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一.地球重力场

1.重力C F G ,其中引力R R

m Gm F 3

21;惯性离心力r m C 2

2.mGal u g s m 5

6210.10/1

3.试绘出图1.1中A 、B 、C 各点的引力、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

地球质量对它产生的引力为F,方向大致指向地心。物体A 随地球自转而

引起的惯性离心力为C 。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G 就是重力。

4.将地球近似看成半径为6370km 的均匀球体,若极地处重力值为

9.8m /s 3

,试估算地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在极地处的重力只沿自转轴方向有分量,可近似为2

/GM R g 则 Kg

G g R M 2411

62210965.510667.68.9106370 二.重力异常 1.由正常重力位推算得到的在正常椭球面(水准椭球面)上的重力公式称为正常重力公式。基本形式如下:

;β 8

18

1

;

g ;g )(φ g )2sin sin 1(21p e 212为地球扁率为地球的力学扁率为两极重力值为赤道重力值处的正常重力值

;为计算点的地理经纬度

e e p e g g g g g

正常重力公式:2

2

2

m/s ) 2φ000005sin 0. -φ0053024sin 0. + 1 780327( 9. = g 2.重力异常基本公式

重力异常就是剩余质量的引力位沿Z 方向的导数,即 v

z z y x d d d z G V z V g 2/3222])()()[()( 当剩余密度是均匀的时,则可提到积分符号之外,即有

d d z x z G z x g S

2

2)()()

(2),(

1.水准面:平静的海洋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 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角灵敏度:单位重力的变化所能引起的平衡体偏角的大小。(偏角越大,则表示仪器

越灵敏) 3.布格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

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 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山区)或盈余(海洋)的影响。 4.地磁台:连续地测定地磁要素绝对值及随时间变化场值, 其有固定的测点, 称为地磁台

5.地磁脉动:是一种地磁场的微扰变化, 它具有准周期结构的特点。

6.磁化强度:均匀无限磁介质受到外部磁场 H 的作用, 衡量物质被磁化的程度

7.混合改正:由于日变温度及零点掉格三

者混在一起反映在观测数据中, 也可以把

三项影响并成一种综合影响, 一次消除称

为混合改正。 8.二度体:即沿走向为无限长的物体 9.区域性异常:往往与大的区域构造或火

成岩分布等因素有关

10.解析延拓:根据观测平面或剖面上的重力异常值计算高于(或低于)它的平面或剖面上异常值的过程称为向上(或向下)延

拓。

3.重力勘探的前提条件:

a 横向上的密度差

b 异常体积(即异常足够大,产生的异常能够被重力仪器识别)

4.“引起重力变化的因素就是引起重力异常变化的因素”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

g g g ,重力

异常是重力实测值减去正常重力值。

5.请考虑如图所示的两种剖面情况,能否在地面上观测出有相对变化的重力异常

来?这对重力勘探的应用条件提供了什么启示?

答:横向密度变化导致地面上横向上的相对变化的重力异常,故: (a )不能(b )能

6.请图示重力异常

三.仪器

1.重力测量可分为动力法和静力法两类。动力法观测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与路径),用以测定重力的全值(绝对重力

值);而静力法则是观测物体的平衡状态,用以确定两点间的重力差值(相对重力值)。 2.相对重力测量仪器:石英弹簧重力仪、金属弹簧重力仪,超导重力仪,振弦重力仪 3.什么是重力仪的零点漂移?研究它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如何才能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答:弹性重力仪中的弹性元件,在一个力(如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产生弹性疲劳等现象,致使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极其微小的永久形变,它严重地影响了重力仪的测量精度,带来了几乎不可克服的零点漂移。重力仪读数的这种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为消除这一影响,必须获得重力仪零漂的基本规律和在工作时间段内零漂值的大小,以便引入相应的校正。在制造仪器时,应选择适当材料和经过时效处理,尽量使零漂变小并努力作到使它为时间的线性函数。在野外工作中,必须在一批重力值已知的所谓重力基点网的控制下进行,才有可能进行零点校正。

4.为什么在同一点上不同仪器的读数会不同?且同一台仪器在不同时刻的读数也不同? 参数不同则读数不同;不同时刻不同是因为零点漂移。

四.野外工作

1.基点网上的观测方法

在基点网上观测方式的选择,是以能对观测数据进行可靠的零点漂移校正,能满足设计提出的精度要求为原则。 单向循环重复顺序是:1→2→3→??1→2→3→?? 往返重复顺序是:1→2→3??3→2→1

三重小循环顺序是:1→2→1→2→3→2→3→4→3→4??(上列数字是测点号)

2.本实验所用重力仪在一个测点上的读数乘上仪器的格值是否就是该点的重力值,为什么?

不是,重力仪是测量地面上重力值相对变化的仪器,某点的读数差乘以仪器格值只是该点的相对重力值。 3.在记录本上记录重力仪读数时还要记录观测时间,记录观测时间有什么意义?

观测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进行零点改正和重力基点网平差时均要用到观测时间。 4.重力基点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证基点的精度高于普通点?

