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考前120个提醒

高考数学考前120个提醒

高考数学考前120个提醒
高考数学考前120个提醒

高考数学考前120个提醒

一、集合与逻辑

1、(Ⅰ)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x y x lg |=—函数的定义域;{}x y y lg |=—函数的值域;

{}x y y x lg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1)设集合{|3}M x y x ==+,集合N =

{}

2

|1,y y x x M =+∈,则M N = ___(答:[1,)+∞)

;(2)设集合{|(1,2)(3,4),}M a a R λλ==+∈

,{|(2,3)(4,5)N a a λ==+

,}R λ∈,则=N M _____(答:)}2,2{(--)(Ⅱ)(1)

M ={

}R a x ax y a 的定义域为

)lg(2

+-=,求M ;(2)N ={}

R a x ax y a 的值域为)lg(2

+-=。

解:(1)02>+-a x ax 在R x ∈恒成立,①当0=a 时,0>-x 在R x ∈不恒成立;②当0≠a 时,则???<->04102

a a ??????>-<>21210a a a 或?21>a ∴M =??? ??+∞,21;(2)a x ax +-2能取遍所有的正实数。①当0=a 时,x -R ∈;②当0≠a 时,则???≥->04102a a ??????≤≤->212

10a a ?210≤

A ?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如:}012|{2=--=x ax x A ,如果φ=+R A ,

求a 的取值。(答:a ≤0)

3、(1)}|{B x A x x B A ∈∈=且 ;}|{B x A x x B A ∈∈=或 C U A={x|x ∈U 但x ?A};B A ??若x ∈A 则x ∈B ;真子集怎定义?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

-2;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2)从集合{}n a a a a A ,,,,321???=到集合{}m b b b b B ,,,,321???=的映射有n

m 个。(3)C U (A ∩B)=C U A ∪C U B ;C U (A ∪B)=C U A ∩C U B;card(A ∪B)=?(4)

A ∩B=A ?A ∪B=

B ?A ?B ?

C U B ?C U A ?A ∩C U B=?

?

C U A ∪B=U (5)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

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函数12)2(24)(2

2

+----=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

c ,使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答:3

(3,)2

-)

4、充要条件与命题:(1)充要条件:①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②必要条件:若q p ?,

则p 是q 必要条件。③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2)四种命题:①原命题:p q ?;②逆命题:q p ?;③否命

题:p q ???;④逆否命题:q p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答:充分非必要条件)(3)若p q ?且q p ≠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①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②否命题是p q ???;③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④“p 且q ”的否定是“┐

P 或┐Q ”。(5)注意:如 “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否命题是“若a 和b 不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否定是“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 二、函数与导数 5、指数式、对数式:(1

)m

n

a

=

,1m n

m n

a

a -

=,

(以上0,,a m n N *>∈,且1n >)。01a =,log 10a =,log 1a a =,lg 2lg 51+=,log ln e x x =,(2)b N N a

a

b

=?=log

(0>a ,1≠a ,0>N );

(3)()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4)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5)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6)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7)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

=。如

2

1()2

的值为___(答:164

)

6、一次函数:y=ax+b(a ≠0) b=0时奇函数;

7、二次函数:①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 2+bx+c(轴-b/2a,a ≠0,顶点?);顶点式f(x)=a(x-h)2+k ,h ,

k =?;零点式f(x)=a(x-x 1)(x-x 2)(0≠a )(轴?);b=0偶函数;②区间最值:配方后一看开口方向,

二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若函数

4

22

12

+-=

x x y 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2,2[b ,

则b = (答:2)③实根分布:先画图再研究△>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 8、

)

0平移

?

a y +

=中心为(b,a))

9、对勾函数x

x y +

=

是奇函数,上为增函数

,时)0(),,0∞+

递减

,在时)0,[],0(,0a a a -> ,递增

,在),a [],a (+∞--∞

10、单调性:(Ⅰ)定义法:设1x 、2x ∈[]b a ,,1x ≠2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0)

()(2121>--x x x f x f ?)(x f 在[]b a ,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

0)

()(2

121<--x x x f x f ?)(x f 在[]b a ,上是减函数。

(Ⅱ)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如:已知函数3

()f x x a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3]-∞);

注意:(1) 0)(>'x f 能推出)(x f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3

)(x x f =在),(+∞-∞上单调递

增,但0)(≥'x f ,∴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逆用了吗?(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范围).如已知奇函数)(x f 是定义在)2,2(-上的减函数,若

0)12()1(>-+-m f m f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1223

m -

<<

)(3)复合函数由同增异减判定;

(4)图像判定;(5)作用:比大小,解证不等式。 如函数()2

12

lo g 2y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________(答:(1,2))。

11、奇偶性:(1)定义:f(x)是偶函数?f(-x)=f(x)=f(|x|);f(x)是奇函数?f(-x)=-f(x);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过原点(f(0)=0);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2)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3)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 的奇偶性:()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2、周期性:(Ⅰ)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1)若()y f x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 a x b a b ==≠,则()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2)若()y f x =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

(,0),(,0)()A a B b a b ≠

,则()y f x =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3)如果函数()y f x =的

图像有一个对称中心(,0)A a 和一条对称轴()x b a b =≠,则函数()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4||T a b =-;如: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是以2为周期的奇函数,则方程()0f x =在[2,2]-上至

少有__________个实数根(答:5)。(Ⅱ)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函数()f x 满足()()x a f x f +=(0)a >,则()f x 是周期为a 的周期函数”得:(1)函数()f x 满足()()x a f x f +=-,则()f x 是周期为2a 的周

期函数;(2)若)

(1)(x f a x f =+(0≠a ,0)(≠x f )恒成立,则2T a =;(3)若)

(1)(x f a x f -

=+(0≠a ,0)(≠x f )恒成立,则2T a =。(4)

2

1)()(2

x f x f -+

=)(a x f +()(x f []1,0∈)恒成立,

则2T a =。(5))

(11)(a x f x f +-=(0)(≠x f )恒成立,则a T 3=。(6))()()(a x f x f a x f +-=+,

则a T 6=。(7))(21x x f +=

)

()(1)()(2121x f x f x f x f ?-+,且1)(=a f (1)()(21≠?x f x f ,<021x x -a 2<),

则a T 4=。如:①设)(x f 是),(+∞-∞上的奇函数,)()2(x f x f -=+,当10≤≤x 时,x x f =)(,则)5.47(f 等于_____(答:5.0-);②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且在[3,2]--上是减函数,若,αβ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sin ),(cos )f f αβ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答:

(sin )(cos )f f αβ>);

13、常见的图象变换:(1)函数()a x f y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左)0(>a 或向右

)0(

再向__平移3个单位而得到(答:y ;右);②函数()lg(2)1f x x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有__个(答:2)。(2)函数()x f y =+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助图象沿y 轴向上)0(>a 或向下)0(

x b y ++=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又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如果与

原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那么 0,1)(≠-=b a A R b a B ∈-=,1)( 0,1)(≠=b a C

R b a D ∈=,0)((答:C) (3)函数()a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伸缩为原来

a

1得到的。如:①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3

(纵坐标不变),再将此图

像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___(答:(36)f x +);②如若函数(21)y f x =-是偶函数,则函数(2)y f x =的对称轴方程是___(答:12

x =-).(4)函数()x af y =)0(>a 的图象是

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y 轴伸缩为原来的a 倍得到的。

14、对称:(Ⅰ)点、曲线的对称性:(1)点(,)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x y -;函数()x f y =关于y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2)点(,)x y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x y -;函数()x f y =关于x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3)点(,)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 y --;函数()x f y =关于原点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4)点(,)x y 关于直线y x a =±+的对称点((),)y a x a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a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0f y a x a ±-±+=。特别地,点(,)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0f y x =;点(,)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0f y x --=。如己知函数

33(),()23

2

x f x x x -=

-,若)1(+=x f y 的图像是1C ,它关于直线y x =对称图像是22,C C 关于原点对称

的图像为33,C C 则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__(答:221

x y x +=-+);(5)曲线(,)0f x y =关于点(,)a b 的对

称曲线的方)22(y b x a f --,=

0。如若函数x x y +=2与)(x g y =的图象关于点(-2,3)对称,则)(x g =___(答:276x x ---)

(6)形如(0,)ax b y c ad bc cx d +=≠≠+的图像是双曲线,对称中心是点(,)d a c c

-。如已知函数图象C '与

2

:(1)1C y x a ax a ++=++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图象C '关于点(2,-3)对称,则a 的值为___(答:

2)(7)|()|f x 的图象先保留()f x 原来在x 轴上方的图象,作出x 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然后擦去x 轴下方的图象得到;(||)f x 的图象先保留()f x 在y 轴右方的图象,擦去y 轴左方的图象,然后作出y 轴右方的图象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得到。如①作出函数2|log (1)|y x =+及2log |1|y x =+的图象;②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则函数)()()(x f x f x F +=的图象关于____对称 (答:y 轴)(Ⅱ)函数图像本身的对称性:(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x a f +

=)(x a f -?)2(x a f -=)(x f ;(2))(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x a f + =

)(x b f -?)(x b a f -+=)(x f ;如已知二次函数)(x f =bx ax +2

(0≠a )满足条件)3()5(-=-x f x f 且方程x x f =)(有等根,则)(x f =___(答:2

12

x x -

+);(3)

