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作者:零零八时间:2006-12-24 18:43:00 点击:1168 评论:0 条来源:原创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对“模仿观”的不同理解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们热衷于探讨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关注的是自然哲学。然而他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对模仿观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

㈠、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盟会组织。这个学派通过对数学的深入研究,得出了“数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观。他们强调通过理性的学习来完成对神性的体悟,其方法就是模仿宇宙万物的神性知识。他们认为:数相对于万物,是“更高一级的实在”,数本身是静止不动的。对世界的认识可以归结为对支配世界的数的认识。万物与数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万物由数派生,数是万物的基本范型,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因此也可以说,万物是对数的模仿,是对形式的模仿。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万物是由各种对立的数的关系的和谐统一。他们特别注意到了这种数的和谐关系在音乐中的体现,并由此推定,我们生活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和谐的、秩序井然的大体。由于对音乐的研究,以及自身的神秘性质,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探讨了音乐对灵魂的“净化”作用。这个古老学派的模仿观,从一开始就显出了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的强调万物基始的模仿观与灵魂转世、灵肉分离等宗教神秘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后来的柏拉图思想有深刻的影响。由此可以推导出,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艺术也是对数的模仿,而数是一种形式,所以也可以得出:艺术是对形式的模仿。

㈡、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比较晦涩,但是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他一直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的“火”本源说,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火,而火是一种物质而不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万物的本源是数(形式)。但是他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说法,经常被误解为艺术就是对个别孤立事物的简单复制(我最初接触时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赫拉克利特的原初思想是这样的: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是各种对立事物的结合,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造成最初的和谐。比如,自然把雌与雄配合起来,而不是将雌与雌配,雄与雄配。而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比如,在绘画中,混合着白色、黑色、黄色和红色; 在音乐中混合着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也就是说,艺术的生产过程或创造过程是对宇宙构成的模仿。他认为自然是由杂多的、对立造成的和谐(大自然中山、水、云、鸟、鱼等的和谐),艺术也是由杂多、对立造成的和谐,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艺术是对自然(物质)的模仿。这种人类活动与宇宙活动相似性的理论,使得希腊哲学在本体论意义上将人与自然合为一体。

㈢、德漠克利特被誉为古希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哲学特点体现在从自然哲学向以人和社会为中心的哲学的转变。德漠克利特的“模仿”观十分类似近代科学的仿生学。他曾经说过:“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人类是动物的学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夜莺等鸣鸟学会歌唱,都是模仿它们的。”他改造了赫拉克利特关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内涵。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自然是杂多、对立的和谐,而艺术也是杂多、对立的和谐,所以艺术模仿自然,可见赫拉克利特强调艺术和自然的同质关系。但是在德漠克利特的模仿观中,模仿的同构同质性被淡化了,甚至消失了,而代之以学习,代之以印刻和摹拟;代之以天性的本能;代之以适用性、快感等等。艺术模仿自然本质相同,但内容基本上被改换,这为后来亚里士多德的出现埋下伏笔。

㈣、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但从他学生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模仿观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人。他认为艺术模仿自然,而他理解的自然主要是指事物和人的形象。所以艺术就是模仿人的形象和人的性格。苏格拉底认为人和事物中都有一些美德形象,艺术模仿就应该从人或事物中选择,把人群中或某一事物中那些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塑造出一个美的形象或者性格,艺术就是对这个美的形象或性格的模仿。苏格拉底还特别强调模仿一个美的形象,重点是模仿他的精神实质,他认为人的精神方面的物质,往往通过形象的神色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在形象的神色中,包含着人的精神特质,苏格拉底说高尚和慷慨、下贱和卑鄙、谦虚和聪慧、骄傲和愚蠢,都一定会表现在人的神色和姿势上,不管这个人是站着还是在活动。苏格拉底认为艺术模仿形象,应该通过形象来表现,模仿活人身体的各部分的仰、屈、伸、紧、张、松、散这些姿态,可以使雕像更真实、更生动(用艺术来模仿活人,就是要模仿人的形象)。例如,希腊的雕像各有姿态,从中可以看出其中的想法、思想。

以上是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对“模仿观”的一家之理解。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对“模仿观”的理解都是有自己的理解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理解又是不断继承和发展前人的观点的。他们的这些观点都对后世西方的文艺理论探讨艺术本质的发展开了源头和先锋的作用。

