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A型选择题

1 光镜下检见肯定的细胞损伤,在肝细胞缺血发生:

A.5分钟后

B.15分钟后

C.30分钟后

D.60分钟后

E.120分钟后

2 HBsAg阳性肝炎时,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

A.粗面内质网增生

B.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C.基质型线粒体肿胀

D.高尔基体肥大

E.溶酶体增大、增多

3 对各种损伤最敏感的细胞器是:

A.粗面内质网

B.光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溶酶体

4 .关于干酪样坏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肉眼较松软

B.镜下组织结构遭破坏

C.容易液化

D.坏死灶中心结核菌少

E.发生机理为四型变态反应

5

Mallory小体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成分有关: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核蛋白体

D.中间丝

E.光面内质网

6 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7 组织损伤时,血中酶含量升高是由于:

A.细胞内酶减少,使血中酶相对增高

B.细胞内酶增多,释放入血增多

C.细胞内酶减少,释放入血增多

D.细胞外酶减少,均存在于血液中

E.损伤周围代偿性释放增加

8

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的是:

A.乳腺

B.甲状腺

C.心脏

D.肝脏

E.肾脏

9 营养不良性萎缩多累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通常首先见于:

A.骨骼肌

B.脑

C.肝脏

D.脂肪组织

E.心肌

10 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11 支气管粘膜上皮鳞化属哪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异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病变

E.适应性改变12

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

A.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

B.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

C.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

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13 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14 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胞浆基质

D.自噬泡

E.线粒体

15 “虎斑心”是指:

A.心肌发生水样变性

B.心肌脂肪浸润

C.心肌细胞中,脂滴明显增多

D.心肌脂褐素沉着

E.心肌含铁血黄素沉着16

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的是:

A.纤维瘢痕

B.瘢痕疙瘩

C.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D.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E.脾周围炎包膜增厚

17 下列哪种变性实质为组织坏死的是:

A.水样变性

B.玻璃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粘液变性

E.淀粉样变性

18 肺出血时,肺胞腔内出现细胞浆中含有铁反应阳性的棕色颗粒的巨噬细胞,称:

A.尘细胞

B.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C.心衰细胞

D.含有胆色素的巨噬细胞

E.以上都不是

19

下列哪一项不引起营养不良性钙化

A.肾结核坏死灶

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血吸虫病

E.下肢静脉血栓

20 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器

D.细胞核

E.细胞连接

21 关于坏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核改变总是首先发生核浓缩

B.胞浆内嗜酸性物质增多,红染

C.组织、细胞轮廓立即消失

D.损伤不能再恢复

E.组织坏死后1小时,光镜下就能见到其形态改变

22 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脑组织坏死

B.化脓菌感染

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

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

E.肾梗死

23

关于干性坏疽下列正确的是:

A.实质脏器凝固性坏死后细菌感染

B.肢体坏死伴腐败菌感染

C.肺组织坏死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

D.四肢末端凝固性坏死伴水分蒸发变干

E.肢体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

24 急性肠扭转可引起:

A.凝固性坏死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液化性坏死

E.以上都不是

25 常温下大脑缺氧后尚能复苏的时间极限为:

A.4分钟

B. 8–10分钟

C.30–35分钟

D. 60分钟

E.90分钟

26

下列那一项不是坏死的结局?

A.分离排出

B.溶解吸收

C.机化

D.再通

E.包裹钙化

27 下列哪项不是脂肪变性的表现

A. 病变器官体积增大

B. 肥胖者,心外膜下脂肪增多,心肌间质也出现大量脂肪组织

C. 病变器官切面呈油腻感

D. 镜下见细胞内有多少不等的脂滴

E. 多发生在肝细胞、心肌细胞

28 下列哪项不符合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A. 常见于瘢痕组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等

B. 病变组织灰白色、半透明

C. 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D. 纤维化的肾小球

E. 胶原纤维崩解融合

29 除哪项外,其他各项均不符合坏死病变

A. 坏死是机体死亡的局部表现

B. 细胞死亡后,立即可以在光镜下观察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改变

C. 坏死组织周围有炎症反应

D.

坏死后仍可见组织的轮廓

E. 坏死为变性逐渐发展而形成

30 除哪项外,以下均符合萎缩

A. 成年人的胸腺变小

B. 老年人皮肤出现皱褶

C. 不孕妇女的幼小子宫

D. 肾盂积水的肾实质

E. 长期饥饿者的心、肝、肾等脏器

31 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均称为萎缩

B. 营养缺乏及血液供应差均可引起

C. 细胞内线粒体变大,数量增加

D. 间质不会出现变化

E. 萎缩的细胞不会消失

32 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

A. 细胞水肿

B. 脂肪变性

C. 水样变性

D. 细胞内钙盐沉着

E. 玻璃样小滴变

33 细胞凋亡引起的器官或组织的缩小是由于

B.

