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时也是上海

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

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

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至叽。。。,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

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至V。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

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

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至U。。。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

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

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

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一一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

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一一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

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

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

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

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金融投资一一上实集团直属的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对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包括银行、基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等;金融板块上的运作不仅为上实集团带来

金融业的收益,并为其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

现代物流一一依托上海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地,投资建设物流资讯平台,统

盖各项物流业务,并寻求国际一流物流企业作为战略伙伴,建立国际化及发展覆盖

全国的物流网络。

5、关键事件:

1996年6月,上实控股在香港主板上市,主要以烟草、家化和制药业为主;

1996年年底收购延安路高架道路、光明乳业、东方商厦及上海汇众汽车,将

主导产业引入多元化;

1997年3月出资1.18亿元,协议受让了“联合实业” 29%国有股权,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

1998年11月,收购两组高增长领域项目,包括医药项目一一杭州青春宝和高

科技项目一一上海光通信、上海通信技术中心;

1999年,分拆杭州青春宝和上海家化等企业,组成上实医药,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0年7月出资9.3亿港元投资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公司,开创其进军信息产业的新篇章;

2001年2月,分拆出上海家化至上交所A股上市,上海家化主要从事化妆品行业。

2002年8月,分拆出光明乳业至上交所A股上市,主要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的饲养等。

、资本运营模式

1、集团发展战略和产业选择上,“背靠上海,依托上海”,通过建立与上海市地方政

府的双赢格局,包括上海市政府在融资、投资、海外拓展中挖掘政府的

需求,获得政府在股权划拨、帮助海外路演、给予垄断资源和项目、帮助联合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大力

支持。

举例说明,比如在1996年上海市内环线和高架道路建设上需要大量资金。上实承担了这项建设,但收益来源是将高架道路造好后增加的市政府税金收入的一部分拨给上实。这项非常稳定的收入提升了上实控股作为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为上实集团在海外融资提供了方便条件,形成了上实与上海市政府的“双赢”。上海市政府曾明确表示,保证上实基础设施项目的回报率不低于15%并为了使香港

和国际资本市场认识和了解上海实业,上海市政府会在适当的时候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实集团。

再比如,上实参股或控股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公司,和上海"十五"计划重点项目一一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既为上海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资金,又为上实进入高增长、高回报产业找到了最佳的项目和切入点。

2、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并采取多种融资操作手法,获

得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宝贵资金(见表)。

上实集团内上市公司的上市手法既有造壳上市,也有买壳上市,既有境内上市,

也有境外上市(包括美国和香港),既有主板上市,也有创业板上市,这些融资方式使得上实可以最

大程度上、最大范围内进行融资,并提升了其海内外知名度。

请根据图标再具体解释,包括融资手段、好处等

表:上市集团下属家上市公司上市方式、融资金额和资本扩张趋势比较

3、上实集团将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发挥资本的最大效用,达到发展

产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A. 上实集团在上市融资的同时,注重资产质量的实质性提高,使得上市公司不仅

成为集团的重要融资途径,而且成为集团产业发展,扩大知名度和公司机制改

革的重要旗舰。比如上实控股于1999年底成功分拆属下的生物医药、中药及

化妆品业务一一杭州青春宝及上海家化等,组成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有限

公司(简称“上实医药”),成为香港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上实医药的上

市,既体现了上实致力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又将上实控股的部分优质

资产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将新公司的财务制度、经营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并在香港创业板市

场成功募集资金 4.04亿港兀。

B. 在集团投资理念和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组合投资,通过发展壮大主要产业,使上

市融得的资金获得最大回报。比如上实在选择五大主导产业时,注意了不同产

业在投资收益的时间分布、现金支持能力、政治经济风险等因素的互补性,使

得整个集团的产业投资能保持稳定性和增长性。上实的支柱产业之一,基础建

设产业在近10年内会有稳定的收益和现金流,因而现在集团可以在高科技、房地产开发、生物

医药等产业上投入大量资金,争取在5-10年后形成新的利

润增长点;同时对现代物流产业进行投资,在以后可以形成稳定的收益和现金

流,以弥补房地产、高科技产业的高风险等不足。

C. 上实集团综合运用各种股权操作模式,扩大集团产

业经营规模,包括股权划拨、

现金收购、合作投资等。比如1996年底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将光明乳业、东

方商厦及上海汇众汽车的部分股权划拨入自己旗下;2000年7月出资9.3亿港

元投资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公司;2000年3月与和记黄埔及中远太平洋共同

入股浦东新区外高桥货柜码头第一期的发展计划,进入货运及物流领域。

可否对投资的产业选择标准,形成的投资格局等进一步解释

4、上实的国际化战略包括,充分联合上海大型集团并发挥自身海外公司的

力量,通过投资收购当地品牌实现跨国经营;并在香港以外的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打造国际品牌。

