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实施案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实施案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实施案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实施案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实施材料

【下载说明】:各位下载的亲,原谅我先啰嗦几句,其实是为了节约你的时间,才大概把这个文档是啥样的跟你描述一下,免得你跟我一样为了找OKR资料到处下载,结果内容都差不多。

目前能找到的OKR文档资料其实不多,而且从大多数的材料内容上看,都没有涉及到OKR考评的核心内容——具体怎么实施。所以说专业咨询公司实在是不厚道,多点核心资料拿出来又不会少几斤肉:(……

鉴于此,想做OKR这个事儿,又不能脱离公司的实际,现在有的BSC还得暂时继续用着,我只能在自己理解OKR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把OKR的实施做了个大概出来,肯定和原版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1分不再是总分,比如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化平台提供OKR的支撑,其他的不同我也不得而知。

当然,没有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要尝试着做OKR,前期肯定是不能马上直接全覆盖的,所以,下载的各位,本文除了部分理论的东西(这些基本上其他文章里大多都找得到)以外,涉及到的具体实施是本人自己写的,而且只到“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这部分层级(总人数加起来没超过30人),要再下分,试验期不适合。

最后说明一下,因为我们单位的经理们比较习惯100分制,所以我把OKR原版习惯的分数和区间都改了,而且为了他们长期KPI/BSC的习惯,所以把OKR和BSC中和了一下,可能有点变味,但是也算是给各位一个枪靶,后面我们可以一起再探讨。

一、关于OKR的介绍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是一套定义和跟踪重点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bjectives 是目标,Key Results是关键成果,KRs是产出导向,而不是做事导向(所谓产出导向就是关注做事情的成果,而不是仅仅关注事情做了没有)。OKR 要求公司、部门、团队和员工不但要设置目标,而且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具体行动。

二、OKR实施介绍

1、实施标准步骤

1)第一步:设定目标O。目标务必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具体到时间段、数量、金额等等,最好是量化数字。

目标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战的,有些让你不舒服的。如果能够顺理成章或没有太大挑战即可达成的目标是不能作为O的。

2)第二步:明确每个目标的KRs。所谓的KR就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什么也就是所有的目标都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那么这个行动是什么简单的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O,你打算怎么干

3)第三步:定期回顾。每个季度做回顾和考评。

2、对OKR设定的基本要求

1)O值设定须是具体的,可量化,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2)O的数量:每季度设定4-5个;

3)每个O的KR不超过4个,指向实现目标,以产出或成果为基础,可衡量,且不是常规的(要求创新);

4)OKR一旦制定,将进行公开,以保证透明度和公平性;

5)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

3、实施方式

【为方便各位更好理解,以目前月销售额不超过8万元的蛋糕店为例,演示OKR具体制定及考评过程。(虚拟数字)】

1)计划表

每季度初,由蛋糕店老板发起,逐级向下制定OKR项目,并对每项O 涉及到的KRs进行权重,按照下表进行汇总,作为本季度OKR考评基础。

【蛋糕店老板本季度OKR表】:

注:每个O的分值是独立的,不进行总分合计。

【根据老板的OKR计划表,下属销售经理和产品经理则可列计划表如下】:

A、销售经理

注:每个O的分值是独立的,不进行总分合计。

B、产品经理

注:每个O的分值是独立的,不进行总分合计。

【经理以下的店面销售、面包师、蛋糕师、采购等人员的OKR以上述A/B经理的OKR为基础进行设置,在此不赘述。】

2)考评表

每季度末,各参评人须将自己的KRs执行情况上报直属上级,由上级领导针对执行情况进行打分,并按照季度初设定的权重进行换算(满分100分),得出每个O值实际得分。

打分规则:

A、单项KR完成百分比即为其单项KR的得分;

B、单项O的得分需将KR得分乘以权重后相加得到。原则上,O得分在60-80分表明项目运作良好,60分以下为改进。

C、若单项O得分达到100分,则我们需要回顾最初制定OKR的时候该目标O设置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即很可能目标设置太低,太容易,不具有挑战性。

【蛋糕店老板的OKR考评表】

【市场部经理和产品部经理的OKR考评表单填写方法与上述总经理的OKR 考评表填写方法一致。】

4、总结回顾

每季度末进行OKR考评后,需认真进行本季度OKR执行情况的分析总结,单项O达到60分是不错的表现,如果分数低于60,你就该思考,那个项目究竟是不是应该继续进行下去。

如上述例子,从蛋糕店老板仅有的OKR考评表信息来看,下属市场部和产品部经理应该是努力过的,因为销售额的确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推出了一定数量的畅销产品,但其在网络市场的投放则不尽如人意,下一步他就该思考:“到底还需要继续在网络市场项目上进行下去吗或者是:要继续拓展网络市场是否还需要一些新的方式方法”

