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刑事诉讼的结构

试析刑事诉讼的结构

试析刑事诉讼的结构
试析刑事诉讼的结构

试析刑事诉讼结构

内容提要:目的决定手段,本文试从刑事诉讼目的来探究刑事诉讼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先后论述了西方国家诉讼结构,阐述了我国原来诉讼结构的不足,从而,提出对诉讼结构进行改革的必要。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应顺应世界潮流,建立起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当事人主义模式为辅的新的刑事诉讼结构。

关键词:目的结构改革意义的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目的性是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但是,人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都必须以客观的因果性和规律性为前提或根据,并且要受人自己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是,我国刑事诉讼目的应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刑事诉讼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也应在借鉴和比较西方国家积极的成果经验上提出。目的与手段是源与流的关系,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是实现目的的现实力量,确立目的须在认识手段的基础上,手段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也必须以目的为指引。刑事诉讼结构也正是在刑事诉讼目的上产生,发展和完善,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重要手段,同时,刑事诉讼目的提出与实现又受到刑事诉讼结构的制约,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本文试从刑事诉讼的目的谈起来研究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目的决定刑事诉讼结构

我国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刑事诉讼所担负的使命,通过立法及贯彻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理想结果。[1]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目的,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及其本质所决定的。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历史的考察,对国家和社会的特定需要以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可以将我国刑事诉讼目的概括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以实现法治,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稳定。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的具体目的,而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以实现法治,维护宪法政治制度及其所确立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活秩序,是刑事诉讼根本目的。正如台湾学者黄东熊教授认为:“虽然刑事诉讼法具有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之两个目的,但其根本目的则—亦即,维护现有体制”。[2]刑事诉讼根本目的是刑事诉讼具体目的实现的综合体现,也是国家设置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动因和主动追求。刑事诉讼通过具体案件正确实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标。由此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根本目的实现有赖于具体目的实现,具体目的实现是为根本目的实现服务的,我国刑事诉讼根本目的与具体目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指导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和理论的研究。

但在刑事诉讼中,由于诉讼主体不同,利益基础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一具体目的经常会发生倾斜,是把惩罚犯罪作为主要目的,还是把保障人权作为主要目的,或者虽然视惩罚与保障为同等重要的目的,但在惩罚和保障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对优先目的选择,而这一具体目的是刑事诉讼所特有的目的,在考察刑事诉讼结构时,重点也应放在刑事诉讼具体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的关系上来。在人类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无法回避的矛盾倾向。一方面,司法机关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需要,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去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实现刑法的任务;在另一方面,刑事诉讼具体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因此在刑事诉讼中也制定一系列程序和规则,以免公民权利因司法权滥用而受到

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处罚和保障为犯罪的人通过合法程序进行公正适当的惩罚。任何一种刑事诉讼法都不会单一地把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作为其目的,但是,在对待惩罚和保障的关系上,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刑事诉讼结构上。不同的目的决定着不同的结构模式,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所代表的力量的平衡,始终是一个无休止的充满矛盾运动过程,无论多么精确细致的法律都不可能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无论在任何时间、空间范围内都存在着主次目的之分,如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采用维护国家安全优先的目的体系,决定其采取职权主义结构模式,而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以保障公民的权利,以人为本位的自由优先的目的体系,决定其采取当事人主义结构模式。因此,立法者应立足本国国情,根据自身统治的需要和客观情况。在考虑到倾斜度不同的前提下,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促使两者协调有序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基本上坚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兼顾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但从整体上考察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运作机制,惩罚犯罪,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仍是我国刑事诉讼最基本的价值目标,也是决定刑事诉讼结构最基本的因素。刑事诉讼结构原本是国外的东西,在我国并无根底,只有对西方国家关于刑事诉讼结构的了解,只有对我国刑事诉讼的价值选择上的深层次把握,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诉讼结构的基本脉络,才能进行有价值的比较研究和借鉴,从而才能与世界接轨,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发展。