控制重力普通点的观测精度;避免误差的积累;检查重力仪在某一段工作时间内的零点漂移;确定零点漂移校正系数;推算全区重力测点上的相对重力值或绝对重力值。

要保证基点网测量的精度,应用一台或多台精度高的仪器观测;采用快速的交通工具运送;观测路线应按闭合环路进行,环路中的首尾点必须联测;当需建立多个环路时,每个环路中必须包含相邻环路中两个以上基点作为公共基点,以便最后对基点网进行平差。基点应布置在交通干线上,地物地貌标志明显,周围无震源,地点稳固,并按规定统一编号和建立永久或半永久性标记。

5.野外工作中,普通点的观测为什么必须起于基点又终止于基点?为什么要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到达下一个基点?

答:在基点网上观测方式的选择,是以能对观测数据进行可靠的零点漂移校正,能满足设计提出的精度要求为原则。以便按时测定重力仪的零点漂移,准确地对各观测点进行零点校正。

五.异常获取

1.布格重力异常

纬改

布格校正

中间层改高度改地形改正零点漂移测布格

这个式子是课本上的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T h k B

m h }){}419{ 0. - 086 3. ( = }g {Δ布格校正公式为-3cm g u g b

2.决定岩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的多少;3)岩石所受压力的大小。 3.标本密度测定方法:1)天平测定法2)密度仪测定法

4.在不考虑大地水准面弯曲情况下,为什么要进行地形校正?地形校正值为什么为正值?其原理是什么? 1)重力仪观测资料经过零点校正后得到的是各测点相对于总基点的相对重力值,为了获得各测点的重力异常并比较其大小,必须将各测点的相对重力值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一些校正。2)不管A 点周围地形是高还是低,相对于A 点周围地形是平坦的情况下,其地形影响值都将使A 点的重力值变小,故地形校正值总是正的。3)一般均采用近似积分的办法:将以测点为中心的四周地形分割成许多小块,计算出每一小块地形质量对测点的重力值,然后累加求和便得到该点的地形影响值。

5.设沿东西向剖面AB 的自然地表进行重力测量,如果经过仔细的各项校正后,异常为250g.u.的常数,请分别讨论并绘出不作布格校正、不作高度校正和不作中间层校正时,异常曲线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设地表岩层平均密度为2.0g/cm3)? 不做布格校正:1250(3.0860.419)200..b g g g h g u

不做高度校正;1250 3.086367..u

g g g h g u 不做中间层校正:1250(0.419)417.5..a

g g g h g u

6.简述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含义。 答:经过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后,相当于把大地水准面上多余的物质消去了; 作了正常场校正后, 大地水准面以下按正常密度分布的物质也消失了。因而布格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 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 ( 山区) 或盈余 ( 海洋) 的影响。

7.在有起伏的自然地表面进行重力测量,经各项校正后所获得的重力异常是大地水准面(或总基点所在水准面)上的异常还是原测点处的重力异常,为什么?

答:地表实测重力值是地下密度均匀体(地球正常椭球体)和密度不均匀地质体(如地质构造、岩矿体等)的综合影响。上述校正消除了起伏地形上各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密度均匀体(地球正常椭球体)对实测重力值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密度不均匀体的影响及对空间坐标进行变换。因此,对于校正后仅由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异常而言,上述各项校正后,各测点仍在起伏的自然表面上。

8.根据布格校正公式(3.086-0.419 ) h 进行定性分析,如果中间层密度选择得不准(小于或大于实际密度)时,将会对布格异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当小于实际密度时,会使布格异常偏大,当大于实际密度时,会使布格异常偏小

六.资料处理解释

1.示意绘出图中两剖面上的异常曲线(必须抓住基本特征),其条件是除

D 外其它均不变。

对于均匀球体来说,重力异常,可得到其表达式为2

/322)

(D x GMD

g

对于无限长水平圆柱体所引起的重力异常的表达式为2

22D

x D

G g

对于垂直台阶,重力异常最大值表达式为 )(2max h H G g

2.请导出图7.1中(b )图所示的两个水平圆柱体各自产生的异常恰好相等时那一点的坐标 x 与D 的关系式。 当D D g g 2 时

2

/3222/322)4(2)(D x D

GM D x GMD ?

D x 2

4.若利用与无限长水平圆柱体走向斜交的观测剖面上测得的异常曲线来反演该物体的参数,会产生什么样的失真?

当观测面与水平圆柱体走向斜交时,所有异常曲线将不对称,从而使得纵轴埋深增大,线密度增大 5.异常的延拓与高阶导数换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重力异常的导数可以突出浅而小的地质体的异常特征而压制区域性深部地质因素的重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离不同深度和大小异常源引起的叠加异常

向上延拓有利于相对突出深部异常特征,向下延拓相对突出了浅部异常。

6.对比说明用多项式来作异常的平滑处理和拟合区域异常(趋势分析)时的异同点。 相同点:趋势分析法与前面介绍的异常平滑方法原理是一样的,即选用一个n 阶多项式表示的曲面或曲线描述一个面积或一条剖面上的区域重力异常, 以实现重力异常的分离。 区别:在于求区域异常的趋势值时应利用全区测点上的数据;而平滑时只利用计算点附近一个区间内若干个测点的数据。其次,进行趋势分析时坐标原点是固定的,因而所有待定系数均应求出,才能获得各测点上的趋势值;平滑时,原点是滑动的,即逐点计算,故只需求取系数o a 。

一.地球磁场

(1)地磁七要素: T :地磁场总强度

X 、Y 、Z:地磁场3个方向上的分量(北向分量X ,东向分量Y 和垂直分量Z) H:即T 的水平分量(H 指向磁北,其延长线即是磁子午线)