比如上实日本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日本开展IT业务;欧洲公司联合或并购当地企业,发展环保技术设备、新闻纸进口等新业务;中东公司大力开拓海湾市场,探索建立中东石油美元“引进来”的新通道。资本市场上,2001年5月,

上实控股在美国发行了ADR标志着上实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01年下半

年,工商银行、申银万国、上海实业开展了以香港红筹股上市公司为发行主体的研究,形成了包括

CDR基本性质、发行结构、业务流程、信息披露、股东权利等内容的初步方案,一步步推动上实CDR项目的进程。这些举措为

上实打造国际品牌,融入国际化竞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资本运作成功因素

1、具有良好的政府关系,从而投身到“双赢”的建设项目中。

2、良好的把握上海发展的政策机遇的能力。

3、横跨香港、内地的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和多样的、有效的融资方式。

4、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四、风险及不足之处

1、政策风险,若失去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上实的投资、融资能力将受到限制。

2、没有自身明确的产业选择标准,更多的以上海市的主导发展产业为自身的发展产业。

3、产品和服务在上海有垄断地位,但在整个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高。

德隆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德隆集团全称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在新疆乌鲁木齐,集团董事长是唐万里先生。德隆1986年在乌鲁木齐成立,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从白手起家发展到资产达

百亿元的大集团,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是:食品加工产业、机电产业和水泥产业。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6年-1990年):几个年轻人在新疆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开始创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照相彩扩,服装批发,食品加工等。资产规模从。。。至叽。。

第二阶段,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多元化发展阶段、炒作?(1990年-1995年):当

时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德隆借此机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开始对金融租赁、旅游、娱乐业进行投资,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资产规模从。。。至到o OOO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阶段(1996年至今):德隆在96、97年成功的买

壳上市,并通过企业并购、重组等手段,整合三大传统产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制造业市场与销售通道,进行跨国化经营。主要业务范围是食品加工业、机电产业和水泥产业。

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从。。至叽。。

3、股权结构:(见图)

4、核心业务:

食品加工业:以新疆屯河为核心企业,将“红色产业”,即生产加工番茄、胡萝卜、

红花、枸杞、葡萄等食品的厂家和生产果汁的厂家整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科技投入。其“红色产业”的生产能力达到24万吨,

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机电产业:以湘火炬为核心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配件,家用工具,丝网栏杆,家用割草机等几大机电产品。德隆通过兼并收购并整合国内的几家机电行业领先企业,将其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销售渠道迅速提升,并强调跨国化销售。现在它的刹车盘生产居全球第一,在美国割草机市场上拥有40%份额。

水泥产业:以天山股份为核心企业,主要从事水泥的生产和制造。德隆将屯河的水泥资产整合入天山股份后,又并购了新疆和安徽部分水泥厂,加强技术改造和扩大产量,现已成为全国第三、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5、关键事件:

1996年,德隆出资。。。。受让。。。。新疆屯河法人股,成为第四大股东;由于其控股新疆屯和的母公司新疆屯河集团,实际控股了新疆屯河。

1997年,德隆出资。。。受让。。。。湘火炬A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1997年,德隆出资。。。受让。。。。沈阳合金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1998年,沈阳合金收购星特浩,开始进行合金行业的整合;

1999年,新疆屯河与新疆天山股份进行战略重组,将水泥业务全部转让给天山股份,主业转型为“红色产业”;

1999年,湘火炬A收购美国MAT公司,将汽车配件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000年,合金股份收购太湖集团,将这一中国电动工具龙头企业集中到自己旗下;

2000年11月,新疆屯河通过受让方式控股北京汇源果汁集团。

、资本运营模式:

1、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及融资一投资合适的企业

—企业利润上升一继续融资一产业整合。

A. 在国内主板买壳上市获得融资资格,随后进行兼并收购、资产置换和重组,

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对企业进行成功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得投资者的信心。