二、西方国家关于刑事诉讼结构的观点及评价

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理论的发源地在美国。美国学者赫伯特-帕卡在1964年首次提出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学说深入研究了美国刑事诉讼结构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运作的两种倾向。帕卡的学说,作为美国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开创性理论,不仅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刑事诉讼结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研究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3]③依据帕卡的基本观点,整个美国刑事诉讼程序自始至终是一场“战争”。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致力于将刑法实体内容适用于涉嫌犯罪的人身上,而被告力图以各种防御方法,避免此种强制强加于身上。帕卡提出的犯罪控制模式主张刑事诉讼程序最重要的机能就是抑制犯罪。即为了维护公共秩序,犯罪行为必须被置于严格的统治之下。这一模式最关心的是效率问题,从侦查、逮捕、起诉直至审判,应当成为快速流水作业程序。而正当程序模式主张程序的正当,程序的公正,是以个人优先的观念以及为了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侵犯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观念为基础。这一模式认为,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被享有者滥用;在刑事程序上限制国家的权力,就是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与犯罪控制模式的流水作业程序相反,这一模式是跨拦赛跑(障碍竞赛)式的程序。例如关于电子窃听的看法,两种模式迥然不同,犯罪控制模式认为电子窃听为打击组织性犯罪,是当今不可避免的侦查犯罪手段。且执法官利用电子监听调查的犯罪形态,不应有任何限制;但是正当程序模式主张在任何情况下,无论何人所为之电子窃听均属非法。从这点上我可以看出,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寻求的是一种揭露犯罪,惩罚犯罪的高效率,为达到这种目的,需要国家对刑事程序的运作有所干预;而正当程序模式寻求的是一种为保障公民权利免受国家权力侵犯的正当程序。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人权至上的个人主义思想模式。与之相比,反驳“争斗模式”,提出充满博爱色彩的“家庭模式”的格里费斯模式学说,便显得空乏无力,他片面强调对犯了罪的人主要通过家长式耐心教育而不是通过惩罚来达到处罚犯人的效果。达马斯卡的职权纠明模式与当事人抗争模式学说,阶层模式与同位模式学说,在正面研究刑事诉讼结构基本类型的同时,以刑事诉讼结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不同权力结构形式,诉讼目的,不同意识形态研究为重点,将刑事诉讼结构理论引进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追溯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欧洲的诉讼结构模式,在欧洲中世纪,基本类型是弹劾式与纠问式诉讼结构,弹劾式主要实行于奴隶制时期和封建初期的一些国家中,例如古西希腊、古巴比伦,在这一模式中明确区分控方、辩方、审判三种权力和职责,法院实行“不告不理”原则且原被告具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在法庭上积极进行控辩,法官消积裁判;由于封建社会建立发展,具有专制思想的纠问式诉讼结构代替了具有平等思想的弹劾式诉讼,主要体现在法官不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对犯罪主动进行追诉,且被告人在诉讼中已不是诉讼主体而沦为诉讼客体,毫无权利可言。在两种结构模式中,我认为前一模式倾向于平等自由思想,赋予被告人平等的机会,对等的权利,有助于法官兼听控辩,明察是非,从而使审判达到公正。而后一模式则注重于刑事诉讼的惩罚功能,犯罪的人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在当今世界,两大的刑事诉讼结构分别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职权主义与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的当事人主义模式。职权主义模式,即非对抗制的诉讼结构,其特征是强调国家机关的职权作用,其目的侧重于惩罚犯罪,由侦查阶段主张国家具有单方面侦查的侦查职权主义,到审判阶段由法官直接调查积极审判的法官职权主义,都显示出一种国家主义倾向。[4]它强调国家机关正确解决社会冲突的职权和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各种应当受到保护的社会利益,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需要为出发点。而当事人主义的模式,即对抗制诉讼制结构,则是以控辩双方的积极对抗和法官居中裁判为基本条件,诉讼双方是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当事人,以对抗方式推进诉讼的进行,从对抗中发现案件真实和妥当解决争讼,这一模式强调于对人权的保障,尊重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提高被告人的诉讼地位,显示出一种对个人主义的关怀,其基础建于自然法思想,认为人类拥有某些基本权利,个人的权利超出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之上。随着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保障人权这一目的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职权主义模式的大陆法系国家的重视,而惩罚犯罪这一目的也受到许多采用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英美法系国家的青睐。如今,两大诉讼结构模式都朝着互相融合,互相依存的大趋势发展,这一不可抗拒的趋势也要求中国能顺应世界的潮流,对刑事诉讼结构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有效改革。

三、对我国刑事诉讼结构概念的界定

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伟大国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当代文化,而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范畴,是属种关系,它不可避免地也延续和继承古代某些法律文化观念,因而,中国古代罪刑和制度的“理念”对当今刑事法制思想不可避免有一定渗透力。古代的司法官员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为了查明犯罪,严厉处罚犯罪人,采取种种野蛮残酷的手段(例如刑讯逼供),造成数不清的冤家错案,犯罪人的尊严被侮辱,权利被践踏。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是“人压迫人”的法制,控方过分强大,辩方势单力薄,“在纠问者面前,被纠问者不是一个人的化身,他是没有力量的,即不过是一块为受拷问虐待而制作的肉垛”。[5]由于控辩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对抗因素在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很难见得到。我国法文化学者梁治平先生指出,“对抗需建立在某种文化的共识上,而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构成了中国古代法的出发点”。[6]中国从古代至近现代刑事诉讼的目的主要是国家司法机关惩罚犯罪,这是一种传统的法律文化思想,正是这种思想渊源使得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结构,虽采用了控辩审分离的形式,但在具体的道路上倾向于欧洲大陆的职权主义模式,具有非对抗性特征。

写到此,我不禁要问“刑事诉讼结构到底是什么?它的概念应该怎样来界定?”国内外学者对此观点也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日本学者井户田侃认为“在侦查程序和公判程序中,诉讼主体为达到各自的目的,必须以基本的诉讼法律关系为基础进行诉讼”。[7]但他这种界定忽视了起诉程序作为一个与侦查程序、审判程序并列的独立完整的程序作用;国内年青学