故, 60分以下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明确什么东西不重要及发现问题的方式。分数永远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作为一个直接的引导作用。

三、OKR的特点

1)简单:操作简单,每个被考核者的目标不超过5个,目标多了方向不清晰,重点不明确。每个目标不超过4个具体KR (具体行动),抓住重点,容易操作;

2)直接:每个KR都必须是能够直接完成相对应目标的;不是间接完成,更不是协助完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可能有帮助;

3)透明:每个单位、每个人的目标和KR,以及最终的评分都是对整个公司,甚至对每个人都是公开和透明的。

4)上级OKR与下级OKR的关系

从上至下,目标的设立顺序应该是公司到部门到组到个人,且目标必须达成共识——管理者与员工直接充分沟通后的共识,要一致。

个人自己想做什么,和管理者想他做什么一般来说是不会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过先查阅上层的目标,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范围内找到能对公司目标有利的部分,将他拿出来和自己的管理者进行讨论,做权衡取舍。

5)OKR设定的交流方式

A、一对一的交流(one to one),即个人和他的管理者沟通。尤其是在一季度结束,另一季度开始时,要协商好关键结果是什么。因为不仅个人能说明自己想做什么,也是上面表达他想要你做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两者得到结合。

B、全公司的会议(staff meeting),以分成各业务版块的形式进行,各版块的分管副总经理参加并介绍自己版块的OKRs,最终大家一起评估。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实施案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实施材料 【下载说明】:各位下载的亲,原谅我先啰嗦几句,其实是为了节约你的时间,才大概把这个文档是啥样的跟你描述一下,免得你跟我一样为了找OKR资料到处下载,结果内容都差不多。 目前能找到的OKR文档资料其实不多,而且从大多数的材料内容上看,都没有涉及到OKR考评的核心内容——具体怎么实施。所以说专业咨询公司实在是不厚道,多点核心资料拿出来又不会少几斤肉:(…… 鉴于此,想做OKR这个事儿,又不能脱离公司的实际,现在有的BSC还得暂时继续用着,我只能在自己理解OKR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把OKR的实施做了个大概出来,肯定和原版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1分不再是总分,比如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化平台提供OKR的支撑,其他的不同我也不得而知。 当然,没有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要尝试着做OKR,前期肯定是不能马上直接全覆盖的,所以,下载的各位,本文除了部分理论的东西(这些基本上其他文章里大多都找得到)以外,涉及到的具体实施是本人自己写的,而且只到“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这部分层级(总人数加起来没超过30人),要再下分,试验期不适合。 最后说明一下,因为我们单位的经理们比较习惯100分制,所以我把OKR原版习惯的分数和区间都改了,而且为了他们长期KPI/BSC的习惯,所以把OKR和BSC中和了一下,可能有点变味,但是也算是给各位一个枪靶,后面我们可以一起再探讨。 一、关于OKR的介绍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是一套定义和跟踪重点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bjectives 是目标,Key Results是关键成果,KRs是产出导向,而不是做事导向(所谓产出导向就是关注做事情的成果,而不是仅仅关注事情做了没有)。OKR 要求公司、部门、团队和员工不但要设置目标,而且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具体行动。 二、OKR实施介绍 1、实施标准步骤

绩效管理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绩效管理目标与关键成果 法O K R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2018-04-28 一、OKR概述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是一套定义和跟踪重点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bjectives是目标,Key Results是关键成果。OKR要求公司、部门、团队和员工不但要设置目标,而且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具体行动,是企业进行目标管理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能够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OKR目前广泛应用于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大小企业。 1. OKR的三个层次 (1)公司OKR:明确公司的整体目标,聚焦重点。 (2)团队OKR:明确团队的工作优先级。它并不是公司OKR的简单拆分,也不是个人OKR的简单汇总,而是从团队层面重新思考并确定出来的。 (3)个人OKR: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是最具体的一层。 的特点 (1)简单:操作简单,每个被考核者的目标不超过5个,目标多了方向不清晰,重点不明确。每个目标不超过4个具体KR (具体行动),抓住重点,容易操作;