)(x f y =的图象关于点 )0,(a 对称?)(x f =)2(x a f --?)(x a f ++)(x a f -=0;(4))(x f y =的图象关于点),(b a 对称?)(x f =)2(2x a f b --?++)(x a f )(x a f -

b 2=;(Ⅲ)两函数图像的对称:(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

对称;(2)函数()y f x a =-与函数()y f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3)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的解析式为(2)y f a x =-;(4)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的解析式为(2)y f a x =--;(5)函数)(x f y =和函数)(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

(6)两函数y=f(a+x)与y=f(b-x)图像关于直线x=

2

a b -对称。但若f(a -x)=f(b+x),则f(x)图像关于直线x=2

b a +对称;

提醒: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如:已知函数)(1)(R a x

a a x x f ∈--+=

。求证:函数)(x f 的图像关于点(,1)M a -成中心对称图形。

15、求解抽象函数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借鉴模型函数进行类比探究。几类常见的抽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型:()(0)f x kx k =≠---()()()f x y f x f y ±=±,)0(f 0=,)1(f c =;(2)幂函数型:

α

x

x f =)(---()()()f xy f x f y =,()()()

x f x f y f y =,α

=)1('

f ;(3)指数函数型:

()x

f x a =---()()()f x y f x f y +=,()()()

f x f x y f y -=

,a f =)1((0≠a ); (4)对数函数型:

()log a f x x =---()()()f xy f x f y =+,()()()x

f f x f y y

=-,且1)(=a f (0>a ,1≠a );(5)

三角函数型:①余弦函数)(x f =x cos ,正弦函数)(x g =x s in ,()()()()()f x y f x f y g x g y -=+,

)0(f 0=,1)(lim

=→x

x g x 。 ②()tan f x x =---- ()()()1()()

f x f y f x y f x f y ++=

-。如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

的奇函数,且为周期函数,若它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2

(T f __(答:0)

16、反函数:①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一一映射;②奇函数若有反函数则反函数是奇函数③周期函数、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无反函数④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具相同单调性⑤f(x)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f[f -1

(x)]=x(x ∈B),f -1

[f(x)]=x(x ∈A).⑥原函数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如: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1,1),那么()4f x -的反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_____(答:(1,3)); 17、题型方法总结

(Ⅰ)判定相同函数: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 (Ⅱ)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1)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式:2()f x ax bx c =++;顶点式:2

()()f x a x m n

=-+;零点式:12()()()f x a x x x x =--)。如: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 )2()2(--=-x f x f ,且f(0)=1,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2,求()f x 的解析式 。(答:2

1()212

f x x x =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表达式。如:

①已知,s in )c o s 1(2x x f =-求()2x f 的解析式(答:242()2,[f x x x x =-+∈-②若

2

2

1)1(x

x x x f +

=-

,则函数)1(-x f =___(答:223x x -+);③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且当),0(+∞∈x 时,)1()(3

x x x f +=,那么当)0,(-∞∈x 时,)(x f =_____(答:(1x -

)。 这里

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f x 的定义域应是()g x 的值域。(3)方程的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如:①已知()2()3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答:2()33

f x x =--);②已知()f x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且()f x +)(x g =

1

1-x ,

则()f x = (答:

2

1

x x -)。(Ⅲ)求定义域:(1)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偶次根式被开方

数?对数真数?底数?零指数幂的底数?);(2)实际问题有意义;若f(x)定义域为[a,b],复合函数f[g(x)]定义域由a ≤g(x)≤b 解出;(3)若f[g(x)]定义域为[a,b],则f(x)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g(x)的值域;如:①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

?

??

?2,2

1,则)(log

2

x f 的定义域为____(答:{

}

42|

≤≤x x );

②若函数2

(1)f x +的定义域为[2,1)-,则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____(答:[1,5])。(Ⅳ)求值域: (1)

配方法:如:求函数2

25,[1,2]y x x x =-+∈-的值域(答:[4,8]);(2)逆求法(反求法):如:3

13

x x

y =

+

通过反解,用y 来表示3x ,再由3x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 的取值范围(答:(0,1));(3)换元法:如:①2

2sin

3cos 1y x x =--的值域为___(答:17[4,

]8

-);

②21y x =++的值域为

____(答:[)3,+∞)

(令

t =,0t ≥。运用换元法时,要特别要注意新元t 的范围);(4)三角

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如:2sin 11cos y θθ

-=

+的值域(答:

3(,

]2

-∞);

(5)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a b a b R ++≥∈求函数的最值。如设12,,,x a a y 成等差数列,12,,,x b b y 成等比数列,则

2

12

21)(b b a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0][4,)-∞+∞ )。(6)

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如求1(19)y x x x

=-

<<,

2

2

9sin 1sin y x x

=+

+

,()3log 5y x =--的值域为____(答:80(0,

)9

、11[

,9]2

、[)0,+∞);(7)

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如①已知点(,)P x y 在圆221x y +=上,

求2

y x +及2y x -

的取值范围(答:[3

3

-

、[);②

求函数y =的

值域(答:[10,)+∞);(8)判别式法:如①求1y x

+的值域

(答:122?

?

-

???

?

;②求函数3

x +的值域(答:1[0,]2

)如求2

11

x x y x ++=

+的值域(答:(,3][1,)-∞-+∞ )。(9)导数法;分离参数法:

如:求函数32

()2440f x x x x =+-,[3,3]x ∈-的最小值。(答:-48)。用2种方法求下列函数的值

域:①32([1,1])32x y x x

+=∈--②()0,(,3

2

-∞∈+-=

x x

x x y ;③)0,(,1

32

-∞∈-+-=

x x x x y

(Ⅴ)解应用题: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建模、求模、验证。(Ⅵ)恒成立问题:分离参数法;最值法;

化为一次或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a ≥f(x)恒成立?a ≥[f(x)]max,;a ≤f(x)恒成立?a ≤[f(x)]min ; (Ⅶ)任意定义在R 上函数f (x )都可以唯一地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即f (x )=()()g x h x +其中g (x )=

f x f x 2

()+(-)

是偶函数,h (x )=

f x f x 2

()-(-)

是奇函数(Ⅷ)利用一些方法

(如赋值法(令x =0或1,求出(0)f 或(1)f 、令y x =或y x =-等)、递推法、反证法等)进行逻辑探究。如:(1)若x R ∈,()f x 满足()()f x y f x +=

()f y +,

则()f x 的奇偶性是____(答:奇函数);(2)若x R ∈,()f x 满足

()()f x y f x =

()f y +,则()f x 的奇偶性是___(答:偶函数);(3)已知

()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奇函数,当03x <<时,()f x 的

图像如右图

所示,那么不等式0cos )(

(

,3)

2

2

π

π

-- );(4)设()f x 的定义域为R +,对任意,x y R +

∈,都有()()()x f f x f y y

=-,

且1x >时,()0f x <,又1

()12

f =,①求证()f x 为减函数;②解不等式2

()(5)f x f x ≥

-+-.(答:

(][)0,14,5 ).

18、(1)导数几何物理意义:k=f /(x 0)表示曲线y=f(x)在点P(x 0,f(x 0))处切线的斜率。V =s /(t)表示t 时刻即时速度,a=v ′(t)表示t 时刻加速度。如一物体的运动方程是21s t t =-+,其中s 的单位是米,t 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3t =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答:5米/秒)(2)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0='C (C 为常数),②()1-='n n nx x ()Q n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⑤()x

x 1ln =

'

,()e x

x a

a

log

1log

='

,⑥()x

x

e

e

=',()a a a x x ln ='

.

(3)可导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①()v u v u '±'='

±,②()v u v u uv '+'='

,()u C Cu

'='

③()02

≠'-'='

??

? ??v v v u v u v u 。(4)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函数()u x ?=在点x 处有导数''

()x u x ?=,函数)(u f y =在点x 处的对应点U 处有导数''

()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在点x 处有导数,且

'''x u x y y u =?,或写作'''

(())()()x f x f u x ??=。

19、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20、导数应用:⑴过某点的切线不一定只有一条; 如:已知函数3

()3f x x x =-过点(2,6)P -作曲线

()y f x =的切线,求此切线的方程(答:30x y +=或24540x y --=)。 ⑵研究单调性步骤:分析

y=f(x)定义域;求导数;解不等式f /(x)≥0得增区间;解不等式f /(x)≤0得减区间;注意f /(x)=0的点;

如:设0>a 函数ax x x f -=3

)(在),1[+∞上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___(答:03a <≤);⑶

求极值、最值步骤:求导数;求0)(='x f 的根;检验)(x f '在根左右两侧符号,若左正右负,则f(x)在该根处取极大值;若左负右正,则f(x)在该根处取极小值;把极值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如:①函数512322

3

+--=x x x y 在[0,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__(答:5;15-);

②已知函数32()f x x bx cx d =+++在区间[-1,2 ]上是减函数,那么b +c 有最__值__答:大,152

-)③

方程0109623=-+-x x x 的实根的个数为__(答:1)

特别提醒(Ⅰ)0x 是极值点的充要条件是0x 点两侧导数异号,而不仅是()0f x '=0,()0f x '=0是0x 为极值点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Ⅱ)给出函数极大(小)值的条件,一定要既考虑0()0f x '=,又要考虑检验“左正右负”(“左负右正”)的转化,否则条件没有用完,这一点一定要切记!如:函数()322

1f

x x a x b x a

x =

+++=在处有极小值10,则a+b 的值为____(答:-7)(Ⅲ)导数与函数的单

调性的关系:(1)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0)(>'x f 能推出)(x f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3)(x x f =在),(+∞-∞上单调递增,但0)(≥'x f ,∴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x f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0)(≥'x f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0)(≥'x f ,即为0)(>'x f 或0)(='x f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x f ,则)(x f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1、定积分:(1)牛顿-来布尼兹公式:设)(x f 是区间[]b a ,上的连续函数,)(x F 是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的任一原函数,即)()('x f x F =,则:?b

a dx x f )(= )()(a F

b F -(在定积分计算时,只需写出)(x f 的

一个原函数)(x F ,不需加上任意常数C )(2)常用的积分公式:

)1,-≠∈-

?

n R n b

a

b

a

ln =?

