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2012年02月21日 09:16 来源:金银家

中国有骨干八大银矿(业内简称“八大银矿”),我国的银资源分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独立银矿储量为11.65万吨,为银总储量的29%。

各主要独立银矿山简况

1.河南桐柏破山银矿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朱庄乡,东南距银洞坡金矿3.5公里,1975—1984年陕西地质八队对破银山银矿勘探,银金属储量2662t,是国内已探明的特大规模的独立银矿,银品位平均278g/t.198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建立桐柏银矿,设计日采选矿800t,具备采、选、冶生产能力,年产白银40t,为上世纪末中国第一大银矿山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2000年10月下放河南省管理。2000年企业改制分为矿业公司(采矿、选矿)和银业公司(冶炼厂),但冶炼厂生产工艺一直不过关。由于管理不善、内部矛盾重重,2004年企业破产重组,为民营企业所收购。

桐柏银矿组建的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公司专门进行白银深加工,在中科院感光所帮助下建设的年产100孙硝酸银生产线1999年建成并投产,主要生产化学纯、分析纯、优质纯和照相级及高纯照相级等不同档次硝酸银。

2.陕西银矿(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

位于陕西柞水县城东南16公里,为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成员单位。矿石平均含银107克/吨,铅+锌3.1%,铜0.56%,探明银为大型,铅达中型。陕西银矿1991年一期工程完成,形成600吨/日采选能力,1995年二期工程竣工,形成900吨/日采选能力年产白银30吨以上。企业另设控股公司四个,总资产1.9亿元,生产能力为采选矿石60万吨/年,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银矿。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后划归陕西省管理。

该矿积极介入陕南钒矿资源开发,取得不菲业绩。该矿还成功承包了西部矿业股份公司获各琦铜矿(处理矿量50万吨/年)的经营,和青海赛什塘铜业公司铜峪沟铜矿的采矿、探矿工程,承包后生产。该矿还积极向产品线下游发展,投资建成可年产300吨硝酸银,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的化学试剂厂。

3.湖北银矿(湖北竹山银洞沟银金矿)

位于竹山县茅塔,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湖北省第五地质大队勘探,矿石量792万吨,银金属量1398吨,金14吨,地质品味164克/吨。1987年由原中国有色总公司、湖北省、竹山县等联合投资建设。设计生产能力400吨/日,年处理原矿12万吨。经2000年以来的扩产改造,现生产能力近20万吨,年产白银20吨,黄金200公斤左右。为国内首家采选冶一体化白银矿山和最早进行白银深加工的独立银矿山。1997-2000年企业改制,原矿山分成湖北银矿(矿山部分)和湖北鑫银贵贵金属股份公司。

4.河北丰宁银矿

5.即丰宁牛圈子银金矿,平均品味达到290克/吨。露天开采资源枯竭后,该矿陷入困境。该矿投资2500万元开发南部矿区,使矿业开发等由露天转入井下开采,这一举措使企业服务年限延长15年,企业实现扭亏为赢盈,逐步成为丰宁县重点利税大户。2003年丰宁银矿进行改制,成立承德市丰宁燕山银业有限公司,现年产白银40吨、黄金200公斤,日处理矿石600余吨,是集采选冶及白银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企业。

5.廉江银矿(广东庞西洞银矿)

储量为676.15吨,品位极高,达500克/吨。2002-2004年被强行罚没、扣押资产、拖延办证而至企业停产,最终导致倒闭。2006年廉江银矿剩余矿产资源采矿权被拍卖。

6.江西万年银矿

即江西万年县虎家尖银金矿,是一个以银为主,伴生金的热液充填石英脉型矿床。由江西省地矿局赣东北大队勘探,共探明C+D级银656.4吨,金3.068吨。主矿体银平均品位为196.76克/吨。该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于万年县西北石镇,据县城14公里。1997年10月改制成立万年银业、矿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000

万元人民币,由国家鑫达金银开发中心与万年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出资共同经营。公司2006年共生产原矿4.7万吨,电解铅5187吨,白银16.4吨,黄金29.71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2007年4月中国水务集团(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大型外资企业)注资2000万元,和北京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和万年县人民政府共同将万年银业公司和矿业公司合并更名为江西万年鑫银矿业有限公司。

7.吉林四平煤矿

即吉林四平市山门银矿,为典型的与侵入岩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银矿床,银储量为1265吨,属中型矿床。该矿地处省四平市山门镇,始建于1988年,1993年正式投产。为中国有色总公司延边州天宝山矿务局下属矿山,为采选一体化企业,主要产品为银精矿粉。1996年曾建设一座冶炼厂踢来你白银黄金成品,后因技术不成熟严重亏损被迫关闭。2004年该矿因经营管理不善关闭破产,2006年7月采用国有控股与个人入股模式改制重组为昊融银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吉林省昊融矿业集团。现选矿处理矿量520吨/日。

8.贵溪银矿

贵溪银矿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是江西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直属中型企业。矿区即贵溪鲍家银矿,探明储量银376吨,品位Ag229.9g/t.原中国有的金属工业南昌公司与鹰潭市政府共同投资8000万元,于1995年5月建成一座日处理矿石500吨,年处理矿石16.5万吨的贵金属采选企业。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后划归地方管理。2004年贵溪银矿破产倒闭,原企业分为贵溪银矿矿区委员会(无实业)和以银矿开发为主的“贵溪鲍家矿业公司”、“银海公司矿业公司”三家兄弟单位。贵溪鲍家矿业公司由蓝翔公司和北京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合资,承接原贵溪银矿部分业务,生产铅、锌、银,日处理矿石500吨。截至2007年6月矿山保有储量银94吨。

以上八家银矿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独立银矿。

三“十五”期间我国投资兴建的其他大型银矿

河南省洛宁县铁炉坪银矿:位于洛宁县下峪乡铁炉坪,企业注册资金800万元,现有职工36人。铁炉坪银铅矿区是洛阳市规模较大的独立银矿区,并伴生有铅矿,累计探明矿石量372万吨,银金属量1079吨,十五期间规划对龙门银矿区进行勘探,有望在规划期内探明2000吨以上银金属量。原生产规模为250吨/日,十五期间扩建到1000吨/日的采购规模,年可产银79吨。同时该矿床伴生铅矿品位3.5%,年综合回收铅精矿金属量8400吨。