C. 细胞缺失

D. 剧烈的炎症反应

E. 坏死

34 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的变化是:

A. 钠多、钾多、水多

B. 钠少、钾多、水少

C. 钠多、钾少、水多

D. 钠多、钾少、水少

E. 钠少、钾多、水多

35 哪一项不是引起萎缩的原因?

A. 肾盂积水

B. 幽门狭窄

C. 垂体功能低下

D. 四氯化碳中毒

E. 慢性肝淤血

36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 骨骼肌

B. 脂肪组织

C. 肝

D. 脑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器 D、细胞核 E、细胞连接 2.细胞坏死后,核的变化之一可表现为: A、核分裂 B、核碎裂 C、核异型 D、核仁肥大 E、核膜增厚 3.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 A、凝固 B、梗死 C、栓塞 D、坏疽 E、脂肪坏死 4.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5.在萎缩的肌细胞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6.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7.下列哪种变性性质上为组织坏死() A、细胞水变性 B、玻璃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黏液变性 E、淀粉样变性 8.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脑组织坏死 B、化脓性菌感染 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 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 E、肾梗死 9.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10.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A、第3天 B、第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11.有关肉芽组织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提法是() A、肉芽组织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经之途 B、含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常伴有炎性水肿及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 D、当它老化时血管和胶原均见增多

E、最后被大量纤维组织反取代 12.肉芽组织与肉芽肿的光镜下区别在于() A、局部是否有淋巴细胞浸润 B、病灶是否有单核细胞浸润 C、局部是否有单核巨噬细胞结节形成 D、是否有纤维细胞增生 E、是否含有毛细血管 13.最易通过完全性再生达到修复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骨组织 D、神经组织 E、肌肉组织 14.易发生化生的组织为() A、关节软骨 B、支气管粘膜 C、横纹肌 D、宫颈粘膜 E、胃粘膜 15.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杯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6.关于脂肪变性,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器官体积肿大,质地变硬 B、器官颜色灰白,切面有油腻感 C、镜下见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HE染色) D、镜下见胞浆充满淡红染微细颗粒(HE染色) E、为一种不可恢复性病变 17.营养不良性萎缩时,首先萎缩的组织是: A、肌肉 B、肝脏 C、心脏 D、脑 E、脂肪 18.创面一期愈合的条件是() A、手术烧伤 B、刀伤 C、创面小面整齐,组织损伤少 D、不伴有继发感染的创面 E、已经扩创处理的大面积创伤 19.肉芽组织中一般不含有()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神经纤维 D、细菌 E、异物 20.细胞坏死过程中,核变小,染色质浓聚,被之为() A、核包涵体 B、核溶解 C、核碎裂 D、核分裂相 E、核固缩 21.区别组织坏死与尸体组织自溶最无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 B、充血反应带 C、病灶呈楔形 D、核碎裂、溶解 E、间质纤维蛋白样坏死 22.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 A、肝阿米巴脓肿 B、心肌梗死 C、干酪样坏死 D、肾梗死 E、肝细胞嗜酸性小体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病理学教研室龙捷 ?电话:37103237 (A1-637)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重点掌握适应性反应、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的非损伤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适应性反应包括: 1.萎缩 2.肥大 3.增生 4.化生 ?萎缩(atrophy) ?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目的减少。 ?病理性萎缩的类型 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局部性 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脑积水; 失用性萎缩:长期卧床; 去神经性萎缩:ALS,脑卒中,神经离断; 内分泌性萎缩:绝经后子宫、卵巢萎缩 老化和损伤性萎缩:阿尔茨海默病、萎缩性胃炎

?萎缩的病理变化 ?大体:器官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功能降低。质韧、色深、包膜皱缩。 ?光镜:细胞数目、体积、细胞器、残存体。 ?类型: 1 生理性:运动员的肌肉、妊娠期的子宫 2 病理性: ①代偿性肥大 如高血压早期的左心室、单侧肾切除后的对侧肾 ②内分泌性肥大 如甲亢时的甲状腺、垂体瘤时的肾上腺 ?病变: ?大体: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 ?光镜: ①细胞器体积大、数目多,核DNA含量↑; ②细胞体积增大。 ?肥大有一定的代偿功能 ?过度肥大会诱发器官组织的损害 ?假性肥大 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细胞增生、器官体积不变或增加

