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

ChapⅠ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

恩格斯-> 列宁-> 于光远

ChapⅡ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自然观

i>. 五行金,木,水,火,土;

ii>. 八卦:乾,离,兑,震,巽,坎,艮,坤

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iii>. “元气”: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 “浑天”

v>. “宣夜”

2.赫拉特利特: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毕达哥拉斯:

i>. 灵魂转世说;

ii>. 数(有理数)即万物;

补充: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

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 和谐说;

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

5.苏格拉底

i>. 目的论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

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

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 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

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理想国》

柏拉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

i>. 存在一个纯粹的理念世界,无任何物质,只有精神;

ii>. 感觉世界的事物,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映像;

iii>. 物质世界后于理念世界,从“善”出发,以理念世界为蓝图,将“混沌(chaos)

的泥土”塑造成感觉世界的事物;

iv>. 认知即回忆。人从出生到懂事,是一个回忆理念世界的过程。

7.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古希腊最接近现代科学的论断。

一切事物均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位于虚空之中。原子是运动的,其大小和

形状不变。各种原子组成了世界。

补充:现代的原子和分子理论由道尔顿阐述

8.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亚历山大皇帝的老师,代表希腊文明的顶点)

著作:《形而上学》

i>. 逻辑学的贡献:

矛盾律,一个命题可以是真命题或假命题,但不可能即真又假;

排中律,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有明确性,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该概念,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防止“偷换概念”。

内涵/外延/三段论;

并非用单一哲学来解释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严密逻辑学的开创者,也是辩证思维的先驱。对比古代中国由于缺少严密的逻辑学,因此数学较落后。

ii>. 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说”,因为“理念说”难以解释变化的事物,该点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观点相左。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iii>. 实体论:所有哲学观念均有其实体;

iv>. 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v>. 宇宙观——地心说宇宙体系,“以太”概念的提出;

vi>. 生物阶梯论,分为三类:动物,植物和人;

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1.教父哲学

提出者: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补充:著作有《天空之城》《上帝之城》

最早阐述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思想

i>. 创世说:耶和华创造世界,见《旧约.创世纪》;

ii>. 原罪说:亚当和夏娃由于在伊甸园偷食禁果,因此人出生就带有“原罪”

(sin);

iii>. 救赎说:追随救世主,信奉上帝,忍受上帝,来世可以得救;

iv>. 来世赏罚说: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

v>. 天启说:一切同信仰抵触的都是无用的,一切信仰和真知,都是天启的结

果;

2.经院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论证:

i>. 不动之推动者;

ii>. 最终因;

iii>. 自身必然性;

iv>. 真实性等级:事物都是真实的,但真实的等级不一样;

(上帝的真实性最高)

v>. 目的因;

这五大论证,最终指向上帝的存在。

三机械唯物论的自然观

背景: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

牛顿发现微积分,万有引力,三大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es Naturals Principia Mathemetica),1687

机械唯物论:否认一切偶然性,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

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暂时分解,简化。如科学问题的局部线性化,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形而上学的方法不能作为自然观,只能用于简化的方法,毕竟不准确比没有强。

恩格斯认为,即存在必然性,又要承认偶然性。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自然科学的三大突破:

1.德国的康德、拉普拉斯,

《宇宙系统论》——从“星云”到“星系”的演进;

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在积分变换、矩阵和概率论方面的贡献,天体力学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应用数学的先驱

2.维勒,合成尿素,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打破了“有机物来自生命体”的论点;

3.地质学的突破,掌握了地球形成的规律,“上帝”从自然观中退位;

三大发现:

1.动物和植物统一于细胞;

2.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使得“上帝”从生物学范围中退位

恩格斯: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指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破解芝诺悖论

一 追龟辩

追龟辩的论点:飞毛腿(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假设阿喀琉斯每秒钟跑10米,乌龟每秒钟爬行1米,二者的初始位置为A 0和B 0,相距100米,开始时间的t=0。当阿喀琉斯跑到B 0位置的时候花了10秒钟,此时乌龟又前进了10米;阿喀琉斯追上这10米的时候,乌龟又前进了1米……如此循环,看起来,似乎是阿喀琉斯和乌龟的距离不断缩小,但就是追不上乌龟。这就是有名的芝诺悖论中的“追龟辩”。 “追龟辩”的逻辑漏洞在于,它的假定是,无限个数相加必然是无穷大。事实上,学过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的同学,都能够看穿这背后的本质。

