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王克商年代考

武王克商年代考

武王克商年代考
武王克商年代考

历史手抄报武王克商研究文字稿

历史手抄报武王克商研究 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立这一年代定点,就 可以安排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 “工程”推求克商年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关键性考古 遗址的14C测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缩小 武王克商年的范围;二是在以上范围内,通过金文的排谱和对武王 克商的天文学推算,寻找克商的可能年代,最后加以整合,选定 最佳年代。 先秦文献所载西周积年在270年至290年之间。《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左传》 预言多为作者根据既有事实而造设,所以较为可信。自武王至显 王共30世、31王(不计哀王、思王)。自周显王三十三年起,六国次第称王,《左传》此语当指是时。显王卒于公元前321年,自 此上溯700年,为公元前1020年,再加上定鼎以前的成王、武王 之年,则西周积年约270年。另据《孟子·公孙丑下》和古本 《竹书纪年》的记载上推,西周始年应在公元前1020年以上。 此外,古今都有学者用古历推求武王克商之年的,如刘 歆用三统历推得的公元前1122年(西周积年为352年),汉代学者 用殷历推得的公元前1070年(西周积年为300年),清代学者以颛 顼历推得的公元前1066年(西周积年为296年)等。但上述各种古 历不早于战国秦汉,并非夏、商、西周的真实历法。

为了缩小克商年的范围,“工程”对沣西等遗址的系列 样品作了14C测年,并通过对殷墟甲骨文月食年代的天文推算, 下推克商年的范围。1997年发掘的沣西H18,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的重要发现。沣西97SCMT1探方,由一组系列地层单位构成,其 中最底层的H18,由4个小层构成,包含内容丰富,所出有木炭、兽骨和炭化小米等可供测年的标本,属先周文化晚期单位,与张 家坡早期居住遗址时代大体相当。叠压在H18之上的,是T1第四层,时代相当于西周初期;叠压或打破。 第四层和H18的有H16、H11和H8、H3、T1第三层等。 其中H16、H11属西周早期,H8、H3、T1第三层属西周中期。以上单位均出土有各时期典型特征的陶器群。作为先周文化晚期,即 商代末期典型单位的H18和作为灭商后西周初期文化典型单位的 T1第四层,为从考古学上划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的地层依据,武王克商之年应该包含在这一年代范围内。 “工程”用常规法和AMS法对从这组地层中采集的系列 含碳样品作了14C年代测定,并用1998年树轮校正曲线对所得数 据进行高精度扭摆匹配,得到武王克商年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1060—前995年。 与推定克商年范围有较直接联系的考古遗址样品系列, 除上述沣西系列外,还有商后期的殷墟系列、西周的琉璃河系列 和天马—曲村系列。经14C年代测定,其年代范围分别为:殷墟 四期为公元前1080—前1040年左右;琉璃河一期一段墓葬为公元 前1040—前1006年左右;曲村一期一段为公元前1020—前970年 左右。考虑到殷墟文化四期的年代有可能延续到西周初,故克商 年范围的上限取为公元前1050年。琉璃河遗址一期H108出土有“成周”甲骨,其年代不得早于成王,因此,其上界可以作为克 商年范围的下限。该遗址第一期墓葬中最早的年代数据的中值为