(2)直接:每个KR都必须是能够直接完成相对应目标的;不是间接完成,更不是协助完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可能有帮助; (3)透明:每个单位、每个人的目标和KR,以及最终的评分都是对整个公司,甚至对每个人都是公开和透明的。 (4)上级OKR与下级OKR的关系 从上至下,目标的设立顺序应该是公司到部门到组到个人,且目标必须达成共识——管理者与员工直接充分沟通后的共识,要一致。 个人自己想做什么,和管理者想他做什么一般来说是不会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过先查阅上层的目标,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范围内找到能对公司目标有利的部分,将他拿出来和自己的管理者进行讨论,做权衡取舍。 (5)OKR设定的交流方式 ①一对一的交流(one to one),即个人和他的管理者沟通。尤其是在一季度结束,另一季度开始时,要协商好关键结果是什么。因为不仅个人能说明自己想做什么,也是上面表达他想要你做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两者得到结合。 ②全公司的会议(staff meeting),以分成各业务版块的形式进行,各版块的分管副总经理参加并介绍自己版块的OKRs,最终大家一起评估。 的设定标准: (1)关键性结果要明确,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数字进行量化;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第1期评选出世界十五位最杰出经理人,日本首家税前盈余超过1万亿日元(87.4亿美元)的企业—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张富士夫(Fujio Cho)名列榜上。在日本经济被人形容为“处在黑洞看不见曙光”之际,张富士夫此时能获选,意义非同寻常。 丰田公司成立于1933年,目前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10%,是仅次于通用、福特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丰田为什么能历经60年而充满活力、旺盛不衰?就管理会计制度而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著名的丰田原创——目标成本法。 一、目标成本法的概述 很多人熟悉丰田式生产管理体系的代表——“及时制”(Just In Time,JIT)。然而,实际上在日本国内及欧美各国,丰田创始的管理会计制度——目标成本法所受到的重视并不亚于JIT,甚而有超越JIT的说法。那是因为JIT仅为生产阶段的生产管理制度,而目标成本法则是进入生产阶段前降低成本与利润管理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制度。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经过几十年努力探索出的成功杰作,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和工业工程技术开创的具有日本文化内涵的成本管理模式。 根据丰田公司的定义,目标成本法是指从新产品的基本构想、设计至生产开始阶段,为降低成本及实现利润而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标成本,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以最终使得产品的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这一工作需要由包括营销、开发与设计、采购、工程、财务与会计、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工作团队来进行。日本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其目的并非是要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激励经营管理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全体雇员实现他们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目标。 二、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有3个阶段: 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新产品计划(Product planning)与目标售价制定 汽车的全新改款通常每4年实施一次,在新型车上市前3年,一般就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一车种(如:Corolla、Corona、Camry等)设一负责新车开发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编制新型车开发提案。开发提案的内容包括:车子式样及规格(长、宽、重量、引擎的种类、总排气量、最高马力、变速比、减速比、车体构成等)、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是与业

激励理论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1:立达公司的激励制度 立达公司地处中关村地区,是高强博士在1998年创建的。目前,公司每年的 销售额达1.7亿元人民币,并计划10年达到5亿元人民币。 面对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高强在充分发挥自己管理天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 有效而独特的激励方法,人们一直认为该公司的管理是极为成功的。 他为职工创造了极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总部设有网球场、游泳池,还有供职工休息的花园和宁静的散步小道。他规定每周五下午免费为职工提供咖啡,公司还定期举办洒会、宴会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除此之外,他还允许员工自由选择机动灵活的工作时间。 他注意用经济手段来激励员工。例如,他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公司股份用丁奖励优秀员工,目前,部分员工已拥有公司股份的30%了,这极激发了员工为公司努力工作的热情。 高强还特别注重强化员工的参与管理意识。他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为公司长远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加强对公司的了解进而提高他们对公司强烈的责任心和感情,自觉地关心公司的利益。 高强本人乂是一个极为随和、喜欢以非正式身份进行工作的有才能的管理者。由丁他在公司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都能平■等地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公司的绝大多数人员极为赞同他的做法。公司员工都把自己的成长与公司的发 展联系起来,并为此感到满意和自豪。 当然,高强深知,要长期维持住这样一批忠实工作的群体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它的增长速度自然会放慢,也会出现一个更为正式而庞大的管理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更有效的激励员工呢?^自然是人们所 关心的I可题。 根据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立达公司采取了哪些激励方法? (2)结合管理理论分析这些激励方法为什么能起作用? ( 9分) 答案要点: (1)①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组织中的成员看到自己的利益 时可以同组织的利益取得一致的。而在两者利益不完全一致时,则要求组织的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课程背景】: OKR是当下国际最火热的管理方法,是在国内外众多企业应用并且被验证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1999年Intel公司发明了这种方法,后来推广到Google、Facebook、Oracle、LinkedIn等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培训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收益】: 1、明确绩效管理及OKR的核心思想及理念; 2、掌握OKR运行的基本流程; 3、现场演练OKR操作的重要环节,掌握OKR操作的主要技巧; 4、学会应用OKR的激励团队创新工作; 5、掌握如何通过OKR跟踪和管控进程,提高企业效率,塑造优秀文化。 【课程时长】: 2天(12小时) 【授课方式】: 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演练+互动交流+咨询指导 【课程特色】:

