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海底地形的南海海洋经向翻转数值模拟

理想海底地形的南海海洋经向翻转数值模拟

理想海底地形的南海海洋经向翻转数值模拟
理想海底地形的南海海洋经向翻转数值模拟

第49卷第5期 2004年3月论文

理想海底地形的南海海洋经向翻转数值模拟

王东晓刘雄斌王文质杜岩周伟东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E-mail: dxwang@https://www.doczj.com/doc/157566674.html,)

摘要利用一个z坐标刚盖近似海洋环流模式, 分别在吕宋-台湾以东的闭边界和开边界两种情况下,

模拟了理想海底地形(1000 m平底)南海冬季和夏季上层环流的经向翻转(meridional overturning), 目的

是为了分析黑潮入侵南海的可能影响范围及其对南海上层环流经向翻转的改变, 并比较这种影响的季

节性差异. 模式采用气候平均的海面风场驱动, 热盐强迫采用基于向Levitus气候海面温度和盐度张弛

的边界条件. 从模拟结果来看, 黑潮影响南海上层经向翻转的范围可达到10°N左右, 从而驱动南海上

层海洋形成一个不闭合的经向翻转. 在冬季(1月份), 海水从大约400 ~ 500 m深处自北向南输送, 并且

逐步上升, 在表层返回北部; 在夏季(6月份), 也有类似的情形, 海水从大约150 ~ 200 m深处自北向南

输送, 并且逐步上升, 在表层返回北部. 该经向翻转描述了南海中、上层水的运动路径, 为研究南海风

生-热盐环流动力学提供了理想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南海经向翻转风生环流数值模拟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 南海有若干个重要的通道, 如北部的吕宋海峡、台湾海峡和南部的加里曼丹海峡、巴拉望海峡等. 南海通过吕宋海峡与太平洋相连接, 吕宋海峡的海水输送对南海内区环流有重要影响[1]. 由于吕宋海峡处海流的直接观测资料很少, 对吕宋海峡海流状况的研究大多是根据水文资料采用动力计算等方法进行估计的, 不同的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关于黑潮对南海的影响, 是目前南海海洋学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争论焦点集中在: 是否有黑潮分支进入南海, 是否终年均有黑潮南海分支, 黑潮进入南海后表现如何以及黑潮入侵的动力机制等问题[2~7]. 不同研究者根据某一次或数次海洋的调查资料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针对某特定时刻或特定流型, 彼此之间会有较大差异. 对模拟而言, 其结果更是如此.

海洋环流经向热盐输送过程是海洋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低纬度海域的热量由此向极地海域输运,而中、高纬度形成的中、下层水团在热带地区上升至上层,呈现为所谓的经向翻转的结构[8], 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上层海洋的经圈环流. 本文关注的科学问题是, 南海是否也存在经圈环流?如存在, 有什么样的特征?是封闭的还是不封闭?如果存在封闭的经圈环流, 则南海的中层水(intermediate water)可能是在南海内部局地生成的. 反之, 则是通过深层海域(如吕宋海峡), 由西北太平洋输运进来的. 本文通过两组对比数值试验(即吕宋外海有黑潮与无黑潮, 也称为开边界与闭边界的试验), 模拟理想底

地形下南海上层海洋的经圈环流结构, 并定性地验

证黑潮影响南海环流的程度, 特别是对南海上层海

洋经向翻转的影响.

1模式及数值实验介绍

1.1模式简介

本文采用的是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地球物理流

体力学实验室(NOAA/GFDL)海洋环流模式(Bryan-

Cox版本)[9,10], 该模式是一种在满足静力平衡假定、Boussinesq近似条件和刚盖近似条件下, z坐标有限差

分数值模型. 这个模式以其优良的性能而在海洋学

的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球坐标下, 该模式的控制方程为:

tan

()

1

()

cos

t

u

m z z

uv

u L u fv

a

p u F

φ

κ

ρφ

+??

=?++,(1)

2

tan

()

1

()

t

v

m z z

u

v L v fu

a

p v F

φ

κ

ρ

+++

=?++,(2)

()()(),

t h z z h

T L T T A T

κ

+=+??? (3)

()()(),

t h z z h

S L S S A S

κ

+=+??? (4)

1

((cos))

cos

z

w u

a

,

v

λφ

φ

φ

=?+? (5)

论 文

第49卷 第5期 2004年3月

,g

z p ρ=? (6) (,,),T S p ρρ= (7)

