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除了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

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达到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出现差异,即产生了对比,在荧光屏或X线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自然对比:根据密度的高低,人体组织可概括为骨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的气体

四类。这种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异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造影剂),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X线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部件。

对比剂分类:①高密度对比剂:钡剂和碘剂,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X线诊断步骤:

①分析判断X线照片质量。

②按顺序全面系统观察。

③对异常X线影像进行观察。

④结合临床资料确立X线判断。

CT成像的基本原理:CE是用X线束围绕人体具有一定厚度的检查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在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体素: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各体素的物质密度,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该层面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其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

微结构的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统所能分辨的对比度的差别的能力。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图像的CT值则是这些物质的CT值

的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地但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窗技术: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和窗位。

窗宽:是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窗宽越大显示的组织结构越多。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欲观察某以组织结构及发生的病变,应以该组织的CT值为窗位。

CT值:定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的吸收率的标量,单位是HU。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的CT值为

+1000HU,空气的CT值为-1000HU。

CT设备: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手机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或存储于

光盘中。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

CT图像的特点:

①反应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②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

一个量的标准。

③是断层图像,常用的是横断位或称轴位。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超声的物理性质:①指向性,②反射、折射与散射,③衰减与吸收,④多普勒效应及人体组织声学特征。

超声产生反射的条件:两个介质的声阻抗差>0.1%。

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接受体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与声源发射的频率间有一定的差异,这

种频率的改变成为频移。此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超声设备:换能器、信息处理系统和显示器组成。

“近红远蓝”: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以红色为代表,背向探头的负向血流以蓝色代表,湍流方向复杂多变,以绿色代表。速度快者彩色鲜亮,慢者则暗淡。

B超:二维即B型超声图像,移动探头可获得任意方向的超声图像。依据声阻抗差的大小以明暗显示脏器

和病变的形状、轮廓和大小以及某结构的声学性质。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血流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质。

囊肿的超声特点:①清楚包膜,②中无回声,③后方回声增强。

结石的超声特点:①强回声光轮,②后方声影,③随体位移动。

超声检查的分类:二维超声检查、频谱型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检查。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

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

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替代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骨折的对位和对线的关系: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移位称为对位不良,而对角移位则称为对线不良。常见部位的骨折:

①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应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

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②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

③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

骨折的并发症:①骨折延迟愈合,②骨折畸形愈合,③外伤后骨质疏松,④骨关节感染,⑤骨缺血性坏死,⑥

关节强直,⑦关节退行性变,⑧骨化性肌炎。

化脓性骨髓炎: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细菌进入的途径:①血行感染,②附近软组织或关节感染的直接蔓延,③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

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可见软组织改变:①肌间隙模糊或消失,②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③皮下脂肪层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骨质破坏区以后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可达骨干2/3或全骨干。骨皮质也发生破坏。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主要表现:

①不同范围的骨质破坏。

②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

③死骨。

骺软骨对化脓性感染的作用:骺软骨对化脓性感染有一定阻碍,故儿童化脓性骨髓炎不易引起化脓性关节炎,而成人易得。

骨结核: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

骨结核的X线表现:

①长骨结核:临近无明显骨质增生表现。骨膜新生骨少见。可见碎屑状死骨,称为“泥沙状”。易破坏骺而侵入关节。干骺端结核很少向骨干发展。

②脊椎结核:病变好累及相邻的两个椎体,附件较少受累。

化脓性骨髓炎与骨结核的鉴别:

①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发热和明显的中毒症状;病灶常蔓延发展,广泛地侵犯骨髓和骨皮质,甚至涉及整个骨干;有不同范围的骨质破坏、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和死骨。

②骨结核发病缓慢;发病部位为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内,如椎体、骺和干骺端;以骨破坏为主,少或无骨质增生、邻近骨质疏松、可有脓肿形成。

化脓性关节炎和滑膜型关节结核的鉴别:

①化脓性关节炎:急性起病,多累积一个关节,症状明显,早期即可出现关节间隙改变,骨端破坏先见于关节的承重面,破坏区比较广泛,晚期表现关节骨性强直。

②滑膜型关节结核:多为单关节发病。病程进展缓慢,骨质破坏一般先见于关节面边缘,以后才累及承重部分。关节软骨破坏较晚,以致关节间隙变窄出现较晚,程度较轻。邻近的骨骼与肌肉多有明显疏松和萎缩。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肺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上下部交接点形成一钝的夹角,称肺门角。

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主要是肺动脉分支。

阻塞性肺气肿的X线表现: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一个肺或者一个肺叶的肺气肿表现为肺纹理系数,隔移向健侧,病侧横膈下降。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肺纹理系数,肋间隙增宽。

阻塞性肺不张的X线表现: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肺实变的X线表现: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分厚壁空洞与薄壁空洞。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3mm,薄壁空洞的洞壁厚度<3mm。

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结节:直径≤2cm。

肿块:直径>2cm。

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X线区别:肺良性肿瘤多有包膜,呈边缘光滑锐利的球形肿块。肺恶性肿瘤边缘不锐利。