1、案例教学:由讲师引导学员现场操作、体验与交流。课程各章节均采用“五个一”训练模式:一个目标、一个案例、一次交流、一张表单、一次落地。 2、分组活动:分组进行研讨与演练。现场设计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让学员带着执行方案回到企业实践。 3、实战实操:大量案例剖析和现场演练,拥有实例,就有实力。讲师讲授与学员动手的时间比例大致为6:4,充分体现实战为本的方案班宗旨。 4、实用落地:真正的咨询式训练,一次训练,得到类似咨询的核心成果,超高性价比。 5、价值创造:上接战略、中贴业务、下接绩效;将知识转化为行为,行为转化为绩效。 【大纲内容】: 第一讲认识OKR 一、什么是OKR 1、OKR的概念 2、OKR与绩效考核 3、OKR的优势 二、为什么要用OKR 1、重新认识目标管理 2、OKR在什么情况下用

激励理论-案例分析

激励理论案例一张衫不满了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对各个员工的薪资情况都实行保密,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张杉去年进入一家颇有名气的外资公司。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一方面公司的上上下下都很和谐,气氛非常轻松,工作虽累却挺舒心;另一方面就是薪水也不错,底薪有3000元,还会有一些奖金。 张杉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把工作带回家做。比如说,上次湖北的一个设备安装项目,在张杉的努力下只用了原定计划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开支。项目负责人为此还专门写了一份报告表扬张杉。同事们都很佩服他,主管也很赏识他。 年终考核,人力资源主管对张杉的成绩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并告诉张杉:公司将给他加薪15%。听到这个消息,张杉高兴坏了。这不单是钱的问题,更是公司对他的业绩与能力的肯定。 同年进入公司的李斯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今年的业绩并不好。午饭时两人聊了起来,李斯唉声叹气地说:“张杉,你今年真不错,不像我这么倒霉,薪水都加不了,干来干去还是3900元,什么时候才有希望啊。”猛然间张杉才知道,原来李斯的底薪比自己高出整整900元!即使加薪15%,自己的底薪也才3450元,仍比李斯少450元!张杉对李斯并没意见,可他想不通,即使不管业绩,同样的职务,李斯的学历、能力都不比他高,公司怎么会这样做呢?他想也没想就往人力资源部跑去…… 思考题:1.试推测并描述一下张杉在与李斯谈话前后的不同感受。 2.对于本案例的情况,应用哪一种激励理论加以解释最合适? 案例二林肯电气公司 林肯电气公司总部设在克利夫,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 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人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该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可以说是美国制造业中对工人最有利的奖金制度。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该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年收人超过10万美元。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年均收人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不景气的年头里,如1982年的经济萧条时期,林肯电气公司员工收入降为27000美元,这虽然相比其他公司还不算太坏,可与经济发展时期相比就差了一大截。 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以下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 林肯电气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人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电气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利丰厚,没有缺过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 问题:1、你认为林肯电气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为什么林肯电气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 3、你认为这种激励制度可能给公司管理当局带来什么问题? 思考题三: 1.根据双因素理论,分析“高薪养廉”在我国的适合性。

变动成本法与本量利分析相关案例(附答案)

某小镇加油站本量利分析 一、资料 在某小镇中有一个加油站,油站内附设一杂货商店。该商店在本地社区的销售额每周可达1800元。除此之外,到加油站买汽油的顾客也会光顾此商店。油站经理估计,平均每100元花费在汽油上的车主便会花30元购买商店的商品,而且在汽油销售量波动时,这一比率仍维持不变。该商店在本地社区的销售与出售给车主的部分是相互独立的。现已知汽油的边际贡献率为18%,商品的边际贡献率为25%;现行汽油销售价格为0.6元每公升,每周预计汽油销售量为16000公升;场地每周的固定成本是1200元,每周员工薪金固定为800元。油站经理非常关心将来的销售额,因为近期某项公路发展计划可能会夺去油站的生意,而汽油销售是利润最为敏感的因素。 二、要求: 1.计算现行每周利润;898 2.以公升为单位,计算汽油销售的保本点;10131 3.如果汽油销售量减至8000公升,会有多少利润?-326 4.由于公路发展,汽油销售量减至8000公升,但又想保持第1项计算得出的每周现行利润,假设成本不变,此时每公升汽油的售价应为多少?0.74 答案: 2.汽油销售保本点的计算:计算时可剔除本地社区商品销售的影响,即以固定成本总额减除本地社区商品销售的边际贡献后的差额作为汽油销售引起固定成本支出部分。 每公升平均边际贡献=(1728+720)/16000公升=0.153元/公升 保本点销售量=(2000-450)/0.153元每公升=10131公升