其中, F u , F v 代表水平摩擦, L ( )代表平流算子, f =

2? sin φ 为科氏参数, ?是地转角速度, T 和S 分别是温

度和盐度, (u , v , w )表示纬向λ、经向φ 和垂向(z , 向上为正)速度, p 为压力, ρ 为密度, ρ 0为垂向平均密度(参考密度), g 为重力加速度, a 为平均地球半径, κ m 和κ h 分别是垂向涡粘性系数和扩散系数, A m 和A h 分别是水平涡动粘性系数和扩散系数. 1.2 模式参数选取

该模式采用的是Arakawa B 网格, 垂向采用z 坐标. 其计算域覆盖了介于0.5°~24.5°N, 100.5°~

123.5°E 之间的区域, 包括整个南海以及台湾以东和

吕宋岛以东部分海域. 水平网格间距为0.5°×0.5°, 在分辨能力的范围内, 模式区域保持了真实的海岸线形状. 在垂直方向上, 模式采用不均匀间隔的8个分层. 由于本文只讨论南海中、上层的环流状况, 并且考虑到南海在

1000 m 以深海域范围较小, 所以我们将整个南海海盆及吕宋海峡深水区中超过1000 m 的地形取为1000 m 的平底地形(如图1所示), 浅于50 m 的海区取为50 m, 以垂向分层的精度反映真实地形

图1 南海地形图(图中台湾岛和菲律宾以东3条虚线代表

开边界位置)

的特征. 模式参数选取表1.

表1 南海GFDL 海洋模式参数表

垂直黏性系数 κm = 10?4 m 2·s ?1水平黏性系数 A m = 104 m 2·s ?1

垂直扩散系数 κh = 10?4 m 2·s ?1水平扩散系数 A h = 2×102 m 2·s ?1水平分辨率

?λ = ?φ = 0.5°

速度的垂向层次深度

50, 100, 150, 250, 400, 600, 800和1000 m

1.3 实验方案

由于本文目的是研究黑潮入侵南海的范围及其对南海的影响, 尤其是对南海经向输送的影响, 所以设计了两个简单试验, 即分别在南海的闭边界和部分开边界情况下, 采用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

(COADS)[11]海面风应力驱动结果(在南海, 有研究表

明COADS 风应力资料略优于其他风应力资料[12]). 海面温度、盐度强迫采用了基于向Levitus 气候资料[13]张弛的边界条件, 张弛时间尺度分别为60天(温度)和45天(盐度), 初始条件采用Levitus 气候资料1月份的温度和盐度. 模式从静止状态下年循环的强迫场直接积分, 当模式中南海的总动能达到稳定后(本文积分5年), 根据模式输出最后一年的月平均结果计算南海上层的经向翻转. 南海海区具有典型的夏季风和冬季风, 分别在1月份和6月份达到最强盛, 表现为稳定的东南风和西北风. 我们用这两个月平均的垂向流函数代表南海上层海洋冬季和夏季的经向翻转特征.

定义垂向流函数Ψ 用于定量描述南海经向翻转:

,Vl z

λψ

?=?? (8) 其中, V 为经向速度v 的纬向平均, 即:V = ()01,,d ,l v z l λ

λ

λφλ∫

(,)l l z λλφ=为南海随纬度不同而变化的东西向海域宽度.

2 分析与讨论

2.1 闭边界模拟结果

首先, 将南海四周封闭, 使其与外界无水交换, 只考虑表面强迫, 包括COADS 风应力、参数化的热

通量和淡水通量(即张弛边界条件). 从表层(50 m)的

流场图(图2)中, 可以看出夏季南海表层在北部以气旋式环流为主, 在南部以反气旋式环流为主; 在图 3 中, 可以看出冬季南海表层以气旋式的环流为主, 符

第49卷第5期 2004年3月论文

图2 夏季(6月份)表层50 m速度分布图(单位: cm/s)

(a) 闭边界; (b) 开边界; (c) 开边界减闭边界

论 文

第49卷 第5期 2004年3月

图3 冬季(1月份)表层50 m 速度分布图(单位: cm/s)

(a) 闭边界; (b) 开边界; (c) 开边界减闭边界

合从温度和盐度观测诊断得到的结果[14]. 南海环流西向强化十分明显, 这与以往的闭边界数值模拟结

果是十分相似的[15].

