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36 学分: 3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公修课一、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属于国家教委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和第三层

次课程,它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本课程属于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教育部早在1994年就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定了明确

目标,为了使学生具备21世纪需要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教育部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

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中,该门课程都普遍受到了重视。

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层次:

(1 )具备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 )具有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 )较为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3/XP )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 的常用组件(Word 、Excel 、PowerPoint 、FrontPage )的使用方法。

(4 )可以方便的使用汉字。

(5 )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Internet 获取和发布信息,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6 )网页、网站的概念、制作及管理和DreamWeaver 工具的基本操作。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共8学时)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发展历史简介;

2 .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3 .计算机的系统概述;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6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7 .计算机软件系统;

8. 常用输入/ 输出设备;

9 .数制与编码;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应用领域及性能指标;进制计数制的概念及数制之间的转换;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如ASCII 和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中央处理器CPU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微机系统的基本硬件配置;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

【掌握】:计算机的分类;

【了解】:二进制数的原码、补码、反码表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字符(ASCII 码)、汉字(GB 码)编码;

计算机指令和程序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和信息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WINDOWS 2003/XP 操作系统(共10学时)

教学内容:

1 .操作系统概述

2 .Windows2003/XP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3 .Windows2003/XP 的文件及文件夹与磁盘管理

4 .Windows2003/XP 的任务管理;控制面板;多媒体附件

5 .Windows2003/XP 与MS-DOS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的理论与操作结合较密切,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

【熟练掌握】:Windows2003/XP 的安装与启动;Windows2003/XP 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窗口、对话框、任务栏、菜单、快捷方式和剪贴板的使用;Windows2003/XP 的资源管理、文件管理和程序管理,如文件夹的概念,文件与文件夹管理,磁盘管理,启动与退出程序、“回收站”的使用等;控制面板的使用,如桌面设置、添加/删除程序、打印机设置、输入法设置、日期/时间等设置。

【掌握】:Windows 2003/XP 的文件的新建、打开和保存;控制面板中的声音、添加新硬件等设置;系统工具“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附件“画图”、“记事本”的使用。

【了解】:Windows 2003/XP 面板中的鼠标和键盘、区域设置等;写字板、多媒体的简单使用。

重点与难点:Windows2003/XP 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标、键盘、窗口、菜单、对话框等的操作。

文件及文件夹基本操作。

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使用。

第三章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共10学时)

教学内容:

1 .Word 2003 的基本特点、运行环境;安装、启动和退出方法

2 .Word 200

3 窗口的组成

3 .Word 2003 文档的基本操作

4 .Word 2003 文档的版面设计和排版

5 .Word 2003 表格操作和图文编排应用

6 .Word 2003 文档的管理和打印

7 .Word 2003 模板的使用,表格的建立和图形的编辑

8 .Word 2003 部分高级功能(邮件合并和宏)

9 .WPS 2000 简介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汉字输入方法及特殊符号的输入;Word 2003 窗口的基本组成;文档的编辑,如插入、修改、删除、查找、替换、移动、复制、自动更正和自动图文集等;文档排版技术,如字符格式化、段落处理、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题注、注释和书签、分栏、样式和模板的使用等;视图概念,如页面视图、普通视图和大纲视图的使用;绘制图形和

图文混排,如文本框和图文框的使用等;文档管理,如文档的新建、打开和存储,文档类型的转换,文档打印,页面设置等。

【掌握】:Office 2003 的安装、启动与退出;表格处理,如建立表格,表格线的格式化处理;单元格,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插入删除行和列;编辑表格的数据,设置数据的格式,设置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方式等;艺术字的处理。

【了解】:0ffice2003 的概念;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Word 2003 对文档的一些基本操作;

文档排版的操作;

样式和模板;

表格的一些基本操作;

图形的一些基本处理操作。

图文混排技术

邮件合并和宏的制作。

第四章电子表格Excel 2003 (共8 学时)

教学内容:

1 .Excel 2003 的基本操作;

2 .公式和函数;

3 .工作表的格式化;

4 .图表处理;

5 .数据库管理;

6 .打印工作表。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Excel 2003 的启动和退出方法;Excel 2003 窗口的基本组成;工作簿的打开、保存及关闭;工作表的管理;工作表的编辑,如选择、移动、复制、删除、查找与替换、填充等;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格式化,如数据格式、对齐方式、条件格式的设置和自动套用格式;数据图表化,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数据清单的创建、编辑、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操作;页面设置、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工作表。