4.销量减至8000公升,维持原有利润水平的汽油售价要维持原有水平,汽油及关联销售所需边际贡献为:1728+720=2448元 汽油cmR=18% 变动成本率=1-18%=82% 变动成本=0.6*82%=0.492元/公升 销售量8000公升,变动成本总额=0.492*8000=3936元 设调整后汽油价格p元/公升,则关联销售为: (8000p-3936)+25%*0.3*8000*p=2448 P=0.7423元/公升 案例 甲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36元,产销可保持平衡。该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为1500件,其有关成本数据如表所示。 据测算,这台专用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 要求:根据本量利有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测算这一方案是否合理。 答:现有条件b=22500/1500=15元/件 X BEP=a/(p-b)=20000/(36-15)=953件 购置设备后:固定成本每年20000+4000=24000元

【绩效管理】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2018-04-28 一、OKR概述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是一套定义和跟踪重点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bjectives是目标,Key Results 是关键成果。OKR要求公司、部门、团队和员工不但要设置目标,而且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具体行动,是企业进行目标管理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能够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OKR目前广泛应用于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大小企业。 1. OKR的三个层次 (1)公司OKR:明确公司的整体目标,聚焦重点。 (2)团队OKR:明确团队的工作优先级。它并不是公司OKR的简单拆分,也不是个人OKR的简单汇总,而是从团队层面重新思考并确定出来的。 (3)个人OKR: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是最具体的一层。 2.OKR的特点 (1)简单:操作简单,每个被考核者的目标不超过5个,目标多了方向不清晰,重点不明确。每个目标不超过4个具体KR (具体行动),抓住重点,容易操作; (2)直接:每个KR都必须是能够直接完成相对应目标的;不是间接完成,更不是协助完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可能有帮助; (3)透明:每个单位、每个人的目标和KR,以及最终的评分都是对整个公司,甚至对每个人都是公开和透明的。 (4)上级OKR与下级OKR的关系 从上至下,目标的设立顺序应该是公司到部门到组到个人,且目标必须达成共识——管理者与员工直接充分沟通后的共识,要一致。

个人自己想做什么,和管理者想他做什么一般来说是不会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过先查阅上层的目标,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范围内找到能对公司目标有利的部分,将他拿出来和自己的管理者进行讨论,做权衡取舍。 (5)OKR设定的交流方式 ①一对一的交流(one to one),即个人和他的管理者沟通。尤其是在一季度结束,另一季度开始时,要协商好关键结果是什么。因为不仅个人能说明自己想做什么,也是上面表达他想要你做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两者得到结合。 ②全公司的会议(staff meeting),以分成各业务版块的形式进行,各版块的分管副总经理参加并介绍自己版块的OKRs,最终大家一起评估。 3.OKR的设定标准: (1)关键性结果要明确,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数字进行量化; (2)目标要是有野心的,有挑战的,最好是超出能力范围; (3)每个人的OKRs在全公司都是公开透明的; (4)既要有质量标准,也要有效率标准; (5)个人OKR要与整体相匹配契合。 4.两个不同: (1)O和KR的不同:O要是有挑战性的,如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是不够的;KRs能很好的支持O的完成,是要明显可量化的,便于评分的。 (2)个人、团队、公司OKRs的不同:个人OKRs是你个人展现你将会做什么;团队的OKRs不是个人打包,是团队优先做的事情;公司OKRs是高层对整个公司的展望。 5. 实施OKR的前提条件 (1)组织架构 OKR需要提供配套机制来解决激励问题,如果采用OKR,那么公司的整体经营模式则需要按“阿米巴”思想,给每个独立的经营单元充分授权,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相应的人力成本投入也高,通过分享团队的经营利润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而不是“考核”员工。 “阿米巴经营模式”源于稻盛创业早年的困境,当时他一个人既负责研发,又负责营销,当公司发展到100人以上时,觉得苦不堪言,非常渴望有许多个自

管理学作业 激励理论案例

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班级会计5班 姓名鄂巍 学号 20091123010044