中华通史在线阅读

中华通史在线阅读(华夏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第一卷《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中华先祖农业起源文明起源邦国时代古史传说夏王朝觅踪殷商兴亡商代文明武王克商周公摄政周王室的衰落 春秋争霸孔子列国变法战国七雄诸子百家 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国崛起秦始皇统一中国楚汉战争郡国并行文景之治 汉武帝两汉经学昭宣政治王莽改制光武中兴 丝绸之路清议与党锢黄巾起义三国鼎立诸葛亮治蜀 西晋统一魏晋风度门阀政治梁武帝治国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陈朝兴亡魏晋佛教 第三卷《隋唐五代两宋》 再造统一炀帝功过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天盛世 安史之乱中晚唐的困局世界都会长安吐蕃兴衰敦煌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唐代宗教五代十国宋太祖澶渊之盟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宋金和战偏安东南 东京梦华宋代新儒学宋代文化 第四卷《辽西夏金元》 契丹兴起西辽建国完颜阿骨打金朝兴亡辽金文化 西夏兴亡蒙古兴起忽必烈大帝两都巡幸大元帝师八思巴 海上丝绸之路马可·波罗与中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第五卷《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永乐迁都郑和下西洋内阁制度土木堡之变王阳明心学海疆与互市张居正改革耶稣会士来华江南市镇白银资本崇祯帝明清更迭清王朝的稳固统一大业收复台湾军机处摊丁入亩文治与文字狱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自强运动甲午战争维新与革命帝制的终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世界上原生态的文明都诞生在农业起源地

在世界范围内,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西亚是小麦、大麦的起源地,畜牧业为山羊和绵羊;东亚,以中国为代表,是大米、小米的起源地,畜牧业主要为养猪业,另有鸡、狗等;中南美洲为玉米的起源地,农业以玉米为主体,伴有南瓜和豆类,在印第安人的传说里叫做“农业三姐妹”。这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产生了世界上六个原生形态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其中,中南美洲文明年代较晚,而且局限在不大的范围内,真正对世界文明发挥巨大作用的只有西亚文明,后来发展成为西方文明;另一个便是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 气候突变是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重要原因 中原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作用,这里不仅占尽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而且经过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的对外扩张,仰韶文化晚期的分化、龙山时代的再度崛起这一波三折的文明化过程,最终形成了对外具有海纳百川般的胸襟,对内较早形成了一整套与神权有别的所谓“礼制”的统治理念。从地理上讲,这里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居天下之中,八方辐辏之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经验交汇融合的大熔炉,是其他各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中原地区之所以能够成核心,还有一个环境的原因,是气候的突变,给夏王朝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据研究,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一次大范围的气候事件,也成为中原文明诞生的催化剂。传说中的大禹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治水成功,提高了中原领袖的威望,加强了权利,以至于大禹对诸侯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夏王朝诞生了,从而揭开了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的帷幕,中国文明正式形成。 这种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连接四面八方文化区系的文化分布格局,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有核心的文化基础,给中国历史的走向以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千百年来流传着“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 “三皇”或出自于推想“五帝”可能实有其人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保存和流传历史。这些内容后来被后来才发明的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有些可能是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或想象,也有些则属于古人对宇宙和自然的一种解释,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部信以为真。当然,这些古史传说中毕竟含有真实的历史素地,更不会是古人无端的捏造。在我国流传的三皇五帝当中,所谓三皇

周武王是怎样灭商的

周武王是怎样灭商的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周武王是怎样灭商的 周武王灭商 周武王灭商是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战争之后发生的事情,这场战争,后来的史官在记录的时候,把它称之为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看上去是周武王一人的功绩,其实不然,在武王之前的文王,也曾把消灭商朝当做一生的事业在做。周武王在准备举兵向朝歌进军前,按照风俗习惯,让人进行占卜问了吉凶。占卜所呈现的结果却是对他不利的,但是这并没有取消甚至稍微动摇武王要去灭商的决心,他没有在乎巫师占卜的结果,而且凭借着军队强大的战斗能力,战胜了商纣的军队,灭队了商朝。 周武王灭商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他带着自己将近五万人的大军率兵亲征,对抗商朝接近十七万人的兵力。这十七万兵力并不是专业的军队,战斗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坚不可破,因为实在担心周武王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纣王在关键时候想起来自己牢狱之中数量庞大的奴隶们,将他们放出带到战场上,滥竽充数,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仅仅靠着人数的优势,失去了民心和军队主力军奴隶们的衷心,纣王不可能取得让他满意的结果,这样战争一旦打响,周武王灭商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周武王灭商不仅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巨大,也成为现在很多文学和影视创作者的重要素材,很多电视剧都是以此为主题,通过周武王灭商的事件表达创作者自己的观点。 周武王是谁 周武王是谁,关于这个问题,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周朝的开创者,是灭掉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的姬发,是姬昌正妻的第二个儿子,从他子女的角度来说,他是成王的