【掌握】:公式出错信息;保护工作表;样式、摸版的使用;打印预览。

【了解】:Excel 2003 的安装和运行环境。

重点与难点:Excel 2003 工作表的格式化操作;

Excel 2003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Excel 2003 数据管理;

Excel 2003 图表功能;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演示软件(共8 学时)

教学内容:

1 .PowerPoint 2003 的基本操作;

2 .演示文稿的格式化;

3 .幻灯片放映技术;

4 .打印演示文稿。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03 窗口的基本组成;PowerPoint 提供的各种视图的特点;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包括文本、剪贴画、图形和声音的处理;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如字符格式化等;设置动画和切换效果;设置幻灯片放映方式;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幻灯片放映;页面设置和打印。

【掌握】:母版、背景、设计模板、配色方案的设置和应用;设置演示文稿中对象的格式;自定义放映;排练计时;演示文稿的保存。

【了解】:表格、图表、组织结构图的创建;录制旁白,演示文稿的打包。

重点与难点:幻灯片文稿的动画设置;

演示文稿的超链接设置;

演示文稿的放映;

演示文稿的打印;

在演示文稿中插入Word 文档、Excel 表格等各种对象的方法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应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多媒体计算机平台标准;

2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

3 .多媒体文件格式;

4 .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介绍;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超文本和超媒体。【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

重点与难点: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 (共4学时)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 .Internet 简介及使用;

4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网络的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如ISO/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TP 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局域网构成,网络间互联设备;连入广域网;Internet 基本知识,IP 地址和域名;连接因特网;Internet 上的服务;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Outlook Express 的使用,如创建帐号、邮件的收发等操作。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常用网络操作系统;FTP 、BBS 的功能和使用。计算机病毒及特征,病毒的防护和清除;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了解】:网络安全的措施。

重点与难点:Internet 中IP 地址和域名的含义和格式IE 浏览器的使用和网上信息浏览

搜索引擎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申请、设置和使用

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及防火墙技术。

第八章网页制作(共 4 学时)

教学内容:

1.网页制作的语言和工具。

2.网站的概念、制作及管理。

3.DreamWeaver 的基本操作。

4.在网页中插入和创建各种对象。

5.网页的布局、特效制作及设计原则。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DW的工作过程、菜单界面,掌握建立站点的方法,熟练掌握表格和层、文本与图像、框架、链接、行为及动画与多媒体的制作方法,并能运用DW软件制作网站。

【掌握】:DreamWeaver 中的时间线(Timeline)、资源库(Library)、层叠式样表(CSS)和动态网页效果(DHTML)。

【了解】:域名的申请、网站的上传和维护。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表格和层、框架。

难点是行为及动画与多媒体的制作方法和网站制作综合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讲授计算机基础操作方面的课程,是学习其它各门计算机课程,如《Visual FoxPro 》、《Visual Basic 》等的基础,也是计算机各级考试的基础。

六、教学时数分配

课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

讲课实验小计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 1.3

1

8 2 10

节)

2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 2.8 节)10 4 14

3

第三章文字处理系统( 3.1 —— 3.8

节)

10 6 16

4 第四章电子表格(4.1 —— 4.6 节)8 8 16

5 第五章演示文稿(5.1 —— 5.4 节)8

6 14 6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应用( 6.1 —— 6.6

节)

2

4 10

7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7.1

—— 7.5 节)

4

8 第八章网页制作(8.1 —— 8.10 节)4 6 10 合计54 36 90 七、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

1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

作和汉字输入熟悉常用键盘布局、了解键盘各部分功

能,熟悉键盘的使用及汉字输入基本方

2

2

Windows2003/XP

操作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鼠标的常

用操作、桌面常用图标和任务栏的基本

操作,熟悉Windows2003/XP 基本

4

窗口、菜单、对话框、资源管理器及附

件和网络的操作

3

中文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03 的使用 Word 窗口的启动和退出、 Word 文