? 2 病理性: ?(1)代偿性增生:肉芽组织、慢性炎症 ?(2)内分泌增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增生与肥大的关系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器官,其体积增大是肥大和增生的共同结果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低的器官,其体积增大仅仅是肥大所致?化生(metaplasia) 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类型 ①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柱状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柱状上皮。 ②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转化成小肠或大肠粘膜。 ③结缔组织化生:软骨化生,骨化生,骨化性肌炎 ?化生的意义 ?化生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化生可以是一种防御反应 ?化生也可以是一种癌前病变(如食管癌、肺癌)

解剖复习题1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与核酸 C糖类和脂质 D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E酶与维生素 ()3、不属于细胞器的结构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分泌颗粒 E内质网 ()4、内含许多酶,可以促使物质氧化并释放能量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内质网 ()5、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溶酶体 E内质网 ()6、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 A DNA和RNA B RNA和蛋白质 C DNA和蛋白质 D RNA和糖类 E DNA和糖类()7、组织内无血管的是 A上皮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骨组织 E神经组织 ()8、内皮分布在 A食管腔面 B气管腔面 C阴道内面 D胃腔面 E心脏腔面 ()9、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 A食管 B气管 C阴道 D胃 E尿道 ()10、关于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哪项错误() A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纤毛 B所有细胞都附着在基膜上 C可归属为单层上皮 D细胞形状不一 E细胞核均在同一水平线上 ()11、食管的上皮为 A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 E变移上皮 ()12、微绒毛和纤毛共同的特点是 A均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 B其内有微丝 C其内有微管D均有吸收功能 E均有分泌功能 ()13、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的是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血液 D脂肪组织 E网状组织()14、蜂窝组织的是 A网状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血液 E致密结缔组织()15、能吞噬异物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脂肪细胞 E成纤维细胞 ()16、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偏位,核内染色质排列成车轮状,该细胞是 A浆细胞 B肥大细胞 C脂肪细胞 D巨噬细胞 E成纤维细胞 ()17、白纤维是指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神经元纤维()18、嗜银纤维是指 A胶原纤维 B弹性纤维 C肌纤维 D网状纤维 E神经元纤维()19、疏松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E脂肪细胞 ()20、能够破坏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是 A纤维蛋白酶 B胶原蛋白酶 C酸性磷酸酶 D透明质酸酶 E碱性磷酸酶()21、透明软骨中含有 A大量胶原纤维束 B大量胶原纤维 C大量网状纤维D大量弹性纤维E以上均有()22、下列属于纤维软骨的是 A气管软骨 B支气管软骨 C椎间盘 D肋软骨 E关节软骨 ()23、骨单位是指

解剖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 细胞与基本组织 一选择题(干货)

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 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溶酶体 D中心体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A、13 B、19 C、23D46 3.下列哪一种不是单层上皮(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变移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4.分布予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 A.单层扁平上皮 B.复层扁平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5.分布于胃肠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6.变移上皮属于

( ) A.单层上皮 B.复层上皮 C.腺上皮D.感觉上皮7.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 B。巨嗜细胞C.脂肪细胞 D.肥大细胞8.红细胞的胞质中主要含() A.纤维蛋白B。脂蛋白. C.血红蛋白D.糖蛋白 9.既是随意肌,又有横纹的肌是( ) A.平滑肌 B.心肌C.骨骼肌 D.心肌和骨骼肌10.分布于关节面上的结构是( ) A.透明软骨B.纤维软骨 C.弹性软骨 D。致密结缔组织 11.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 D.巨嗜细胞 12、子宫粘膜的上皮属于(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3、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A、口腔 B气管支气管 C、膀胱、肾盂 D 胃肠道 14、分布于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作用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15、膀胱粘膜上皮是(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变异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二、.填空题l。基本组织包括、、、四种 2.疏松结缔中主要细胞有、、、和;主要纤维有、和。3。肌组织可以分为、和 三种。 4。神经组织由和组成. 5.根据形态神经元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而根据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 、和三种类型。6。根据分泌物排放方式不同,腺体可以分为和二种类型. 7.固有结缔组织可以分为、、和四种。8.成熟红细胞呈状,无和其它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三、简答题 1、细胞内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四、综合分析题综述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其分布2第二章、运动系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教学大纲要求 1. 掌握适应及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2. 掌握变性、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后果。 3. 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4. 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与骨折愈合过程。 5. 熟悉再生的概念、类型及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再生过程。 6. 熟悉适应、变性、坏死与修复的结局或转归。 7. 熟悉细胞凋亡与老化的概念及形态学表现。 8. 了解组织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9. 了解影响修复的因素。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与病变特征,举例。 1、萎缩: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2、肥大:代偿性,内分泌性 3、增生:内分泌性,代偿性,再生修复性,肿瘤性。 4、化生:(1)鳞状上皮化生:膀胱、肾盂移行上皮→鳞状上皮(鳞状化生可癌变) 支气管、胆囊、子宫颈柱状上皮→鳞状上皮(2)腺上皮化生:胃→肠上皮化生(大肠上皮化生可癌变)。 (3)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间叶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与损伤过程、机制 各种损伤因素→生化代谢改变→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光镜改变→肉眼改变。 机制: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氧,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 2.细胞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 细胞核:大小、形状、结构、核内包含物及核仁的改变。 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的改变。 细胞膜:形态结构、通透性的改变。 3.各种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组织、细胞)及其形态学变化,举例