B线:常见的间隔线。表现为两下肺野近肋隔角处的外带,有数条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长约2cm,宽为1~2mm,多见于肺静脉高压、肺间质水肿。

钙化的X线表现:密度很高、边缘清楚锐利。是肺部病变中密度最高的。

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1.游离性胸腔积液: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当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时,为少量积液。中量积液的

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

2.局限性胸腔积液:①包裹性积液: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分,多见于胸

下部侧后壁。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②叶间积液: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内的积液,可由心衰、结核或少数肿瘤转移引起。③肺底积液: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膈升高。

气胸: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内为气胸。

液气胸:胸膜前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称为液气胸。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军可产生液气胸。

气胸的X线表现:气胸区无肺纹理。

局限胸膜肥厚、粘连的X线表现:肋隔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

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

①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常表现为“轨道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有壁的圆型透亮影,与伴行的肺动脉共同形成“戒指征”。

②曲张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管腔呈粗细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

③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

④当黏液栓充填扩张的支气管管腔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指装征”改变。

⑤合并感染时扩张支气管周围有斑片状渗出影、纤维条索影等表现。

大叶性肺炎:青壮年常见。

小叶性肺炎:幼儿、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两肺中下肺野好发。

间质性肺炎:两中下肺野的内、中带好发。

肺脓肿的感染:多为化脓性细菌感染。感染途径分为:①吸入性,②血缘性,③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肺脓肿的X线表现:较早时表现为肺内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

肺结核的感染: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渗出、增殖和变质。

中国结核病的分类及X线表现:

①原发性肺结核:胸内或纵膈内淋巴结结核。

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

③继发型肺结核:是成年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卫星灶”,即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

④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表现。

原发性支气管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简称肺癌。可分为:①中央型,②周围型,③弥漫型。

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

①早期中央型肺癌: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

②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腔不规则和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杯口状截断。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①早期周围型肺癌:周围性肺小腺癌有事表现为GGO结节或含有不同比例的GGO成分。CT值常为

负数。

③中晚期周围型肺癌:增强扫描时,肿块常呈一过性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与大血管和周围血管。

心后食管前间隙:由心后缘下段,食管、横膈共同构成的三角形。是观察左室有无改变的重要区域。

胸部后前位心脏整体形态异常的分型:

①二尖瓣型:肺动脉段丰满或突出。

②主动脉型:肺动脉段内凹。

③普大型:心脏向两侧均匀增大。

肺动脉异常的分类:①肺充血,②肺动脉高压,③肺少血。

肺静脉高压的主要征象为:①肺淤血。②间质性肺水肿:出现间隔线,B线最常见。③肺泡性肺水肿。

肺充血:肺动脉血增多,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分支呈比例地增粗且向外

周伸展,边缘清晰锐利,肺野透明度正常。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

食管癌的分类:

①浸润型:环状狭窄。

②增生性:充盈缺损。

③溃疡性:局限性大溃疡。

食管癌的鉴别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壁柔软而伸缩自如,是与食管癌的重要鉴别点。

食管癌X线影像学改变:

①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代之以癌瘤表现杂乱不规则的影像。

②管腔狭窄,在典型浸润型癌,肿瘤表现为环状狭窄,狭窄范围一般局限,边缘较整齐,与正常区分界清楚;钡餐通过受阻,其上方食管扩张。管腔狭窄也可见于各型食管癌的进展期,范围常较大,轮廓不

规则,不对称,管壁僵硬。

③腔内充盈缺损,癌瘤向腔内突出,造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是增生型癌的主要表现。

④不规则的龛影,早期为浅小龛影。典型溃疡型癌,可见一个较大、轮廓不规则的长形龛影,其长径与食管的纵轴一致,周围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⑤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向食管内或食管外生长的肿瘤可形成纵膈内肿块影。

胃溃疡X线影像学改变:

1、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小弯。龛影口部常有一圈黏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这种黏膜水肿透明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而有不同的表现:①黏膜线,②项圈征,③狭颈征。

2、间接征象:①功能性改变包括痉挛性改变,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强或减弱。②胃的变形和狭窄。

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影像学改变:

1、直接征象:多发生在球部,龛影轴位像上近似火山口,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大都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黏膜纠集。可以是单个或多个。许多球部溃疡不易出现

龛影,但如有恒久的球部变形,也能做出溃疡的诊断。

2、间接征象:①激惹征,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③分泌增多和张力蠕动方面的改变;④球部有固定压痛。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X线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征、

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

达龛口有不规则环堤、可见指压痕、裂隙

征,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胃癌的分类:

①蕈伞型(息肉型、肿块型、增生型)

②浸润型(硬癌)

③溃疡型

肠结核的X线表现:

①溃疡型肠结核:X线表现为患病肠管的痉挛收缩,黏膜皱襞紊乱。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能正常停留,而迅即被驱向远侧肠管。因此常见到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一部分充盈不良,只有少量钡剂充盈

呈细线状或者完全没有钡剂充盈,称之为“跳跃”征,是溃疡性肠结核较为经典的表现。

②增殖型肠结核:X线主要表现为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狭窄、缩短和僵直。黏膜皱襞紊乱、小时,常见多数小息肉样充盈缺损。回盲瓣常受侵犯,表现为增生肥厚,使盲肠内侧壁凹陷变形。

