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单纯的药物不能解决乙肝病毒问题

为什么单纯的药物不能解决乙肝病毒问题

为什么单纯的药物不能解决乙肝病毒问题
为什么单纯的药物不能解决乙肝病毒问题

为什么单纯的药物不能解决乙肝病毒问题“昨天接诊一位20多岁的乙肝小伙子,由于他的转氨酶反复波动,当地医生就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用了五年的时间,只要停药就开始反弹,而且病毒反反复复,很是苦恼”这个患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药物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抑制病毒而杀不死病毒,北京华大肝病大夫李亚磊说道。

为什么乙肝被誉为难治疗,主要原因有三点

1、乙肝复制核心不易摧毁,使用抗病毒药物虽然转阴容易反弹

2、乙肝发病隐蔽,疾病进展不易被发现,错过治疗机会

3、肝硬化阻断技术还不成熟

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肝细胞核心内,在肝细胞核心形成病毒的复制基因链而复制到血液中,常规治疗给药方式传统,药物分子量过大,不能穿透细胞膜到达肝细胞核心内,也就无法直达病灶部位,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即使有部分药物能够到达肝细胞核心内,它也只是抑制病毒酶的活性,而不能阻断病毒基因链,甚至不能把病毒直接杀死,无法源头解决乙肝患者核心问题,所以单独靠药物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

抗病毒顾明思义是指“对抗病毒、抑制病毒”,两军交战要想达到取胜的目标,还需首先击败首领,解决源头问题,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发展肝脏失代偿期和肝癌的发生,无法解决肝细胞核心内病毒,固然达不到短期临床康复的目标,疗程长,且不可擅自停药,长期服药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的同时容易发生耐药、变

异。

“仪器”结合“生物系列针剂”摧毁病毒复制链,病毒分子毒素分子,破坏病毒生存环境以及CCCDNA复制链,改善肝脏微生态环境,源头解决乙肝病毒复制问题,源头治肝的价值是告别漫长的抗病毒之路,根源阻断,解决疾病进展,杜绝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并发症的发生。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 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 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乙肝患者若使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要在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抗体的血清学转换后才能停药,因此疗程必然会相当的漫长。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呈阴性的乙肝患者来说,则

治疗乙肝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乙肝疾病常用药物有哪些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不外乎以下几种:保肝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现对其做简单的介绍。 1、“保肝”药物 辅助和对症药物的治疗俗称“保肝”治疗。目前辅助药物众多,商品名称更多,按其作用类型可区分为几大类。 ?具有综合作用的药物。包括: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 ?缓解炎症药物有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 ?降酶药物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 ?退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 ?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 但是,理论上有某种“护肝”作用的药物,经吸收代谢后在体内未必有同样作用;且体内代谢过程极其复杂,加强或者抑制其中一个环节,亦难以预知其最终结果。 2、免疫调节药物 许多临床现象表明:慢性乙肝的发展和后果,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故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可能阻止或改变疾病的发展。免疫调节药物包括 ?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胸腺肽α等;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 ?重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 ?其他如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调节药物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抗病毒药物 目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发展、恶化至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如赛若金(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口及国产干扰素α2b、α2a、组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等。核苷类似物如Lamivudine、泛昔洛韦等。 干扰素作用于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诱导和激活细胞抗病毒蛋白基因,产生抗病毒蛋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它还可以诱导2'-5'寡腺苷酸合成酶系统的(2'-5' OAS)和蛋白激酶,抑制病毒的复制。从以上机制来看,干扰素不能杀灭病毒,只是起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一旦撤除干扰素病毒又重新复制。因此干扰素的对于肝炎病毒的治疗复发率高,所以要求疗程长(4—6个月),如果能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患者自身固有的免疫力,可达到相加效应,以企提高干扰素的疗效。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有强大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吸收进入体内后在肝脏中在逐步加入磷酸形成活性5'-三磷酸盐,类似脱氧胞苷三磷酸盐可以渗入病毒DNA终止DNA的合成:可竞争性的抑制HBV病毒DNA依赖和RNA依赖的DNA 多聚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达到迅速抑制HBV-DNA的复制,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作用特点:毒性低,可以长期治疗;口服吸收良好,每天服药一次,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短期治疗后停药复发率高;长期治疗后,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及耐药。 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载体上进入机体后所表达的产物能治疗患者的病,或灭活患者的有害基因。这种通过对基因的修饰、置换或灭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基因治疗。目前,人们正在探索基因治乙肝过程中。 中药在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中证明:护肝、降酶及改善症状的疗效是确切的,但杀灭乙肝病毒而不损伤肝细胞则是还有待解决的难题…… 全息自灸疗法可提高乙肝患者自身抗病毒能力,临床应用也屡获良效。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比及选用