灵丘支家地银矿(大同晋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石总储量400万吨,银金属量1110吨、铅3万吨、锌3万吨。大同晋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2000年由山西煤运总公司控股,中国冶勘三局、大同国资司和灵丘白银公司参股组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白银采选冶生产基地。注册资金5024万元,总资产2.1亿元,年设计采、选矿石16.5万吨,年产白银50吨,铅锌个1000吨。2004年该公司正式投产,2004-2005年来你过年共生产白银80吨,铅锌4000多吨。近年来该公司开始实施白银精炼项目和银质旅游纪念品加工项目。

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内蒙古银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克什克腾旗巴彦高勒苏木境内,由内蒙古第九地勘院勘查,矿床类型为断裂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探明金属储量银为1880吨,远景储量为4600吨,铅金属储量为50.3万吨,锌金属储量为105.42万吨,银品位为250克/吨、铅为2.67%、锌为5.6%,为我国北方最大

银矿。2004年内蒙古矿业开发公司、赤峰红花沟金矿有限公司、甘肃盛达集团、内蒙古第九地勘院6价单位联合出资5000万元组建内蒙古银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该矿东区进行开发设计采选生产能力为2000吨/日,年处理矿石量为60万吨,计划年产银98吨,铅1251

吨,锌2013吨,总投资为2.9亿元,2004年5月开工建设,于2005年9月26日正式投产,为目前我国生产能力和白银产量最大的白银矿山。

四川甘孜州白玉呷村很多金属矿(四川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境内昌台区麻邛乡境内,发现于1973年,已探明矿石储量超过781万吨,其中银金属量1867吨,铜8万吨,铅40万吨,锌65万吨,金5.2吨,被誉为全国多金属矿“三大明珠”之一。该矿由四川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开工建设,2006年8月投产,设计年采选规模50万吨,产白银100吨,产品为银精矿。四川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3亿元,为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76%的子公司。

四川夏塞银业公司巴塘县夏塞银铅锌矿;夏塞银多金属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措拉区茶洛乡境内,金沙江东畔海拔4100到5000米的地区。夏塞银矿矿山储量共求获(332)资源量为:银5200吨、铅72万吨、锌39万吨;相应平均品位为:银550g/t、铅4.5%、锌2.8%。四川夏塞银业有限公司是西部矿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由西部矿业来你和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内蒙古华域地勘公司、青海新力绒纺股份有限公司、巴塘县矿产工业总公司共六家公司于2004奶奶9月发起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该矿由该公司于2002年以现金购得。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原矿500吨,年处理矿石量为13.5万吨。计划2007年投产,年产银80吨、铅加锌2000吨。

河南罗宁月亮沟银铅矿(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该矿区位于洛宁县下峪乡,探区面积52.64平方公里,采矿区面积9.98平方公里,包括沙沟、月亮沟两勘查区。河南发恩德矿业公司自2004年7月起,投入资金5000万元,探明银铅矿石量297万吨,银金属量2000吨,铅金属量10.85万吨。已建成500T/d的才选规模,年产白银120吨左右。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有色地勘局与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SilvercorpMetalslnc.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成立的中外合作公司。该公司拥有洛阳市洛宁县境内52平方千米的探矿权。公司的主要矿山是洛阳市洛宁县月亮沟铅银矿。1.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综合考虑银矿床的产出的地质环境、含矿岩系和成矿特征等因素,可将我国的银矿床划分为六种类型:

一是矽卡岩型银矿床和产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银矿床。两类矿床的主岩都是碳酸盐,矽卡岩型接触变质深,碳酸盐岩型接触变质弱。典型矿床如四平山门银矿、高家堡子、凤凰山等。储量占银产的36.62%。

二是赋存于变质岩和碎屑岩中的热液型银矿床。变质岩中热液型银矿床多呈脉状,物质来源有于陆相火山热液有关的(浙江银坑山),有与斑岩热液有关的,有与岩浆热液、构造热液双重有关的(庞西洞)。此类型矿床储量占银储量的24.3%。

三是岩浆型和产于侵入体中的热液脉形银矿床。岩浆型矿床是指赋存于基性和超基性岩中与铜镍硫化物伴生的银矿床,典型矿床为新疆喀什通克矿区;产于侵入体中的热液型矿床的赋矿床围岩多为酸性岩基或大岩体,银矿壹石英脉为主,爆破角砾次之,典型矿床为丰宁牛圈子银矿。此类型矿床储量占银矿储量的3.78%。

四是陆相岩型与次火山岩(斑岩)型银矿床。这类矿床指赋存于火山岩或斑状超浅称侵入体中的矿体,此类矿床是世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银矿床类型,储量占银矿储量的19%,典型矿床为冷水坑铅锌银矿、河北支家地银矿。

五是海相火山岩型和沉积变质型银矿床。这类矿床主要产于秦岭褶皱系远古宇、祁连褶皱系古生届及巴颜喀拉甘孜褶皱系中生届。此类矿床探明储量占银矿储量的13.7%,海相火山岩型典型矿床为湖北竹山银董沟银金矿,沉积变质型矿床为河南桐柏破山银矿。

六是沉积形和风化淋积型矿床。此类矿床探明储量占银矿储量的 3.58%。沉积形银矿床又分为震旦系顶部黑色页岩中的银钒矿,赋存于红盆中伴生的砂岩铜矿和赋存于同生断陷盆中细碎屑岩灰岩中的含银铅锌矿,典型矿床为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锌铜矿。风化淋积型银矿典型矿床如浏阳七宝山金银矿就是铁锰帽型。2.中国银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2006年3月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储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中国国内拥有569座银矿,其中江西省白银储量在国内位居首位,占全国白银储量的15.3%。其他主要银矿分布于云南11.3%、广东9.3%、广西7.6%、内蒙古7.3%、湖北5.8%。时间分布

