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指标定义

风电指标定义

风电指标定义
风电指标定义

(一)发电量

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三)购网电量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四)利用小时

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

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一)发电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三)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四)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五)综合场用电量

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

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

风机可利用率即风机可用系数,是指风机在统计期间内其可用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率。

AF = ×100%= ×100%

1.可用小时(AH )——机组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 可用状态是指机组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提供了多少出力。可用状态分为运行(S )和备用(R )。

2.统计期间小时(PH )——机组处于在使用状态的日历小时数。

3.运行小时(SH )——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运行状态是指机组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或虽未联接到电力系统但在风速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机组在运行状态时,可以是带出力运行,也可以是因风速过高或过低没有出力。

4.备用小时(RH )——机组处于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备用状态是指机组处于可用,但不在运行状态。备用可分为调度停运备用(DR )、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 )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

(1)调度停运备用(DR )——机组本身可用,但因电力系统需要,执行调度命令的停运状态。

(2)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 )——机组本身可用,因机组以外的场内设备停运(如汇流线路、箱变、主可用小时 统计期间小时 运行小时+备用小时 统计期间小时

变等故障或计划检修)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3)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机组本身可用,因场外原因(如外部输电线路、电力系统故障等)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其中,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统计期日历小时数本场发电设备的小时数统计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

?∑ (四)风场可利用率

风场可利用率即风电场可用系数,是风场中全部风机的平均可用小时与全部风机的平均统计期间小时的比率。风场平均可用小时为各台风机可用小时按其容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风场平均统计期间小时为各台风机统计期间小时按其容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

计算风场可利用率的风机的可用小时为运行小时、调度停运备用小时、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三者之和。即与统计单台风机指标相比,把因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的小时视为不可用小时。

计算风场可利用率的风机可用小时(AH i )=运行小时i +调度停运备用小时i +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i

风场可利用率(AFs )= ×100% = ×100%

∑(AH i ×容量i )/∑容量i ∑(容量i ×统计期间小时i )/∑容量i

∑(AH i ×容量i ) ∑(容量i ×统计期间小时i )

风电场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风电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1、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取统计周期内全场风机或场内代表性测风塔的风速平均值,即 1 1n i i V V n ==∑ 单位:米/秒(/m s ) 式中: V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 s ; n —统计周期内的全场风机的台数或代表性测风塔的个数; i V —统计周期内的单台风机或单个代表性测风塔的平均风速,/m s 。 2、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 1 1n 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 C ) 式中: 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 C 。 3、平均空气密度 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即 P RT ρ= 单位:千克/立方米(3 /kg m ) 式中: 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 /kg m ; P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大气压强,a P ; R —气体常数,取287/J kg K ?;

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开氏温标平均绝对温度,K 。 4、 平均风功率密度 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 3 1 12n i wp i D V n ρ==∑()() 单位:瓦特/平方米(2 /W m ) 式中: wp D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2 /W m ;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3/kg m ; 3 i V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5、有效风速小时数 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即 n i i V V V V T T == ∑有效风时数 单位:小时(h ) 式中: T 有效风时数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有效风时数,h ; 0V —风机的切入风速,/m s ; n V —风机的切出风速,/m s ; i V T —统计周期内出现介于切入风速(0V )和切出风速(n V ) 之间的风速小时数,h 。 6、风机可利用率 风机可利用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风机因定期维护或故障时数后剩余时数与总时数除去非设备自身责任停机时数后剩余时数的百分比,即 (1)100%A B T B η-=- ?-可利用率 式中: η可利用率—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风机可利用率;

风电指标体系

风电指标体系

————————————————————————————————作者:————————————————————————————————日期: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11月30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7848002673工商注册号:110000009320573组织机构代码:784800267 法定代表人:马忠成立日期:2006-02-09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19层 营业期限:2006-02-09 至 2036-02-08 营业范围:生产风力发电设备;开发、设计、销售风力发电设备;施工总承包;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涉及配额许可证、国营贸易、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该企业2008年7月11日前为内资企业,于2008年7月11日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118

风电指标体系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总则 1.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1.2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 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T T(U n),单位:小时 Un Ui 其中:T为有效风时数,T(Un)为出现U n风速的小时数,Ui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弓I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T/T o, T o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p=P/RT( k g/ 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 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风电大数据

