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梳女与她们的三个“家” - 北京师范大学

自梳女与她们的三个“家” - 北京师范大学

自梳女与她们的三个“家” - 北京师范大学
自梳女与她们的三个“家” - 北京师范大学

自梳女与她们的三个“家”

——以清代以来的广东顺德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00级何燕珊

指导老师赵世瑜教授

【内容摘要】明清到近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尤以顺德为盛)存在着“自梳”这一特殊的习俗。自梳,就是女子自行易辫而髻,以示自己独身终老的决心;自梳有其特殊的仪式,自梳女也有其特殊的生活,其中包括“不落家”、“金兰恋”等。在一生中,她们与家庭仍然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又与一般女性存在差别,因此,在她们的生命历程中,与其出生、成年和终老相适应,就有生长之家、金兰之家和终老之家三个阶段,这成为她们解决自身生活困境的一种特殊的调适手段。

本文将尝试讨论分析自梳女的这三个特殊的“家”,以及她们与这三个“家”的关系,并从分析中引发一些思考,包括传统观念对自梳女的影响,以及女子自梳的原因,等等。

【关键词】自梳女,家,传统观念

【Abstract】There was a special custom--“Z i Shu” in Canton Delta District (especially in Shunde)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y to modern times. Through a special ritual,women who Zi Shu (used as a verb) combed up their own hair and vowed never to marry 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y live a self-reliant life, while they still kept close contact with their families, but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family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women. We can find that women who Zi Shu had three special “homes”. The three special “homes”respectively existed in their childhood, adulthood and senility and served as special measures for them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ir lives.

In this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three special “homes”, and try to discuss how traditional ideas affected women who Zi Shu, and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women chose to Zi Shu.

【Key Words】Zi Shu, Home, Traditional ideas

一、关于自梳女及其研究

自梳,是清代到近代珠江三角洲独有的一种民间习俗,它广泛流行于南(南海)、番(番禺)、顺(顺德)地区。

自梳这个名字的来历大概是:过去的未婚女子,无论年龄大小,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并且只能梳辫不能梳髻。结婚时,由母亲、女长辈或大妗姐(结婚时侍候新娘的女佣)首次代梳发髻,即把辫子拆了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勺后,称为髻,这是当地婚嫁习俗中的新娘“上头”仪式。梳髻用以区别出嫁与否,这标志着少女时代的结束,而为人妻媳母时代的开始。而决定终生不嫁的女子,则举行特定的仪式,自行把头发梳成发髻,这种仪式就被称为“自梳”或“梳起”,而独身终老的女子就被称为“自梳女”。

自梳有一套特定的仪式。先要选择良辰吉日,然后准备一些必需物品,如新衣(包括内衣)、新鞋新袜、梳子、红头绳、镜妆(又称“柬妆”,为梳妆用的小箱子,上嵌玻璃镜,下有抽屉数个,内贮梳、篦骨簪、头绳等),并和结婚一样置新大床、台椅家具。自梳前夕,要用“香汤”(黄皮叶煲水)沐浴,接着请已梳起的相好女友传授梳起后如何在家庭、社会中立身,如何坚持独身,如何独立谋生,以及自梳姐妹之间如何互相扶持等等。第二天清早,便到附近寺庙,在观音菩萨面前摆开三牲祭品和新衣服,向菩萨起誓终身不嫁。誓毕,自己拆开长辫梳为云髻(梳髻时有“八梳诀”:一梳福,二梳寿,三梳静心,四梳平安,五梳自在,六梳金兰姐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灾无难),换上祭过菩萨的新衣服,再向菩萨叩拜,然后与同往姐妹互拜,姐妹们为她道贺。仪式结束后,才回家告诉父母及家人(也有之前已经得到父母同意的,父母及亲友也参加其自梳仪式),并将祭过菩萨的祭品分给亲友,宣告自己自梳了。富有之家,还会设若干筵席,宴请亲朋戚友。进行自梳仪式以后的女子,终身不嫁,父母也不能强迫许婚1。

自梳这个习俗究竟始于何时至今无定论,可以说是起源不明,而且也很难考究,因为在当地县志和其他文字记录中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记载。不过,在明朝,就有不少关于女子终身不嫁的记载,明万历十三年《顺德县志》载:“邓六娘者,宋上舍邓梦槐女也。梦槐生子伯瑜,早卒,有女六人。

1上述两段内容引自梁应沅、罗永安:《顺德女子“自梳”风气的兴替》,《顺德文史》第8期,1986年1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陈遹曾、黎思复、邬庆时:《“自梳女”与“不落家”》,《广东文史资料》第12期,1964年,政协广东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罗素:《顺德缫丝女工生活回忆》,《顺德文史》第2期,1983年8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以及笔者生活所见和实地调查访谈所得。

六娘最小,叹曰‘父无宗属可后矣’。矢不适人,乃取姊子李元为其父后,改名履元”……“能誓不适人节亦有可取焉”……“又闻伦教梁鉴殷女佑娘不字,托其侄彦”1。她们虽然终身不嫁,但她们有没有经过自梳仪式、到底算不算自梳女仍有待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与自梳相关的金兰结谊及相约不嫁的习俗在清初已成风气。乾隆十五年《顺德县志》载:“……女多矫激之行,乡中处女与里女结为姊妹,相为依恋,不肯适人。强之适人矣,归宁久羁不肯归夫家,甚或自缢自溺……”2。咸丰三年《顺德县志》又载:“昔人所谓妇女恋金兰,归母家不时返者,穷村僻壤囿于故习者有之,今则厥风大革矣。”3自梳风习一直沿袭到近代,并在近现代达至兴盛。由于19世纪末当地机器缫丝业的迅猛发展,以至20世纪30年代丝业衰落后外出工作(主要是当家庭女佣)机会的出现,加强了自梳女的经济能力,她们不但可以生活自立,还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选择自梳的妇女人数也因而激增。以顺德为例,1931年8月18日《越华报》载:“查该县(顺德)地方丝偈一百二十余间,丝位约有5万余个,每位容女工一人;自时局多变,丝偈已缩至七十余间,丝位只得三万七千余个。”420世纪20年代后顺德生丝在国际市场已被日本人造丝所排挤,不少丝偈已歇业,但硕果仅存的桂洲丝偈,缫丝女仍达数百人。缫丝厂是近代自梳女的集中地,丝厂内许多缫丝女工都是单身寡居而一生没有后代的,因此也有人称丝厂为“尼姑厂”。缫丝厂内有如此之多的女工,因此,当年顺德丝业全盛时,各丝偈所容纳的自梳及不落家妇女之多,便不难想象。后来,顺德的丝业衰落,自梳和不落家的妇女,便不得不另谋生计。其中很大部分,流向广州、香港等大城市,在富家作“妈姐”(家庭女佣)。“顺德妈姐”曾饮誉一时,雇用“顺德妈姐”成为了显贵人家的风尚。《顺德文史》曾载:“均安沙头黄族(该乡有很多自梳女出外谋生)……出外最多的时候,是在1928年,人数多达数千人。现在外的尚有二、三千人,其中自梳女约有二百人。”5确实,在当时,自梳成了一种时尚,很多女子相继自梳。众多自梳女还形成了姐妹群体,当时的报纸所指的所谓“金兰会”“迷夫教”、“盘髻党”,大多数就是由自梳女组成的。

到解放后,该习俗基本消失,没有出现新的自梳女了。

目前,最后一代自梳女已为数不多,且均已届垂暮之年。根据笔者所1明万历十三年《顺德县志》卷八,《人物志第七之三》,第20页上,叶春及纂修。

2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县志》卷三,《舆地志·风俗》,第28页下,陈志仪修。

3清咸丰三年《顺德县志》卷三,《舆地略·风俗》,第35页下,郭汝诚修。

4《顺德缫丝女工多失业》,《越华报》,1931年8月18日,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5黄学礼:《顺德均安冰玉堂》,《顺德文史》第2期,1983年8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作的调查访问,现在,自梳女集中地顺德均安沙头村里只剩下20多个自梳女,加上留在新加坡的十几个,总共也只有30多个自梳女,而且她们都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了。另外,最近也有一些关于“末代自梳女”的报道,如肇庆市端州区塔脚巷的11个自梳女,她们的年龄也介乎于60多岁到93岁。还有深圳宝安区沙井镇的9个自梳女,她们也都是70到80多岁的老人了。我们应该趁她们还健在的时候抓紧时间做调查访问、研究自梳问题。

当然,这一习俗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不少著名学者的兴趣,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有不少关于华南自梳习俗的研究专著。例如:早期的林惠祥教授,20世纪70年代的Majorie Topley,后来的Andrea Sankar、Janice Stockard,以及耶鲁大学人类学系的萧凤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叶汉明等等。

前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自梳习俗的起源问题,大多学者认为由于珠江三角洲丝业发展,妇女经济独立而促成自梳风习,如Janice Stockard的关于与环绕丝业的经济策略相关的婚姻和抗婚形式的论述1;也有人认为自梳及其相关的不落家习俗是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是人类社会从母系过渡到父系遗留下来的,如某些学者根据林惠祥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对福建惠安妇女长住娘家的调查所作出的推论2;最近的研究则认为这种习俗是岭南地区汉族文化与百越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如萧凤霞和叶汉明的有关论述3。第二,自梳的性质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自梳习俗是一种反抗婚姻、反抗以父系宗族和子嗣为中心的主流文化的行为,如Marjorie Topley关于自梳女抗婚的论述4;也有学者研究自梳女群体与宗族社会的互动关系,如叶汉明对以顺德均安为中心的自梳女与宗族的关系所作的实地调查及有关研究5, 另外,她还研究了自梳女姐妹群的次文

