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绪论

思 考 题

1.1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变形较大,有明显预兆,

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上受压区的压力,钢筋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即使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以后,荷载再略有增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十分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二者之间的粘结,从而保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

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1.3 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各种混凝土

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后者主要讲述梁板结构、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公路桥梁等的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学习本课程要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思 考 题

2.1 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

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是根据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③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轴心抗拉强度。④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的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的小,所以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故f ck 低于f cu,k 。⑤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与立

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245.055.0k cu,tk )645

.11(395.088.0αδ?-?=f f 。⑥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k cu,21ck 88.0f f αα=。

2.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我国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

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2.3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

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置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4 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有很大关系,骨料的性质、混凝土的级配、混

凝土成型方法、硬化时的环境条件及混凝土的龄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两个部分。上升段可分为三段,从加载至比例极限点A 为第1阶段,此时,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是弹性变形,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超过A 点进入第2阶段,至临界点B ,此阶段为混凝土裂缝稳定扩展阶段;此后直至峰点C 为第3阶段,此阶段为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阶段,

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应力—应变曲线向下弯曲,直到凹向发生改变,曲线出现拐点D;超过“拐点”,随着变形的增加,曲线逐渐凸向应变轴方向发展,此段曲线中曲率最大的一点称为收敛点E;从“收敛点”开始以后直至F点的曲线称为收敛段,这时贯通的主裂缝已很宽,混凝土最终被破坏。常用的表示混凝土单轴向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两种,第一种为美国E.Hognestad建议的模型:上升段为二次抛物线,下降段为斜直线;第二种为德国Rusch建议的模型:上升段采用二次抛物线,下降段采用水平直线。

2.5连接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至曲线任一点处割线的斜率,即为混凝土的变形模量。在混凝土

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作一切线,其斜率即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6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当混凝土试件的加载应力小于混凝土疲劳强度f

f

c 时,其加载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形成一个环形,在多次加载卸载作用下,应力—应变环越来越密合,经过多次重复,这个曲线就密合成一条直线。当混凝土试件的加载应力大于混凝土疲劳强度f

f时,混凝

c 土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凸向应力轴,在重复荷载过程中逐渐变成直线,再经过多次重复加卸载后,其应力—应变曲线由凸向应力轴而逐渐凸向应变轴,以致加卸载不能形成封闭环,且应力—应变曲线倾角不断减小。

2.7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

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7)钢筋的存在等。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8当养护不好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四周受约束从而阻止混凝土收缩时,会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它产生的收缩只会引起构件的缩短而不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的品种;2)水泥的用量;3)骨料的性质;4)养护条件;5)混凝土制作方法;6)使用环境;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收缩的方法有:1)采用低强度水泥;2)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3)采用较坚硬的骨料;4)在混凝土结硬过程中及使用环境下尽量保持高温高湿;

5)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6)增大构件体表比。

2.9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而硬钢则没有。对于软钢,取屈服下限作为钢筋的屈

服强度;对于硬钢,取极限抗拉强度σb的85%作为条件屈服点,取条件屈服点作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热轧钢筋按强度可分为HPB235级(Ⅰ级,符号 )、HRB335级(Ⅱ级,符号)、HRB400级(Ⅲ级,符号)和RRB400级(余热处理Ⅲ级,符号R)四种类型。常用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以下三种:1)描述完全弹塑性的双直线模型;2)描述完全弹塑性加硬化的三折线模型;3)描述弹塑性的双斜线模型。

2.10钢筋主要有热轧钢筋、高强钢丝和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等多种形式。钢筋冷加工的方法

有冷拉和冷拔。冷拉可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但冷拉后钢筋的塑性有所降低。冷拔可同时提高钢筋的抗拉及抗压强度,但塑性降低很多。

2.11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如下:1)钢筋的强度必须能保证安全使用;2)钢筋具有一定的塑

性;3)钢筋的可焊性较好;4)钢筋的耐火性能较好;5)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

2.12钢筋混凝土受力后会沿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

的粘结力。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横向配筋及侧向压应力、钢筋表面形状以及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等。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的构造措施有: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范围内应加密箍筋;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置弯钩。此外,对高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应分层浇注或二次浇捣,另外,对于锈蚀钢筋,一般除重锈钢筋外,可不必除锈。

第3章 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思 考 题

3.1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它包含安全性、适用

性、耐久性三个功能要求。结构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就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结构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后就不能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结构破坏时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与否来划分的。

3.2 所有能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统称为作用,荷载则为“作用”中的一种,属于直接作用,其特点

是以力的形式出现的。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有:1)设计使用年限;2)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条件;3)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构件的抗力与构件的几何尺寸、配筋情况、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等因素有关。由于材料强度的离散性、构件截面尺寸的施工误差及简化计算时由于近似处理某些系数的误差,使得结构构件的抗力具有不确定的性质,所以抗力是一个随机变量。

3.3 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

功能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即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另一类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3.4 建筑结构应该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结构的设计工作寿命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

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它可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确定,业主可提出要求,经主管部门批准,也可按业主的要求确定。结构超过其设计工作寿命并不意味着不能再使用,只是其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越来越差了。

3.5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主要有平均值μ和标准差σ两个数字特征。μ越大,表示曲线离纵轴越远;σ越

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扁而平;反之,则数据越集中,曲线高而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呈钟形,并以x =μ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峰点横座标为平均值μ,峰点两侧μ±σ处各有一个反弯点,且曲线以x 轴为渐近线。

3.6 P(x >x 0)=1-P(x ≤x 0)=1-?∞-0)(x

dx x f 。 3.7 保证结构可靠的概率称为保证率,如95%、97.73%。结构的可靠度就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结构的