近日,IBM宣布了一项先进的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天气建模技术而成的能源电力行业先进解决方案,这将帮助全世界能源电力行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该解决方案结合天气预测和分析,能够准确预测风电和太阳能的可用性。这使能源电力公司,可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减少碳排放量、提供消费者与企业更多的清洁能源。 这个名为“混合可再生能源预测”(HyRef)的解决方案,利用天气建模能力、先进的云成像技术和天空摄像头、接近实时的跟踪云的移动、并且通过涡轮机上的传感器监测风速、温度和方向。通过与分析技术相结合,这个以数据同化(Data-Assimilation)为基础的解决方案,能够为风电厂提供未来一个月区域内的精准天气预测或未来十五分钟的风力增量。 此外,HyRef可以通过整合这些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预测每个单独的风力涡轮机的性能,进而估算可产生的发电量。这种洞察力能,将使能源电力公司更好地管理风能和太阳能的多变特性,更准确地预测发电量,使其可以被复位导向到电网或储存。它同时也允许能源组织更好地并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传统能源,例如煤炭和天然气。 “世界各地的能源电力行业正在采用一整套的战略,来整合各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到他们的供电运营系统中,以实现在2025年之前,全球25%的电力供应,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组合的基本目标”。美国可再生能源理事会(ACOR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斯·麦金说。“由HyRef所产生的天气建模和预测数据,将显着改善这一过程,反过来说,它使我们朝最大限度地挖掘可再生资源的潜能更迈进了一步。 中国国家电网(SGCC)所属的国家冀北电力有限公司(SG-JBEPC),正在使用HyRef 来整合可再生能源并入所属电网中,而这项应用,将是冀北电力的张北县670MW示范项目的第一阶段重点。这整个项目,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倡议,将涉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集合,以及能源存储和传输等范畴。该项目有助于实现中国“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5年计划目标。 通过使用IBM风力预测技术,张北项目的第一阶段目标,旨在增加10%的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发电量。这一额外发电量,大约可供14,000个家庭使用。通过分析提供所需的信息,将使能源电力公司得以减少风能与太阳能的限制,进而更有效的使用已产出的能源, 来强化电网的运行。 世纪90年代末,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大数据一词,自诞生以来,它一直是一个模糊而诱人的概念,直到最近几年,才跃升为一个主流词汇。但是,人们对它的态度却仍占据了光谱的两端,一些人对它抱有近乎宗教崇拜的热情,认为大数据时代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是通往未来的必然之途。在一些观察者眼中,大数据已成为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第三生产力。而怀疑者称,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威胁到隐私保护,无法形成气候。 无论如何,大数据在风电领域已有所建树。

风电场名词解释

风电场技术指标 1、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2、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空气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 4、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 5、有效风速小时数有效风速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简称有效风时数。 6、风机可利用率风机可利用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风机因定期维护或故障时数后剩余时数与总时数除去非设备自身责任停机时数后剩余时数的百分比。 7、风电场可利用率风电场可用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机组可用小时数与日历 - 6 - 小时数的比值。 8、发电量单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单台风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风电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每台风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总和。 9、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kWh )。 10、购网电量购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kWh )。 11、等效利用小时数单机等效利用小时数是指统计周期内单台风机的发电量折算到该机组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等效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单位:小时( h )。 12、容量系数单机容量系数是指在统计周期内单机发电量和其同期满负荷运行条件下发电量的比值。 13、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除以发电设备的平均容量。 14、场用电量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的风电场生产、生活用电量,包括全站办公、食堂、照明、动力、电暖空调、电热水器、通讯、检修、试验、逆变、设备控制和操作、视频监控系统、直流系统、消防生活给水和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负荷的用电量总和,单位:千瓦时(kWh )。 15、综合场用电量综合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生产、生活和各类损耗等用电量。除去场用电量外,还包括风机无风待机损耗、箱变损耗、集电线损耗、场用变损耗、主变损耗、开关损耗、隔离开关损耗、无功补偿装置损耗、母线损耗、自建线路损耗等。 16、场用电率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场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17、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综合场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18、场损率场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19、风能利用提高率风能利用提高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实际功率曲线与其标准功率曲线的提高百分比。 20、弃风率弃风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弃风电量与计划发电量的百分比,即:η弃风率=风电场弃风电量/(弃风电量+实际发电量)×100% 21、送出线损率送出线损率是指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要求规范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通信中心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数据准备 (2) 4数据采集与处理 (3) 5风电功率预测 (5) 6统计分析 (6) 7界面要求 (7) 8安全防护要求 (8) 9系统输出接口 (8) 10性能要求 (9) 附录A 误差计算方法 (10)