1 解剖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 细胞与基本组织 一选择题

1 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A 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 D中心体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A、13 B、19 C、23 D 46 3.下列哪一种不是单层上皮( ) 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移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4.分布予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 A.单层扁平上皮B.复层扁平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分布于胃肠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6.变移上皮属于( ) A.单层上皮B.复层上皮C.腺上皮D.感觉上皮7.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浆细胞 B.巨嗜细胞C.脂肪细胞D.肥大细胞8.红细胞的胞质中主要含( ) A.纤维蛋白B.脂蛋白.C.血红蛋白D.糖蛋白 9.既是随意肌,又有横纹的肌是( ) A.平滑肌B.心肌C.骨骼肌D.心肌和骨骼肌10.分布于关节面上的结构是( ) A.透明软骨 B.纤维软骨C.弹性软骨D.致密结缔组织11.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巨嗜细胞 12、子宫粘膜的上皮属于()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3、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A、口腔B气管支气管C、膀胱、肾盂 D 胃肠道14、分布于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作用的上皮是()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5、膀胱粘膜上皮是()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异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二、.填空题l.基本组织包括、、、四种2.疏松结缔中主要细胞有、、 、和;主要纤维有、和。3.肌组织可以分为、和 三种。4.神经组织由和组成。5.根据形态神经元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而根据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 、和三种类型。6.根据分泌物排放方式不同,腺体可以分为和二种类型。7.固有结缔组织可以分为、、 和四种。8.成熟红细胞呈状,无和其它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三、简答题1、细胞内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四、综合分析题综述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其分布 2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选择题1、l.运动系统的组成()A.软骨与肌B.骨、关节与肌C-骨连接与肌D.骨、骨连接与肌2.手的掌骨属于( ) A.长骨B.短骨C.扁骨D.不规则骨3.椎骨属于( ) A.长骨B.短骨C.扇骨D.不规对骨4.关节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关节面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盘5.识别颈椎的标志是( ) A;有横突孔B.棘突长。水平后伸c.椎体较大 D.横突上有关节面6.胸椎的最主要特征是( ) A.椎体较小B.椎体与横突上有关节匾C.有上下关节突D.棘突较长 7.连接椎骨的三条长韧带中不包括( ) A.棘间韧带B.棘上韧带C.前纵韧带D.后纵韧带8.胸骨角平对( ) A;第一肋

试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大体和镜下标本的病变特征 2.掌握不同类型坏死的大体表现 3.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脑萎缩: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变宽。 2.心脏萎缩: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呈深褐色或棕褐色。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呈蛇行状迂曲,切面心壁变薄。 3.心脏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壁增厚,可达2.0cm ,乳头肌、肉柱增粗。 4. 肾细胞水肿:肾脏肿胀,包膜紧张,重量增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灰白混浊,失去正常光泽,似沸水烫过。 5.肝脂肪变性:肝脏增大,边缘钝圆,包膜紧张;切面稍隆起,边缘外翻;色淡黄、质软、有油腻感。 6.脾凝固性坏死:脾的近表面区域见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锥体形的梗死区(凝固性坏死),锥体的底位于脾表面,稍凹陷,尖端指向脾门。切面见呈梗死灶呈楔形,土黄色或灰白色,均匀一致,质致密而干燥。 7.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新鲜干酪样坏死为淡黄色,质地松软、细腻,状似干奶酪样或豆腐渣样(固定后及陈旧性干酪样坏死呈灰白色)。 脑回变窄 脑沟变宽