可靠指标β=μz /σz ,它和失效概率一样可作为衡量结构可靠度的一个指标。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定义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在设计工作寿命内,在正常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3.8 设R 表示结构构件抗力,S 表示荷载效应,Z =R -S 就是结构的功能函数。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

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就是该功能的极限状态。Z >0表示结构处于可靠状态;Z <0表示结构处于失效(破坏)状态;Z =0表示结构达到极限状态。

3.9 Z =R -S <0(即构件失效)出现的概率即为失效概率p f ,可靠概率p s =1-p f ,目标可靠指标就是使结构在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不低于某一允许的水平时的可靠指标。可靠指标β与失效概率p f 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来衡量结构可靠度。可靠指标β可按公式β=μz /σz =(μR -μS )/2S

2R σσ+确定。我国“规范”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一种近似方法,因为其中用

到的概率统计特征值只有平均值和均方差,并非实际的概率分布,并且在分离导出分项系数时还作了一些假定,运算中采用了一些近似的处理方法,因而计算结果是近似的,所以只能称为近似概率设计法。

3.10 我国“规范”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如下:

1)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其表达式一般形式为:

...),,(...),/,/()(k C S k C Ck S Sk 2ik Ci Q i Q i 1k Q 1Q 1k G G 0a f f R a f f R Q C Q C G C n

i =≤++∑=γγψγγγγ

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其表达式一般形式为:

...),,(...),/,/()(k C S k C Ck S Sk 1ik Ci Q i Q i k G G 0a f f R a f f R Q C G C n

i =≤+∑=γγψγγγ

式中,0γ——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与安全等级对应,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

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

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G k ——永久荷载标准值;

Q 1k ——最大的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Q ik ——其余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G γ、Q1γ、Qi γ——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

制的组合一般G γ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一般G γ取1.35,当永久荷载效应对

结构有利时,取G γ=1.0;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Q1γ、Qi γ一般取1.4;

C G 、C Q1、C Qi ——分别为永久荷载、第一种可变荷载、其他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系数,即由荷载求出荷载效

应(如荷载引出的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等)须乘的系数;

Ci ψ——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不等式右侧为结构承载力,用承载力函数R (…)表示,表明其为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标准值(f Ck 、f Sk )、分项系数(C γ、S γ)、几何尺寸标准值(a k )以及其他参数的函数。式中可靠指标体现在了承载力分项系数C γ、S γ及荷载分项系数G γ、Q γ中。

3.11 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它是根据大量荷载统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具有一定保证

率的统计特征值,这样确定的荷载是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荷载值,称为荷载标准值。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得乘积称为荷载的频遇值,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得乘积称为荷载的准永久值。考虑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变荷载同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引入荷载组合值系数对基本标准值进行折减,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得乘积即为荷载的组合值。因为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常须区分荷载的短期作用(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荷载的长期作用(准永久组合)下构件的变形大小和裂缝宽度计算,所以,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按不同的设计目的,区分荷载的标准组合和荷载的准永久组合。按荷载的标准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 取为永久荷载及第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与其他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 取为永久荷载的标准值与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之和。

3.12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取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减1.645倍的标准差。混凝

土材料强度分项系数是根据轴心受压构件按照目标可靠指标经过可靠度分析而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的分项系数C γ规定取为1.4。混凝土强度标准值除以混凝土强度的分项系数,即得到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3.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取国家冶金局标准规定的钢筋废品限值作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钢筋强度标

准值除以钢筋强度的分项系数即得到钢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的材料强度标准值是取其强度平均值减

1.645倍的标准差所得,其强度设计值则是取强度标准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钢筋的材料强度标准值是取其强度平均值减2倍的标准差所得,其强度设计值则是取强度标准值除以钢筋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思 考 题

4.1 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cu ε的取值如下:当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cu ε的取值随混凝土强度

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即cu ε=0.0033-0.5(f cu,k -50)×10-5,且当计算的cu ε值大于0.0033时,取为0.0033;当正截面处于轴心均匀受压时,cu ε取为0.002。

4.2 所谓“界限破坏”,是指正截面上的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也

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的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c ε=cu ε=0.0033-0.5(f cu,k -50)×10-5,受拉钢筋的应变s ε=y ε=f y /E s 。

4.3 因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第Ⅰ阶段末(即Ⅰa 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第Ⅱ阶段

可作为使用荷载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第Ⅲ阶段末(即Ⅲa 阶段)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所以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力状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正是根据Ⅲa 阶段的应力状态列出的。

4.4 当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满足b min ρρρ≤≤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当min ρρ<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当

b ρρ>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与这三种破坏形态相对应的梁分别称为适筋梁、少筋梁和超筋梁。由于少筋梁在满足承载力需要时的截面尺寸过大,造成不经济,且它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由于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使得配置过多的受拉钢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的浪费,且它是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4.5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A s 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bh 0的比值,称为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简称配

筋率,用ρ表示。从理论上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与截面尺寸)而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的梁将发生不同的破坏形态,显然破坏形态不同的梁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也不同,通常是超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大,适筋梁次之,少筋梁最小,但超筋梁与少筋梁的破坏均属于脆性破坏类型,不允许采用,而适筋梁具有较好的延性,提倡使用。另外,对于适筋梁,纵向受拉钢筋的

配筋率ρ越大,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将越大,则由M =20c 1s bh f αα可知,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也越大,即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越大。

4.6 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最大值M u,max =)

5.01(b b 20c 1ξξα-bh f ,由此式分析可知,M u,max 与

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及梁截面尺寸有关。

4.7 在双筋梁计算中,纵向受压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采用其屈服强度'y f ,但其先决条件是:'s 2a x ≥或