父亲。 周武王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认识到这一点,对理清周武王是谁这个问题很是重要,他的魅力首先表现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上。他在率领四万兵力战胜商朝的近二十万兵力后,就以最具有说服力的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这点。商朝的灭亡是对周武王军事才能的最佳佐证。 周武王是谁,为了了解他的人格魅力,还应该知道他在成为新一代统一国度的君主后所做出的政治决定。他首先把被纣王残害的那些人进行安葬,譬如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他还放出了被纣王囚禁的人重换他们的自由,比如箕子。之后他对有功劳的大臣和之前的先代君主的后人进行分封,当然周武王也没有忘记跟随自己的兄弟,都给予他们一定范围的国土和在此之上生活的人民。 当然这也不是周武王做出的全部,他不计前嫌,将之前被纣王关押但是却具有极高治国才能的箕子请出山,重赏他希望他能够提出对自己有利的治国良策。 总体而言,周武王是谁很重要,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商朝末年领兵反抗纣王的不仁之治,那么现在的历史走向很有可能有所改变,他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帝王,我们需要记住这一点。 周武王登位 周武王登位称天子,那是在他灭掉商朝之后发生的事情。周武王的军队在征战殷商时打的是上天亡纣的理由。因为当时的周天子纣特别喜怒无常,在他的眼中只有使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人,而对待不高兴的他不满意的人,处理结果只有一种就是死亡,但是他却有一万种处理方法来达到这个结果。 周武王带领的是仁义之师,诛杀的是残酷暴虐之人。但是那是个百姓都信奉上天,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翻译。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 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试题

武威六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总分60分) 1.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王族 D.功臣 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宗与小宗相对立 B.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4.据史料记载:“周武王所封弟子同姓者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周后期被破坏的主要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仪制度 5.始皇二十八年的一山刻石词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始皇认为“兵不复起”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实施虎符分执制度 C.实施朝议制度 D.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秦首创皇帝制度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7.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翻译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 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额误差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B.曲qǔ散曲谱曲异曲同工委曲求全 C.间jiàn间隔间架亲密无间间不容发 D.恶è恶劣厌恶除恶务尽疾恶如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屏敝唾手可得扭亏增盈多难兴邦 B.关隘白头谐老璞玉浑金家学渊源 C.棘手矢志不渝独辟蹊径求全责备 D.掣肘无可辩驳震聋发聩阴庇后代 3.保持前四个短语的协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应变的______,有______的竞争性,有______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新世纪青年人必备的品质要素。 A.灵活性协作个性B.适应性节制宽泛 C.灵活性节制宽泛D.适应性协作个性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许多农谚______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没有弄懂成语的准确含义就______,这是造成语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全新的载体可以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A.包涵滥用激发B.包含滥用激活 C.包涵乱用激发D.包含乱用激活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伊拉克在武器核查问题上作了无条件让步后,美国政府不为所动,仍加紧备战,真让人不可理喻。 B.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是严峻的,人们决不可漫不经心。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提起旅游佳处,过去的徐州并不被人们青睐,今日的徐州已令人刮目相看,心驰神往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保卫人员在展览厅安装的红外线报警器,有效地防备了珍贵文物在展出期间免遭盗窃。 B.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个小时。 C.对于处在打基础阶段的中学生,我们要提倡文理并重,学不偏废,全面发展,但也不能忽视保护个性,发展特长。 D.李厂长肯定了王总工程师关于改进污水净化装置的设想是正确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夏商周年表考证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遵循由晚往早、由已知推未知、逐步推进的年代学研究原则,首先以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作为基点,推求共和以前10位周王的年代。传世的西周青铜器中,有些铭文同时记有铸器的年、月、日和记时词语等“四要素”,它是推求列王年代最宝贵的资料。遗憾的是,这些铭文犹如一堆错乱的、年代不明的日历纸。为