8.足干性坏疽:足自其远端起始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9.足湿性坏疽:足明显肿胀,湿润。呈暗绿或污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10.肺脓肿(液化性坏死):肺切面可见单房之脓肿,脓液已流失,腔较大,边界清楚,有一较厚的脓肿壁,由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二)病理切片观察 1. 肾细胞水肿:首先找到肾小体,区分肾小体周围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观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界限不清,凸出于腔内,以致管腔狭小而不规则;胞浆内有伊红染色的颗粒,颗粒细小,大小较一致。部分胞浆已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清晰。肾间质中毛细血管受挤压。 2.肝细胞水肿:此为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之切片。肝细胞因胞浆内水含量增多而明显变大,胞浆淡染,称胞浆疏松化;有的肝细胞胞浆透明,称气球样变。肝细胞核的形态大致正常。肝窦受压变狭窄。 3. 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的结构尚存在(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胞浆内出现了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脂肪滴空泡(该空泡处原为脂滴,制作石蜡切片时被有机溶剂溶去)。有的空泡细小、量多,分布在核周围,有的融合成一个大脂滴空泡,将肝细胞核压向边缘,形似脂肪细胞。肝窦受压、变狭窄。 4.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之间为纤维母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纤维母细胞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星芒状,胞浆丰富,略显嗜碱性,胞核体积大,染色淡,可有1~2个核仁;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5.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玻璃样变性的结缔组织,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变粗,彼此融合,形成均质的梁状或片状粉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6. 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细动脉,如脾中央动脉、肾入球小动脉等。此为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下凝固,形成均匀红染的无结构状物质,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又称细动脉硬化, 7.宫颈腺体鳞状上皮化生:宫颈管粘膜部分粘液腺泡腺腔尚可辩认。部分宫颈管粘膜固有的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鳞状细胞分化成熟,腺泡腔消失,细胞团周围有完整基底膜。腺泡之间结缔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A型选择题 1 光镜下检见肯定的细胞损伤,在肝细胞缺血发生: A.5分钟后 B.15分钟后 C.30分钟后 D.60分钟后 E.120分钟后 2 HBsAg阳性肝炎时,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 A.粗面内质网增生 B.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C.基质型线粒体肿胀 D.高尔基体肥大 E.溶酶体增大、增多 3 对各种损伤最敏感的细胞器是: A.粗面内质网 B.光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溶酶体 4 .关于干酪样坏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肉眼较松软 B.镜下组织结构遭破坏 C.容易液化 D.坏死灶中心结核菌少 E.发生机理为四型变态反应 5 Mallory小体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成分有关: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核蛋白体 D.中间丝 E.光面内质网 6 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7 组织损伤时,血中酶含量升高是由于: A.细胞内酶减少,使血中酶相对增高 B.细胞内酶增多,释放入血增多

C.细胞内酶减少,释放入血增多 D.细胞外酶减少,均存在于血液中 E.损伤周围代偿性释放增加 8 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的是: A.乳腺 B.甲状腺 C.心脏 D.肝脏 E.肾脏 9 营养不良性萎缩多累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通常首先见于: A.骨骼肌 B.脑 C.肝脏 D.脂肪组织 E.心肌 10 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11 支气管粘膜上皮鳞化属哪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异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病变 E.适应性改变 12 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 A.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 B.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 C.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 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13 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14 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胞浆基质 D.自噬泡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干货)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 与基本组织 第一周解剖学基础教案 授课课题:绪论、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二、三节 授课时间:月日至日第周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专业理论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1、解剖学术语 2、血液 熟悉: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2、常用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3、固有结缔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常用解剖学术语 2、被覆上皮、固有结缔组织、血液

教学难点:不同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组成及颁布, 血液的成分.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 教时安排:8节课 参考资料:解剖学基础 板书设计: 绪论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四、常用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的轴和面,方位术语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 1、细胞的形态 2、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特点: 2、上皮组织的分类

3、被覆上皮的分类 4、腺上皮和腺 5、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第三节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点 ●结缔组织的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 2、软骨组织与软骨 3、骨组织与骨 4、血液 教学过程: 第一、二节课 1、引言:人体是神秘的,人体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的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历史、发展前景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教学过程 绪论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 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是研究正常人体 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

规律的科学。 包括了局部解剖学、影象应用解剖学、 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五门学 科。本教材主要介绍组织学、胚胎学、 系统解剖学三门学科。(分别介绍各学 问)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1、祖国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 2、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 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1、常用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 部分。(分别介绍) 四、常用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和面(水平面、冠状面、 矢状面)。 方位术语:上和下 前和后 内侧和外侧