我们学习西方文艺理论,就要从源头学起,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本原意义。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作者:零零八时间:2006-12-24 18:43:00 点击:1168 评论:0 条来源:原创 论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对“模仿观”的不同理解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们热衷于探讨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关注的是自然哲学。然而他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对模仿观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 ㈠、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盟会组织。这个学派通过对数学的深入研究,得出了“数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观。他们强调通过理性的学习来完成对神性的体悟,其方法就是模仿宇宙万物的神性知识。他们认为:数相对于万物,是“更高一级的实在”,数本身是静止不动的。对世界的认识可以归结为对支配世界的数的认识。万物与数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万物由数派生,数是万物的基本范型,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因此也可以说,万物是对数的模仿,是对形式的模仿。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万物是由各种对立的数的关系的和谐统一。他们特别注意到了这种数的和谐关系在音乐中的体现,并由此推定,我们生活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和谐的、秩序井然的大体。由于对音乐的研究,以及自身的神秘性质,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探讨了音乐对灵魂的“净化”作用。这个古老学派的模仿观,从一开始就显出了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的强调万物基始的模仿观与灵魂转世、灵肉分离等宗教神秘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后来的柏拉图思想有深刻的影响。由此可以推导出,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艺术也是对数的模仿,而数是一种形式,所以也可以得出:艺术是对形式的模仿。 ㈡、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比较晦涩,但是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他一直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的“火”本源说,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火,而火是一种物质而不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万物的本源是数(形式)。但是他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说法,经常被误解为艺术就是对个别孤立事物的简单复制(我最初接触时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赫拉克利特的原初思想是这样的: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是各种对立事物的结合,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造成最初的和谐。比如,自然把雌与雄配合起来,而不是将雌与雌配,雄与雄配。而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比如,在绘画中,混合着白色、黑色、黄色和红色; 在音乐中混合着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正是

世界最著名的60位哲学家简介

中外60位重要哲学家简介 1. 泰勒士(Thales,约前624—前55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命题。他也被看作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先驱。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生于伊奥尼亚海域的萨摩斯岛。毕达哥拉斯派的创始人和首领。该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他们认为数目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好的,并认为灵魂不朽。 3.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其核心观念是“道”,提出了天道无为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4.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前485)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译“义成就者”,尊称释迦牟尼。印度人。佛陀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定阶层的利益和看法。主要学说有:四谛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论、业报轮回论和涅磐论。生前并无著作,死后他的言行由弟子们记录整理汇编为经、律、论三藏。 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以“仁”为核心,崇尚“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他相信天命,又重视人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符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主要著作有《论语》。 6.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40—前470)生于爱利亚,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论自然》一书。他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是者”就是真理的对象。 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出生于爱菲斯王族。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8.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几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他是把哲学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人类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要由他的学生整理在《回忆录》中。 9.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学说和思想收录在《墨子》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爱迪生找了很多东西做灯丝,可总屡屡失败。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

哲学家苏格拉底

哲学家苏格拉底 1.简介:(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著作:无 关于苏格拉底的书《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 《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 《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 《谈话录》《理想国》《蝉》 3.哲学观点 (1)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

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2)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二)简答题 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答:所谓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的“艺术生产”的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们满足审美的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即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答:所谓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们意义首先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的形式,例如一首乐曲的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或者一幅油画的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等。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4、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所自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以其所特有的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对社会、人生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评判、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的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的真实,又因它的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的对更为美好的未来的憧景和热爱。展现了人的思想、灵魂的纯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诚真的情感的响往和追求。 有鉴于此,艺术的认知作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审美所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与人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不同的一种认知功能作用。 5、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以满足,并由此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快。如通过阅读作品和观看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作为一特殊的精神产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快感,是其审美娱乐的功能的体观。 6、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答:“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一说,首先是指相对于实施美育教育之不同途径而言的。其次是指由于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而艺术美又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以及艺术教育又总是以艺术美为基础,从而艺术教育便被赋于了更为不广泛的内涵而言的。尽管“艺术教育”的一种狭义理解是培养各种艺术家以及艺术专业的艺术专门教育,但艺术教育的更为广泛的自然的意义总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为一般特点,以此培养、造就人的审美理想、鉴赏能力,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熔铸完美人格等。从而使艺术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了与美育同质之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艺术教育的这种广义的功能,可视为美育的核心。(答案可参阅教材63、64、65页。由韩修乾老师重新组织、整理、册改、补充)。 7.如何理解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答: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所谓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