者李心鉴博士认为:“诉讼结构不同于诉讼构造,诉讼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诉讼构造指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故刑事诉讼构造是由一定的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中的诉讼基本方式所体现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8]该定义阐明⑴刑事诉讼构造由刑事诉讼目的所决定,构造实现依赖于目的的指引,是实现目的手段和方式;⑵刑事诉讼构造合理性,正当性必须充分体现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之中;⑶明确控辩裁三方之间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但是,我认为,李心鉴博士的以上观点有以下不足之处:A.在刑事诉讼目的和刑事诉讼构造的关系上,他非常强调目的对构造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刑事诉讼构造对目的制约作用,目的和构造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B.他认为刑事诉讼构造不同于刑事诉讼结构,但我认为这两者可通用,先我们从词义上来看,“结构”指一个事物的内在的互相产生作用力的元素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它是一个静态意义的词;“构造”指一个事物互相作用的一种过程状态,它是一个动态意义的词,从词义角度上两者并无很大差别;从法律角度上来看,我认为两者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刑事诉讼目的决定,且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控辩审三方之间法律地位,相互权利义务,职权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合理配置。国内著名学者陈光中教授对刑事诉讼结构也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刑事诉讼结构,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9]这一界定不仅明确刑事诉讼目的对刑事诉讼结构的决定作用,而且清楚论证刑事诉讼结构对刑事诉讼目的的制约作用,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以刑事诉讼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为前提,同时,陈光中教授明确指出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我认为他着重强调诉讼参与人不仅包括当事人而且还包括其他人,例如证人、鉴定人在诉讼程序中与专门机关权利义务关系,这种理论对刑事诉讼结构的界定有一定合理性和完整性,有效保障其他人合法权益,而不只是局限于保护当事人,保护范围更加宽泛。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刑事诉讼结构未能达成共识,但他们的观点他们的学说不仅在理论上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是有裨益的,而且,用理论指导实践,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推进诉讼程序的进程,缩小与其它国家在刑事诉讼方面的差距。

四、原有的刑事诉讼结构的主要缺陷及其改革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刑事诉讼结构特别是对抗制诉讼模式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相异,1979年通过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延续了古代某些观念和借鉴了国外的职权主义模式,采用了“线性结构”,国家司法机关为了控制犯罪,惩罚犯罪依职权主动审问方式,价值取向注重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允许侵犯,保障国家的安全是首要目的,而未给于公民合法权益的充分关注,对公民的个体权益保护不足,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例如,在侦查阶段,没有规定侦查员在讯问被告人时辩护律师的法律帮助和救济权,从而助长了刑讯逼供的发生,严重侵害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而且,原诉讼结构以检察官移送以侦查案卷为审判的基础,法官在正式审判前将全面阅卷,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易是法官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使审判流于形式,在审判阶段,由于采用了“线性结构”,控方权力过分强大且控审一体化,对被告人既控又审,被告人被看作是诉讼客体,无法与控方进行平等对抗,当事人的权利也不可能得到保障。原有的刑事诉讼结构的种种缺陷,不得不使立法者、司法者进行深思和反省,职权主义模式到底适不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规律?如果不适应,应该怎样进行改革?随着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尊重人权,维护人权,人权保障问题成为日益国际化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人权保护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刑事司法领域内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已成为立法宗旨,从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关于保护人权方面的修改也显得迫在眉睫。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采用英美法系国家的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辩护制度,辩护人参加刑事

诉讼的时间,由审判阶段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并规定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提高犯罪嫌疑人的合法待遇,限制国家权力,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2)在起诉阶段,检察机关由全案移送形式变为只移送主要证据复印件和证据目录,法官在庭前审查主要限于程序性审查,防止了法官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态度,避免审判“走过场”;(3)在法庭上提高辩方权利,加强控辩双方对抗因素,互相辩驳,推进了诉讼的进行,法官居中裁判,消极听讼。对旧刑事诉讼法修改弱化了职权主义因素,强化了对抗制因素,使我国逐渐由原来职权主义诉讼结构转化成以职权主义为主,当事人主义为辅的诉讼结构,也由原先单方面强调惩罚犯罪为主要目的刑事诉讼结构逐步转化为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两者兼顾的刑事诉讼结构,这充分体现了刑事诉讼结构对目的的制约作用。当然,从目前看,虽然,允许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诉讼,尚有很大限制,譬如律师不享有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场权,了解侦查案卷材料的权利,但律师的介入和犯罪嫌疑人侦查中地位的强化,侦查中对抗性增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五、意义的相对性

刑事诉讼法这次修改,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逐步向“正三角形”结构靠拢,法官居高临下,保持中立,和控辩双方之间保持等距离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辩方的诉讼地位,从而,才能与控方积极对抗,推进诉讼进程。对抗制因素的增加能够对国家机关的行为进行更有力的监督,更有效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也有利于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的公正。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制的不断发展,刑事司法水平日益提高,人权保障的观念不断增强,将逐步缩小我国刑事诉讼与国际刑事诉讼标准的距离。我国政府于1997年10月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些国际准则总的精神是在国家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的过程中,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保障人权,实现司法的正义。正如美国著伦理哲学家彼彻姆所说:“人类本性的结构相同,至少是人类的需要普遍相同,从而导致了在所有文化中采纳类似的甚至同一的原则”。[10]对当事人基本权利保障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体现了各国共同的伦理价值和目标,反映了刑事诉讼普遍性规律。但是,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在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各种客观情况,鉴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还比较严峻,“惩罚犯罪”这一目的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保障人权这一目的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在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间达成一种平衡,为了寻求和兼顾实体真实和程序真实,为了适应国际潮流与世界接轨,在我国形成以职权主义为主,当事人主义为辅刑事诉讼结构模式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O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 Structure