武王克殷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武王克殷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武王克殷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的内容,具体内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

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⒂君子:有道者。 武王克殷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09集武王克商

第9集:武王克商 【画面】情景再现,牧野古战场,《尚书》中的《牧誓》文字片段(影印)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凌晨时分,一队约五万人的大军经过又一个晚上的急行军,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前方70里外的地方,就是商朝的都城朝歌。现在,他们已无法继续前进,因为,挡在他们前面的,是商王纣几十万黑云般的军队。两军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曦微的晨光,照见战车上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披甲武将,武将左手举起一把明晃晃的大钺,右手举着一面在晨风里猎猎作响的白色旄旗。一场庄严的战前誓师大会随即开始。武将高声历数商王纣犯下的滔天大罪,他告诉将士们,替上帝惩罚纣的时候到了,你们要像猛兽那样攻击敌人,努力作战。武将的演讲极富鼓动性,他的讲话被响彻云宵的喊声一次次打断。 一场被某些历史学家描述为“流血漂杵”的惨烈大战即将打响。 【画面】周原遗址:歧山凤雏和扶风召陈大型建筑群基址,凤雏甲骨,周原青铜器 这是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是汧河,东侧有漆水河,丰沛的水源滋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时至今日,周族的起源仍然无法得到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里,正是周人亮相中国历史大舞台并创造辉煌文明的起点站。 正是迁到周原之后,周人正式打起了商的主意。这就是周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閟宫》所写:“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歧之阳,实始翦商。”后稷就是周族人的祖先;这里的大王,即古公亶父。意思是,自从古公亶父带领周部落迁到歧以后,才开始翦除商的事业。 【画面】古公亶父像,周人由豳(今陕西旬邑县)迁周原地图 《诗经》中的另一首诗《绵》,则具体记载了周族人,在他们的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带领下迁居周原的故事:“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大约在商朝武乙时期,原本定居豳地的周人不堪戎狄的侵扰,他们渡过漆水河,翻越梁山,来到岐山脚下的周原。 古公亶父带领周族人在这里开辟土地,建造城郭宫室,建立官制,周族变得日渐强大。 【画面】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周原甲骨,周文王像 在周原这片土地上,几代周人韬光养晦,他们殚精竭虑地谋划着周族未来的宏图大志。 据史书记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他有意传位于小儿子季历。因为他经过观察,认定季历的儿子昌将是周人兴起的关键人物。这样,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虞仲,便假托为父亲采药之名,跑到了南岳衡山,接着又跑到远离周原的荆蛮。在那里,他们断发文身,改从少数民族的习俗,当地人便拥戴太伯为首领,在吴地修建了城郭,建立了国家,成为吴国的始祖。 古公亶父死后,季历继位,不久被商王杀死,他的儿子姬昌继位,这就是后世为众多儒家经师和封建帝王推崇的周文王。到了周文王的手里,周族蒸蒸日上,综合实力突飞猛进。 【画面】周文王征伐附庸国示意图 周族日渐强大,商王纣不敢小视,便封周文王为西伯,使之成为商西的霸主,并委以征伐大权。这正合文王之意。于是,周文王大手一挥,宝剑所指,商的若干个附庸国立即灰飞烟灭:他先是兵进西北,相继征服北方的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接着渡过黄河,向东发展,以至威胁到了商的都城殷。之后,周又正面进攻邗国,直接威胁商所在的别都朝歌。还不满足,随后又剪除商的左翼,攻取商朝西南方面的战略重镇崇,为周军东进打开了通道。 如此,南、北、西三面都是周的势力范围,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局势。 【画面】周文王画像,情景再现 周文王时刻不忘商的杀父之仇。他韬光养晦,表面上臣服于商,暗中却一直在积蓄力量,加紧灭商的准备。在周原,周文王敬老慈少,为政以德,礼贤下士,赢得了许多诸侯的支持。