结肠癌:好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分三型:①增生型,②浸润型,③溃疡型。

正常肺实质的超声表现:均匀一致的弥漫细小点状中度回声。脾、肾实质、子宫肌层等也是如此。

“环中环征”:肝脓肿脓腔的无回声、脓肿壁的强回声和周围的低回声形成。

“彗星尾征”:肝脓肿脓肿内如出现气体,则在气体后方出现狭长带状强回声。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境界清楚,边缘可见裂开征,肿瘤多表现强回声。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约为30HU。对比增强多期扫描:动脉期,可见肿瘤边缘出现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门静

脉期,增强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可使整个肿瘤增强,由原来平扫低密度的肿块变

成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并持续10min或更长。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

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CT的诊断标准:①平扫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②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强化密度接近

同层大血管的密度,并不断向中央扩展;③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成等密度或高密度。90%海绵状血管瘤CT可以确诊。同时发现MRI的“灯泡征”;超声的肿瘤边缘征、血管进入或血管贯通征,则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鉴别诊断:与多血供的肝细胞癌或肝转移癌鉴别。它们CT也出现早期明显对比增强,但持续时间短,多

数在门静脉期出现明显消退,接近平扫密度。MRI检查对鉴别诊断帮助很大。

肝细胞癌的超声表现:

①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团块。

②均匀或不均匀的弱回声、强回声或混杂回声。

③周围血管受压,出现血管受压征。

肝细胞癌的CT表现:平扫常见肝硬化表现。对比增强多期扫描: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

质尚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而肿瘤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而在

明显强化肝实质的对比下,又表现为低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呈“快进快出”征象。

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肝内肿块,肿块边缘出现假包膜征,对比增强肿块表现“快进快出”征象,肿块MRI表现T1WI低

或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还可发现门、腔静脉癌栓,肝门或上腹部淋巴结增大,肝外器官转移灶等。超声和CT对肝癌大都能做出诊断,包括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及肝内外转移等。MRI对小肝癌的鉴别

诊断要优于CT和超声。

鉴别诊断:表现不典型的肝癌需与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炎性假瘤、肝转移瘤、肝腺瘤、局灶性结节

增生等鉴别。

肝囊肿的超声表现:

①圆形或类圆形的均匀无回声暗区。

②囊壁清晰,厚度约1mm。

③侧壁回声失落,囊肿后方显示回声增强。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典型者肝脏萎缩,边缘角变钝,回声弥漫性增高呈粗颗粒样,并可见肝内门静脉变细、僵直、纡曲并显示模糊,门静脉末梢甚至不能显示,提示肝脏纤维化,肝血流量明显减少。

胆结石的超声表现:

①胆囊或胆管内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并后方出现无回声暗带即声影。

②改变体位扫差,胆囊内者强回声团随着体位改变而移动。

③合并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可增大,慢性胆囊炎胆囊多缩小,胆囊壁增厚、钙化,边缘毛糙,回声增强。胆囊癌的超声表现:低回声或不均质的实性肿块,同胆囊壁回声相同。

胰腺正常的超声表现:最多为蝌蚪,其次为哑铃型及腊肠型。胰腺内部呈均匀细小光点回声,多数回声稍

强于肝。

胰腺正常的CT表现:正常胰头、体、尾与胰腺长轴垂直的径线可达3cm、2.5cm和2cm。

胰腺炎的CT表现:

①急性胰腺炎的典型表现是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稍减低,胰腺周围常有炎性渗出,导致胰腺边缘不清,临近肾前筋膜增厚,此征象尽管非胰腺炎所特有,但却是胰腺炎的重要标志。

②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是胰腺走行区有钙化灶及结石形成,常呈斑点状致密影,沿胰管分布。

胰腺癌:胰腺导管细胞癌,简称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胰腺恶性肿瘤的95%。约60%~70%发生于胰腺头部,其次为体、尾部。

胰腺癌的CT表现:胰管、胆管扩张可形成“双管征”。

胰腺癌的MRI表现:T1WI上肿瘤信号一般稍低或等于正常胰腺和肝,坏死区信号更低,T2WI坏死区显

示为更高信号。

CT尿路造影扫描的时间:快速注入对比剂后30~60s、2min和注药5~10min后。

肾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向下腹和会阴部的放射性疼痛及血尿。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MRI:肿瘤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肿块。

膀胱的CT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3小时粉刺口服稀释阳性对比剂。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表现:

①库欣综合征: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②原发醛固酮增多症(Conn):高血压、肌无力、低血钾和血、尿醛固酮增高。

脑膜瘤的CT表现: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灶。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类圆形,

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度或重度水肿。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着强化。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的鉴别:主要从形态上来区分。硬膜下出血呈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跨颅缝。硬膜外出

血呈梭形高密度影。不跨颅缝。

眼环:眼球壁呈环形等密度影,由巩膜、脉络膜、视网膜组成,称眼环。

炎性假瘤:非感染性炎症,皮质激素治疗有效。CT表现为:①隔前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②肌炎型:眼