我国银矿的成矿从晚太古到第四季都有工业银矿床产出。元古宇最多,占30%,上古生届次之,占29%,中生届占24.8%,新生届和太古均少于3%。

按成矿期次分,形成与燕山期的银矿床数最多,占62%,海西期的占13%,元古宇的占9%,喜山期的占6%,太古宇的最少,占1%。

我国银矿床主要成矿时代不同于美洲大陆以新生代为主,也不同于前独联体疆内以古生代为主。我国银矿床时光分布总体轮廓是:西北地区以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和喷气—沉积型矿床为主;西南三江地区以印支期火山岩型和喜山期斑岩型、红盆热液型岩矿床为主;华南以燕山期陆相火山岩型与尺火山岩型、热液

型和矽卡岩型最为突出;东北则以华力西期和叠加燕山期为主。

空间分布

全国600多个银矿床除西部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工作程度极低地区外,从北黑龙江、大兴安岭,向南到海南岛,西至滇西、藏东,西北到天山、阿勒泰,都有银矿床分布。银矿资源父子去如下:

赣北区:典型矿床有贵溪鲍家、上犹焦里、万年等,主要矿床类型为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关的矿床;陕西—鄂西北区:典型矿床有陕西柞水银硐子、湖北竹山银硐沟等,主要矿床类型为沉积岩和海相火山岩系中的矿床;

豫西南区:典型矿床有桐柏破山、、罗山等,主要矿床类型为变质岩中的矿床。

华北—吉西区:典型矿床有河北的丰宁牛圈和承德姑子沟、山西灵丘支家地、内蒙古杯西大井、吉林四平山门等,主要矿床类型为与侵入岩有关的和火山岩中的矿床。

南岭地区:典型矿床有广东的仁化凡口、潮州厚婆坳、廉江庞喜洞,广西博白金山和湖南江永铜山岭等,主要矿床类型为层控型。

江浙区:典型矿床有遂昌银坑山、天台大岭口、南京栖霞山等,主要矿床类型为陆相火山岩系中的矿床。三江地区:如云南兰坪县白秧坪应多金属矿。并且经初步查证,白秧坪应多金属矿外围矿点星罗棋布,至少存在6个以上银、铜、铅锌富集区。目前掌握的22个矿体中,有的矿段查获铅锌资源量已经超过中性,而且仍有望进一步扩大。白秧坪很多金属矿与同被誉为“三江”明珠的兰坪铅锌矿毗邻,以及相邻地段展示出的巨大找矿。

3.近年来新勘探的大型、特大型银矿

云南兰坪白秧坪很多金属矿:白秧坪很多金属矿自1994年发现以来,一直作为布控重点项目。1999年以来大调查一直给予重点支持,东西两矿带共探明333+3341资源银5451吨,铜38万吨、铅45万吨,并伴生钴1444吨。预计全区银的远景资源量7000吨以上,有望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和评估的最大银矿.白羊坪矿主矿段银铅锌采选能力达5000吨,2006年白银产量20吨。在区内简称铅锌银铜采选厂多座,总生产能力大5000吨/日处理矿石以上。

豫西南(内乡湍源)银铅锌多金属矿: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脉南麓,目前发现了板厂、东山洼、土地庙沟、上庄坪等多个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其中:嵩县土地庙很多金属矿区,控制程度相对较高的3个矿体初步估算资源量(333+3341)银2849吨、铅锌169万吨;嵩县上庄坪银多金属矿,一经发现五条铅锌银多金属矿层(脉),初估资源量银2558吨,金10.34吨,铅锌143.25万吨;内乡板厂银多金属矿目前发现两条主要银多金属矿脉,估算资源量(333+3341)银2183吨、铜17万吨、铅锌30.70万吨,为一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内乡东山洼发现冰初步平家1个矿体,估算资源量(333+3341)银811.19吨,金4.27吨,铅+锌12.10万吨。整个豫西南地区银远景资源量可达8400吨、金14吨、铅锌350万吨,前景十分巨大。

广东富湾超大型银矿:富湾超大型银矿位于广东佛山是高明区富湾镇。由广东七五七地质大队勘探发现,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灰岩与上三叠统页岩之间滑脱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化多为脉状。根据七五七对公开披露资料,富湾银金矿探明银储量5135吨,金37.6吨,规模达大型~超大型。

河南桐柏县银洞岭很多金属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北部,与通报破山银矿处于相同的的构造成矿位置,银洞岭矿区共发现六个很多金属矿体。竹筐体A1控制长1320米,矿体平均厚2.12米,垂深280米,深部仍未控制,平均品位Ag295.87/t、Pb+Zn1.58%.初步估算(332+333+3341)资源量Ag1914.22吨、Pb+Zn33.16万吨,为一大型银多金属矿。

四川巴塘砂西因铅锌矿:通过异常查证已圈定矿体8个,估算资源量银大于5000吨,达超大型;铅110万吨,锌55万吨。矿体平均厚1.13~2.米,平均品位(Ag287~577.9)g/t,Pb3%~11.59%,Zn5.40%~5.48%.该去总体工作程度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普查工作,预计该区可提交333资源量银8000吨、铅锌350万吨。该矿位于四川最西部金沙江地区巴塘县北东。周边最著名的夏塞银多金属矿、呷村银多金属矿的已被西部矿业集团开发。