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 讲授内容: ⑴古代重要典籍注释情况 ⑵古注内容 ⑶古注术语 ⑷古人旧注选读 一,古代重要典籍注释情况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㈠《左传》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唐.陆德明《左传音义》

唐.孔颖达《左传正义》 ㈡《公羊传》 汉.何休《公羊传解诂》 唐.陆德明《公羊传音义》 徐彦《公羊传疏》 ㈢《谷梁传》 晋.范甯(níng)《谷梁传集解》 唐.杨士勋《谷梁传疏》 陆德明《谷梁传音义》 ㈣《诗经》 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 东汉.郑玄《毛诗笺》 唐.陆德明《毛诗音义》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以上注释见《十三经注疏》

南宋.朱熹《诗集传》 ㈤《论语》 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 唐.陆德明《论语音义》 宋.邢昺《论语疏》 以上注释见《十三经注疏》六朝.皇侃《论语义疏》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 ㈥《孟子》 汉.赵岐《孟子章句》 宋.孙奭shì《孟子疏》 以上注释见《十三经注释》宋.朱熹《孟子集注》 清.焦循《孟子正义》。 ㈦《庄子》

晋.郭象《庄子注》 清.郭庆藩《庄子集解》 ㈧《昭明文选》 唐.五臣注 唐.李善《文选注》 ㈨前四史 刘宋.裴骃《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以上合称“史记三家注”唐.颜师古《汉书注》 唐.李贤《后汉书注》 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㈩《楚辞》《国语》《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 汉.王逸《楚辞章句》 三国.韦昭《国语解》 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战国策注》 (十一)《五经正义》 唐孔颖达著,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春秋左氏传述义》《周易正义》《礼记正义》 (十二)四书集注 南宋朱熹著,全称“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问题探究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王位世袭王位世袭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国学宝典诗经:《有客》原文译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有客》原文译文赏析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注释】 ⑴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可证。 ⑵亦:语助词,殷商尚白,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 ⑶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此指随从众多。 ⑷敦琢:意为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大夫。 ⑸宿:一宿曰宿。 ⑹信:再宿曰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⑺言:语助词。絷(zhí):绳索。 ⑻薄言:语助词。追:饯行送别。 ⑼左右:指王之左右臣子。 ⑽淫:盛,大。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引申为厚待。 ⑾孔:很。夷:大。

【译文】 有客远来到我家,白色骏马身下跨。 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盛服来随驾。 客人头夜宿宾馆,两夜三夜再住下。 真想取出绳索来,留客拴住他的马。 客人告别我送行,群臣一同慰劳他。 客人今已受厚待,老天赐福将更大。 【赏析】 《周颂·有客》,是宋微子来朝周,周王设宴饯行时所唱的乐歌。近人说诗,多主此说,可信。《毛诗序》云:“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此诗主旨,古今文说相同。盖谓微子来朝,助祭周之祖庙,周王于祖庙中礼见之也。诗作于周成王之时。 全诗一章,共十二句,可分三小节:一节四句,言客之至;二节四句,言客之留;三节四句,言客之去。礼仪周到,言简而意赅。 今按:微子名启,商纣王同母之庶兄,当殷之世,受封于微而爵为子,“微”为殷畿内国名。及武王克商,改封微子于宋。其时纣子武庚尚在,故微子不得为殷后,及武庚叛周,周公辅成王诛之,于是封微子于宋,进爵为公,命为殷后,以奉汤祀。微子朝周,周以客礼待之,诗称“有客”,盖以美微子,以示殷虽灭亡,汤祀不绝故也。

《武》译文及赏析

《武》译文及赏析 导读:《武》译文及赏析1 《武》 先秦:佚名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武》译文 啊!伟大的武王我的先祖,您的丰功伟绩没有人超过!当然文王的功德确实很高,开创了一代基业建立周朝。后继者先祖武王奉天承命,打败商王朝从此天下太平,奠定了您不朽的伟绩丰功! 《武》注释 於(wū):叹词。皇:光耀。 竞:争,比。烈:功业。 允:信然。文:文德。 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遏:制止。刘:杀戮。 耆(zhǐ):致,做到。尔:指周武王。 《武》鉴赏 此诗是古代大型舞乐《大武》的二成歌词。《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

