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如所周知,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创设历史情境展开课堂教学,以使学生产生了解和探寻历史的愿望[1]。为达到这一目的,史料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湛江地区所用中图版初中历史教材即采用相当一部分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其中对于文字史料,教材编者将其以直排隶书形式展现出来,并用传统卷轴装饰,古香古色,可谓煞费苦心。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八年级上册所用文字史料容待商榷之处甚多,现讨论于下。

一、引文讹误

第一单元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说明义和团运动反帝性质,引用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之语。经查,此语引自署名日本佐原笃介与浙西沤隐同辑的《拳乱纪闻》[2]。其中祸国殃民一语,此书作误国殃民。又据其介绍,此为义和团民托名刘青田(即刘基,字伯温)而伪造的碑文。该碑文在义和团民中流传时演变出多个版本,就教材所引前两句而言,义和团传单《刘伯温伏碑记》作最恨和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 [3],储仁逊《见闻录》作最恨合约,一误至今,党鬼殃民 [4],《庚子荓蜂录》作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 [5],《国闻报》相关报道作最恨和约,一误殃民[6]。几种版本之间当有传承关系,且无论何种版本,均带一误字。由此,当以误国殃民为是,教材盖因形近而讹。

又,第二单元第3课《辛亥革命》介绍三民主义时,节引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教材引文作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与1956年版《孙中山选集》完全相同[7]。但此书于1981年再版时有所改动:为中国改为为众生,三处专制均改为专利[8]。又核《民报》第10号所刊署名民意(胡汉民)《纪十二月二日本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事及演说辞》,亦作为众生、专利[9]。众,《说文解字·?部》:多也。众生,即指大多数人,与后文少数满洲人、君主一人、少数富人对举。就此而言亦应用众生。专制,《辞源》:独断独行。专利,《辞源》:专权擅利。 [10]孙中山此处所论,当为指斥少数人对各种利益的垄断,而不仅仅是在政治上独裁,当用专利为宜。此处亦因形近而讹。

又,第二单元第4课《新文化运动》中,为说明当时改革旧思想之必要,教材引用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相关论述。其中一句作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贤人政府,《新青年》第1卷第6号原文作贤人政治。贤人政治为一专有名词,是柏拉图提出的一种理想政治模式,而在民国初年为东方文化派大力鼓吹。1917年张东荪在《东方杂志》发有一文,篇名即为《贤人政治》。至于贤人政府,笔者未曾听闻,教材盖因其与善良政府并列而讹。

又,第四单元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介绍卢沟桥事变时,引用了中共为该事变所发通电之末的三句口号。其中第一句,教材作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建筑一词,《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所收作筑成[11]。又核此通电最早公开发表的《解放》周刊第1卷第10期,亦作筑成。当以筑成为是。成,《说文解字·戊部》:就也。《玉篇·戊部》:毕也。即强调事物的完成状态。全国人民只有将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建筑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才有可能抵抗住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二、标点不当

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中,为说明鸦片的危害性,教材引用时人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之论断。由于引文部分无主语,教材据文意在句首补出鸦片二字,并将引语用引号标示。这一情况下,引语仅为全句一部分,故句末句号当置于引号之外。但编者却将其置于引号之内,实乃不妥。

又,第二单元第1课《近代工业的兴起》介绍张之洞洋务活动时,节引其《拟设织布局摺》。引文中有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一句,教材使用顿号将纺花与织布隔开。对于顿号,古

籍整理者通常限用于并列名词而易引起误解者[12]。该处引文中纺花与织布尽管属于并列关系,但并非名词。因此二者之间不宜使用顿号。就语气来看,此处亦无停顿必要,且纺花织布连用并无引起误解之可能。故该处顿号可删除。苑书义与赵德馨所主编两部《张之洞全集》均未在纺花织布之间加任何标点[13]。

又,上文所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教材所引引文较长,但仅有三个分句,而教材将最后一个分句标点为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语势较急,不利于初二学生把握文意。《新青年》原文尽管采用旧式标点,但在其卑屈陋劣表示有所停顿。因此可于该处加一逗号,即将分句主语与后文隔开。近年采用新式标点重新排印的《新青年》即如此处理[14]。

三、割裂原文

第一单元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介绍反割台斗争时,引用1895年5月15日《申报》中描述台湾人民斗争决心之报道: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经查,该日《申报》题为《台民公愤》的报道中确有相关文字,但在教材所引文字之前有一律预备四字[15]。一律,《辞源》:一样,一例。[16]这里表示全体台湾人均有这一决心,与报道标题中的公愤二字相呼应。预备即预先准备,表明反割台斗争尚处于准备阶段。的确,日本强行登陆台湾的时间为5月29日,直至此时台湾人民才正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而该篇报道刊登于5月15日,在日人登陆之前,用预备一词体现其行文之严谨。因此,引用这段文字时,最好加上一律预备四字,才能完整表达这篇报道的意思。