; ③

αβα

ββ

α

cos cos )

cos (sin -=-=?x dx x ; ④

αβα

ββ

α

sin sin sin cos -==?x

dx x ; ⑤

a

a

a

a

dx a x

ln ln α

β

β

α

-

=

?;⑥a

b b

a

x e e dx e -=?。(3)①若)(x f 是奇函数,则)0(0)(≠=?

-a dx x f a

a

。如:

0cos 522

3

=+?-dx x

x

π

π

;②若)(x f 是奇函数,则

)0()(2)(0

≠=??

-a dx x f dx x f a

a

a

。如:

??=-20

2

2

c o s 2c

o s π

ππx d x dx =0

2sin 2π

x =2;

三、立几

22、位置和符号:①空间两直线:平行、相交、异面;判定异面直线用定义或反证法②直线与平面: a ∥α、

a ∩α=A (a ?α) 、a ?α③平面与平面:α∥β、α∩β=a

23、常用定理:①线面平行α

αα////a a b b a ???

?

??

??;αββα////a a ??

??

?;ααββα//a a a ????

??

?⊥⊥;

②线线平行:b

a b a a ////???

???

=??βαβα

;b a b a //??

??

⊥⊥αα;b

a b a ////???

???

=?=?γβγαβ

α;b c c a b a //////??

??

③面面平行:β

αββαα////,//,???

???

=???b a O b a b a ;

βαβα//??

??

⊥⊥a a ;

γ

αβγβα//////??

??;

④线线垂直:b

a b a ⊥?????⊥αα;所成角90

;PA

a AO a a PO ⊥???

?

??⊥?⊥αα(三垂线逆定理?);

⑤线面垂直:α

αα⊥???

?

??

⊥⊥=???l b l a l O

b a b a ,,;βαβ

αβ

α⊥???

?

??

⊥?=?⊥a l a a l ,;βαβα⊥????⊥a a //;αα⊥??

??

⊥b a b

a //;

⑥面面垂直:二面角900;

βααβ⊥??

??

⊥?a a ;

βααβ⊥??

??

⊥a a //;

24、求空间角:(Ⅰ)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求法:(1)范围:(0,

]2

π

θ∈;(2)求法:平移以及补形法、

向量法。如:①正四棱锥ABCD P -的所有棱长相等,E 是P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 与PA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__(答:

3

3);②在正方体AC 1中,M 是侧棱DD 1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

心,P 是棱A 1B 1上的一点,则OP 与A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答:90°);(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范围:[0,90] ;(2)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3)求法:作垂线找射影或求点线距离(向量法);如:①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1,D 在棱BB 1上,BD=1,则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为___(答:arcsin

②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

AB 、C 1D 1的中点,则棱 A 1B 1 与截面A 1EC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答:

13

);(Ⅲ)二面角:二

面角的求法: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面积射影法: cos S S θ?射原=,即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

=(平

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转化为法向量的夹角。如:①正方形ABCD-A 1B 1C 1D 1中,二面角B-A 1C-A 的大小为___(答:60

);②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对角线BD 1=8,BD 1与侧面B 1BCC 1所成的为30°,则二面角C 1—BD 1—B 1的大小为____

(答:arcsin

3

);(3)从点P 出发引三条射线PA 、PB 、PC ,每两条的

夹角都是60°,则二面角B-PA-C 的余弦值是___(答:13

);

25、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间联系

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内心;正棱锥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相等为θ,则S 侧cos θ=S 底;正三角形四心?内切外接圆半径?

26、空间距离:①异面直线间距离:找公垂线;②平行线与面间距离(两平行面间距离)→点到面距离:直

接法、等体积、转移法、垂面法、向量法d=③点到线距离:用三垂线定理作垂线后再求;

27、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

=

=cos

sinβ

,故=arcsin

β,其中m为平面α的法向量。

28、锐二面角β

α-

-l的平面角:

cos

cos=

θ,

n

m?

=a r cco s

θ

n

m?

-

=arccos

π

θ其中m、n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29、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

2

2

2

1

1

1

,

,

x

B

,

,z

y

z

y

x

A,则

()()()2

1

2

2

1

2

2

1

2

,

z

z

y

y

x

x

d

B

A

-

+

-

+

-

=.

★30、点Q到直线l

的距离:h=P在直线l上,直线l的方向向量PA

a=,向量PQ

b=。

31、点B到平面α的距离:d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是面α的一条斜线,α

A。

32、求球面两点A、B距离①求弧度数③用公式L

球面距离

球心角

×R;纬线半径r=Rcos

纬度。S

=4πR2;V

3

4

πR3;

33、平面图形翻折(展开):注意翻折(展开)后在同一平面图形中角度、长度不变;

34、(1)设直线OA为平面α的斜线,其在平面内的射影为OB,OA与OB所成的角为

1

θ,OC在平面

α内,且与OB所成的角为

2

θ,与OA所成的角为θ,则

12

cos cos cos

θθθ

=;(2)从点O引射线OA、OB、OC,若∠AOB=∠AOC,则A在平面BOC的射影在∠BOC平分线上;若A到OB与OC距离相等,则A在平面BOC 的射影在∠BOC平分线上;

35、常用转化思想:①构造四边形、三角形把问题化为平面问题②将空间图展开为平面图③割补法④等体积转化⑤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⑥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⑦有中点等特殊点线,用“中位线、重心”转化。

36、三面角公式:AB和平面所成角是θ,AB在平面内射影为AO,AC在平面内,设∠CAO=α,∠BAC=β,

则cosβ=cosθcos

α;长方体:对角线长l=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

角分别为α,β,γ,则有cos2α+cos2β+cos2γ=1;体对角线与过同顶点的三侧面所成角分别为α,

β,γ,则cos2α+cos2β+cos2γ=2;正方体和长方体外接球直径=体对角线长;

特别指出: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即:

线∥线线∥面面∥面

判定

线⊥线线⊥面面⊥面

性质

线∥线线⊥面面∥面

←→

?←→

?

?→

??←→

?←→

?←?

??

←→

?←→

?

四、解几

37、倾斜角α∈[0,π],α=900斜率不存在;斜率k=tan α=1

212x x y y --,其中111(,)P x y 、222(,)P x y ;直线的

方向向量()b a v ,=,则直线的斜率为k =

(0)b a a

≠。

38、直线方程:点斜式: y-y 1=k(x-x 1)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斜截式:y=kx+b(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一般式:Ax+By+C=0(其中A 、B 不同时为0);两点式:

1

211

21x x x x y y y y --=-- (111(,)P x y 、

222(,)P x y 12x x ≠,12y y ≠);截距式:

1

=+b y a x (其中a 、b 分别为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

0,0≠≠b a );求直线方程时要防止由于零截距和无斜率造成丢解,直线Ax+By+C=0的方向向量为

a

=(A,-B)。

39、两直线平行和垂直①若斜率存在l 1:y=k 1x+b 1,l 2:y=k 2x+b 2则l 1∥l 2?k 1∥k 2,b 1≠b 2; l 1⊥l 2?k 1k 2=-1;②若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则l 1⊥l 2?A 1A 2+B 1B 2=0 ,③若A 1、A 2、B 1、B 2

都不为零l 1∥l 2?

2

12

12

1C C B B A A ≠

=;④l 1∥l 2则化为同x 、y 系数后距离d=

2

2

21||B

A C C +-。

40、l 1到l 2的角tan θ=1

2121k k k k +-;夹角tan θ=|

1

2121k k k k +-|;点线距d=2

2

00||B

A C By Ax +++;

41、(Ⅰ)圆的方程:①标准方程:(x -a)2

+(y -b)2

=r 2

;②一般方程:x 2

+y 2+Dx+Ey+F=0(D 2+E 2

-4F>0)③参数方程:??