Abstract: The criminal proceeding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criminal proceeding.The first ,this article narrat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rpose and structure of criminal proceeding.The second ,the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two different model(ex officio doctrine and the adversary doctrine) in western countries.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e author presents an opinion ,that is, in order to punish the criminal and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and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tide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reform the criminal proceeding structure ,introduce the reasonable factors of the adversary doctrine and make the two model interact and be absorbed in each other.

Key words: purpose structure reform relativity

参考文献:

[1]宋世杰、孙长永.硕士论丛.刑诉法学(第一辑).[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26

[2]转引自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56

[3]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02

[4]龙宗智.刑事法评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352

[5]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G]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7.10期26

[6]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87 [7]转引自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03

[8]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07

[9]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9

[10]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3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 架图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基本原则:平等、调解、辩论、处分 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 审判 人民调解不影响起诉 主管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前置 选择仲裁不得诉讼 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管辖问题裁定管辖 管辖权异议 主体论 原告与被告: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特殊情形下的当事人确定 必要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 当事人普通共同诉讼 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理人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本证 依照证据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分类 反证 直接证据 依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分类 证据分类间接证据 原始证据 依据证据的来源分类 传来证据 概念

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 绝对免证:自然规律和定理证据论免证 相对免证:众所周知/推定/ 生效文书确 认 证明对象三种形式 自认撤回 三点注意 适用与确定(必须;协商与指定)举证延长:可两次延长,本院决定 举证期限效力:增加/变更诉求/反诉-举证期限内 一审程序 “新的证据”概念 二审程序 适用与确定(非必须;协商与指定) 证据交换视为公开质证(认可的证据) 效力: 出庭(证人)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依职权;依申请 原则上都要质证 质证 例外(证据规定47、48):需要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证据论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年龄智力不相 当,证人 无因不出庭;证人有利害;视听有疑点;复件无核对 认证明显优势证据:《证据规定》第73条 不利证据的认定:《证据规定》第75条 证明力大小排序:《证据规定》第77条 原告:有利害关系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基本原则:平等、调解、辩论、处分 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 人民调解不影响起诉 主管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前置 选择仲裁不得诉讼 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管辖问题裁定管辖 管辖权异议 主体论 原告与被告: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特殊情形下的当事人确定 必要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 当事人普通共同诉讼 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理人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本证 依照证据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分类 反证 直接证据 依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分类 证据分类间接证据 原始证据 依据证据的来源分类 传来证据 概念 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 绝对免证:自然规律和定理证据论免证 相对免证:众所周知/推定/ 生效文书确认 证明对象三种形式 自认撤回 三点注意 适用与确定(必须;协商与指定)举证延长:可两次延长,本院决定 举证期限效力:增加/变更诉求/反诉-举证期限内 一审程序 “新的证据”概念 二审程序 适用与确定(非必须;协商与指定) 证据交换视为公开质证(认可的证据) 效力: 出庭(证人)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依职权;依申请

原则上都要质证 质证 例外(证据规定47、48):需要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证据论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年龄智力不相当,证人 无因不出庭;证人有利害;视听有疑点;复件无核对认证明显优势证据:《证据规定》第73条 不利证据的认定:《证据规定》第75条 证明力大小排序:《证据规定》第77条 原告:有利害关系 被告与诉讼请求明确具体 起诉条件主管与管辖要求“正确” 不予受理 程序启动不符合起诉 条件的处理: 驳回起诉 一审程序主管:诉讼与仲裁 不予受理和内涵 应当受理的一事不再理例外 特殊情形注意 离婚、收养婚34 案件的特殊民诉111 规定意见151 诉讼时效:应当受理 主体 申请撤诉的条件时间 撤诉裁定 诉讼程序特殊情形视为撤诉的情形 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中止与适用效果不同 延期审理恢复审理上不同程序论法定情形不同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常用法律条文1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常用法律条文 (一)简易部分 1、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07条: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 2、不予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3、移送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3款。 4、拘传 《刑事诉讼法》第64条。 5、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1款: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拘留期间,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在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96条:嫌疑人被羁押,不能在刑诉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的。 6、保证金保证 《刑事诉讼法》第66条。 7、退还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71条: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保证金。包括在撤销案件、判决生效时退还保证金。 8、没收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3款。 9、对保证人罚款 《刑事诉讼法》第68条。 10、解除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 11、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72条,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女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拘留期间,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在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96条:嫌疑人被羁押,不能在刑诉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的。 12、解除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 13、拘留 《刑事诉讼法》第80条。 14、延长拘留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1款:延长一日至四日。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2款: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多次作案延长至三十日。 15、提请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1款、第2款,第85条。 《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3款、第85条: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予以逮捕。 16、释放