外肌增粗,典型表现为腹肌和肌腱同时增粗,以上直肌和内直肌最易受累;③巩膜周围炎型:眼环增厚;④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⑤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多以广基连于一侧眶壁,随诊观

察病变变化明显;⑥弥漫型:患侧眶内弥漫软组织影,可累计眶隔前软组织、肌锥内外间隙、眼外肌、泪

腺以及视神经等,眼外肌与病变无明确分界,视神经可比病变包绕,增强后病变强化呈高密度而视神经不

强化呈低密度;⑦泪腺炎型:泪腺增大,一般为单侧,也可为双侧。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病理特征为瘤细胞呈菊花团状,瘤组织钙化。早期

症状为“猫眼”,即瞳孔区黄光反射,表现为“白瞳症”。

视神经胶质瘤:儿童多见,95%患者以视力减退就诊。CT表现为视神经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

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良性肿瘤。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除了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 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达到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出现差异,即产生了对比,在荧光屏或X线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自然对比:根据密度的高低,人体组织可概括为骨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的气体 四类。这种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异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造影剂),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X线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部件。 对比剂分类:①高密度对比剂:钡剂和碘剂,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X线诊断步骤: ①分析判断X线照片质量。 ②按顺序全面系统观察。 ③对异常X线影像进行观察。 ④结合临床资料确立X线判断。 CT成像的基本原理:CE是用X线束围绕人体具有一定厚度的检查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在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体素: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各体素的物质密度,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该层面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其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的层次级别。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 微结构的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统所能分辨的对比度的差别的能力。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图像的CT值则是这些物质的CT值 的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地但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窗技术: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和窗位。 窗宽:是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窗宽越大显示的组织结构越多。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欲观察某以组织结构及发生的病变,应以该组织的CT值为窗位。 CT值:定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的吸收率的标量,单位是HU。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的CT值为 +1000HU,空气的CT值为-1000HU。 CT设备: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手机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或存储于 光盘中。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X 线特性 穿透性波长短、穿透力强;物质密度低、薄、易穿透 荧光作用 (透视的基础)钨酸钙,硫化锌镉等物质吸收 X 线后,可发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线——荧光 摄影作用 (照片的基础) 与日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 ( 胶片涂有溴化银乳剂,感光后放出银 离子(Ag+)经显、定影处理,感光部分因银末沉着而变为黑色,未感光部分溴化银被清出而显透明本色 ) 电离作用(生物作用)当物质吸收 X线后,产生电离作用,使该物质的原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在人体吸收X 线后,产生电离,引起体液及细胞的一系列化学作用,使人体产生生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改变——生物效应——表现为损害作用 , 也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X线检查方法和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 1 了解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2选择安全、准确、简便而经济的方法 3由简到繁 , 先透视而后拍平片及造影 4 根据病情 , 灵活应用 分析病变①病变的位置及分布②病变的数目③病变的形状④病变的边缘⑤病变的密度⑥邻近器官及组织的改变⑦器官功能的改变 CT值在CT图象中,度量组织密度的工具.单位:Hu 中止发射 RF,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 前的状态,这一个恢复过程称为驰豫过程 (relaxation process) 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被称之为驰豫时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简称DSA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 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迅速,使发射MR言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言号,在,T1WI或T2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flowing Void effect). 所以能使心腔及血管显影 . 龛影 (niche or crater) 粘膜面溃烂的溃疡,钡剂充盈时的切线位影象,正位显示为钡斑影 月晕征溃疡正位像上龛影周围的粘膜水肿 憩室 diverticulum 局部管壁薄弱和附近病变粘连牵拉,使该部各层向腔外突出 骨 骨龄:每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与骺端结合时的年龄。 检查的意义: 1)、检查骨的发育情况。2)、判断某些内分泌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 变细、模糊、骨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承重骨常出现变形,同时还可见假骨折线 骨质破坏:是指正常骨组织被病理性骨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骨质密 度局限性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或虫蚀状骨质缺损。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成骨细胞层受炎症、出血、肿瘤等刺激所引起的骨质增加。正常骨膜是不显影的,一旦出现应视为病理变化。 骨折:是指骨小梁、骨皮质和骨软骨的连续性的中断。 Colles 骨折:是桡骨远端 2-3cm 以内的不同类型的骨折,远侧断端向桡侧、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的折可发生股骨头下、中部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入。头下骨折常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的和度分:A、完全性骨折B不完全性骨折;根据骨折线走行分:A、

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通过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的影像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它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本文将介绍一些放射科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放射科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常用的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技术和相关的疾病诊断。 一、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分类 放射科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像形成原理和技术分类。常见的分类有:X射线影像学、超声波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1. X射线影像学 X射线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来形成影像的技术。它是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通过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医生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的密度和结构,以寻找异常和诊断疾病。在临床上,X射线影像学经常用于骨折、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 2. 超声波影像学 超声波影像学是一种使用超声波来形成影像的技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回波,医生可以获取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的动态图像。超声波无创、无辐射,因此在婴儿、孕妇和其他需要避免