举例说明,比如1996年,德隆受让新疆屯河集体股,成为第四大股东,由于控股新疆屯

和集团,实际成为新疆屯和大股东。德隆随后通过扩大投资,提高了公司的水泥生产能

力和产品质量,然后将水泥生产业务剥离到

天山股份,将食品加工等优质资产注入新疆屯和上市公司,为其创造了巨

大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这一原本根本没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从此成为

投资潜力巨大的蓝筹股。

B. 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后,多次进行配送股和增发新股,得以继续融资,进而

再进行行业整合,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行业领头羊(见表)。

比如,德隆系下面的三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湘火炬A、合金投资在被

德隆控股后,几乎年年都进行配送股。经过几次转配后,新疆屯和原来的1股变成现在

的5.48股,复权后,每股将近127元;湘火炬A原来的1 股现在变成4.7股,原来每股

7元,复权后估价为85.28元;合金投资经过转配股,原来的1400万股现在已经有

13875万股,复权后估价为180 元/股。这种一级和二级市场联合操作的能力使得德隆在资

本市场融得了巨额资金,德隆将资金投入到行业整合中,在国内国际兼并收购食品加工、

汽车零配件、水泥等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使得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

率和销售网络,成为行业中的老大。

2、德隆并购上市公司的模式分为直接控股上市公司和间接控股上市公司两种,而且直接控股上

市公司主要在一级半市场上寻找合作伙伴,通过谈判方式受让股权。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成本,稳妥有

效。

比如德隆直接受让沈阳合金和湘火炬的法人股,直接控股这两家上市公司;而

德隆收购新疆屯河、天山水泥、重庆实业三家上市公司,则是通过控股母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从而达到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购者可能是德隆总部本身,也可能是德隆旗下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

3、德隆注重行业研究,在并购时强调进行战略投资和产业整合,将企业做大作强。同时在全球

范围内整合制造业市场与销售通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咼其在国际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比如沈阳合金在1998年到2000年间,收购星特浩和太湖集团等电动工具企业时,要考虑企业的风险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现金流的互补;同时在收购兼并这些企业时,选择行业的领头企业和领头

人并与其结成战略同盟,收购兼并后以产业的领头人来执掌企业的经营权,并以领头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平台。

再比如1997年11月,德隆以2.8元/股的价格受让2500万股国有股,而成为湘火炬A第一大股东。随后,湘火炬A以抢占国际市场为导向,收购美国MAT

(包括其在美国的2家公司和在中国的9家合资公司)的75%的股权等,不仅是公司业务拓展到

汽车刹车系统、点火系统、内饰系统、车灯车镜等“大汽配”的各方面,80%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取得了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的15%的份

额,而且市公司各主要业绩指标分别增长了几倍到20多倍。

金融的盈利?

如何整合?

三、德隆的成功要素:

1、参股、控股金融企业,使其自身具有强大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操作能力。

2、行业整合能力突出,包括生产整合、销售渠道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

3、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定位。

4、德隆注重吸纳各行各业的优秀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四、风险及不足之处

1、传统制造产业的利润率在下降,德隆难以一直维持稳定的销售和利润增长趋

势。

2、仅仅在国内主板这一单一的资本市场融资。

3、上市方式单一。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时也是上海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产)。要紧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一般股,每股10港元。 2、进展历程: 第一时期:生产经营时期(1981年-1993年):要

紧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到。。。。,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时期: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时期(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到。。。。。, 第三时期: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时期(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到。。。。 第四时期:国际化融资、跨国化进展时期(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

某集团资本运营规划

东浩集团资本运营规划 一、背景 为了加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当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形成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的雏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等方式,我国组建了一批以产权、技术和产品等要素控制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企业集团。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发展,企业集团的形成和规模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 东浩集团也是在上海九十年代后期组建大集团的背景下,由政府牵头组建的通过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成立五年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在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集团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尽管几年来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面对“两会”后国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以及上海新一年国有资产重组的大潮,上海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格局将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以集团目前的经济和实力,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合并组建上海百联集团已经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集团所处的外经贸系统中,外经贸委提出了关于系统企业改革的“三化”要求,即集团功能化、二级公司多元化、三级公司民营化,并要求集团成为以资本经营和资产管理为主的贸易型集团。而集团过去虽然在产品经营上有较大的发展,但在资本经营方面,尽管已做出了一些努力和工作,但总体上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如何通过资本经营加快集团发展,跨大步、跨快步,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使集团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通过资本运营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例如上实集团、华润集团、德隆集团、复星集团。这些集团中既有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民营企业集团,既有上海本地的集团,也有其它地区的集团。他们不仅通过资本运营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可持续的超常规发展。他们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注重核心产业竞争力和总体效益的提高,没有因为过渡的多元化导致集团规模扩张的同时效益大幅下降,也不是完全依赖二级市场的炒作而形成的短期的规模膨胀。因此他们资本运营的成功经验,对东浩集团如何开展资本运营将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 本篇报告将对这四大集团的发展历程和资本运营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挖掘这些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成功的共同因素,同时结合东浩集团自身的资本运营经验和能力,总结出既符合东浩集团实际的,又具备集团资本运营成功普遍特征的资本运营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指导集团新三年改革中的资本运营行动计划。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规划