1Janice Stockard,Daughters of the Canton Delta: Marriage Patterns and Economic Strategies in South China, 1860-193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女儿们——华南地区的婚姻形式以及经济策略,1860-193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林惠祥:《论长住娘家风俗之起源及母系制到父系制的过渡》,载林惠祥:《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3萧凤霞(Helen F. Siu): “Where were the Women: Rethinking Marriage Resistance and Regional Culture in South China”(《妇女何在——重新思考华南地区的抗婚形式与地方文化》),Late Imperial China, 11:2 Dec. 1990;叶汉明:《妥协与要求:华南特殊婚俗形成假说》,见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9年。

4Marjorie Topley, “Marriage Resistance in Rural Kuangtung”(《广东农村地区的抗婚行为》), in M. Wolf and R. Whitke, eds.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5叶汉明:《地方文化的性别视角:华南宗族社会与自梳风习》,见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9年。

化力量1。

尽管前人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其中某些研究却似乎过于把自梳习俗纳入一个所谓理论体系(比如经济决定论、父系宗族中心论等)来研究,而没有把其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现象、历史过程,把其放到当时当地的实际环境、具体情况下来研究。事实上,我们对民间习俗的研究应该多发掘并展示其“主角”的实际活动和真实感受,力求准确而全面地展示其全貌和过程。同时,前人的研究比较着重于对自梳习俗的起源、女子自梳的原因和自梳女姐妹群及其与宗族的关系,而似乎忽略了对自梳女及其家庭这一角度的探讨。实际上,在她们的一生中,她们与家庭既存在密切的关系,又与一般女性的情况存在差别,表现在:在她们的生命历程中,与其出生、成年和终老相适应,有生长之家、金兰之家和终老之家三个阶段,这成为她们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下解决自身生活困境的一种特殊的调适手段。自梳女及其家庭是自梳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从细处、从一个更具体的单元来分析研究自梳习俗的情况,使研究更全面更完整。

就是在上述的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搜集了文献资料,并对广东顺德地区的最后一代自梳女(她们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梳起的)作了实地调查访问,希望能从自梳女及其家庭这一角度对自梳现象进行探讨,从而探讨自梳女的家的观念,并对她们的家的观念与一般人的家的观念作一个比较。

二、对自梳女的三个“家”的分析

位于广东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于1951年落成,是当年到新加坡打工的自梳女们共同出钱,通过同乡会,在顺德老家修建的安老院,以备年迈之时有一个养老的地方。那里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

笔者曾到冰玉堂探访那里的最后一代自梳女,了解了很多关于自梳女的事情。

从自梳女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可以说是有三个“家”的:娘家、夫家以及自梳姐妹们自己构建的虚拟的“家”。

自梳女的家首先是娘家——生长之家,那是自梳女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她们是很想一直留在娘家的,但为乡俗所不容;而她们在外面找不到想要的家(她们都害怕或不满旧式婚姻),所以只能自梳,在姐妹群中构

1叶汉明:《权力的次文化资源:自梳女与姊妹群体》,见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9年。

建一个虚拟的“家”——金兰之家;但这始终不是长远之计,她们最终还是需要一个身后的“归宿”,所以她们就采取“不落家”“守清墓”等方式找一个夫家——终老之家。这三个“家”可以说是贯穿了自梳女的三个人生阶段:生长——成年——终老,她们的一生都是在“家”中度过的。

自梳女与这三个“家”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自梳女的“家”的观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她们的家的观念及她们的家与一般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一)生长之家

这里说的生长之家指的是自梳女的娘家。用“娘家”这个词也许不太合适,因为一般是结婚以后的妇女,有了夫家,才有与之相对应的娘家,不过,这里用这个词以区别自梳女几个不同的家。娘家是自梳女出生、成长的地方,她们的童年和青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对她们有重要而特别的意义。

说到自梳女与其娘家的关系,要从自梳女为什么要梳起说起。自梳女梳起的原因很多,如害怕结婚生子、不满旧式婚姻等等。在珠江三角洲,一直流传着这么两首童谣:“金橘枝,绿骨枝,家婆麻米冇(没)人知。入到房中透个大气,晚间流泪话过夫知。我母又冇千年和百岁,等你三餐抓话补下前时。”“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媳妇)甚艰难,早早起床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下间有个冬瓜仔,老爷话蒸,安人话煮,蒸蒸煮煮都唔中意(不喜欢),拍起抬头闹(骂)一番。三朝打烂三条夹棍,四朝跪烂九条裙。”这两首童谣把妇女们在夫家所受的虐待刻画得入木三分。以前,做人媳妇确实不容易,侍候公婆,相夫教子,家务农活,日夜操劳,而且还要受公婆、丈夫的气;如果遇到恶姑毒婆、长舌妯娌,那就更加难于安生了。自梳女们从少年时代就从姐妹们或其他妇女那里听到许多关于已婚妇女受丈夫、公婆虐待,自杀死后化为厉鬼复仇的故事,并受到独身自立精神的熏陶,很多自梳女在少年时候就已经立下相约不嫁的誓言。也有些是因为当时的婚姻都是盲婚哑嫁,新娘要到成婚的那天才第一次和新郎见面,自己都不知道丈夫是什么样的人,而且也根本没有感情,如果丈夫不好,那就更要一辈子受苦了。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很多女子都视婚姻为畏途,所以终身不嫁而成为自梳女,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自梳女是一种抗婚行为的理由。

但换个角度看,其实不少自梳女是因为娘家而梳起的。

第一,顺德等地有“阻头不便,跨头不祥”的传统观念。咸丰三年《顺德县志》载:“男女婚嫁又多愆期,盖欲循长幼之序而递及之,如诸兄诸姊

或因姻家有丧服事,故不得嫁娶,弟妹虽年长亦必俟之以故。”1可见,兄弟姐妹结婚是应该严格按照长幼顺序进行的。所谓“阻头”,即兄姐不能婚娶致误弟妹之婚期者;所谓“跨头”,即弟妹嫁娶先于兄姐者。阻头和跨头多为世人所恶。所以家中女儿成年后,还不想出嫁或还没找到意中人,但又不想耽误弟妹的婚事,只能采取自梳的办法,因为梳起了就相当于出嫁了,弟妹结婚也不算跨头了。也有些因为兄长未娶,妹不能跨头出嫁,等到兄长结婚后,自己年岁也大了,嫁人不容易而终于自梳。

第二,很多女子是因为家境贫穷,要留家帮助父母料理生产和家务,或因为父母早丧或体弱,弟妹年幼,而决意梳起,辅助或主持家计。如前文所引的邓六娘,就是因为父亲“无宗属可后”,“矢不适人”,“乃取其姊子李元为其父后”。《顺德县志》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笔者在顺德均安冰玉堂访问的黄荷姑太也是因为这样而自梳的,她父母早逝,家里有两个弟弟一个姐姐,父母去世前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因此,为了一心一意照顾好弟弟,她和姐姐都没有结婚。也有些女子即使一开始没打算梳起,但为了照顾娘家、为了挣钱,她们整天劳苦工作,《顺德文史》就有一首描写缫丝女工辛劳工作的《龙山竹枝词》:“十亩桑阴牡蛎墙,缫丝声里近黄昏。嫁衣自顾都忙作,日为群生衣被忙。”2笔者还听过一些曾在缫丝厂工作的老人说,女工们每天要在热气腾腾的(蚕茧要用热水来煮)厂房里工作十几个小时。自梳女们整天那么忙,根本没时间没心思谈婚论嫁;而且她们也很少机会接触男性,因为她们每天早出晚归,而丝厂里绝大多数是女工。后来标梅已过,她们也不再考虑婚嫁之事了,干脆梳起。

也许有人会说,结了婚也一样可以照顾娘家的,不需要自梳。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自梳女们都觉得,一个人成家以后,负担的就是一家人了,而自梳后只需要负责一个人就行了;而且在那个年头,成了家,生了一群孩子,“生得起也养不起啊”3。出嫁后要照顾的就是两个家了,而且主要是要照顾夫家,所以为了更好的照顾娘家,她们只能选择不嫁。

此外,旧俗女儿出嫁,娘家要准备丰厚的嫁妆,而且结婚有繁缛的礼节,贫困人家负担不起,父母就只能让女儿自梳谋生。

另者,有些家庭有世代相传立接代姑婆(当地人们都称自梳女为“姑婆”、“姑太”,有尊敬之意)之规。南海有一个自梳女,她就有两个姑妈、两个堂姐都是自梳女,自梳似乎成了一项“家族传统”。

综上所述,自梳女之所以要梳起,很多时候是为娘家着想的,说得更明确的是,她们为了娘家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也可见她们对娘家的感情之

1清咸丰三年《顺德县志》卷三,《舆地略·风俗》,第42页下,郭汝诚修。

2赖振襄:《龙山竹枝词》,《顺德文史》第4期,1984年12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3黄丽娥,女,79岁,访问时间为2002年7月。