刑事诉讼法知识结构图

刑诉法结构图 公诉普通程序特殊程序 起诉 自诉一、复核和核准程序 一、立案:所有专门机关 1、死刑 2、刑法No.63 上诉二、侦查:除法院外法定刑以下量刑 1、最高法同:1.主体 3、最高法解释 2、逐级二审抗诉 2.理由特殊情况的假释抗诉 3.效力公诉 诉再审抗诉异:1.对象三、起诉二、审判监督程序 2.权限.No.181.185.205. 自诉 3.受诉法院普通程序 4.期限一审简易程序 申诉四、审判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程序 二审 反诉:自诉案件(两类) 五、执行:3个主体 撤诉检察院监督 管辖 顺序: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特殊管辖 立案管辖审判管辖:一审法院 公安:法律另有规定以外的,所有的……级 1

2 考点:1、涉税案; 最高法院 别 2、伪证罪; 管 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 辖 4、刑法No.163,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 高级法院 5、刑法No.164,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 6、银行或金融机构人员受贿案,刑法No.184; 国安:危害国家安全罪 1、危害国家安全案; 检: 1、刑法分则第八章以及按第八章定罪处罚的,12个; 中级法院 2、可能判无期徒刑以上的; 2、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34个; No.20 3、外国人犯罪的; 3、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利用职权实施的; ③7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利用职权实施的;③其他; 基层法院 1 2 3 4 ④重大犯罪案件;⑤经省级以上检察院决定; 法: 1、告诉才处理的,4个;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8个; 犯罪地 被告人 最初受 主要犯 3、公诉转自诉: 居住地 理地 罪地 ①有证据; ②有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 ③达到犯罪标准;④侵犯被害人人身或财产权利; No.24 No.25 辩 护 开始时间 辩护方式 辩护人的权利 自始至终: 1、自行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No.36 ①与在押人会见与通信;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自诉人专有的诉讼权利有()。 A. 申请回避权 2.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在开庭()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 D. 10日 3.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没有提起时,司法机关如何处理()。 C. 应当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4、某地发生一起盗窃案,公民当即将罪犯扭送到当地人民法院,该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C.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5.下列关于自诉案件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上诉 6.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 )。 C.撤销案件 7.下列( )可适用取保候审。 C.应依法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8.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为( )。 A.有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 9.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 )。 C.犯罪嫌疑人 10.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由( )承担。 D.司法机关 11.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 A.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12.某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他有自首和立功的情节,判决免除刑事处罚。因为该被告人在押,法庭宣判后( )。 C.应当立即释放 13.下列人员中,具有独力上诉权的人是 C.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14.下列人员中,不能充当证人的是()。 D.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15.某被告人又聋又哑,受审判前要求某懂哑语的胞妹当辩护人和翻译人。法院应()。 A.准当辩护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刑事案件,应当先期公布下列哪些内容( )。 A.案由 B.被告人姓名或名称 D.开庭时间和地点 2.下列哪些人是既不属于控诉一方,也不属于辩护一方的诉讼参与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员 3.下列证据既是传来证据又是直接证据的是()。

新刑事诉讼法常用法律条文

新刑事诉讼法常用法律条文 一、立案 第107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工作中发现)第110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 第111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检察院通知) 二、不予立案 第110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

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三、移送案件 第108第三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四、传唤 第117条第一款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五、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到场 第270条第一款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

中国刑事诉讼法(英文版)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at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Fif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July 1, 1979, promulgated by Order No.6 of the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July 7, 1979 and effective as of January 1, 1980; amended in according with the Decision on Revising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at the Forth Session of the Eigh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rch 17, 1996) Contents Part One General Provisions Chapter I Aim and Basic Principles Chapter II Jurisdiction Chapter III Withdrawal Chapter IV Defence and Representation Chapter V Evidence Chapter VI Compulsory Measures Chapter VII Incidental Civil Actions Chapter VIII Time Periods and Service Chapter IX Other Provisions Part Two Filing a Case, Investigation, and Initiation of Public Prosecution Chapter I Filing a Case Chapter II Investigation Section 1 General Provisions Section 2 Interrogation of the Criminal Suspect Section 3 Questioning of the Witnesses Section 4 Inquest and Examination Section 5 Search Section 6 Seizure of Material Evidence and Documentary Evidence Section 7 Expert Evaluation Section 8 Wanted Orders Section 9 Conclusion of Investigation Section 10 Investigation of Cases Directly Accepted by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s Chapter III Initiation of Public Prosecution Part Three Trial Chapter I Trial Organizations Chapter II Procedure of First Instance Section 1 Cases of Public Prosecution Section 2 Cases of Private Prosecution Section 3 Summary Procedure Chapter III Procedure of Second Instance

新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全)

第一编 第一章 一、刑事诉讼的特征: 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利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是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 4.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p8~9) 三、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简答题】 法条(3)+主要内容 第4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290条: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则 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1.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等于抓住了刑事诉讼的关键问题,为 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 2.坚持这个原则,就可以杜绝”枉”、”纵”现象的发生,提高司法机关办理形 式案件的质量. 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是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则 六、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 (二)对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 (三)对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1、称谓:

试析刑事诉讼的结构

试析刑事诉讼结构 内容提要:目的决定手段,本文试从刑事诉讼目的来探究刑事诉讼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先后论述了西方国家诉讼结构,阐述了我国原来诉讼结构的不足,从而,提出对诉讼结构进行改革的必要。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应顺应世界潮流,建立起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当事人主义模式为辅的新的刑事诉讼结构。 关键词:目的结构改革意义的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目的性是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但是,人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都必须以客观的因果性和规律性为前提或根据,并且要受人自己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是,我国刑事诉讼目的应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刑事诉讼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也应在借鉴和比较西方国家积极的成果经验上提出。目的与手段是源与流的关系,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是实现目的的现实力量,确立目的须在认识手段的基础上,手段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也必须以目的为指引。刑事诉讼结构也正是在刑事诉讼目的上产生,发展和完善,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重要手段,同时,刑事诉讼目的提出与实现又受到刑事诉讼结构的制约,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本文试从刑事诉讼的目的谈起来研究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目的决定刑事诉讼结构 我国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刑事诉讼所担负的使命,通过立法及贯彻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理想结果。[1]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目的,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及其本质所决定的。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历史的考察,对国家和社会的特定需要以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可以将我国刑事诉讼目的概括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以实现法治,保障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稳定。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的具体目的,而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以实现法治,维护宪法政治制度及其所确立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活秩序,是刑事诉讼根本目的。正如台湾学者黄东熊教授认为:“虽然刑事诉讼法具有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之两个目的,但其根本目的则—亦即,维护现有体制”。[2]刑事诉讼根本目的是刑事诉讼具体目的实现的综合体现,也是国家设置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动因和主动追求。刑事诉讼通过具体案件正确实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目标。由此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根本目的实现有赖于具体目的实现,具体目的实现是为根本目的实现服务的,我国刑事诉讼根本目的与具体目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指导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和理论的研究。 但在刑事诉讼中,由于诉讼主体不同,利益基础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一具体目的经常会发生倾斜,是把惩罚犯罪作为主要目的,还是把保障人权作为主要目的,或者虽然视惩罚与保障为同等重要的目的,但在惩罚和保障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对优先目的选择,而这一具体目的是刑事诉讼所特有的目的,在考察刑事诉讼结构时,重点也应放在刑事诉讼具体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的关系上来。在人类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无法回避的矛盾倾向。一方面,司法机关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需要,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去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实现刑法的任务;在另一方面,刑事诉讼具体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因此在刑事诉讼中也制定一系列程序和规则,以免公民权利因司法权滥用而受到

刑事诉讼法概念比较完整版

刑事诉讼法概念比较完整整理版

————————————————————————————————作者:————————————————————————————————日期: 2

1、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法律援助辩护 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辩解的行为。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协助其进行辩护。 法律援助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存在法定的情形,而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辩护与代理 刑事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一方的指控而进行的论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罪责的反驳或辩解,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刑事代理: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名义参加诉讼,进行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 1、产生根据不同,诉讼地位不同。①参加诉讼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授权或法院的依法指定,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名义进行辩护,②只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授权,附属于被代理人的,依被代理人意志从事活动。 2、适用范围和诉讼任务不同。①适用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承担辩护职能,即反驳控方控诉,证明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②适用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和附带民事当事人,职责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3、权利内容权限不同。①享有法律规定的会见权和通信权、调查取证权等广泛权利,有的权利甚至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也不享有的;②享有的权利由被代理人授予,而且不能超过被代理人的权限范围。 3、起诉、上诉、抗诉、申诉 起诉,是指法律限定的国家专门机关或个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法院进行审判的活动。 上诉:是指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不服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定程序,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抗诉:也叫抗告,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而依法要求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请求。(①按上诉程序提出(抗诉期限)、②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无时间限制)) 申诉:是指申诉权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该裁判不服,以书状或者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该裁判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的错误并要求重新审判的行为。 4、申诉与上诉的主要区别 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申诉不同于上诉。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对象不同。申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上诉的对象是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

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刑事诉讼法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基本理念: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诉讼效率概说诉讼职能:控诉、辩护、审判职能 基本原则: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等等 诉讼主体: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人民检察院(4类) 立案管辖人民法院(纯自诉,可公诉可自诉,公诉转自诉) 管辖公安机关 总论审判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一般、特殊);特殊情况管辖 回避:适用人员;理由和种类;程序等 诉讼制度辩护与代理:辩护人;辩护的种类;刑事代理 证据制度:法定种类;证据分类;证据规则;证明对象、责任、标准 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其他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赔偿范围;成立条件;当事人;审理程序 期间、送达 1、立案程序:材料来源;立案条件;立案程序;立案监督(控告人,检察院) 2、侦查程序:基本原则;侦查行为(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 鉴定;技术侦查;辨认;通缉);侦查终结;补充侦查;侦查羁押期限 3、起诉程序:对案件的受理;审查起诉;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3种) 概述:审判原则;审级制度;审判组织 (1)第一审程序: a.种类:普通程序(包括被告人认罪程序)+简易程序 分论 b.进程:庭前审查;开庭前准备;法庭审判(5环节) 4、审判程序 c.辅助制度:延期审理+中止审理+终止审理;法庭秩序 (2)第二审程序: 上诉、抗诉主体;理由与途径;审判原则;审理方式;审判结果 (3)死刑复核程序:核准权;报请程序;复核结果;全面审查 (4)审判监督程序:提起主体;申诉与受理;审判程序; 5、执行程序:执行主体;各种判决的执行;执行变更程序; 6、其他程序:未成年人诉讼程序;和解程序;没收违法所得程序; 强制医疗程序;涉外诉讼程序 by导学狮小武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最新)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1515095912.html,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17最新) 2016年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即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于2012年12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接下来由赢了网小编在本文为您详细介绍。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第一章管辖 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⒈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⒉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⒊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⒋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⒌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⒎侵犯知识产权案(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⒏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本项规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其中证据不足、可以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第二条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浙大远程刑事诉讼法选做作业资料