档的建立、编辑与保存, Word 文档的排版、打印、表格的制作与格式的设定,在 Word 文档中插入图形及图文混排

的操作公式的输入及样式的使用

必开 6 验

证 4 电子表格 Excel2003 的使用 Excel 的基本操作、工作簿、工作表的

建立与编辑,在工作表中应用公式和函

数的方法,图表的创建和编辑方法,数据清单的创建方法、数据排序和分类汇

总的方法

开 8 验

5 PowerPoint2003 演示 文稿的建立 建一个 Word 自述文档,其中包含

300字文字输入、表格的制作,并插入

用 Excel 建立的学生简历表、图片等;同时将该自述文档用 Power Point 建立展示文档,然后 将上述两个文档压缩

后发送给教 师

必开 6

验证

6 网上漫游、文件下载、电子邮件 Internet 网的基本操作( WWW 、

Email 、 FTP 、 BBS 的使用),从 Internet 上下载文件的基本方法,电子邮件的收发 必开 4

验证

7

利用

DreamWeaver 制

作网页及网站

建立教材中规定的主题网站,各网页中

应充分使用图像、超链接、框架布局、

图层、时间轴、行为等综合应用

6

36

八、教材及参考书

1 .李秀、安颖莲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李秀、安颖莲主编:《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九、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中的难、重点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进行现场操作,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以便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加强网络教育,培养学生上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十、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156227245.html,/ 及Internet 网上的相关网站

十一、其他

考核方式:闭卷, 笔试(期末考试成绩: 100*0.7=70 分;平时及实验成绩:3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建议1 :主讲教师根据本大纲,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建议2 :本课程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基本概念讲解与实例的演示,使学生可以直观而清晰地看到操作效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验教学应穿插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任课教师跟班辅导的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计算机上练习,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又可以及时解决上机操作时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编制网络教程、列举典型例题、设计交互式上机练习,方便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网络以及Internet 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 知道《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和该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学科的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和手段及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 的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 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 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 是指对这门学科中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方法、手段及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发表时间 2008-2-29 13:19:23 阅读(422) 刘彦保 (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要: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和强化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生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当前,我国在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和Internet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社会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应用与开发和网络管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热情日益高涨。因此, 计算机网络就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是,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 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 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 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则是TCP/IP网络协议。这样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存在着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即在理论方面的OSI/RM的七层协议和实际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 另外, 从计算机网络的科学体系开始建立到现在的20多年间,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各自的迅速发展中进一步融合, 新技术逐步成熟并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是, 在教学中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地在教材内容出现, 这就要求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 (二) 教学模式不合理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它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它与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不同: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 需要课堂和特殊实验环境的结合,需要教学与市场的密切联系。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课程本身特点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教”为主, 缺少师生间的互动,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 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 实验内容不系统, 随意性大, 形式松散, 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 拿到了高分, 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 尤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2)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目前高等院校中,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数十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另一种是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计算机。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 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 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当前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管理的教师, 必定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 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学时:7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071174 执笔人:钟伟成 审定人:余明辉 说明部分 一、前言 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2003年6月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编写了《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这一教学文件,在此之前,也有一份旧版本的《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但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近两年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网络专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就业市场的反馈情况,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企业需要网管人员具有一定的服务器硬件方面的知识。为了尽量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知识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能跟上网络行业的发展,并且由于近几年服务器的发展很迅速,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技术内容,因此我们决定修改《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大纲,加入服务器硬件方面的内容,减少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比较偏深而不影响主干的内容,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服务器硬件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课程教学大纲。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制定了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的基本内容、技能训练要求、考核的形式要求等内容,同时指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是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石课程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将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与内部运行机理以及服务器的基础知识、服务器的各种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服务器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够清楚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原理,特别是具有相当服务器方面的硬件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掌握服务器的架构与服务器技术,具有服务器选型、服务器简单配置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计算机操作员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员必修课。通过学习,测试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它是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提高学员的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领域基本的名词术语,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2.正确理解微机及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3.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声音图像处理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常识 (1)计算机常用术语:位(bit)、字节(byte)、存储容量(KB,MB, GB,TB)、ASCll码 (2)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3)微型计算机工作平台:视窗、网络、多媒体等 (4)计算机病毒的常识:定义、来源、特点、表现、预防与清除 (5)软件的知识产权常识:商品软件、共享软件(shareware,PD)、自由软件(freeware) 2.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功能框图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主机: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ROM、RAM) ②外设: ·外存(软磁盘、硬磁盘、光盘)。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 ·其他外部设备(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 ·软磁盘、硬磁盘、只读光盘的使用常识 键盘、鼠标器的使用常识 ·软件系统 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 程序设计的常用术语:源程序、目标程序、运行程序、编辑、编译、解释 人机交互方式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 1.操作系统的应用基础