深厚。

为了娘家是自梳的主观原因,而经济独立则是自梳的客观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姑娘,在封建时代,少见扎脚金莲,多是身强力壮的散足大姐。”1在这富饶的鱼米之乡,女子们多从事采桑、养蚕、缫丝、刺绣等业,收入颇高,经济能够独立,而且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咸丰三年《顺德县志》载:“顺德在在皆水乡,舟航所达,川流四绕,阡陌交通,故力农尤便,至于桑田鱼池之利,岁出蚕丝,男女皆自食其力。”2后来,该地区的缫丝业发达,女子们“摘桑缫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事甚劳苦……以其所获厚利,足以自活,计每日所得,多者一元余,少者几角”3,“最盛时代,平均每人月入当在二三十元之谱,经济可以独立”4。“据1911年农商部调查,本县(顺德县)缫丝女工每天工作10小时,人均月入6银元。其后,蚕桑业持续发展,物价逐渐上涨,劳工收入也呈上升之势。1923年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调查报告报道:容奇、桂洲、大良一带缫丝女工和童工日薪一元二毫至三毫,男工一元至一元余。”5女子的工资甚至高于男子。至于后来的不少长期在外受雇作家庭女佣的自梳及不落家妇女,也薄有积蓄。《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一书就说到,“‘女人能顶半边天’,在南粤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事实”6。这种经济独立的情况为女性之自梳提供了条件。

娘家是女子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女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娘家对女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女子们大多对娘家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这是人之常情。另外,从生活所见,也从长辈们的经验得知,自古以来,广东的女子(无论出嫁与否)尤其关心和照顾娘家(用广东话说是很“顾家”)。自梳女首先就像一般女子那样有很强的孝悌观念,大都孝敬父母,照顾弟妹;而且,自梳女由于梳起不嫁,则与娘家有更加深厚的感情以及更加密切的联系。在顺德均安冰玉堂,姑太们贴了一张她们从新加坡带回来的《济公活佛圣训》,上面有一句“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访谈过程中,姑太们还特意指着这句话,念给笔者听),这就是她们遵守的信条——孝敬父母。她们自己省着吃、省着穿,甚至是没得吃、没得穿,也要大力地支持家庭,用她们的话说是“死悭死抵

1李逻通:《中山风土人情杂谈》,《中山文史》第41辑,1997年,政协广东中山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2清咸丰三年《顺德县志》卷三,《舆地略·风俗》,第35页下,郭汝诚修。

3《顺德自梳女之依赖》,《民声报》,1929年9月30日,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4《丝业衰落与自梳女子》,《现象报》,1934年4月10日,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5《顺德县志》(简本),招汝基主编,1999年10月。

6辛向阳、周树兴、骆爽、李文飞等:《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5月。

(非常非常节俭),都不舍得吃,基本上都把钱拿回家了”。笔者从冰玉堂的姑太们那里得知,其中一个自梳女黄英姑太,40岁以前,自己没攒过一分钱,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了;40岁以后,她才自己攒钱,因为这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她再寄钱了。

由于自梳女都有较高的收入,而她们又因为不嫁而没有家庭儿女负担,所以她们可以把自己挣的钱拿回娘家,支持娘家。可以说,她们的收入成为娘家家庭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遇到水旱天灾,农业歉收时,无论家庭开支、地租交纳,都要靠她们来支持”1。笔者访问的黄丽娥姑太说过:“以前困难,个个都很顾家的……那时候寄一瓶油要50元新加坡币;一箱面要十几元,连箱连人工要50多元;房子坏了,又寄钱回来修……。”2《中山文史》第41辑有一首《自梳女赞》,其中写到:“农家散脚聪慧妹,梳起勤俭为后辈。青春献于家计事,碌碌操劳不知悔。勿论漂洋留乡居,振作奋发志无回。英雌豪气赛男儿,谆谆精神真纯粹”。可见,自梳女对娘家的贡献是很大的。人们都说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而自梳女则是“没有泼出的水”了。

由于自梳女们是娘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所以她们在家中一般都有较高的实际地位,“除父母叔伯之外,就以她为尊了。她的处事意见,有时父母也得稍让几分”3。由姑婆或姑太当家的大家庭在以前是很常见的,“有的家庭,几姊妹同时梳起,梳起之后,姊妹分工维持家计和帮助弟侄辈们发家。或姊出外、出国佣工赚钱银支持兄弟营生;或妹留家主持家政,和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等等。”4另外,以前各村春秋二祭都有胙肉(俗称“太公分猪肉”),“每丁人口,皆颁以烧肉大良光酥膏煎等各一盒,自梳女则倍之”5,自梳女甚至比男丁分得的烧肉还要多,可见其地位之重要。这与一般女子在家庭中相对低贱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自梳可以说是违背人之常情,一般人很自然地想到,父母一定会极力反对女儿自梳的。事实上,确实有些父母对女儿独身终老,无所归宿,殊感痛心疾首,因而百般反对,或常常防范于未然,管教异常严密。但在当时当地,有很多父母是支持或默许女儿自梳的。比如,传统观念本来就认为“女大不中留”,留着女儿在家嫁不出去会惹人耻笑的;父母也认为女儿是帮别人养的,女儿一大就巴不得早点出嫁好省双筷子。若决定不嫁的女

1梁应沅、罗永安:《顺德女子“自梳”风气的兴替》,《顺德文史》第8期,1986年1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2黄丽娥,女,79岁,访问时间为2003年1月27、28日。

3梁应沅、罗永安:《顺德女子“自梳”风气的兴替》,《顺德文史》第8期,1986年1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4李逻通:《中山风土人情杂谈》,《中山文史》第41辑,1997年,政协广东中山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

5《凤城秋胙今非昔比》,《群声报》,1935年8月20日,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子,就要梳起,向父母表明不拖累娘家,会自食其力。这样,父母对其梳起的决定也不会作阻挠了。另外一个原因是自梳女大多是娘家的经济支柱(如前所述),她们提出自梳要求,“父母既不便十分反对,而且这对家庭经济还有利益,就自然乐得应允”1。还有些父母“怜惜女儿,不愿其婚后受制于人,便同意女儿自梳,还会分给部分房屋财产,使她们在往后的独立生活中有所依靠”2。如顺德龙氏(仕宦世家,著名的顺德清晖园即龙氏花园)就特为家中自梳女在大良建立分户同住的住所;又如顺德昌教黎氏的自梳女倩初(其父为清福建海关道,兄为民国初年胡汉民督粤时的民政司长)就获家中巨款赡养,并在广州购入大宅3。女子自梳甚至得到了父母、家庭的支持,可见自梳女在家中的地位重要,也可以从中看到她们跟家庭的特殊关系。

叶汉明教授曾在她的著作中多次论及:“事实上,自梳女们都有极强的孝悌观念,养家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天职。家庭也视她们与维持家计的儿子无异。对于父系家族而言,她们无疑扮演了男性子嗣的角色。”而且,叶汉明教授还曾论述自梳女群体利用其特殊经济地位和群体力量,获得宗族的认同和支持4,笔者认为,她们首先就从家庭获得了认同和支持,这是她们获得宗族支持的基础。

自梳女与娘家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有特别密切的联系,而且她们为娘家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按理说,她们应该可以一直留在娘家的;而且,她们也确实很想和家人在一起。无奈,这却为乡俗所不容。

自梳女,也有人称为“在家女”,可是虽然称为“在家”,实际上到了一定时候(一般是成年以后),她们就要和父母分开吃住,好像嫁了一样,不再依赖家人。因为在迷信观念统治的社会里,本来就有“女大不中留”的说法,一般人还认为,凡大年大节,有已长成的女儿留在家中,是不吉利的,将“驮衰家”,使家中招致财丁的损失。另外,按照俗例,自梳女即使能留在家里生活,但到身老病危时,也不能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过世,甚至不能在村里过世,以免带来“晦气”,所以只能抬到村外或“姑婆屋”(实际上,姑婆屋也多建在村外)终老。正是因为这样,自梳女不得不走出深闺,离开娘家,出外工作生活,于是也出现了自梳女聚居的姑婆屋。

以上所述的是自梳女及其娘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自梳女离开娘家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完整的人生,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自梳女所追求的。可是她们又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家

1梁应沅、罗永安:《顺德女子“自梳”风气的兴替》,《顺德文史》第8期,1986年1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2同上

3陈遹曾、黎思复、邬庆时:《“自梳女”与“不落家”》,《广东文史资料》第12期,1964年,政协广东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4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9年。

而自梳,于是,自梳女们就在姐妹群体中构建出一个虚拟的“家”。

(二)金兰之家

“自己的头发自己梳,自己的饭自己煮,自己的生活自己养,自己的苦乐自己享。”这是对自梳女生活的最简练的概括。自梳后的女子,就要离开娘家,自力更生,什么事情都要独立承担和解决了。

不过,自梳女并不是孤立无助的,自梳姐妹们多数一起生活,互相支持,互相照顾,自梳女聚居之地就称为“姑婆屋”或“孤婆屋”。姑婆屋有的是众姐妹共同集资兴建的,有的是年长有钱的自梳女的私人产业以出租形式组织其他自梳女入住的,也有的是宗族资助、特意拨地为她们建设的。自梳女成年以后到终老之前的日子,一般就是在姑婆屋里度过的。现在,很多姑婆屋已随着自梳风习的消失而消失了。而顺德均安的冰玉堂则是难得的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姑婆屋。

冰玉堂,是顺德均安镇沙头乡(那里是著名的侨乡)出国工作的自梳女们共同倡议并筹款集资回乡兴建的,以便姐妹们回到家乡后可以有一个清净之所安度晚年。“当时(1948年,笔者注)在星洲(新加坡)捐款的有四百多人,已回乡的归侨姐妹有百人,共筹得款项港币八万元”,“由于款项不足,后又在星洲筹得款项五千元”1。当时乡政府也大力支持,划出土地(由于自梳女不能死在村里,所以冰玉堂的位置也是在当时的村外的)协助建设。冰玉堂于1951年落成,名为“冰玉堂”,取冰清玉洁之义;又由于坐落在鹤岭山麓(现鹤岭山已被铲平,笔者注),故额其堂为“鹤岭静安舍”,也取其清净宁静之义。