现假设,阿喀琉斯的速度为v a ,乌龟速度为v b ,二者距离为s 。由小学数学知识可得,阿喀琉斯追上乌龟所需的总时间

())1(/????????????????????????????-=b a v v s t 而“追龟辩”描述的追击过程是这样的:

阿喀琉斯跑到乌龟的位置的时候,耗费的时间是

)2(/0??????????????????????????????=a v s t 在t 0时间里,乌龟前进的距离s 1 = v b ·t 0。阿喀琉斯追上这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为 )3(//0011??????????????????????=?==a

b a b a v v t v v t v s t 同理可知,在t 1时间里,乌龟前进的距离s 2 = v b ·t 1。阿喀琉斯追上这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为

)4(//201122?????????????????????? ??==?==a

b a b a b a v v t v v t v v t v s t

这样,阿喀琉斯追击乌龟总共所需的时间,是这样一个等比数列的和: )5(...02000??????????????????????

? ??++???? ??+???? ??+=n a b a b a b v v t v v t v v t t t 将???

? ??a

b v v 记为λ,式(5)简化为 )6(0

i 0???????????????????????????????=∑∞=i t t λ 根据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7(1/10??????????????????-=-=???

? ??-=-=b a a b a a a b a v v s v v v v s

v v v s t t λ

显然,式(7)和式(1)得出的结果相等。

“追龟辩”的迷惑性,从数学上而言,是缺乏适当的数学工具(几何级数、无穷小量的相关知识),从哲学上而言,是犯了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缺乏辩证法的方法论。

在学习了微积分知识之后,“追龟辩”就不再具有迷惑性了。

二 飞矢辩

“飞矢辩”的论点是,飞行中的箭,在每一时刻都有其确定的位置,因此,飞行中的箭,在每一个时刻其实都是静止不动的。

破解“飞矢辩”需要具备一定的微分学知识。现设箭的位移为S ,从发射算起的时间为t ,速度为V 。我们研究飞矢从时间t 到t 0的这段飞行过程,由物理学知识可以得到,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8(V 0

00???????????????????????????--=t t S S 记Δt=t -t 0,Δs=s-s 0,式(8)变为 )9(t s V 0???????????????????????????????=

当Δt 无限趋近于0的时候,得到的就是瞬时速度:

)01(t

s lim V 0??????????????????????????????=→?t 由微分学的知识可得,瞬时速度V 为位移量S 对世界t 的导数。除非箭真的一直不动,否则V 是不会为0的。

推导到这里,我们已经破解了“飞矢辩”:箭的瞬时位置为S 是可以确定的,而V 不为0,也就是瞬间速度并不为0。

“飞矢辩”的关键所在,是芝诺偷换了一个概念:“瞬时”的位移是一个无穷小量,“瞬时”这个时间段也是一个无穷小量。芝诺认为,两个无穷小量的差就是无穷小,这点是“飞矢辩”的逻辑错误。“飞矢辩”的迷惑性,从数学上而言是缺乏研究无穷小量的工具,从哲学上来说,是犯了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ChapⅢ科学研究方法论

一研究实验方法

1. 观察

i>. 什么是观察?

获取研究对象自然信息的过程。

广义的观察:除了用眼等各种感官,还包括借助各种仪器等。

ii>. 观察的过程

阶段1:感官接受事物的信息;

阶段2:大脑处理判断信息;看见了什么?是经过判断后的。

iii>. 观察具有客观性;

iv>. 观察的易谬性;

a. 表现;(视错觉)

b. 易谬性产生的原因——在观察的三个阶段中:

Phase 1, 在信息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中出错;

Phase 2, 感觉器官的误判,局限性,错觉;

Phase 3, 习惯性印象,粗略错误的认知,或理论的误导;

v>. 人为演示的剖析

a. 眼见未必为实——错觉,障眼法

b. 事实的验证,不等于“解释”的正确

——未知的理论,科学理论暂时不能解释的方法。

c. 表演包含了专业技术——忽视专业技术,难以识破专业的表演技术;

d. 表演不成功的“托词”——最终的借口;

vi>. “气功”“特异功能”的剖析

a. 来历:孙思邈的《千金药方》

“气功”一词,是解放后出现的,文革结束后“科学的春天”,泥沙俱下。

国家领导人批示:不提倡,不批判——导致“气功”泛滥。

b. 气功的效能:

中医科学院,张洪林的双盲对比试验证伪。证明是心理暗示,安慰剂效应。

2. 实验——又是一种观察

i>. 什么是实验?

