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小学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上)

2020小学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上)

2020小学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上)
2020小学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上)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上)

——简答题/ 论述题考点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夫人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1)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2)原始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教育没有阶级性

(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3、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2005下)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4、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宗教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5、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管理体制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10、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015上)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11、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

(2)传播和交流文化

(3)选择和提升文化

(4)更新和创造文化

1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身心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现实基础

1)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2)环境从总体上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状态

3)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13、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因素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第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其个性的功能(4)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2017上)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人的主

观能动性

14、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确立教育目的依据)(2012下)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5、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全面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互相替代,每部分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都是不同的。

(2)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又是互相联系的,互为目的和手段,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德育对其他部分起着保证方向和保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部分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是实施其他部分的机体保证;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践。

(3)要坚持“五育” 并举,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随时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16、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17、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8、教科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教科书的普适性

(4)在教科书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科书之间的衔接

19、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课程结构方面: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等。

(4)学习方式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5)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2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0、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1、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22、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长期性和间接性

(3)主体性和示范性

(4)延续性和广延性

(5)个体性和群体性

23、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道德素养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2)教师的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

(4)教师的心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教育(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新教师入职指导)

(3)在职培训(在职教育)

(4)自我教育

25、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26、《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2015下)

(1)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2016上)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2016下)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

(1)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2)专业知识(2018下)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3)专业能力(2019上)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

沟通与合作【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2.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4.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4.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反思与发展【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 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29、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018上)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教师。

基本要求:

(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2)发扬教学民主

(3)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自身的素养

(5)善于与学生沟通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0、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2014下)

(1)检索的全面性,即检阅要全面

(2)检索的准确性,即检阅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31、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2018上)

(1)问题的范围(2)问题的内容(3)问题的数量(4)问题的文字表达(5)问题的排列顺序(6)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

32、访谈法实施的基本步骤(2017下)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制定访谈计划

(3)拟定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33、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定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反思

34、知觉的一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征)(2015下)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出来的知觉特性。

(3)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

3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37、依据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

(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记忆能力

38、依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2015上)(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式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

3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2017下)(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2)知识经验与迁移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

(5)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

40、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41、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教资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小学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研究学生——前提、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班级日常管理。 (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记忆方法:按总结的维度记忆。 2简述启发性原则贯彻要求。 (1)教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口诀:思维少发出动静。 3简述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口诀: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口诀:两生三没 5.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6.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口诀:公义世法 7.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8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9.(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10.简述课题选择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适宜性原则 (5)伦理性原则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11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整理)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目录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汇总 (1)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1)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3)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 (6)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法律基础 (8)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9)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11)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13)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文学素养 (14)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15)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行为 (17)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的人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i1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儿童是独特的人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j1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例题: 1.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 )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A.学生发展 B.学科体系 C.社会需求 D.教育发展 【参考答案】ABC 【点睛】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学生发展、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某些失衡现象而言的。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模块一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攻克本章节90%考点>>】 在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是考查重点,考生应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发展素质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

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儿童能够在程度上发挥潜能。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

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学常识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学常识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二章文学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2.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重点提示 一、文学常识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生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其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其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均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其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申诉制度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申诉制度 一、教育申诉的含义 教育申诉,即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二、教师申诉制度 1.教师申诉制度概述 教师申诉制度即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申诉参加人 教师申诉制度中的申诉参加人是指参加教师申诉和处理活动的申诉人、被申诉人和受理机关等。申诉人是认为其权益受到侵害有权依据教师法提出申请的教师本人。 被申诉人是指教师认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受理机关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有权受理教师申诉的有关行政部门。 3.教师申诉的范围

教师申诉的范围是指教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提起申诉。我国《教师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1)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 4.教师申诉的程序 (1)申诉的提出 教师提出申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法定申诉范围。 ②有明确的理由和请求。 ③以法定形式提出。 (2)申诉的受理 (3)申诉的处理 三、学生申诉制度 1.学生申诉制度概述 学生申诉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1)从法律规定性看,学生申诉制度是受法律保护的

