4《规范》规定,刚性与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应符合哪些要求?何时应验算横墙水平位移?

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 0%

2)横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mm

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应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应小于横墙总高度的一半。

4)横墙应该与纵墙一起砌筑。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时候则需要对横墙高度进行验算。

5.5试述房屋空间性能影响系数的物理意义?该系数大好还是小好?如何改变其称谓合适?

考虑空间工作时,外荷载作用下房屋排架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与外荷载作用下平面排架的水平位移的最大值的比值,其值越大,则表明房屋空间

作用越小,反之则表明房屋空间作用越大。因此其值的越小越好。应该成为考虑空间工作的侧移折减系数。

5.6 1)为什么要验算墙柱高厚比?

混合结构房屋中的墙,柱均是受压构件,除了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外,还必须保证其稳定性,而墙柱高厚比验算就是保证其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3)高厚比不满足时如何处理?

增加墙厚度,加大柱截面尺寸,提高砂浆标号

5.8.怎样确定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在竖向及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试述其理由。

竖向荷载:近似看做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每层高度范围内可简化为两端铰接的竖向构件计算。层墙体顶端截面处、楼盖传向竖向力应考虑偏心距。水平风荷载:墙可视作竖向连续墙,为了简化起见,

M=wHi/12,墙与板铰接。

5.9怎样确定危险截面位置?述其依据。据此,对用同等级块体和砂浆的多层房屋,应怎样计算最方便?先求出多种荷载作用下的控制界面的内力,然后根据荷载规范考虑多种荷载组合,取其最不利者进行验算。最为方便:验算最危险界面位置的承载力即可。

5.10总结多层砖房计算或验算哪些内容方可保证承载力和稳定性?(1)纵横墙高厚比验算、柱体高厚比验算;(2)墙体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截面及内力组合验算;

(3)屋面承载力计算

5.13地下室墙体有何特点?承受哪些荷载?进行怎样计算或验算?

特点:一般为刚性方案;墙体较厚,一般可不进行高厚比验算;作用于墙体上的荷载除上部墙体传来的荷载、首层地面梁板传来的荷载和地下室墙体自重外,还有土侧压力、地下水压力、有时还有室外地面荷载;当墙下大放脚材料强度较低时,还应验算大放脚顶部的局部受压。荷载:特点中已说明。

6.1过梁受力特点?验算内容?

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砖砌平拱和砖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产生水平推力,过梁与其上部墙体之间还存在组合作用,墙体存在较显著的拱作用。验算:受弯、受剪承载力,对砖砌平拱和砖砌弧拱还应按水平推力验算端部墙体的水平受剪承载力。

6.2何谓墙梁?何种场合用墙梁?对墙梁有何规定,为何?简述无洞口和有洞口墙梁的受力特点及破坏形态?据此,验算哪些内容,计算方法?

墙梁:由钢筋混凝土梁及其上的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所组成的组合构件。场合:单层工业厂房承托维护墙体;底层为商店、会议室、阅览室、食堂等大空间房间,上层为住宅、办公室、宿舍等小房间的多层房屋。受力特点:无洞口梁可模拟为组合拱受力结构;有洞口梁可模拟为梁、拱组合受力结构。破坏形态:正截面受弯破坏、墙体或托梁受剪破坏、支座上方墙体局部受压破坏。验算内容:托梁使用阶段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受剪承载力、墙体受剪承载力和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以及施工阶段托梁承载力验算;自承重墙梁可不验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6.3连续墙梁和简支墙梁的破坏特点?

连续墙梁:无翼墙或构造柱时,中间支座上方的砌体中竖向压应力过于集中,会使此处墙体发生严重的局部受压破坏,中间支座也比边支座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简支墙梁:通常托梁跨中截面会先出现一条竖向裂缝,随后框架其他截面和墙体会相继出现裂缝。接近破坏时,结构仍能形成框支组合拱受力体系。直至破坏时,墙梁的挠度都很小。

6.4悬挑构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如何?应计算或验算哪些内容?

