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第1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

第1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2.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 原子半径比Y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3.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B.金属性:Y﹥Z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W D.原子半径:Y﹥Z﹥X 4.X、Y、Z、W、E五种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按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序数为5个连续的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负化合价为-2时,E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定为+7 B.Y(OH)n为强碱时,X(OH)n也一定为强碱 C.H n WO m为强酸时,E的非金属性一定很强 D.H n ZO m为强酸时,E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 5.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C.原子半径:d>c>b>a D.d的单质的氧化性比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 二、有机推断题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的一种单质是熔点高、硬度大的宝石,Y的原子半径在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X和Z同主族,由X、Y 和Z三张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2)Z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由X和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___。 (3)四种元素中(填元素符号)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___。 三、填空题 7.(1)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必修2专题一第1单元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 课时5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会使用周期表是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因此要认识周期表的结构,要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学生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把周期表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在使用。本次周期表的学习,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来学习,要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来推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学习过,此处应利用周期表知识来解释它们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利用元素周期表体现元素周期律来复习巩固周期律中所学的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弄清下列问题: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又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为什么金属分布在左下角?为什么非金属分布在右上方?强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元素周期表内容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是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呢?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白水县仓颉中学丁江龙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变化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并认识对比试验中条件控制的重要性; 2、通过“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 【投影】 【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点评】通过展示门捷列夫预言的准确性和锗元素名称来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 、ⅠA 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通过寻找新材料、探矿等实例 通过整合Ⅶ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预测钾的性质 元素周期 表的应用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导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术 1、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学会 运用元素周期表。 2、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直接观察法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采用研究性学习学方式学习有关周期表的史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历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内容,现在请大家来完成一个任务:将1—18号元素排列在一张表格中,这张表格必须体现出周期律内容。 学生活动,交流: 评价: 展示:元素周期表 投影: [问题与探究] 1、元素周期表有几行几列? 2、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 3、有几种不同的族?族是如何排列的? 4、如何确定周期和主族序数? 学生交流、讨论: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短周期:第1、2、3行分别有2、8、8种元素 长周期:第4、5、6行分别有18、18、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7行有26种元素 2族 主族:(A)有7个 副族:(B)有7个 Ⅷ族:1个有3纵横 0族:1个 提问:请写出氮、铝、氖元素周期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能看出这些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与周期数及族的序数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投影:指出下列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推测其主要化合价 学生回答: 投影:锂、钠、钾、铷、铯的性质具有哪些相似性? 学生活动 演示实验:钾与水反应 学生观察: 视频:锂、钠、钾、铷、铯与水反应 结论:性质相似,但金属性逐渐增强。 投影:氟、氯、溴、碘元素 讲述:(性质的递变) [练习] 依据碳、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必要的内容。 [板书] (1)、核电荷数:碳氮 (2)、原子半径:碳氮 (3)、非金属性:碳氮 (4)、氧化性:碳氮气 (5)、热稳定性:甲烷氨气 (6)、酸性:碳酸硝酸 [结论]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随着核电荷递增,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与探究] 根据氟、氯、溴、碘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对下列事实给出合理解释 (1)、它们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 (2)、它们的单质与水反应越来越难。 (3)、氯、溴、碘的置换顺序为:氯>溴>碘。 (4)、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氟>氯>溴>碘。 (5)、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氯>溴>碘。 [结论]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同主族 (1)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元素周期表 3、领会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预习导学】 1、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是。所以同主族元素具有的性质,又有其性。元素周期表与和 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该元素的和。 2、ⅦA族元素包括。 元素名称氟氯溴碘 最外层电子数 得电子能力 最高化合价 最低化合价 无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酸) 气态氢化物 相似性:其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电子,他们原子得电子能力都,都是的非金属元素。它们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都是,能与大多数金属,其单质常做剂。 递变性:从氟到碘,原子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 ① F2、cl2、Br2、I2与H2化合的条件依次。 ② HF、HCl、HBr、HI 稳定性逐渐,还原性逐渐。 注意:氧族、氮族等非金属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类似ⅦA族元素,但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ⅦA族元素。 3、ⅠA族中的金属元素等称为碱金属元素。 第ⅠA族元素结构、性质探究【阅读课本P24观察·思考】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K与水反应