计算机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36 学分: 3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公修课一、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属于国家教委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课程体系中的第一层次和第三层 次课程,它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本课程属于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教育部早在1994年就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定了明确 目标,为了使学生具备21世纪需要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教育部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

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中,该门课程都普遍受到了重视。 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层次: (1 )具备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2 )具有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3 )较为熟练的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3/XP )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3 的常用组件(Word 、Excel 、PowerPoint 、FrontPage )的使用方法。 (4 )可以方便的使用汉字。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56227245.html,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许翔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和发达国家培养工程师的方法。为了培养合格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师,提出了一个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采用新的实验技术的方案,该方案采用引入思科公司的培训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2010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为各个专业培养合格的 工程技术人才。我国许多高校以此为契机,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实践基地,并与国内外学校企业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到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网络类课程(网络应用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设计工程技术基础)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能掌握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何在现有网络类课程中,按照卓越计划的精神,合理安排教学培养学生,打造具有特色的网络类课程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主要有两大类:美国模式和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模式。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有两个方向:自由探索科学真理;服务国家社会发展。这两个发展思路始终指导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实用主义是这两种发展思路的交集[1]。 实用主义的三大原则就是:实用即真理,有效即有用;需求导向,服务至上;事实重于假设。美国国家经济和社会政治,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MIT的工程研究成果,Standford的硅谷淘金以及苹果公司iPhone、iPad产品的全球热销,生 动地说明了实用主义的魅力[2]。 与美国模式,培养集管理、金融、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工程师毛胚不同,德、法模式注重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工程师成品[3]。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依次是:实科中 学、职业学院、职业专科学校、高级专科学校、再到应用科技大学。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可以授予职业教育硕士学位。应用科技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有同样的社会地位,选择哪种类型的大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自主选择,而不是学习能力的好坏[4]。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ZBB061020-20140008 总学时:68(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学分:3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一、课程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前导课程。 课程的重点是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功能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并对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教育部1999年批准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为要求,结合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生的特点,将相应的体系结构分为四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单元(CU)。 教学难点: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进程调度算法;地址转换;页式管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是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 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同。 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准确画出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并能解释其工作的过程;能深刻理解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并用这些技术指标描述常见硬件的性能。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 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 浙工大之江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一、制订的依据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采用教材:国家统一试题库不同模块的培训教材。 二、性质与任务 随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及部门已将其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相应的培训及技能鉴定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根据劳部发[1996]19号《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开展这项考试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促进其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应用人员的使用水平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对高新技术应用人员的择业、流动提供一个应用水平与能力的标准证明,以适应劳动力的市场化管理。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培训和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考试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程序完成具体的作业任务,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采用模块化的培训考试设计,根据不同领域中的计算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1999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001 英文名: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 前置课:无 后置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或程序设计基础 学分:4学分 课时:60课时(其中实验课30课时) 主讲教师:周松,王维民,周晓飞,汤晖,刘凌波,吕捷,徐旭,丁元明,赵明,刘春玉,张文杰,黄波,朱小英等 选定教材:张福炎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内容为: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数值、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原理;介绍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习或实验课的形式,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编写与发布、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拓宽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实际及本科生教学特点,加大网络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我院的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构想及实践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对学生先修课程有一定要求,且理论性强,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学生总体感觉所学内容抽象、空洞,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普遍比较差,因此,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就成为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09年底,该门课程成功申请了院级精品课程,经过近2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组建网络的能力、基本的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能力、虚拟局域网的划分能力、网络协议配置能力、网络的应用能力、操作系统的运用能力、一般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力、网络的管理能力等。通过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 1、认识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应用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2、熟悉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各层的基本协议、原理和方法。 3、使用网络:熟练使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了解各种应用协议的原理。 4、配置网络:掌握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一般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5、管理网络:能够使用基本命令和常用工具软件管理网络。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课堂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电子课件、动画演示、教学素材资源库及多媒体视频展示等,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学生动具体,信息量大,使学生能够直观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容量大、直观,学习兴趣浓厚,实际操作机会多,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了形象直观的效果。 2、项目作业法。即教师给出企业网络系统建设设计方案,或将已有网络系统运行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或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自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是我院的教学特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实践,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方法主要指学生在课外自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学习要点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每组4~6人),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开展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学生互评,老师进行适当点评。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相互协作的团队作用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4、任务驱动法。无论是理论知识教学还是实践操作教学,均渗透示例、任务驱