解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四周解剖学基础教案 授课课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四、五节 实践1:实践2: 授课时间:8月 4日至10 日第 1 周 授课班级:护理中专(2)(3)班 授课类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践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1、神经元 2、神经纤维 熟悉:1、骨骼肌 2、皮肤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骨骼肌的分类 2、神经元的结构 3、神经纤维的定义 教学难点:1、神经元分类 2、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分类 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时安排: 8节课 参考资料:解剖学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四节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五节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纤维 附:皮肤 教学过程: 第一、二节课 1、引言:通过对动物瘦肉,部分内脏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内容。 2、教学过程 第四节肌组织 肌肉组织的特点:肌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肌细胞,肌细胞呈细长 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称肌膜,肌 细胞质称肌浆,滑面内质网称肌浆网。 肌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种。骨骼肌、心肌属横纹肌,平滑肌不属横纹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一)骨骼肌:因其附着于骨骼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骨骼肌收缩快而且力,并受意识的支配,属随意肌。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细胞核数量多,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中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即周期性横纹。由于每条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相应的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骨骼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 + A带 + 1/2I带构成。肌节依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肌节是肌原纤维和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另外还含有横小管、肌浆网、线粒体等结构。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纤维长轴有规律地平行排列组成。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二)心肌:心肌分布于心脏及其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心肌是不随意肌,其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具体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常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心肌纤维一般只有一个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少数为双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组织和细胞适应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和发生机制、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损伤的修复:再生、创伤愈合、纤维性修复 在生活过程中,机体的细胞、组织经常不断地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反应和调节机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抵制刺激因子的损害并得以存活。细胞、组织或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和形态改变称为适应(adaptation)。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机体的这种反应能力可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机体正常生存,但这种反应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越了一定界限,细胞就有可能出现损伤(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亚致死性细胞损伤。严重的细胞是不可逆的,最终将致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害细胞和不可逆性损害细胞呈现代谢、功能和形态的连续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无截然的界限。可复性改变和不可复性改变之间也常难以截然区分。一个刺激究竟会引起细胞的适应反应、损伤还是死亡,不仅由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决定,还与细胞的易感性、血供、营养等有关。适应与损伤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一、萎缩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到正常状态后受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器官、组织或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甚至比正常还大,称为假性肥大,见于萎缩的胸腺和肌肉等。 萎缩通常由于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资供应不足,以及神经或内分泌刺激减少等引起。 (一)分类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类 1.生理性萎缩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这种现象也称退化。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妊娠后子宫的复旧、高龄时期出现的老年性萎缩(不可恢复性)。 2.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有全身性和局部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前者常见于蛋白质等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如消化道梗阻长期不能进食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结

解剖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 细胞与基本组织 一选择题

1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得场所就是()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 D中心体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 ) A、13 B、19C、23D46 3、下列哪一种不就是单层上皮( ) 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移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4.分布予呼吸道内表面得上皮就是( ) A。单层扁平上皮B.复层扁平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分布于胃肠道内表面得上皮就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6.变移上皮属于()A.单层上皮B。复层上皮C.腺上皮D。感觉上皮7.能产生抗体得细胞就是( )A.浆细胞 B.巨嗜细胞C.脂肪细胞D.肥大细胞8。红细胞得胞质中主要含( ) A。纤维蛋白B。脂蛋白. C。血红蛋白D。糖蛋白 9.既就是随意肌,又有横纹得肌就是()A.平滑肌B.心肌 C.骨骼肌 D.心肌与骨骼肌10.分布于关节面上得结构就是() A。透明软骨 B。纤维软骨C。弹性软骨D.致密结缔组织11.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得细胞就是(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巨嗜细胞 12、子宫粘膜得上皮属于()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3、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 A、口腔B气管支气管C、膀胱、肾盂D胃肠道14、分布于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与防止异物侵入等作用得上皮就是( )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5、膀胱粘膜上皮就是()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异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二、。填空题l。基本组织包括、、、四种2.疏松结缔中主要细胞有、、 、与;主要纤维有、与。3。肌组织可以分为、与 三种。4。神经组织由与组成.5。根据形态神经元可以分为、与三种类型;而根据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 、与三种类型。6.根据分泌物排放方式不同,腺体可以分为与二种类型。7.固有结缔组织可以分为、、 与四种。8。成熟红细胞呈状,无与其它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 三、简答题1、细胞内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四、综合分析题综述被覆上皮得类型及其分布 2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选择题1、l。运动系统得组成()A。软骨与肌 B.骨、关节与肌C—骨连接与肌D.骨、骨连接与肌2。手得掌骨属于() A。长骨B。短骨 C.扁骨D.不规则骨3.椎骨属于()A.长骨 B.短骨C.扇骨D.不规对骨4。关节得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A;关节面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盘5.识别颈椎得标志就是( )A;有横突孔B。棘突长。水平后伸c。椎体较大 D.横突上有关节面6。胸椎得最主要特征就是()A。椎体较小B。椎体与横突上有关节匾C.有上下关节突D.棘突较长 7.连接椎骨得三条长韧带中不包括( ) A.棘间韧带B.棘上韧带C.前纵韧带D.后纵韧带8。胸骨角平对() A;第一肋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适应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为了避免损伤,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与之协调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学上的改变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 1.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为萎缩。通常是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所致,有时也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二者兼有。萎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萎缩有的表现为全身性萎缩,如消化道慢性梗阻;有的表现为局部组织器官萎缩,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肾等器官萎缩。此外,萎缩又可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废用性萎缩;③压迫性萎缩;④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等。 2.病变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韧、包膜增厚。光镜下萎缩的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或两者兼有。胞浆常深染,核浓缩。心肌萎缩时,其胞浆内可出现脂褐素。 3.后果萎缩一般是可复性的,如原因持续存在,萎缩的实质细胞最后消失。 (二)肥大 概念: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类。病理情况下,例如高血压病,左心负荷加重,心肌纤维体积增大,属代偿性肥大。肥大有时需与实质细胞萎缩、间质增生引起的假性肥大区别。 (三)增生 概念: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增生也有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之分。肥大和增生常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 (四)化生 1.概念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化生是一种可复性病变,原因去除后大多可恢复。 2.类型 (1)鳞状上皮化生:气管及支气管的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上皮、肾盂的移行上皮等在慢性炎症时转化为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出现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甚至形成小肠绒毛。如果一种腺上皮转化为另一种腺上皮,则称为腺性化生。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如间叶组织化生为脂肪组织或透明软骨。 3.意义化生对机体是有利的,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性。