在控制和干预事物的情况下,获取信息。文艺复兴后,人类逐渐掌握了科学的

实验方法。

ii>. 实验的特点:

a. 析因实验;

b. 探索型实验;——创造新的条件

c. 测量型实验;——依靠仪器的,更好的观察,更精密

d. 优选实验;——用较少的实验代价获取最精确的结果,正交设计使得各因

素无关

e. 模拟实验

3. 观察实验的重要意义——观察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突破口

i>. 突破口——引入新条件;

ii>.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依据第一手的材料,要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要保证实验是可重复的。

“在科学探索之外,还有其他的动力”

实验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质疑和检验,观察易谬性

4. 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i>. 偶然发现的机遇;

ii>. 捕捉机遇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难度;

iii>. 捕捉机遇对科研人员的要求

以高歌发明沙丘驻窝火焰稳定器为例。

a. 留心意外之事;

b. 抓住意外之事的规律;

c. 不要遗漏有价值的机遇;

d.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二归纳和演绎

1. 归纳和演绎的定义;

i>. 归纳

ii>. 演绎

2. 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方法

i>. 归纳和归纳法

a. 归纳过程是找原因的过程

b. 简单枚举法:

A1具有性质P;

A2具有性质P;

A3具有性质P;

……………………

——————————————————

所有的A均具有性质P。

c. 直观归纳法:依靠洞察力,在感觉经验资料中看到本质

ii>. 演绎和演绎法

a. 演绎,依靠解释性原理;

b. 演绎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M是P

小前提所有的S是M M是中项,中项必须周延

结论所有的S是P

三段论的关键是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寻找一个中项。

3. 亚里士多德对“前提”的科学解释中,对前提的要求:

i>. 前提必须为真——必须由各种事实归纳出的真命题;

ii>. 前提是无法证明的——如几何公理;

举例: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三大公理和五大公设

iii>. 前提必须比结论更为人所知;

iv>. 前提必须是结论的原因。

4. 归纳法的扩展:

i>. 穆勒五法:求同法,差异法,求同差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ii>. 作图法;

iii>. 相关性分析;

三分析与综合

1. 背景

伽利略逝世,牛顿诞生,拉瓦锡、胡克和哈雷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2. 牛顿的分析方法

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用归纳法进行论证,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从普遍原因到最一般的原因

3. 牛顿的综合方法

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将它们列为原理,再由这些原理解释发生的现象,并用观察和实验,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4. 牛顿分析综合方法的特点

i>. 从对少数对象深入研究入手,然后在推而广之,“解剖麻雀”;

ii>. 通过观察实验来决定观察结果的取舍,大大提高科研效率;

5. 牛顿分析综合方法对原因的要求

——所有牛顿时代的“自然科学家”,都认为自己是“哲学家”。

“除了那些真实的,已经能解释现象的原因之外,不需要更多原因;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不爱用什么多余的来夸耀自己;对于自然界同一类结果,尽可能归于同一类原因。”

四公理化方法

1. 从欧几里德到牛顿

毕达哥拉斯的数学体系;

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古希腊文化学术成就,在中世纪前传播到了阿拉伯,因此避免了轶失

2. 自然科学公理化的条件

i>. 严格明确的基本概念;

具有极高的概括性,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ii>. 严格一致的公理和法则;

作用力/反作用力,加速度,矢量合成/分解;……

iii>. 相应的数学工具;

3. 公理化系统的优越性

i>. 形式简明,逻辑性强;

ii>. 数值严格,运算方便;

iii>. 普遍性高;

iv>. 可靠性高;

ChapⅣ创造性原理

一历史的回顾

从30年代起,考证“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苏美军备竞赛等

二创造及相关研究

1. 创造——什么叫“创造”

创造就是产生新颖而且有特殊效果的活动。

2. 创造性思维

人们从事创造时,头脑中的思维活动。

3. 创造的过程

i>. 发现事实阶段。发现什么事实?