2020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2020 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n.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 学, 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 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指对所列 知识要熟悉其内容及含义。(单项选择题)理解: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掌握:指对所列知识能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过程中综合运用。(单项选择题、问答题、综合应用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 4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以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加工、处理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性;从一台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出发,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互连、指令系统和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详细介绍组成计算机的各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和设计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使用方面的能力,给出一种或两种有代表性的机型的结构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逻辑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术,建立完整、清晰的计算机整机概念。并使学生具备对计算机系统整机和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围绕机器指令级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微操作级和汇编语言级,从计算机硬件到计算机软件以及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从计算机内部工作机制与编程求解问题相结合,从CPU部件与整机系统两个层次,从逻辑组成、内部工作机制、程序设计等三个方面,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达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并培养本学科的学生在设计、分析和解决大型数字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物理》、《计算机导论》、《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组成原理》的先修课程。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是它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相应的有关新技术和方法。 3.理解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算器的计算方法,了解非数值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以及校验码的表示方法。 4.理解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有关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的组成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长岭县东鹏职业培训学校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一、制定依据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本大纲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具有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操作系统概念并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及使用;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处理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一)整体教学设计 (1)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紧密结合,突出上机操作环节; (2)每一教学单元列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配合的操作实例综合本教学单元知识点,设计的操作实例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完成实例后,不仅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学习重点,也全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每个任务分为“任务要求”、“任务目标”、“基础知识”和“任务实现”4部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习惯,达到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 (1)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了解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了解Windows XP基础知识;使用汉字输入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Windows XP (3)文字处理软件Word 了解Word 2007基础知识;设置文字和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和打印文档;使用表格;使用图形和图片;使用文本框和艺术字 (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工作表的插入;作表的编辑及格式化;工作表数据处理;公式和函数;数据的图表化 (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创建;;幻灯片的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创建超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印、打包及发布(6)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Internet基础知识;浏览与搜索Internet信息;利用电子邮件 传递信息;使用压缩/解压缩软件与杀毒软件。 附件: 计算机培训课时安排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计算机信息》教学大纲

一、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Windows 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因特网(Internet)。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Word的功能和使用;Excel 的功能和使用;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上机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分配 序号内容理论课时实践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10 30 1

的操Window15252 五笔字型输入20320 文字处20 4 30 - 2 - 演示文稿制作20 10 5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5 6 25 7 90

150 计小 240 计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0课时+10课时实践)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及其发展;二进制及其特点;计算机对数据的编码;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范。 2、教学要点:二进制的应用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基本内容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展望 2)二进制与计算机 3)ASCII码、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 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内、外存储器;I/O设备;基本软件。 5)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第二章 Windows的操作(30课时+10课时实践) 、教学目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逐步熟练掌Window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点Window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资源管理器、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 - 3 - 3、基本内容 1)操作系统的功能 2)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同样适用于教育技术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类和水利水电类及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作为信息类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62学时)和实验教学(10学时)两部分。本课程从计算机基本原理讲起,密切注意与当前计算机发展水平相结合。计算机软件和微电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目标之一,计算机软件运行在计算机上,微电子的水平体现在微处理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上,这就说明了这些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了解计算机硬件。在本课程中把计算机结构定义为系统程序员所能见得到的计算机硬件特性,计算机组成则是指计算机硬件的具体实现。 目前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已深入到微电子领域,作为计算机、电子和物理类专业的学生,今后会有一部分人从事硬件设计工作。有一些基础知识后,可在工作中进一步自学。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掌握CPU、内存储器子系统、I/O接口子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计算机常用运算方法及典型电路,了解存储系统基本原理和基本I/O方式。最终具备简单CPU及其计算机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并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发展现状。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讨论了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硬件部件,包括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系统和连接它们之间的系统总线的构成、组织方式和工作原理,以及部件和单元的设计思想。 难点:如何以控制流和数据流为主线, 将计算机的各大部件联系起来,建立整机概念。如CPU和存储器,CPU和I/O、存储器与I/O之间的逻辑关系,控制器如何控制每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控制单元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等。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具有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 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各标准化组织的沿革和工作范围,掌握若干重要数据通信规程的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 4 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管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扩充,也包含了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因此需要了解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 协议与划分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 学分: 3.5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顶向下、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把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中所学的软、硬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This course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 abstract thinking, and top-down, System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goal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computer system structur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structure, basic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and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can in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y the school curriculum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knowledge combined organic, Computer syste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concep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目的是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技术和最新动态,着重介绍软,硬件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软、硬件功能分配。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有一个整体掌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