受力特点:在外力的作用下,挑梁的上下界面分别产生拉应力和压应力,随着荷载的增加,上界面外侧将出现水平裂缝,即在此处挑梁与上部砌体脱开。若继续增加荷载,在挑梁尾部的下表面将产生水平裂缝,与下部砌体脱开。破坏状态:挑梁的倾覆破坏;挑梁下的砌体局部受压破坏。

验算内容:抗倾覆验算;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验算;挑梁承载力的验算;挑梁的构造要求。

6.5墙体的主要构造措施?

(1)防止或者减轻墙体开裂1)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设沉降缝2)减小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的措施:设伸缩缝(2)圈梁的设置和构造要求(3)梁和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6.8圈梁的结构作用?

(1)在墙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可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加强纵横墙之间的联系,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2)圈梁在满足一定的侧向刚度要求时,可减小墙柱的计算高度,提高其稳定性。(3)设置在基础顶面和檐口部位的圈梁能有效地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4)圈梁与构造柱配筋还有助于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6.9砖墙长度超过规定在墙体中会出现什么危害?如何解决?为何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温度缝间距较砖砌体小?

危害: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在墙体产生附加应力,超过砌体相应强度时,出现裂缝;墙内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较大,应力集中处易使墙体开裂。解决: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原因:混凝土的收缩较大,而砖石砌体的收缩不甚明显。

6.10砖房中窗上八字形裂缝倒八形裂缝是怎样引起的,如何解决?

屋顶受日照产生伸长,而下部的砌体约束这种伸长,从而产生八字形裂缝。

6.11当墙体两端或中部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较大时,在砌体墙体中各会引起什么危害?如何解决?

当墙体中部的沉降比两端大,会引起基础顶面的墙体开裂;当墙体两端的沉降比中部大,会引起檐口处墙体开裂。解决:在基础顶面和檐口部位设置圈梁,还可与构造柱配合提高抗震性能。

6.12墙梁的实质?

实质:这个自己想想。由于垂直应力的存在,使墙梁内产生沿截面高度的非线性水平应变。

6.13在几种墙梁中,有门洞时,门洞范围内托梁的拉力和剪力如何变化?这几种墙梁内跨中最大弯矩发生在何处?

(从课本的内力图看)拉力和剪力均比较平稳,无明显变化,非最大值也非最小值;最大弯矩发生在宽墙肢的洞口边缘。

6.15挑梁弯矩最大点和计算倾覆点是否在墙的边缘?为何?计算挑梁

抗倾覆弯矩时,为何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砌体与楼面恒载标准值可考虑进去?

不在墙的边缘,在距墙边一定距离X0处。试验结果表明,当发生倾覆破坏时,挑梁及雨篷、阳台等垂直于墙段挑出的构件,其尾端斜裂缝与铅直线之间的夹角均大于45°,取45°是偏于安全的。

6.16当砌筑纵横墙连接处的纵墙时,为何不允许其中留“马牙搓”接砌横墙?

6.17圈梁为何在传递水平荷载中能起很大作用?

可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加强纵横墙之间的联系,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减少墙、柱的计算高度,提高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侧向刚度,可视为墙或柱的不动铰支承。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 一、中国工商银行的正式成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恢复建立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为解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既承担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业务经营的矛盾,1983年9月国务院正式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承接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紧张筹备,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最终确立。 (一)工商银行成立的背景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社会的投融资体制是以财政为主、银行为辅,纵向分配社会资金。就金融体系而言,基本上是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确立改革开放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这种局面与当时财政为主、银行为辅,一家银行包揽天下的投融资体制产生了矛盾,原有的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1979年10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明确