辐射的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波影像学常用于人体腹部、心脏、 血管等部位的检查和诊断。 3. 核医学影像学 核医学影像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形成影像的技术。医生会 给患者注射少量放射性同位素,并使用相应的仪器来检测放射性同位 素的分布情况。核医学影像学可以提供有关器官、组织功能和代谢的 信息,因此在心肌梗死、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大价值。 4.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形成影像的技术。通过对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进行磁共振激发,并检测其释放的信号, 医生可以获取到人体内部高分辨率的影像。MRI能够提供关于器官、 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对诊断肿瘤、脑部疾病等有很高的准确性。 二、常用的放射科医学影像学技术 除了上述分类的影像学技术,放射科医学影像学还有其他常用的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磁共振波谱(MRS)等。 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形成影 像的技术。它可以提供关于人体解剖结构的详细三维图像。CT扫描广 泛应用于头部、腹部、胸部等部位的检查和诊断,尤其在急诊情况下 很有价值。

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以图像为基础,通过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同时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门专业,医学影像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本文将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介绍。 一、医学影像的分类 根据成像技术的不同,医学影像可分为放射学影像学、超声影像学和核医学影像学三个主要类别。 1. 放射学影像学 放射学影像学依赖于X射线或其他射线的特性,通过对射线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进行测量,得到图像信息。这类影像学常见的包括X射线摄影、CT扫描和MRI等技术。 2. 超声影像学 超声影像学通过声波的反射和传播来获取图像信息。这类影像学常见的包括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和超声造影等技术。 3. 核医学影像学 核医学影像学主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人体内部的代谢过程和功能情况。这类影像学常见的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等技术。 二、医学影像的应用

医学影像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 诊断和治疗方案。 1. 诊断 医学影像能够提供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通过对影像的 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程度和 部位等,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2. 治疗规划 对于某些需要进行手术或放疗的疾病,医学影像能够帮助医生进行 治疗规划。通过观察影像,医生可以确定手术操作的部位和范围,制 定切口和穿刺的位置等,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3.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医学影像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通过连续观察 患者的影像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判断治疗的有 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医学影像的技术原理 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有着不同的技术原理,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常 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原理。 1. X射线摄影 X射线摄影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的不同,通过感光底片或数字探测器记录下X射线通过人体后的衰减情况。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篇1 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 自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 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 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 诊断。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 变的性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 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 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

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 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 正确的诊断。 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 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此外,结合本专业 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 内容。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 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一个高质量的影像学人才必须是 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的能手,才能从中捕捉到更多对诊断有用的影像 信息。 在介人性治疗中,操作尤为显得重要,否则,就不可能把导管或 穿刺针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内去完成相应的治疗或诊断,甚至还可能加 重病人的痛苦或导致生命危险。影像诊断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要传授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疾 病鉴别诊断的辨证思维。在临床,疾病的种类繁多,疾病的表现多种 多样,可谓“同病异症”、“同症异病”;同样,影像学上亦有“同 病异影”、“同影异病”,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进行恰如其分的鉴别、否定、肯定,形成影像学的诊断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

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专业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对人 体进行内部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观察与诊断。在医学影像专业中, 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分类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运用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磁共振等技术, 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诊断的学科。根据不同的成像原理和 技术,医学影像学可以分为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和磁共振影像学。 1. 放射学:是使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而产生的影像来观察和诊断 疾病的学科。 2. 超声学: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与 功能的学科。 3.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生物 功能的学科。 4. 磁共振影像学: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来 产生影像以观察和诊断疾病的学科。 二、医学影像的设备和技术 医学影像的设备和技术是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介 绍常见的设备和技术。

1. CT扫描:全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它通过利用X射线的吸收特性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层面图像。 2. MRI:全称为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来产生影像。 3. 超声诊断技术:通过利用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来观察和诊断人体结构与病变。 4. 放射治疗技术:利用放射性物质对肿瘤等病变进行治疗。 5. 核医学技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部产生的放射性衰变来观察和诊断生物功能。 三、医学影像的应用 医学影像在临床医学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临床诊断:医学影像可以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骨折、心血管疾病等。 2. 术前评估:通过医学影像可以对手术对象的内部结构进行评估,有助于术前规划和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3. 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医学影像可以用于观察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效果。 4. 科学研究: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在医学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医学影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 过利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和分析患者内部器官和组织 的结构、功能和异常变化,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本文将介绍医学 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影像学技术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影像学的基本概念 1. 影像学的定义 影像学是一门通过使用各种物理和数学原理,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 入性或微创性观察、检测和诊断的学科。它为医生提供了一种直观的 方式来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 影像学技术的分类 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放射学(X线、CT、MRI等)、超声波、核医学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技术根据工作原理和物理特性的不同,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和对不同器官进行观察。 3. 医学成像图像的解剖结构 医学影像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医生了解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例如,放射学常用于骨骼疾病的诊断,超声波常用于肝脏和胎儿检查,MRI常用于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的观察。 二、放射学技术及其应用 1. X线检查