前言 为了规范风电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建设及应用,特制订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本规范制订时参考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制订过程中多次召集国家电网公司科研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本规范规定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预测时间尺度、信息要求、功率预测、统计分析、界面要求、安全防护、接口要求及性能指标等。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纯、裴哲义、王勃、董存、石永刚、范国英、郭雷。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1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预测时间尺度、数据准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功率预测、统计分析、界面要求、安全防护、接口要求及性能指标等。 1.2本规范用于指导电网调度机构和风电场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研发、建设和应用管理。 本规定的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各级电网调度机构和风电场。 2术语和定义 2.1 风电场 Wind Farm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组成的发电站。 2.2 数值天气预报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2.3 风电功率预测 Wind Power Forecasting 以风电场的历史功率、历史风速、地形地貌、数值天气预报、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等数据建立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预测模型,以风速、功率或数值天气预报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结合风电场机组的设备状态及运行工况,得到风电场未来的输出功率;预测时间尺度包括短期预测和超短期预测。 2.4 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Short term Wind Power Forecasting 未来3天内的风电输出功率预测,时间分辨率不小于15min。 2.5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ultra-short term Wind Power Forecasting 0h~4h的风电输出功率预测,时间分辨率不小于15min。

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以下简称“风电协作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稿),并于今年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协作网”在京理事长、理事工作会。会议围绕构建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和深入讨论,原则通过了《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稿)。并于二月印发给“风电协作网”全体会员单位。希望各会员单位按照试行稿的办法,对2007年底已经投产运行的风电场进行统计填报。截止目前,“风电协作网”秘书处共收到25个风场的统计资料。下面将相关情况予以通报说明。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统计填报的对象: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填报的对象就是已经投产运行的风电场。这里讲的风电场一般应以项目核准的容量来统计。一个项目全部机组投产后可以参加统计。投产是指一个项目全部机组完成了240小时的试运行。但是,由于整个风电场运行时间不满一年,第一年有些数据没有或不够准确,所以投产运行不满一年的风电场有些指标只作参考。 (二)指标体系: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五类13项。 第一类是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具体有3个指标:年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此类指标的统计,供了解分析时参考。 1、年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一个重要数据。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应该按自然日历时间进行统计。如有因测风仪器原因造成数据缺少的应合理进行修正。测风仪器须安装在具有代表性的专用测风塔上,其高度应与风力发电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风机本身记录的数据由于受尾流的影响,统计的风电场的年平均风速不准确。 2、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气温)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由于同一地区的气压是一个比较稳定值,而气温却随季节变化有较大起伏,因此风电场的空气密度与气温间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平均气温应逐日统计,在此基础上计算月度和年度的平均空气密度并反映在月报和年报上。 第二类是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具体有四个指标: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年利用小时数。 1、发电量,风电场发电量是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单机发电量是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发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3、购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4、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风电场全部机组发电量折算到全场装机容量满负荷运行时的发电小时数。该指标以年度为单位统计。 第三类是能耗指标用来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具体有三个指标: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 1、场用电率是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2、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这里要注意是要把购网电量计算在内。 3、送出线损率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由于每个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此项指标只作统计参考。 第四类是设备运行水平指标。是用来反映风电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采用风电机设备可利用率一个指标。 1、风电机设备可利用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 (2011年版讨论稿) 一、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

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 1.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2014版)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以五类共13 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 一、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年平均风速加以表示(此类指标只作统计、参考之用)。 1、年平均风速 年平均风速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电机组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式中: V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速; n —统计周期内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的个数; Vi—统计周期内,第i 个测风塔的平均风速。 本指标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年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一个重要数据。 二、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年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 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组SCADA 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有风电机组发出电量的 总和。 式中: E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 Ei --统计周期内,第i 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 N--统计周期内风电场风电机组的总台数。 风电场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单机发电量可逐月记录。 2、上网电量 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高压侧或开关站出线 侧的正向有功。单位:kWh 风电场上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3、购网电量 购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主变压器高压侧或开关站出线 侧的反向有功。单位:kWh 风电场购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4、年利用小时数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统计周

风电指标体系

风电指标体系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 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2.2 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2.2.3 购网电量