流函数分布显示(图4), 南海中层水向南输送,

第49卷 第5期 2004年3月

论 文

并逐步上翻(upwelling), 然后返回北部. 为了方便起见, 将其定义为正的经向翻转; 反之, 若中层水在向南输送的过程中, 逐步下翻(downwelling), 我们定义为反的经向翻转(下同). 从图4(a), 可以发现在夏季(6月份), 假如南海封闭时, 在表面强迫作用下, 南海上层海洋的经向翻转是闭合的. 在大约300 ~ 500 m 深之间的层次上是正的经向翻转, 而在大约550 ~ 700 m 层次上是反的经向翻转, 量级大约是0.1 Sv (1 Sv = 1×106 m 3/s). 从图5(a), 可以看到在冬季(1月份)

的情形时与夏季类似, 基本上也是闭合的, 在大约200 m 到400 m 深之间的水是正的经向翻转, 量级也是

0.1 Sv. 这与南海冬季由表层水入侵温跃层的现象是相符的[16].

在闭边界条件下, 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 上层海洋的经向翻转强度都非常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局地生成的南海次表层水非常有限, 这与观测和理

图4 夏季(6月份)南海经向-垂向流函数

纵轴为深度, 横轴为纬度(

北), 图中箭头表示经向翻转. (a) 闭边界;

(b) 开边界(单位: 1011 cm 3/s, 下同)

图5 冬季(1月份)南海经向-垂向流函数

(a) 闭边界; (b) 开边界

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南海北部冬季最低海面温度

约为20℃, 理论上南海局地生成的次表层水也只能到达20°C 温度所在的层次. 这一点已经体现在上述的模拟结果中, 从一个侧面说明本文模拟结果在理想条件下是可信的.

除了南海北部(22°N 附近)冬季有一个小范围的下沉流外, 夏季和冬季南海上层海洋的经向翻转在闭边界条件下十分相似. 这说明封闭海盆的条件下南海上层海洋的经向翻转并不取决于海面风的驱动方向.

2.2 开边界模拟结果

南海通过10多个海峡和外部海洋相连, 与外海

的水交换情况复杂[6,7]. 但考虑到其中大多数海峡水深较浅, 尚不足以影响整个南海流系, 特别是对中层环流的影响, 本文人为地将除了吕宋海峡外的其他海峡视为闭边界. 吕宋海峡由于深度深, 其外侧是强

论 文

第49卷 第5期 2004年3月

大的西边界流, 因而对整个南海中层水和底层水的影响很大[2,3,17]. 所以在闭边界基础上, 仅考虑台湾以东(24°N)和吕宋以东(17°N)的边界为开边界. 开边界宽度此处取为1.5°.

本文根据黑潮的流幅和结构, 给出开边界处的水平速度垂向分布, 即理想化的分布廓线. 以吕宋以东的南边界为例, 冬季黑潮流量约为26 Sv, 夏季约为30 Sv, 主要集中在上层, 最大流速在50 ~ 100 m 处

[18]

. 所以模式中, 在该南边界的3个网格点上的冬季

流量分别取为8.5, 9.0和8.5 Sv, 垂向用近似轮廓线代替:

max (2)()1,8abs k V k V ???

=????

? k = 1 ~ 8(垂向层次),

其中, V 代表速度, 流速自上而下线性递减. 温度和盐

度在侧边界处也采用基于Levitus 气候值的张弛条件, 张弛时间尺度与海面处相同. 另外, 由于在124°E 处有纬向的水交换[19], 从17°~24°N 的侧向东边界, 采用辐射开边界条件, 即流出定常, 流入无辐散[20], 以保证模式对该处纬向环流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在南海内部, 表层(50 m)的流场状况类似于闭边界的情况. 在图2中, 夏季南海上层北部以气旋式环流为主, 南部以反气旋环流为主; 在图3中, 可以看出冬季南海上层总的环流以气旋为主.

从图4(b)不难看出, 在夏季(6月份), 由于存在通过吕宋海峡的水交换, 使得闭边界条件下产生的闭合正的经向翻转范围明显缩小, 与此同时, 一个不闭合的正的经向翻转的区域延伸到大约200 m 处, 说明有中层水从黑潮中分离出来, 进入南海. 并在大约200 m 处, 海水自北向南输送, 并不断地上升, 在大约100 m 以上又逐步返回到北部. 在300 m 以下的区域, 反的经向翻转不闭合很明显. 同样在图5(b), 冬季(1月份)正的不闭合经向翻转呈现的区域更大, 在大约500 m 处, 海水从北向南输送并逐渐地上升, 到达大约200 m 深以上, 又向北返回. 2.3 开边界与闭边界的差异

为了将黑潮入侵影响南海上层经向翻转的效应线性地分离出来, 本文用开边界的结果减去闭边界的结果所得的差值场, 来定性地度量开边界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从冬季的开边界与闭边界之差的表层速度分布中(图3), 黑潮影响南海表层最远可达到10°N 左右. 黑潮入侵主要对南海表层的水平方向影响是在越南

以东造成气旋式涡, 吕宋海峡以西的南海北部气旋式涡得到加强

, 这也体现了冬季黑潮入侵对南海北部环流的重要影响[1]. 同样, 在夏季的表层速度的差值图(图2)中可以看到, 黑潮对南海表层的水平方向的影响弱于冬季, 在越南以东形成微弱的反气旋式涡.