集团公司资本运营规划 一、背景 为了加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当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形成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的雏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等方式,我国组建了一批以产权、技术和产品等要素控制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企业集团。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发展,企业集团的形成和规模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 XX集团也是在上海九十年代后期组建大集团的背景下,由政府牵头组建的通过行政关系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成立五年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在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集团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尽管几年来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面对“两会”后国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以及上海新一年国有资产重组的大潮,上海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格局将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以集团目前

的经济和实力,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合并组建上海百联集团已经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将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集团所处的外经贸系统中,外经贸委提出了关于系统企业改革的“三化”要求,即集团功能化、二级公司多元化、三级公司民营化,并要求集团成为以资本经营和资产管理为主的贸易型集团。而集团过去虽然在产品经营上有较大的发展,但在资本经营方面,尽管已做出了一些努力和工作,但总体上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如何通过资本经营加快集团发展,跨大步、跨快步,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使集团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通过资本运营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例如上实集团、华润集团、德隆集团、复星集团。这些集团中既有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民营企业集团,既有上海本地的集团,也有其它地区的集团。他们不仅通过资本运营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可持续的超常规发展。他们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注重核心产业竞争力和总体效益的提高,没有因为过渡的多元化导致集团规模扩张的同时效益大幅下降,也不是完全依赖二级市场的炒作而形成的短期的规模膨胀。因此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上实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实集团全称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1年7月成立,总部在香港,法定代表人为蔡来兴先生。它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控股的海外窗口公司,同时也是上海 市在海外建立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 总资产已达320亿港元,合并税后润超过10亿港元(销售和净资产)。主要业务与产品范围包括: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园区、房地产、制造业、商业和酒店。注册资本为1000万港元,分成100万股普 通股,每股10港元。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阶段(1981年-1993年):主要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海外窗口公司,最早的产品是味精、烟草等;资产规模从。。。。至叽。。。,资本规模从。到。。。 第二阶段:组建集团公司,拓展业务领域阶段(1993年-1996年):集团下辖。 公司,其生产经营领域扩展到。。。,资产规模从。至V。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相结合阶段(1996年-2001年):集团公司在 沪港两地市场造壳、买壳上市,并进行增发配股融资,以加强其对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产业的投资;通过资产置换和兼并收购,整合其在五大产业上的资源,培养企业竞争力。生产经营领域以基础建设、生物医药、信息科技、 金融投资、崇明现代园建设为主,资产规模从。。。至U。。。 第四阶段:国际化融资、跨国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上实集团资本运作 更加频繁,不仅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且将投资网经营网撒向全球,如在美国市场发行ADR,联合收购欧洲企业,大力拓展北美市场等,显现其跨国 经营战略。截止到2002年底,上实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20亿港元,主要业务集中 在基础建设、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投资、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 3、股权结构(见附图): 4、核心业务: 基础建设一一包括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内环线及南北高架项目,上海新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的各种建设项目,上海之窗,大连花园项目,淀山湖新城项目等等,这些建设项目每年可以为上实集团创造一半以上的利润,成为上实集团最强大、最稳定 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信息技术一一包括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上海集约化通讯管线建设,上海电讯营 运业务服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等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服务业务,这些高科技产 品和服务虽然仅为集团贡献4%左右的利润,但在将来必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和业务拓展方向。生物医药——公司两大上市公司,上实联合和上实医药,都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并以成为行业的龙头和旗舰为目标。它们在行业内进行了一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 组,并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 争力,发展前景良好。 金融投资一一上实集团直属的上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对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包括银行、基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等;金融板块上的运作不仅为上实集团带来