D:磁偏角【磁子午线(磁北)与地理子午线(地理北)的夹角】【H 偏东时D 为正,反之为负】 I: 磁倾角,即T 的倾斜角(T 与XOY 平面的夹角)

(2)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 :高斯球谐分析模式,称为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式。它是由一组高斯球谐系数和年变率系数组成

。2222222;;/;sin ;cos ;/;sin ;cos Z Y X T Y X H H Z tgI I T Z I T H X Y tgD D H Y D H X

的,为地球基本磁场和长期变化场的数学模型。

(3)通化:地磁要素是随时空变化的,要了解其分布特征,必须把不同时刻所观测的数值都归算到某一特定的日期,国际上将此日期一般选在1月1日零点零分,这个步骤称之为通化

(4)地磁图:将经通化后的某一地磁要素值按各个测点的经纬度坐标标在地图上,再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编绘成某个地磁要素的等值线图,便称为地磁图。

(5)磁暴:磁暴是一种强烈的扰动。从赤道到极区均可观察到磁暴现象,而且几乎是全球同时发生。发生时对地磁场水平分量的强度影响特别显著,而对垂直分量影响相对小些。因此,通常研究磁暴的形态和特征是通过水平分量变化来进行的。

6.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特征,对磁法勘探工作的意义何在?

1)时间变化a地磁场长期变化总的特征是随时间变化缓慢, 周期长b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按一定的周期连续出现, 变化平缓而有规律, 称为平静变化; 另一类是偶然发生、持续一定时间后就消失, 是短暂而复杂的变化,称之为扰动变化。

2)空间变化a等偏线明显地分别会聚在南、北两磁极区,在南北两半球上磁偏角共有四个会聚点b等倾线大致和纬度线平行分布c地磁场水平强度H等值线大致是沿纬度线排列的曲线

族, 在磁赤道附近最大; 随着纬度向两极增高, H值逐渐减小趋于零;d地磁场垂直强度Z等值线图大致与等倾线分布相似,在磁赤道上Z = 0, 由此向两极其绝对值逐渐增大

意义:掌握现代地磁场的变化规律,能为消除正常的磁场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影响,为获得地质目标体磁异常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帮助以解决某些地质、地球物理问题。

二.磁异常

1.磁法勘探的前提条件:a有地球磁场b目标物有磁性

2.地下有一磁性球体,请图示磁异常(右图)

3.铁磁性的类型和特点(铁磁物质内包含着很多个自发磁化区域, 称做磁畴)

1) 铁磁性。磁畴内原子磁矩排列在同一方向, 例如铁、镍、钴即属于此。

2) 反铁磁性。磁畴内原子磁矩排列相反, 故磁化率很小, 但具有很大的矫顽磁力。

3) 亚铁磁性。磁畴内原子磁矩反平行排列, 磁矩互不相等, 故仍具有自发磁矩。具有较大的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

4.感应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在成因上的区别?

位于岩石圈中的岩体和矿体受现代地磁场的磁化, 而具有的磁化强度, 叫感应磁化强度Mi。

岩、矿石在生成时, 受当时的地磁场磁化, 成岩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 所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 称作天然剩余磁化强度Mr。

3.剩余磁化强度的类型及其实际意义?

(一)热剩余磁性(TRM)

在恒定磁场作用下,岩石从居里点以上的温度,逐渐冷却到居里点以下,在通过居里温度时受磁化所获得的剩磁,称热剩余磁性(简称热剩磁)。

(二)碎屑剩余磁性(DRM)

沉积岩中含有从母岩风化剥蚀带来的许多碎屑颗粒,其中磁性颗粒(磁铁矿等)在

水中沉积时,受当时的地磁场作用,会沿地磁场方向定向排列,或者是这些磁性

颗粒在沉积物的含水孔隙中转向地磁场方向。沉积物固结成岩石,按其碎屑的磁

化方向保存下来的磁性,称为碎屑剩余磁性(沉积剩余磁性,简称碎屑剩磁)。

(三)化学剩余磁性(CRM)

在一定磁场中,某些磁性物质在低于居里温度的条件下,经过相变过程(重结晶)

或化学过程(氧化还原)所获得的剩磁,称化学剩余磁性(简称化学剩磁)。

(四)粘滞剩余磁性(VRM)

岩石生成之后,长期处在地球磁场作用下,随时间的推移,其中原来定向排列的磁畴,逐渐地弛豫到作用磁场的方向,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剩磁称粘滞剩余磁性。

(五)等温剩余磁性(IRM )

在常温没有加热情况下,岩石因受外部磁场的作用(比如闪电作用),获得的剩磁称等温剩余磁性。

意义?:地壳岩石具有的原生剩磁(前三个),既是磁法勘探,也是古地磁学研究的对象。但是,次生剩磁不(后两个)能作为古地磁研究的“化石”。

6.视磁化率与真磁化率有何不同?讨论地质体磁化的消磁作用有何意义? 1)视磁化率与磁化体的形状有关

2)地壳内岩体、矿体一般都是有限体。有限物体在地磁场中受磁化,其磁化强度与它的形状有关。消磁作用就是为了讨论这种关系。

7.计算磁异常的基本公式:

)