冰玉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占地近两亩。一进大门,有一个庭院,院内种满花草,环境清幽。再往里走,是一座两层楼房建筑。一楼是厅堂和神殿,厅堂可作聚餐和打牌消遣之用,神殿内供奉着观音、关帝以及已去世的姑太的神主牌。二楼以前是姑太们的卧室,但现在已经没人住了,姑太们当年睡过的床铺已经拆除,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青砖墙壁,显得格外冷清。厅堂和神殿之外,还有厨房,以前姑太们就在那里煮饭煲汤的,现在姑太们在重要节日(如七夕节等)也会在那里煮食聚餐。另外,冰玉堂的一角后来还加建了华帝庙。

“该堂建成后,凡本乡旅外姐妹,回到家乡,没有依托或不想与兄弟子侄同居的,可申请入住,不收费用……该堂建成后,入住最高峰时是在

1黄学礼:《顺德均安冰玉堂》,《顺德文史》第2期,1983年8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1958年,入住30多人,设有大饭堂。”1现在,姑太们大多回乡与家人同住,冰玉堂已经30几年没人住了,平时都锁上大门。以前,姑太们在冰玉堂同吃同住;现在,冰玉堂的姑婆屋性质也变了,成了自梳女姐妹经常聚会的地方。现在,姑太们平时都会到冰玉堂聊聊天,打打牌,像前面提到的黄丽娥姑太,她与弟弟同住,不过,她比较喜欢冰玉堂的清净,而且可以经常和姐妹们聚在一起,所以她经常去冰玉堂,甚至在那里设了一间房(为此她付了2000元),中午就在那里歇息。如果遇到重要日子,如观音诞、七姐诞等,姑太们更加齐集(连在海外的也会回来),大家一起拜神聚餐,非常热闹,那是冰玉堂的盛事。

时移世易,姑婆屋的变化实在很大。以前的姑婆屋可以说是自梳女的大本营,自梳女的“家”。自梳女们“居于是,食于是,终于是,不须倚赖父母,具有独立性质,此等屋中,有若旅店,房榻繁列,群雌粥粥,歌谈玩笑,通宵达旦,其乐何极”2。姑婆屋内通常住4-10人,也有住十多人的。除工作时间外,她们大都待在姑婆屋里,聊天、做针线活等。姑婆屋里最热闹的时候是有人要举行自梳仪式、择继仪式,或遇重要日子(如前文所述)。也有的自梳女就在姑婆屋去世,其死后的灵牌也安放在姑婆屋里。

姑婆屋里的姐妹们也俨然一家人。她们有“历代祖先”。所谓祖先,是指上代自梳女,姑婆屋里除了供奉观音等神像,还会供奉已过世的自梳女的神主牌。她们也分辈分,以自梳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笔者访问得知,当年的姑婆屋里有“值事人”“大姐”一类的人,负责主持姑婆屋的日常事务,大家生活在一起,有“值事人”“大姐”等人来统管,这些人就扮演了相当于家长的角色。

姑婆屋里还有如“夫妻”一般的关系。前文所引乾隆十五年《顺德县志》载,“女多矫激之行,乡中处女与里女结为姊妹,相为依恋,不肯适人”。《中国妇女生活史》引张心泰《粤游小志》云,“广州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近十余年,风气又复一变,则竟以姊妹花为连理枝。且二女同居,必有一女俨若藁碪者。然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则省会中亦不能免。又谓之拜相知,凡妇女订交后,情好绸缪,逾于琴瑟”。3《中华全国风俗志》也载,“粤省丝业,以顺德为尤盛,其厂内纺茧缫丝,皆全用女工,其数常至数百人。女工之感情遂日洽,故有择其平日素相得之一人,结为金兰之契,其数仅为二,情同伉俪”4。以

1黄学礼:《顺德均安冰玉堂》,《顺德文史》第2期,1983年8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2《顺德自梳女之依赖》,《民声报》,1929年9月30日,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3陈东原:《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书店出版。

4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三三、顺德女子之金兰契》,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年4月。

上所述被称为“金兰契”、“金兰恋”、“契相知”等,就是自梳女中的同性恋。这种金兰契的结合有一定形式,“如双方颇有意,其一方必先备花生糖、蜜枣等物为致敬品,以为意思之表式。若其他方既受纳,即为承诺,否则为拒绝。至履行契约时,如有积蓄者,或遍请朋侪,作长夜饮,而其朋侪,亦群往贺之”1,其热闹隆重的程度不亚于婚礼。订立契约后的她们,就俨然是夫妻一般,“食、住、睡、游玩都必在一处的。若是当中的哪一位破约的,同盟的她们就当她是仇敌一般,她随时随地都要提防她们的攻击”2。自梳女终身不嫁,但还有正常的生理和情感需求,而她们又长期共处同住,感情日深,久而久之,便产生同性恋。“金兰契”的一对中,一个扮演男性的角色,一个扮演女性角色,于是便形成了夫妻一般的关系,过着夫妻一般的生活。

而且,自梳女一般都有自己的“子女”:有的收养子女;有的“择继”,即选择年青的自梳女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另外,还有的选择“过继”,即自梳女选择其兄弟的儿女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自梳姐妹们和普通人一样同样需要完整的生活,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于是她们在姑婆屋里自己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家”,那里有一个固定的家,有祖先、家长,还有夫妻儿女。尽管那些只是虚拟的,但起码能慰藉她们心灵的渴求。

以前的学者也有谈到自梳女的金兰恋及其姐妹群次文化力量等问题,但大多把其当作一般的同性恋来讨论,很少把这作为自梳女的一个“家”来看。当然这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家,只是自梳女群体自己构建的一个社会性别群体。但笔者认为,从基本组成结构来看,自梳女姐妹群也算是她们的一个特殊的“家”,自梳女成年以后到终老以前基本都在这个“家”度过的,对她们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这个“家”的存在,使她们与另外的两个家的关系也变得与一般女子不一样。

在此阶段,自梳女除以未婚之身在“姑婆屋”度过自己的青春时代外,也有出于各种原因而选择出嫁的,但结婚之后却“不落夫家”。不落家,就是说自梳女名义上嫁给丈夫,举行结婚仪式,但并不与丈夫发生性关系。婚礼完毕后,就回娘家长住或到姑婆屋居住。有些学者说不落家的妇女回娘家后,还是会与丈夫过两性生活的,待至身怀六甲时就回夫家,正式落家。笔者则认为,自梳女的贞洁观念是非常强烈的,而且自梳姐妹间对坚持不嫁的誓约的执行也非常严格。她们既然决定了终身不嫁,应该不会违背其誓言的。所以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不落家:一

1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三三、顺德女子之金兰契》,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年4月。

2《广东风俗选集》,中山图书馆复制,1957年,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种是某些学者所描述的、最终会落家的不落家,笔者称之为“迟落家”;另一种则是真真正正不落家的不落家。根据笔者所查资料,上述两种不落家现象都有记载,笔者下面所述的不落家指的是后者。

(三)终老之家

姑婆屋这样的金兰之家并不能完全解决自梳女们的终老问题,受旧时传统思想影响,她们都觉得死后是要有个归宿的,否则就会成为孤魂野鬼,十分悲惨,所以她们都要找一个家,找人供奉她们的神主牌,为自己的身后准备一个“家”,特别是她们年老以后,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但金兰之家解决的主要是成年后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问题,那里没有真正的亲属关系和血缘关系,特别是没有继嗣者,不能奉养其终老,不能在其死后传递香火、供奉牌位,因此无法解决生命历程中最后的问题。于是,在这里她们可以有三种选择——

其一,重回生长之家,以娘家为终老之所。因为自梳女虽然离开娘家而独立生活,但如前文所述,她们与娘家的联系并没有被割断,她们仍然继续为娘家而付出。因此,当回归故里时,她们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家人的尊敬和照顾。而且,现在的社会开通了很多,自梳女不能与家人同住、不能死在村里的规矩已经逐渐消失了。现在,最后一代自梳女大都回到亲人身边与亲人共同生活。就像笔者访问的黄丽娥姑太,她劳碌半生,出国37年后才第一次回乡,现在,她只剩下一个弟弟,并与他同住,她的侄儿侄孙都对她很好。笔者访问的几位自梳女现在也都和兄弟子侄同住,她们终于可以在孤独半生后,重享家庭的温暖。不过这主要是现当代的事情;以前,一般来说,自梳女是不能在娘家去世的。

其二,通过收继建立新的终老之所。自梳女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老有所依,希望自己年老后有人照顾,于是她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子女”。首先是养子女,自梳女通常会收养一些孤儿作为自己的子女。更多的是“择继”,即选择年青的自梳女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择继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根据《顺德文史》载:自梳女先要选择良辰吉日,邀齐亲友,当众介绍自己的继承人。继承人要置备表示吉祥的丰盛礼物,作为认亲的孝敬。入门时,屋内点燃起香烛,大放鞭炮。继承人先祭告神灵祖先(即上代自梳女)。然后叩见“亲娘”及至亲长辈。所谓“亲娘”,就是择继的自梳女;所谓至亲长辈,就是择继人的金兰姐妹。叩见完毕,继承人照例接受“亲娘”的红包,内有钱银及金银珠宝。最后自然是大排筵席,宴请亲朋。以后择继人就和继承人以母女相称,共同生活。继承人要对择继人尽孝道,负生养死