作文材料-哲学家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 精品

哲学家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 一、点灯找人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前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 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 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 亚历山大大帝来到科林特市时,拜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你有什么希望尽管讲,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第欧根尼爬进自己所住的酒桶,一边晒太阳,一边说:只希望你让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阳光。 二、智救故乡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前年)出生随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军队占领莱普沙克斯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 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 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 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哲学家大声回答说。 莱普沙克斯终因他的智慧幸免于难。 三、机会均等古希腊时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智者和名人,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雄辩家和演说家。 狄摩西斯(公元前—前)就是一颗灿烂星辰,和他匹敌的另一个雅典人是福西昂将军。 他俩不仅才气相当,辩力相若,而且所持论点总是相左。 因此,他们的遭遇总能给人带来智慧的享受。 一次,两人争得不可开交,狄摩西斯批评福西昂说:无论何时,只要当雅典人怒火中烧时就会杀掉你。 福西昂则说:可一旦他们头脑冷静时,就会对你绝不客气。 四、更大的荣耀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 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 他从不穿鞋,两脚很脏,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

柏拉图说: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荣耀。 五、大圆圈和小圆圈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 我的知识比你们的多。 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 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的多。 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名人故事: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幽默

名人故事: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幽默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而2007年4月1日,王殿甫功成身退,张学斌就职创维数码控股董事局主席,针对这一职务,张学斌表示,董事会主席,是一个董事会召集人,对于公司重大的、要在董事会讨论的决策,召集大家,形成决议,这是主席要做的事,这跟老板在不在是一样的,老板不在,有他的代理人,最后还是股东会表决。“区别只是在于,以前老板在的时候,公司的重大战略由他来主持,我接手这个职位以后,那么就由我组织这些事情,也要作为董事会的牵头人,我在董事会投票也只有一票。” 高斯的父亲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高斯。只要高斯不哭,他就专心算自己的账。而小高斯则会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父亲算账。有一次,还在牙牙学语的高斯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父亲算账。

父亲一边算,一边直摇头,无论怎么算也算不出一个结果来,过了好久,他终于说出了一个结果。父亲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点上一支烟,拿起笔准备把答案写下来。可是小高斯却在一旁不停地摇着头,他用小手敲击着桌子,向父亲示意这个结果是错误的,然后自己从口中慢慢地说出了一个数字。父亲感到非常吃惊,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会报数呢?他突然眼前一亮,莫不是高斯说的是自己所计算的正确答案。于是,父亲抱着好奇的心理,又重新算了一遍,答案竟然真的和小高斯说的一样,高斯对了! 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艺术。一天,有个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向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于是,苏格拉底向他索取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问:“为什么要我加倍交费呢?”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地演讲。”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苏格拉底与学生相处总是那么乐观和睦,所以有学生问他:“我从没见过你蹙额皱眉,你的心情为何总是那么好?” 苏洛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发,生活就需要像老师那样拿得起,丢

古希腊艺术

第五章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美术的发展历程 1.爱琴文化时期(公元前31世纪~前13世纪) 这是希腊美术的前源。爱琴文化的发现,得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由于他们深信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英雄神话真有其事,便随史诗所描述的线索进行考古工作,从而使过去一直被认为仅仅是荷马艺术幻想的情景,突然以确凿的实物给予证实。爱琴文化的发现,使人们了解到,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人就从石器时代转到青铜时代,此后1000多年间,克里特、迈锡尼,还有季克拉基斯群岛曾有过十分发达的经济与文化。 2.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这是古希腊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传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吟唱过两部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部史诗成为今天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主要文献资料,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荷马时期”。 荷马时期在文学、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美术上的成就可谓黯淡无光。自从北方来的部落统治希腊以后,希腊美术既见不到克里特那种快乐的风格,又失去了迈锡尼艺术的写实性,在几个世纪里,作品相当粗糙和简陋与原始。从目前遗留下的艺术作品上看,大部分都是僵硬的几何形,没有对细节的描绘和刻画。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用于敬神和陪葬的陶瓶。这些陶瓶造型简朴,大胆地描绘的对称图案形成一种匀称的表面结构。因此,荷马时期在美术史上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3.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此时的古希腊,不仅正式确立了奴隶制的城邦国家,而且完成了它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的移民过程。这在社会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艺术创造上也是再生的开端。在频繁的东西贸易交往中,东方文化不断传入,并希腊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希腊艺术生长的土壤毕竟与东方先进国家不一样,它不能完全照抄东方文化,而是吸收东方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尽量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十分迅速,这集中反映在瓶画、建筑和雕刻方面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就上。 4.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公元前5世纪前期的希波战争,拉开了希腊古典时期的帷幕。这场战争由于希腊各城邦之间非凡的合作,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希腊人的民族优越感。可是,战争带来的和平和安宁并不持久,它很快的被曾在反波斯战争中扮演领导角色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争夺所取代。此后,希腊城邦之间的不和带来了不少的骚乱。就在这一时期,希腊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进一步成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文学艺术上,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可以说,古典时期的美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雕刻和建筑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5.希腊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公元前334年,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大帝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军队发动战争,侵略东方,进攻波斯。他的霸业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希腊,同时又把希腊文化传到了东方。因此,在历史上一般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结束,称为“希腊化时期”或“泛希腊时期”。 古希腊美术的酝酿与诞生 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该从古希腊开始。希腊美术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因此被视为爱琴美术的延续。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 进入奴隶社会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国家,各自为政。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比赛。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光荣,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大政治家伯里克利斯说:“我们是爱美的人。”希腊民族是爱美、创造美的民族。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