,(cos T cos T T -0a a 0

0T T T T T T T T T a a a

比较小时,当正常场磁场总强度磁异常总强度

8.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

条件:1)磁性体为简单规则形体2)均匀磁化3)单个磁性体4)观测面水平5)不考虑剩磁 一个体积为V ,密度均匀的物体引力位为 dv r G V v

1

(1) 同一均匀磁化物体的磁位为 dv r M U v

P 1

41 (2) 将(1)代入(2)可得 V M G U P

41

含义:一个均匀磁化且密度均匀的物体之间磁位与引力位的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式。 用途:若已知物体的引力位,利用泊松公式可简便的计算出磁性体的磁场

三.仪器及野外操作

1.定向标本即要确定标本在原露头上的空间位置。

一般用三种定向标志来确定, 即在采集标本的露头上画出两个方向上的水平线确定水平面, 标出水平面的上、下方确定其垂直轴, 并在标本上标出磁北方向箭头。然后, 设法取下标本, 最后对标本进行编录登记。 2.测定岩矿石标本磁性参数需要什么装备?哪些参数?

1)磁秤。MP-4质子慈利仪 2)视磁化率k ’,剩余磁化强度Mr 1.质子旋进式磁力仪测量外磁场的基本原理:

氢质子旋进的角速度ω与地磁场T 的大小成正比,其关系为:T P

P 为质子的自旋磁矩与角动量之比,叫做质子磁旋比(或回旋磁比率),它是一个常数。

又因f 2 。可见,只要能准确测量出质子旋进频率f ,乘以常数,就是地磁场T 的值。 2.磁力仪的类别:

1)发展历史:第一代磁力仪。如机械式磁力仪、感

应式航空磁力仪等。

第二代磁力仪。如质子磁力仪, 光泵磁力仪, 及磁通门磁力仪等。 第三代磁力仪。它是利用低温量子效应, 如超导磁力仪。 2)工作原理: ①机械式磁力仪。如悬丝式磁秤、刃口式磁秤等。

②电子式磁力仪。如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等。

3)测量的地磁场参数: ①相对测量仪器。如悬丝式垂直磁力仪(测量地磁场垂直分量Z )。 ②绝对测量仪器。如质子磁力仪(测量地磁场总强度 T )。

3.在高精度磁测中,基点观测(日变观测)为什么要早于第一个测点观测时间,晚于最后一个测点观测时间?

日变观测是为了消除地磁场周日变化和短周期扰动等影响, 观测时必须要早于第一个观测点的观测时间,晚于一个测点观测时间,这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无法确定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观测点观测时地磁场的影响 4.日变观测点应如何选取?

野外地磁日变观测站的选址要在地磁场相对平缓、远离车辆、人员流动以及一切可能引起地磁场变化的地点。 5.测点观测中如果仪器操作员身上仍留有铁磁性物件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会在观测结果中附加铁磁性物件的磁异常,从而影响测线磁场观测的数据质量。 6.如何根据地质任务确定磁测精度?

采用何种磁测精度, 首先要考虑磁测的地质任务, 及探测对象的最小有意义的磁异常强度(Bmax 低)。根据误差理论知道, 大于三倍均方误差的异常是可信的。根据物探图件要求, 能正确刻画某地质体异常形态至少要有两条非零的等值线, 等值线的间距不得小于三倍均方误差。因此, 通常确定磁测精度为低MAX B m )6

1

~

51

( 。 四.异常获取0-T T T T T 高改日改测 五.正演

1.顺层磁化厚板 Za 、Hax 、Δ T 剖面曲线

2.磁性体的 Za 剖面曲线有三种基本形态: 1)两侧无负异常的 Za 曲线

顺层(或顺轴)磁化无限延深板状体(或柱状体)的Za 异常为两侧无负值的曲线。其极大值对应原点。 2)一侧有负异常的 Za 曲线

斜磁化无限延深板状体的Za 剖面曲线为一侧有负值的曲线。 3)两侧有负值的 Za 曲线

Za 剖面曲线两侧出现负值, 是磁性体下延深度不大的表现。如球体、有限延深的柱体和板状体、水平圆柱体等。

六.数据处理与转换

1. 目的: 1)把复杂异常处理成简单异常, 便于解释 2)使实际异常满足解释方法的要求3)突出磁异常某一方面的特点

内容: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的内容主要有圆滑和划分异常;磁异常的空间换算;分量换算;导数换算;不同磁化方向之间的换算以及曲面上磁异常转换等等。

如何合理选择:必须明确两个问题:

1)应当合理地选择处理和转换的方法。 2)磁异常的处理和转换只能使资料中某些信息更加突出和明显; 但不能获得在观测数据中不包含的信息。

2.网格化过程: ①当要计算网格上某点的场值时, 应当先确定选用被插点的周围距离最近的若干点作为插值点 ②由所确定的插值点构造插值多项式来计算被插节点的值。

3.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网格化?

在实际磁测时测点分布不规则,在后期处理时需要通过不规则的测点网格数据值来插值得到规则的测点数据网格上的场值,来得到后期分析所需要的数据。 4.什么叫化磁极?为什么要进行化磁极?