a. 问题;

b. 解决问题的优势,所需要的资源;

c. 是否适合创新解决这个问题

——寻找合适,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关的材料

ii>. 发现思想阶段find thought

iii>. 发现解决方案阶段

——很多“发明”都停留在第二阶段,没有进化到现在的阶段。

4. 创造度,衡量创造的标准

某种创造性思维富含创造性的程度

i>. 思维/创造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ii>. 要解决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未知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

iii>. 涉及的问题的难度——提出后在多久时间内未解决;

iv>. 解决方案提出的效果——最为重要;

三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

1. 创新能力与智力;

i>. 认知能力;

ii>. 记忆力——人脑保存和检索已有知识的能力;

iii>. 发散思维——思路向多方向发展

特征:丰富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惊喜性

iv>. 联想,想象与形象思维;

v>. 收敛思维,大大提高了形成方案的效率;

vi>. 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决策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vii>. 智商,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概念。同创造力关系正相关,相关系数约0.3;

2. 创新能力与个性;

i>.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ii>. 独立性与自主精神;

iii>. 批评与怀疑精神;

iv>. 富于冒险精神;

v>. 决心/毅力/责任感;

vi>. 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富于幽默感——幽默与创造性的关系

(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优秀,而需要多方面的杰出)

以下是不利于创造的个性:

viii>. 从众性,自觉或不自觉与大多数他人保持一致的性格;

从众性是可测验的,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群体生活的必要因素。从众性对创

造是有阻碍的,创造时需要对从众性进行适当的调节;

ix>. 偏执:指性格的片面和狭隘,判断问题过于片面和极端,没有辨证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x>. 刻板:主要表现为对新变化的抵抗,或对新事物的反感;

xi>. 自私:总是极端为自己打算;

创新需要对个性进行自我调节,发挥个性中有利一面的优势,规避个性中不利的一面对创新造成的负面影响。

4.创新能力与年龄、性别;

i>. 年龄,人有智力顶峰和体力顶峰的自然规律;

ii>. 性别,男女心理是有区别的;

ChapⅤ技术创新方法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1. 典型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型

i>. 发现目标

ii>. 确定任务

iii>. 寻找方法

iv>. 实验

v>. 确定设计

vi>. 申请专利

vii>. 实施和投产

viii>. 开拓市场

例子:自来水笔的发明

2. 复变过程

i>. 步骤次序可能有变化;

ii>. 各步骤可能反复并行;

3. 技术创新与一般技术过程的区别

i>.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难以确定规划;

ii>. 发明创造的突出标志:专利权的获得;

iii>. 新技术需要比旧技术优越,才能称为成功;

二技术创新的目标

1. 需求是发明之母

i>. 需求比兴趣更重要;

ii>. 大多数的需求来自于市场;

iii>. 需求的可实现性,需求与可能的统一;

iv>. 实现需求的代价和该需求的相称;

2. 来源之一:幻想与愿望

i>. 幻想成真,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ii>. 不切实的愿望,例:拍立得照相机;

3. 来源之二:解决问题

i>. 搜罗问题——推拉门槽滑带;

ii>. 懒惰带来问题——锅炉自动控制;

iii>. “娇气”的启示——船尾外挂马达;

4. 来源之三:消除缺点

i>. 抓住对手的毛病——碳精话筒;

ii>. 愤怒是发明之母——密纹唱片;

iii>. 体会顾客心理——密封卫生毛巾;

iv>. 挑剔产品细节——胶靴透气孔;

v>. 吝啬节约——海绵乒乓球拍;

三创新构思的技巧

1. 创新任务的表述与思路

2. 观察,分析与联想——将观察到的问题存在大脑中。

不要忽略意外的机会。例:近视手术的发明

3. 活用科学技术原理

i>. 掌握技术原理;

ii>. 关注最新前沿技术发展;

iii>. 综合利用多重原理;

4. 组合法——(一般只有少数能够最后成功)

i>. 元件组合;——滤波器

ii>. 功能组合;——照相手机

iii>. 材料组合;——材料组合

iv>. 方法组合;——“鸡尾酒”治疗爱滋病

v>. 概念组合;——某些玩具

组合法的关键:1+1>2的效果。

5. 变化法:长短,粗细,大小,材料……

变功能,变方法……

6. 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

i>. 改变用途:治病药->耗子药;

ii>. 逆向思考;

iii>. 移情及换位思考;

7. 转用法:将A领域中的技术,用在B领域中;

8. 类比法(仿生法),最著名例子:尼龙粘扣,对“苍耳子”的仿生

四灵感及其捕捉方法

1. 定义:

发散思维中,自由联想产生出来的,具有特殊价值的想法;

2. 特点:

处于头脑的边缘状态而不容易产生,或与大量其他种种可能混杂在一起,没有什么明显特征可以使它被优先考虑到。它正是我们在发明创造(或其他活动中),极力追求的思想和概念。

3. 浮现的几率:

床上:38%

阅览室:17%

步行:21%

乘车:17%

4. 灵感捕捉的方法

i>. 创造灵感产生的环境——有张有驰

ii>. 有灵感,要及时记录下来

五创新中的“头脑风暴”法

1. 定义

一个小组汇集其成员,自动贡献的全部思想,以便寻找某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开会技巧(韦伯斯特国际词典)

2. 四条规则

i>. 禁止批评——消极批判必须留在最后;

ii>. 欢迎“畅所欲言”——主意越怪越好;

iii>. 要求数量——数量越大,出现有用主意可能性越大;

iv>. 寻求综合和改进;

3. 会前准备

主持人(召集人)起关键作用

确定主题,确定参加人,通知,备忘录,准备时间

4. 会议进行,需要主持人、记录人

5. 会后的分析/筛选/实验

6. 行之有效的原因

i>. 思想、主意的出现,主要依赖于联想及其链式反应;

ii>. 竞争的气氛促使灵感的出现;

iii>. 轻松幽默的气氛;

六创新构思评判的参考原则

1. 尊重科技原理,例: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2. 实际可行性,例:特斯拉无线传输电能;

3. 市场接受的程度决定成败;

4. 相对最优原则,例:高铁和磁悬浮的优劣;

5. 机理简单原则,例:检测肥皂盒是否空盒;

6. 构思独特原则

7. 防止轻率推断

七文献资料与互联网的利用

1. 文献资料的重要性

i>. 防止“重新发明轮子”;

ii>. 便于站在前人肩膀上,更高的起点;

2. 利用好各种资料

3. 专利文献

i>. 及时性;

ii>. 详尽性;

iii>. 新颖性;

4. 互联网的利用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查询学术,专利文献极其便利。

优先级:中文>美国>欧洲和日本

八创新与研制

1. 创新研制的必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创新研制的过程

i>. 基本机理的验证,低成本原型;

ii>. 初步设计和优化实验;

iii>. 制出样品与评价;

iv>. 解决生产工艺问题;

3. 创新研制的策略(以莱特兄弟研制飞机为例)

i>. 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ii>. 掌握方案设计与实验的平衡;

iii>. 合理地安排研制步骤;

辽宁沈阳市第二中学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辽宁沈阳市第二中学物理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一、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在真空中有水平放置的两个平行、正对金属平板,板长为l ,两板间距离为d ,在两极板间加一交变电压如图乙,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度v 0 (v 0接近光速的1/20)从两极板左端中点沿水平方向连续不断地射入两平行板之间.若电子经过两极板间的时间相比交变电流的周期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论效应,则( ) A .当U m <22 2 md v el 时,所有电子都能从极板的右端射出 B .当U m >22 2 md v el 时,将没有电子能从极板的右端射出 C .当22 2 2m md v U el =时,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 比为1:2 D .当22 2 2m md v U el = 时,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比为12【答案】A 【解析】 A 、 B 、当由电子恰好飞出极板时有:l =v 0t , 2 122d at =,m eU a md =由此求出:22 2 m md v U el = ,当电压大于该最大值时电子不能飞出,故A 正确,B 错误;C 、当2222m md v U el = ,一个周期内有12的时间电压低于临界电压22 2 md v el ,因此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比为1:1,故C 错误,D 、若 22 2 2m md v U el = ,有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与无电子从极板右端射出的时间之比为21 121 =-,则D 选项错误.故选A . 【点睛】该题考查了带电粒子的类平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具有相同规律,因此熟练掌握平抛运动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处分别放置电荷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应该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学习,研究,运用,发展。 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

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我们如何正确发展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抑制和减少其消极后果?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树立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深刻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尤为重要。 第二,它是提高个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接受辩证法的指导,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想上的极端化和工作中的片面性。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待问题,学会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理解问题,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观察问题,从而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构建个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也是增强个人素质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辽宁省沈阳二中14-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数学(理)