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著作

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一) 2010年07月07日星期三22:23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155476125.html,/yfcheng_schen/blog/item/d6afbf47d71979016b63e511.html 1)泰勒斯 又译为泰利斯,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哲学家。“科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 2)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赫拉克利特在哲学思想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辩证法方面。 3)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δη? 或?λε?τη? 英语Parmenides of Elea,约公元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以后)是一位诞生在爱利亚(南部意大利沿岸的希腊城市)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4)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5)耶酥 他是一位影响人类历史二千年之久,且继续塑造人类道德文化者的说话。 不是音乐家,但世上无数出色的音乐家,因他的名创作了无数伟大的乐章,“弥赛亚神曲”便是一例。 不是作家,但世上无数出色的作家,以他的言论为题材,写出了无数不朽名着,“约翰福音”便是一例。 不是教主,但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乃由他而出,信众遍布五大洲,超过十三亿人。 不是出身君王之家,但人类纪元竟以他的降生为分水岭,人们称他出生前的年代为公元前(B.C.),出生后的年代为公元(A.D.) 6)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理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年月日

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学科、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恩格斯说的“没有希腊、罗马奠定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公元前6~前5世纪之间,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工商业奴隶主掀起的民主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悲剧、喜剧、音乐、雕塑等,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同时有推动了自由辩论和对于知识的重视,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它支配了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最早提出较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是一些研究宇宙构成的哲学家。他 们认为宇宙是由某种或某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构成的;人的心灵 也是由同样的元素构成的,因之人能够认识世界。公元前 6世纪的毕达哥 拉学派认为,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 宇宙的和谐。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不同长短 高低的声音,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个宇宙是一曲和谐的音 乐。他们有“天体音乐”的讲法,其他如“黄金分割”、“多样统一”等 美学上的形式观念,也是根据数的秩序提出来的。节奏、对称、和谐等形 式观念,是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毕达哥拉关于和谐的观点,不过他认为和谐不是由"联 合同类的东西"造成,而是由“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 最美的和谐”,和谐是从斗争中产生的。德谟克利特则提出文艺创作中灵 感与模仿两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的重点从宇宙论 转到政治伦理方面,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苏格拉底认为 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 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 的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 基者。 柏拉图在把美学思想融贯在哲学思想中,广泛地探讨了美与艺术的问 题。他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理念”,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 事物的美也是从美的理念派生出来的,美的理念是“美本身”。现实事物 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他离开美的事物,认为另外还有一 个高高在上的美的理念存在,这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把美学研究从现 象引向美的本质,从个别事物的美引向美的普遍规律,则是一个历史的贡 献。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争论,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比 较系统地提出了“艺术是模仿”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 仿,而艺术又是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模仿”,是“影 子的影子”。从而否定了艺术能够认识真理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诗往往 挑动感情,败坏人性,亵渎神圣,因而要把诗人从他的“理想国”中赶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直是热门人物,因此广大考生对他的教育思想要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把握。今天中公教育马小芳老师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只要使人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 2.论教育的目的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3.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1)实践的哲学—道德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苏格拉底的这一立场在西方哲学史、伦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寻求道德的“一般” 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寻求本质,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影响了柏拉图对共相、理性的探求。 (3)教人学会做人 (4)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 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人的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6)守法就是正义 (7)身教重于言传 4.教育内容——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一次将凡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同时,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5.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艺术的本质性特征