's

0a h z -≤,即要求受压钢筋位置不低于矩形受压应力图形的重心。 4.8 双筋截面梁只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弯矩很大,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所得的ξ又大于b ξ,而梁截面尺

寸受到限制,混凝土强度等级又不能提高时;2)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时。应用双筋梁的基本计算公式时,必须满足x ≤b ξh 0和 x ≥2's a 这两个适用条件,第一个适用条件是为了防止

梁发生脆性破坏;第二个适用条件是为了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x ≥2's a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y f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

)()2/('s 0's 'y 0c 1u a h A f x h bx f M -+-=α计算;x <2's a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不能达到其屈

服强度'y f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s 0s y u a h A f M -=计算。

4.9 T 形截面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中和轴在翼缘内,即x ≤'f h ,这种类型的T 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

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f b ×h 的单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第二种类型为中和轴在梁肋内,即x >'f h ,这种类型的T 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b ×h ,'s a ='f h /2,'s A =A s1(A s1满足公式'f 'f c 1s1y )(h b b f A f -=α)的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

4.10 在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及小于C50的构件,1α值取为1.0;对于混凝土

强度等级等于及大于C80的构件,1α值取为0.94;而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C80之间的构件,1α值由直线内插法确定,其余的计算均相同。

第5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5.1 ①集中力到临近支座的距离a 称为剪跨,剪跨a 与梁截面有效高度h 0的比值,称为计算剪跨比,用λ表示,即λ=a /h 0。但从广义上来讲,剪跨比λ反映了截面上所受弯矩与剪力的相对比值,因此称λ=M /Vh 0为广义剪跨比,当梁承受集中荷载时,广义剪跨比λ=M /Vh 0=a /h 0;当梁承受均匀荷载时,广义剪跨比λ可表达为跨高比l /h 0的函数。

②剪跨比λ的大小对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无腹筋梁,通常当λ<1时发生斜压破坏;当1<λ<3时常发生剪压破坏;当λ>3时常发生斜拉破坏。对于有腹筋梁,剪跨比λ的大小及箍筋配置数量的多少均对斜截面破坏形态有重要影响,从而使得有腹筋梁的受剪破坏形态与无腹筋梁一样,也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

5.2 钢筋混凝土梁在其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剪弯区段内,将发生斜裂缝。在剪弯区段内,由于截面上同时作用有弯矩M 和剪力V ,在梁的下部剪拉区,因弯矩产生的拉应力和因剪力产生的剪应力形成了斜向的主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时,则开裂,并逐渐形成与主拉应力相垂直的斜向裂缝。

5.3 斜裂缝主要有两种类型:腹剪斜裂缝和弯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是沿主压应力迹线产生于梁腹部的斜裂缝,这种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枣核形,常见于薄腹梁中。而在剪弯区段截面的下边缘,由较短的垂直裂缝延伸并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发展的斜裂缝,称为剪弯斜裂缝,这种裂缝上细下宽,是最常见的。 5.4 梁斜截面受剪破坏主要有三种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斜压破坏的特征是,混凝土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破坏是突然发生的。剪压破坏的特征通常是,在剪弯区段的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斜裂缝,而后又产生一条贯穿的较宽的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的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斜拉破坏的特征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很接近,破坏过程

急骤,破坏前梁变形亦小,具有很明显的脆性。 5.5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力学模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带拉杆的梳形拱模型,适用于无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梁的下部看成是被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分割成一个个具有自由端的梳状齿,梁的上部与纵向受拉钢筋则形成带有拉杆的变截面两铰拱。第二种是拱形桁架模型,适用于有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开裂后的有腹筋梁看作为拱形桁架,其中拱体是上弦杆,裂缝间的齿块是受压的斜腹杆,箍筋则是受拉腹杆。第三种是桁架模型,也适用于有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有斜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比拟为一个铰接桁架,压区混凝土为上弦杆,受拉纵筋为下弦杆,腹筋为竖向拉杆,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则为斜压杆。后两种力学模型与第一种力学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1)考虑了箍筋的受拉作用;2)考虑了斜裂缝间混凝土的受压作用。 5.6

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1)剪跨比;2)混凝土强度;3)箍筋配箍率;4)纵筋配筋率;5)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6)截面尺寸和形状。 5.7

梁的斜压和斜拉破坏在工程设计时都应设法避免。为避免发生斜压破坏,设计时,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多,也就是必须对构件的截面尺寸加以验算,控制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为避免发生斜拉破坏,设计时,对有腹筋梁,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少,即箍筋的配箍率必须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配箍率;对无腹筋板,则必须用专门公式加以验算。 5.8 (1) 在均匀荷载作用下(即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但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

小于总剪力值的75%的情况),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简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s sb y 0sv yv 0t sb cs u sin 8.025.17.0αA f h s

A f bh f V V V +??+=+= 式中 V cs ——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 cs =V c +V s ;

V sb ——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v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 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各肢箍筋的全部截面面积,A sv =n ?A sv1,其中n 为在同一截面内的箍

筋肢数,A 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A sb ——与斜裂缝相交的配置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钢筋截面面积;

s α——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

b ——矩形截面的宽度,T 形或I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 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2)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即包括作用有各种荷载,且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的独立简支梁的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s sb y 0sv yv 0t sb cs u sin 8.00.10.175.1αλA f h s

A f bh f V V V +??++=+= 式中 λ——计算剪跨比,可取λ=a /h 0,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当λ<