《刑事诉讼法》选做作业——主观题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论述题 职权主义诉讼形式与当事人主义诉讼形式有何不同特点? 答:职权主义诉讼结构指诉讼是以审判权的行使为重心的事实的查明和程序的进行都主要由法院承担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负荷较轻需要自行处理的矛盾较少的一种诉讼结构模式。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指诉讼是以诉权的行使为重心的事实的查明主要由当事人承担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增强在诉讼中的负荷较重需要自行处理的矛盾较多的一种诉讼结构模式。 第二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判断题 1、侦查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错 2、检察权可以由人民检察院和国家监察部门共同行使。错 3、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以不行使。错 4、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对 问答题 我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公安机关的组织设置是怎样的? 答:第一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第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厅 第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地级市、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 第四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县、县级市、自治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 第三章诉讼参与人 判断题 1、所有参加刑事诉讼活动的人,统称为诉讼参与人。错

2、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错 3、鉴定人不得拒绝鉴定。错 4、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均直接来源于法律的规定。对 论述题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主要享有哪些权利? 答:1、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有权申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 3、有权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进行辩护 4、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可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自己提供辩护。 5、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自己诉讼权利、人身侮辱和刑讯逼供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6、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讯问 7、有权参加法庭审理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或者经审判长许可直接发问 8、有权辨认物证、书证有权了解未到庭证人的证言、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的内容并提出意见 9、有权阅读法庭审判笔录并请求补充、改正 10、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11、有权参加法庭辩论并在辩论终结后作最后陈述 12、有权对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提出上诉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提出申诉 13、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1、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答:一、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基本要求。⒈国家保证刑事诉讼程序法制化⒉专门机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⒊司法人员必须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重视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⒋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各种具体程序都必须贯彻⒌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也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二、该原则包括以下基本含义 1.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是世界各国的立法通例也是行使审判权应有之义。刑事审判就是要通过法庭审理在查清事实核实证据的基础上适用法律判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罚。定罪权是行使审判权

刑 事 诉 讼 法

刑事诉讼法课堂笔记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与刑事诉讼 (一)诉讼 1、中国古代:诉和诉通常分开使用,各有其不同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 的解释。 解释一:《周礼》中有“狱”和“讼”之分,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三礼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 解释二:《说文解字》“诉,告也”,“讼,争也”。也有合并使用的情形,《后汉书陈宠传》“西州豪石并兼,诉讼日百数”。 2、近现代:诉讼一词从清末法制改革过程中从日本引进 Procedure\litigation 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冲突或纠纷主体的参加下,以国家公权力(司法权)解决社会冲突或纠纷的一种机制。 (二)刑事诉讼 1、概念: 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刑事诉讼的外延:仅指审判(含起诉)程序→仅指侦查和审判程序→指与刑事诉讼有关的一切程序和活动 2、特征: ①刑事诉讼是法定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②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 ③刑事诉讼是诉讼主体遵循诉讼规则的相互作用过程 ④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二、刑事诉讼法 1、概念 由调整刑事诉讼活动(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刑诉法也有狭义、广义之分 2、制定目的与根据 (1)制定目的: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制定根据:宪法 3、任务和作用 (1)任务:①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 ②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③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斗争 (2)作用:①刑诉法对刑法的正确实施的保障作用 ②刑诉法的独立作用:保障公民的人权;促使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乃至司法过程“形式合理化” 4、与其它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 一、研究对象 ①刑事诉讼的理论构成 ②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③刑事诉讼实践 二、研究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证分析方法 ②利益-价值分析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题库及答案

市纪委市监委机关12月份“学纪法”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知识测试题库 一:单选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________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B) A 2018年10月25日 B 2018年10月26日 C 2018年10月28日 D 2018年11月1日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__________处理。(B) A: 从轻 B: 从宽 C:不予 D: 从重 3、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C)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A:市级 B: 县级 C: 省级 4、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A)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A: 3 B: 5 C:7 D: 15 5、法律援助机构(A)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场所派驻值班律师。

A: 可以 B: 应当 C: 必须 D: 不得 6、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D)小时。 A: 12 B: 24 C: 36 D: 48 7、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C)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A必须 B应当 C可以 D一律 8、监视居住由(A)执行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9、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B)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A 12 B 24 C 36 D 48 10、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C) A 十二个月 B 二十四个月 C 六个月 D 三个月 11、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B)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A 三年 B 十年 C 七年 12、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C)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刑事诉讼法课件