1 解剖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 细胞与基本组织 一选择题

1解剖学基础试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一选择题、1、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 D中心体2、人类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A、13 B、19 C、23 D 46 3.下列哪一种不是单层上皮()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变移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4.分布予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A.单层扁平上皮B.复层扁平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分布于胃肠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6.变移上皮属于() A.单层上皮B.复层上皮C.腺上皮D.感觉上皮7.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浆细胞 B.巨嗜细胞C.脂肪细胞D.肥大细胞8.红细胞的胞质中主要含( ) A.纤维蛋白B.脂蛋白.C.血红蛋白D.糖蛋白 9.既是随意肌,又有横纹的肌是() A.平滑肌B.心肌 C.骨骼肌D.心肌和骨骼肌10.分布于关节面上的结构是( ) A.透明软骨 B.纤维软骨C.弹性软骨D.致密结缔组织11.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 )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巨嗜细胞 12、子宫粘膜的上皮属于()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3、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 A、口腔B气管支气管C、膀胱、肾盂D胃肠道14、分布于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作用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15、膀胱粘膜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变异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二、.填空题l.基本组织包括、、、四种2.疏松结缔中主要细胞有、、 、和;主要纤维有、和。 3.肌组织可以分为、和 三种。 4.神经组织由和组成。5.根据形态神经元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而根据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 、和三种类型。6.根据分泌物排放方式不同,腺体可以分为和二种类型。7.固有结缔组织可以分为、、 和四种。8.成熟红细胞呈状,无和其它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三、简答题1、细胞内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四、综合分析题综述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其分布2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选择题1、l.运动系统的组成() A.软骨与肌B.骨、关节与肌C-骨连接与肌D.骨、骨连接与肌2.手的掌骨属于( ) A.长骨B.短骨C.扁骨D.不规则骨3.椎骨属于( ) A.长骨 B.短骨C.扇骨D.不规对骨4.关节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A;关节面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盘5.识别颈椎的标志是( ) A;有横突孔B.棘突长。水平后伸c.椎体较大 D.横突上有关节面6.胸椎的最主要特征是() A.椎体较小B.椎体与横突上有关节匾C.有上下关节突D.棘突较长 7.连接椎骨的三条长韧带中不包括()A.棘间韧带 B.棘上韧带C.前纵韧带D.后纵韧带8.胸骨角平对( ) A;第一肋

1-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M.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适应的目的在于自身能在新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表现形式为萎缩、肥大、增生与化生。 一、萎缩 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器官、组织萎缩时不仅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目也减少,而间质细胞增生,同时伴有代谢的减弱和功能的降低。 组织器官的未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萎缩可分为两大类:生理性萎缩及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与年龄有关,如青春期胸腺的萎缩,停经后卵巢、子宫、乳腺发生萎缩;老年人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如脑、心、肝、皮肤等,严重时骨小梁也萎缩,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一)病理性萎缩的类型 1.营养不良性萎缩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消化道慢性梗阻,长期饥饿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机体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引起全身萎缩。首先发生萎缩的是脂肪组织,其次为肌肉及肝、脾、肾等器官,心肌和脑的萎缩发生最晚。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脑组织缺乏足够血液供应,可引起脑萎缩。