?+=+=θ

θsin r b y cos r a x ;④直径式方程(x-x 1)(x-x 2)+(y-y 1)(y-y 2)=0 (11(,)A x y 、22(,)B x y 圆的直径的

端点)。(Ⅱ)圆中有关重要结论:(1)若P(0x ,0y )是圆222x y r +=上的点,则过点P(0x ,0y )的切线

方程为2

00xx yy r +=;(2)若P(0x ,0y )是圆222()()x a y b r -+-=上的点,则过点P(0x ,0y )的切线

方程为2

00()()()()x a x a y b y b r --+--=。(3)若P(0x ,0y )是圆222x y r +=外一点,由P(0x ,0y )

向圆引两条切线, 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2

00xx yy r +=。(4)若P(0x ,0y )是圆

222

()()x a y b r -+-=外一点, 由P(0x ,0y )向圆引两条切线, 切点分别为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2

00()()()()x a x a y b y b r --+--=。(Ⅲ)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

0x y Dx Ey F ++++=。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0000()

()

02

2

D x x

E y y x x y y

F +++++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

()

02

2

D x x

E y y x x y y

F ++++

+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

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

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

方程为y kx =±

42、若(x 0-a)2

+(y 0-b)2

(=r 2

,>r 2

),则 P(x 0,y 0)在圆(x-a)2

+(y-b)2

=r 2

内(上、外)

43、直线与圆关系,常化为线心距与半径关系,如:用垂径定理,构造Rt △解决弦长问题,又:d>r ?相离;d=r ?相切;d

44、圆与圆关系常化为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关系.设圆心距为d ,两圆半径分别为r ,R 则d>r+R ?两圆相离;d =r+R ?两圆相外切;|R -r|

45、把两圆x 2+y 2+D 1x+E 1y+C 1=0与x 2+y 2+D 2x+E 2y+C 2=0方程相减即得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

(D 1-D 2)x+(E 1-E 2)y+(C 1-C 2)=0;推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过曲线f 1(x,y)=0与曲线f 2(x,y)=0交点的曲线系方程为: f 1(x,y)+λf 2(x,y)=0

46、圆上动点到某条直线(或某点)的距离的最大、最小值的求法(过圆心) 47、椭圆①方程:1b

y a

x 2

22

2=+

(a>b>0);参数方程??

?==θ

θsin b y cos a x ②定义:

相应

d |PF |=e<1;|PF 1|+|PF 2|=2a>2c ③

e=

2

2a

b 1a

c -

=

,a 2=b 2+c 2④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⑤焦半径左PF 1=a+ex ,右PF 2=a-ex ;左焦点弦

)x x (e a 2AB B A ++=,右焦点弦)

x x (e a 2AB B A +-=⑥准线x=c

a

2

±

、通径(最短焦点弦)

a

b 22

,焦准距p=

c

b

2

2

1F PF S ?=2

tan b 2θ,当P 为短轴端点时∠PF 1F 2最大,近地a-c 远地a+c ;

48、双曲线:①方程:

1b

y a

x 2

22

2=-

(a ,b>0)②定义:

相应

d |PF |=e>1;||PF 1|-|PF 2||=2a<2c ③e=2

2a

b 1a

c

+

=,c 2=a 2+b

2

④四点坐标?x,y 范围?实虚轴、渐进线交点为中心⑤焦半径、焦点弦用第二定义推(注意左右支及左右焦点不同);到焦点距离常化为到准线距离⑥准线x=c

a

2

±

、通径(最短焦点弦)

a

b 22

,焦准距p=

c

b

2

2

1F PF S ?

b

y 2

2=或;焦点到渐进线距离为b ;

49、抛物线:①方程:y 2=2px ②定义:|PF|=d 准③顶点为焦点到准线垂线段中点;x,y 范围?轴?焦点F(2

p ,0),

准线x=-2

p ,④焦半径2

p x AF

A +

=;焦点弦

AB

=x 1+x 2+p ;y 1y 2=-p 2,x 1x 2=4

2

p 其中A(x 1,y 1)、 B(x 2,y 2)

⑤通径2p ,焦准距p ;

50、B>0,Ax+By+C>0表示直线斜上侧区域;Ax+By+C<0表示直线斜下侧区域;

A>0,Ax+By+C>0表示直线斜右侧区域;Ax+By+C<0表示直线斜左侧区域; 求最优解注意①目标函数值≠截距②目标函数斜率与区域边界斜率的关系。

51、过圆x 2+y 2=r 2上点P(x 0,y 0)的切线为:x 0x+y 0y=r 2;过圆x 2+y 2=r 2外点P(x 0,y 0)作切线后切点弦方程:

2

00r y y x x =+;过圆外点作圆切线有两条.若只求出一条,则另一条垂直x 轴.

52、对称:①点(a,b)关于x轴、y 轴、原点、直线y=x 、y=-x 、y=x+m 、y=-x+m 的对称点分别是 (a,-b),(-a,b),(-a,-b),(b,a),(-b,-a),(b-m 、a+m),(-b+m 、-a+m)②点

(a,b)关于直线Ax+By+C=0对称点用斜率互为负倒数和中点在轴上解③曲线f(x,y)=0关于点(a,b)对称曲线为f(2a-x,2b-y)=0;关于y=x 对称曲线为f(y,x)=0;关于轴x=a 对称曲线方程为f(2a-x,y)=0;关于轴y=a 对称曲线方程为:f(x,2a-y)=0;可用于折叠(反射)问题.

53、相交弦问题①用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消元得二次方程后,注意用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为0的讨论;注意对参数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注意焦点弦可用焦半径公式,其它用弦长公式|

a |)

k 1(x x k

1AB

x x 2

122

?+=

-?+=

122

y y k

11-?+

=|

a |)

k

11(y y 2

?+

=

②涉及弦中点与斜率问题

常用“点差法”。如: 曲线1b

y a

x 2

22

2

(a,b>0)上A(x 1,y 1)、B(x 2,y 2)中点为M(x 0,y 0),则K AB K OM =2

2a

b

;对抛

物线y 2=2px(p ≠0)有K AB =

2

1y y p 2+

54、轨迹方程:直接法(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定范围)、定义法、几何法、代入法(动点P(x,y)依赖于动点Q(x 1,y 1)而变化,Q(x 1,y 1)在已知曲线上,用x 、y 表示x 1、y 1,再将x 1、y 1代入已知曲线即得所求方程)、参数法、交轨法等.

55、解题注意:①考虑圆锥曲线焦点位置,抛物线还应注意开口方向,以避免错误②求圆锥曲线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定义法、轨迹法③焦点、准线有关问题常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简化运算或证明过程④运用假设技巧以简化计算。如: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 2+Bx 2

=1;共渐进线

x a

b y ±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λ

λ(b

y a

x 2

22

2=-

为参数,λ≠0);抛物线y 2

=2px 上点可设为(

p

2y 2

,y 0);直线的

另一种假设为x=my+a ;⑤解焦点三角形常用正余弦定理及圆锥曲线定义. 56、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时可能出现的向量内容:

(1) 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k u ,1= 或()n m u ,=

;(2)给出OB OA +与AB 相交,则已知OB OA +过

AB 的中点;(3)给出0

=+PN PM ,则已知P 是MN 的中点;(4)给出()

BQ BP AQ AP +=+λ,

则已知,A B 与PQ 的中点三点共线;(5) 给出以下情形之一:①AC AB //;②存在实数,AB AC λλ=

使;

③若存在实数,,1,O C O A O B αβαβαβ+==+

且使,则已知C B A ,,三点共线。(6) 给出

λ

λ++=

1OB OA OP ,等于已知P 是AB 的定比分点,λ为定比,即PB AP λ=。(7) 给出0=?MB MA ,

则已知MB MA ⊥,即AMB ∠是直角;给出0<=?m MB MA ,则已知AMB ∠是钝角;给出

0>=?m MB MA ,则已知AMB ∠是锐角,(8)

给出λ,则已知MP 是AMB ∠的平

分线(9)平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0)()(=-?+AD AB AD AB ,则已知ABCD 是菱形:(10) 平

行四边形ABCD 中,给出||||A B A D A B A D +=-

,则已知ABCD 是矩形:(11)在ABC ?中,给出

2

2

2

OC OB OA ==,则已知O 是ABC ?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

平分线的交点);(12) 在ABC ?中,给出0=++OC OB OA ,则已知O 是ABC ?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13)在ABC ?中,给出OA OC OC OB OB OA ?=?=?,则已知O 是

ABC ?的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14)ABC ?中,给出

+=OA OP ()||||AB AC

AB AC λ+

)(+∈R λ,AP 通过ABC ?的内心;(★15)在ABC ?中,给出,0=?+?+?OC c OB b OA a 则已知O 是ABC ?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

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6) 在ABC ?中,给出()

12

A D A

B A

C =+

,则已知AD 是ABC ?中BC 边的中线;(17)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 B 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

分别为,,a b c ,则①O 为A B C ?的外心222

O A O B O C ?== 。②O 为A B C ?的重心

0O A O B O C ?++= 。③O 为A B 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④O 为A B C ?的内心

0aOA bOB cOC ?++= 。⑤O 为A B 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

五、算法57、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及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58、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59、算法案例:(1)求最大公约数: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对于两个以上的正数求最大公约数可

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在将刚得到的最大公约数与下一数在一起求最大公约数,如此下去…………….)。(2)进制数的转化:①将()

2101111011

转化为十进制的数;解:

()2101111011=

012345678212120212121212021?+?+?+?+?+?+?+?+?=379. ②将()853转化为二进制的数。解:(2)()853=018385?+?=()1043=43

余数43

21105212222220

11010

1 将余数从下到上的顺序改排成从左到右的顺序即可。

∴()853=()2101011

③已知n 次多项式

1

011()n

n n n n

P x a x a x a x a --=++++ ,如果在一种算法中,计算

k

x (k =2,3,4,…,

n )的值需要k -1次乘法,(1)计算

30()

P x 的值需要9次运算(6次乘法,3次加法),那么计算

0()

n P x 的值需要多少次运算?(2)若采取秦九韶算法:0011(),()()k k k P x a P x xP x a ++==+(k =0, 1,2,…,

n -1),计算30()

P x 的值只需6次运算,那么计算

0()

n P x 的值共需要多少次运算?答案:(1)(n +3);

(2)2n ;

④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1

876543x f(x)2

3

4

5

6

++++++x x x x x =当x=4的值的时候,需要做乘法和

加法的次数分别为(A )A 、6,6 B 、5,6 C 、5,5 D 、6,5

六、概率

60、⑴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随机事件的定义 0

,2,1(0=≥i p i …); ②P 1+P 2+…=1。⑵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古典概率):P(A)=m/n ,理解这里m 、n的

意义。;如: 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①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②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③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④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答:①

215

;②1021

;③44125

;④1021

)⑶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这时P(A ?B)=0):

P(A+B)=P(A)+P(B); 如:有A 、B 两个口袋,A 袋中有4个白球和2个黑球,B 袋中有3个白球和4个

黑球,从A 、B 袋中各取两个球交换后,求A 袋中仍装有4个白球的概率。(答:8

21);⑷对立事件(A 、B 对立,即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 、B 中必然有一发生。这时P(A ?B)=0):P(A )+P(A )=1;⑸独立事件(事件A 、B 的发生相互独立,互不影响):P(A ?B)=P(A)·P(B);如①设两个独立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9

1,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

是____(答:

23

);②某同学参加科普知识竞赛,需回答三个问题,竞赛规则规定:答对第一、二、三

个问题分别得100分、100分、200分,答错得0分,假设这位同学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8、0.7、0.6,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则这名同学得300分的概率为____;这名同学至少得300分的概率为______(答:0.228;0.564);⑹独立重复事件(贝努里概型) P n (K)=C n k p k (1-p)k 表示事件A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了.....k .次.