辽宁省沈阳二中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二数学理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双曲线3322=-y x 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x y 3±= B. 13 y x =± C. x y 3±= D. x y 33±= 2.若0,1a b a b <<+=,则22 1,,2,2a ab a b +中最大的数为( ) A. a B. 12 C. 2ab D. 22 a b + 3.对于常数m 、n ,“0>mn ”是“方程122=+ny mx 的曲线是椭圆”的( )条件 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 C .充分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12=a 4682a a a +=,则6a 的值是( ) A. 1 B. 2 C. D. 4 5.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为F 1、F 2 ,离心率为3 ,过F 2的直线l 交C 与A,B 两点,若△AF 1B 的周长为C 的方程为( ) A. 22132x y += B. 22 13x y += C. 221128x y += D. 221124 x y += 6.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AC 与BD 的交点,若A 1B 1→=a ,A 1D 1→ =b , A 1A →=c ,则下列向量中与 B 1M → 相等的向量是( ) A.-12a +12b +c B. 12a -12b +c C. 12a +12b +c D. -12a -1 2b +c 7.已知抛物线2 4y x =,P 是抛物线上一点,F 为焦点,一个定点(5,3)A 。则PA PF + 的最小值为( ) A. 5 B. 6 C. 7 D. 8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5、混沌理论的定义 答:“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在 没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不稳定非周期行为则复杂得多:它不做重复运动,不断展现出任何细微变化动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混沌系统就是对“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换句话说,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即便很小的误差,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答: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出辨析题) 答: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

最新-【数学】辽宁省沈阳二中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 数学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 1. 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52,8a a ==,则3a 的值为 A 、4 B 、-4 C 、4± D 、5 2. 在A B C ?中,60A =°,43a =,42b =,则角B 等于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 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千米后,他向右转150°,然后超新方向走3千米,结果他距出发点恰好3千米,那么x 的值为 A 、3 B 、3 C 、23 D 、3或23 4. 在A B C ?中,已知2a =,则co s co s b C c B +等于 A 、1 B 、2 C 、2 D 、4 5. 若12120,0a a b b <<<<,且12121a a b b +=+=,则下列代数中值最大的是 A 、1122a b a b + B 、1212a a b b + C 、1221a b a b + D 、 12 6. 不等式()120x x -+≥的解集是 A 、{}|1x x > B 、{}|1x x ≥ C 、{}|12x x x ≥=-或 D 、{}|21x x x ≥-=或 7.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 95 917 a a =,则 179 S S 等于 A 、1 B 、-1 C 、2 D 、12 8. 函数()2 254 x f x x += +的最小值为

A 、2 B 、 52 C 、1 D 、不存在 9. 设()()35232232n f n n Z +=+++???+∈,则()f n 等于 A 、()2 24 13 n +- B 、()1 24 13 n +- C 、 ()3 24 13 n +- D 、 ()24 13 n - 10. 在等差数列{}n a 中,9153320a a a --=,则872a a -的值为 A 、20 B 、18 C 、16 D 、12 11. 方程|21|x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 B 、1b < C 、01b << D 、01b <≤ 12.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60200,0x y x y x y --≤?? -+≥??≥≥? ,若目标函数()0,0Z a x b y a b =+>>的最大值 为12,则23a b + 的最小值为 A 、 256 B 、 83 C 、 118 D 、4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设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2q =,则 247469 3535a a a a a a ++++的值为 。 14. A B C ?的三边,,a b c 成等比数列,则角B 的范围是 。 15. 数列{}n a 满足()* 113 n n a S n N += ∈, 且1 1a =,则{}n a 的通项公式为 。 16. 已知集合(){},|||||1A x y x y =+≤,()()(){},|0B x y y x y x =-+≤设集合 M A B =,则M 所对应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完整版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 概论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 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讲解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18届)地理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图为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英国 B.印度 C.巴西 D.俄罗斯 2.下列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 ①气候②地形③政策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读下图(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5.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下图为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7.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 D.甲、丁 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读某城市略图,回答9—11题。 9.该市周边①、②、③、④四个卫星城中,最适宜布局化工工业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城市将新城区建在老城区以西的河流对岸,最可能的原因是 A.新城区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B.尽量少占农田,保护耕地资源 C.新城区环境洁净、优美 D.新城区地势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11.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 A.交通干线 B.商业网点 C.邮政通信 D.城市绿化 右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从a→d分布的是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市区边界应为d线 D.地价a﹤b﹤c﹤d