提出了“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着名论断,由此拉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帷幕。 为满足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先后恢复设立。同时批准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和农村信用社等也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但是,我国统一有序的中央银行制度尚未建立,金融领域出现了群龙无首、无序竞争的局面。当时的人民银行承担着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双重职能,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设后,仍从事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两项业务。人们曾形象地比喻,人民银行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金融管理方面不能处于超脱的地位。各家专业银行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加上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纷纷抢占活动地盘,争相发放贷款,导致信贷投放出现失控局面,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二)工商银行成立前后的紧张筹备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基材,发展出系统的木结构形式。本文将对木结构的基本类型、组成元素和历史沿革进行简要叙述和论述。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并发展繁衍出完整缜密的木结构,其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建筑之源头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当无法考证,而木构建筑似乎也是如此。但是从有较详尽史料记载起,到后世的考古发现,屡屡有关于木构建筑的记载和发现。 殷代末年(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寓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后代中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之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已可确考矣。”(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19页)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至此(周),传统木结构,如木柱的采用,翼形的屋顶,已经初露端倪。 至春秋战国,木结构之立柱、门扇、斗拱、枋以及斗拱承托平坐的形式已初具规模,此情况可以从故宫博物院藏“采桑猎钫”中的宫室图上看出。(插图1)

至秦始皇更是开始亘古未有的大肆兴建,“先建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们熟知的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蜀山秃,阿房出”,可见当时修建宫殿囿苑的主要用材乃为木材。 至两汉,宫苑和市井建设仍绵延不绝,“长安城内诸宫散置,有长乐、未央、明光、长信及桂宫、北宫六处,有九市,百六十里,八街,九陌”(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24页)。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及汉代的仿木构墓室建筑中可以看出,至此,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椽,斗拱,枋等)已经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基本的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大江南北石窟洞穴星罗棋布,其中大部分的石窟从结构上看均是模仿木构,更有完全忠实模仿木构的实例,可见木构建筑在当时应是建筑的主流所在。 如今确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此寺是经梁思成先生费尽千辛万苦始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佛光寺大殿大可以略看出当时木构的发展情况,应该说,此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几趋于成熟并已经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后世即使有修改,也是在小处细节。 至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李诫作《营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上记载最早最系统的一本关于建筑科学的工具书,其中对于建筑的用材、构架、结构、比例都有详细周全的规定。至此,应该说,传统木构建筑已经在一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逐步完善。 再到元、明、清期间木结构的演变或趋简练硕大,或趋精巧细致,或有更多新作法的出现,或不可避免经历避重就轻的倒退,当是历史发展之常有更迭,但其发展始终是在一个主干的基础上,万变而不离其宗。 埃及和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为主要建材,而中国传统建筑则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其中可能有诸多偶然性原因,但也或有可探讨的必然性。首先从地理条件来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所在地均以石材为普遍可采之材,而缺乏大量的森林和材质适宜的木材。而埃及的干旱气候及希腊罗马的潮湿的地中海气候都不利于木材材性的稳定性。相对地,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木材的来源及气候条件对木建筑都很友好。以此,凡三种文明因其地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建筑传统,或有可考之处。其次,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宗教领域来看待,埃及法老向往灵魂转世而永世长存,石材的坚硬和恒久正是这种这种内在信仰的外在表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 1、借助常见的形容建筑的词语、建筑图片,使抽象的建筑学术用语立体鲜活起来。 2、借助关键词句,抓住要点,理清思路。 3、通过团队合作,探究疑难问题,解读人文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2、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的结构。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学习难点: 1、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留下了结尾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有四大发明……。除了这些,中国建筑也也是源远流长,享誉世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中国建筑的图片,想一想可以用来形容这些建筑的成语。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登堂入室、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二、作家介绍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主要文字作品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中国古代建筑及构造英文

中国古代建筑及构造 宫palace,temple 殿hall 厅hall又称“堂” 室room 房house 亭pavilion 台platform 坛altar 楼storied building 阁pavilion 廊colonnade 榭pavilion on terrace 水榭waterside pavilion 轩windowed veranda 民居folk house 四合院courtyard house 寨stockaded village 舫boat house 阙que, watchtower 牌楼pailou, decorated gateway 华表huabiao, ornamental pillar 塔pagoda 硬山flush gable roof 悬山overhanging gable roof 歇山gable and hip roof 庑殿hip roof 四阿hip roof 卷棚round ridge roof 重檐double eave roof 攒尖pyramidal roof 园攒尖round pavilion roof 大木wooden structure 大式wooden frame with dougong 小式wooden frame without dougong 大木作carpentry work 小木作joinery work 抬梁式构架post and lintel construction 穿斗式构架column and tie construction 井干式构架log cabin construction 檐柱eave column 金柱hypostyle column 内槽柱hypostyle column唐代术语 内柱hypostyle column宋代术语