二中国的白银矿山概况

中国的大型银矿山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开采和利用银金属最早的国家之一。 十九世纪末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找矿勘探和采矿技术的银矿山,同时能够生产白银。当时有河北承德三山银矿山(1882年)、广西贵县天平寨银矿山(1889年)、广东香山天华银矿山(1888年)以及吉林天宝山银矿山(1890年)等。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了现代科学理论武装的地质勘探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的矿产资源,但却没有银矿找矿的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 1975-1980年,世界银矿的储量由18.66万吨提升到25.27万吨时,中国还没有一吨银矿储量的资料。当时已发现了并勘探世界级的超大型铅锌矿——云南金顶铅锌矿(伴生Ag品位10.4g/t)和号称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甘肃厂坝铅锌矿以及广东凡口铅锌矿(共生Ag品位102g/t),银矿资源量达到了5000t,却没有找到对银矿找矿有贡献的记载,因为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独立银矿的工业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银矿产资源的认识产生了影响。 1982年,地质矿产部在广西博白召开了全国银矿的地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独立银矿的概念。独立银矿是指矿石的银品位和储量均达到了工业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共生银矿是指除银元素外,还共生有其他金属组分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伴生银矿是指银元素含量较低,达不到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只能在开采其他主要产品时顺便回收银。当时确立了银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Ag=40g/t 可采品位Ag=100g/t 1987年,全国储委又把边界品位为:40-50g/t,工业品位100-120g/t。 1989年国务院成立了“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确定了银矿勘查工作条例,对重视白银找矿并有成果的单位予以奖励。在条例上第一次明确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伴生银矿的概念。1990年国家制定了《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进一步强调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并确定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勘探指标。 独立银矿:Ag品位大于150g/t 共生银矿:Ag品位在100-150g/t 伴生银矿: Ag品位小于50g/t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2012年02月21日 09:16 来源:金银家 中国有骨干八大银矿(业内简称“八大银矿”),我国的银资源分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独立银矿储量为11.65万吨,为银总储量的29%。 各主要独立银矿山简况 1.河南桐柏破山银矿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朱庄乡,东南距银洞坡金矿3.5公里,1975—1984年陕西地质八队对破银山银矿勘探,银金属储量2662t,是国内已探明的特大规模的独立银矿,银品位平均278g/t.198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建立桐柏银矿,设计日采选矿800t,具备采、选、冶生产能力,年产白银40t,为上世纪末中国第一大银矿山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2000年10月下放河南省管理。2000年企业改制分为矿业公司(采矿、选矿)和银业公司(冶炼厂),但冶炼厂生产工艺一直不过关。由于管理不善、内部矛盾重重,2004年企业破产重组,为民营企业所收购。 桐柏银矿组建的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公司专门进行白银深加工,在中科院感光所帮助下建设的年产100孙硝酸银生产线1999年建成并投产,主要生产化学纯、分析纯、优质纯和照相级及高纯照相级等不同档次硝酸银。 2.陕西银矿(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 位于陕西柞水县城东南16公里,为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成员单位。矿石平均含银107克/吨,铅+锌3.1%,铜0.56%,探明银为大型,铅达中型。陕西银矿1991年一期工程完成,形成600吨/日采选能力,1995年二期工程竣工,形成900吨/日采选能力年产白银30吨以上。企业另设控股公司四个,总资产1.9亿元,生产能力为采选矿石60万吨/年,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银矿。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后划归陕西省管理。 该矿积极介入陕南钒矿资源开发,取得不菲业绩。该矿还成功承包了西部矿业股份公司获各琦铜矿(处理矿量50万吨/年)的经营,和青海赛什塘铜业公司铜峪沟铜矿的采矿、探矿工程,承包后生产。该矿还积极向产品线下游发展,投资建成可年产300吨硝酸银,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的化学试剂厂。 3.湖北银矿(湖北竹山银洞沟银金矿) 位于竹山县茅塔,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湖北省第五地质大队勘探,矿石量792万吨,银金属量1398吨,金14吨,地质品味164克/吨。1987年由原中国有色总公司、湖北省、竹山县等联合投资建设。设计生产能力400吨/日,年处理原矿12万吨。经2000年以来的扩产改造,现生产能力近20万吨,年产白银20吨,黄金200公斤左右。为国内首家采选冶一体化白银矿山和最早进行白银深加工的独立银矿山。1997-2000年企业改制,原矿山分成湖北银矿(矿山部分)和湖北鑫银贵贵金属股份公司。 4.河北丰宁银矿 5.即丰宁牛圈子银金矿,平均品味达到290克/吨。露天开采资源枯竭后,该矿陷入困境。该矿投资2500万元开发南部矿区,使矿业开发等由露天转入井下开采,这一举措使企业服务年限延长15年,企业实现扭亏为赢盈,逐步成为丰宁县重点利税大户。2003年丰宁银矿进行改制,成立承德市丰宁燕山银业有限公司,现年产白银40吨、黄金200公斤,日处理矿石600余吨,是集采选冶及白银深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企业。 5.廉江银矿(广东庞西洞银矿) 储量为676.15吨,品位极高,达500克/吨。2002-2004年被强行罚没、扣押资产、拖延办证而至企业停产,最终导致倒闭。2006年廉江银矿剩余矿产资源采矿权被拍卖。 6.江西万年银矿 即江西万年县虎家尖银金矿,是一个以银为主,伴生金的热液充填石英脉型矿床。由江西省地矿局赣东北大队勘探,共探明C+D级银656.4吨,金3.068吨。主矿体银平均品位为196.76克/吨。该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于万年县西北石镇,据县城14公里。1997年10月改制成立万年银业、矿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000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1979年涂光炽对我国铅锌矿床作了成因分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相、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⑤砂铅矿床。 1983年王育民将我国铅锌矿床类型分为“四系十二型十九式”。 1989年涂光炽等在《中国矿床》专著中对中国铅锌矿床进行综合因素的分类,这个分类方案是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含矿岩系、物质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以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命名的方式,划分出了8个类型,即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该分类的优点在于含矿岩系集中地反映了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形成方式等,是对过去以矿床围岩命名的发展,也有利于找矿,具有特色。 上述8类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如下: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质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

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从赋矿岩石类型来看,与铅锌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类;与铅锌铜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幔源花岗岩类。地下热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常伴生金、银等元素。 这类矿床国内典型实例:花岗岩型铅锌矿床有广西新华铅锌银矿床、广东锯板坑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湖南东坡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等;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有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辽宁桓仁铜锌矿床等;斑岩型铅锌矿床有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云南姚安铅矿床、山东香夼铅锌矿床。 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如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床等,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如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等。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典型实例有白银厂小铁山矿床、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含矿岩系多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矿床勘探类型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 表4-3-1 矿体规模

我国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开采方法

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一、斑岩型钼矿 1、成矿地质特征: 产于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周围岩石中,矿化与硅化、钾化关系密切 2、常见金属矿物: 以xx、辉钼矿、黄铜矿为主 3、矿体形状: 层状、似层状、筒状、巨大透镜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 中、大型至巨大型,品位偏低 5、伴生组分: 铜、钨、银、铼、铅、锌、钴、硫 6、矿床实例: xxxx堆成,xx大xx,xx繁峙后峪 二、矽卡岩型钼矿 1、成矿地质特征: 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围岩接触带,以及外接触带沿层发育 2、常见金属矿物: 以黄铁矿、辉钼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黑钨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