葬的责任,享继承遗产的权利。这是当时社会所公认合法的1。另外,还有“过继”,即自梳女选择其兄弟的儿女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该继承人以后就作为该自梳女的儿女,同样负生养死葬的责任,享继承遗产的权利,但就不再是他们原来出生的那家的儿女了,不能继承那家的遗产。笔者的一个同学的父亲就是一个自梳女的过继儿子,他们一家人都称那个自梳女为姑婆,她就住在他家并接受照顾,直至终老。

其三,找个夫家。

有些妇女实行不落家,即名义上嫁给丈夫,举行结婚仪式,但不与丈夫发生关系,并不真正落夫家。不落家的自梳女,虽然不与夫家共同生活,但在夫家仍是主妇身份,遇中秋、冬至、过年,或翁姑、丈夫生辰等,夫家例必派人迎她回去。虽然,很多时候,她们都是不愿意回去的,如《中华全国风俗志》载“故顺邑常有娶妻数年,而不识其妻之面者……非谴仆役至女家恭接数次,不能望其妇一来”2。不过,她们还是要不时回一下夫家以完成其主妇身份的职责,尤其是遇翁姑及丈夫丧事,她们就必须回去,“上服”尽孝。而且,既为人妇,虽然不是真正的妻子,她们还是要担负起一般妻子应有的为夫家继后的责任的,“究因继续宗祧,为我国人公认为人子莫大之责任,彼不落家之女子,不敢公然以个人私心,显违宗族社会通例”3。所以自梳女一般会给夫家补贴一些银物,让丈夫自己纳妾,让妾侍替自己生儿育女,代为承担自己作为人妇的责任,但她自己仍是夫家的正室主妇,仍保持其地位。1930年广州的《大中华报》就报道了一个不落家女子的故事,说她“情愿斥金五百为新郎置妾,以相夫子”4。除了上述的与夫家的联系,她们一般不与夫家有什么关系了,只有待到她们身老病重,才被抬回夫家待毙,并由其庶出子女(他们仍要尊称她们为娘)侍奉汤药直至寿终正寝。“在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以至身后的一切殓葬、招待费用,俱由女方具备,不用婿家破费一文,且多有遗产留给其妾及庶出子女,婿家亦必以主妇礼丧送。”5这样,不落家的自梳女就可以葬在夫家的祖坟,其神主牌也可以放在夫家的宗祠里受人供奉了,也就有了一个身后的归宿了。从刚才的例子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嫁为人妇,但自梳女的还是

1梁应沅、罗永安:《顺德女子“自梳”风气的兴替》,《顺德文史》第8期,1986年1月,政协广东顺德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2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三五、顺德女子之不落家》,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年4月。

3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三0、番禺女子之不落家》,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年4月。

4《记一个不落家之女子》,《大中华报》,1930年11月19日,转引自顺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顺德县志历史资料汇编·自梳女》,1987年5月1日。

5陈遹曾、黎思复、邬庆时:《“自梳女”与“不落家”》,《广东文史资料》第12期,1964年,政协广东委员会文史研究组编。

能经济独立的,即使老了要靠夫家的人照顾,但是她们还是有相当高的地位的。

为了找个归宿,还有自梳女实行“守清墓”。守清墓,即守节的意思,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在夫家,不过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这又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墓清白”,又叫“嫁神主牌”,就是如果某家有早已去世的男性,无论成年与否,只要死者的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以出钱买一个媳妇的名义,就可以成为那一家的人了。另一种形式叫“出尸首”,即当有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就披麻戴孝,赶去守灵送葬,要去做那个死去的男子的“妻子”,如果死者的家人同意,自梳女也可以成为死者的族中人了,当然,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可怜自梳女们,受尽物质损失和精神折磨,才换得一个“死人的妻子”之名。

另外,当然也有一些自梳女梳起后“变节”而真正嫁人的,并且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像前面提到的黄丽娥姑太就在24岁的时候结婚了,有一个女儿,现在外孙也已经上大学了。顺德均安冰玉堂里有棵树,笔直的树干直刺苍穹,到树冠才有一簇枝叶,姑太们说这种树叫“桄榔树”,以前有两棵,是自梳女们亲手种的,有“又高又直一条心”的意思,即表示“一心一意不嫁人”。但现在其中一棵树已经倒了,只剩下一棵。姑太们开玩笑说“一条心的是没结婚的,而有些人结婚了,所以一棵树就倒了。”以前,如果自梳女结婚,就会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连亲姐妹也不会与其来往。不过,姑太们说,现在年纪大了,而且也开通了,所以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自梳女嫁人了,那就是真真正正地有了一个家,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姑太们说“不多”)。像黄丽娥姑太,她自称没有自梳,但在冰玉堂自梳女的牌位上,还是有她的名字,笔者从侧面了解到,她在11岁(出国工作前)就已经梳起了。因为她自己不想说,笔者不好也无法去了解她自梳的原因、如何恋爱以及自梳后嫁人的心情了。

自梳女由于梳起不嫁而“脱离”了一般女子的夫家,但最后她们还是要以不同形式“回归”到夫家中,可见家对她们的重要意义。

三、从自梳女的三个“家”引发的一些思考

从上述对自梳女的三个“家”的分析,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自梳女与一般女子的家和家的观念的异同,看出下面几点:首先,自梳女虽然说是独身终老,但并不真的是孤独的、一个人的,她们还是与“家”、与“家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不同于尼姑出家,而与一般女子有共同之处,即都很重视家庭、很依恋家庭,而且她们有更强烈的照顾

家庭、依恋家庭的想法。第二,自梳女的“家”与一般女子的家不一样,一般女子一生通常先后生活在两个家中,即娘家和夫家;而自梳女则可以说是有三个“家”,生长的地方娘家、成年以后的金兰之家,以及终老的地方夫家,自梳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处于不同的“家”中,三个“家”贯穿着自梳女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而且就是因为她们梳起不嫁而多出来一个金兰之家,使得她们与另外两个家的关系也变得和一般女子不一样。第三,自梳女在“家”中的地位与一般女子不一样,一般女子出嫁前就以娘家为主要依靠,出嫁后则以夫家为主要依靠,正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基本没有“自己”这个独立的身份;而自梳女虽然也是充当女儿、妻子等角色,但独立性较强,特别是成年以后,比较独立自主(尤其是经济上),她们并不是依靠“家”,即使在“家”里,她们也相对独立,有较高的地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自梳女的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中,三个“家”成为她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她们利用地方文化传统资源,对一般女性通常存在的生活空间进行了创造性的拓展,对自身所遇到的生活困境进行了调适。

正如前述,以前的学者在关于自梳原因的研究中,有的认为由于珠江三角洲丝业发展,妇女经济独立而促成自梳风习,笔者认为当地女子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是她们自梳的重要客观条件,但我们不能单纯地运用经济决定论来说明问题,因为如果这样的论点成立的话,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同样是丝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没有出现自梳现象了;也有人认为自梳及其相关的不落家习俗是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是人类社会从母系过渡到父系遗留下来的,这个观点也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最近的研究则认为这种习俗是岭南地区汉族文化与百越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的结果,自梳现象是与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当地传统观念习俗有密切关系的。而笔者认为,自梳女以及她们的三个“家”的出现是当地女子根据自身的特殊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对当地的传统观念习俗所作的回应以及其妥协。

中国的传统观念习俗对女子有很多方面的要求,根据笔者的访谈得知,广东地区对女子的要求可能更高:比如女子成年以后,一般要嫁为人妻,结婚的礼节非常繁缛,结婚以后就要侍侯公婆,相夫教子,家务农活,日夜操劳,可能还要受公婆、丈夫的气,正因为有那么多的“桎梏”,女子大多害怕婚姻、逃避婚姻甚至反抗婚姻,笔者认为这是女子自梳不嫁的重要主观原因;另外,其他的传统观念,也导致女子选择自梳,如照顾家庭的孝悌观念,如“跨头不便,阻头不祥”的观念,“女大不中留”以及女儿不能在娘家去世的观念,等等。可以说,自梳是女子自己的主观要求,但促成这种主观要求的是当地的传统观念习俗。自梳是女子对当地的传统观念习俗做出的反应,这些反应有的是正面的,如为了娘家而自梳;有的是反

面的,如逃避甚至反抗传统婚姻。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女性不能因为逃避婚姻而长住娘家,而她们创造的“金兰之家”又完全不同于夫家,使她们可以在组成同性的私密生活空间的同时,依然对娘家进行照顾,这在已婚妇女中是不大容易做到的。同时这个“金兰之家”又始终不能给她们以稳定感,那只是临时性的处所,因此她们总处在“漂泊”的状态下,也因此始终期盼与娘家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找个可作传统的身后归宿的夫家。可见,她们的家的观念非常强烈,甚至更甚于一般人。表面上,她们以梳起不嫁来逃避一般女子的家,实际上,可以说她们始终是“家”中的自梳女,她们需要家,无论是物质层面的家还是精神层面的家,无论是年青的时候还是年老的时候;即使某个家“抛弃”她们或不适合她们,她们也会努力去寻找或者构建另外的“家”,总之是要有家,要有一个归属,家在她们的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自梳是她们对传统的家一种反抗,那么自梳女的金兰之家以及夫家就是她们最后做出的一种妥协了。