X线是一种高能量电磁辐射,通过体内组织的不同吸收程度形成影像。常见的X线检查包括胸透、骨骼摄影等。它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技 术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疾病的初步筛查和监测。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利用X射线通过患者身体的不同角度扫描,形成具有解剖层面 和三维重建的影像。它在诊断脑部疾病、肺部结构分析、腹部病变检 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 MRI(磁共振成像) 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并制造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清晰 图像。它对软组织和神经系统有很高的分辨率,广泛应用于诊断癌症、脑卒中、骨关节疾病等疾病。 三、超声波技术及其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通过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被广泛用于产前检查、心脏病的 筛查、肝脏疾病诊断等。 四、核医学技术及其应用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来观察和诊断患者的代谢和功 能状态。例如,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可以观察患者的心脏、骨骼、 肿瘤等情况,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下面我们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作用 医学影像学是指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或微创性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它可以通过产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 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波、核医学、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1. 放射学: 通过投射放射线并记录其经过人体后散射、吸收或发射的信息来获得图像。常见的放射学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CT 扫描和乳腺X线摄影。

2. 超声波: 利用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来生成图像。超声波影像学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血管学和肝脏疾病等领域。 3. 核医学: 通过给患者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再利用 探测器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来生成图像。核医学影像学常 用于心脑血流灌注和肿瘤显像。 4. 磁共振: 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图像。磁 共振影像学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分辨率,常用于脑、脊柱和关节等 部位的检查。 5. 计算机断层扫描: 使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对人体进行扫描, 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来重构出精确的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广泛应 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 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手术和治疗过程, 并进行疗效评估。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应用包括:肿瘤检测和定位、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评估、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导管介入的引导、术前和术中导航。 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和意义非常重要。

医学影像学三基...doc

常用医学影像学名称术语 1.医学影像学: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技术,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2.体素:CT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为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3.像素:CT数字矩阵中的每个体素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构成CT图像,称之为像素。 4.窗位:把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放在窗宽范围的中心位置,这就是窗位。 5.窗宽:借助计算机,把需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范围取出,按从黑到白不同灰度在显示屏上显示,这样CT值较小的差别也可以在图像中看出,这个范围就是窗宽。 6.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 7.造影检查:人为引入人体管腔内或组织间隙的低密度或高密度的各种造影剂,目的是形成对比,以更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及病变。 8.脑萎缩:各种原因所致脑组织减少而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扩大。 9.脑积水:脑脊液产生和吸收失衡或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所致脑室系统异常扩大。 10.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梗死内血液溢出。 11.腔隙性脑梗死: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 12.硬膜外出血: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13.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14.肺血减少:肺动脉血流量异常减少。 15.骨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因而骨内钙盐含量减少,骨质变软。 16.骨质增生硬化: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这是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7.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即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单位重量的骨质含钙量正常,即化学成分不变。 18.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19.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20.关节脱位:组成关节的骨骼有脱离或错位。 21.肺门舞蹈:透视下见肺动脉扩张搏动增强,是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22.肺充血:又称肺血管增多,即肺动脉血流增多。X线表现为肺门增大,肺纹理增多增粗,肺动脉段凸出,透视时可见肺动脉搏动增强,扩张的血管边缘清楚,肺野透亮度增加。见于左向右分流畸形,心脏排血量增多。 23.肺不张:支气管突然阻塞后,肺泡内的气体多在18~24 h被吸收,相应的肺组织萎缩。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梳理 一、概论 X线的特性:①物理效应:穿透性、荧光作用和电离作用。②化学效应包括感光作用。③生物效应是放疗的基础。 X线成像原理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光作用,一方面基于人体和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形成X线影像的3个基本条件: 1.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剩余X线量的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必须经过载体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造影检查:普通的X线检查依靠人体自身组织的天然对比形成影像,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 阳性对比剂:硫酸钡、碘化合物。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基本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

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扫描断面的组织衰减系数的数字矩阵,再将矩阵内的数值通过数/模转换,用黑白不同的灰度等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即构成CT图像。 体素: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个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个小单元即被称为体素。 像素:一幅CT图像时由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 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在保证一定的密度差的前提下,显示待分辨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如X线图像高。 密度分辨率:指能分辨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CT的密度分辨率高于普通的X线10-20倍。 磁共振成像(MRI) 基本原理: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图像。

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和诊断技巧

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和诊断技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医学影像学的技术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X光片到如今的CT、MRI、超声等先进技术,人们对医学影像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然而,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和诊断技巧对于医生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影像学物理学,影像学方法,影像学诊断,病理学,临床行为学以及影像学经济学。这些知识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对影像学技术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应用到具体病例的全面了解。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医生需要熟悉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以便理解影像学中的不同部位和影像表现。影像学物理学则涉及到影像仪器和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学、光学、放射学、超声学等。影像学方法则是医生用于获取影像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了解疾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至关重要。影像学诊断则是指医生使用影像学技术来诊断疾病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医生对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有深入的理解。病理学则是疾病的本质和病变过程的研究,医生需要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化的机制,以及疾病的不同类型和表现方式。临床行为学