于把T 换算到地磁极的地磁场状态故称为化磁极。化磁极是为了简化所观测的磁异常。 过程:1)T 化a Z 的分量换算 2)斜磁化a Z 化垂直磁化 a Z 的磁化方向换算。

磁化方向换算的方法是由斜磁化的磁场a Z 求垂直磁化方向的磁位 U ,再由垂直磁化磁位 U 求垂直磁化的磁场 a Z 。 5.圆滑:1)消除异常中总包含有测量的偶然误差和近地表不均匀磁性体产生的干扰, 突出主体异常 2)进行函数拟合 6.延拓: 利用观测面上已有的实测的磁异常及其法向导数求出观测面上半空间中的磁异常。 7.磁异常分量间的换算:

实际磁测工作中一般只测某一种分量 Za 或 Δ T 。在磁异常解释推断中, 有时需要磁场的多种分量, 增加解释信息。 8.划分区域重磁异常和局部重磁异常的方法: 1)深部、大范围的区域异常-----向上延拓,圆滑 2)浅层、小范围的局部异常------向下延拓,求导

七.反演

1.多解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场源等效性-----利用已有地质条件附加约束条件 2)异常数据是离散的-----加密测点

3)观测到的异常体不完整-----追索异常 4)误差-----高精度仪器,改进各校正的计算方法 2.多解性:无数个不同的场源体可以引起在测量精度范围内相同的异常 3.由位场理论讨论磁异常反演的多解性问题?

磁场反演的多解性起因于磁性体外部场的等价性。由于存在外部的等价性,使得不同类型的磁性体可成为某一理论场的场源,甚至同一类型的磁性体的变体可成为某一理论场的场源。例如,任何有限磁性体的理论场,均可以找到能产生该场的闭合的等价单层或等价偶层,且其位置和形状可以不同。

八.几种简单的反演方法

1)特征点法

利用磁异常曲线上一些特征值,如极大值、半极值,1/4极值,拐点,零值点及极小值等坐标位置和坐标之间的距离,求解磁源体参数的方法称为特征点法。其实质就是解出不同形状磁源体磁场解析式的特征点与该形体参数间的关系式,然后由异常曲线上读取各个特征值代入相应关系式求得反演结果。 2)切线法

利用过异常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如极值点,拐点)的切线之间的交点坐标间的关系来计算磁性体产状要素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受正常场选择影响小。 3)磁异常梯度的积分法

4)磁异常的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法 5)矢量解释法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工程地质试卷及答案

《工程地质》(A卷)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小题2.5分,共15分,请在另附的答题纸上作答) 1. 透水率(q )及其特点和工程意义 2. 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及其工程意义 3. 软弱夹层及其类型和工程意义 4. 河流堆积阶地(成因、类型) 5. 岩溶及其工程意义 6. 活断层及其工程意义 二、填空题(2×1分+5×2分+3分,共15分) 1. 岩体天然应力(初始应力)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 2. 坝基机械潜蚀是由渗透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3. 边坡崩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结构面对岩体的切割程度及结构体的组合形式可将岩体划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类型。 5. 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又可将地下水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7. 水库蓄水后,库区可能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程地质问题。 8. 岩浆岩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沉积岩中最重要的构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所选选项的序号上打“√”) 1. 当侧压力系数为1时,围岩应力重分布的主要影响范围,一般为隧洞半径的:

《地震勘探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 一、工区概况 (2) 二、完成工作量 (2) 三、成果(资料)解释 (3) 四、成果分析 (5) 五、收获与建议 (5)