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只有把企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管理团队等等,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和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为应对开放的世界市场经济的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谋求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魔力”何在?如何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的行之有效的资本运营方式?这都是值得所有追求财富的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亨达集团资本运营的战略选择框架。?一、资本运营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运营,是指通过以货币化的资产为主要对象的购买、出售、转让、兼并、托管等活动,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包括实现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风险等。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企业通过运用资本杠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资本运营相对于生产经营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 一方面,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机制,它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重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保证资本形态变换的连续性和继起性,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因此企业家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还要做到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途径,实现资本的扩张,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这种开放式经营,使企业家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它要求打破地域概念、行业概念、部门概念和产品概念,将企业不仅看做是某一行业、部门中的企业,不仅是某一地域中的企业,也不仅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企业,它是价值增值的载体,企业面对的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产品,面对的市场是整个世界市场,只要资本可以产生最大的增值即可。 另一方面,资本运营非常注重资本的流动性,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这首先要求通过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其次,要求缩短资本的流通过程,以实业资本为例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其实质是资本增值的准备、进行和实现过程。因此,要求加速资本的流通过程,避免资金、产品、半成品的积压。 再者,资本运营通过资本组合回避经营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保障投入资本的安全,要进行"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仅依靠产品组合,而且靠多个产业或多元化经营来支撑企业,以降低或分散资本运营的风险性,同时资本运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它通过结构优化,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结构优化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如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的优化;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等资本形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营过程的优化等等。?综合上述,资本运营最重视的是资本的支配和使用,它将资本运用看得比资本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利润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因此,它注重通过合资、兼并、控股、租赁等形式来获得对更大资本的支配权,即把"蛋糕做大",注重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拓市场,获取技术,降低风险,从而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资本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

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典型企业案例)案例一:中信集团的运作模式 中信集团作为国家经济改革试点及对外开放窗口,通过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开拓了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为国家开放和建设服务的发展之路,现在已成为一家金融(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与实业(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并举的综合性跨国金融控股集团。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放大资本效应,在保证资本控制力的同时延伸产业范围,是典型的资本运作型集团运作模式。 一是模式定位。中信集团通过层层控股定位于大资本集团运作模式,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股东平等的市场化机构,多元化投资,放大资本杠杆效应的同时实现资本超价值管理。各子公司通过以金融为主体,制造业、文化体育、信息产业、房产为辅助的多元化专业化经营,提升运营水平,保障资本价值的放大。 二是模式路径。中信集团通过构建银行、信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实业业务的内部资本运作平台,强化集团对金融及实业板块的资本管理、控制、监管能力,利用多层持股等方式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保障资本价值最大化,利用产融结合实现资本的超价值管控。 三是模式价值。中信集团跳出单纯金融或单纯实业的产业经营思维,以投资、金融服务等资本运作作为驱动力,以信息、制造、全球范围内的工程承包等产业实体形成支撑力,通过金融与实业的结合形成资本组合效应,获取结构价值;以资本杠杆撬动实业资源获取运营价值。同时还通过集团整体对成本的压缩和风险的管理获取负向价值和风险价值。 四是模式进化。中信集团可以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对银行、证券、信托、保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集团股权结构:有否股权比例

集团核心业务:

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发展历程: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 2000年9月,复星实业参股上海雷允上北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11日,友谊复星成立于,注册资本4亿元,其中上海友谊集团占52%股权,复星集团占48%股权。 2000年11月底,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上海友谊(集团)。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关键事件: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完成了复星集团壮大的资本原始积 累,为日后公司的改制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亿,为复星实业的急剧扩张提供充实的资 金来源。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股权结构:

3、核心业务: ? 医药领域: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为 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端客 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医疗 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核心 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 房地产领域:复地集团是复星集团控股的主营房地产 开发与经营的大型企业,形成了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业 务,营销策划、置换服务、工程监理为辅助业务的公 司架构。以"共创理想空间"为经营理念,以准确的产 品定位、多项目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逐渐奠定了在上海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优势地位。 ? 商贸流通领域:通过入股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各地着名医药 49% %