的概率。P 为在一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特殊:令k=0 得: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没有发生的概率为........

P n (0)=C n 0p 0(1-p)n =(1-p)n , 令k=n 得: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全部发生的概率为........P n (n)=C n n p n (1-p)0 =p n

61、几何概型:)(A P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构成事件A

62、求事件的概率首先要正确判断属于那一种事件的概率。 63、要学会正确使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概率问题。

64、概率解答过程的书写一定要以文字为主,分步进行,尽量得分。

65、⑴随机变量ξ的所有可能取值分别为1x ,2x ,...... n x ,对应的概率分别为1p ,2p ,3p ,... 则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

1=???+,则(1)???+???++=n n p x p x E 22ξ为ξ的数学期望;(2)

????+???+?-=n p x p x D 2

22

()ξ为ξ的方差。其中1x ,

2x ,...... n x 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3)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b aE b a E +=+ξξ,

()ξξD a b a D 2

=+,2

2

)()(ξξξE E D -= (4)

①独立事件重复试验:())1(=+=-q p q p C k p k

n k

k

n n

为A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发生k 次的概率(记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地概率为p )。②若ξ~)

,(p n B (ξ服从二项分布),记()k

n k k n n q p C p n k b k p -==),;(,数学期望是:np E =ξ,方差是:npq D =ξ。

如(1)袋中有红、黄、绿色球各一个,每次任取一个,有放回地抽取三次,球的颜色全相同的概率是_____(答:1

9);(2)冰箱中放有甲、乙两种饮料各5瓶,每次饮用时从中任意取1瓶甲种或乙种饮料,

取用甲种或乙种饮料的概率相等,则甲种饮料饮用完毕时乙种饮料还剩下3瓶的概率为____(答:

15128

⑷①几何分布:在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A 第一次发生时所作试验的次数ξ是一个取值为正整数的离散

型随机变量。②若ξ~)(p G (ξ服从几何分布),记

()p

q

p k g k p k 1

);(-===ξ,数学期望是:p

E 1=

ξ,

方差是:2

p

q D =

ξ。

七、统计

66、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1)平均数(又称期望值)设数据n x x x x ,?,,,321,则①)(121n x x x n

x +?++=

②设a x x -=1'1, a x x -=2'

2,………a x x n n -=',则a x x -='

③n f f f x f x f x f n

x i i i =+?+++?++=

212211],[1

(2)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

()

????

??

-+??+-=

2

2

121x

x x x n S n (x x i -较小)

]

[12

22

2

2

1

x n x x x n n

-?

++

=(

据较

小)

])()[(12

''

2

''

1x x x x n

n -+??+-=

][12

'2'2'2

2'1

x

n x x x n

n

-??++

=

)(1

)(1

2

1

22

1

x n x n

x x n

n

i i

n

i i

-=

-=∑∑==(数据较大)

2

S

---标准差。学会用修正的样本方差])()

()

[(1

12

2

22

12

*x x x x x x n S n -+???+-+--=

67、了解三种抽样的意义,理解样本频率分布的意义。

(Ⅰ)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 。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实现简单随机抽样,常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Ⅱ)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1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系统抽样的步骤可概括为:(1)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2)将整个的编号进行分段;(3)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4)抽取样本。(Ⅲ)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做层。

68、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包括随机数表法,抽签法)②分层抽样(用于个体有明显差异时)共同点: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

n N

。如某中学有高一学生400人,高二学生

300人,高三学生300人,现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已知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为0.2,则n= ___(答:200);

69、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即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

平均数(即总体期望值――描述一个总体的平均水平)直方图的纵轴(小矩形的高)一般是频率除以组距

的商(而不是频率),横轴一般是数据的大小,小矩形的面积表示频率。样本平均数:

∑==

+?+++=

n

i i

n x

n

x x x x n

x 1

3211)(1 样本方差:

2

222

121[()()()]n s x x x x x x n

=

-+-++- 2

1

1()n

i

i x

x n

==

-∑=

n

1(x 12

+x 22+ x 32+…+x n 2-n 2

x

)方差和标

准差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

x

y

O

提醒:若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12,,,n ax b ax b ax b +++ 的平均数为a x b +,方差

为22a s 。如数据n

x x x ,,,21 的平均数5=x ,方差42=S ,则数据73,,73,7321+++n x x x 的平均数和

标准差分别为A .15,36 B .22,6 C .15,6 D .22,36 (答:B ) 70、正态分布:⑴正态分布概念:若连续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R x e x f x ∈=--

,21)(2

2

2)(σ

μσ

π,

其中,σμ为常数,且0σ>,则称ξ服从正态分布,简记为ξ~()2

,N μσ。()f x 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⑵正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若ξ~()2

,N μσ,则2

,E D ξ

μξσ==

⑶正态曲线的

⑷在标准正态分布表中相应于0x 的值()0x Φ是指总体取值小于0x 的概率。即 ()()00x P x x Φ=<

⑸两个重要公式: ① , ②

⑹()2

,N μσ

与()0,1N 的关系:

①若ξ~()2

,N μσ,则ξμησ

-=

~()0,1N ,有()()000x P x F x μξσ-??

<==Φ

???

②若ξ~()2

,N μσ,则()211

2x x P x

x x μμσσ--????

<<=Φ-Φ ? ?????

)

(0x Φ())

()(1221x x x x P Φ-Φ=<<ξ())(100x x -Φ-=Φ1x 2

x )(0x Φ)

(10x -Φ-

【例1】以()x Φ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在区间(),x -∞内取值的概率,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

,N μσ,

则概率()P ξμσ-<等于( ) A.()()μσμσΦ+-Φ- B.

()()11Φ-Φ- C. 1μσ-??

Φ ???

D. ()2μσΦ+

解析:考查()2

,N μσ与()0,1N 的关系:

若ξ~()2

,N μσ

,则()2112x x P x x x μμσσ--????

<<=Φ-Φ

? ?????

解:)(σμξ<-P =)(σμξσμ+<<-P

=(

σ

μ

σμ?-+-)(

σ

μ

σμ?--=)1(?-)1(-?,答案为:B

【例2】设随机变量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0,1N 已知()1.960.025Φ-=,则()1.96P ξ<= A. 0.025 B. 0.050 C. 0.950 D. 0.975

解法一:∵ξ~()0,1N

))()()()1.96.961.96

1.961.9

6121.960.950

ξ∴<=<<

=Φ-Φ-

=-Φ-= 解法二:因为曲线的对称轴是直线0x =,所以由图知

()1.96P ξ>=()1.96P ξ≤-=()1.960.025Φ-=∴()1.96P ξ<=1-0.25-0.25=0.950 故答案为:C

【例3】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2

2,N σ

,()40.84P ξ

≤=

则()0P ξ≤=( ) A. 0.16 B. 0.32 C. 0.68 D. 0.84

解法一:∵()()422440.84P F ξσσ-????

≤==Φ=Φ=

? ?????

()()02220010.16P F ξσσσ-??????

∴≤==Φ=Φ-=-Φ= ? ? ???????

。解法二:因为曲线的对称轴是直线2x =,所以由图知

()0P ξ≤=()4P ξ>=1-()4P ξ≤=0.16,故答案为:A

练习1、设随机变量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0,1N ,若()1P p ξ>=, 则()10P ξ-<<=( ) A.

2

p B. 1p - C. 12p - D.