一、本次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主要有三个基本环节即野外工作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野外工作主要是通过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来记录地面震动情况。室内资料处理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灯,以获取各种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的任务就是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剖面。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可以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而地震资料的解释是三者里面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工作站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操作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先进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Landmark来进行地震书籍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对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情况和构造运动作出必要的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报告。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Landmark的使用,让学生对工作站和地震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工区概况 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古龙凹陷和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行过。1986—1987年在工区内完成了2×4Km测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年在此地区进行了1×2Km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G13与G36两口深井。 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T06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T06层位反射:相当于嫩二段顶面反射,T06反射波为3个同相轴组成,南部反射能量相对弱,北部反射能量相对较强,但其连续性都较好,全区可容易连续追踪对比,采用第一相位成图。 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井、G36井、G38井和G40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G13井,在97.5测线的195 CDP点 G36井,在98.7测线的167 CDP点 G38井,在441.0测线的175 CDP点 G40井,在440.4测线的345 CDP点 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程的最终环节。它包括了地层、构造、沉积以及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等多方面内容,成为油气勘探以及盆地基础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也是要把地震勘探所取得的地震资料转化成我们对勘探区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应用数字处理后提供的大量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或者一块三维数据体等地震资料,再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应用解释工作站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反复对比,最后给出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绘制成图幅和图表。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在正式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步那就不会得出最后的结果。在野外把数据采集回来,要经过最后的资料解释才能够把数据转换成图表,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 正文 一、地震资料解释 包括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层解释及地震烃类解释或地震地质解释。 地震构造解释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分析剖面上各种波的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层位和对比追踪,解释时间剖面所反映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构制反射地震标准层构造图。 地震地层解释以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或是进行区域性地层研究,或是进行局部构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分析。划分地震层序是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据此进行地震层序之沉积特征及地质时代的研究,然后进行地震相分析,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绘制地震相平面图,划分出含油气的有利相带。 地震烃类解释利用反射振幅、速度及频率等信息,对含油气有利地区进行烃类指标分析。通常需综合运用钻井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分析与模拟解释,对地震异常作定性与定量分析,进一步识别烃类指示的性质,进行储集层描述,估算油气层厚度及分布范围等。 二、地震剖面特点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垂直地震剖面是相对于前面讲的地震勘探而言。那么什么叫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呢?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很流行的垂直地震剖面技术和以往提到的地震勘探不同,它是将接收器放在已打好的深井中,接收线沿井孔布置,并借助推靠器将接收器紧紧贴在井壁上。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地震勘探的接收器是放在地面上,而垂直地震剖面的接收器是垂直地面放在井下,故而得名。工作时首先将一组接收器下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重磁勘探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一.地球重力场 1.重力C F G ,其中引力R R m Gm F 3 21;惯性离心力r m C 2 2.mGal u g s m 5 6210.10/1 3.试绘出图1.1中A 、B 、C 各点的引力、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 地球质量对它产生的引力为F,方向大致指向地心。物体A 随地球自转而 引起的惯性离心力为C 。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G 就是重力。 4.将地球近似看成半径为6370km 的均匀球体,若极地处重力值为 9.8m /s 3 ,试估算地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在极地处的重力只沿自转轴方向有分量,可近似为2 /GM R g 则 Kg G g R M 2411 62210965.510667.68.9106370 二.重力异常 1.由正常重力位推算得到的在正常椭球面(水准椭球面)上的重力公式称为正常重力公式。基本形式如下: ;β 8 18 1 ; g ;g )(φ g )2sin sin 1(21p e 212为地球扁率为地球的力学扁率为两极重力值为赤道重力值处的正常重力值 ;为计算点的地理经纬度 e e p e g g g g g 正常重力公式:2 2 2 m/s ) 2φ000005sin 0. -φ0053024sin 0. + 1 780327( 9. = g 2.重力异常基本公式 重力异常就是剩余质量的引力位沿Z 方向的导数,即 v z z y x d d d z G V z V g 2/3222])()()[()( 当剩余密度是均匀的时,则可提到积分符号之外,即有 d d z x z G z x g S 2 2)()() (2),( 1.水准面:平静的海洋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 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角灵敏度:单位重力的变化所能引起的平衡体偏角的大小。(偏角越大,则表示仪器 越灵敏) 3.布格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 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 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山区)或盈余(海洋)的影响。 4.地磁台:连续地测定地磁要素绝对值及随时间变化场值, 其有固定的测点, 称为地磁台 5.地磁脉动:是一种地磁场的微扰变化, 它具有准周期结构的特点。 6.磁化强度:均匀无限磁介质受到外部磁场 H 的作用, 衡量物质被磁化的程度 7.混合改正:由于日变温度及零点掉格三 者混在一起反映在观测数据中, 也可以把 三项影响并成一种综合影响, 一次消除称 为混合改正。 8.二度体:即沿走向为无限长的物体 9.区域性异常:往往与大的区域构造或火 成岩分布等因素有关 10.解析延拓:根据观测平面或剖面上的重力异常值计算高于(或低于)它的平面或剖面上异常值的过程称为向上(或向下)延 拓。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前言 石油天然气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质状况,认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明油气田面积,摸清油气藏情况和产出能力。地震勘探原理在油气田勘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勘探原理是资源勘查工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掌握好地震勘探原理,将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和此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有利于我们初步学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此次的地震课设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不仅加深掌握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以后实际工作能力。 一、工区概况 1.1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93.3,北至99.9,西起439.5,东至443.3,工区南北长6.6Km,东西宽3.9Km,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地球坐标为东经124?18'—124?24' 北纬46?0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度为0.3*00.3Km。

地震勘探复习资料

绪论 1、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 (1)简称“物探”,是通过观察存在地球及其周围的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和岩石的各种物理特性来研究地质规律和勘查各种矿产的各种方法的总称。(2)是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利用电子学、计算机的数字处理、信息论等科学技术中的新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勘探地下矿产的方法。(3)是借助于各种物探仪器在地面观测地下岩石的各种物理参数,从而解释和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特点、岩石性质等,从而到达勘查地下矿产(金属非金属矿产、煤、油气等等)的目的。 2、地球物理勘探的分类,不同勘探方法的优缺点。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放射性勘探:利用岩石的放射性差异 地震勘探的优点:精度高,分辨率高,穿透深度大,能较详细地了解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地质规律。缺点:成本高 3、地震勘探的概念、分类,目前地震勘探以何种方法为主。 概念: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来进行矿产勘察。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下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达到油气或其他勘探目的的一种物探方法。 分类:地质法(优:在找油初期,可以起到一个指向作用,避免了盲目性,成本低。缺:野外地质方法很难准确了解地下地质情况!);钻探法(优点:精度最高,缺点:一孔之见,而采用大量的钻井,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物探方法(优点:精度高于地质法,成本低于钻探法;不足:精度低于钻探法,成本高于地质法)。 应用最多的方法:物探方法 4、地震勘探的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地震资料室内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第一章 各种介质的概念 重点:①物体是否为弹性、塑性介质与受力大小、时间及温度有关。②均匀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的关系。 (1)理想弹性介质:当介质受外力后立即发生形变,而外力消失后能立即完全恢复为原状的介质; (2)粘弹性介质:当外力消失后不是立即恢复原状,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原状的介质称为粘弹性介质。 (3)塑性介质:当外力消失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保留了一部分形变的介质称为塑性介质。(4)各向同性介质:凡介质的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 (5)各向异性介质:凡介质的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 (6)均匀介质:弹性性质(波速)不随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是常数。 (7)非均匀介质:弹性性质(波速)随着空间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定值。 (8)层状介质:如果非均匀介质的物理性质呈层状分布,则称这种介质为层状介质。层状介质中各层的弹性系数是不变的。层状介质模型已经成为地震勘探中常用的物理 模型。 (9)连续介质:层状介质的层数无限增加,每层的厚度无限减小时,层状介质就可以视