1.5时,取λ=1.5;当λ>3时,取λ=3。

5.9 连续梁与简支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支座截面附近有负弯矩,在梁的剪跨段中有反弯点,因此连续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受弯矩比+-=ΦM M /的影响很大。对于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在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由于剪跨段内存在有正负两向弯矩,因而会出现两条临界斜裂缝。并且在沿纵筋水平位置混凝土上会出

现一些断断续续的粘结裂缝。临近破坏时,上下粘结裂缝分别穿过反弯点向压区延伸,使原先受压纵筋变成受拉,造成在两条临界斜裂缝之间的纵筋都处于受拉状态,梁截面只剩中间部分承受压力和剪力,这就相应提高了截面的压应力和剪应力,降低了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因而,与相同广义剪跨比的简支梁相比,其受剪能力要低。对于受均布荷载的连续梁,当弯矩比Φ<1.0时,临界斜裂缝将出现于跨中正弯矩区段内,连续梁的抗剪能力随Φ的加大而提高;当Φ>1.0时,临界斜裂缝的位置将移到跨中负弯矩区内,连续梁的抗剪能力随Φ的加大而降低。另外,由于梁顶的均布荷载对混凝土保护层起着侧向约束作用,因而,负弯矩区段内不会有严重的粘结裂缝,即使在正弯矩区段内存在有粘结破坏,但也不严重。试验表明,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不低于相同条件下的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由于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与相同条件下的简支梁相比,仅在受集中荷载时偏低于简支梁,而在受均布荷载时承载力是相当的。不过,在集中荷载时,连续梁与简支梁的这种对比,用的是广义剪跨比,如果改用计算剪跨比来对比,由于连续梁的计算剪跨比大于广义剪跨比,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将反而略高于同跨度的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据此,为了简化计算,连续梁可以采用于简支梁相同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但式中的λ应为计算剪跨比,而使用条件及其他的截面限制条件和最小配箍率等均与简支梁相同。

5.10计算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选取以下计算截面:1)支座边缘处斜截面;2)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斜截面;

3)箍筋数量和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4)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斜截面。

5.11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对梁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所绘制的图形,称为材料抵抗

弯矩图M R。以确定纵筋的弯起点来绘制M R图为例,首先绘制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M图和矩形M R图,将每根纵筋所能抵抗的弯矩M Ri用水平线示于M R图上,并将用于弯起的纵筋画在M R图的外侧,然后,确定每根纵筋的M Ri水平线与M图的交点,找到用于弯起的纵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则纵筋的弯起点应在该纵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0处,且必须同时满足在其不需要截面的外侧。

该弯起纵筋与梁截面高度中心线的交点及其弯起点分别垂直对应于M R图中的两点,用斜直线连接这两点,这样绘制而成的M R图,能完全包住M图,这样既能保证梁的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不致于破坏,又能将部分纵筋弯起,利用其受剪,达到经济的效果。同理,也可以利用M R图来确定纵筋的截断点。因此,绘制材料抵抗弯矩图M R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梁内每根纵向受力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从而确定它们的弯起点和截断点。

5.12为了保证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纵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1)纵

筋的弯起点应在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0处,弯终点到支座边或到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应大于箍筋的最大间距。2)钢筋混凝土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拉钢筋伸入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 as应符合以下条件:当V≤0.7f t bh0时,l as≥5d;当V>0.7f t bh0时,带肋钢筋l as≥12d,光面钢筋l as≥15d,d为锚固钢筋直径。如l as不能符合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附加锚固措施来加强纵向钢筋的端部。3)梁支座截面负弯矩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在截断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当V≤0.7f t bh0时,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1.2l a;当V>0.7f t bh0时,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

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h0;当按上述规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1.3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1.7h0。4)箍筋的间距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其最大间距应满足《规范》规定要求。箍筋的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15d,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梁中绑扎骨架内纵向钢筋为非焊接搭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受拉时,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受压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搭接箍筋中的最小直径。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纵向箍筋直径的5倍。

第6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6.1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短柱的破坏形态是随着荷载的增加,柱中开始出现微细裂缝,在临近破坏荷载时,柱

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筋发生压屈,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碎,柱子即告破坏。而长柱破坏时,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随后混凝土被压碎,纵筋被压屈向外凸出;凸侧混凝土出现垂直于纵轴方向的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稳定系数?来表示长柱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即?=s l N N u

u /,l N u 和s N u 分别为长柱和短柱的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及数理统计可得?的经验计算公式:当l 0/b =8~34时,?=1.177-0.021l 0/b ;当l 0/b =35~50时,?=0.87-0.012l 0/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长细比l 0/b 较大的构件,考虑到荷载初始偏心和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较大,?的取值比按经验公式所得到的?值还要降低一些,以保证安全。对于长细比l 0/b 小于20的构件,考虑到过去使用经验,?的取值略微抬高一些,以使计算用钢量不致增加过多。

6.2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9.0's 'y c u A f A f N +=? (1)

轴心受压螺旋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2(9.0's 'y sso y cor c u A f A f A f N ++=α (2)

公式(2)中考虑了螺旋箍筋对柱的受压承载力的有利影响,并引入螺旋箍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α。在应用公式(2)计算螺旋箍筋柱的受压承载力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按式(2)计算所得的构件承载力不应比按式(1)算得的大50%;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考虑螺旋箍筋的影响而按式(1)计算构件的承载力:a.当l 0/d >12时;b.当按式(2)算得的受压承载力小于按式(1)算得的受压承载力时;c.当螺旋箍筋的换算截面面积A sso 小于纵筋全部截面面积的25%时。

6.3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有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情况。受拉破坏形态又称大偏心受压破