12

p -

7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a x b

y ??+=,其中∑∑==---=n

i i

n

i i i

x x

y y x x

b 1

2

1

)

()

)((?=

2

1

21x

n x

y

x n y x

n i i

n

i i i

--∑∑==

x b y a

??-=),(1

1

n

y y n x

x n

i i

n

i i

∑===

=,),(y x 为样本中心点,回归直线必经过),(y x 。

72、⑴样本相关系数:

)

)((2

1

2

2

1

2

1

y n y x n x y

x n y x

r n

i i n

i i n

i i i

---=∑∑∑===,用它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Ⅰ)

当r >0时,表示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 <0时,表示两个变量负相关;(Ⅱ)r

越接近于1,表示线性相

关的程度越强;

r

越接近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Ⅲ)通常r >75.0时认

为两个变量之间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⑵相关指数:∑-=n

i i

y y

R 2

2)((有的用2k 来代替2R ),

用来刻画回归效果,2

R 越大,意味着残差平方和∑=-n

i i i y y 1

2)((其中i y 表示i y 对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值)

越小,也就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在线性回归模型中,2R 表示解释变量对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2R 越接近于1,表示回归的效果越好。(因为2R 越接近于1,表示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变化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⑶独立性检验:一般地,假设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值域分别为{}21,x x 和{}21,y y ,其样本频数列联表(2×2列联表)为:

随机变量:)

)()()(()

(2

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

根据表中的数据利用公式)

)()()(()

(2

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

计算得到2K 的观测值k

首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即0H :X 和Y 没有关系;

高三数学高考考前提醒100条

2010年高考数学考前提醒100条 1.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① {}x x y x -=2 |,②{ }x x y y -=2|,③{}x x y y x -=2 |),(,④{}02 =-x x ⑤ {}0|2 =-x x x 如⑴{|3}M x y x ==+, N ={ }2 |1,y y x x M =+∈,则M N =___(答:[1,)+∞) ;⑵{|(1,2)(3,4)} M a a R λλ==+∈,{|(2,3)(4,5)N a a λ==+,}R λ∈,则=N M _____(答:)}2,2{(--) 2. 遇到B A ?或 ?=B A 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如:⑴}0158|{2=+-=x x x A ,,}01|{=-=ax x B 若 A B ?,求实数a 的值.(不要遗忘a =0的情况)⑵}012|{2=--=x ax x A ,如果φ=+R A ,求a 的取值。(答:a ≤ 0) ⒊ ⑴{x|x=2n-1,n ∈Z}={x|x=2n+1,n ∈Z}={x|x=4n ±1,n ∈Z}⑵{x|x=2n-1,n ∈N}≠{x|x=2n+1,n ∈N} 4. C U (A ∩B)=C U A ∪C U B; C U (A ∪B)=C U A ∩C U B 5. A ∩B=A ?A ∪B=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C U A ∪B=U ⒍ 原命题: p q ?;逆命题: q p ?;否命题: p q ???;逆否命题: q p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如:“βα sin sin ≠”是“β α≠”的 条件。(答:充分非必要条件) ⒎ 注意命题 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 ⒏ 注意下面几个命题的真假:⑴“一定是”的否定是“一定不是”(真);⑵若|x|≤3,则x ≤3;(真)⑶若x+y ≠ 3,则x ≠1或y ≠2;(真)⑷若p 为lgx ≤1,则┐p 为lgx>1;(假)⑸若A={x|x ≠1}∪{y|y ≠2},B=(-∞,1)∪(1,2)∪(2,+∞),则A=B.(假) ⒐ 在映射f :A →B 中满足两允许,两不允许:允许B 中有剩余元素,不允许中有剩余元素A ;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 10. ⑴A={(x,y)|x=a},B={(x,y)|y=f(x)},则A ∩B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⑵若f(x)存在反函数,则方程f(x)=a 至多有一个实根. 11. 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①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x a f x a f -=+,那么函数()x f y =的图象关 于直线a x =对称?()y f x a =+是偶函数; ②若都有()()x b f x a f +=-,那么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对称;函数()x a f y -=与函数()x b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③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y 对称;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 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④若奇函数()x f y =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则()x f y =在区间()0,∞-上也是增函数;若偶函 数 ()x f y =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则()x f y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12.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标注了该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3 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 ()().b f 1a b a f =?=-原函数与反函数图象的交点不全在y=x 上,如y=1+2x-x 2 (x ≥1)和其反函数图象的交点有3个:(1,2),(2,1),( 2 51+, 2 5 1+). 14 原函数 ()x f y =在区间[]a a ,-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x f y 1-=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 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5 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时,你注意到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了吗?奇偶性:f(x)是偶函数 ?f(-x)=f(x)=f(|x|);f(x)是奇函数?f(-x)=-f(x);

高考考前数学120个提醒

高考考前数学120个提醒 一、集合与逻辑 1、(Ⅰ)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x y x lg |=—函数的定义域;{}x y y lg |=—函数的值域; {}x y y x lg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1)设集合{|3}M x y x ==+,集合N = {}2 |1,y y x x M =+∈,则M N =___(答:[1,)+∞) ;(2)设集合{|(1,2)(3,4),}M a a R λλ==+∈,{|(2,3)(4,5)N a a λ==+,}R λ∈,则=N M _____(答:)}2,2{(--)(Ⅱ)(1) M ={}R a x ax y a 的定义域为)lg(2+-=,求M ;(2)N ={} R a x ax y a 的值域为)lg(2+-=。 解:(1)02 >+-a x ax 在R x ∈恒成立,①当0=a 时,0>-x 在R x ∈不恒成立;②当0≠a 时, 则???<->04102a a ??? ???>-<>21210a a a 或?21>a ∴M =??? ??+∞,21;(2)a x ax +-2能取遍所有的正实数。①当0=a 时,x -R ∈;②当0≠a 时,则???≥->04102a a ??????≤≤->212 10a a ?21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答:3 (3,)2 -) 4、充要条件与命题:(1)充要条件:①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②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③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2)四种命题:①原命题:p q ?;②逆命题:q p ?;③否命 题:p q ???;④逆否命题:q p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答:充分非必要条件)(3)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①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②否命题是p q ???;③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④“p 且q ”的否定是“┐ P 或┐Q ”。(5)注意:如 “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否命题是“若a 和b 不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否定是“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

2020年高考数学考前3小时提醒

2019年高考数学考前3小时提醒 1、相信自己,相信我们平时的复习都是很全面、很扎实的!遇到设问新颖的试题,千万不要着急, 2、开考前5分钟,全面浏览一下试卷,做到心中有数儿,然后看选择题前5道和填空题前3道,争取口算、默算出结果或者找到思路、方法,开考铃声一响就能将这8道题秒杀!!! 3、对于第8题、第14题,读完题能够有思路就做,最多给5分钟时间,还做不出结果,一定要先放弃!赶快做前三个解答。 4、第一题无论考什么类型的题,都是第一题的难度! 5、三角函数热点公式: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θθθθθ=-=-=-,其变形: 21cos2sin 2θθ-=,21cos2cos 2 θθ+=;注意44sin cos θθ-和44sin cos θθ+的化简, 6、三角函数图象变换:sin 2sin(2)3x x π→-如何变换:沿x 轴向右平移6π个单位, 注意:“要得到········,只需将······平移······”注意“是由谁变到谁?” 7、基本不等式链: 2 min{,}max{,}112a b a b a b a b +≤≤≤≤≤+,知道其中一个的值,就可以求其它式子的范围或最值。但凡用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一定要写“当且仅当·····”,包括解答题中! 想到平面向量中的两个不等式式:||||||||||-≤±≤+a b a b a b (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a b a b a b (数量积小于等于模之积)注意等号成立条件! 8、遇到函数问题,先考虑定义域; 求极值、最值、零点问题,先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 遇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要先变形不等式,再设新函数,如果参变分离时就得讨论参数范围,还不如不参变分离; 遇到证明不等式,一定要先分析后构造:“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直到能轻松构造函数为止。 9、设直线y kx m =+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根据问题决定“先一般后特殊”还是“先特殊后一般”; 遇到动直线过x 轴上一点(,0)m 时,可以考虑设直线:“x h y m =+”,但是要思考该直线与 x 重合时的情形,看题目中有没有“不与x 轴重合”等字样,然后再思考“先一般后特殊”还是“先特殊后一般”; 10、立体几何的折叠问题:一定要注意: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都哪些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注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时,要先设线面角为θ,然后有 s i n |c o s ,||||| A B n A B n A B n θ?=??=?” 对于应用题、数学文化题、创新题,一定要读题三遍!!! 注意:做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排除法、特殊值特殊图形法、代入检验法!!! 祝你成功!轻松突破130分!加油!优秀的经纶毕业生!!!

2014届江苏高考数学考前指导卷(1)(含答案)