则是研究人类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学科,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情感和行为,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和管理方案。最后,影像学经济学则是对医学影像学的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诊断技巧 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技巧包括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影像表现的判断以及病例演示的方法。这些技巧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影像学诊断的方法有两种:定性和定量。定性方法通常用于快速初步诊断,包括判断影像的正常和异常表现以及影像与病情的匹配情况等。定量方法则用于对影像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例如测量影像参数、计算影像指标等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区分不同疾病和预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影像表现的判断是指医生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来判断影像学表现的正常 和异常。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鉴别能力。有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医生在对影像进行解释和诊断时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因此,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诊断技能,以提高准确率。 最后,病例演示是医学影像学的关键技巧之一。通过病例演示,医生可以

医学影像影像学基础(知识点)

医学影像影像学基础(知识点)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于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专业。它通过使 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 描(CT)、超声波以及核医学,为医生提供详尽的人体内部结构和功 能信息。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X射线(X-ray)技术 X射线是一种通过用X射线穿透人体,将其影像反映在感光体上的 技术。它广泛应用于检查骨骼和检测疾病,如断骨、肺部感染和胸腔 积液等。其特点是成像速度快、成本低廉和操作简便。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 CT扫描是通过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获取人体内部器官 的横截面影像。CT扫描广泛用于诊断疾病,如肺癌、中风和脑部损伤等。它的优点是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 3.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MRI是一种通过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产生人体内部组织 和器官高分辨率影像的技术。MRI广泛应用于检测各种疾病,如脑部 肿瘤、关节损伤和乳腺癌等。它的优点是无辐射、成像清晰、能够提 供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 4. 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 影像的技术。超声波在妇产科、心脏病学和肝脏病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是无辐射、成本较低、无创伤和可重复应用。 5. 核医学技术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γ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它包括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技术。 核医学广泛应用于心脏、骨骼、肾脏和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 总结: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医生提供了可 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工具。通过X射线、CT、MRI、 超声波和核医学等多种影像技术,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无论是在临床诊断还是基础研究中,医 学影像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诊断医学影像学的能力。本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影像学检查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影像学解剖结构、常见疾病影像表现等内容,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 1. 医学影像学概述 1.1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 1.2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及应用 1.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2. 影像学解剖学 2.1 头颅影像解剖学 2.2 胸部影像解剖学 2.3 腹部影像解剖学 2.4 骨骼影像解剖学 2.5 颈部、四肢及盆腔影像解剖学

3. 影像学常见疾病 3.1 头颅疾病影像表现 3.2 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3.3 腹部疾病影像表现 3.4 骨骼疾病影像表现 3.5 颈部、四肢及盆腔疾病影像表现 4. 影像学检查常用设备 4.1 X线检查 4.2 CT检查 4.3 MRI检查 4.4 超声检查 4.5 核医学检查 5. 影像学诊断技能 5.1 影像学报告撰写规范 5.2 影像学诊断流程及注意事项 5.3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解读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教学方式,讲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设备、常见疾病和解剖结构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影像学科室,了解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影像学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材 主要教材:《医学影像学教程》 辅助教材:《医学影像学技术与诊断》 六、教学资源 1. 影像学科室现场教学资源 2. 医学影像学教学PPT 3. 电子书籍及网络资源

医学影像最基础知识,别告诉我你不会!

医学影像最基础知识,别告诉我你不会! 基础的东西,永远是最实用的!作者| 郭江来源| 放射沙龙 一 X线摄影解剖学基础 1、人体解剖学姿势x线检查是要以正确的解剖学姿势作为定位的依据,解剖学姿势又称为标准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双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基准轴线及基准面1)基准轴线垂直轴:自上而下,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称为垂直轴,也称人体长轴。矢状轴:自腹侧面到达背侧面,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称为矢状轴。冠状轴:按左右方向穿过人体的水平线,与地平面平行,并与垂直轴及矢状轴之间呈直角互相交叉称为冠状轴,也叫额状轴。2)基准面矢状面: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纵向且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呈矢状面;其中将人体等分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为冠状面,也称额状面。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水平面,也称横断面。(注意: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互相垂直。) 3、解剖学方位在标准姿势下,描述的人体结构间相对位置

关系为解剖学方位。 上和下:近头部者为上,近足部者为下。前和后:近身体腹面者为前,近身体背面者为后。内侧与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近与远:近心脏者为近端,远离心脏者为远端。浅和深: 距体表近者为浅,距体表远者为深。对于四肢而言,可根据一侧骨骼解剖部位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靠近尺骨者为尺侧,靠近桡骨者为桡侧,靠近胫骨者为胫侧,靠近腓骨者为腓侧,靠近跖骨上部者为足背侧,靠近跖骨下部为足底侧。4、解剖学关节运动关节运动包括屈、伸运动;内敛、外展运动;旋转运动。5、摄影术语中心线:在x线束中居中的x线束。斜射线:在x线束中心线以外的x线束。源-像距:即焦-像距,是指x线管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源-物距:即焦-物距,是指x线管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物-像距:是指被照体到探测器的距离。6、x线摄影命名的原则根据中心线摄入被照体的方向命名,如胸部后前位。根据被照体与探测器的位置关系命名,如左前斜位。根据被照体与摄影窗的位置关系命名,如左侧卧位。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检体时与探测器的关系命名,如仰卧位水平卧位。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如蛙式位。根据功能命名,如颈椎过曲过申。根据创始人命名,如劳氏位。7、x线摄影体位正位:被照体矢状面与探测器的长轴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或后