坏,它发生于轴向力N 的相对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得不太多时。随着荷载的增加,首先在受拉区产生横向裂缝;荷载再增加,拉区的裂缝随之不断地开裂,在破坏前主裂缝逐渐明显,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进入流幅阶段,受拉变形的发展大于受压变形,中和轴上升,使混凝土压区高度迅速减小,最后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值,出现纵向裂缝而混凝土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破坏时压区的纵筋也能达到受压屈服强度,这种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导致压区混凝土压碎。受压破坏形态又称小偏心受压破坏,截面破坏是从受压区开始的,发生于轴向压力的相对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虽然较大,但配置了较多的受拉钢筋的情况,此时构件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分受压。破坏时,受压应力较大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达到极限应变值,同侧受压钢筋的应力也达到抗压屈服强度,而远测钢筋可能受拉可能受压,但都达不到屈服。破坏时无明显预兆,压碎区段较大,混凝土强度越高,破坏越带突然性,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混凝土先被压碎,远测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都不屈服。偏心受压构件按受力情况可分为单向偏心受压构件和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按破坏形态可分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小偏心受压构件;按长细比可分为短柱、长柱和细长柱。

6.4 偏心受压长柱的正截面受压破坏有两种形态,当柱长细比很大时,构件的破坏不是由于材料引起的,而

是由于构件纵向弯曲失去平衡引起的,称为“失稳破坏”,它不同于短柱所发生的“材料破坏”;当柱长细比在一定范围内时,虽然在承受偏心受压荷载后,偏心距由e i 增加到e i +f ,使柱的承载能力比同样截面的短柱减小,但就其破坏本质来讲,与短柱破坏相同,均属于“材料破坏”,即为截面材料强度耗尽的破坏。轴心受压长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N 与其纵向弯曲后产生的侧向最大挠度值f 的乘积就是偏心

受压长柱由纵向弯曲引起的最大的二阶弯矩,简称二阶弯矩。

6.5 偏心受压构件的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推导如下:首先,对于两端铰接柱的侧向挠度曲线可近似假定符合

正弦曲线,由此推得侧向挠度y 与截面曲率φ的关系式。接着,由平截面假定可得曲率的计算式,将界限破坏时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值打入此式即为界限破坏时的曲率。然后,将界限破坏时的曲率代入侧向挠度公式中得到界限破坏时柱中点的最大侧向挠度值f 。最后,引进两个截面曲率的修正系数1ζ和2ζ,以考虑偏心距和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修正,依据关系式:η=1+f /e i ,将界限破坏时的最大侧向挠度f 及1ζ和2ζ代入,并取h =1.1h 0,即推得η的计算公式如下:

21200)(14001

1ζζηh

l h e i += 6.6 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破坏形态即称为“界限破坏”,其主要特征是:受拉纵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

的同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了极限压应变。相应于界限破坏形态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设为b ξ,则当ξ≤b ξ时属大偏心受压破坏形态,当ξ>b ξ时属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

6.7 大偏心受压破坏的截面等效计算图形如图10所示。则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压承载力计

算公式如下:

s y s y c u A f A f bx f N -+=''1α

)()2/('0''01s s y c u a h A f x h bx f e N -+-=α 式中 N u ——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1α——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

e ——轴向力作用点至受拉钢筋A s 合力点

之间的距离;e =ηe i +h /2-a s ,e i =e 0+e a η——偏心距增大系数,21200)(14001

1ζζηh

l h e i += e i ——初始偏心距;

e a ——附加偏心距,取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30和20mm 中的较大值;

x ——受压区计算高度。

适用条件为:1)x ≤x b ;2)x ≥2's a 。式中x b 为界限破坏时的受压区 计算高度,x b =b ξh 0。

6.8 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截面等效计算图形如图11所示。

图11

则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N u f y ‘A s ‘ f y A s α1f c bx

α1f c x e 图10

N u

N u e ‘ e

α1f c α1f c bx σs A s

e ‘ e α1

f c f y ‘A s ‘

f y ‘A s ‘ α1f c bx

σs A s x

s s 's 'y c 1u A A f bx f N σα-+=

)()2/('s 0's 'y 0c 1u a h A f x h bx f e N -+-=α

或 )()2/('s 0s s 's c 1'u a h A a x bx f e N -+-=σα

式中 x ——受压区混计算高度,当x >h ,在计算时,取x =h ;

s σ——钢筋A s 的应力值,可近似取:y 1

b 1s f βξβξσ--=,要求满足:y s 'y f f ≤≤-σ; ξ、b ξ——分别为相对受压区计算高度和界限相对受压区计算高度;

e 、'e ——分别为轴向力作用点至受拉钢筋A s 合力点和受压钢筋's A 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s i 2/a h e e -+=η,'s i '2/a e h e --=η

另外,为了避免发生“反向破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于小偏心受压构件除按以上公式计算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2()(2s '0s 'y '0c 1a 0's u a h A f h h bh f e e a h N -+-≤??