图6 南海经向-垂向流函数在开、闭边界条件下的差值:

开边界减闭边界

(a) 夏季; (b) 冬季

图6(a), 即夏季开边界与闭边界的差值结果来看, 黑潮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10°N, 使得正的不闭合经向翻转达到大约200 m 以上区域, 反的经向翻转伸展到大约300 m 以下的区域, 并且加剧. 图6(b), 即冬季开边界与闭边界的差值结果来看, 黑潮的影响范围也可以达到10°N 左右, 这对于大约600 m 以上的不闭合正经向翻转的贡献是显著的.

第49卷第5期 2004年3月论文

3结语

本文尝试采用GFDL海洋环流模式对南海上层海洋经向翻转现象进行数值模拟. 这个经向翻转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南海中、上层水的运动路径, 所以与南海温跃层、上层环流等一系列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模拟计算的结果显示在300 m以上南海维持一个浅的经向翻转. 从两组侧向开边界开关(turn on/off)的数值试验对比可以看出, 吕宋海峡的水交换对这个上层海洋的经向翻转有重要影响. 同时表明黑潮的入侵对南海水平环流结构有重要作用, 其影响范围最远可达10°N左右.

在1000 m平底地形条件下, 南海上层经向翻转的最主要特征是不闭合(即冷的次表层水不是局地生成, 而是通过吕宋海峡之外海输运进来), 其量级大约为0.3 Sv. 这结果暗示了中层水从西北太平洋进入南海的方式. 通过黑潮入侵南海, 大洋中层水可以达到南海中部乃至南部, 这与水团分析结果一致[2].

应该看到, 本文只考虑1000 m以上的南海上层海洋, 而南海是一个水深达4000 m的深海盆, 其1000 m下层海洋混合可能会强烈影响经向翻转. 所以本文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与此同时, 本文没有考虑台湾海峡、巴拉望海峡等通道的开边界作用, 今后也应该分析各海峡的水交换对南海的经向翻转影响程度.

致谢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0076007, 40346029)、“十五”专项(2001DIA5004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806)资助.

参考文献

1 Su J L. Circulation dynamics of the China Sea: north of 18°N. In:

Robison A R, Brink K, eds. The Sea, Vol. 11, The Global Coastal Ocea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8. 483~506

2 Wyrtki K. Scientific result of marine investig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Gulf of Thailand, 1959~1961. NAGA Reprot 2, 1961, 2: 1~195

3 李立, 伍伯瑜. 黑潮的南海流套? 台湾海峡, 1989, 8(1): 89~95

4 郭忠信, 杨天鸿, 仇德忠. 冬季南海暖流及其右侧的西南向海

流. 热带海洋, 1985, 4(1): 1~9

5 Shaw P 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intrus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J Geophys Res, 1991, 96(C1): 821~827

6 刘秦玉, 杨海军, 李薇, 等. 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 海

洋学报, 2000, 22(2): 1~8

7 方国洪, 魏泽勋, 崔秉昊, 等. 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 全

球变网格模式结果. 中国科学, D辑, 2002, 32(12): 969~977

8 McPhaden M J, Zhang D. Slowdown of the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in the upper Pacific Ocean. Nature, 2002, 415: 603~608[DOI]

9 Bryan K. A numerical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the circulation of

the world ocean. J Comp Phys, 1969, 4: 347~376

10 Cox M D. A primitive equation,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for the

ocean. GFDL Ocean Group Tech Rep 1. Princeton/ NJ: Geophys Fluids Dyn Lab, 1984. 137

11 da Silva A, Young C, Levitus S. Atlas of Surface Marine Data

1994, Vol. 1: Algorithms and Procedures. NOAA Atlas NESDIS 6.

Wash D C: U S Gov Printing Office, 1994. 83

12 谢强, 王东晓, 王卫强, 等. 南海海域海面风应力比较分析. 热

带海洋学报, 2001, 20(1): 91~100

13 Levitus S, Boyer T. World Ocean Atlas 1994, Vol. 4: Temperature.

NOAA Atlas NESDIS 4, U S Gov. Printing Office, Wash D C, 1994. 117

14 徐锡祯, 邱章, 陈惠昌. 南海水平环流概述. 见: 中国海洋湖沼

学会水文气象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137~145

15 王东晓, 周发琇, 秦曾灏. 南海上层海洋环流两层半模式的数

值模拟. Ⅰ. 闭边界海盆季节性环流. 海洋学报, 1996, 18(5): 30~40

16 王东晓, 杜岩, 施平. 冬季南海温跃层通风的证据. 科学通报,

2001, 46(9): 758~761

17 赫崇本, 管秉贤. 南海中部NE-SW向断面海水热盐结构以及海

盆冷水的来源. 海洋与湖沼, 1984, 15(5): 411~418

18 Chao S Y, Shaw P T, Wu S Y. El Ni?o mod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Prog Oceanography, 1996, 38: 51~93[DOI] 19 Nitani H. Beginning of the Kuroshio. In: Stommel H, Yoshida K,

eds. Kuroshio, Seattle.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2. 129~163