五种公认乙肝抗病毒药物对比及选用 全网发布:2011-06-23 19:55 发表者:黄星244075人已访问 目前,乙肝基本上是不能彻底治愈的,治疗的目标有两个,即(1)保证肝功能正常运转;(2)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恶化(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要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阻断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而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细胞炎症而发生坏死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抗病毒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目前被专家公认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一共两大类,共五种,分别是干扰素类(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这里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五种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优缺点及如何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 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效还可更上一层楼。干扰素是一种注射用2药,药物半衰期短,要维持药效须隔天注射一次,这给病人带来不小的痛苦和不便。2005年,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通过美国FDA 批准,被正式用于乙肝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医生们发现,治疗前转氨酶高(但低于正常值的10倍)、DNA指标小于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肝纤维化程度轻且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另外,据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扰素还有一项特别的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数量不大,只有3%,而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干扰素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疗程的不断延长,干扰素的缺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使用干扰素的开始几天,医生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发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过,这种症状在注射三五次后便可消失。 有些病人用完干扰素后,发现脱发开始增多,有时拿起梳子一梳,头发便一缕缕往下掉。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会降低,病人感觉很难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损害,如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只是在部分病人身上出现,而且其损伤是一过性的,停用后几天到几个月,上述不良反应便可烟消云散。所以,在用药过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异常情况马上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便可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频率。肝功能失代偿(转氨酶高于正常值的10倍以上)的病人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一旦用了干扰素,肝功能将发生急剧的损害,出现严重黄疸。 高志良教授特别强调,使用干扰素者应密切监测副反应,要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亢,最好先用药物控制好,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另外,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治疗乙肝抗病毒药物

治疗乙肝抗病毒药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治疗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内容,具体内容: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指在治疗乙肝患者疾病的过程中,通过药物制剂来抑制病毒复制,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能够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药物的统称,那你对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 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指在治疗乙肝患者疾病的过程中,通过药物制剂来抑制病毒复制,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能够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药物的统称,那你对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目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发展、恶化至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如赛若金(重组人干扰素1b)、进口及国产干扰素2b、2a、组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等。核苷类似物如Lamivudine、泛昔洛韦等。 干扰素作用于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诱导和激活细胞抗病毒蛋白基因,产生抗病毒蛋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它还可以诱导2-5寡腺苷酸合成酶系统的(2-5 OAS)和蛋白激酶,抑制病毒的复制。从以上机制来看,干

扰素不能杀灭病毒,只是起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一旦撤除干扰素病毒又重新复制。因此干扰素的对于肝炎病毒的治疗复发率高,所以要求疗程长(4—6个月),如果能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患者自身固有的免疫力,可达到相加效应,以企提高干扰素的疗效。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有强大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吸收进入体内后在肝脏中在逐步加入磷酸形成活性5-三磷酸盐,类似脱氧胞苷三磷酸盐可以渗入病毒DNA终止DNA的合成:可竞争性的抑制HBV病毒DNA依赖和RNA 依赖的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达到迅速抑制HBV-DNA的复制,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作用特点:毒性低,可以长期治疗;口服吸收良好,每天服药一次,使用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短期治疗后停药复发率高;长期治疗后,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及耐药。 基因治疗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载体上进入机体后所表达的产物能治疗 患者的病,或灭活患者的有害基因。这种通过对基因的修饰、置换或灭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基因治疗。目前,人们正在探索基因治乙肝过程中。 治疗乙肝的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平衡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肝炎这种疾病比较常见,在生活中一旦患上肝炎的话,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肝炎的发生,不少人关心抗肝炎病毒的药物,就是不想被这种疾病伤害。那么,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①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转阴率达40%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15mg/d/k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2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单磷酸阿糖腺苷5mg/d/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每日2次,6~28日后以同量肌注,每日一次。 ②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得的干扰素,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