????---α 式中 '0h ——钢筋's A 合力点至离纵向力较远一侧边缘的距离,即'0h =h -a s 。

6.9 (1)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

类型一 已知:b ×h , f c ,f y ,'y f ,l 0/h ,N ,M ,求A s 及's A 。

1) 计算e i 和η

2) 初步判别构件的偏心类型

当0i 3.0h e >η时,先按大偏心受压情况计算;

当0i 3.0h e ≤η时,先按小偏心受压情况计算。

3) 求A s 及's A

① 若属于大偏心受压情况,则取0b h x ξ=代入大偏压基本公式得:

)()5.01('s 0'y b b 20c 1'

s

a h f bh f Ne A ---=ξξα?002.0'min bh bh =≥ρ 若bh A 002.0's <,则取bh A 002.0's =,然后按's A 已知的情况重新计算。

's y 'y y b 0c 1s A f f f N

bh f A +-=ξα?002.0min bh bh =≥ρ

若bh A 002.0s <,则取bh A 002.0s =。

按轴心受压构件公式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即验算:

?)]([9.0's s 'y c u N A A f bh f N ≥++=?,若N N

或材料强度)。

② 若属于小偏心受压情况,则按如下实用方法计算:

令bh bh A 002.0min s ==ρ,由小偏压基本公式:

)()2/('s 0s s 's c 1'a h A a x bx f Ne -+-=σα和y 1b 1s f βξβξσ--=

联立求解得ξ。

a . 若

b ξξ≤,则按大偏心受压情况计算,转至①。

b . 若b 1b 2ξβξξ-<<,则由小偏压基本公式(2)求得's A 。

c . 若0b 1/2h h <≤-ξξβ,则取'y s f -=σ,b ξβξ-=12,由小偏压基本公式联立求解

A s 和's A 。

d . 若0/h h ≥ξ,则取'y s f -=σ,h x =,由小偏压基本公式联立求解A s 和's A 。

对于c 、d 两种情况,均应再复核反向破坏的承载力,即A s 必须满足下式:

)

()5.0()](5.0[s '0'y '0c a 0's s a h f h h bh f e e a h N A ------= 最后,A s 取按c 、d 计算所得的值与按上式计算所得的值中的较大值。

e .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

(以上所有计算求得的A s 和's A 均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类型二 已知:b ×h , f c ,f y ,'

y f ,l 0/h ,N ,M ,'s A ,求A s 。

1) 初步判别大、小偏压(求i e η);

2) 用大、小偏压基本公式的第二式求算x 值;

3) 若0b 's 2h x a ξ≤≤,属于大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1)得: 's y 'y y c 1s A f f f N bx f A +-=

α?002.0bh ≥

4) 若's 2a x <,取's 2a x =,则对受压钢筋's A 合力点取矩,得:

)

()2/('s 0y 's i s a h f a h e N A -+-=η?002.0bh ≥ 再按不考虑's A 的情况(即's A =0)利用大偏压基本公式计算A s 值,与按上式求得的A s 值比较,取其中较小值配筋。

5) 若0b h x ξ>,属于小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1)得:

s

's 'y c 1s σαA f N bx f A +-=?002.0bh ≥ 其中 y 1

b 1s f βξβξσ--=(y s 'y f f ≤≤-σ),且当x ≥h 时取x =h 计算。 复核反向破坏的承载力,A s 必须满足下式:

)()5.0()](5.0[s '0'y '0c a 0's s a h f h h bh f e e a h N A ------= A s 取按上两式计算所得的较大值。

除此之外,也可加大构件截面尺寸,或按's A 未知的情况来重新计算,使其满足0b h x ξ<的条件。

6) 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

(2)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复核:

类型三 已知:b ×h , f c ,f y ,'

y f ,l 0/h ,A s ,'s A ,e 0,求N u 。

1) 暂取11=ζ,求出i e η;

2) 先按大偏心受压破坏的计算简图对N 作用点取矩试求x 值,即: )2

()2()22('s i 's 'y s i s y i c 1a h e A f a h e A f x h e bx f +---+=+-

ηηηα 求x ; 3) 若0b 's 2h x a ξ≤≤,属于大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1)得:

s y 's 'y c 1u A f A f bx f N -+=α

4)若's 2a x <,取's 2a x =,则对受压钢筋's A 合力点取矩,得:

)2/()('s i 's 0s y u a h e a h A f N +--=

η

5)若0b h x ξ>,属于小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1)得:

s s 's 'y c 1u A A f bx f N σα-+=

其中 y 1

b 1s f βξβξσ--=('y s 'y f f ≤≤-σ)且当x ≥h 时取x =h 计算。 验算反向破坏时的承载力: )(5.0)()5.0(a 0's s '0s 'y '0

c u e e a h a h A f h h bh f N ----+-=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求得N u 。小偏压的N u 取以上三个N u 中的最小值。

6)重算u

c 15.0N A f =

ζ,若与暂取的1ζ相符,则N u 即为所求;若不相符,转到1)中,以新的1ζ再次循环。

类型四 已知:b ×h , f c ,f y ,'y f ,l 0/h ,A s ,'s A ,N ,求M u 。

法1:

1) 先求出界限破坏状态下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 b ,即: s y 's 'y 0b c 1b A f A f h b f N -+=ξα

2) 若b N N ≤,属于大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联立求解得x ,e ,再求出e 0,则M u =N e 0;

3) 若b N N >,属于小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联立求解得x ,e ,再求出e 0,则M u =N e 0;

4)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

法2:

1) 先用大偏压基本公式(1)试求x 值,即:

b f A f A f N x

c 1s

y 's 'y α+-=

2) 若0b 's 2h x a ξ≤≤,属于大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2)求得e ,再求出e 0,则M u =N e 0;

3) 若's 2a x <,取's 2a x =,则:

s 's 0s y i 2

)

(a h N a h A f e -+-=η 再求出e 0,则M u =N e 0;

4) 若0b h x ξ>,属于小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联立求解得x ,e (其中,当x ≥h 时取x =h 计算),再

求出e 0,则M u =N e 0。

5)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

6.10 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界限破坏时的轴力0b c 1b h b f N ξα=,当b N N ≤时,为大偏心受压;

当b N N >时,为小偏心受压。

6.11 (1)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

类型五 已知:b ×h , f c ,f y ='y f ,l 0/h ,N ,M ,求A s ('s A )。

1) 初步判别大、小偏压(求i e η);