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者通过影响他人的能里,激发他们为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去实现自己为组织制定的目标。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实现组织的活动目标,必须设法让组织成员提供有效的工作贡献。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必须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有效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激发人才的潜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对员工的激励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激励对于组织经营至关重要。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与他的能力和天赋,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机水平的高低。无论一个组织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除非作为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载体的员工被真正激励起来,否则它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想要成功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动机。 激励理论中包括很多内容,但大多激励理论都包含一个基本原理——人们都愿意做那些能从中得到报偿的事。 激励理论在企业实际的应用案例:林肯电气公司的按件计酬与职业保障 林肯电气公司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人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年均收入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林肯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财福》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 案例分析: 在以上案例中,林肯电气公司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方面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激励理论: 1.公平理论。表现在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所得与所付出充分联系起来,意味着大家报酬的取得和多少完全看个人的生产量,而与所占据的职位无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量与质量进行挂钩,确保高产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简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 K R)简介一、定义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发明。所谓OKR,O=Objective可以理解为企业目标,KR =Key Results 可以理解为关键结果。浓缩在一起就是“为确保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结果分解与实施”。 OKR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公司和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一本关于OKR的书将OKR定义为“一个重要的思考框架与不断发展的学科,旨在确保员工共同工作,并集中精力做出可衡量的贡献。”OKR可以在整个组织中共享,这样团队就可以在整个组织中明确目标,帮助协调和集中精力。 二、理论来源 OKR的理论来源实际是来自于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的Y理论,即人生来是主动的、积极的,也愿意承担责任。因此OKR在实施过程中很重视员工的参与程度,比如在KR确定的过程中,上级只是将目标告诉员工(员工也可以主动去查阅上级的目标)而不需要告诉员工具体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方法,而员工在知道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和信息的掌握,自行列出措施和方法并与上司或同事讨论,最后形成完成目标的KR,在执行过程中,员工也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在确保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KR进行调整。这样就极大地将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和参与度调动起来,让员工有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的自豪感。而KPI 的理论来源是来自于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的X理论即人生来是懒惰的、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KPI在执行过程中注重目标和措施的明确,并要求员工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轻易不能修改,同时将员工的执行结果与利益挂钩。 三、发展过程 OKR的思路源自德鲁克的目标管理。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思想是放弃命令驱动的管理,拥抱目标驱动的管理。老福特坚持命令驱动管理的模式,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经理人必须实施目标驱动的管理,这是德鲁克给经理人的忠告。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德鲁克的这个思路也是现代管理提倡的自组织、自管理的基础。? 1976年左右,Intel为实现从存储器往处理器的转型,希望找到一个方法,同步工作重心、统御工作目标,实现“上下同欲”。当时,作为德鲁克忠诚信徒的安迪·格拉夫,打着“HOM(High?output?Management)”的大旗,发明、推行了OKR。?John?Doerr因为当时在Intel效力,对这个工具深以为然。同

激励理论案例

案例分析 巴斯夫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百年经营中兴旺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在长期的发展中确立的激励员工的五项基本原则。具体地讲,这五项基本原则是: 1、职工分配的工作要适合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能力,不同的工作也同样要求有不同工作能力的人。 企业家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地保证所分配的工作适合每一位职员的兴趣和工作能力。巴斯夫公司采取四种方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1)数名高级经理人员共同接见每一位新雇员,以对他的兴趣、工作能力有确切的了解; (2)除公司定期评价工作表现外,公司内部应有正确的工作说明和要求规范; (3)利用电子数据库贮存了有关工作要求和职工能力的资料和数据; (4)利用“委任状”,由高级经理人员小组向董事会推荐提升到领导职务的候选人。 2、论功行赏 每位职工都对公司的一切成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和职工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工作成绩等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职工的个人表现。 巴斯夫公司的原则是:职工的工资收入必须看他的工作表现而定。他们认为,一个公平的薪酬制度是高度刺激劳动力的先决条件,工作表现得越好,报酬也就越高。因此,为了激发个人的工作表现,工资差异是必要的。另外,公司还根据职工表现提供不同的福利,例如膳食补助金、住房、公司股票等等。 3、通过基本和高级的训练计划,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并且从公司内部选拔有资格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 除了适当的工资和薪酬之外,巴斯夫公司还提供广泛的训练计划,由专门的部门

负责管理,为公司内人员提供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课程。公司的组织结构十分明确,职工们可以获得关于升职的可能途径的资料,而且每个人都了解自己在哪个岗位。该公司习惯于从公司内部选拔经理人员,这就保护了有才能的职工,因此,他们保持很高的积极性,而且明白有真正的升职机会。 4、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 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对刺激劳动力十分重要。如果工作环境适宜,职工们感到舒适,就会有更佳的工作表现。因此,巴斯夫公司在工厂附近设立各种专用汽车设施,并设立弹性的工作时间。公司内有11家食堂和饭店,每年提供400万顿膳食。每个工作地点都保持清洁,并为体力劳动者设盥洗室。这些深得公司雇员的好感。 5、实行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 巴斯夫公司领导认为,在处理人事关系中,激励劳动力的最主要原则之一是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上级领导应象自己也被领导一样,积极投入工作,并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合作。巴斯夫公司给领导者规定的任务是商定工作指标、委派工作、收集情报、检查工作、解决矛盾、评定下属职工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巴斯夫公司的多年经验表明,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由于能使雇员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和参与决策,因此,这是一个为达到更高生产率而刺激劳动力的优越途径。 该公司由于贯彻了上述五项基本原则,近10年来销售额增长了5倍。目前,巴斯夫公司生产的产品品种达6000种之多,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出售。 问题: 你认为该公司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理论依据何在?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实施材料(DOC7页)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实施材料 【下载说明】:各位下载的亲,原谅我先啰嗦几句,其实是为了节约你的时间,才大概把这个文档是啥样的跟你描述一下,免得你跟我一样为了找OKR资料到处下载,结果内容都差不多。 目前能找到的OKR文档资料其实不多,而且从大多数的材料内容上看,都没有涉及到OKR考评的核心内容——具体怎么实施。所以说专业咨询公司实在是不厚道,多点核心资料拿出来又不会少几斤肉:(…… 鉴于此,想做OKR这个事儿,又不能脱离公司的实际,现在有的BSC还得暂时继续用着,我只能在自己理解OKR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把OKR的实施做了个大概出来,肯定和原版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1分不再是总分,比如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化平台提供OKR的支撑,其他的不同我也不得而知。 当然,没有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要尝试着做OKR,前期肯定是不能马上直接全覆盖的,所以,下载的各位,本文除了部分理论的东西(这些基本上其他文章里大多都找得到)以外,涉及到的具体实施是本人自己写的,而且只到“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这部分层级(总人数加起来没超过30人),要再下分,试验期不适合。 最后说明一下,因为我们单位的经理们比较习惯100分制,所以我把OKR原版习惯的分数和区间都改了,而且为了他们长期KPI/BSC的习惯,所以把OKR和BSC中和了一下,可能有点变味,但是也算是给各位一个枪靶,后面我们可以一起再探讨。 一、关于OKR的介绍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是一套定义和跟踪重点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bjectives是目标,Key Results是关键成果,KRs是产出导向,而不是做事导向(所谓产出导向就是关注做事情的成果,而不是仅仅关注事情做了没有)。OKR要求公司、部门、团队和员工不但要设置目标,而且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具体行动。