透镜状、扁豆状、似层状、囊状、筒状、脉状等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 大、中、小型均有,品位较富 5、伴生组分: 铜、钨、铅、锌、xx、铼、硫 6、矿床实例: 辽宁杨家杖子,黑龙江五道岭,江苏句容铜山,湖南柿竹园 三、脉型钼矿 1、成矿地质特征: 产于各种岩石(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断裂带中,倾斜常陡 2、常见金属矿物: 以黄铁矿、辉钼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黑钨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3、矿体形状: 脉状、复脉状、扁豆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 中、小型常见,品位中等 5、伴生组分: 铜、钨、铅、铼、硫、xx、银

浙江青田石坪川,安徽太平萌坑、铜牛井,广东五华白石嶂,陕西大石沟 四、沉积型钼矿床 1、成矿地质特征: 砂岩型分为两种: ①钼铜矿床;②钼铀矿床,黑色页岩型,类似沉积岩型镍矿 2、常见金属矿物: 辉铜矿、黄铁矿、辉铜矿及含铀钼矿物、镍的硫化物 3、矿体形状: 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 中、小型,品位偏低 5、伴生组分: 铜、铀、镍、钒、铅、锌、钴、锗、硒 6、矿床实例: xx广通麂子湾,xx兴义大际山 镍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一、超基性岩铜镍矿 1、成矿地质特征: 产于超基性岩(纯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等)岩体的中、下部或分布在脉状岩体中

30.好文章——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胡耀国1李朝阳1廖震文2周琦2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550002) 2.(贵州省地勘局103地质队铜仁554300) 提要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银矿物主要有三种: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Zn-Ag和Pb-Cu-Ag两类矿石中。 键词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矿物特征赋存状态 1引言 黔西北威宁银厂坡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地区,被囿于小江断裂、紫云)桠都断裂、弥勒)师宗断裂所限的三角形区域内。该区为铅锌矿床的矿集区,如大梁子、天宝山、矿山厂、麒麟厂、小石房、茂租、杉树林等都被挟于该区,是我国一个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集区,也是我国的一个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区[1]。已有的研究工作多侧重其中Pb、Zn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该类型矿床含有较高的银,如天宝山、大梁子铅锌矿床,银的平均品位分别为111.31g/t,82. 89g/t1,麒麟厂为99g/t[2],杉树林为54.91g/ t[3]。尤其是贵州银厂坡矿床,银的平均品位为181g/t,部分矿石银的含量高达1260g/to,其银的储量已达400t,实际上已经成为贵州境内最大的一个独立银矿床。因此,研究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特征、银矿物组合、银的赋存状态,对探讨银的物质来源、银的成矿规律及银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 S SN1000-47341999年5月收稿1999年11月改回 第一作者简介胡耀国男1971年生博士地球化学专业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由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预-25)资助 1王小春.康滇地轴东缘灯影组层控矿床成矿机理以天宝山和大梁子为例.硕士研究生论文,1988. o柳贺昌,等.滇东北铅锌矿床规律与预测.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查局(送审稿),1996.2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地层出露不完全,主要为一套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构造不发育,主要有南北向顺层断裂银厂坡断裂。岩浆侵入活动不明显,在二叠纪晚期,发育巨厚的峨眉山玄武岩,是贵州境内峨眉山玄武岩最为发育区域。矿体被局限于早石炭系摆佐组的灰白色白云岩中,显示MVT型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特征。 2.1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但以古生界为主,自下而上为: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由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夹少量黑色硅质岩、碳质岩、碳质页岩组成。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下部由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钙质粉砂岩夹粉砂屑灰岩及黑色碳质页岩组成,上部由紫红色、灰绿色钙泥质粉)细砂岩夹粉细砂屑灰岩及页岩组成。泥盆系中统独山组,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夹少量灰绿色页岩,上统宰割组由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粉砂屑钙质白云岩夹黄色粘土岩组成。石炭系下统摆佐组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条带状灰岩、钙质白云岩,中统黄龙组为浅灰色到灰色厚层灰岩夹深灰色角砾状灰岩。二叠系下统的梁山组为灰白色到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夹粘土岩,栖霞组为灰到深灰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夹角砾灰岩,茅口组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生物碎 第20卷第2期2000年6月 矿物学报 ACTA M INERALOGICA SINICA Vol.20,No.2 Jun.,2000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根据云南的残坡堆积、洪积、冲积等砂金矿床类型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的环境基础来分析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且结合云南的地理特征环境分析了砂金矿床遭受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控制,为云南金矿床的类型以及找矿的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标签:砂金矿床类型找矿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该地储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其中包含着许多金矿资源。但是在金矿资源的发现过程中,其中包含着诸多类型和组成的成因,这就需要结合该地地形以及金矿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1砂金矿床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云南省,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砂金矿床的类型比较齐全,其中主要半含着残坡积、洪积、冲积以及冰碛等,其中具体的成矿类型具体内容是:在残坡积中,其成矿具有风化的作用,成矿的特征是:由原生金矿原地风化残积形成,该矿床可以在缓坡地带、洼地或者是石牙缝中,具体的案例是:墨江的金厂、广南亮山以及老金山等;洪积:成矿的作用是由于季节性洪水在搬运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矿的特征是:沉积物分选比较差,其厚度变化大,具体的形态比较复杂,其含金的品位变化大,该矿石在间歇河床的洪积扇中形成的,具体的案例是:大马固、干冲沟等;河流河床冲积:成矿的作用是在河流冲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矿的作用是该金矿主要在河流内弯的前端储存,在现代河床或者是河床的底部中,根据二元结构来垂向上金,具体的案例是龙潭坝;冰碛:其成矿的作用是在冰川下形成的,该矿的成分比较简单,无分选,其厚度以及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该矿主要在冰川、洼地或者是冰川台地中形成,具体的案例是剑川金坪。 这四种金矿的基本特征是:残坡积砂金:其矿床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气候比较炎热或者是潮湿的地方,砂金储存于平缓谷地带的残积物当中,在基性和含金地质体风化的红土地带,其规模不等,含金量不同,这种砂金主要呈现的是自下伏基岩和含金石英脉,能够顺其找到原生金矿;冲积砂金:它主要分布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或者是红河等河谷地带,主要是根据砂金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特征来分布,其中河床—河漫滩砂金:分布于现代河床砂砾屑中,具体储存于以支流和干流的交汇处,在河床的开阔地带的河心滩上部和下部比较丰富,该砂金的砾石含量多,砾径比较大,磨圆度比较好、含泥量比较少,砾石的成分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于砾层当中,但是该砾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在局部中存在着丰富的矿金;而阶地砂金中,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两岸阶地中,其中沉积物多具有层状构造,其磨圆度以及选性比较好,而层位也相对比较稳定,在第一级中附近存在着比较丰富的金,含金的厚度也比较丰富;在洪积砂金中,主要分布于高山河谷地带或者是地势比较突出的地方,但是由于季节性洪水的搬运作用,就形成了洪积扇或者是洪积堆,在这些洪积扇中存在着不同含量的砂金,而洪积物中主要是泥砂,碎石或者是砂金,常常在洪积扇的前缘部位储藏;最后在冰碛砂金中,