2) 用对称配筋的大偏压基本公式(1)试求x 值,即b f N x c 1/α=;

3) 若0b 's 2h x a ξ≤≤,属于大偏压,则由其基本公式(2)求得:

)

()5.0('s 0'y 0c 1's a h f x h bx f Ne A A s ---==α?002.0bh ≥ 4) 若's 2a x <,取's 2a x =,则对受压钢筋's A 合力点取矩,得:

)()2/('s 0y 's i '

s

s a h f a h e N A A -+-==η?002.0bh ≥ 5) 若0b h x ξ>,属于小偏压,则采用近似公式法进行简化计算,即:

b 0c 1's 0b 120c 10c 1b )

)((43.0ξαξβααξξ++----=bh f a h bh f Ne bh f N 于是求得:

)()5.01('s 0'y 20c 1'

s a h f bh f Ne A A s

---==ξξα?002.0bh ≥ 6) 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的承载力。

(2)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复核:

步骤同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复核“类型三”和“类型四”,但此时取A s ='s A ,f y ='

y f 。

6.1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 u —M u 的相关曲线是指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 u 与正截

面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 之间的关系曲线。整个曲线分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个曲线段,其特点是:1)M u =0时,N u 最大;N u =0时,M u 不是最大;界限破坏时,M u 最大。2)小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的增大而减小;大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形状

和尺寸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N u 是相同的(因为N u =b c 1bx f α),因此各条N u —M u 曲线的界限破坏点在同一水平处。应用N u —M u 相关曲线,可以对一些特定的截面尺寸、特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特定的钢筋类别的偏心受压构件,通过计算机预先绘制出一系列图表,设计时可直接查表求得所需的配筋面积,以简化计算,节省大量的计算工作。

6.13 从理论上分析,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m j n

i i i j j A A N 11s s c c u σσ

∑∑==+=m j n i i i i j j j x A x A M 1

1s s s c c c uy σσ

∑∑==+=m j n i i i i j j j y A y A M 11

s s s c c c ux σσ

由于利用上述公式进行双向偏心受压计算的过程非常繁琐,各国规范都采用近似方法来计算。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截面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对称轴的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采用的近似方法是应用弹性阶段应力叠加的方法推导求得。设计时,现拟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钢筋布置方案,然后按下列公式复核所能承受的轴向承载力设计值N u :

u0

uy ux 1111N N N N u -+= 式中 N u0——构件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此时考虑全部纵筋,但不考虑稳定系数;

N ux 、N uy ——分别为轴向力作用于x 轴、y 轴,考虑相应的计算偏心距及偏心距增大系数后,按全部纵

筋计算的偏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6.14 对承受轴压力和横向力作用的矩形、T 形和I 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N h s

A f bh f V 07.00.10.175.10sv yv 0t u +++=λ 式中 λ——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对各类结构的框架柱,取0/Vh M =λ;当框架结构中

柱的反弯点在层高范围内时,可取0n 2/h H =λ(H n 为柱的净高);当λ<1时,取λ=1;

当λ>3时,取λ=3;此处,M 为计算截面上与剪力设计值V 相应的弯矩设计值,H n 为

柱净高。对其他偏心受压构件,当承受均布荷载时,取λ=1.5;当承受集中荷载时(包括

作用有多种荷载、且集中荷载对支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的75%以上的

情况),取λ=a /h 0;当λ<1.5时,取λ=1.5;当λ>3时,取λ=3;此处。a 为集中

荷载至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N ——与剪力设计值V 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当V >0.3f c A 时,取V =0.3f c A ;A 为构件的截面

面积。

若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时

N bh f V 07.00

.175.10t ++≤λ 则可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需根据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第7章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7.1 当轴心受拉杆件的受拉钢筋强度不同时,其正截面的受拉承载力N u 等于各根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与其

截面面积的乘积之和。

7.2 偏心受拉构件按纵向拉力N 的位置不同,分为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两种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

钢筋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外时,属于大偏心受拉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内时,属于小偏心受拉情况。

7.3 小偏心受拉构件在临破坏前,一般情况是截面全部裂通,拉力完全由钢筋承担。计算时,可假定构件破

坏时钢筋A s 及's A 的应力都达到屈服强度,根据内外力分别对钢筋A s 及's A 的合力点取矩的平衡条件,即得到小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依次公式即可计算出所需的钢筋A s 及's A 的截面面积。

7.4 由于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受力情况与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力情况非常接近(除了大偏心受拉构件截

面上作用的是一个偏心拉力N ,而受弯构件截面上作用的是一个弯矩M 之外),二者的破坏特征相类似,且大偏心受拉构件在界限破坏时也是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 y 的同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cu ε,与受弯构件的界限破坏情形完全相同。因此,大偏心受拉构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也可按受弯构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公式:

cu s y 1b 1εβξ?+

=

E f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和

cu s y cu 1

b 002

.01εεβξ?++=E f (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来计算,故大偏心受拉构件的x b 取与受弯构件相同。

7.5 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 u 等于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 cs 扣掉轴向拉力的不利作用,而偏

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V u 等于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 cs 加上轴向压力的有利作用。这是因为轴向拉力的存在有时会使斜裂缝贯穿全截面,导致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无轴向拉力时要降低一些。而轴向压力的存在则能推迟垂直裂缝的出现,并使裂缝宽度减小,从而使得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无轴向压力时要高一些,但有一定限度,当轴压比N /f c bh =0.3~0.5时,再增加轴向压力就将转变为带有斜裂缝的小偏心受压的破坏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达到最大值,因此,在计算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注意当轴向压力N >0.3f c A 时,取N =0.3f c A ,A 为构件的截面面积。