《重磁勘探》物探1203张小涵

《重磁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班级:物探1203班姓名:张小涵 学号:201211020321 指导教师:张春灌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日

《重磁勘探》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1章引言 (1) 第2章模型设计 (2) 第3章程序实现 (4) 第4章结果分析 (6) 第5章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引言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是《重磁勘探》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巩固所学的重力和磁法勘探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如Matlab,Surfer)等软件完成课程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数据计算,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两个不同空间位置的球形矿体在地面引起的重力异常。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两个不同空间位置的球形矿体,并画出其平面和主剖面空间位置示意图(假设地面水平)。 2.推导两个不同空间位置的球形矿体在地面引起重力异常的计算公式,利用推导出的公式,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计算重力异常。 3.根据所提供的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编写报告,报告中应附上课程设计任务书,报告内容应包括所推导的公式、所编写的程序、结果图件等。

第二章 模型设计 一、 计算公式 2 322 2 32 322 2 ) (34 ) (h Y X h R G h Y X GMh g ++= ++= ?σπ球 若常数G 取6.67*10-3,剩余密度σ的单位取g/cm 3,半径R 的单位取m ,中心埋深h 的单 位取m ,则重力异常Δg 的单位为mGal 。 二、模型参数 三、模型图件 图2-1 球体平面空间位置示意图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

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重磁勘探考试要点

重磁要点 重力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由平均海平面顺势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2、布格异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4、正常场:用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接近的大地椭球体代替实际地球,假定地球内部是均匀层状分布的,由此求出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1.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对重力观测值只做高度校正和正常场校正而获得的异常。 6、重力勘探:以地壳中岩矿石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质构造和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 7、二度体:几何上两个方向有限,表示物体密度仅在两个坐标方向变化,如水平无限长(圆或方)柱体,也称二维模型; 8、重力异常:地下岩矿体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9、化极:把斜磁化异常化为垂直磁化异常,例如把ΔT换算到地磁极的地磁场状态称为化到地磁。 10、Za、?T。 Za是垂直磁异常,是实测磁场垂直分量减去正常场垂直分量即:Za= Z –Zo。?T是总强度磁异常,是实测磁场强度模量减去正常场模量即:?T = │T│-│To│。 11、消磁场:均匀有限磁介质,受外部磁场磁化,则其两端表面将有面磁荷分布,它在其内部产生与磁化场H0方向相反的磁场He,称为消磁场。而这种作用叫做消磁作用。 12、磁异常:磁性体产生的磁场叠加在地球磁场之上而引起的地磁场畸变。 13、磁法勘探: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勘探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二、图 倾斜台阶 三、论述题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设计-物探专业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 班级:物探1003班 姓名:李涛 学号:201011020309 指导教师:宁忠华老师 二〇一三年元月六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2)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四体会与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所学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做到: (1)了解应用计算进行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能正确应用Matlab实现基本的信号分析与处理。 (3)加深对信号分析与处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了解Matlab软件特点,熟悉Matlab编程环境。 2.数字滤波器设计 调用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采用频率采样法设计数字滤波器。 3.给定一理论信号S(t),包含两个频率成分f1和f2或多个频率成分,观察其时域波形,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其频谱。分析讨论结果。 提示:S(t)=cos 2πf1nΔt+cos2πf2nΔt 式中 n=1,2,3,…,256, Δt=0.001s,f 1=70Hz,f 2 =125Hz 4.数字滤波实现 给定一理论信号S(t),包含两个频率成分f1和f2,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率对其进行采样得到数字信号,观察其时域波形,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其频谱。 提示:S(nΔt)=sin2πf1nΔt+sin2πf2nΔt 式中 n=1,2,3,…,256, Δt=0.002s,f 1=20Hz,f 2 =75Hz 将上述信号分别经过低通和高通两种数字滤波器,分别滤除f1频率成分和f2频率成分,观察输出时域波形及频谱。分析比较处理前后的结果。 5.设计一带通滤波器BP(12,80),对一给定的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用给定的显示程序(shot.exe)显示滤波前后的地震数据;滤波效果。 地震数据如下图

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全解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成绩评定表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名称:浅层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1、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 ,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 ,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且V 2>V 1。 如图1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 的距离为X ,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 、KE 、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图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1 21V ED V KE V OK t ++= 式1 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 ,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 =h ,再自A 、G 分别作OK ,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 =i ,因

已知2 1 sin V V i = ,所以: 2 1 V V EG EF AK BK == 式2 即 21V AK V BK = 和 2 1V EG V EF = 式3 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 1旅行BK (或EF )路程与以速度V 2旅行AK (或EC )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3的关系和式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2 121222122cos 2V V V V h V x V i h V x t -+=+= 式4 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 =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 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2 12122102cos 2V V V V h V i h t -== 式5 式5表示出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 1和V 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 。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 0法 折射波t 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 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 0法又称为t 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 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2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 1和S 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 1 和O 2,