银矿综述

银矿石、矿物的概述 纯银为银白色,故又称白银。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最高,延展性和可塑性也好,易于抛光和造型,还能与许多金属组成合金或假合金。银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耐有机酸和碱的能力,在普通的温度和湿度下不易被氧化。因为银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它不仅很早就被人们用来作货币、饰品和器皿,而且在现代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工业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为1×10-5%。在自然界中银有呈单质自然银存在的,但主要的是以化合物状态产出。银的主要矿物为辉银矿(Ag2S )、硫铜银矿(AgCuS )、硫锑银矿(3Ag2S ·Sb2S3)、硫砷银矿(3Ag2S ·As2S3)、角银矿(AgCl )、氯溴银矿(AgCl ·AgBr )及碲金银矿等。银矿物常与有色重金属铜、铅、锌等的硫化矿物共生,具有综合回收的价值。自然银多呈细粒,大块者罕见。 矿物原料特点 目前已知银以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不定量形式存在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以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深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e)、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属铜型离子,亲硫,极化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硫盐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半径较大,又能与巨大的阴离子Se和Te形成硒化物和碲化物。但它通常最喜欢潜藏在方铅矿中,或作机械混入,或作类质同象潜晶。其次是赋存于自然金、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物中。因此在铅矿、锌矿、铜矿、金矿开采、冶炼过程中往往也可回收银。 在内生作用中,银在热液阶段才趋于高度集中,富集成银(金)或各种含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在沉积作用中,银常与铜、 金、铀、铅、锌或钒、磷等一起迁移,沉淀于砂岩、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可形成沉积型或层控型银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呈细分散状态的银,经变质热液的萃取与活化迁移,在适当的地质条

中国铜矿矿床类型

中国铜矿矿床类型 (一)中国铜矿床分类 矿床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聚集体。地质矿业工作者为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利用则进行矿床分类。中国铜矿床分类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是丁文江(1917)将我国铜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将斑岩铜矿归入浸染型铜矿,并提出山西中条山铜矿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属“低品位浸染状矿石”。其后,朱熙人(1935)也讨论过我国铜矿类型和分布,并提出长江中下游和云南为我国铜矿有希望的产地。新中国成立后,对铜矿床的分类做了进一步地研究。1953年,孟宪民、宋叔和等研究了我国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情况,提出普查勘探方向,并按工业类型将我国铜矿床分成斑岩铜矿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含铜矿床、石英含铜矿脉、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自然铜矿型、钛钒矿脉、铜钴矿层等类型。1957年,谢家荣对中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划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变质矿床等三大类,进而又分6类22式。1959年,郭文魁对我国铜矿工业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各类型占有储量排列,提出中国铜矿工业类型划分为八大类:层状铜矿(东川式)、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八大类中又按矿石建造、金属组合、矿体形状及产状和矿化时代等又进一步划分若干亚类。 70年代以来,铜矿床的分类从单纯以产状、成因及工业类型划分,转向结合矿石商品价值、成岩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进行铜矿床分类。其中有代表性的,郭文魁于1976年将我国铜矿床分为六大类: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进一步分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及条带状浸染状铜矿两个亚类;②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③与中酸性火山-深成杂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④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⑤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层状铜矿)。 1989年,《中国矿床》(宋叔和主编,1989)推出的中国铜矿床分类,在前人分类基础上,着重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矿床形成的地质因素,即产出的地质环境、控矿因素及其成因;二是商品矿石的经济意义,即矿床必须在现阶段能够被开发利用,而且要有一定规模。以这两个原则将中国铜矿床划分为六类:①铜镍硫化物型矿床;②斑岩型铜矿床;③夕卡岩型铜矿床,④火山岩型铜矿床,⑤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⑥陆相砂岩型铜矿床。至于石英脉型铜矿、自然铜矿床等,目前我国尚未发现大中型矿床,不是开采的主要对象,故未归入本分类。 近年来,国内外对铜矿床分类趋于以容矿岩石为基础,并考虑到矿床产出地质环境和经济开采价值进行分类。如王之田等(1994)将中国铜矿床类型划分为七类,并对已知的大型铜矿床类型及地质时代占有储量进行了统计,反映矿床类型经济意义(表3.7.4)。芮宗瑶等(1993)也以容矿岩石为主线,兼顾成矿环境、矿床成因等将中国铜矿床分成五大类10小类(表3.7.5),并列举每个类型的容矿岩石、矿石建造、矿体形态、成矿作用、矿质来源、成矿环境以及矿床实例等。 (二)中国铜矿矿床类型简述 中国铜矿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是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