浅谈我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题目: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姓名 院(中心、所)经济管理学院 学号 年级2011级 专业工商管理 考试科目组织行为学 考试时间 考试分数 教师签字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经济的市场化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中国工商银行基本上是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演变而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其机构设置仍带有明显的机关特征,未摆脱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模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反应滞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严重制约了其他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对“全能化”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工商银行必须仔细审视组织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使之真正成为以市场为导向、有序竞争的市场主体,提高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结构,市场化,银行再造

目录 1.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1) 1.1工商银行经营结构设施 (1) 1.2省、市及县区支行的部门划分及特点 (1) 2.中国工商银行现行组织结构设置的弊端 (2) 2.1内部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 (2) 2.2外部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 (2) 3.对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 3.2建立配套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使用系统 (4) 3.2建立完备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5) 3.3.1优化分销渠道,提高客户忠诚度 (5) 3.3.2注重优质客户的开发和关系的维护 (5) 3.3.3发展客户经理制 (6) 4.结束语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吴其钢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摘要: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 关键词:榫卯功能分类名称使用部位 我国古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和一定的工艺技术表现出来的。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但如果单指大木结构的榫卯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又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建筑是一门独具风格的建筑科学,中国古建筑又以木结构为主,木构件间的联接又以榫卯组合为主。 而今国内现存的古建筑以清代(明代)居多。通过近几年施工和设计的仿古建筑,剖析其结构形式与工艺技术,得悉其构件联接以榫卯组合为主。通过对马炳坚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井庆升先生所著的《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及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学习,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的形式和多样化以及其功能。 1、榫卯的功能 1.1榫卯是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的。榫:就是小于构件断面凸出的部分,俗称公榫,卯:就是指与榫相结合的另一构件凹下去的部分,俗称母榫。 1.2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木结构榫卯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应用并逐渐发展,到唐宋时期榫卯技术的

应用以达到如火纯清的程度,应用的更加纯熟和讲究。到明、清时期古代的工匠们将其形式简化,但仍保留其固有的功能,从中充分体现榫卯结构的可靠性。 如一座大型的宫殿式木构建筑要由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一座小式的构造简单的古建筑,也要由数以百计的木构件组成。在这些建筑的木构件中,除椽子和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用榫卯结合在一起的。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 2、榫卯的分类 木构件榫卯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木构件所处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结合方式以及木构件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等均有直接关系。根据榫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六类: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水平构件互交部位的榫卯;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木构件榫卯的种类、形式及使用部位。 2.1、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在古建筑中垂直构件主要柱子,柱子又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用在什么部位,都要用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如管脚榫、套顶榫、瓜柱柱脚半榫。 2.1.1、管脚榫用于固定各种落地的柱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分析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28T11:05:35.9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作者:肖红[导读]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是形成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享誉世界,和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印度、古爱情海、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六大风格古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工程特点支撑,也构成传统建筑独特的文化特色。本文就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分析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是形成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建筑文化的长期积淀成为这种工程特点酝酿和形成的重要机制,工程特点在现实层面而言不仅体现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求,也形成独有特色的建筑力学和美学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1)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2)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立欲飘,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3)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其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行色,又有其丰硕内涵,三者结合形成中国建筑的传统。(4)重山林风水 上述三个特点,仅指建筑物本身,未及其环境。若包容环境,中国建筑的传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重山林风水。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自然的山林风水,也重人工的山林风水,让人工的与自然的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中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更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 二、传统建筑结构工程中的独特梁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类包括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形式。抬梁式木结构的特点:是在柱头上插接梁头,梁头上安装檩条,梁上再插接矮柱用以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每榀屋架梁的总数可达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插接于斗拱上。这种形式的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比较容易,但用料较大。广泛用于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民居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中。穿斗式木结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纵向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檩条直接插接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形式的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受到限制,但用料较小。广泛应用于安徽、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的民居类建筑中。时至今日木结构的功能仍在建筑设计中成为一种独特风格,这种巧妙的木构工程产生于对力学和,木材料深入的独特理解。每部分的形状、结构和功能都需从整体布局的思维定位,不断分解,最后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位置和功能部件,因此在这种基础的分解下也成为影响和提升传统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单位一平面以“间”为单元,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采用这种单位划分有利于建筑结构中的柱网结构划分,在这种功能布局下也是建筑结构域能最大程度减小部件的受力程度,增强主体的稳固程度。古埃及建筑中也有采用这种的建筑结构形式,一平面为单位,不断扩大整个建筑受力范围,但不同的是建筑材料的特点。不同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师手里发挥不同的作用,材料不同,导致建筑思维产生巨大差异。还有一种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混合式结构,多用于上述南方地区部分较大的厅堂类或寺庙类建筑中。由于重要建筑出檐的进深都较大,所使用的是以斗拱作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的结构技术。在随后斗拱的应用中,又以梁柱与“铺作(斗拱)层”相结合的技术,支撑大开间大进深的殿堂类建筑的屋顶。除了单层建筑外,东汉时期出现的纯粹木构架结构的多层楼阁和多层木塔,也是使用相同的结构技术。这说明这种木结构技术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三、材份制—智慧的模数制模数制是现代主义建筑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工业大革命时期的建筑,模数制被得到充分挖掘。批量生产住宅和建筑构件,使一些建筑原件的标准化生产开始盛行,建筑按标准行事。这种建筑思维早在中国古代的匠人们就开始探索尝试,材份制就是和模数制较接近的一种建筑思维。按标准生产一些经常用到的部件和一些基础材料,工匠们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利用好标准节省单独施工与设计步骤,在这种形式下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建筑主体的标准化生产需求。这种建筑形式思维在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工程非常重要,例如梁的长度和重量在建筑行业内都有统一标准。这种标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经历酝酿到盛行的阶段,唐宋时期的材份制度已相当盛行,在这种建筑结构工程特点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影响和提升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结构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施工简便与实用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演示教学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