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根据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一文,《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周颂·武》一开头,就以最高亢最雄浑的歌喉对周武王做出了赞颂:“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暴虐,厚赋税以盘剥国人,造炮烙酷刑以镇压异己,嬖爱妇人妲己,宠信佞臣费中、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

古诗桓·绥万邦翻译赏析

古诗桓·绥万邦翻译赏析 《桓·绥万邦》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前言】 《桓》,《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一章,共九句。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⑴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⑵娄:同“屡”。 ⑶匪解:非懈,不懈怠。 ⑷桓桓:威武的样子。 ⑸保:拥有。士:指武士。 ⑹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⑺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⑻于:叹词。昭:光明,显耀。 ⑼皇:皇天。间(iàn):通“瞷”,监察。 【翻译】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

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鉴赏文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

2020届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押题卷(9页)

2020届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押题卷 历史押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ー、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我们有什么近处的封地?这表明西周分封 A.有利于扩大周王统治区域B.抑制了分裂割据局面 C.使中国疆域范围基本确定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 B.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C.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 D.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 3.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中国古代史1

2015年中国古代史练习(1) 一、 选择题: 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2、《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 )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3、“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 )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6、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开始废除井田制度 ④建三公九卿体制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它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 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D.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8、“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一变局使( ) 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 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 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 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 9、汉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项治国措施,其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对匈奴的政策 D.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10、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

历史趣谈:商朝殷王子比干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商朝殷王子比干简介 导语: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名干,姬姓,商朝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名干,姬姓,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帝辛戊寅(公元前1063年)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纣王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王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于是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莫)。 周文王将伏羲的八卦渗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并进一步推演为64卦,使之成为六经之首,完成了《周易》。比干谏死后,周文王《易系词》: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周武王克商消灭暴君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灭商后,为了收服巩

有客·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有客·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有客》是《诗经》里面《颂;周颂》中的一首古典诗歌。这首诗是宋微子来朝周,周王设宴饯行时所唱的乐歌。近人说诗,多主此说,可信。《毛诗序》云:“有客,微子来见祖庙也。”此诗主旨,古今文说相同。盖谓微子来朝,助祭周之祖庙,周王于祖庙中礼见之也。诗作于周成王之时。在中国历史上,汤伐桀,武王伐纣,皆以吊民伐罪为号召,对于被灭亡的前代,并不断其禋祀。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周颂;有客》译注 题解:宋微子来朝周,周王设宴饯行时所唱的乐歌。原文译文注释有客有客1,亦白其马2。有萋有且3,敦琢其旅4。有客宿宿5,有客信信6。言授之絷7,以絷其马。薄言追之8,左右绥之9。既有淫威10,降福孔夷11。有客远来到我家,白色骏马身下跨。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盛服来随驾。客人头夜宿宾馆,两夜三夜再住下。真想取出绳索来,留客拴住他的马。客人告别我送行,群臣一同慰劳他。客人今已受厚待,老天赐福将更大。1.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

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皇武子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可证。2.亦:语助词,殷商尚白,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3.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此指随从众多。4.敦琢:意为雕琢,引申为选择。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大夫。5.宿:一宿曰宿。 6.信:再宿曰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7.言:语助词。絷(zhí):绳索。 8.薄言:语助词。追:饯行送别。 9.左右:指王之左右臣子。10.淫:盛,大。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引申为厚待。11.孔:很。夷:大。 【S-019】有客 【题解及原文】微子来朝,周王朝对他表示赞扬和挽留。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注释】 1、客:《集传》:“客,微子也。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而以客礼待之,不敢臣也。” 2、白:《毛传》:“殷尚白也。” 3、萋、且(居jū):随从众多貌。《毛传》:“萋且,敬慎貌。”《集传》:“敦琢,选择也。旅,其卿大夫从行者也。” 4、信: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尔雅?释训》“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