风电功率波动性的分析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东北电力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张盛梅 2. 齐天利 3. 孔晖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张杰 日期2014 年 8 月 20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风电功率波动性的分析 摘要 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主要与风速有关,由于风的不确定性、间歇性以及风电场内各机组间尾流的影响,使得风力发电机不能像常规发电机组那样根据对电能的需求来确定发电。研究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不论对改善风电预测精度还是克服风电接入对电网的不利影响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问题1a,我们利用MATLAB软件做出了3日内的功率波动图,发现功率的波动曲线上下不断震荡,所以我们采用一段数据来进行分析(即从波谷到波峰再到波谷),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工具箱中的dfittool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并选出几种较为符合的概率分布,根据对数似然函数值的大小确定最佳的概率分布。 对于问题1b,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将数据每天筛选出一个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绘制P-P图,并与选出的最好的概率分布图作比较,求出其分布参数。 对于问题2,将数据每隔12个数据筛选出一个数据,并用问题1a的方法绘制曲线拟合和概率分布的比较,选出最好的概率分布,并计算每种分布下的数值特征。 对于问题3,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时间窗宽分别为5s和1min时的功率波动图,发现两者的概率的波动情况基本相同,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信息波动率以及信息波动损失率,得出结论为两者的波动基本相同,但是时间窗宽为5s时会有局部信息损失。 对于问题4,我们筛选出时间窗宽为1min、5min、15min的数据,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以及概率分布的拟合,并计算出每种概率分布下的特征值,用相同的方法求1min和5min时的信息波动率,计算得出信息波动损失率为0.27%。 对于问题5,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利用5min和15min的功率预测之后的功率走向,并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论文的创新之处有: 模型中利用MATLAB软件编程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可以筛选出任意时间窗宽的数据。 关键词:风电机组;概率分布;功率预测;SPSS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 (讨论稿) 一、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经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

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 1.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风电指标定义