集团公司的资本运作

集团公司的资本运作 目前人们所说的资本运作都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可以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的以价值化、证券化了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 一、交易形式的资本运作 1、上市形式的资本运作 上市前的资本运作是企业上市资本运作的基础,主要是根据企业上市要求和目的,对企业内部资产实施重组,既满足上市条件,又符合企业上市目的,属于内部资本结构的优化重组。 企业上市。即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闲散资本。公司上市,一是可以实现直接融资,减轻公司的还贷压力;二是可以构建资本运作平台,更广泛地参与企业重组和并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三是公司会更加重视企业信誉、增强企业透明度、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上市公司品牌。 二级市场产权转让。通过二级市场买“壳”上市或者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实现规模扩张。 上市后的资本运作:增发;配股;并购;买壳。 2、非上市形式的资本运作 无形资产资本化。目前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了商誉、服务标准、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及管好用活这些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作用,企业既可以利用品牌、技术等进行资本扩张,也可以通过运营无形资产盘活存量、筹措资本。 企业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组) 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有两层含义:一是冲销无法归还的债务;二是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改变债权债务关系,或是更换债权人、债权转股权。 破产重组。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处理。 企业并购(股权并购、资产并购、承债并购)。 跨国投资经营。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过去多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主要停留在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补偿贸易等初级形式上,难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现在搞资本运作,优势企业可更多地采用合资经营、独立经营、跨国并购、海外上市等国际化经营的高级形式,在海外投资办厂、设立公司,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和生产要素,从资本运作的高度营运国际资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 参股联合。即企业法人通过共同出资参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是在企业内部实行劳资两合,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吸引外商共办合资企业,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通过此种形式既可利用国外资本,又可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走企业发展的捷径。 二、非交易形式的资本运作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 告3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所以在资本运营时非常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独特战略投资发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就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就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

华润集团下属华润投资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下属华润投资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招聘应届毕业生32人 公司简介: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建基香港,是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是中央直属企业。华润的主营业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零售、电力、饮品、地产、食品、医药、纺织、化工、水泥、微电子、燃气、压缩机等行业。 华润集团旗下共有20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6家上市公司:华润创业(HK291)、华润电力(HK836)、华润置地(HK1109)、华润微电子(HK597)、华润燃气(HK1193)和华润水泥(HK1313)。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华润集团各专业化的利润中心锐意开拓,积极进取,一批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其中,华润万家是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零售超市集团;华润雪花啤酒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及分销集团;华润电力是中国业绩增长最快、运营成本最低、经营效率最好的独立发电企业;华润置地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之财政年度,华润集团业绩再创新高,总资产达到3,317亿港元,营业额达1,450亿港元,员工人数达30万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华润集团近年来积极调整企业战略,不断推进专业化和加强竞争力的努力分不开的。 在2008年更坚实的基础上,华润集团在未来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致力于将企业做实、做强、做大和做持久,迈向理想,创新未来。 华润投资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公司,于1988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主要负责集团投资并购和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公司成立20年来业绩卓越,收购并培育了华润电力、华润万家、长春置地、华润信托等多个一级利润中心。截至2008年底,公司为集团经营管理的资产总值约500亿港元,业务涉及保险顾问、旅游地产开发、商务酒店、基础设施、通讯、修船等领域,业务范围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海南、成都等20多个城市及地区。 未来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推动集团主业发展,不断发掘有创造价值的投资机会,为集团培育新的主营业务,通过投资和资产管理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最大化,并致力于成为中国内地最优秀的投资及资产管理公司。 华润停车场发展有限公司为华润投资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属公司,于2007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主要从事中国内地城市停车场及配套商业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作为华润集团新兴行业的代表,公司锐意开拓勇于进取,凭借华润与股东、政府和商业伙伴的良好关系,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创新性的运作,使得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公司已在成都、中山、唐山等多个城市设立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配套战略规划(总初稿)之五

第一章概述 资本运营是企业经营的高级形态,是企业资本重新组合而构成的一种经营活动,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最佳组合,以较少的投入或不需要增量投入,实现企业的持续跨越式发展。 资本运营是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低成本扩X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在价值最大化原则下使企业资本/资源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使资本/资源更有效率,并能不断地实现资本/资源扩X。 资本运营模式众多,其核心主要有两条:一是资本集中。即凭借自己的优势,聚集资本,把现有的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资本最有效地利用起来,提高资本运营的规模和效益;二是资本分散。即采取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内部分立、分块搞活,以及改组改造,实行资本的空间转换等方式,以激活呆滞资本。 大型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一般是进行整体改制重组,实现主营业务资产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构建融资平台进行长期融资,