2014届江苏高考数学考前指导卷(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已知集合A ={x |x >5},集合B ={x |x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目录 一、选择题的解法二、填空题的解法三、三角函数解答题的解法。四、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五、概率解答题的解法。六、数列解答题的解法。七、函数解答题的解法。八、不等式解答题的解法。九、解析几何解答题的解法。十、应用题。十一、高考复习指导:考好数学四大“绝招”十二、小知识点: 一、选择题的解法 一、知识归纳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近年来选择题均为60分,占数学总分的40%。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栝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二、数学选择题的求解,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常规解法80---90%);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三、选择题的类型: (1)定量型(2)定性型(3)定位型(4)定形型(5)综合型(6)信息迁移型等 四、解选择题的基本要求: 1:审2:察3:思4:解5:注意间接解法的应用。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注意“准”、“快”、“巧”。合理跳步、巧妙转化。 五、常用方法: ㈠直接法:(常规解法80---90%) ㈡排除法(淘汰法):选择题中的正确答案都是唯一的。使用筛选法的具体做法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采用简捷有效的手段(如取特殊值,找特殊点,选特殊位置等),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各选择支进行筛选,排除假支,选出真支。 ㈢特例法: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等对各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达到肯定一支或否定三支(去谬)的目的。 ㈣数形结合法 ㈤估算法:是一种粗略的算法,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求出答案的近似值,或把有关数值扩大或缩小,从而对运算结果确定出一个范围或作出一个估计,进而作出判断的方法。 二、填空题的解法 考题剖析 ㈠直接求解法 ㈡特例求解法:包括特殊值法、特殊函数法、特殊位置法、特殊点法、特殊数列法、特殊模型法等;当填空题的题目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唯一或其值为定值时,可选取符合条件的特殊情形进行处理,得到结论。 ㈢数形结合法 三、三角函数解答题的解法 一、知识归纳: 1、应用诱导公式,重点是“函数名称”与“正负号”的正确判断,一般常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确定三角函数名称和判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在运用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相关公式时,注意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 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如 tg+tg tg(+)= 1tg tg αβ αβ αβ - 的变形 tg+tg=tg(+)(1) tg tg αβαβαβ -,二倍角公式 22 cos2cos sin ααα =-22 12sin2cos1 αα =-=-的变形用: 2 1cos2 cos 2 α α + =, 2 1cos2 sin 2 α α - =, tan 2 α= α α cos 1 sin +=α α sin cos 1- ,, cos sin 2 2 sinα α α= α α α α α2 sin 1 cos sin 2 1 ) cos (sin2+ = + = +等。 3、常用的三角变换 ①角的变换:主要是将三角函数中的角恰当变形,以利于应用公式和已知条件: 如2α=(α+β)+ (α-β) 2β=(α+β)-(α-β) α=[(α+β)/2]+[( α-β)/2], β=[(α+β)/2]-[( α-β)/2] α=2α/2=(α+β-β) ②函数名称变换:主要是切割化弦、弦切互换、正余弦互换、正余切互换。 ③公式的活用 主要有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通过适当的三角变换,以减少函数种类及项数,降低次数,使一般角化 为特殊角。 注意切割化弦通分、降幂和升幂等方法的使用,充分利用三角函数值的变式,如,1=tan450,-1=tan1350 , = tan600, =cos600或 =sin300,sinx+cosx=2sin(x+),创造条件使用公式。 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掌握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函数y=sinx的图像之间互相交换,提倡先平移后压缩(伸展),但先压缩(伸 展)后平移也经常出现现在题目中,所以也必须熟练掌握,无论是哪种变换,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x而言, 即图像变换要看“单个变量”起多大变化,而不是“角变化”多少。另注意能以向量的形式表示平移。 (2)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是经过图像的波峰顶或波谷底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 ⑶给出图像确定解析式的题型,有时从确定“五点法”中的第几个点作为突破口即可。 ⑷求定义域是研究其他性质首先应要考虑的方面之一,既要注意一般函数求定义域的规律,又要注意三角函数本 身的特有属性,例如题中出现tanx,则一定有x≠kπ+(π/2)(k∈Z),不要遗忘. 又如y=sinx+cosx+sinxcosx,令t=sinx+cosx,? Sinxcosx=2 1 2- t ,y=t+ 2 1 2- t(注意t的范围) 5、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外接圆半径R C c B b A a 2 sin sin sin = = = 内切圆半径S=c b a+ + ( 2 1 )r 6、与平面向量结合,注意平面向量知识 1)平面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2)两向量平行: 3)两向量垂直: 4)向量的数量积:(注意向量的夹角) 四、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 - 1 -

苏州大学2020届高考考前指导卷数学试卷(含附加题)

初高中数学学习资料的店 初高中数学学习资料的店 苏州大学2020届高考考前指导卷 数学 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12}A x x =-≤≤,{|1}B x x =>,则A B =I ▲ . 2.已知纯虚数z 满足(1i)2i z a -=+,则实数a 等于 ▲ . 3.某高速公路移动雷达测速检测车在某时段对某段路过往 的40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绘制出 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数据估计 400辆汽车中时速在区间[90110),的约有 ▲ 辆. 4.函数()12lg f x x x =-+的定义域为 ▲ . 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 1 (0)y x λλ-=>的离心率为3, 则λ的值为 ▲ .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的值为 ▲ . 7.展览会会务组安排了分别标有序号为“1号”、“2号”、“3号”的三辆 车,采用等可能随机的顺序前往酒店接嘉宾.某与会嘉宾设计了两种 乘车方案.方案一:不乘坐第一辆车,若第二辆车的车序号大于第一辆车的车序号,就乘坐此车,否则乘坐第三辆车;方案二:直接乘坐第一辆车.则该嘉宾坐到“3号”车的概率是 ▲ . 8.已知函数()cos f x x x =,则()f x 在点(())22f ππ,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 9.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前n 项的和,若公比2q =,则1356 a a a S ++的值是 ▲ . 10.已知2sin cos()4ααπ=+,则tan()4 απ-的值是 ▲ . 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经典.里面对勾股定理的论述 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 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其 意为: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 锯该材料,锯口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这块圆柱形木料的直 径是多少?长为1丈的圆柱形木材部分镶嵌在墙体中,截面图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镶嵌在墙体内的部分).已知弦1AB =尺, 弓形高1CD =寸,估算该木材的体积约为 ▲ (立方寸). 开始 输出S 结束 i ≤10 i ←3 N Y S ←S +2i (第6题图) i ←i +2 S ←4 (第3题图) 墙体C D F E B A O (第11题图)

高考数学考前120条易错点提醒

高考数学考前120条提醒 1、利用均值不等式时一定要判断“等号”能否成立(补:若不成立,转化为双钩函数求解). 2、2、等比数列各项非0,等比数列奇数项、偶数项分别同号. 3、求参数范围的问题时,要注意参数能否取到等号. 4、由n S 求n a 勿忘对n 分类。结果勿忘验证是否可以合并. 5、求解函数相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法则;挖掘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是解函数题的关键. 6、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验证角的合理性(常利用边角定理). 7、集合运算中勿忘空集的讨论. 8、分式不等式分母不为0,不能轻易去分母. 9、参数方程中注意参数对变量范围的影响. 10、等比数列求和时,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 11、用向量求线面角,注意符号(公式中要有绝对值)、三角函数名称(正弦). 12、动圆圆心求轨迹常结合圆锥曲线定义求解,无需设坐标求方程. 13、换元时注意中间变量范围. 14、求解立几中的几何体问题时,常考虑放进正方体或长方体中求解. 1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的最小角. 16、简单三角方程注意三角对称和周期导致的多解. 17、奇函数()f x 若有周期T ,则02T f ??= ??? . 18、处理二次函数问题勿忘数形结合.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要两看:①看开口;②看对称轴和区间的关系;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结合图形写不等式组:①判别式;②端点值;③对称轴。有时也可以只用判别式与韦达定理求解. 19、椭圆上的任意两点()11,A x y 、()22,B x y 椭圆标准方程为:()2210,0,mx ny m n m n +=>>≠ . 20、向量运算不满足消去律和结合律. 21、注意直线方程形式的局限性,解题时要注意补充讨论. 22、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面与平面的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23、导函数为分式等较复杂时,可以去掉不变号因子,再设新函数讨论. 24、线面平行的判定时,要注意说明线在面外. 25、直线方程注意两种设法(斜率存在:y kx b =+,斜率不存在且不为0:x ny b =+). 26、关于三角形边的向量注意三角形内角与向量的夹角关系(补:向量夹角的寻找要仔细,让向量的起点相同). 27、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高h ,外接球半径R ,内切球半径r 与a 的关系. 28、向量问题的解题方向主要有:①几何意义;②建系;③基本定理(包含共线性质). 29、幂函数多项式,偶函数没奇次项,奇函数没偶次项. 30、平面向量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系数和为1). 31、古典概型在计算时,要注意:有序无序一致. 32、看到函数题,图像估一估.

2020年高考数学考前指导答案

2020年高考数学考前指导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选C 。只须观察α+β能否取到特殊值0和2π即可。附图如下: 2.选B 。 3.选A 。先分组:奇数:{1,3,5,7,9},偶数:{2,4,6,8},只能从中取奇数个奇数, 故1440)(4414353415=+P C C C C 个。 4.选A 。应用特殊值法,注意到2π α=不适合,排除B 、C 、D ,故A 正确。 5.选D 。P(0,π/2)即为极点,将其坐标更改为(0,π/4)就在曲线C 上,Q (-2,π)更 改为Q (2,0)就在曲线C 上。 6.选C 。依题意,2729819y x C y x C ≤,两边同除以067x 。 7.选C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图可知,x=1,y=1。 第7题图 8.选C 。2 2)]1([sin )(a a x x f +---=,故111≤-≤-a ,a 的取值范围是[0,2]。

9.选D 。注意到)2,2(1P ,)2,2(2--P 为等轴双曲线y = x 1的焦点,222=a , 2=c ,由定义知①正确,又应用①的结论,得 2||2 1)22|(|21||21||112+=+=='MP MP MP O O ,②正确,同样由定义知直线 y = - x + b 为该双曲线的一条准线l 。附图:见上方。 第1页 10.选A 。应用复数的方法。 11.选D 。先选好空车位(当一个元素看待)。 12.选C 。若),(y x 是另一个函数的图象上的动点,应用复数的方法求得与之对应的原)(x f 图象上点的坐标为),(x y -,则)(y f x -=,即)(1x f y --=。 13.选C 。应用异面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作PA BD ⊥于D ,又 ?=∠90APC ,故由θcos 22222??-++=PC BD PD PC BD BC 可以 求得二面角C PA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43。 14.选C 。 15.选B 。 16.选D 。 17.选B 。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由2π> +B A ,得A B cos sin >,1sin cos 0<

高考数学12条临场解题策略

高考数学12条临场解题策略 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题,见机攀高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卷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