当然,之所以能对传统观念习俗做出以上的反应,是因为女子在当地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笔者认为,这是她们自梳的重要客观条件。正如前文所述,当地女子都有较高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因此她们在“家”中的地位都较高,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女子的相对低下的依附地位,所以她们有条件提出自己的要求,即使最后有某种程度的妥协,但她们在“家”中还是发挥着与一般女子不一样的作用。

自梳女在娘家中有较高的地位,但她们的生长之地娘家以及其与娘家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和一般女子相同的。成年以后,按照传统的人生礼俗,一般女子就要嫁人而有一个夫家;而自梳女由于各种原因而梳起不嫁,就不同于一般女子了,不过,由于她们的家的观念仍然很强,所以她们即使不嫁人,但也在金兰姐妹中构建出一个“家”,她们成年以后就基本上在金兰之家“模拟”一般人的家而度过。但是,传统观念中这样的“家”还不是真正的家,于是年老以后,她们又以各种方式,在夫家或者娘家终老,使自己融入到一般人的家中去。以上就是自梳女根据自身的特殊地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传统观念习俗采取不同的“策略”,处于不同的“家”中的过程。对于自梳女来说,生活的江河向前奔流,在中途遇到阻碍,于是向旁边绕了一个弯,但最终还是回归到原来的河道上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体育与运动学院招生简章_北师大考研网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体育与运动学院招生简章 一、招生宗旨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应较好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领域的实际工作。 研究生在学制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符合毕业要求的,颁发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招生人数 2017年计划招收双证体育硕士体育教学专业领域研究生75人。其中全日制体育硕士30人(接收推免生5人),非全日制体育硕士45人(不接收推免生)。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条件为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 (5)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6)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国防生及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非应届在读研究生(含单证专业学位硕士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就读院校同意,并在录取时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四、报名 【说明: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地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报考资格审核将在录取阶段进行。】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缺一不可。考生须于2016年10月10日—31日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1517460407.html,)”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并按照所选报考点规定的时间持有效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应届生持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到报考点指定的场所进行现场确认。考生对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和确认,报名结束后考生报名信息不再允许修改,因考生信息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 五、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由桑代克和吴伟士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B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概括化理论 D. 关系理论 2、心理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影响是( )B A. 对技能的改进没有帮助 B. 取决于任务的性质 C. 有显著作用 D. 不明确 3、由某些具体的道德情境引起的初级的态度体验叫( )A A. 道德情绪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情操 D. 道德意志 4、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B A. 学习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5、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A A. 才能 B. 一般能力 C. 天才 D. 特殊能力 6、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C A. 皮格马里翁 B. 勒温 C. 罗森塔尔 D. 夸美纽斯 7、关于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下面哪个描述是不正确( )B A. 从他律到自律 B. 从动机到效果 C. 从别人到自己 D. 从片面到全面 8、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的心理学家是( )C A. 皮亚杰 B. 布鲁纳 C. 科尔伯格 D. 班图拉 9、小学时期,最为突出的内驱力是( )C A. 自我提高内驱力 B. 认知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0、下面所列的哪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D A. 需要 B. 学习兴趣 C. 求知欲 D. 竞赛 11、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 皮亚杰 B. 斯陶布 C. 章志光 D. 柯尔伯格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需要。()B A. 归属 B. 自我实现 C. 尊重 D. 生理 1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 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 14、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D A. 权威者 B. 告状者 C. 指导者 D. 协商者 1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C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 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简述记忆的主要规律。 记忆的主要规律有:①目的律:记忆的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越好。②操作律:当记忆材料成为学习者活动、操作的直接对象时,记忆效果好。③理解律: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效果好。④特征律:不同性质、不同数量和不同部位的材料,记忆效果不同。⑤态度律:记忆者有强烈的自信心、主动积极的态度,记忆效果好。⑥相关律:凡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需要、能引起兴趣和强烈情绪体验的材料,记忆效果好。⑦联想律:正确运用各种联想,能提高记忆效果。等等。 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试论述增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途径。 增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途径有: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注意用脑卫生。如用脑时间不宜过长,有节律用脑,合理安排课程等等③培养健全的情绪生活。具体又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a培养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接纳的态度;b创造良好的气氛;c培养幽默感;d教育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④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⑤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北师大版语文(1~6年级)教材整体介绍

新世纪(版)语文(1~6年级)教材整体介绍 语文(1~6年级)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作为验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是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为依据。 本套教材的编写力争在我国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化方面有所突破,即充分吸收有关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力争使教材的各方面内容都建立在科学实验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特点,我们特别邀请了以下专家参与编写工作,体现出了他们所主持的相关研究成果。他们是王宁教授的《汉字构形学》、舒华教授的《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的研制》、伍新春教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研究》、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研究》、张大成教授的《汉语拼音教学问题研究》等。 本套教材的指导思想如下: 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针对目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存在的极其严重的问题,本套教材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注重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不仅选文注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且选文的活动设计和呈现方式也富有引起学生与其对话的魅力。 注重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体会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推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改变目前语文教材过分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序列化、精确化,以及听说读写的机械割裂现象,加强语文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策略等各方面的整合,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重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包括语言、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感情等方面,这种积累必须是反刍式而不是灌输式的。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的各方面内容,语言积累不是要学死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的、古人的、外国的活的语言。篇章积累不是要背写作知识,而是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与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语文实践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在教材中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与认识,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与答案,确实错误的要巧妙引导,切切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思维的积极性,要充分地鼓励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创造性为根本宗旨。 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本套教材教学过程全程开放,让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向社会、向其它学科、向学生的生活、兴趣与需要开放。语文学习内容覆盖着人类生活各个方面,而生活里又处处有语文。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它学科,而学好其它学科又能有助于学好语文。另外,本套教材富有弹性,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可以对教学内容、课本篇章与安排做增删调整。 二、教材体系和结构

现代数学之母:记一个最伟大的女数学家

现代数学之母:记一个最伟大的女数学家遗憾的是,如果没有数学博士学位的话,普通人很难理解诺特工作的伟大之处。 她工作的主要领域是抽象代数。诺特完全重写了许多关于数学概念的书,以至于在数学领域不同的焦点里,你都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形容词:Noetherian——“诺特的”。诺特还有一个名号叫作“现代数学之母”,她允许学者们无条件地使用她的工作成果,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当代数学文章的合著者”。 在物理领域,她提出了“诺特定理”。这是理论物理的中心结果之一,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了线性能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定律。直到今天,诺特的工作成果被用在了黑洞的研究上;在她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她的工作仍然是科幻小说的对象。 作为智慧与战争的女神,如果把雅典娜看作唯唯诺诺的弱女子,那可是大错特错。诺特作为一名犹太女科学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了种种歧视。她性格刚毅,默默工作,用自己亮眼的工作成果,给了所有歧视女性的人们狠狠一击——无愧于“数学家雅典娜”的美誉。 诺特1882年3月23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埃朗根,父亲马克斯·诺特是杰出数学家,埃朗根大学的教授。著名的“不等式之王”高丹是诺特父亲的密友,常来她家做客。在两位数学家的影响下,诺特对数学充满了热情。

1900年冬天,诺特18岁。她顺利考取了父亲执教的埃朗根大学,但当时大学并不允许女生注册,女生最多只有自费旁听的资格。几百名学生中只有诺特和另外一个女孩,但她并不以此为惧。性格刚毅的她将背后的窃窃私语或者当面的羞辱谩骂置于脑后,大大方方地坐在教室前排,认真听课、刻苦学习。 勤奋聪颖的诺特博得了教课教授的好感,破例允许她参加考试。liuxue861903年7月,诺特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但却没有办法拿到文凭。 尽管如此,她却依然希望在数学上有所精进,而不是像世俗所规定的一样嫁人生子。她去往著名的哥廷根大学,旁听了希尔伯特、克莱因、闵可夫斯基等数学大师的讲课,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终生从事数学研究的理想。 不久以后,埃朗根大学允许女生注册的消息传到了哥廷根。诺特闻讯后立即赶回母校专攻数学。1907年12月,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考试,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之后,在高丹、费叶尔的指引下,诺特开始在数学的不变式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诺特的工作受到希尔伯特的欣赏。1916年,这位数学大师亲自邀请诺特来到哥廷根大学执教。希尔伯特希望为诺特争取一个正式教职,遭到拒绝后这一申请职位降低为“私人讲师”。但这在一些教授看来仍然不可接受:“男学生向女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充分发挥学校文理基础学科、教育科学以及学科综合的优势,在已有近三十年国家理科基地和国家文科基地人才培养经验,以及十年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该计划以“为国选才育才”为宗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志向远大、兴趣浓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勇于创新的拔尖学生,为其将来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自然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家奠定坚实基础。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强烈专业兴趣的以下两类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A类:综合素质优秀、成绩优异的考生。 B类:基础学科拔尖,在高中阶段获得数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等奖(金牌)、二等奖(银牌)的考生。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1.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进行报考,填报该专业组内招生专业,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具体招生专业情况,文科专业组可填报一至两个专业,理科专业组可填报一至四个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2.强基计划招生省份及计划 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等省份招收强基计划学生120人,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3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现代汉语答案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有相近之处,借喻是借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简述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答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从词的理性意义上进行辨析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2)词义的轻重不同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4)词义范围由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二.从词的色彩意义上进行辨析 (1)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2)词义的语体色彩不同 三.从词的用法上进行辨别 (1)搭配对象不同 (2)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2、(1)晨农先生在自学过程中,既没有名师的指点,(3)更没有资料可供查阅,(2)碰到 的困难当然就比寻常人更多,(1)但疑难总是难不倒他的。