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手段进行产业整合,扩X企业资产与业务,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集团公司资本运营现状分析 一、集团公司资本运营现状 (一)集团公司内部重组与整合情况 2004年以来,集团公司根据国资委《关于推动中央企业清理整合所属企业,减少企业管理层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集团公司《2004年—2020年发展规划》和三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对部分所属二级企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组与整合。 1、重组整合集团公司煤炭贸易和市场渠道资源,将中国煤炭工业某、某、某、日照、某、某、某、某等8家进出口二级公司和某、某、某、日照、某等5家口岸分公司并入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以巩固和提高集团公司煤炭贸易业务在国际、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3.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成立于1938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华润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华润集团具有600亿总资产和400亿净资产,年营业额超 过400亿港币。 2、集团股权结构: 3、集团业务:

以零售 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 地产 、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 消费类 科技产品 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 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 策略性投资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代理贸易为主( 1938年到 80 年代中期) 期间华润垄断了香港与内地间的贸易,在努力满足市场生活所必需品供应的同时,为国 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和利润。 1938 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 1948 年 12 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第二阶段:代理贸易向自主经营贸易转变(大约有 10 年的时间) 1986 年 12 月 31 日,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2 年,华润自营贸易额首次超过代理贸易额, 标志着华润成功实现了由代理贸易向自 主经营 贸易转变 第三阶段:以贸易为主向专业化经营转变 到 1995 年底,华润的投资和其他多元化收益以占毛利总额的 51% ,标志着华润集团以 完成了由贸易为主向专业化发展的业务转型 第四阶段: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 1992 年 9 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华润创业有限公司, 公司业务。资产经营使华润的资产值和资金实力成倍增长, 利润增长了 13倍,营业额增长了 23 倍 第五阶段:向规模化经营、系 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的目标转变 1996 年底,华润董事会提出转型目标 2000 年 6 月华润进行业务重组,整合为分销、地产、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资 关键事件: 1984 年 12 月,华润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 “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 向 世界,把华润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的经营方针。华润集团 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五丰行在香港上市 2000年 6月 19日,华润集团发出公告,为提升整体竞争力,拟将集团业务重新整 合为四 个主要业务方向:分销、地产发展、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资。公司准备通过其下的 上市公司经营以上主要业务。 二、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华润资本运营理念(宁高宁语录): 投资造资产可能省钱,但资金沉淀,财务效率极低。以输出管理去整合较差的资产, 牺牲的是时间。花钱买好资产,资金存量低而不沉淀。或者抵押,马上套回资金再度扩 张,赢得时间;或者上市,通过资本市场产生新财富。后者是公司价值体现的最高层次。 最高层次”的游戏是把市盈率高的股票当现金来用,收购别人市盈率低的股权, 将资产经 营好,升成高市盈率的股票,如此循环 ” 华润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 5 年间华润系上市公司税前

某公司资本运作管理发展规划

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十一·五”发展规划 资本运作及对外发展 专题编号:02 负责单位:凯捷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负责人:金峤伟

目录 第一章集团战略对资本运作的要求1 一、资本运作的目标1 二、资本运作的重点2 第二章LPG业务的整合计划3 一、LPG批发业务的整合3 二、LPG零售业务的整合4 第三章对外扩张6 一、对外扩张的基本原则6 二、对外扩张城市选择的标准9 第四章战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及融资计划12 一、总体的资金需求状况12 二、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可行性分析16 三、利用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18 四、沟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行性分析21 五、融资方式比较及选择27

第一章集团战略对资本运作的要求 一、资本运作的目标 资本运作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是深圳燃气集团做实、做大、做强的关键能力之一。 燃气集团目前涉及的业务包括燃气批发、城市燃气运营、工程监理、成品油贸易等。“十一·五”规划期间,在集团整体战略指导下,集团将通过资产并购、股权合作、股权置换、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业务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提升企业的综合经营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股东、社会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 城市燃气业务要实现深圳市场的不断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参与企业改制、管道燃气专营权竞争等多种手段进入异地城市燃气市场的经营。“十一·五”规划期间,燃气集团还将通过股权出让、资产置换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逐步退出与燃气无关的业务经营,实现业务经营向城市燃气运营集中。 资本运作在实现业务向燃气主业集中、主业不断做强的目标下,需要同时注意资本运作的成本,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实现融资成本的不断降低。资本运作成本需要从融资成本和项目运作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 对燃气集团来说,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和企业经营积累,深圳燃气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利用银行贷款、企业积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企业经营及项目拓展的资金需求。 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资金来源、资金特点、融资成本等都有所不同,企业在使用相关渠道进行融资时要综合考虑融资方式和资金使用的匹配性。 与燃气集团的“十一·五”发展战略相一致,燃气集团目前资金投向主要围绕主业集中投资,无论是华侨城管道燃气业务的收购、还是龙岗、宝安管道燃气公司的并购都是围绕“做大、做强城市燃气业务”这一目标。