(完整)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东部 面积:4400平方千米。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分之三) 地势: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岛屿:日本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朝鲜半岛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入各大洋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亚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世界陆地最低点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亚洲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 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印度河谷子(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 第一节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为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是庞大的群岛)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山地多,平原少 河流:中南半岛:湄公河(东南亚最长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流入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 湖泊:洞里萨湖(中南半岛柬埔寨境内) 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人种:以黄 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在世界上最集中)(福建、广东) 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稻谷(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下游)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印尼)、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 工业: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马来西亚) 发展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 发展慢的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3 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三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 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三 篇 第1题【单选题】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贺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闽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选择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一组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圆明园遗址——威海卫战役纪念馆 B、大沽炮台遗址——天津义和团遗迹——武昌起义纪念馆 C、詹天佑故居——张謇故居——徐悲鸿故居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果你要去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 A、武昌 B、井冈山 C、黄埔 D、南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南京!》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挺进中原》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 4 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篇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八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内容反映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之日,也是宝岛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之时。日本强行割占台湾( ) A、60年 B、50年 C、40年 D、30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境内发生多起战役,其中,标志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著名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长衡会战 C、常德会战 D、湘西会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⑥张学良⑦李宗仁⑧彭德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鼓励抗战军民,推动形势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导学案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 分4秒。 12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编写人:八年级阳光部 郭天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2、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难点: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课件,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和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学指导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运动周期: 。 3、方向: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图中心为极点,甲为北极,乙为南极。根据箭头观察: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什么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 甲图 乙图 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顺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4秒。 12 时针方向旋转。简单记忆:南顺北逆 【做一做】在下面各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探究2、(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 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答: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所以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 天,一半地区是黑夜,这就是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这种白天和黑夜就不断交替,形成昼夜 更替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地理现象是时差,也即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因此,我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时间相差约4个小时。完成课本第5页思考题。 【同步演练】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A 级)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B 级) A.顺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3.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B 级)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国地图版】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亚洲的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洲(44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最高 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 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 海岸线最长的洲;大河最多的洲;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 洲相接。 3.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为哪六个地区? 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亚洲有名的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亚洲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40%。 6.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孕育了古中国文明(华夏文明)。 8.亚洲发达国家:日本。亚洲“四小龙”:国、新加坡、、。亚洲“三小虎”:泰国、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国、新加坡;亚洲高收入国家:在波斯湾沿岸拥有被誉为“黑色金子”石油的海湾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客、科威特、卡塔尔等);亚洲最在发达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 9.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万多个岛屿)两大部分组成。 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10.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如所周知,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创设历史情境展开课堂教学,以使学生产生了解和探寻历史的愿望[1]。为达到这一目的,史料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湛江地区所用中图版初中历史教材即采用相当一部分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其中对于文字史料,教材编者将其以直排隶书形式展现出来,并用传统卷轴装饰,古香古色,可谓煞费苦心。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八年级上册所用文字史料容待商榷之处甚多,现讨论于下。 一、引文讹误 第一单元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说明义和团运动反帝性质,引用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之语。经查,此语引自署名日本佐原笃介与浙西沤隐同辑的《拳乱纪闻》[2]。其中祸国殃民一语,此书作误国殃民。又据其介绍,此为义和团民托名刘青田(即刘基,字伯温)而伪造的碑文。该碑文在义和团民中流传时演变出多个版本,就教材所引前两句而言,义和团传单《刘伯温伏碑记》作最恨和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 [3],储仁逊《见闻录》作最恨合约,一误至今,党鬼殃民 [4],《庚子荓蜂录》作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 [5],《国闻报》相关报道作最恨和约,一误殃民[6]。几种版本之间当有传承关系,且无论何种版本,均带一误字。由此,当以误国殃民为是,教材盖因形近而讹。 又,第二单元第3课《辛亥革命》介绍三民主义时,节引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教材引文作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与1956年版《孙中山选集》完全相同[7]。但此书于1981年再版时有所改动:为中国改为为众生,三处专制均改为专利[8]。又核《民报》第10号所刊署名民意(胡汉民)《纪十二月二日本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事及演说辞》,亦作为众生、专利[9]。众,《说文解字·?部》:多也。众生,即指大多数人,与后文少数满洲人、君主一人、少数富人对举。就此而言亦应用众生。专制,《辞源》:独断独行。专利,《辞源》:专权擅利。 [10]孙中山此处所论,当为指斥少数人对各种利益的垄断,而不仅仅是在政治上独裁,当用专利为宜。此处亦因形近而讹。 又,第二单元第4课《新文化运动》中,为说明当时改革旧思想之必要,教材引用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相关论述。其中一句作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贤人政府,《新青年》第1卷第6号原文作贤人政治。贤人政治为一专有名词,是柏拉图提出的一种理想政治模式,而在民国初年为东方文化派大力鼓吹。1917年张东荪在《东方杂志》发有一文,篇名即为《贤人政治》。至于贤人政府,笔者未曾听闻,教材盖因其与善良政府并列而讹。 又,第四单元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介绍卢沟桥事变时,引用了中共为该事变所发通电之末的三句口号。其中第一句,教材作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建筑一词,《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所收作筑成[11]。又核此通电最早公开发表的《解放》周刊第1卷第10期,亦作筑成。当以筑成为是。成,《说文解字·戊部》:就也。《玉篇·戊部》:毕也。即强调事物的完成状态。全国人民只有将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建筑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才有可能抵抗住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二、标点不当 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中,为说明鸦片的危害性,教材引用时人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之论断。由于引文部分无主语,教材据文意在句首补出鸦片二字,并将引语用引号标示。这一情况下,引语仅为全句一部分,故句末句号当置于引号之外。但编者却将其置于引号之内,实乃不妥。 又,第二单元第1课《近代工业的兴起》介绍张之洞洋务活动时,节引其《拟设织布局摺》。引文中有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一句,教材使用顿号将纺花与织布隔开。对于顿号,古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 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中图版八年级上地理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划分五带的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1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7、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8、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9、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21、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为49个纬度;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