Na与水反应 (2)预测ⅠA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 图 原子 半径 失电子能 力 最高价氧化物 水化物及碱性 强弱 单质反应的剧烈程度 与水与O2 相似性:碱金属元素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都是的金属元素,其单质都能与、等物质 发生反应,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般具有很强的。 递变性:但从锂到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与氧气反应越来越。 ① Li、Na、K、Rb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② LiOH、NaOH、KOH、RbOH 碱性逐渐。 4、元素周期表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阅读教材P24,填写】 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具有这一规律,可以利用元素周期表寻找。人们不但在处寻找半导体材料,还在中寻找优良的。目前,人们已经用做催化剂使石墨在高温和高压下转化成金刚石;广泛采用过渡元素做进行石油化工生产,而且通过少量的加入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如等的单质,大多具有、等特点,人们利用以它们为原料制成的来制造火箭、导弹、宇宙飞船等。人们还利用元素周期表寻找合适的、等。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上化学元素的分布与它们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原子序数是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多,原子序数是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处于地球表面的元素多数呈现,处于岩层深处的元素多数呈现;碱金属一般是强烈的,主要富集于,科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1)

GAGGAGAGGAFFFFAFAF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通过探究第三 通过寻找新材料、探通过整合ⅦA 族元 元素周 认识同周期 认识同主族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 GAGGAGAGGAFFFFAFAF

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GAGGAGAGGAFFFFAFAF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多方式互动、多媒体展示和补充加之针对训练、课堂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Ⅰ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学过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胶片 六、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镁带、铝片、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 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七、授课时间、班级: 2008年2月高一三班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包括:1、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2、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实质就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问题】:试根据元素周期律将1—18号元素排成一个表: 学生活动:可能的结果是: 1H 2He 3Li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9F 10Ne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具体分析表二:排布的原则是: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把最外层电子数排满的同一纵行。 学生阅读课本第七页到第八页。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交流与讨论】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

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原子电子层数与周期表周期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的关系? 【归纳与整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相同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 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1.4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第四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教师活动 【引入】 把元素按元素周期律排成一个表格,这就是元素周期表。 【交流与讨论】 周期表中每一行为一个周期,指出周期表中有多少个周期?每一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每一列为一个族,指出周期表中有多少个族。 【讲述】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16 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0族,一个Ⅷ族。主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副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第Ⅷ族: 8、9、10 三个纵行 零族:第 18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思考】根据已学过的1-18号元素分析,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各与原子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关?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思考】参照1-18号元素,指出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讲解】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举例】 依据碳、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必要的内容。 【板书】 (1)、核电荷数:碳氮 (2)、原子半径:碳氮 (3)、非金属性:碳氮 (4)、热稳定性:甲烷氨气 (5)、酸性:碳酸硝酸 【小结】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随着核电荷递增,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得

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交流与讨论】 根据氟、氯、溴、碘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下列事实 1、它们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 2、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氟>氯>溴>碘。 分析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加的变化? 【小结】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举例】 根据氮、磷、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以下各物质的性质排序 (1)热稳定性:PH3、 NH3、AsH3。 (2)酸性强弱:H3PO4、 HNO3、H3AsO4。 【问题解决】第9页 【归纳】图1-6

1.3.1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汝阳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 制作人:尚朋菊审核人:赵润豪包科领导:徐正武2013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2、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 问题1: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准确预测的? 问题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地变规律 逐个周期地研究元素的原子的失电子能力或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1、研究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的方法: (1)、元素的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快慢)。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或反应速度越快),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3)根据金属单质与盐的溶液的置换反应。如A 置换出B ,则A 比B 对应的金属元素的失电子能力强。 (4)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 [活动·探究]验证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实验记录: 练习1:下列事实一般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练习2:已知铍(Be )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研究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2)根据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氢化物的还原性。 (3)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高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说明 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级中学金玉成 一、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 (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氯、氮、硫等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尤其是对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形成的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元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教材首先通过研究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规律,让学生初步理解元素周期律,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实质。在学习元素周期律之后,给出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引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借助元素周期表深化对元素主要性质(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理解,再拓展到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从而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本章重点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及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难点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三者间的关系。 (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分析 本单元内容概念多,内容层次性强,知识本身逻辑严谨且系统性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了某些结论的理论推理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下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些环节: ①通过1—18号元素的不同排列方法(尤其是1号、2号元素的排列位置讨论),用科学的方法来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排所遵循的原则。 ②由数学上的直角坐标系引入化学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帮组学生构建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认识。 ③在得到微粒半径的几条规律后,通过拔河的例子来阐述了氯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的半径结论。先用了2个例子作铺垫:氯原子和氯离子半径比较是核内质子一样多,核外电子不一样多,很容易得到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的结论;氟离子和钠离子半径比较是核外电子一样多,核内质子不一样多,得到相同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大半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