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歇山式:是紧随其后的高级的屋顶形式。这样的屋顶也好辨认,从侧面看,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在半路上歇了一下,然后就改变了方向,折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所以侧面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歇山式的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二)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二) 二、柱网的地盘分槽形式 柱网的分槽形式即是柱网的布置形式。按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可分为四种地盘分槽形式。 (一)、金厢斗底槽 由内外两圈柱组成相似“回”字的柱网形式叫做金厢斗底槽。其梢间内侧设有中柱。 (二)、分心斗底槽 沿建筑物面阔方向只用一列中柱将建筑物等分围前后两部分的柱网 形式叫做分心斗底槽。这种柱网形式常用于门庑建筑中。 (三)、双槽 用两排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一般中间进深较大,前后两区进深小且常常相等的柱网布置形式叫做双槽。 (四)、单槽 仅用一排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成不相等的两区的柱网形式叫做单槽。除了上述四种地盘分槽形式外,在唐代长安大明宫麟德殿中使用了“满堂柱”的柱网布置形式。 在建筑物四周用柱网形成周圈回廊的称做“副阶周匝”,简称“副阶”。这种形式常用于较隆重的建筑物上,如宫殿、塔等。 另外,在秦、汉时期宫室建筑遗址和崖墓中,发现有仅在平面中央设一根柱子的,汉文献中称为“都柱”。估计这可能是人类半穴居时代的遗风。当然这种建筑的规模都是不大的。

三、柱的“生起”与“侧脚” (一)、生起 建筑物檐柱的柱高有当心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这种做法在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柱不生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次递增。即五开间建筑物的角柱比当心间柱高四寸,七开间高六寸。这种做法在汉代和南北朝时期尚未采用,宋、辽建筑却广泛采用,到明、清时期也就少见了。 (二)、侧脚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中国古代建筑常常把最外一圈柱子(即檐柱)的柱脚向外移出一定尺寸,而柱头位置保持不动,使最外一圈柱子略向内倾斜,这种做法叫做侧脚。宋代规定面阔方向的檐柱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进深方向的檐柱向内倾斜8∕1000,角柱则两个方向均倾斜。这样,就形成柱脚和柱头位于不同的平面位置的情况。楼阁式多层建筑的楼层柱,在下层柱侧脚上在加侧脚,并逐层依此向内收进。侧脚只有外圈的檐柱才采用,里面的金柱、中柱是不采用的。 四、柱的“收分”与“卷杀” (一)、收分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圆形木柱,除去瓜柱等矮短的柱子外,一律做成上端(柱头外)直径小,下端(柱脚处)直径大的形式,这种做法叫做“收分”,又称“收溜”。做出收分的柱子显得稳定、轻巧、视感舒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中国各代建筑特点总汇