2.神经性萎缩 神经性萎缩是由于神经元或神经纤维损伤,导致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丧失了神经支配而发生萎缩。例如,脊髓灰质炎使患者的下肢肌肉可出现明显萎缩。 3.废用性萎缩 运动器官长期不活动,可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降低而发生萎缩。例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见萎缩的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加深,被膜出现皱缩。心脏萎缩时,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呈现深褐色,心壁变薄,冠状动脉呈蛇行弯曲。脑萎缩一般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时,可见脑回变窄,脑沟加深加宽。镜下见萎缩的器官和组织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间质如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节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适应(adapta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改变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反应。 ?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达到新平衡,以避免环境改变引起的损伤。 ?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老化(aging)或衰老(senescence):随年龄增大,各器官系统均发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这种生命活动全面下降的总和就是衰老。细胞老化是个体老化的基础。 一、萎缩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分类: –生理性萎缩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与年龄及内分泌关系密切。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乃逐渐萎缩,称为退化:如青春期后的胸腺、妊娠期后子宫复旧、授乳期后乳腺复旧、绝经期后的卵巢,子宫及乳腺、高龄几乎一切组织和器官均萎缩,尤其脑、心、皮肤。 –病理性萎缩 ?发育不全及未发育:器官或组织先天地未充分发育至正常大小,或处于根本未发育状态。 ?如:发现一位患者的肾脏明显缩小,是否是肾萎缩? 病理性萎缩: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致病因素作用,组织细胞内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因而细胞功能降低,久之细胞缩小或减少。 1营养不良性萎缩: 全身性:见于长期营养不良(如全身消耗性疾病、恶病质)、消化道梗阻。此时按脂肪、肌肉、脾、肝、肾、心肌、脑顺序萎缩,有其代偿意义。 局部性:动脉硬化症引起脑、肾萎缩,为局部血管病变所致。 2废用性萎缩:长期不活动、工作负荷减少。如骨折 3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伤,其效应器官及组织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发生营养障碍。如脊髓灰质炎 4压迫性萎缩: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如肾盂积水 5内分泌性萎缩:多见于内分泌功能低下时。如垂体受损时,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器官均萎缩。 萎缩的病理学改变

解剖学基础教案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一周解剖学基础教案 授课课题:绪论、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一、二、三节 授课时间:月日至日第周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专业理论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1、解剖学术语 2、血液 熟悉: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与地位 2、常用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3、固有结缔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常用解剖学术语 2、被覆上皮、固有结缔组织、血液 教学难点:不同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组成及颁布, 血液的成分。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 教时安排: 8节课 参考资料:解剖学基础 板书设计:

绪论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四、常用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的轴和面,方位术语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一节细胞 1、细胞的形态 2、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特点: 2、上皮组织的分类 3、被覆上皮的分类 4、腺上皮和腺 5、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第三节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点 ●结缔组织的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 2、软骨组织与软骨 3、骨组织与骨 4、血液 教学过程:

第一、二节课 1、引言:人体是神秘的,人体是美丽的,好比一台高度自动化的精密的机器。解剖学基础将带你走进神秘的人体,去透视人体,剖视人体,去了解人体的分部、结构,了解人体解剖学历史、发展前景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教学过程 绪论 一、解剖学基础的定义和地位 1、解剖学基础的定义: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 规律的科学。包括了局部解剖学、影象应用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五门学科。本 教材主要介绍组织学、胚胎学、系统解剖学三门学科。(分 别介绍各学问)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1、祖国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 2、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 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1、常用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 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分别介绍)四、常用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器 D、细胞核 E、细胞连接 2.细胞坏死后,核的变化之一可表现为: A、核分裂 B、核碎裂 C、核异型 D、核仁肥大 E、核膜增厚 3.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 A、凝固 B、梗死 C、栓塞 D、坏疽 E、脂肪坏死 4.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5.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6.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7.下列哪种变性性质上为组织坏死() A、细胞水变性 B、玻璃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黏液变性 E、淀粉样变性 8.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脑组织坏死 B、化脓性菌感染 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 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 E、肾梗死 9.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10.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A、第3天 B、第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11.有关肉芽组织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提法是() A、肉芽组织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经之途 B、含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常伴有炎性水肿及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 D、当它老化时血管和胶原均见增多 E、最后被大量纤维组织反取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