案例答案 【案例1】王家兄弟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李家成员的个体民事权利,还扰乱和破坏了村庄的社会秩序和安全,已涉嫌构成故意伤害和毁坏财物的犯罪,不仅为李家所不容许也为国家所不容许。应分清纠纷的性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适宜的诉讼或其他解决途径。李家大哥主张“以牙还牙“是不当的。他要采取的是一种“私力救济“的办法,由于受害人无法避免偏见和认识能力的有限,所以这种解决冲突的手段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令被报复者接受,容易带来新的冲突,反而具有社会破坏性,更有可能因此而构成新的为国家所不容许的犯罪;这也不利于双方纠纷的彻底解决。 村干部的建议出于维护安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混淆了两种法律关系和两种诉讼的性质。霸占水源、侵害李家成员的人身权/财产权而应加以赔偿等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既可循民事诉讼的途径加以解决,同时由于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民事权利也可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协商解决纠纷。但王家兄弟故意伤害他人、肆意毁坏集体财产,已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触犯国家刑法,很有可能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应通过刑事诉讼加以评价和处理;且从这一纠纷的性质看已超出了由被害人自诉的轻微刑事犯罪范围,适用国家公诉原则而非不告不理原则,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的村干部,更应意识到法律的尊严国家利益和的重要性,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推动村民履行法律义务、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主动动员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使纠纷进入刑事诉讼的轨道,这才是真正维护大局和社会安定的做法。 李家老二的做法基本得当,但仍应分清不同诉讼的性质;当然,诉讼在本案中的意义已不仅仅“给个说法”、“讨个公道”了。 [案例2]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立法者预先设定的、进行刑事诉讼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从现代各国刑事诉讼的实践来看,刑事诉讼具有双重目的,即:惩罚犯罪的目的与保障人权的目的。惩罚犯罪目的的根据首先在于,犯罪的本质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损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国家,有义务保护社会成员不受非法侵害。当犯罪发生时,国家有义务采取法律手段来惩治并预防该种行为再次发生。同时,这也是程序法定主义的必然结果。刑罚权作为公权,犯罪发生后,纯粹报复的私力救济为现代国家所禁止,只有国家才有权力通过

刑事诉讼法笔记

刑事诉讼法 总论 第一章概论 一、概念 1.刑事诉讼: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 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的法律。 3.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和个人以及专门行使 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 4.控诉:指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罪行并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有罪并加以处罚。 二、其他 1.我国刑事诉讼的阶段: 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执行 (特殊: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2.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规章、 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 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 (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 (4)追求诉讼效率 4.制定的目的: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四章诉讼参与人 一、概述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 ①被害人①法定代理人 ②自诉人②诉讼代理人 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③辩护人 ④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④证人 ⑤鉴定人、翻译人

二、基本概念 1.当事人: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 参与人。 2.被害人:指其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3.自诉人: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方当事人。 (相当于原告,执行控诉职能) 4.法定代理人: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5.诉讼代理人: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 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 为参加诉讼的人。 6.辩护人:指接受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关指派,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 三、其他 1.基本权利归纳(见手写) 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一)国家追诉原则 根据国家追诉原则,检察官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检察官是否提起公诉,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 (二)控审分离原则 1.刑事追诉权和裁判权分别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各自独立行使 2.法院的审判必须在检察机关提起合法起诉的前提下才能启动。“不告不理” 3.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和范围必须仅限于检察官的起诉书所明确记载的对象和范 围,而不得审理任何未经起诉的被告人和行为。 (三)无罪推定原则 法条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审判阶段的三项要求: 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 的义务。 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 3.疑罪从无。 (四)公正审判原则 参与、中立、对等、理性、及时、终结 (五)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1.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提供言词证据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 2.核心是“非强制性” 3.有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比如建立权利告知制度,使被告人知悉该权利;赋予被告人沉默权、律师帮助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 (六)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英美法系) 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而受到两次以上的刑事起诉、审判和科刑。 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刑事诉讼法(DOC)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的特征 1刑事诉讼法由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是属于国家的司法活动。2刑事诉讼法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3刑事诉讼法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4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 1程序法 2公法 3基本法 刑事诉讼法与民诉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1诉讼主体 2诉讼原则 3证据制度 4强制措施 5诉讼程序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

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 4诉讼效率 刑事诉讼法制订的目的 1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1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2传统的纠问式诉讼 3近现代诉讼模式 ①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②对抗制诉讼模式 ③混合制诉讼模式 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沿革 1神示证据制度 2法定证据制度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1以儒家思想为刑事诉讼制度思想基础 2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力 3司法行政不分,行政官兼理司法 4维护封建特权和伦理纲常 5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基本不分 6实行纠问式诉讼,刑讯具有法定性 7具有慎刑狱的司法精神 刑事诉讼法中专门机关 1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3公安机关 4国家安全部门 5军队保卫部门 6监狱办理刑事案件 7海关缉私部门 人民法院职权 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逮捕、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2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讯、冻结以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3收缴和处理赃款赃物及其孳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