目标成本管理案例--某铅笔制造公司

某铅笔公司运用目标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我们以制笔行业中的某铅笔公司为案例,描述目标成本的规划方法。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将这家企业称为Pencil公司。 尽管Pencil公司地处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管理和技术落后,同时产品研发能力较弱,其生产出同类产品成本比同行领头羊企业整整高了58%~135%,企业效益较差,企业生存遇到危机。Pencil公司想通过开发新产品Fluent的契机重新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所有新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必须服从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要求。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不能满足其目标成本,这一产品将不会被引入生产,即将引进的新型铅笔Fluent也不例外。如果不能使得此产品以其目标成本生产出来,公司将不会引进此产品生产线。 (一)市场驱动型成本的确定 公司高管人员通过制定5年工作计划来确定本公司拟开发的新产品Fluent长期销售计划和利润水平计划,这些工作计划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在现行生产条件下,通过公司的有效经营应达到的目标:新产品生产线必须能赚取15%以上的平均利润,它的销售量在第一年必须达到10~20万打,以后年度最少要完成20万打的销售量。 Fluent铅笔的零售价格每打预计保持在4.02~5.25元。据铅笔行业长期的数据统计说明:消费者对于产品15%以内的价格差异并不在乎。如果Fluent铅笔的零售价格低于4.02元(高档产品零售价格3.5元的115%倍),它将把已有的高档的产品挤出市场。而如今高档产品仍然是现有三种产品中获利能力最强且获利水平最高的。挤出高

档产品将使得公司的长期利润计划无法完成,并且从工艺角度来看,较低的价格意味着较低的利润水平,新型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要保持15%的利润率,新产品的价格也不能低于4.02元。现有3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6-1所示。 表6-1 现有产品资料(单位:元) 因为新型产品使得消费者能使用剩下的1/3的铅笔头,将5.25元(高档产品价格3.5元的1.5倍)作为新型产品的价格上限比较合适。如果产品价格高于上限价格,那么其销售量将达不到预定的销售量,也不能完成其预定利润量。因为通过市场分析表明:如果产品价格高于上限价格,预计只有10%的潜在消费者会购买新型产品,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低档的替代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Fluent 铅笔的目标零售价格定在4.25元每打,销售给大批发厂商的批发价为1.22元每打。引进新型产品所需的前期投资为75000元:其中50000元为研发费用,25000元为产品投产费用,分摊到未来5年的总产量1150000打中,平均每打分摊为0.065元。因此为了弥补前期投资要求增加利润率5.3%(0.065/1.22)。根据经验表示:在现存的生产线上50%的前期投资由新产品来承担。所以Fluent铅笔的利润率增加额为2.65%(5.3%×50%)才能弥补长期投资。也就是说,新型产品必须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简介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简介 一、定义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发明。所谓OKR,O=Objective可以理解为企业目标,KR =Key Results 可以理解为关键结果。浓缩在一起就是“为确保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结果分解与实施”。 OKR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公司和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一本关于OKR的书将OKR定义为“一个重要的思考框架与不断发展的学科,旨在确保员工共同工作,并集中精力做出可衡量的贡献。”OKR可以在整个组织中共享,这样团队就可以在整个组织中明确目标,帮助协调和集中精力。 二、理论来源 OKR的理论来源实际是来自于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的Y理论,即人生来是主动的、积极的,也愿意承担责任。因此OKR在实施过程中很重视员工的参与程度,比如在KR确定的过程中,上级只是将目标告诉员工(员工也可以主动去查阅上级的目标)而不需要告诉员工具体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方法,而员工在知道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和信息的掌握,自行列出措施和方法并与上司或同事讨论,最后形成完成目标的KR,在执行过程中,员工也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在确