中国铂族金属矿床类型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铂族金属矿床类型 中国铂矿床几乎都与基性超基性岩密切有关。王秀璋等(1994)按形成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岩浆熔离型硫化铜镍铂钯矿床、热液再造铂矿床及砂铂矿床(表3.17.6)。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矿床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铂族金属,在综合利用时应予以 注意。 (1)黑色岩系镍钼多元素富集层中的铂族金属 南方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以及北 方的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广大地区,分布有所谓黑色岩系(或黑色页岩),有的 地方统称其为石煤层;这是一套黑色碳质页岩、黑色碳泥质硅岩、黑色碳质硅岩,其分布的地区在大地构造上相当于中朝地台与扬子地台及秦岭祁连地槽褶皱系两侧。岩系的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志留纪和二叠纪;特别是南方的寒武纪早期以较高有机碳为特征的沉积序列。整套岩系可分为石煤层、磷块岩系、钒矿层和镍钼多元素富集层。 镍钼多元素富集层除了富含Ni 与Mo 外,还富集有Pt、Pd、Os、Ru、Ag、Au、P、Se、As、Tl、Cu、Pb、Zn、Re、Fe、U 和稀土元素。其岩性序列为:磷块岩黑色碳质粉砂质页岩(含或不含磷结核)镍钼多元素富集层黑色碳质白云 质页岩黑色条纹状碳泥质硅质岩黑色碳质水云母页岩。镍钼多元素富集层中含 铂族金属0.54~0.75 g/t(表3.17.7);另据报道,个别地区的镍钼多元素富集层中Ir 含量特别高(达0.211±0.010 g/t)。黑色岩系的其他层位(磷块岩、钒矿层、石煤与岩石)中铂族元素含量则低得多,一般低一至两个数量级。各类矿石与岩石的Pt/Pd 值有明显的变化。Pt、Pd 与Ni 的关系最为密切,Pt、Pd、Au 与Ni、Mo、Se、Tl 具正相关关系,与V 不相关。镍钼矿石中Os/Ru 为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中国银矿区域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银矿区域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银的国家一。我国银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成矿条件好。我国银矿资源特点有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伴生银资源丰富,产地多,但贫矿多,富矿少;大中型产地少,占有的储量多;小型产地多,占有的储量少;银多与铅锌矿共生或伴生。 一、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 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 处,分布在27 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在万t 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t 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这7 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其余20 个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9.3%。 二、伴生银资源丰富,产地多,但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伴生银资源丰富,1995 年,保有储量66146t,占当年银总保有储量的58%,尚有一部分矿区未进行银的分析或未计算储量,伴生银矿储量实际上应更多些全国除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伴生银产地伴生银矿储量和产地以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为最多但是我国伴生银矿富矿少,贫矿多,银品位大于50g/t 的富伴生银矿只占伴生银矿储量的1/4 左右,而银品位小于50g/t 的贫伴生银矿储量却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3/4。 三、大中型产地少,占有的储量多;小型产地多,占有的储量少 据1992 年的资料分析,我国以银为主要开采对象的银矿,大型产地12 处,中型产地40 处,大中型产地占有的储量占该类银矿储量的95%;小型产地29 处,占有的储量只占5%左右?伴生银矿大型产地14 处,中型产地73 处,大中型产地占有的伴生银矿储量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79%,而小型产地有271 处,占有的伴生银矿储量只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21%。

中国的16种重要矿种“寻宝图”!

中国的16种重要矿种“寻宝图”! 铁、锰、铬、铜、铅锌、铝、镁、镍、钨、钼、锑、金、银、锂、锡和稀土16个矿种在中国的各地分布位置图。 铁矿:梳理了我国4000处铁矿矿产地资料,发现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以沉 积变质型和岩浆型铁矿为主,其次为接触交代-热液型和火山岩型铁矿,而沉积 型和风化淋滤型较次要。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新太古代,主要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岩浆型铁矿主要形成于海西期,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一西 昌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为中生代的大冶式、邯邢式等铁矿:陆相火山岩型铁 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宁芜、庐枞等陆相火山岩盆地:海相火山岩型铁矿, 除康滇地区的中元古代大红山式铁矿外,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石炭纪铁矿 也很重要,且近年来矿产勘查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锰矿:对全国856处锰矿产地。进行了系统梳理。中国锰矿以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泛扬子地区”、华北陆块北部的燕辽地区以及西天山和祁连山部分地区:成矿时代多,主要在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第四纪。沉积盆地类型主要是离散背景下形成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和陆内断裂凹陷盆地。

铬矿:梳理了全国350处铬矿矿产地资料的,分析认为我国铬矿资源贫乏,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其中又以蛇绿岩型豆荚状铬矿最有价值,主要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新疆西准噶尔和内蒙索伦山-贺根山等矿集区:提出蛇绿岩型地慢局熔改造型铬矿可作为我国寻找铬矿的重点预测类型: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及古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板块缝合带最具特色。

铜矿:以全国814处铜矿产地为基础,结果表明,我国铜矿资源丰富,以斑岩型为主,但仍需要大量进口。今后地质找矿将以西部为主,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铜矿为重点预测类型。斑岩型铜矿集中产于冈底斯、班公-怒江带两侧、昌都-三江、德兴、东天山等地区: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和中生代最为重要。 铅锌矿:本次研究涉及全国铅锌矿产地300多处,统计铅锌资源量1亿多吨, 以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铅锌矿资源量较多: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为碳酸盐岩型、 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古 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带最具特色,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部 位是铅锌矿形成的最有利环境。