(整理)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帙学感惊学丛川密|;耳|■愦 X线的特性:穿透性、锻光效应*蟻光效附和匝离效应. I线吐像的丛本皿理:除了工线貝右穿透性*熒光沁、曙光效应和电离效应外,坯基于人休爼织鉛构之何冇密度和厚发的差别・当X域透过人体密度和号皮不同泪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屋不同,达到餐加或狡片上的*纹最出现差片.即产生r対比,在荧光wx线片商就归成明暗或熬白对比五同的影儆 自然对血根据密度的副亦人悴组织可概括为骨體.软组织〔包括战体人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的吒低四类「敢种人体组织口热心在的密度差井称刃口然对比口 人匸对比:对于缺乏白然时比的铝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宦吊的在幣陰丨為丁或低于它的物JE C3S®剂人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丫线设备:丫线管、变斥器*操作台以及检査宋第部件. 对比剂分菊①高密度対比剂’锁剂和腆帕②低密度对比剂'气肛 X线诊驶步找; ①竹折刑删工线照片加城、 ②按顺产全面系统观袈, ③对异常工线博稼进吁现累, ④幻台临床窃料闻立果线判師。 CT咸像的并本原理:优是用工线車用绕人体具有一定厚度的检査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扌订断 由探测器按受送过谨层面的丫线,柱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业转换器转变如业忖弓・再繆模拟/数字转换器牺为数字,恤入计算机处理* 休索’假足将遥定肚仙分成一定数II,体枳相同的立力休、即晁木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齐体素的物质密度.丙排列成耙阵,即构成该雇固爼饮衰麺系数的数宇轮阵* 像熙数宁矩障的毎卜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菇数値轉沟愿口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 沟烽素。 决阶:代表了由堆Eg到嘏亮之问不冋克度的和匮级別. 空间分辨力:在「T设需小有时乂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耕力・它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悄

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将高科技和医疗行业相结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医学影像的分类、临床应用、影像学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的分类 医学影像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一种方法。根据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目的,医学影像可以分为结构影像和功能影像两大类。结构影像主要用于揭示人体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如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而功能影像则通过观察人体的生理功能或代谢活动,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功能性MRI等。 二、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首先,它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影像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内部器官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其次,医学影像可用于疾病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测量影像上某些特征的数值,如肿瘤的大小、血流速度等,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此外,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手术规划和术中引导。通过提前获取患者的影像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医生可以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精确的解剖学分析,以及在手术中进行实时的导航和监测。

三、常见的影像学技术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医学影像专业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多种方法和设备。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 1. X射线:X射线是医学影像学最早应用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高能量的电磁波,然后通过检测被人体组织吸收或散射的射线来获取影像。X射线透明的组织,如肺部,会呈现黑色,而X射线吸收的组织,如骨骼,会呈现白色。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旋转式X射线机器扫描人体,然后通过计算机重建多层次的体像的技术。CT影像可以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特别适用于对骨骼和软组织的评估。 3. MRI(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电离辐射,通过检测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共振信号来生成影像。MRI可提供高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尤其适用于软组织的成像。 4.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活性测量来评估人体内的生物学流程。患者在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后,PET机器会测量药物的分布情况,从而观察到人体内部代谢的异常变化。 四、医学影像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医学影像专业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医学影像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医学影像的自动化分析和辅助诊断成为可能。通过训练算法,计算机可以快速准

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哈医大2009年复试题)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

医学影像学学习参考资料

医学影像学学习参考资料 1. 医学影像学的概述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可视化显示,为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资料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参考,让您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常见的技术包括X射线影像、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核医学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能够为您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料。 3.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分布。例如,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规划中,医学影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医学影像学学习的基本步骤 要学习医学影像学,您可以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a. 学习解剖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依赖于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因此,您需要熟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b. 理解影像学技术原理: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采用不同的原理,例 如X射线影像利用X射线通过组织的吸收来形成影像,超声波则利用 声波的回声来生成图像。理解这些原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影像结果。 c. 学习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各种疾病在影像上会呈现出特定 的表现,比如肺炎在X射线上可见阴影区域扩大。学习这些病变的特 点有助于您对患者影像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d. 实践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通过执业或实习经验,您将能够接触 到实际的患者案例并参与影像结果的解读。这些实践和经验将进一步 提升您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专业能力。 5. 医学影像学学习资源推荐 以下是几个值得推荐的医学影像学学习资源: a. 教科书:《医学影像学导论》、《影像诊断学》等教科书提供 了详细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案例分析,适合系统学习和查阅。 b. 学术期刊和论文:定期关注医学影像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c. 在线课程和培训:许多在线学习平台和学术机构提供医学影像 学相关的在线课程和培训,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 d. 影像数据库和软件:一些影像数据库和软件平台提供了丰富的 真实影像和工具,帮助学习者进行病例分析和诊断训练。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 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