苏州大学2014届高考数学考前指导卷【1】及答案

苏州大学2014届高考考前指导卷(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已知集合A ={x |x >5},集合B ={x |x

高考数学考前100个提醒

回归课本: 高考数学考前100个提醒 高三三轮复习资料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x y x lg |=,{}|ln y y x =,{}(,)|x y y kx b =+. 解题时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 2、已知集合A 、B ,当A B =I ?时,切记要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 求集合的子集时别忘记?;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含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为0122n n n n n n C C C C =+++???+,真子集为, 12-n 其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12-n .22-n 4、反演律(摩根律):(),()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U I I U . 容斥原理:card (A B U )=card (A )+ card (B )- card (A B I ). 5、A ∩B=A ?A ∪B=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C U A ∪B=U. 6、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正难则反)。 7、原命题: p q ?; 逆命题: q p ?; 否命题: p q ???; 逆否命题: q p ???;要注意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来解题. 8、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9、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否命题是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 10、要熟记真值表噢!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如下: 二、函数与导数 11、 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对应关系.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2、一次函数: 0 0 R .y kx b k R k =+>↑<↓,, ;,(k ≠0), b=0时是奇函数; 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二次函数:①三种形式: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轴-b/2a,顶点?); b=0为偶函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高三复习(专题讲座)考前指导 虽然高三有数不清的习题、试卷,大大小小的考试接踵而至,在成功与失败面前你都要镇静,它们毕竟不是决定你命运的高考。考试,只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查缺补漏的机会,你要正确对待它的成败。 我想告诉你:在你最烦躁,最痛苦,最不知所措的时候,只有你父母才是你最可信赖的朋友——高三,我们不需要代沟。听一听他们对你的期望有多高,和父母一起给自己一个最合适的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你要告诉他们:“我会尽全部努力去拚。”但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要求过严,给你的压力太大,请你理解他们。 尽全力去喜欢你们的老师,不要因为他们批评过你而对他们怀恨在心或者产生偏见,走过高考,你就会知道,和你最亲,最令你怀念的将会是伴你走过高三阶段的老师。请大胆的走近他们,向他们提问题,和他们谈学习,谈状态,谈考试,……你将受益无穷。 高考是一座桥,刻苦的人走过它,走进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高考是一架梯子,有志者攀上它,踏进人生一个新的境界;高考是一次挑战,勇敢者带着微笑走进考场,把自信写满考卷;高考是一次角逐,失败者被淘汰出局,而成功者将开始新的征程。 十二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

探索性问题 高考分析、题型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判断某种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称为存在性问题。它是活跃在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一种题型,由于此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敏锐、推理严密、联想丰富等多种素质。 存在性问题的结构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探讨研究的对象是否存在或能否存在;另一方面要严格论证探讨的结论正确与否,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常常涉及众多的数学方法,如反正法、特例法、数形结合法、命题转换法、分类法等。 解存在性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目的,审题就是把题中涉及的有关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方法尽可能地进行联想,以获得最佳解题途径。(2)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提高准确性,即做到不漏条件,判断准确、运算合理。(3)开阔思路,因题定法,存在性题目,解题无定法,只有在分析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联想并利用与之有关的概念,把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情形来处理。 结论探索性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通过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结论。

数学高考温馨提示数学老师的考前叮嘱

温馨提示 临近高考,便纵有千言万语,只汇成四句话:梳理考点、重温方法、平常心态、熟稔策略.以下围绕这四句话作些许解读,供参考. 一、梳理考点 据统计,高中数学课本所涉及的知识点有160多个,但在一张高考试卷中,真正能够考到的知识点只有50个左右,我们把这50个左右的考点称之为高频考点.在高考前夕,更加明晰这些高频考点,回味自己的薄弱考点,关注敏感考点是非常必要的. 1.明晰高频考点 所谓明晰高频考点,是指在高考前,可根据近三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高频考点,按它们在试卷中的出现顺序,自己粗线条地依次从考查重点、解题要领与考前提醒等方面做一番自我解读,要能够做到娓娓道来.此举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高考的考点要求更加清晰地把握,从而增添自信心.下面我们粗线条列举十个高频考点: 集合,考查重点是集合的交、并、补;解题要领:注意代表元素、尽量化简集合、实施数形转换;考前提醒:勿忘空集、重视检验. 复数,考查重点是复数的概念与四则运算;解题要领:运用相关概念、实施四则运算、注意化虚为实;考前提醒:虚实不分、运算出错. 简易逻辑,考查重点是充要条件与含量词命题否定;解题要领:注意问题类型、分清条件结论、“量词变结论否”;考前提醒:混淆类型、审题不清. 函数性质,考查重点是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要领:定义域要优先、尽量画出图像、数形结合思想;考前提醒:丢定义域、不顾图像. 线性规划,考查重点是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题要领:准确画出区域、移动目标函数、求出问题结果;考前提醒:画错区域、转换失真. 平面向量,考查重点是向量的运算;解题要领:分清问题类型、明确解题方向、正确数形转换;考前提醒:概念不清、方法不当. 三角函数,考查重点是三角函数图像与和差角公式;解题要领:依照图像定性、变角变名变构、彰显化归转化;考前提醒:定性出错、变形失误. 流程图,考查重点是三种结构;解题要领:理解框图意义、依次进行计算、行驶必要检验;考前提醒:误判条件、疏忽检验. 二项式定理,考查重点是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题要领:进行结构分析、套用通项公式、回归计数模型;考前提醒:方法不当、通项套错. 三视图,考查重点是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转换;解题要领:运用作图原则、学会寻找模型、注意进行验证;考前提醒:虚实不分、宽不相等. 2.回味薄弱考点 对于高频考点,每一个考生都有相应的薄弱考点,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个性的.对于这些薄弱考点,在考前有必要再进行针对性地回味,尤其是对其中容易出现误解的考点,应根据平时记错本中错误类型进行梳理与强化.下面,仅仅把一些常见的易误点归结提醒如下: (1)不能轻易约分、或消去未知数; (2)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3)复数i(,)z a b a b =+∈R 的虚部是b (虚部不虚),不是..i b ; (4)指数函数(01)x y a a =<≠与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互为反函数; (5)零点、极值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值; (6)三个二元一次不等式所构成的平面区域有时未必是一个三角形区域; (7)不能混淆sin 30 与cos30 ;sin 60 与cos 60 ;tan 30 与tan 60 的不同; (8)函数()sin()(,0)f x A x A ω?ω=+≠的最小正周期为2π||T ω= ; (9)AB OB OA =- ,不是AB OA OB =- ; (10)两个向量的夹角一定要同起点或同终点.

高考数学考前提醒(考前的那天晚上务必看看)

数学考前提醒 1.在应用条件A B ?易忽略A 是空集的情况. 2.求解与函数、不等式有关的问题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求值域、单调区间、判断奇偶性、解不等式等等) 3.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4.注意()f x 0y=[]有意义,必须()0f x ≠ 5.用判别式判定解题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6.等式两边约去一个式子时,注意约去的式子不能为零. 7.求反函数时,易忽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8.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 ” 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9.解关于x 的不等式20ax bx c ++>时,不要忘记对0a =是否进行讨论,注意0a <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10.恒成立问题,求字母a 的范围,特别注意a 能否取到端点的值。 11.在分类讨论时,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并进行总结. 12.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 13.由11n n n S S a S --≥?=?? (n 2) (n=1) ,易忽略n =1的情况 14.等比数列{}n a 中,11350,0,,,...a q a a a ≠=且同号。 15.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 “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 16.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2.用到角公式时,易将两条直线的斜率的顺序弄颠倒. 17.判断直线与双曲线位置时,有时可借助直线与渐近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18.正多面体有5种(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9.分清四面体,四棱锥,分清直四棱柱,正四棱柱,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 20.正三棱锥对棱相互垂直 21.复数a+bi (a ,b R ∈)的虚部为b 22.在解答题中,如果要应用教材中没有的重要结论,那么在解题过程中要给出简单的证明.如双勾函数的但调性 23.各种角的范围: (1)两个向量的夹角 ?≤≤?1800α (2)直线的倾斜角?<≤?180 0α 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 ?≤

2020高考数学考前每天必看(1)

2020年高考数学考前每天必看 一、基本知识(必做题部分) (十六)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2第二章) 1、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B ) 倾斜角α,[0,)απ∈; 斜率:tan k α=()2 π α≠ ;21 21 y y k x x -= -12()x x ≠. 2、直线方程(C ) ⑴点斜式:00()y y k x x -=-;斜截式:b kx y +=. ⑵两点式: 121121x x x x y y y y --=--;截距式:1=+b y a x . ⑶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直线的方向向量:(,)B A -或(1,)k ,法向量(,)A B . 4、两条直线的交点(B ) 联立方程 5、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B ) ⑴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2 200B A C By Ax d +++=. ⑵两条平行线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是2 221B A C C d +-=. 6、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C ) ⑴标准方程:①222)()(r b y a x =-+- ;②2 22r y x =+ . ⑵一般方程:02 2 =++++F Ey Dx y x 2 2 (40)D E F +->. 注:2 2 0Ax By Cxy Dx Ey F +++++=表示圆?220 40A B C D E AF ?=≠?=??+->? . 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⑶圆系法. 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B )(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①?=R d 点在圆上;②?R d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①?=R d 相切;②?R d 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距,r R ,表示两圆半径,且r R >) ①?+>r R d 相离;②?+=r R d 外切;③?+<<-r R d r R 相交; ④?-=r R d 内切;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