(完整word)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填空 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亚欧大 8、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分为欧洲西部、欧洲东部。美洲分为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以南) 10、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冰洋相通。 11、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S”。 12、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13、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15、【世界之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 跨纬度最多的洲是亚洲;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 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洲是)。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 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是三大(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连接处,火山频繁) 2、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第1题【单选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是在哪一事件后开始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名言、观点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国歌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聂耳 C、田汉 D、光未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每年的9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民不要忘记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年代尺的“?”处应该填入(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图是由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7.7”火花。主版为一幅当时完整的中国地图,并标注了各省行政区划,代表着“七七事变”的两个“7”字,醒目地出现在中国地图上,以纪念这个民族觉醒的日子。该火花主要号召( ) A、全面抵制日货 B、民众实业救国 C、全民投入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识记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平型关大捷;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信息,探求每场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利用影像资料、文件档案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表格等手段使学生清晰掌握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新课导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还记得有哪些主要的战役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那么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抗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基本状况。 一、平型关大捷 先用课件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注意华北日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提问:华北日军此时进攻的主要方向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向山西方向,在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这时进攻山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前线并在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先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相关片段,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然后提问: (1)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 (2)敌后战场的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巩固一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巩固一 第1题【单选题】 图片材料体现了洋务派的作为涉及的主要领域有( ) ①政治②军事③经济④教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层层深入的历程。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D、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同学制作了下面图示,以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某些因果关系。根据结构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诏令( )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答案】: 【解析】: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填空 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 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 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___________ 7、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亚欧大陆之上。 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南美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______ :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 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______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亚洲。 ⑤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一。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一。 8、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各大洲可以戈0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____ 。非洲 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分为欧洲西部、欧洲东部。美洲分为北美、拉丁美洲(美国以南) 10、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冰洋相通。 11、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 .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像字母“ S ”。 12、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诵。 13、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15、【世界之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 跨纬度最多的洲是亚洲; 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 陆地和

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4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练习第六十四篇

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4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练习第六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遵义会议与八七会议的相同点是( ) A、都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B、都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都是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 D、都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4年6月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讲述了十个普通红军战士在战略大转移途中的成长、抗争与牺牲的故事。与该剧情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 B、长征 C、九一八事变 D、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2年中共“二大” C、1935年遵义会议 D、1945年中共“七大” 【答案】: 【解析】: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5、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沟 6、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亚洲是面积最大的洲,大致相当于欧洲的 4倍。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一一亚欧大陆之上。 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3、地球表面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海陆面积的变化外,还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4、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发现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的轮廓凹凸十分吻合,他大胆的提出了 “大陆 漂移学 说”。 ⑤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世界上的火山、地 8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分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美国以南) “ S ”。 12、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所包围:南部与大西洋、太平洋相通。 13、北冰洋面积最小的大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14、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 11034米,是大洋最深处。 一、填空 」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二、名词解释 1、 2 、 陆地面积较大的叫做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洲大陆)。 陆地面积较小的叫做岛屿。(最大的岛屿:丹麦的格林兰岛) 1、目前海洋的面积为 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 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做半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海路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 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海陆变迁 (乌乌里大黑哭 {土}) 、填空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沟通红海(印度洋)和地中海(大西洋) 1、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 地壳的变动、 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5、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 6、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版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 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10、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它的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面是亚洲 和大洋洲,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二、名词解释 1、岩层受挤压断裂被迫抬升,经过长年的磨损, 形成断块山。 11、大西洋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诵北冰洋,形状像字母 2、岩层受挤压产生褶皱,弯曲的顶部岩石断裂、 磨损,形成褶皱山。 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2、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由于海平面的升降,时而为海, 时而为陆。部分沿海国家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 亚洲、非洲; 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9、各大洲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非洲分为北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我国正处在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上。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1、气温和降水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2019年精选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 课 抗日救亡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2019年精选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 课抗日救亡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表达了她的什么感情( ) A、愿以妇女的身份参加抗日战争 B、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希望政府批准她招募女兵抗日 D、表现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了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电影题材应该是( ) ①《七七事变》 ②《九一八事变》 ③《西安事变》 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国民政府实行的不抵抗政策 D、大国纵容日本侵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 A、变法维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1 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林彪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4.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5.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 (1)军事上: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2)政治上: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3)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作用: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知识点3 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者: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 多个团,在华北 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