20 Orlanski I. A simpl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unbounded hyperbolic

flows, J Comput Phys, 1976, 21: 251~269

(2003-10-31收稿, 2003-12-15收修改稿)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理教案)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理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

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BBS论坛系统开题报告

BBS论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小型论坛系统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次我们所设计的课题正是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的体现,现今的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了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把事情的复杂化转为简单化。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迅速向着网络化的、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单机版应用软件正在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支持网络、支持多种数据信息(多媒体)的新一代网络版应用软件,而目前网络版软件中似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称为客户端——服务器的C/S结构应用系统,这类软件具有结构严谨,运行效率高,服务器端压力小,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局域网中。另一种,也是本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是称为浏览器——服务器的B/S结构应用系统,它的特点是在客户端直接采用了功能强大的浏览器软件作为界面,其优点在于软件开发效率高,客户端不受操作平台的限制、也不受地域的限制,网络传输量少,即适用于局域网,更适用于Internet,而且投资小、见效快,用户可以不必进行服务器方面的投资,而是去租用,甚至是免费使用ISP的服务器资源,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型单位的青睐。 现在大部分论坛都是基于B/S结构实现的。论坛也常被简称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随着中国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大幅度降价,Internet 这个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网民的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长,BBS的普及程度也直追Email。每个网站几乎都拥有自己的BBS或者BBS链接,BBS社区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全面而且非常友好的,用户在社区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不同的显示风格,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各种服务。通过论坛更加快捷的了解企业员工的信息,而建立会员服务的基础是建系论坛管理系统!通过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用户与用户间的交流、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交互,利用网络经济而又快捷地与外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时作业: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课时作业(四) [学业水平层次(A)] 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3题。 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为大陆架 B.b~d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 C.f处是大洋中脊 D.d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2.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图中岛弧主要分布在() A.b~c处B.d处 C.e处D.f处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处是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区 B.b处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C.e处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D.c~d处是目前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1.C 2.A 3.B本组题考查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图中a~b处为潮间带,b处是大陆架,c处是大陆坡,d处是海沟,e处是洋盆,f处是大洋中脊;岛弧的外缘常常伴生着海沟,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应位于图中b~c处;洋盆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读“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①所示是海底地形() A.太平洋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 5.三幅海底地形所示的大洋中,洋中脊呈“S”形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 4.C 5.A该题组主要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及特点。根据海底地形的分布特点,可知图①所示为欧洲西部大西洋海底地形,图②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海底地形,图③为亚洲东部太平洋海底地形。大西洋中脊的走向大致呈“S”形。 6.冰岛所处的海底地形是() A.岛弧B.大陆架 C.洋盆D.洋中脊 D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处,海底地形是洋中脊。 读“我国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7~8题。 7.海洋生物繁盛的海域是() A.甲、乙两地B.甲地 C.乙地D.丙地 8.图中大陆沿海地区,为减轻台风、海浪对海岸带的破坏,正在努力扩大恢复的生态工程为() A.基塘农业生态工程 B.以海堤为主的防护工程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含参考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关于海与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是海洋的主体 B.洋远离大陆,深度大 C.海的水温和盐度相对稳定 D.海有独立的海流系统 解析:洋是海洋的主体,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大,有独立的海流系统,水温和盐度相对稳定。 答案:B 2.轮廓略呈“S”形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解析:大西洋的轮廓略呈“S”形。印度洋的轮廓其北部为陆地封闭,南部向南极洲敞开。答案:B 3.平均水温最高的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解析:太平洋平均水温19.1℃,大西洋16.9℃,印度洋17.0℃。 答案:A 4.红海属于( ) A.陆间海 B.内陆海 C.边缘海 D.海湾 解析:红海位于两大陆之间,属于陆间海。 答案:A 5.渤海和黄海分别属于( ) A.陆间海、边缘海 B.边缘海、内陆海 C.内陆海、边缘海 D.陆间海、内陆海 解析:渤海属于内陆海,黄海属于边缘海。 答案:C 6.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可能发生在( ) A.洋中脊 B.海沟 C.大陆内部 D.断层上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与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 答案:B 7.若下图为“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则( ) A.b处为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裂谷 B.a、e两处中,e处海底石油资源较丰富 C.c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海底山脉 D.d处地形与我国台湾岛东海岸海底地形类型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和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 答案:D