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报告3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集团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至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 2002年,复星集团的净资产超过30亿,总资产超过50亿,与关联企业的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复星集团的目标是到2005年要实现跻身中国医药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之列,达到总资产100亿、净资产80亿、年营业额100亿、年利润10亿元。 2、集团股权结构: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1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武汉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6月,复星实业收购豫园商城,间接控股上海童涵春制药厂 2003年1月16日,复星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组注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二、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由于复星集团在进行扩张时,实力有限,所以在资本运营时非常重视协同效应,充分借助别的企业资源,凭借集团的优势(人才、科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有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回报的企业合资合作,实现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利润回报,最终达到集团的快速扩张。 复星的独特战略投资发展理念: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强调企业在充分做大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小,所谓做大就是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多元化、国际化、上规模;所谓做小就是指充分的专业化,我们要让每一个专业公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去参与竞争,成为本专业的一流企业。 复星的平台理论:第一个平台,是复星集团层面,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平台,除了要实现人才经销外,还要为企业的发展寻求足够多的现金,从长期角度解决投资及生产经营的持续现金流问题;第二个平台是专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群体,其重要作用就是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嫁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复星集团资本运营分析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复星高科技(集团)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自创业以来,复星集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十年坚实的发展,在现代生物与医药、房地产、信息、商贸流通、金融、钢铁等产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2、股权结构:

3、集团核心业务: 49% 56.89%

●医药领域:公司围绕“打造生物与医药联合舰队,成 为医药新经济代表”的战略目标,以药店与医院为终 端客户,经过上市以来快速、稳健地发展,已经形成 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三大具有 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主营业务板块。 ●房地产领域:复地集团是复星集团控股的主营房地产 开发与经营的大型企业,形成了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业 务,营销策划、置换服务、工程监理为辅助业务的公 司架构。以"共创理想空间"为经营理念,以准确的产 品定位、多项目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逐渐奠定了在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优势地位。 ●商贸流通领域:通过入股豫园旅游商城股份、友谊集 团股份、与各地著名医药流通企业的合资,积极向商 贸流通领域拓展,形成了如"豫园商城"、"联华超市"、"老庙黄金"、"复星大药房"、"金象大药房"、"永安堂 大药房"、"雷允上(北区)药房"、"药房"等一批国外 知名的商业品牌群体。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主要是公司摸索业务经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咨询——生物医药)

1992年11月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市场调查和咨询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 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剂成功,盈利1亿元 第二阶段;复星实业上市,筹集发展资金,确定公司发展主营业务——医药行业 1998年,复星实业改制上市,募集资金3.5亿,积极发展医药产业 第三阶段:复星实业打造复星医药的“联合舰队”,建立医药、地产和信息三大产业体系 2001年8月,复星集团完成复星实业———友谊复星———友谊股份———联华超市的控股链。 2000年2月,复星实业收购信生制药90.3%的股权,间接持有羚锐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1年5月,复星实业参股天津药业集团,间接控股天药股份。 2002年5月,复星实业所属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参股中联药业。 2002年6月,复星实业在渝合资组建的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情况分析(doc 12页)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集团简介: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成立于1938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华润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华润集团具有600亿总资产和400亿净资产。 集团股权结构:

集团简介: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成立于1938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华润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华润集团具有600亿总资产和400亿净资产。 集团股权结构:

集团业务: 以零售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 消费类科技产品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策略性投资 发展历程: 1938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 1948年12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1983年7月8日,华润公司改组并注册为华润(集团)有

限公司 1984年12月,华润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把华润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经营方针。华润集团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华润集团与多家财团合资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兴建香港大老山隧道,开始涉足香港基础建设业。 1991年,华润超市在深圳开业,华润零售业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司业务。购入力宝集团和华人银行上市股票,华润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开始向金融业渗透。 1992年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与南非SAB酿酒集团合作,共同组建了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简称CRB),其中华润创业控股51%。 1993年8月,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改名为中国华润总公司。 1993年12月16日,华润集团下属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与沈阳啤酒厂合资成立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