是300~500万单位,隔日1次肌注,HBeAg转阴后减为每周3次,疗程3~6个月。HBeAg转阴率40%~50%,HBsAg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1mg;潘生丁50ml,每日1~3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③无环鸟苷: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机理尚不清楚。其用法是15mg/kg体重,每日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静滴,疗程2~4周。 干扰素和无环鸟苷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上面就是对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预防肝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显著的方法就是采用抗肝炎病毒的药物进行预防,这些都是常用到的药物,想要避免肝炎在我们身上出现,我们可以吃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532800 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林格 标签: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世界有3.5亿慢性携带者,最高可达25%的人将死于乙肝或其相关并发症。HBV慢性感染导致了世界性的巨大疾病负担,包括高达半数的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1]。 自乙肝疫苗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相继问世以来,HBV 已经是可防可治[2]。但最终的彻底治疗目的目前仍难以达到。目前乙肝的治疗是以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为最终治疗目的[3]。核苷(酸)类似物由于抑制病毒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核苷类抗HBV药物,综述如下。 1 拉米夫定(Lamivudine) 拉米夫定为L型双脱氧核苷类似物。该药1995年首次在美国上市,1999年1月拉米夫定作为一类新药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贺普丁。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拉米夫定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临床研究表明,口服100 mg/d 拉米夫定,治疗1、2、3、4和5年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6%、17%、23%、28%和35%。一项拉米夫定对1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可以明显改善CHB 患者的症状、ALT及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5]。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较轻且短暂(主要是胃肠反应);而且对终末期肝病效果较好,肝硬化患者仍可以用。 但拉米夫定短期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且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使用者(>3年者)近50%会出现耐药(HBV DNA聚合酶的YMDD编码区容易出现变异)[6],所以拉米夫定常常需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2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阿德福韦酯是5-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药物,2005年5月由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上市,商品名为代丁,同年9月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在中国全面上市,商品名为贺维力。 该药可与腺苷酸竞争性掺入病毒DNA链,作为DNA链的终止物抑制DNA

抗乙肝病毒新药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

发布日期20051122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抗乙肝病毒新药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 作者卓宏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卓宏 1.前言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 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 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而且条件允许,就应积极进行系统、规范的抗 病毒治疗。目前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类药物、核苷(酸) 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可见抗乙肝病毒(HBV) 的药物并不多,因此这类新药物的开发将会持续进行,对于这类新药 注册上市的需进行的临床试验,应根据新药开发的规律性、慢性乙肝 的治疗学特点和药物特点,来考虑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 2.试验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至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这一治疗目标正是符合了评价药物的理想标准,即: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抗乙肝病毒新药的有效性研究中应该对上述目的有所体现。 由于疾病特点及现有治疗药物的特点所决定,慢性乙肝治疗痊愈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其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新药的安全性也是需要非常关注的,比如由病毒变异引起的相关问题,以及致命不良反应的问题。 2.1主要有效性终点 慢性乙肝的远期预后很差,其疾病进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药物注册来说,以理想的评价标准,即: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注册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是不现实的。国外在有些药物的研究中发现,肝脏组织学的改变和病人的疾病进展和远期预后直接相关。 从目前来看将肝脏组织学的变化作为替代的注册临床试验的主要 终点,是多数药品评价机构所接受的。肝脏组织学这一指标直观地反映了肝脏炎症的表现。 2.2次要有效性终点 次要终点的选择应包括:乙肝的病毒学指标、血清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以及所有单项指标的联合应答率。

常用乙肝抗病毒药物

常用乙肝抗病毒药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用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内容,具体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乙肝,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该类药物的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乙肝,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1、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 该类药物的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产生病毒耐药、HBeAg,HBsAg血清转换率高且应答持久、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功效;缺点: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等(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偿期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等禁忌症。 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情阶段:病毒载量低于109、高ALT水平、HBeAg低滴度、女性、非母婴传播、病程短。 2、核苷(酸)类似物 这类药物的优点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疗程不固定、易发生病毒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等的缺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其中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一线推荐药物。 拉米夫定(贺普丁)优点:上市时间最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进入医保;缺点:持久应答率低、病毒耐药率高(14%,38%,49%,66%)。