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为大陆架,d为海沟 B.b~d海水温度垂直变化不大 C.f处往往成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D.d处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处是世界渔场主要分布区 B.a处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C.e处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D.c~d处是目前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8~9.解析:本组题考查板块构造和海底地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必须知道:海盆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大陆架上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答案:8.C 9.B 10.我国的海洋有哪些?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海? 解析: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拥有37万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岸线总长达 32 000千米。我国共有6 500多个海岛,总面积达8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拥有对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的管辖权。 (1)渤海:三面环陆,东面是渤海海峡,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至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与黄海分界,是我国的内海,面积约9.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 (2)黄海:东依朝鲜半岛,北靠辽东半岛,西连渤海和山东、苏北海岸,南以长江口、北角至朝鲜济州岛西南端的连线与东海为界,面积为41.7万平方米,平均深度44米。(3)东海:北与黄海相连,西靠江沪浙闽海岸,东为日本及我国台湾省所环抱,南以广东南澳岛至台湾岛南端连线为界,海域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70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注入东海。 (4)南海:北临广东、广西及东海,东临菲律宾,南接印尼及马来西亚,西邻越南和马来半岛。我国的“宝岛”南沙和西沙群岛位于南海。 答案:内陆海:渤海;边缘海:黄海、东海、南海。 读图,回答11~12题。 11.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 A.甲、丁两地 B.乙、丙两地 C.乙、丁两地 D.甲、丙两地 12.下列有关海洋资源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有利于晒盐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 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 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 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 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 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 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 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 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 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 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 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 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 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 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 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 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 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

BBS论坛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BBS设计与实现 BBS论坛系统 BBS Forum System

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逐渐增多。网络视频、网络聊天、博客已成为人们彼此沟通、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此外,为了方便人们在某一专业领域探讨问题和发表意见,Internet上还出现了在线论坛。在论坛上,人们可以对某一领域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即发表某一主题,随后,论坛上的其他人会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的方法。 开发BBS论坛系统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供用户交流的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的网上社区。因此,BBS论坛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发表主题,其次是其他人员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为了记录主题的发表者和主题的回复者信息,系统还需要提供用户注册和登录的功能。只有注册的用户登录后才能够发表和回复主题,浏览者(游客)只能浏览主题信息。 本论坛系统是基于是Struts1.2+SQL Server 2000实现的,它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灵活、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在线论坛,BBS,网上社区,Strut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Video, web chat, blog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ms of exchanging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allow people in a professional field to probe into questions and make comments, Internet on-line forums have emerged. At the forum, people can put forward their own particular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field, a subject that is issued, then the rest of the forum ,making comments or raise problems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BS forum system aims to provide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user,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exchange experiences and explore issues of community. Therefore, BBS forum system is the most basic function of the first keynote, followed by other officer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on the theme.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record the release of the theme and the theme of the respondents information systems also need to provide users registration and login function. 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log on and release publications and reply to topics, visitors (tourists) can only view topic information. This forum system is based on a Struts1.2+SQL Server 2000 implementation, it is convenient, flexible operation, stable,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Online Forum, BBS, Online Community, Struts

海底地貌

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或是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平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名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的地貌的一般特征,但各大洋又有各自的特点。像世界大洋海沟共有25条之多,主要分

BBS论坛设计毕业设计

班级XXXX 学号XXXXX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BBS论坛系统 姓名xxx 系部信息工程系 专业软件开发 指导教师XXX 职称助教 日期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BBS论坛系统 陈新 【摘要】当今,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制作BBS论坛的技术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讲述利用Java Web的相关技术来制作一个简单论坛。通过实际制作,实现了BBS论坛系统应有的一些基本功能,如:登陆功能,通过在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实现会员的登录,用户只有登录成功了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注册功能,用户首次登陆,需要先注册,注册时需要用户填写个人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浏览帖子、发表帖子、回复贴子等等功能。制作本论坛所用的前台软件是MyEclipse,后台数据库是MySQL,运行时所用的服务器是Tomcat,综合运用了HTML、JSP以及JavaScript语言。 全文先对用到的软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依次对系统的应用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最后简要介绍了系统的发布和测试。 【关键词】BBS论坛;JSP技术;登陆;注册;浏览贴子;发表帖子;回复贴子。 1 概况 当前形势下,BBS论坛种类繁多,通过BBS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也可以通过BBS来和别人讨论计算机软件、硬件、Internet、多媒体、程序设计以及医学等等各种有趣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来刊登一些“征友”、“廉价转让”及“公司产品”等启事。只要您拥有1台计算机、1只调制解调器和1条电话线,就能够进入这个“超时代”的领域。 1.1 BBS历史背景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来公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当时BBS连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而且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早期的BBS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不过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得消息而已。一直到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之后,有些人尝试将苹果计算机上的BBS转移到个人计算机上,BBS 才开始渐渐普及开来。近些年来,由于爱好者们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 1