(一)发电量 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三)购网电量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四)利用小时 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 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一)发电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三)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四)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五)综合场用电量 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 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 发表时间:2019-11-08T10:53:05.4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作者:李鹏 [导读] 摘要:目前风电行业,随着风电机组运行年限增加,大量的风电机组超出质保期,其安全隐患不断增加、造成运维的成本不断升高,使得风电场的经济效益严重下降。 (山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目前风电行业,随着风电机组运行年限增加,大量的风电机组超出质保期,其安全隐患不断增加、造成运维的成本不断升高,使得风电场的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因此,为保证风电机组健康安全运行和降低风场运维成本等方面考虑,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型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风电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风电机组;大数据;状态评估;故障诊断 风电机组是集多种电气、控制和机械等子系统为一体的非线性、强耦合机械设备,不同子系统的部件之间的联系和耦合极其紧密,任何某一部件发生故障,如果不及时诊断排除,通过部件之间的层层级联与相互不断耦合的放大作用,将进一步发生严重故障,从而导致风电机组故障停机,给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而且机组一旦发生故障,由于事前对机组的健康信息掌握不充分,受天气状况和地理位置影响,造成故障事后维修工作难度大、停机时间长、维修成本高等经济损失加重。因此,通过基于风电机组的 SCADA 系统监测数据、振动系统监测数据、生产运行和管理数据等大数据应用分析,判断其健康状况,诊断潜藏性故障,对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已成为我国风电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风电机组的主要故障类型 1.1齿轮箱故障 齿轮箱是风电系统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件,且造成停机时间较长,包含齿轮、滚动轴承和轴等部件,其常见的故障主要为齿轮和滚动轴承的故障。近年来,新投产风电机组普遍都配备了振动监测系统。当齿轮或滚动轴承存在局部缺陷时,其振动信号中含有丰富的信息。通过有效提取信号的特征,一般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缺陷种类及所处的部位。 1.2发电机故障 目前风电系统采用的发电机型主要有双馈异步电发机、笼型异步发电机和永磁同步电发机。由于承载发电机的机舱处于几十米的高空,发电机长期运行于交变工况和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极易发生故障。常见的故障有轴承故障、短路故障、转子偏心故障等。当发电机由正常状态衍化到故障状态时,会引发某些电量和非电量的变化。其中电量信号主要有电流、电压、输出有功功率、电磁力矩等,而非电量主要为振动信号。发电机的故障诊断正是以这些反映电机运行状态的物理量信号的变化为依据,通过相应监测设备获取电量或非电量信号,采用先进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最终提取出反映发电机故障种类以及故障严重程度的特征信息。 1.3电力电子装置故障 并网风电机组一般通过变频器接入电网,从而实现在环境风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电网输送高质量电能。所不同的是: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是定子侧通过变频器接入电网的;双馈式风力发电机是转子侧通过变频器接入电网的,定子侧直接与电网相连。变速恒频式风力发电机,尤其是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容易导致风力发电机机端电压跌落,造成发电机定子电流增加进而导致转子电流的增加,极易导致风电机组变频装置的功率元器件损坏。 1.4叶片故障 叶片是风电机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长期承受风带来的交变冲击载荷作用,是受力最复杂的部件之一,运行过程中各种激振力通过叶片传递出去。实际中常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风电机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与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等信息,并通过观测固有频率变化反映叶片的裂纹等故障特征,依此达到对风机叶片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识别的目的。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方案 风电机组的结构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由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风力机;二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机。风力机主要由风轮、主轴、齿轮箱、控制器及辅助装置组成,其作用是将转化成机械能的风能传递至齿轮箱,通过齿轮箱增速,带动高速发电机工作。风电机组的类型有双馈型风电机组和直驱型风电机组等,其中双馈型风电机组在我国实际运行数量最多。 首先,在机组各个关键部位安装不同传感器,采集振动、转速、温度等信号。如低速轴位置选择低速加速度传感器,在高速轴部分选择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然后通过调整单元和信号采集卡,输入到在LabVIEW上开发监测平台,该平台运用小波消噪的方法进行消噪,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输入信号进行分解,通过曲线拟合、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步骤,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对照正常运行时的信号,如果出现信号异常,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并在系统界面上给出故障预示以及故障维护建议。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的发展方向 结合现有先进技术以及风电场运行维护经验的不断完善和基础数据的不断增加,提出下一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的发展方向。完整和正确的数据采集是后续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的基础。因此,在今后的集中监控技术研究中,应将风电机组SCADA系统、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AGC/A VC能量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现有分散监控与管理系统进行整合。采取不同时间尺度的异构数据采集技术、防止数据丢失的数据队列技术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异构数据的统一存储技术,建立以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的振动在线监测数据、油液在线监测数据、叶片在线监测、离线点检数据、风电场的环境监测数据等为基础的统一实时和历史数据库,确保风电场实时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而,基于各类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技术,将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与统一的风电设备健康状态数据库相结合,建立风电场统管数据库。基于风电场统管数据库,开发风电场场群的集中监控与管理技术,实现不同供应商的各类设备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实现风电场场群的状态监测、运维调度和生产运营的统一管理。 在风电场场群的实时监测、运维管理和生产运营的统一管理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开发重要子系统的在线监测系统,如齿轮箱磨损状态监控、叶片表面状态监控等。以齿轮箱磨损状态监控为例,通过对齿轮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润滑与润滑油劣化特征的研究,寻求对齿轮油运动粘度、油中水含量、介电常数、温度、磨损烈度指数等多参数的集成式实时在线检测方法,从而系统地建立风电机组齿轮箱润滑磨损在线监测体系。 风电场故障预警技术的实现,有利于运维人员工作职责的原子化、远程化和信息化,实现风电场维护的智能化和简易化,最终达到风

风电场典型指标释义及计算公式

典型指标释义及计算公式(试用) 风场报送的报表内容及数据的分析中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现规定报表涉及的专用公式如下: 一、新能源报表中涉及的数据计算公式: 1、区间故障损失电量≈单台区间平均发电量*故障时间 注: 故障停机损失电量:当月因风机设备故障造成的风力发电机组停机损失 发电量的累计值。(应参考相邻3台正常机组在该机故障停机时段内的发 电量的平均值。) 2、区间限电损失电量≈限电记录中统计的区间限电之和。 3、故障时间=总故障时间-因天气和电网因数产生的故障时间。 4、限电时间=限电记录中限电时间之和。 5、机组可利用率≈1- 故障时间/总运行时间 注: 风机可利用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小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 风电机设备可利用率=[1-(A-B)/(T-B)]*100%. A表示(不包括待机时间的)停机小时数。B表示非设备本身故障的停机小时数,包括1、电网故障。2、气象条件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 入保护停机的时间。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 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 6、综合厂用电率=(总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总发电量。 7、厂用电率=场用电量/总发电量 注: 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出的电能。 购网电量: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场用电量: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括基建, 技改用量)。 8、弃风率=(故障损失电量+计划停机损失电量+调度限电损失电量)/[实际发电量+(故障损失电量+计划停机损失电量+调度限电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