第8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8.1 (1)实用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扭曲承载力计算,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

采用了不同的计算公式,步骤如下:

1) 对h w /b ≤6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其受扭承载力T u 的计算公式为:

s A A f W f T cor

st1yv t t u 2.135.0ζ+= (1)

cor st1yv st y u A f s

A f l ??=ζ (2)

式中 ζ——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ξ的限制条件为0.3≤ζ≤1.7,

当ζ>1.7时,按ζ=1.7计算。

2)对h w /t w ≤6的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其受扭承载力T u 的计算公式为:

s A A f W f T cor st1yv t t n u 2.135.0ζ

α+= (3) 式中 n α——箱形截面壁厚影响系数,n α=(0.25t w /b h ),当n α>1时,取n α=1。

3)对T 形和I 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可将其截面划分为几个矩形截面进行配筋计算,矩形截面划分的原则是首先满足腹板截面的完整性,然后再划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的面积。划分的各矩形截面所承担的扭矩值,按各矩形截面的受扭塑性抵抗矩与截面总的受扭塑性抵抗矩的比值筋分配的原则确定,并分别按式(1)计算受扭钢筋。注意:为了避免发生少筋破坏,受扭构件的配筋应有最小配筋量的要求;为了避免发生超筋破坏,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规范》规定。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构件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类似于纯扭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亦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步骤如下:

1) 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

a. 对一般剪扭构件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25.1)5.1(7.0h s

A f bh f V +-=β (4) 受扭承载力: s A A f W f V cor st1yv t t t u 2.135.0ζ

β+= (5) 式中 t β为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拉承载力降低系数,一般剪扭构件的t β值按下式计算:

t β=0

t 5.015.1Tbh VW + (6) b.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独立的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5.1(175.1h s

A f bh f V +-+=βλ (7) 受扭承载力:

同式(5)。

式中 t β应改为按下式计算:

t β=0t )1(2.015

.1Tbh VW ++λ (8)

按式(6)及式(8)计算得出的t β值,若小于0.5,取t β=0.5;若大于1.0,取t β=1.0。

2) 对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

a .对一般剪扭构件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25.1)5.1(7.0h s

A f bh f V +-=β 受拉承载力: s A A f W f V cor st1yv t t t n u 2.135.0ξ

βα+= (9) 式中 t β近似按式(6)计算。

b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独立的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5.1(175.1h s

A f bh f V +-+=βλ 受拉承载力:

同式(9)。

式中 t β近似按式(8)计算。

3) 对T 形和I 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

a. 受剪承载力,按式(4)与式(6)或按式(7)与式(8)进行计算。

b. 受扭承载力,可按纯扭构件的计算方法,将截面划分为几个矩形截面分别进行计算;腹板可按式(5)及式(6)或式(8)进行计算;受压翼缘及受拉翼缘可安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规定进行计算。

8.2 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ζ表示受扭构件中所配置的受扭纵筋沿截面核心周长单位长度上的拉力

与受扭箍筋沿构件纵向单位长度上的拉力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cor st1yv st y u A f s A f l ??=

ζ

控制好ζ的值就可以使受扭构件中的纵筋和箍筋在构件破坏时均能达到屈服强度,从而避免发生部分超筋破坏。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ζ的限制条件为:0.6≤ζ≤1.7,且当ζ>1.7时,按ζ=1.7进行计算。

8.3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适筋破坏是在扭矩的作用下,纵筋和箍筋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混凝土被压碎而

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部分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与箍筋不匹配,两者配筋率相差较大时,当纵筋配筋率比箍筋配筋率小得多时,则破坏时仅纵筋屈服,而箍筋不屈服;反之,则箍筋屈服,纵筋不屈服,这种破坏亦具有一定是延性,但较适筋受扭构件破坏时的截面延性小;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都过高时,破坏时纵筋和箍筋都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而混凝土先行压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少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和箍筋配置均过少时,此时一旦裂缝出现,构件会立即发生破坏,破坏时纵筋和箍筋不仅达到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在受扭计算中,为了避免少筋破坏,受扭构件的配筋应有最小配筋量的要求,受扭构件的最小纵筋和箍筋配筋量,可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能承受的扭矩T 不低于相同截面素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扭矩T cr 的原则确定;为了避免发生超筋破坏,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即:

当b h /w (或w w /t h )≤4时,c c t

025.08.0f W T bh V β≤+; 当b h /w (或w w /t h )=6时,

c c t 02.08.0f W T bh V β≤+ 当4<b h /w (或w w /t h )<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8.4 在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如符合0.7f t ≤t 0//W T bh V +的条件,则说明必须进行构件截面受剪扭承载

力计算,来配置钢筋。如符合t 0c c 8.0//25.0W T bh V f +≤β的条件,则说明构件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剪扭构件发生超筋破坏。

8.5 为满足受扭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规定要求,配置受扭纵筋应注意以下问题:1)受扭纵筋的最小配

筋率应取为:

y

t min

,st min ,st 6.0f f Vb T bh A l l ?==ρ, 式中当2/>Vb T 时,取Vb T /=2;2)受扭纵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梁的截面宽度;3)在截面四周必须设置受扭纵筋,其余纵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4)当支座边作用有较大扭矩时,受扭纵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累;5)在弯剪扭构件中,弯曲受拉边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不应小于按弯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受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配置受剪扭箍筋应注意以下问题:1)受剪扭箍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8f t /f yv ,即:

yv sv1sv 28.0f f bs nA t ≥=

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