(2)当前的国际竞争,尽管形式多样,,(2)矛盾错综复杂,(1)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2)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3)是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C 7.C 8.D 9.B 10.B 11.B 12.B 13.C 14.A 15.D

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介绍 一、公司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性重点大学,以其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的绝对优势而蜚声海内外。北京师范大学以其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的深厚底蕴和不断创新,一直作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智慧源泉,引领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是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的名校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北京地区四所"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成员校之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为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积淀的丰厚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能够更有效的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得到实践和发扬,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专门面向中国基础教育第一线的直属教育服务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致力于弘扬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治学传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为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和优质服务。中心以其教育服务的全方位、专业化、系统性、精细化、个性化和高质量等特点,成为行业标杆。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支持地方、服务地方的重要窗口和输出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工作及相关的教育产业的发展:

精选-五个最著名的女数学家

五个最著名的女数学家 1.希帕蒂娅 (Hypatia, 约公元 370-415), 她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 , 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 . 希帕蒂娅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 , 一些有名的学者常到她家做客 , 在他们的影响下 , 希帕蒂娅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10 岁时她应用相似三角形对应成比例的原理 , 首创了用一根杆子及其在太阳下的影子来测定金字塔塔高的方法 .19 岁就读完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 同年 , 她乘商船去雅典求学 , 在求学期间她成为受人景仰的数学家. 学成归国后 , 她教授数学和哲学 . 并对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作了详细的注释 , 这些研究直到 17 世纪才重新引起数学家们的重视 . 除此之外 , 希帕蒂娅还曾设计过观天仪、流体比重计和压力测试器等仪器 . 公元 415 年, 遭到宗教的残酷杀害 . 虽然这样一位为数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一生短暂 , 但是她的成就 , 她高尚的思想之光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行之路 . 2.爱米丽 ? 布瑞杜尔 (Emiliede Breteuil ,1706-1749), 法 国数学家 . 她出生在上流社会 , 父亲是国王路易十四的秘书.12 岁的时候 , 爱米丽就已经精通拉丁文、意大利语、希腊语和德语 , 此后她接受了科学和文学全方位的教育 .1733 年, 爱米丽认识了伏尔泰 , 在恋爱过程中 , 伏尔泰将笛卡儿、莱布尼茨和牛顿的科学思想传达给爱米丽 . 他们合作翻译了牛顿的《哲学基

础》 , 首次将牛顿的理论介绍给还没有高等数学基础的读者 .这期间 ,爱米丽还把一个房间改装成实验室 ,进行物理实验 , 不久后她参加了科学院举行的“火的自然属性”科学论文大赛 , 她在征文中首次提出了红外线辐射理论当爱米丽的科学成就开始超越伏尔泰时 , 他们的关系却走向了下坡路 , 不久后她出版了《物理学研究》 ,她把笛卡儿、莱布尼茨和牛顿的三人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做了归纳 . 离开伏尔泰之后 , 爱米丽又将牛顿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l) 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 , 翻译版本也是当时最权威的一本 . 与她巨大的科学成就对应的 , 是社会的歧视 .法国上流社会中的女性十分嫉妒爱米丽赢得了伏尔泰的爱情, 她们常常把 她描绘成一个丑陋、粗鲁的女人 . 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 也就是翻译《数学原理》的同年 , 她死于难产 .在她饱受奚落与误解的一生中 , 爱米丽依赖她的独立 , 敢于追求真理和幸福的巨大勇气赢得了科学界的理解和尊重 . 3.阿涅西 (Maria Gaetana Agnesi,1718 — 1799) :意大利数学家 .她从小便被认为是个天才 , 在她家里的聚会中 ,她总是谈及有关逻辑、机械、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以及解析几何等这些广泛的话题 .11 岁时 ,她已精通各国语言 . 阿涅泽生性谦虚内向 , 勤奋好学又具有奉献精神 .1738 年加入修道会 , 后来的十四年里 , 阿涅泽一直专注在数学的领域里, 并写了些令人赞赏的作品 , 为整个哲学和科学世界开启了一扇清新的窗 . 她最著名的

如何参加高校自主招生

如何参加高校自主招生? 连日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公布了2007年自主招生方案,为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这些学校纷纷出台了招生新政策。如何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如何参加高校自主招生? 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有59所 自主选拔录取给了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使高校不再完全按照高考成绩来录取考生。自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从2003年起首批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后,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逐年增加,2007年将达到59所。 实施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既包括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复旦等综合性大学,也包括在某些领域领先的重点高校,如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试点高校招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教育部规定,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07年将有首届毕业生,试点高校要在自主选拔录取人数上给予适当倾斜。 自主选拔录取的程序和原则是:自愿申请、中学推荐、专家面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符合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应届毕业生,由所在中学或专家推荐,或本人自荐,由所在中学向试点高校提供或确认学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的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还需提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材料。 特殊类型不列入自主招生范围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招生不列入自主选拔录取范围。试点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实施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宣传,要完整、规范、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 试点高校的文化课测试时间也是考生关心的。高校自行组织的文化测试、面试将安排在寒假期间举行,时间不会早于2007年1月1日。各高校一般会单独或联合组织进行自主招生测试,如北大、清华等高校将通过各自的考试方式选拔自主招生候选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则实行自主招生五校联考。 按照教育部要求,试点高校将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条件和考核办法,审查被推荐的考生材料,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之后,提出候选人,试点高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的考生名单。 试点高校会将入选考生名单及时通知考生所在中学并报送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相关单位负责分别在考生所在中学、试点高校网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信息发布媒体上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试点高校还将经两周公示后确认的入选考生名单于2007年4月15日前

北师大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带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带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题) 1. 下面几个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AD ) A航空定票系统; B机器翻译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导弹的制导系统 2.Windows XP 操作系统是由 ____公司开发的; UNIX 操作系统是由 ____ 推出的。( B ) A IBM 公司, Bell实验室 B微软公司, Bell实验室 C微软公司, IBM 联合 D Novell 公司,微软公司 3. 以下哪些功能是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AC) A进程管理 B办公管理 C存储管理 D邮件管理 4.操作系统是一种( C ) A通用软件 B应用软件 C系统软件 D操作的软件 5. 以下所列出的操作系统中免费的有(C) A UNIX B Windows C Dos D Linux 6.I/O 设备按照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传输设备,下面所列的设备中,哪个是中 速输入设备?( B ) A光盘机; B激光打印机; C鼠标; D磁盘驱动器; 7.逻辑设备表 LUT 包括以下哪些项目。(AB) A逻辑设备号; B设备管理号; C物理设备号;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D驱动程序地址; 8. 以下哪些文件后缀名是由微软Office XP软件默认产生的?(BC) A TXT ; B PPT ; C XLS ; D BAT ; 9. 以下哪种文件系统不是Windows 系列的操作系统所使用的(B) A NTFS B SWAP C FAT D FAT32 10. 提高磁盘性能的方法有(B) A提前读、延迟写入 B磁盘高速缓存 C磁盘格式化 D杀病毒 11.下列选项中是进程的特征包括 ( ABCD ) A.动态性。 B并发性。 C.独立性。 D.异步性。 12.进程的基本状态有 (ABC ) A就绪状态 B执行状态 C等待(阻塞)状态 D其他状态 13.设备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缓冲(ABC) A缓和 CPU与 I/O 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减少中断 CPU次数,放宽对中断响应的要求 C提高 CPU、通道和 I/O 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D没有必要 14.( B)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信息,是出于用户的需要。A.分页 B.分段 15.进程的实质是(A) A.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B.程序的源代码 C.程序的一次招待结果 D.程序的多次招待过程

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

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 柯瓦列夫斯卡娅(СофьяВасильевнаКовалевская,1850年1月15日-1891年2月10日),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柯瓦列夫斯卡娅生平充满坎坷,出生于1850年1月15日莫斯科的一个名门贵族。8岁时和父亲移居到立陶宛,少年时勤奋好学,突出了数学天赋。 然而,在沙皇时期,妇女是不允许上大学的,这使柯瓦列夫斯卡娅感觉到,为女性同胞争取上大学的平等权利的重要性。18岁那年,得到一名年轻的古生物和地质专业的大学生柯瓦列夫斯基的愿意,以假结婚的方法从父母的监护下逃脱出来然后出国。这个名义上的婚姻,一直持续到她24岁完成学业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就后才与柯瓦列夫斯基结为真正的夫妻。1869年,柯瓦列夫斯卡娅来到了德国海德尔堡求学。没想到,这里的大学也不许女生上,只勉强让旁听。最后,她抱一线希望去拜访柏林大学教授维尔斯特拉斯。维尔斯特拉斯同意了柯瓦列夫斯卡娅的请求。 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教导下,1874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女数学家。虽然她的学术成就得到公认,但是回国