白银概述

(一)白银概述 白银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6000年左右,白银即为人类所发现和开发利用,比黄金的发现还早了若干年。《史记·平淮书》称:“虞夏之际,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即是说在我国夏禹时代,(公元前2l世纪一公元前16世纪)金属有三种,黄色的是黄金,白色的是白银,赤色者是铜。在古代,白银又叫白金,而且已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到公元1世纪,欧洲罗马帝国时代,曾以白银作为第一货币,黄金和青铜是第二货币。直到19世纪初,因世界上黄金产量大大增加,黄金才升为世界上第一货币,并成为货币中的骄子。 白银和黄金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两者相互伴生,故人们又称它为“姊妹金属”。 银的颜色是白色,金属光泽强,比重10.49,硬度2.17,熔点960.8℃,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导电性能特别好,几乎无电阻.因而在高科技领域,首饰方面及感光材料等方面都有应用。在高科技航天器中,要保证电路绝对可靠.不少部位要用银做导线或作焊接材料。银的延展性也很好。一克银可以拉出1800米长的细线。银还能与金、铜、镉、铝、镁、钨、锡等金属组成合金.扩大了应用领域。 在黄金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银,即成不同的K金,黄金加入白银之后,颜色就变成淡黄,显得更为美丽;又因白银硬度高于黄金。因而K金的硬度也比黄金高些,以便于做宝石首饰的金属托架,以牢固地抓住宝石。 白银在地壳中的含量甚低,平均含量为l千万分之一,亦即每吨岩石中仅含银0.1克.此含量是黄金含量的20倍。尽管地壳中银含量很低.但它还会聚集成矿,有时呈自然银出现。世界上曾发现一块巨大的天然大银块,重达13.5吨,堪为世界之最。 6000多年来.人类从地球上采出的白银量已超过100多万吨,此数也是黄金采出量的10倍。 (二)白银的用途 白银有多方面的用途.在电子工业、感光材料、首饰、货币等方面都有应用。1980年全世界消耗量为l7000吨,现在仍保持了年消耗量13000吨以上。

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 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床类型的划分

矿床类型的划分, 是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 历来倍受重视。文中在述评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基础上, 阐释了分类准则, 提出了分类方案, 说明了 分类的意义。 1国内外浅成热液金矿分类述评 本世纪70~80 年代, 金矿勘查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世界级浅成热液金矿的发现。从而再次唤起人们对研究和勘查浅成热液金矿的热情, 但其分类不适应这一需要, 本文予以探讨。 1. 1国外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研究现状 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金矿, 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比较有影响的是, 按矿石金与银比值的地球化学分类, 按蚀变岩组合的分类, 按主岩的分类等。浅成热液金矿, 按矿石金/银比值将其分为金碲型、金型和金银型等三类[1, 2 ]。这一地球化学分类抓住了矿床的工业品质, 提出了判别浅成热液金矿的标志; 纠正了通常认为随成矿深度变浅金矿物成色变低的“习惯看法”, 指出浅成脉型金矿含碲高时自然金类成色是很高的。此外, 此分类所列出的伴生元素、金矿物成分、金矿物浸蚀结构、金矿物硒碲含量和共生矿物等, 对判别我国浅成脉型金矿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其对金矿产出的地壳类型、火山带型、火山建造和矿田构造特征等的论述, 与我国的有一定差异。通过对16 个经充分论证的浅成热液金矿特征的详细研究, 将主要以第三纪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和贱金属矿床分为两类——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或称高硫型) 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3 ]。从我国的矿例看, 明矾石高岭石或冰长石绢云母的蚀变矿物组合, 具有判别浅成热液金矿的重要功效。我国不仅在浅成脉型金矿中发现了上述两类蚀变, 而且在浅成斑岩型金矿中也已发现②。就矿体的主岩而言, 不仅仅是火山岩, 甚至变质岩为主岩的浅成脉型金矿中也发现了冰长石绢云母蚀变组合。此外, 国外的矿床学专著在论及矿床分类时, 提出采用矿床类型分类法。并把金属矿床类型的成矿地质背景、成因模型与找矿勘探联系起来[4 ]。 在中国金矿床成因分类中[5 ] , 将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潜火山热液亚类(斑岩型金矿) 和火山热液亚类(刺猬沟金矿)。此分类中提出浅成斑岩型金矿很 有意义。李兆鼐等提出了我国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区金矿的主要类型(引自文献[ 6 ])。该分类方案代表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最新研究成果; 方案中定性论述的浅成和中浅成金矿, 从相关侵入岩深度相分析,属本文定义的浅成范围。胡受奚等[7 ]在评述国内外与火山—次火山—侵入—热液作用相关的金矿分类的基础上, 提出并强调以成矿系列的概念才能作出合理、全面和正确的分类。涂光炽等主要从成矿的地质背景出发、着重考虑含矿岩系、并兼顾矿床成因和工业利用, 对我国金矿(岩金) 进行了分类[8 ]; 其中对火山岩型金矿、先分为陆相和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对陆相火山岩型金矿的亚类划分同文献[ 3 ]。划分陆相和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对理论与应用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在探讨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类时, 充分考虑了上述见解。鉴于我国浅成的脉型和斑岩型金矿中均发现了冰长石化或明矾石化, 而且斑岩型金矿 - 矽卡岩型金矿- 脉型金矿存在过渡关系, 以矿床类型分类可能更简明。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成矿温度以中温为主。因此, 本文不趋同将浅成与低温严格的对应起来。我国相当一部分浅成热液矿床, 其容矿围岩并非火山岩, 甚至可以说矿床的围岩是随机的。地质产状上往往远离火山岩或火山机构, 产于次火山脉岩发育的环境。上述可能是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特殊之处。 1. 3按主岩对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思考 主岩可以理解为容矿围岩。凡矿石矿物遍及岩石而散布时, 这种岩石可称为主岩; 主岩术语仅仅表示岩石和矿石的空间关系[9 ]。由于主岩的成分不同,可能导致矿床特征的某些不同。霍利斯特①将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分为两类, 产于火山岩(脉型)和产于沉积岩(卡林

中国铅锌矿矿床类型

中国铅锌矿矿床类型 中国铅锌矿床类型较全,并具特色,成矿作用多样、复杂,因而矿床分类一直是我国矿床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 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1979年涂光炽对我国铅锌矿床作了成因分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相、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⑤砂铅矿床。 1983年王育民将我国铅锌矿床类型分为“四系十二型十九式”。 1989年涂光炽等在《中国矿床》专著中对中国铅锌矿床进行综合因素的分类(表3.8.5),这个分类方案是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含矿岩系、物质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以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命名的方式,划分出了8个类型,即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该分类的优点在于含矿岩系集中地反映了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形成方式等,是对过去以矿床围岩命名的发展,也有利于找矿,具有特色。 上述8类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如下: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质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从赋矿岩石类型来看,与铅锌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类;与铅锌铜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幔源花岗岩类。地下热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常伴生金、银等元素。 表3.8.5中国铅锌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