中图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的分布》教案

中图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的分布》教案 2.2 海底地形的分布 相关素材 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由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直接观察。早期的铅锤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地。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声测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见彩图)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其长度和广度为陆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而岛屿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纳罗亚火山实际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约万米的山体。基本单元在地球表面上大陆和洋底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台阶面,陆地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0~1公里,洋底大部分地区深度在4~6公里。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一语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大陆架和大陆坡以外的整个大洋;狭义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的深洋底。这里所用为后一种含义。三大地形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海底地形单元(图1)。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将大陆边缘划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也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也称活动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

(七年级地理教案)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初中一年级教案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初中一年级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 (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教学目的 l.掌握五种地形类型的基本特征和世界主要山脉、平原的分布;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和主要海底地形。 2.在学习地形的类型及分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能在景观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图上识别出主要地形类型。 3.通过丰富多样、雄伟壮丽的各种地形形态的介绍,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奥秘,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五种地形类型及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难点是五种地形类型的区别。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景观图:五种地形类型,自制投影片:海底地形示意图,海底地形剖面图。 教学提纲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地形及地形类型 1.地形 2.地形类型及分布 二、世界各大洲地形的特点 三、海底地形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以你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说明,地表是如何起伏不平地变化的?(学生可根据旅游的经历,电影、电视片中的情景说出地表的起伏变化。)过渡:正像刚才同学所举的诸多例子一样,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出

现了壮丽多样的自然景象。那么,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可以划分为几种地形类型呢?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这节课就来讲述这个问题。 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板书) 一、地形及地形类型(板书) 1.地形 [教师讲述] 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2.地形类型及分布 [教师讲述] 人们根据地形的特点不同,通常把地形划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地形类型。 [展示景观图] 五种地形类型。 [练习] 仔细观察五种地形类型,看一看各自叫什么类型,之后填写下表。 [练习] 翻开教材第33页,完成“想一想”中的练习。 [教师总结] 五种地形类型的海拔与相对高度的特点,可以用上页表来

基于JavaEE的技术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基于JAVAEE技术的网上论坛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大学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大学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大学生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 伴随着3G网络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并且成为最便捷的联接网络的终端。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对各个平台的手机软件的社交体验。而且开发者也越来越注重手机客户端的市场和推广。对于如此便捷的环境,也应运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跨各种平台的社交软件。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的操作系统在完胜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后,一跃成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只能手机平台之一。而且android系统不但应用于智能手机,也在平板电脑市场中占有庞大的市场份额。 为了方便校园中信息的实时发布,为了同学们方便沟通交流,为了锻炼自身能力,我开发了一款专门为学生实用的android的论坛客户端,该系统采用C/S架构。可以让学生方便的接受发布者发布的信息,并且方便用户之间的沟通。因为软件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做,所以受众就是同校学生或者同城学生。校园可以在系统在发布实时信息(如毕业生廉价处理课本,生活用品,组团旅游等),让志同道合的同志们都的看到,并且做出响应。打造一款大学生在校生活的精品软件。 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采用java做服务器后台,并且可以方便的扩展开发ios 客户端。在网络发展成熟的今天,灵活实时的保证了数据的统一。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既扩大不过分暴漏出自己的交际圈,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为大学生活提供了方便。 希望这一套系统可以的校园中应用起来,希望这款软件可以活在同学们的手掌里。 采用java技术设计和实现服务器,用android实现客户端,保证软件良好运行。简要介绍了java三大框架开发(struts+spring+hibernate)的技术特点和数据库技术,随后简要的概述android的开发要点,并且简要的讲一下ios的开发扩展,在后台数据管理方便用到jsp技术。并且构建一个C/S模式的论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并为后台数据管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论坛系统;JAVAEE;ANDROID

高中地理 第单元 探索海洋的奥秘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选修

第1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平洋东部海岸曲折,西部海岸平直陡峭 B.印度洋南部因被较多半岛和岛屿穿插分隔,海岸线曲折 C.北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南大西洋海岸线平直 D.北冰洋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小,但深度不是最浅的 【解析】从四大洋的海岸线特点来看,太平洋东部平直陡峭,西部较曲折;从大西洋来看,北大西洋曲折,南大西洋平直;印度洋北部曲折,南部平直。 【答案】 C 2.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 ) A.马六甲海峡与澳大利亚东北角的连线 B.塔斯马尼亚岛所在的经线 C.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以147°E 经线为界 D.无明确界线 【解析】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分两段,北段大致从马六甲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段大致从塔斯马尼亚岛南角向南,以147°E经线为界。 【答案】 C 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①区域为大西洋,②区域为太平洋,③区域南部为印度洋,④区域为北冰洋。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马六甲海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 【答案】 C 4.海运最为繁忙和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北大西洋两侧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海运最为繁忙;西北太平洋是全