河北定州料敵塔。塔高84米,塔内有穿心式塔柱,建于北宋 [网易招聘]网易建筑诚聘专业主编 2. 双套筒结构 这种塔有内外两环塔壁,内环围成塔心室,外环与内环间为回廊。廊中布置登塔阶梯。楼板用砖发券作成。例如江苏苏州云岩寺虎丘塔、苏州报恩寺塔、杭州六和塔。这几座塔皆为八角形平面楼阁式塔,其中苏州报恩寺塔高76米,共九层,砖塔壁对边长17米,各层平座及腰檐均为木构。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遗物

工程行业三大PK:谁说了算?—三周年站庆之大练兵 3. 厚壁筒体结构 利用筒壁厚厚的砖墙设置砖砌塔梯,可避免古代用木梯易朽、易燃、易遭破环的缺点。塔梯作法有两种,一种为将楼梯嵌入厚壁内,梯随墙壁转折。例如:安徽蒙城万佛塔,建于崇宁四年(1105年),六边形平面,高七层,是一座楼阁式塔。又如:四川宜宾旧州坝白塔,建于北宋元符至大观年间(1098~1109年),为方形密檐塔,外观十三层檐,内部仅四层。另一种采用穿壁式阶梯,利用平座为休息板,塔心室与平座地面标高有半层之差。例如: 广州六榕寺的花塔,重建于绍圣四年(1097年),八边形平面,高57米,外观九层,内部十七层。 [电子样本全新改版,采用了世界领先技术的超绚动态效果,现在就去看看......] 安徽蒙城万佛塔

【活动】2007年网易建筑第一届图纸评审活动 . 实心砖塔 这种塔有两类。一类带有螺旋形楼梯,旋梯靠外的一面带有通风、采光孔。例如:河南开封国寺塔,建于北宋皇元年(1049年),外观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54.66米。由于外部用褐色琉璃砖贴面,故称“铁塔”。 河南开封祐国寺铁塔 另一类是实心无梯塔。这类塔在辽塔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塔外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密檐塔,上部为一层层屋檐,下部有一段高高的塔身和基座。如:辽南京天宁寺塔为八边九层

浅谈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古建筑的木结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3.井干式结构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院落空间轴线艺术诚实的结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三、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

中国古代木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已有七千年。据考古发现,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少有三栋以上的干阑式建筑遗迹,其中一座长约23米,进深约8米。木构件建筑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有榫卯,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已发现的最早的遗存。如果我们把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遗迹当作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真正”起点,那么,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 古代木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抬(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另外还有井干式,但它不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只在一些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如云南。 抬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形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布局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造型特点: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在所有的中国的古代建筑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特征——人字形的“大屋顶”。 中国任何类型的建筑都是由民居住宅演变过来,它是以增加重复单位来解决人所要求的尺度和规模。其基本外形都如一个篆书“人”字形,即双面坡的屋顶。通用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成的基本法则。大屋顶,这个人字形的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明显的特征。 不管是殿、堂、厅、轩、馆、楼、阁、榭、亭等称呼的建筑,还是方的、长方的、圆的、角形、扇形、一字、凹字、工字、田字等组成的平面;或是三合院、四合院或像故宫一样的建筑群体;无论是住宅,还是宫殿,或是庙宇、寺观;无论是悬山、歇山、硬山或庑殿、卷棚,还是单檐、重檐、丁字脊、十字脊,大屋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站在景山顶向南望去,紫禁城一片金色的屋顶,它虽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高有低,但总体上形式统一、规整,这就是“大屋顶”。 装饰特点: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装饰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

中国古建筑构造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 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 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 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