《重磁勘探》读书报告整理

《重磁勘探》 ——读书报告 专业所在院(系、部)核工程技术学院 研究生姓名郭猛猛 学号 2010070807 专业名称固体地球物理学 日期 2011年6月30日

上了重磁勘探这门课以后,我觉得弄清楚每个定义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把这些常用到的定义总结下来,作为我的读书报告。 重力勘探::根据地球重力场研究地球构造及寻找矿产资源的一门地球物理学科或地球物理方法。 等位面:凡位之值相等的各点所构成的曲面称为等位面。 重力位:场中任意一点的重力位等于将一单位质量从无限远处移至该点是重力所做的功。 重力等位面:重力位值相等的各点所构成的曲面。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平,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这个形状的一级近似可视为平均半径为6376km的正球面,二级近似是一个两极半径略小于赤道半径的二轴托球面。 重力的变化:包括空间因素与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是1.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近似于两极压缩的扁球体,地表面又是起伏不平的。2.地球绕一定的轴旋转。3.地下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时间因素是1.太阳、月亮等天体引力引起的重力的变化,它表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也称为潮汐变化。2.地球形状的变化和地下物质运动引起的变化为非周期性的,也称为非潮汐变化。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 自由空气重力异常:重力观测值经过高度校正或自由空气校正得到的重力值称为自由空气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经过高度校正及中间层校正得到的重力值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仪器灵敏度:单位重力的变化所能引起相对重力测量仪器的平衡体偏角的大小,如果偏角越大则表示仪器越灵敏。 基点:用重力仪在测点上进行观测是,需要有一些精度跟高、重力值一直的点来控制,这些点称为基点。 基点网:重力基点在观测是都要联成封闭的网络,这些网叫做基点网。 基点网的作用:控制重力普通电的观测精度,避免误差的积累;检查重力仪在某一段工作时间内的零点漂移,确定零点漂移校正系数;推算全区重力测点上的相对重力值或绝对重力值。 平差:将每个环路中的闭合差按周一定的方法和条件分配到相应环路的每一个边上,使分配后环路上各边的重力增量满足∑Δg t =0。 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含义: 1.自由空气重力异常:自由空气异常反映了时机的地球形状和物质分布与大地椭球体的偏差。大范围内的自由空气异常,说明该区域下方物质的相对亏损,而正的自由空气异常则表明有物质的相对盈余。 2.布格重力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或盈余的影响。所以,布格重力异常除了有局部的起伏变化外,从大范围来说,在陆地,特别是在山区,是大面积的负值区;山越高,异常负的越大;在海洋区,则属大面积的正值区。 均衡的原理:在地下某个深度(称为补偿深度)的下面,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流体静压力或静水压力,这就意味着在补偿深度出单位横截面上覆柱体的重量,必须完全是相等的;地球曲率的小的校正会造成一些差别。如果在地球的表面存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精选文档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1) 一、工区概况 (1) 1、工区位置 (1) 2、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2) 3、T1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2) 4、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2) 5、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2) 二、完成工作量 (3) 三、成果(资料)解释 (4) 1、层位标定 (4) 2、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对比解释 (4) 3、断层识别解释 (5) 4、上数据 (5) 5、断层平面组合 (5)

6、勾绘T0等值线 (6) 7、空间校正,将等T0图转换为真深度图 (6) 8、解释两张图并作报告 (6) 四、成果分析 (7) 五、体会和建议 (8)

前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震勘探原理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地震勘探原理较好的掌握将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 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通过对地震课设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 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绘制等t0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线的勾绘等; 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t0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 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是怎么回事? 既然野外地震已经采集到了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地震记录,为什么还要进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呢?这是因为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仅仅是把来自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上或光盘上,还不能直接反映出地下地层的埋藏深度及起伏变化情况,还需要将地震记录拿到室内输入到运算速度非常快、存贮量非常大、专业功能非常强的计算机系统中,在专家的指令下进行反复计算和分析,才能获得直接反映地下地层真实情况的数据和图像,专业上把这一过程叫做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显像过程,将数码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输入到室内的电脑上,根据需要,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影像进行修改、调整、增加、删减,满意后可通过屏幕拷贝、彩色打印输出图片来,也可以录制到光盘上存贮以供调用,这个过程叫做编辑,也叫处理。不过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所用的硬、软件则要复杂得多。因为数码相机拍摄到的图像仅是几米到几十米远的景物,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要对从地面开始到地下五六千米甚至上万米深范围内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将上面第一套地层,还要将下面很多套地层逐层搞清楚。这些地层在不同地区形态都不一样,有的很平,有的像喜马拉雅山似的高山,有的像雅鲁藏布江似的河谷。可见地震数字处理要把地下数千米深的看不见、摸不着,又极其复杂的地层情况搞清楚,这是多么难的一门学科。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将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许多高新科学技术引用到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为搞清地下地层情况,寻找深埋地下的油气田提供了条件,提供了可能,而且提高了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经过数字处理后的成果有好几十种。专业上把反映地层的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形态的图件叫做水平叠加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把反映地层岩石(砂岩、泥岩等)组成及其物理性质(速度高低、孔隙大小等)等的成果叫地震属性资料。将经过数字处理的这些剖面和属性资料录制到数字磁带或光盘上,可提供给下道工序(解释)使用。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