阿德福韦酯(贺维力、名正、代丁等)优点:耐药变异率低(0、3%、11%、18%、29%),对拉米夫定耐药者仍有效;缺点:抗病毒作用较弱,起效慢,有潜在的肾毒性。 恩替卡韦(博路定)优点:作用强,耐药率低(5年累计耐药率1.2%);缺点: 价格较贵。 替比夫定(素比伏)优点:作用强,HBeAg转换率高(22%);缺点:变异率较高,有肌酸激酶升高等副作用,上市时间短,抗病毒作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待证实。 替诺福韦酯为吉利德的专利药,于2013年10月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是国内外指南都推荐的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一线用药。替诺福韦酯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无论是初治患者还是经治耐药患者疗效均表现优异;抗病毒治疗最怕耐药,8年临床数据证明,韦瑞德的疗效和耐受性良好,且未检测到相关耐药。 的不良反应 干扰素 不良反应: 在治疗初期不良反应发生普遍,但通常会随着进一步治疗而减退。最常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是流感样综合征(发烧、寒颤、关节痛、不适、出汗、头痛或肌肉痛)和注射部位反应,这些主要是由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注射部位反应引起的。在注射部位通常会引起变红、肿胀、脱色、炎症、疼痛、超敏、坏死。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少见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罕见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bv 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hbv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中草药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其中3.5~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并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占据其中的1/3,有1.2亿hbv携带者。从数据而知,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对hbv感染者有效的抗hbv治疗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我国显得尤为迫切。 国内外在治疗hbv感染研究中,认为hbv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发展、恶化至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hbv感染最基本的病因治疗,以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为依据。本文就抗hbv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是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种细胞因子[1]。主要分为α、β和γ三型,其中ifn-α和β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自1992年ifn-α2b被批准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以来,迄今为止仍是被fda批准的首先药物。目前全球获准上市的ifn有12个,以ifn-α居多,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ifn的抗病毒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并以前者为主[2]。近年发现,ifn在还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目前,ifn-α在抗hbv治疗中的问题是效果有限,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清除病毒,而且停药后有复发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用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hbv感染。如聚乙二醇ifn-α[3]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ifn仅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 2 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 hbv为双股dna病毒,其复制需经过逆转录过程,该类药物可抑制hbv-dna逆转录酶活性,从而达到破坏病毒的作用。 2.2 阿德福韦(adefovir,adv)是为无环腺嘌呤核苷单磷酸,可绕过第一步磷酸化,后者常常是核苷类药物在细胞内转化的关键步骤并影响药效。它不需要转化成三磷酸形式,只要二磷酸形式就能抑制hbv-dna聚合酶与逆转录酶。体内外研究表明,adv可明显抑制hbv野生型和lmv诱导病毒变异株的复制。对由lmv耐药病毒株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较早加用adv,能减缓或终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5]。目前尚未发现有对adv耐药的病毒株,故其有望成为治疗对其他核苷类似物耐药病毒株的有效药物。 2.3 其他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已经批准上市,其他一些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克拉夫定(clevudine)ⅰ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ftc)和替诺福韦(tenofovir)正在ⅲ期临床研究中。另外,如利巴韦林(病毒唑,ribavirin)、阿糖腺苷及其单磷酸盐、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yclovir)、膦甲酸酯(phosphonoformate,foscarnet,pfa)、聚肌胞(双链多聚核苷酸,poly:c)等也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毒dna-p的广谱抗病毒药,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具有易复发等缺点。同时,很多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正在进行抗hbv的评估,继续研究设计新的核苷类似物也可防备耐药突变株的出现[6]。无论如何,这类药物为抗hbv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 3 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 许多具有抗hbv的中草药被发现,受到国内国外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总的来说,中草药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1 . (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 A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B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 C .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D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2 . (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 A .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 B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 3 . (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 A .拉米夫定 4 . (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 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5 . (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6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 A .阿德福韦 B .替比夫定 7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 A .拉米夫定 C .恩替卡韦 8 . (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 C .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 D .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 9 . (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 B .恩替卡韦 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10 . (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TAF,摄取率约()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导语:肝炎这种疾病比较常见,在生活中一旦患上肝炎的话,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肝炎的发生,不少人关心抗肝炎病毒的药物,就是 肝炎这种疾病比较常见,在生活中一旦患上肝炎的话,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避免肝炎的发生,不少人关心抗肝炎病毒的药物,就是不想被这种疾病伤害。那么,抗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①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转阴率达40%左右。用法是阿糖腺苷10~15mg/d/k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2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周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粒细胞减少。单磷酸阿糖腺苷5mg/d/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每日2次,6~28日后以同量肌注,每日一次。 ②干扰素及其诱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得的干扰素,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乙肝及丙肝,其用法是300~500万单位,隔日1次肌注,HBeAg转阴后减为每周3次,疗程3~6个月。HBeAg转阴率40%~50%,HBsAg转阴率10%.慢性丙肝用同样方法和疗程使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水平下降。 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每日0.5~1mg;潘生丁50ml,每日1~3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药诱导产生干扰素而起抗病毒作用。 ③无环鸟苷: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