保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KR进行调整。这样就极大地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调动起来,让员工有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的自豪感。而KPI的理论来源是来自于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的X理论即人生来是懒惰的、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KPI在执行过程中注重目标和措施的明确,并要求员工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轻易不能修改,同时将员工的执行结果与利益挂钩。 三、发展过程 OKR的思路源自德鲁克的目标管理。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思想是放弃命令驱动的管理,拥抱目标驱动的管理。老福特坚持命令驱动管理的模式,结果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经理人必须实施目标驱动的管理,这是德鲁克给经理人的忠告。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被管理的经理人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自我评估,而不是由外人来评估和控制。德鲁克的这个思路也是现代管理提倡的自组织、自管理的基础。 1976年左右,Intel为实现从存储器往处理器的转型,希望找到一个方法,同步工作重心、统御工作目标,实现“上下同欲”。当时,作为德鲁克忠诚信徒的安迪·格拉夫,打着“HOM(High output Management)”的大旗,发明、推行了

激励原理及案例分析

激励原理及案例分析 摘要: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但是同时又不可否认,对于如何激励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又没有确定的方法。激励问题的存在,催生了多种激励理论。基于各种激励理论,各企业竞出高招激励员工,由于各企业具体状况不同,有的激励获得了成功,有的激励却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案例 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都认识到激励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对激励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创造了多种激励理论,但同时产生了多种分歧,对实际的激励操作也不可避免产生了无所适从的困惑。本文尝试先从不同视角阐述现存的激励原理,然后结合实例对激励的运用进行浅要探讨。 一、激励理论 1、经济学视角与激励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基本上是从企业的外部来探讨企业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对现有的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忽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实现企业的目标。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激励问题的各种理论,主要有: (1)交易费用理论,企业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根据交易费用理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他们效用函数的不一致。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最好的方法就是设计合适的制度,使所有者和经营者成为利益相关者。 (2)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如何选择代理人和激励代理人 (3)产权理论,对所有者来说,消除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花费的监督成本很大,并且效果可能不是银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最优的制度设计应该是让经营者拥有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同时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从而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同进退。 2.管理学视角 管理学激励理论主要是从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动机等方面来考虑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要有: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该理论把人们的需求舒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篇求 (2)双因素理论,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满意感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有直接联系,称为激励因素;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联系,称为保健因素。他认为,良好的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的不满意感消除,这类因素是不能产生激励作用的,只有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才是激励因素。 (3)成就需求理论,成就需求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三种分别是权力需求、归属需求和成就需求。相对于其它激励理论来说,该理论更适合于对企业家的激励。 (4)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促使人们做某事的激励力将依赖于经过其努力后取得成果的效价和努力后有助于达成目标的期望率。当效价和期望率的乘积很高时.就会对受体产生巨大的激励力。 (5)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员工在组织中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对待特别在乎,只有当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他人的收入付出比相等时,员工才会产生公平感,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作业成本法例题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激励理论 案例分析

(林肯电气公司总部设在克利夫,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400名员工,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 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人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该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可以说是美国制造业中对工人最有利的奖金制度。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该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年收人超过10万美元。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年均收人为44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不景气的年头里,如1982年的经济萧条时期,林肯电气公司员工收入降为27000美元,这虽然相比其他公司还不算太坏,可与经济发展时期相比就差了一大截。 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以下几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 林肯电气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人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电气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自30年代经济大萧

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利丰厚,没有缺过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问题:1、你认为林肯电气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为什么林肯电气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 3、你认为这种激励制度可能给公司管理当局带来什么问题? 沃尔玛在激励员工方面遇到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目前正面临着如何激励员工的问题。多年来,这家公司都使用一种相对宽松和直接的方式来激励员工,以保持他们的忠诚度。公司主要是通过给员工股权来激励他们,而员工的正常薪水并不高。为了说明沃尔玛公司历史上股权激励制度曾经起过的作用,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一名员工在1970年公司股票上市时,用1650美元买了100股,到1993年时,他拥有股票的价值就是350万美元。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这段时间里,沃尔码的股票每年都上涨不少。公司通过利润分享计划建立了养老基金,基金中大部分的钱投资于购买公司的股票。这样,养老基金也会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而很大的激励,对公司非常忠诚。山姆·沃尔顿是公司的创立者,他本人也促使了这种忠诚度和工作动机的形成。他平易近人的处事方式和公司的良好运作,使公司拥有了零售业界最忠诚最积极献身的员工。公司一直被员工和业界认为具有非常优越的工作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