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 【答案】 A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5~6题。 5.图①中的水域是( ) A.北海B.南海 C.阿拉伯海D.墨西哥湾 6.四幅图中不属于“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由海陆轮廓可判断出①是墨西哥湾;②是南海;③是里海,其虽名叫“海”,其实是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一个内陆湖;④是北海。 【答案】 5.D 6.C 7.下列有关洋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 B.洋盆地壳活动相对活跃 C.地形较为陡峭 D.洋盆内部是一系列广阔平坦的平原 【解析】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是大洋底的主体。洋盆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但其内部还分布着一些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答案】 A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 A.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洋盆 B.洋盆、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 C.深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洋盆 D.大陆坡、深海沟、大陆架、洋盆 9.关于海底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海底地貌类型

4、海底地貌submarine landform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4 米,位于太平洋

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6.27米)。深海平原坡度小于千分之一,其平坦程度超过大陆平原。整个海底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地貌单元,及若干次一级的海底地貌单元。①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又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称活动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 3 个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为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②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顶图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底高地称海台。③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的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大洋中脊分脊顶区和脊翼区。脊顶区由多列近于平行的岭脊和谷地相间组成。脊顶为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岖。脊翼区随洋壳年龄

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班 学生姓名任秀秀 学号200801050519 指导教师赵华 填表时间: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装订在左侧。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BBS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BBS(电子布告栏系统)是在网上提供交流的手段。它可以用于公告,群组讨论,社区内通信,联系,在线聊天,找工作等,利用网络实时,便捷的特点来方便人们的交流,联系和娱乐。现在各大公司为了方便人员交流纷纷建立内部交流的BBS系统。在BBS上,大家可以对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任何一件事做出评论。在2012年的今天,BBS上的帖子阅读量上万余次已经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了。BBS本身早已由原来的娱乐交流工具转化成了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我们的网络媒体在不断发展,不断变革。在不断前进的社会中不断增强其影响力与引导力。 鉴于论坛的这些优点,又加之论坛的一些基本特点我曾了解过,而且学过Java开发的相关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HTML网页设计》、《JSP应用开发技术》、《JavaScript程序设计》、《XML技术应用》以及《企业应用架构设计——Hibernate+Spring》,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简易留言板系统。考虑到个人喜好,所以最后我决定选择Java Web开发——论坛(用户端)系统设计,以这个题目作为我毕业论文,同时也能积累一点开发Java项目的经验,达到锻炼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概述 (1)论坛系统设计的历史背景 (2)论坛系统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论坛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4)论坛系统设计的局限性 2、系统分析 (1)系统需求分析 (2)功能需求分析 3、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概述 (2)概念结构设计 (3)物理结构设计 4、详细设计 (1)新用户注册功能的实现 (2)用户登录功能的实现 (3)用户找回密码功能的实现 (4)用户操作功能的实现 5、系统测试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明德实验学校教学案 年级高二主备人刘怀印审核人陈琛第 11 周 2014年 4月 30 日课题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分布的概况,区分海和洋的区别;2.了解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3.学会运用有关学说解释海底地形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各种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难点:运用有关学说解释海底地形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世界大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 积比重 89%11% 水深一般在 3000米 以上 平均深度从几米 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 小 受大陆、河流、气 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 度变化 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 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说出海和洋的区别与练习 2.了解世界四大洋及其特点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读图】 读课本图:1-1-5世界大洋,找出世界重要的海峡和海湾所处位置以及联通的海域

地理教案-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地理教案-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地理教案-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

成。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BBS论坛系统 毕业论文 完整 毕业设计 定稿

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达的社会,人们通过互联网络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论坛就是一种在Internet网上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论坛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文件的共享。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基于B/S模式的BBS论坛系统,该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JSP+JavaBean+后台数据库三层架构。 本文从BBS系统的开发背景、相关技术、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系统测试与维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 关键词: BBS ,JSP,MYSQL,JavaBeans

Abstract:Nowadays is a flourishing society that information travels fast, Through the Internet people can exchange information with each other. The forum is a service system that is open on Internet, through which, the forum customer can conveniently realizes the commu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share of the documents. This text research and realizes online forum system (BBS) which based on the B/S model, The system used the popular Three-tier Model (JSP+JavaBean+Database). The text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development, which described from the background of system, related technologies, demand analysis, detailed design, system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Keywords:BBS,JSP,MYSQL,JavaBean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