法定申诉。 (2)从申诉目的看,学生申诉制度是具有特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从性质上看,学生申诉制度是一种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制度。 2.学生申诉的范围 (1)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处分包括学籍、校规、考试等。 (2)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的。如学生对学校因管理不当侵犯其名誉权的行为,就有权提出申诉。 (3)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的。如学生对学校违反规定向其乱收费的行为、有权提出申诉。 (4)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如学生对学校或教师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发明权或者科技成果权的行为,有权提出申诉。 3.学生申诉制度的参加人 (1)申诉人。学生申诉制度的申诉人,主要包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 (2)被申诉人。学生申诉制度中的被申诉人一般包括学生所在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及学校工作人

中小学教资客观题方法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册权利义务必知道 导语: 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其中,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每年的必考点。 1.教师的职业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的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学术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发表意见 (3)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 (5)民主管理权——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学校的职责 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2)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3)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4)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3.受教育者的权利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受教育者的义务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于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 年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 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 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 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 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 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 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 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阅读理解- 六大核心考点 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 考点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出题类型:单选、简答】 考点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题类型:单选、简答】 考点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出题类型:单选题】 考点五:课程的类型【出题类型:单选】 考点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出题类型:单选】 考点七: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出题类型:单选、简答】 考点八:教学原则【出题类型:单选、简答、材料分析】 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出题类型:单选题】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 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 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 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 进行考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参 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 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 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 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

统考小学综合素质 教育观 学生观 考点归纳

全国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

常识 来源:91UP快学堂时间:2012-7-23 19:15:00http://91up 【91up—91UP快学堂】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xx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 忆的永恒》。 18.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摩罗,德国画家勃克林等人为代表。

2021年教资小学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归纳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育与教育学 温习题要 本章归纳综合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成长过程、不合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标的目的变更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成长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记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成长经历了畴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记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公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

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renyin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guimao癸卯学制”)。相对制度化教育罢了,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成长的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偏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标的目的成长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范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学,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到了年龄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年夜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那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年夜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 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 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 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 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 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 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 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 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 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 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 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 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 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 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

招教考试-教资考点:小学教育学考点总结89个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部分)考点总结(92个)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的本质属性 2.我国最早的学校 3.学校产生的条件 4.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5.教育学独立阶段的教育思想(卢梭、杜威) 6.我国教育学独立阶段的教育家(蔡元培) 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8.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9.教育与文化 10.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2.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社会本位论) 1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4.《中长期规划》 15.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16.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7.学生的自身特点(向师性) 18.旧中国学制的沿革 19.我国现代制度化教育体系(层次结构) 20.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长期性) 21.教育机智 22.教师素养(知识素养) 23.教师的职责 2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5.课程的定义 26.目标模式 27.课程结构(螺旋式) 28.课程类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理想课程、运作课程) 2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3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31.教师观 32.教育三合力 33.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34.课程目标(布鲁姆课程目标分类) 35.学生观 36.课程资源类型

37.课堂提问 38.课程结构的特点 第四节教育科学研究39.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40.事实性文献 41.教育叙事研究 42.作品分析法(产品分析法) 43.观察研究法 44.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第五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45.校长负责制 第六节教师专业发展4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关注生存)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 第四节小学生德育47.德育内容(理想教育及培养) 48.德育的功能 49.思想品德的构成:知、情、意、行(德育过程规律)50.德育原则(疏导性原则) 51.德育途径 52.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第六节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 53.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小学班级管理54.班集体的发展阶段(核心形成阶段) 55.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56.良好班风 第二节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养 57.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58.了解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59.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小学综合素质简答题考点

小学综合素质简答题考 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1、(教师行为正确的)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教师行为错误的)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实践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做到…… 二、学生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教师行为正确)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教师行为错误)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主体的学生观。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 特殊: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把这几点回答出来: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最后,要多引导多表扬。 三、教师观 1、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2、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