求职仍有问题,因为沙皇时期根本不让妇女取得科学家的称号,只允许她做小学教师。 1889年,破格修改院章中有关“不让女性取得院士荣誉”的条例,推选柯瓦列夫斯卡娅为通讯院士。 1891年初,柯瓦列夫斯卡娅不幸患病,因诊断错误而导致病情恶化,同年2月10日逝世。柏林大学数学系主任克罗内克称赞她是“罕见的探索者”。柯瓦列夫斯卡娅为女性攀登科学巅峰树立了好的榜样。1896年,妇女界集资在她的墓前塑造了一座纪念碑,她的形象和成绩,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柯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成就柯瓦列夫斯卡娅是一位著名的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哲学博士;曾担任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的成就。1888年因解决刚体绕定点旋转问题而荣获法兰西科学院鲍廷奖,并因此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是俄国历史上获此荣誉的第一个女性。 柯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成就在这41年的生命历程中,拼劲全力,为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柯瓦列夫斯卡娅一生中仅发表过10篇数学论文。这10篇论文分别是在两段时间段完成的:一是从1871-1874年,那时她在导师魏尔斯特拉斯教授的指导学习数学。所以论文的重点基本上是放在摸索理论问题上;二是从1881年到离开人世,这段时间主要是在欧洲到处漂泊,探究重点基本上是在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上。 就数学成就方面而言,柯瓦列夫斯卡娅最重要的成就有两个:一

2018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

院系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 心理学院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示范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先后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学院发展的定位是:响应国家急需,建设世界一流心理学科。 目前,心理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1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9人,讲师8人。多名教师曾在国际和国内知名专业机构或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如前国际心联副主席张厚粲先生、前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先生等。我院已形成了一支研究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发展潜力较大、结构优化合理、团结求实奋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报考指导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大纲,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每年变动都很小,力比多学院小编建议招生简章关注报考条件、专业信息、时间流程、奖学金及联系方式,专业目录关注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及各方向注意事项。具体招生简章可以参照历年招生简章,如下: 力比多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1517460407.html,)教研组为各位心理学考研人整理出2016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研究生招生简章,希望能帮到准备考研的同学。 2017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具体如下:

2017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研究生招生简章,具体如下: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17年拟招收双证硕士研究生3600人左右,专业目录上各学部(院、系)、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包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点击此处查询接收办法),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阶段可能会根据生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进行微调。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援藏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属于专项计划,招生名额单列,详情见附件。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离线作业答案

《微积分(上)》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4个解答题组成,第1、2题每题2.5分,第3、4题每题5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设函数()f x 在2x =处可导,且()'22f =,则()()022lim 2h f h f h →+-=( B ) A 、 1 2 B 、1 C 、2 D 、4 2.点0x =是函数()232,0 00sin 2,0 x x f x x x x x ??+? 的( B ) A 、连续点 B 、可去间断点 C 、第二类间断点 D 、第一类间断点但不是可去间断点 3.设()f x 在(),a b 内二次可导,且()()'''0xf x f x -<,则在(),a b 内() 'f x x 是( B ) A 、单调增加 B 、单调减少 C 、有增有减 D 、有界函数 4.当0x →时,下列函数为无穷小量的是( B ) A 、sin x x B 、2sin x x + C 、()1 ln 1x x + D 、21x - 5. 2sin 1lim lim 221x x cosx x x x →∞→∞-==-+,则此计算( C ) A 、正确 B 、错误,因为2lim 1x cosx x →∞+ 不存在 C 、错误,因为2lim 1x cosx x →∞+不是∞∞未定式 D 、错误,因为2lim lim 11x x cosx cosx x x →∞→∞=++ 6.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 A 、()()d f x dx f x =? B 、()()'f x dx f x =? C 、()()d f x dx f x dx =? D 、()()d f x dx f x C dx =+?

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试题1

计算机试题1 1.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4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____。性能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_。电子管 3.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__。元器件 4.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_。大规模集成 电路 5.个人计算机属于____。小型计算机 6.以下不属于数字计算机特点的是____。体积庞大 7.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____。存储程序 8.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____。基本字长 9.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____。编制的软件 10.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____。 可编程性 11.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数据处理主要应用于数值计算 12.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____。科学计算 13.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____。军事 14.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____。人工智 能 15.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预报方法会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 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6.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所属的应用领域是____。信息处 理 17.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____。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18.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____。CAD 19.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____。人工智能

卓越的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基

卓越的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基 童年留下深刻印象 那位被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著名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笑话来取笑妇女:“一个女人走过苹果树下,看到了一个苹果掉下来。她最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可以吃的东西。”在他看来女人不会像牛顿那样能有伟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妇女是否无能和无所作为呢?让我们看看一个19世纪的女性,她怎么样争取享受高等教育,怎样在数学上研究,而成为那时代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 1856年的俄国,严峻的冬天刚过,春天来到了威比斯克省。空气饱含着一种特有的清新气味。小苏菲在花园里和姐姐安娜一起玩,突然看见坐在煦和阳光底下看书的舅舅,于是就跑了过去。 “舅舅,你读什么书呢?”苏菲仰起红红的脸蛋,张着好奇的眼看着舅舅。 “哦!我正在看数学书。”舅舅抱她坐在膝上,并亲热的吻她一下。 “数学是什么东西呢?” “这是一种很有趣味的一门学问。研究像诗歌那么美丽,像谜那么有趣的问题。比方说:在很久以前的希腊人想要知道是否可以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应该等于预先给定的圆的面积。1000年过去了,到现在这还是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呢。” 小苏菲的舅舅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他一有机会就喜欢和这小姑娘聊有趣味的数学故事。可是姐姐却更喜欢舅舅讲“小红鞋”、“铜山姑娘”,或者“吹牛大王”的故事。 苏菲的父亲克鲁科夫斯基(Krukovsky)是俄国将军,祖父是匈牙利王的后裔,一个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为了要娶一个到处飘泊的漂亮波希米亚女人,而失

掉了王子的地位。苏菲可能遗传了祖母的那种“野性”,小时总幻想有一天能骑着一匹骏马呼啸地跑过俄罗斯的所有土地。 苏菲在1850年出生于莫斯科。不久,她的父亲退职,整家就搬到靠近立陶宛边境的巴里宝诺的庄园去。她和姐姐从小就在贵族家庭女教师监护下长大,学习外国语和音乐。她们孩子住的房间,因从彼得堡运来的糊壁纸不够用,所以用她父亲青年时代读过的高级数学石印讲义裱糊。 她小时常常站在房间墙壁前几小时研究这奇怪的墙纸,里面有一些奥妙的词句,一些数学公式的符号,她尝试弄懂一些段落的意义,及分辨这些纸页数原先的顺序。这墙纸的一些东西在她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差不多14岁时,她不经过别人帮助,看懂了她父亲的朋友物理教授带给她的物理教科书中使用的三角公式的意义。父母因为女儿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在她15岁的时候,同意她利用冬季居住在彼得堡期间去学习高级数学。 苏菲在她的《童年回忆》一书中写道:“当我15岁时,从彼得堡的著名数学教师A.N.斯特兰诺留勃斯基(Strannoliub-sky)那儿学习微积分,他对于我的迅速明白和消化一些数学名词和导数的一些概念大为惊奇,好像我以前早就知道它们了。我还记得这是当时他的看法。事实上是当他解释那些概念时,我马上很鲜明的记起了那些正是我以前在‘糊墙纸’上所见过的,但当时意思还不了解的问题,而这些东西我早就熟悉了。” 借假婚离国求学 在19世纪初,俄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比西欧国家还落后,英、法、德早因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力提高,科学也因生产实践的需要而蓬勃发展。反观俄国还是一个“由地主和农奴组成的国家”,政治上是非常的保守和反动。国外的新思想对一些受教育的青年产生了影响,贵族家庭产生很严重的“代沟”(generation gap)的现象,这些情形就像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所反映那样。 苏菲长大了很想获得完全的高等教育。可是当时俄国高等学校的大门对女子是紧闭着的。只有西欧还有一些大学的大门肯为女子而开放——到外国去!这就是苏菲的想法。可是专横的父亲却不愿意女儿从他身边飞走,对于她的请求听也不愿意听。 苏菲和姐姐安娜想到了一个方法:从朋友中选一个有同样想到外国去的,搞一个“假婚”,妻子就能离开家庭到外国,而她的姐妹和女朋友也就可以陪同她一起离开。这个方法也是当时俄国一些女孩子离开专制的家庭的唯一方法。 她们和在莫斯科大学学古生物学的青年柯瓦列夫斯基商量。他同意她们的计划。于是在1868年苏菲不顾父母的反对和柯瓦列夫斯基“结婚”,在第二年春天安娜和他们一起到德国的海德堡去。安娜再转到巴黎,后来和法国革命家维克多·扎克良结婚了。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公布。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概率统计作业

《概率统计》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4个解答题组成,第1、2题每题2.5分,第3、4题每题5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A , B , C 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两个事件,可表示为(D ) A 、 ABC B 、AB C ABC ABC ++ C 、 _______ ABC D 、ABC BC A C B A C AB +++ 2.设A , B , C 为任意三个事件,则_____________ A B C ++=( D ) A 、ABC B 、ABC C 、ABC ABC ABC ++ D 、A B C ++ 3.设A,B为任意两个事件,则( A ) A、()()()()P A B P A P B P AB +=+- B、()()()()P A B P A P B P AB -=-- C、()()()()P A B P A P B P AB +=++ D、()()()()P A B P A P B P AB -=-+ 4.设随机变量ξ服从参数为5的指数分布,则它的数学期望值为( A ) A5 B、1 5 C、25 D、1 25 5.设,[0,1], ()0, [0,1].cx x p x x ∈?=???若p(x)是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则c = ( C ) A 、0 B 、1 C 、 2 D 、3

6.设随机变量ξ服从参数为5的指数分布,则它的方差为( A ) A、125 B、25 C、15 D、5 7.设A, B 为任意两个事件,则________ A B +=( B ) A 、A B B 、AB C 、A B D 、A B + 8.设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