最新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数学试题

第6题图 最新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数学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60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 , 母线长为12 , 那么圆锥侧面展开图所成扇形的圆心角为 (A)180° (B)120° (C)90° (D)135° (2)与不共线的三个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多个 (3)在不同的位置建立坐标系用斜二测画法画同一正△ABC 的直观图,其中直观图不是全等三角形的一组是( ) (4)已知函数()() 2 53 1m f x m m x --=--是幂函数且是()0,+∞上的增函数,则m 的值为 (A )2 (B) -1 (C) -1或2 (D) 0 (5)正三棱锥的底边长和高都是 2,则此正三棱锥的斜高长度为( ) (A ) (B) (C) (D)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侧视图中的圆弧是半圆),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9214+π (B )8214 +π (C )9224+π (D )8224 +π (7)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A )2x y = (B )x y 1- = (C )2log y x = (D )||y x x = (8)已知两条直线m n ,,两个平面αβ,.下面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n m n m ααββ⊥??⊥ (B)αβ∥,m n ∥,m n αβ?⊥⊥; (C) ,α⊥m m n ⊥,βαβ⊥?⊥n (D)m n ∥,m n αα?∥∥;

2020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已整理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 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 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数学 Word版含答案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二( 16 届)数学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0,0,a b c d >><<则一定有( ) A . a b c d > B .a b c d < C .a b d c > D .a b d c < 2.不等式2601x x x --->的解集为( ) A . {}2,3x x x -<或> B .{}213x x x -<,或<< C .{}213x x x -<<,或> D . {}2113x x x -<<,或<< 3.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4.已知a >b >0,且ab =1,设c =2a +b ,P =log c a ,N =log c b ,M =log c ab ,则有( ) A. P n a ,如果25)()(644533=+++a a a a a a ,则=+53a a ( ) A .5 B .10 C .15 D .20 7.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y 2=1,则(1-xy )(1+xy )有( ) A .最小值 21和最大值1 B .最小值4 3和最大值1 C .最小值21和最大值43 D .最小值1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 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 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 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 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 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 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 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 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 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 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1] 2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 命题人,校对人:高二文科数学备课组 一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若A ={x ∈Z |2≤22-x <8},B ={x ∈R ||log 2x |>1},则A ∩(?R B )的元素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2.下列函数f (x )中,满足“对任意x 1,x 2∈(0,+∞),当x 1f (x 2)”的是 ( ) A .f (x )=1 x B .f (x )=(x -1)2 C .f (x )=e x D .f (x )=ln(x +1) 3.已知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f ??? ?12=0,则不等式f (log 4x )>0 的解集为 ( ) A .{x |x >2} B.??????????x ?? 02 D.?????? ????x ?? 12x <1或x >2 4.已知f (x )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设a =f (log 47), b =f (log 1 2 3),c =f (0.20.6),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 A .c 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 ) A .(-∞,-1)∪(3,+∞) B .(0,2) C .(-∞,0)∪(2,+∞) D .(-1,3) 8.用min{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 (x )=min{2x ,x +2,10-x }(x ≥0),则f (x )的最大值为 ( ) A .3 B .4 C .5 D .6 9.函数y =1+x -1的图象,要变换成幂函数1 2y x =的图象,需要将y =1+x -1的图象 ( ) A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 B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 C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

天大自然辩证法概论(2015修改版)概要

(按照2013年大纲重新整理的,知识点都是大纲中内容,有很多觉得没用的可以不用背了,但鉴于中特的坑,还是都整理出来了。感谢不知道是哪个前人整理的详细资料~加油!——呆兔子)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相邻学科: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高级形态、核心)。当代形态:系统、人工、生态自然观。 科学技术观:以历史形成为基础,分析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其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其规律。是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统一。概括升华科学技术研究中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社会建制、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创新观——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特征。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并汲取辨证法,综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立的; 2. 列宁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3.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建设创新型国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关键。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一《科学技术与自然观》阅读参考书目 1,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兰纪正等译,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2,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叶式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伽利略《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王克迪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5,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6,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9,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 10,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11,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12,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周肇威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13,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14,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15,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郭维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16,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2001年出版 17,温伯格《宇宙最初三分钟》,张承泉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18,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19,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李大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20,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吉林人民出版 21,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 22,布尔斯廷《发现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 23,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4,沃森《双螺旋——发现DNA的故事》,刘望夷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2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26,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27,薛定格《生命是什么》,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28,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29,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30,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答案2013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3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