艺术的本质性特征 由于艺术形态的多样性和艺术现象的多变性。很难对艺术的本质予以充分而准确的界定。艺术的本质是离不开“形象”、“情感”和“审美”的。 概而论之,以艺术的本质论为理念,可将艺术的本质性特征界定为艺术的精神观念性、艺术的表载型号性、艺术的转换情感性和艺术的变异创生性几个方面。 1 艺术的精神观念性 对艺术的认识无论有多少歧见,有一点却是无异意的,即艺术是人之精神性和观念性的整合转换外化存在。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绝非单纯的物质性生产行为,而是兼容着审美观、审艺观、人文精神与社会化观念指令的创生行为。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内涵,是价值观的指令和转换呈现的整合。艺术是人类特有本质与价值观对象化的凝结创生形态。如果去掉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内涵特质,艺术将不再成其为艺术。正是因为艺术持拥着精神观念性的特质,才使艺术得以润泽人之心灵。因此,可以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某个时空里集中性地将其“所思所想”予以努力转化创生的结果。艺术的精神观念性,也揭示出了艺术作品特有意图放置与展示的内涵。换言之,艺术行为,总是艺术创造者有必需而特别要表达的内容转换外化实现行为。“要表达的内容”,不是纯物质性的内容,而主要是精神性的观念内容。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否定的。 2 艺术的表载信号性 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等艺术形态,有一个共同性的内涵,那就是模糊性。 分析起来,行为主体所依据的既不是纯粹的所谓艺术形象,也不是单纯的情感,而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化信号。从艺术传播学视点看,艺术的制码表现、展示与传播和艺术的译码接受与传播,都依赖于特有艺术行为过程或艺术行为成果所表载的信号内涵。所谓信号,是指行为主体用来传递信息或命令的光、色、波、声音、动作、形象、图示等符号性信息载体。艺术的表载信号性,就是指艺术的创生表现、传播与接受,具有制码与译码的信息实现特征。当然,特定艺术作品所呈现和传导的信号是指艺术化的信号,而非一般的如电闪雷鸣、风吹草动……那样的非人工性信号。 作为艺术表载的信号,都是人工制造的。而且是具有深刻艺术价值观和丰富艺术性的内涵。不论是音乐的声调、音响等象征性艺术信号,还是舞蹈的体姿动作、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光波连动画面、美术的图示等指代实义信号,都必须是艺术化的信号。即艺术的表载信号,是经过艺术创造者创造性组合而生的特定信号。艺术表载的信号,可以分为象征性和指称代用性或实义性信号两大类。总之,不论是创生传递听觉艺术,还是接受视觉性或视听综合性艺术,都离不开特定人工制造的艺术化信号。 我们之所以能有效感知音乐艺术的美丽,就在于我们对音乐之声与音信号的捕获与理解。对美术的表象图示与意蕴,对舞蹈艺术的体姿动态……等信号的创生放置、捕捉、翻译、理解,是艺术创造者与艺术欣赏者之主体行为得意成功实现的依据与可能。认知艺术独具的艺术化表载信号性特征,既有助于克服艺术惯例带给人们对艺术的片面性认识,又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研究艺术的内涵,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艺术文化和拓展深化艺术创造实践。 3 艺术的转换情感性 无论是意识形态艺术,还是自在或本体形态艺术,其都具有突出的、鲜明的“转换情感特征”。即艺术永远是艺术家独有艺术情怀理解与调控的转换性宣泄的行为使然。艺术家也正是以此种情感宣泄的方式,才得以灵动地、积极地去进行始终充满幸福感的艺术实践活动,并提供了让他人去获得心灵上的艺术享受的可能性。艺术接受者也因在欣赏饱含艺术家理解转换性独创情怀的艺术作品过程中,受到感染或启迪而创生新的情感内涵,从而获得艺术滋润之福。任何门类的艺术,如缺少艺术家个体的主题意识的积极运作与丰富的情感蕴藏和理解转换性宣泄,整个艺术领域就只能是呈现充满了理智至上的呆若木鸡状。由此也将使艺术失却了让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P69、70、71 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的。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2.中世纪:形式的神秘化 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上帝成为美与一切艺术的规定性,实践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从而与古希腊重视现实生活相区分。从古代至中世纪,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学期的美学被纳入神学之中,表现为柏拉图学说、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结合。普罗提诺强调了形式在美的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正如克罗齐对他的评论中所说:“那么,被表现为石块的美不存在于石块之中,而只存在于对它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